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内蒙古遴选·第54期】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内蒙古遴选·第54期】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03-23|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月15日,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内蒙古全面建设现代化夯实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深度解读

★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指明了强国复兴全局大局中三农的历史坐标和奋进方向。

农业强国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生产力发展,也包括生产关系变革;既包括农业全面升级,也包括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具备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虽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各不相同,农业强的表现也不尽一样,但有着一些普遍的共同特征。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另一方面,要基于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搞种养要服水土,农业最讲水土,建设农业强国也要合国情农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这三大方面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时度效。

一是准确理解三农工作布局。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目标一致、过程统一。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做好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衔接,重心不变、主题不换、频道不调,保持工作连续性。

二是加强统筹规划。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也不能完全另搞一套,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扎实有力推进,既衔接又创新,搞好这么一个规划。

三是突出实绩实效。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落到一件件具体民生实事,甚至包括一些关键小事上,久久为功,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背景

2022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有效应对多重挑战,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夯实了三农压舱石,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一是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强化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四是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总书记在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着眼强国复兴战略大局全局,系统阐释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起草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强调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促振兴就是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一是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强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四是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强保障就是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重大意义

一是我区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总书记对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寄予厚望,在2019年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推动农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我们的目标就是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

二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三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是我区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是农牧业大区,还不是农牧业强区。做强做优农牧业,必须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走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重点

今年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重点是抓好“一力一链两个行动”。

“一力”就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好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上发力,今年安排110亿元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实施耕地保护与建设行动,支持实施 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192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再就是深挖增产潜力,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土地资源适度有序开发综合利用。

“一链”就是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出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要求和期许。今年将安排4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建设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肉牛、肉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鼓励就地新建改建大型屠宰项目,配套建设畜禽产品精细分割、冷链加工及配送体系。支持皮革、羊毛产业发展。支持建立农牧业品牌目录,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蒙”字标认证,开展品牌宣传推介。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试点旗县(市、区)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两个行动”分别是种业振兴行动和奶业振兴行动。今年支持政策持续在种业振兴行动上发力,种子是农牧业生产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今年将继续安排9000万元资金,支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同时,开展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安排1亿元资金,继续对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产业实施的14个项目进行滚动支持。将建立优良品种奖励机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和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大豆等品种进行一次性奖励。政策清单继续对奶业振兴行动加大支持力度,奶业是我区千亿级的优势特色产业,去年自治区出台了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措施,目前已显现出效果。今年将继续聚焦“奶源”“牛源”“草源”,增加优质奶源供应,鼓励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推动优质奶牛扩群增量,对2021年以后建成的3000头规模化养殖场,依据新增奶牛存栏数量给予补贴。支持奶牛育种扩群增量。支持奶畜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饲料收储。鼓励扩大苜蓿草种植面积。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生鲜乳加工能力。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具体目标

通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80亿斤左右。新建完成高标准农田395万亩,实施完成1920万亩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力争培育1—2个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推广面积进入前10的品种,农作物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打造国家重要的种源基地。通过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建设3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58个,建成16个,力争奶牛存栏达到170万头以上,奶产量达到785万吨。通过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培育更多百亿级、千亿级的规模化产业集群。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强区建设的“六个转变”

一是由面积求胜向质量取胜转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区耕地面积全国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全国第一,但地力下降、亩产较低的问题突出。建设农牧业产业强区,要着力提高亩产、提高效益,在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5万亩,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继续开展盐碱地改良、耕地质量保护提升、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是由基本保供向多元供给转变。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80亿斤左右的基础上,向广袤草原、绿色林海要食物,把牛奶产量提高到785万吨、肉类产量增加到300万吨,把果、花、菜、菌、药等产业发展起来,往“中国碗”里多装粮、装好粮、装好奶、装好肉,丰富老百姓的“果篮子”“菜篮子”。

三是由单一环节向完整链条转变。我区农畜产品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始终没有做大做强,一直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要坚持以链式思维抓农牧业产业强区建设,重点打造奶业、肉牛、肉羊、林草等兼具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链,推动农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销售等二、三产业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四是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长期以来,我区农牧业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规模小散、用水浪费严重,是典型的粗放经济、“汗水经济”。一方面要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既要支持像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双牛鼎力”和更多中小企业“百花齐放”,也要引导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规模经营,带动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另一方面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重点解决用水浪费问题。

五是由传统模式向科创驱动转变。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牧业稳产增产根本靠科技。要以攻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对科技投入再加大、创新平台再加码、创新链布局再加力、人才引育再加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牧科技和装备支撑,扎实推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种)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巴彦淖尔农高区等平台建设,为农牧业产业强区建设提供新动能。

六是由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转变。我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全国第二,“两品一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真正家喻户晓、全国叫响的大品牌却寥寥无几。要下大气力培育品牌,加强“蒙”字标品牌建设,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锚定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的目标,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强做大企业上重点发力。今年要抓好四件事。一是稳产保供,粮、畜要稳,豆、奶、肉要增,粮食产量稳定在780亿斤左右、牛奶产量提高到785万吨、肉类产量增加到300万吨,往“中国碗”里多装粮、装好粮、装好奶、装好肉。二是夯实基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支持兴安盟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巴彦淖尔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乌兰察布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95万亩、种植优质饲草30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建设奶牛规模化养殖场58个,创建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800家,着力提高亩产、提高效益。三是育企延链,要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想方设法培育龙头企业,既要支持像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双牛鼎力”,也要支持更多乳企、肉企、薯企、绒企在千里草原“百花齐放”,全力推动乳肉薯绒产业链做大做强,将玉米千亿级产业做精做强。四是培育品牌,加强“蒙”字标品牌打造,把更多好产品做成好品牌、做出美誉度、占领大市场,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

★内蒙古自治区党代会相关要求

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农牧业发展,下大气力转变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加快打造若干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和奶业振兴行动,加快发展以草畜一体化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牧业发展从主要看重牲畜数量、粮食产量增长到更加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转变,增加更多优质农畜产品供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更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集群。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三、实战应用

例题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以来,霍林郭勒继续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努力走好具有霍林郭勒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结合材料,撰写一篇霍林郭勒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简报。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1200字左右,35分。

【参考作答】

用足绣花功夫 打造精致乡村

霍林郭勒是一座年轻的工业城市,城镇化率90%以上,农牧民人口不足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时,秉承着“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的原则,按照“共同富裕为魂、绿色生态为韵、特色产业为基”的发展思路,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拓展现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努力走好具有霍林郭勒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共同富裕为魂,推动乡村振兴提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发生。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扶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强化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两不愁、三保障”、收入水平变化、生产生活、产业就业、人员增减等情况,精准分析返贫致贫苗头,及时做好帮扶,确保动态清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打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实行“一村一策促振兴”方案,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以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催化集体经济“破茧成蝶”,累计整合资金1752.7万元,实施重点项目23个,探索“村企共赢”路径,与东蒙鑫公司、霍林西山香、可汗山自驾游营地等建立合作关系,在规模养殖、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协作共建,带动年均增收8万元。

以绿色生态为韵,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新环境。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农村污水治理、违建整治等工作。采取“各户分类、各村环卫收集、市环卫压缩转运”方式,嘎查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100%。结合全域生态城市建设,推动乡村“绿化、绿韵、绿态”,各村因地制宜,通过统一规划绿化建设和推进“三清一改”活动,村庄绿化率达到45.8%,形成了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制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体化力量,将巡查、执法、监管三支队伍整合联动,一个平台统一指挥,常态化开展道路、河道、人居环境等生态综合治理,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

以特色产业为基,提升农牧发展质量。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着力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畜牧业生产,通过品种改良等措施,提升良种肉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和供给质量。截至目前,牲畜存栏量共计19.6万头只,其中羊15万只、牛0.7万头、生猪0.4万头、家禽3.5万只。加快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全力推进“两品一标”认证,积极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品牌,截至目前,共有市级龙头企业1家,种植专业合作社8家,养殖专业合作社36家,农机合作社2家,认定家庭农牧场27家,评定旗县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家。发展农牧业+旅游产业模式。利用嘎查村邻近旅游区的区位特点,扶持村民开展草原马养殖,发展骑马、射箭、服装、特色商品出售等旅游服务,使村民充分享受旅游业发展红利,促进集体、农户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例题2:赤峰市松山区立足区域实际,围绕落实松山区“十四五”规划和建设中国北方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方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结合给定材料,概况松山区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做法。要求:概括全面、分条作答。450字左右,20分。

【参考作答】

一是科学谋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落实好农业功能区制度,提升特色产业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龙头带动打造,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破除农牧民增收天花板,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村电商网点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强基赋能,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农机装备、农机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三是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粮食产后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建立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框架1

擎党建引领之旗 谋乡村振兴之道

强基铸魂,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提能蓄力,激活乡村振兴“内动力”。

聚力赋能,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

框架2

挺身执“笔”擘画“农牧业产业强区”壮阔蓝图

执“稳产保供”之妙笔,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中擘画农民“丰收图”。

执“现代农业”之神笔,在“天工人巧日争新”中擘画农业“科技图”。

执“农村改革”之巧笔,在“芝麻开花节节高”中擘画农村“富民图”。

框架3

落实“一号文件” 让内蒙古的农牧业强起来

藏粮于地,耕地稳量提质。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驱动。

藏富于民,带动农民致富。

★议论文框架

框架1

“三线合一”擘画农业强国“富春图”

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夯实农业强国“基本盘”。

延展“产业主线”,打通乡村振兴活水,撑起农业强国“硬骨架”。

点燃“科创引线”,推动农业提档升级,激活农业强国“动力源”。

框架2

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强化政治引领“合力”,吹响组织振兴“冲锋号”。

激活三农队伍“动力”,吹响人才振兴“冲锋号”。

深挖发展路径“潜力”,吹响产业振兴“冲锋号”。


★工作简报框架

框架1

生态优先、科技先行 “三个牵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以贯彻落实禁牧休牧条例为牵引,切实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

以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牵引,切实破解转型发展的技术难关。

以基层党组织能力的提升为牵引,切实激发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

框架2

推动农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抓好主导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底盘。

建好平台载体,增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动能。

创建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质效。

促进有效投资,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

框架3

用足绣花功夫 打造精致乡村

以共同富裕为魂,推动乡村振兴提质。

以绿色生态为韵,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以特色产业为基,提升农牧发展质量。

★经验材料框架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强化成果巩固,夯实乡村振兴的“底子”。

坚持规划先行,开好乡村振兴的“方子”。

突出产业支撑,铺就乡村振兴的“路子”。

强化网格治理,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


★讲话稿框架

在全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当前形势,学习乡村振兴重要精神、重要指示。

二、聚焦五个振兴,推动乡村发展全面振兴、全面发展。

三、把握重点任务,助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四、强化组织保障,夯实乡村振兴以上率下、稳步推进。


五、必背金句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2.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3.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4.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

5.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

6.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8.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

9.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10.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擎党建引领之旗 谋乡村振兴之道

习**总书记就实现乡村振兴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自治区要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在强化党建引领中走好乡村振兴实践之路,真正让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自治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基铸魂,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抓党建、促振兴的重要抓手,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一要抓牢常态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引导党支部尊崇党章、党规,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抓实规范化建设。以落实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十项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活动,强化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不断提升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从深从细夯实党支部建设根基。三要抓严精细化推进。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3项主要指标入手,精细制定要素清单,大力推动业务比武“常态化”、理论测试“定期化”、绩效评比“标准化”,让先进支部有激励、引好路,让后进支部有压力、有标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提能蓄力,激活乡村振兴“内动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好人才重要支撑作用,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一要调优训强“头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研判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履职情况,组织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比武,每年评选一批先进典型,营造跟着学、照着做、比着干的浓厚氛围。二要精准对接选派。将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干部成色的“赛马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主阵地”,坚持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选派原则,择优选拔干部担任苏木镇党政正职,以优化结构促进乡村振兴主战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稳步提升。三要千方百计聚智。围绕“十大产业链”尤其是牛全产业链、绿色农畜产品产业、林果及中草药产业、羊产业、草原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突出引才回乡,强化筑巢引凤,把发达地区的经验、资源、人脉引进来,积极开展引进一个项目、传授一项技术、提供一个点子、带出一支队伍、发展一个产业“五个一”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聚力赋能,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培育旗域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一是要压责任。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列为“书记工程”,纳入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创新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责任落地落细。二是要挖潜能。紧贴农牧业实际,紧盯“三新一高”产业,围绕打造肉牛产业特色品牌,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力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有效提高秸秆转化利用率,深入实施肉牛种子工程,以农牧民“牛肚子”丰盈带动全旗农牧业“钱袋子”鼓胀。三是要强规划。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医保、就业、低保、小额贷款等后续扶持政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一批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着力打造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以示范引领带动全面提速发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内蒙古全面建设现代化夯实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策论文

挺身执“笔”擘画“农牧业产业强区”壮阔蓝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五年来,自治区农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建设农牧业产业强区正逢其时、正当其势、正聚其力。自治区广大乡村振兴工作者要挺身执“笔”,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擘画“农业强国”新蓝图。

执“稳产保供”之妙笔,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中擘画农民“丰收图”。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在战略层面的深度考量,稳产保供既是“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更是国家的基本安全保障。一要“主动作为”扛稳“藏粮于地”政治责任,坚持“党政抓粮”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主要任务。锚定“全国粮食产量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硬任务”,以“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使用耕地资源。二要坚持重“量”也重“质”,加强对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强化底线约束,既要坚持农田姓“农”,也要确保农田性“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三要促进“补偿机制”落实落地。保证种粮补贴到位、正向激励到位,让农民“种粮热情”日益高涨、“种粮面积”只增不减,让“大国粮仓”载满“大国底气”。

执“现代农业”之神笔,在“天工人巧日争新”中擘画农业“科技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和装备支撑。一方面要推动“藏粮于技”科技创新,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敢于“攻坚克难”,向科技要产量、要效力、要竞争力,统筹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下沉,支持龙头企业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结对共赢”,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低成本”生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水平,让更多“基本农田”摇身变为“高标准农田”,让“科技兴农”的美好愿景成为民生实景。

执“农村改革”之巧笔,在“芝麻开花节节高”中擘画农村“富民图”。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审慎把握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方面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完善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人,让农村实现“征地有保障”“闲房能盘活”“土地好承包”“集体收益保分配”,以更多人性化政策措施,让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中享受收入“盆满钵满”的快乐。另一方面要尽情释放“乡村磁力”,将更多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农民工等优秀人才“吸”进乡村,以人才振兴“内生动力”反哺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聚宝金地”,让农民成为“风光体面”的职业,让“农业强国”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强区,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区2400多万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区上下要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按照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要求,全力把农牧业做起来。


★策论文

落实“一号文件” 让内蒙古的农牧业强起来

中央一号文件是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我们下大力稳住农业基本盘,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发展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真正让内蒙古的农牧业强起来。

藏粮于地,耕地稳量提质。我国有14亿多人口,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不能再低的底线,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一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二要提高耕地质量,充分挖掘土地的利用潜力,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三要保证耕地面积“足”,确保耕地质量“优”,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驱动习**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吃得饱”的问题已经转变为“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我们的认识必须清醒。一方面,科技要先行。围绕农村发展实际、农业发展特色、农民发展需求,精准化、针对性开展科技下乡,组织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为农业强国保驾护航。一方面,农民要跟走。利用好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大对农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做,培育新主体,打造新农人,真正让农民“慧”耕“慧”种“慧”用,将科技成果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农业强国的“春耕图”。

藏富于民,带动农民致富。善为国者,必先富民。做大做强农牧业,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让农牧民腰包鼓起来。一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龙头农业企业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扩大“头雁效应”以提升农业效率和效益。二要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要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纵向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横向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使农业不仅能“止饿饱腹”,还能“养眼洗肺”,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牧业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牧民的“钱袋子”,是安天下、惠民生的基石。作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往前冲,始终把农牧业这个固国富民的基础产业紧紧抓在手上。


★议论文

“三线合一”擘画农业强国“富春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目标,重农导向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三农前景更为广阔,我们要以“三线合一”擘画粮丰、业兴、力旺的现代农业强国“富春图”。

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夯实农业强国“基本盘”。粮为政首,地为粮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是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18亿亩耕地红线既是“安全线”也是“临界线”,必须严防死守,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逾越。各地党委政府要扛起属地责任,坚持藏粮于地,对破坏耕地、违规变更土地用途的行为“零容忍”,形成耕地保护的强力震慑,始终把耕地保护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延展“产业主线”,打通乡村振兴活水,撑起农业强国“硬骨架”。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要锚定产业振兴这条“主线”,从延链、补链、强链着手,将生态种植、特色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搅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实现富农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点燃“科创引线”,推动农业提档升级,激活农业强国“动力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农业强国建设来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灌溉技术、机械技术、温棚技术等是农业生产的“重器”,它们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加持。而农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同样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所以,我们要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既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不断提升农业“含金量”和现代化水平;也要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壮大农业强国建设“引擎”。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自治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守住“红线耕地”,延展“产业主线”,点燃“科创引线”,推动自治区加快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


★工作简报

生态优先、科技先行 “三个牵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巴林右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因地制宜,以三项工作为牵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以贯彻落实禁牧休牧条例为牵引,切实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巴林右旗为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研究制定了5年工作方案,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舍饲禁牧、草畜平衡、重点生态项目实施、示范嘎查村打造等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天然草场年打储草达到3亿公斤、人工草地年产牧草达到1.6亿公斤、灌木和饲料作物年产达到20亿公斤,满足优质肉牛、肉羊舍饲圈养330万头只以上。在推动农牧民增收的同时,草原“三化”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基本完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群众主体原则。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开展良种化繁育技术、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绿色高效育肥技术的集成攻关,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激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方式、改变现状。截至目前,全旗162个嘎查村中已有92个自愿申请全年禁牧。

以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牵引,切实破解转型发展的技术难关。2021年7月,巴林右旗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同年双方签署了共建协议,共同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科技先行县“八个一”共建任务要求,开展技术攻关、协同创新、集成示范、园区建设、成果转化、主体培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工作。2022年,为确保共建工作任务有序落实,巴林右旗制定了《2022年共建工作计划》,计划培育市级以上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牧民专业示范合作社7家、家庭示范农牧场10家、农牧产业化联合体1家、现代化农牧业机械服务公司10家,打造科技先行展示示范基地3个、科技牧场3家、农牧业大数据中心(专家工作站)1处,宜居乡村示范村25个。同时,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涉牧资金1.6亿元,投入京蒙衔接资金5477万元,实施项目121个,确保资金项目保障充足。

以基层党组织能力的提升为牵引,切实激发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2022年,巴林右旗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选优配强基层工作队伍,推动“有人干事”。坚持目标导向、优中选优,全旗162个嘎查村全部实现100%“一肩挑”和100%“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学生”,嘎查村“两委”班子学历、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选派驻村工作队员299名,嘎查村党组织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通过政府引导和投入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光伏发电、资产租赁、土地流转等集体经济业态,全旗162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2022年计划收入20万元以上的嘎查村占比达到20%、30万元以上的达到10%,所有嘎查村增收10%以上。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努力“把事办好”。深入推进基层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旗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三级标准化综治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176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配备网格员2844名。


★工作简报

推动农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第一要务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农业振兴。喀喇沁旗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壮大乡村产业,突出做好抓产业、建平台、促投资、创品牌“四篇文章”,努力走出一条现代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抓好主导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底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重点培育中蒙药材、肉牛、肉鸭、设施蔬菜四个主导产业和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推动全旗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中蒙药材产业方面。依托荣兴堂、蒙缘堂等25家药材企业以及520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4万户种植中蒙药材10万亩,综合年产值逾30亿元。充分利用道地药材主产区优势,实施中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项目,力争未来3—5年药材交易额达到50—100亿元。林业经济方面。利用全旗140万亩可发展林业经济的林地资源,做足野生林下产物、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业和林产品加工“五篇文章”。通过发展天然菌类采摘,培育赤松茸、羊肚菌等林下菌类和柴胡、黄芩等林下药材,养殖土鸡、驯化野鸡、梅花鹿等特殊品种,栽植锦绣海棠、寒红梨等林果,实施果品加工项目和果品保鲜库建设,将林业经济打造成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

建好平台载体,增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动能。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明确家庭农牧场、循环经济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四个层次”,走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践中重点打造四个平台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锦山为中心,向东辐射到牛家营子中蒙药材基地,向西辐射到王爷府硬果番茄基地,涵盖锦山农旅小镇、丰娇园、玉龙川田园综合体,通过重点发展樱桃、油桃等高价值作物,拓展产品分选、包装、冷链仓储等环节,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锦山农旅小镇正积极与宏福集团洽谈,建设20万平现代智慧农业创新工场项目,将带动5个乡镇街道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创建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质效。立足“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旗”等优势,把品种改良和品牌打造摆到农牧产业发展突出位置。突出标准化生产。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积极探索硬果番茄、桔梗、北沙参等道地优势主导产业种子改良工程。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充分利用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全面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推进品牌建设。在全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3个,“牛家营子北沙参”“牛家营子桔梗”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喀喇沁青椒”“喀喇沁苹果梨”“喀喇沁番茄”“喀喇沁山葡萄”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成果的基础上,抢抓赤峰市打造“赤诚峰味”区域公用品牌有利契机,深入挖掘、包装,培育“美林山珍”“喀喇沁羊肚菌”等一批地域特色品牌,擦亮“绿色质量喀喇沁”优质名片。

促进有效投资,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引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支撑社会资金参与,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和争取力度。出台《喀喇沁旗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导产业奖补办法》,制定23条扶持政策,鼓励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抢抓国家加强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专项债券投入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债券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育牛贷”“番茄贷”“药材贷”等专项贷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突出中蒙药材、肉牛、肉鸭、设施蔬菜四个主导产业和林业经济优势产业,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园等载体和美林、王爷府等地区生态资源优势,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积极谋划引进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助力产业兴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经验材料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新城区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新城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多举措防止返贫。狠抓“两不愁三保障”,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认真开展防返贫监测全面摸排和帮扶工作,确保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家庭学生无失学辍学、无因病返贫致贫的情况。农村房屋隐患治理率和集中供水率均达成100%目标。无新增返贫人口,无监测户。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今年完成春播农作物总面积1.4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 0.19万亩。培育了百鲜草莓、丽翚苗木种植、野马图农业园区、蒙菇源食用菌种植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立草莓产业化种植以及产后处理加工产业链,扶持塔利蝴蝶兰成品花生产基地、野马图都市观光农业园区、大窑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色种植业发展。

坚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大青山前坡生态宜居环境。坚持巩固提升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成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治理行动和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不断提升垃圾治理水平。2016年起实现沿山所有村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全部日产日清。高标准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新建乡村水冲公厕180座、旅游景区水冲厕所302座,远超每1000人一座公厕的配备要求。在巩固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强化提升乌兰不浪东营村、哈拉沁村东河区域、红山口村、代洲营等人居环境薄弱村庄,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机制和常态化督导整改机制。

坚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凝聚乡村振兴的正能量。近年来,新城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加强文化乡村建设。继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24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举办讨思浩天苍节、古路板龙灯节等民俗非遗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不断加强新时代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坚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高组织协调各类治理主体的多元治理能力,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对表现突出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进行适当奖励激励。推进智能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使用,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经验材料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林西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8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国贫县脱贫摘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踏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强化成果巩固,夯实乡村振兴的“底子”。习**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林西县聚焦“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政策衔接“严”。全面梳理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发21个有效衔接专项实施方案并严格抓好落实,确保政策有机过渡、保障有机衔接,避免出现“断崖式”落差。工作衔接“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采取“双组长”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任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包扶帮联采取“四级联动”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产业衔接“实”。坚持把脱贫攻坚期间培育的特色产业发展好、探索的路子巩固好的同时,聚焦农牧业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对象衔接“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关注不稳定户、边缘户的生产生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力量衔接“强”。制定《林西县年轻干部练兵计划》,将200名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培养,优化完善指挥、投入、帮扶、考核等机制,打造稳定的乡村振兴队伍。

坚持规划先行,开好乡村振兴的“方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等情况,系统推进“多规合一”。做好顶层设计。把全县11个乡镇街道和东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按区域划分为“南”“北”“中”三个部分,以产业为核心,穿点成线、织线成面,形成南部一条主轴、两翼展开、整面推进;北部穿点成线、四线三环、强产兴业;中部五城统领、同城共建、一体推进。实现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形成全县四核驱动、一村一景、全面振兴的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按照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标准,确定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1个,对照先进标杆,突出标准提升、要素融合、集成创建,精选1—3个作为精品打造,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在全市全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示范片区。加强政策引导。统一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制定2022年农牧业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集中摆布资金项目、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主导产业质量和层次。

突出产业支撑,铺就乡村振兴的“路子”。习**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林西县结合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增效益。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五化协同”发展方式,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菜、果、药、牛、菌、玉米、杂粮杂豆、甜菜”8个主导产业,打造以肉牛、设施蔬菜为主的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022年,围绕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市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共谋划各类项目45个,计划投资近10亿元,推动形成“基地+市场+深加工”的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体验游,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创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全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稳步扩大农牧业主导产业规模的同时,在精深加工、精细包装上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积极创建“两品一标”,重点培育牛羊肉、粘豆包、小笨鸡、杂粮杂豆、果蔬、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品牌,并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真正让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大市场、卖出好价钱。

强化网格治理,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进行模式、机制、载体创新,有效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搭建基本框架。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地理布局、辖区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843个,并建立“1+N”网格员联户制度,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网格包联体系。建强基本队伍。依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选聘网格员2137名。完善基本职能。结合基层治理实际,在网格内设置基层党建、积分评定、人居环境整治等11项具体服务职能,全面开展积分制管理,并探索将村规民约、负面清单等社会治理手段与网格化治理有效融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健全基本制度。建立岗位公示制度,对网格划分、党组织设置和网格工作人员姓名、电话、职责等基本信息进行公示;建立把关推荐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由网格员对所包联村民申请的事项进行第一道把关,并向村级组织进行推荐。建立激励促动制度,建立网格化治理奖励资金,根据各乡镇网格化治理运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差异化划拨奖励资金,用于对网格员工作的奖励激励,不断促动网格工作有效开展。


★政务信息

政策引领谋篇布局 乡村振兴扬帆启航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根据自治区党委和赤峰市委工作部署,旗委、旗政府超前谋划,全方位构建了“1+12+N”的工作体系,通过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推进机制等有效举措,逐步探索出一条富有克旗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党建引领,强化接续发展牵引力。以《克旗组织振兴五年(2021—2025年)行动方案》为引领,提升基层党建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党费支持、单位帮扶、社会捐助等方式整合资金500余万元,助力40个农村牧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提档升级。抓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整合党建、综治、信访等网格,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划分网格1240个,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619名“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落实“四项经费”管理制度,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及正常增长机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提标。

动态监测,架起防返贫风向标。始终把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细防返贫动态监测。制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编制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流程图,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监测,应纳尽纳,杜绝“体外循环”。截至目前,全旗脱贫监测对象690户1355人,全部落实帮扶政策。做实政府防贫救助保险。制发《克旗2022年“政府防贫救助保险”项目实施方案》,投入资金4.26万元,为426名未取消风险的监测户每人缴纳100元救助保险费,从源头上防止新的致贫风险发生。

产业赋能,构筑自身发展源动力。依托克旗产业、资源、区位优势,明确提出“肉牛、肉羊、奶业、草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食用菌、中草药、冷凉型蔬菜、林下经济”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主导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全面构建“金融扶持、改良防疫、饲草保障”三大体系。出台《克旗(2021—2025年)现代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克旗(2021—2025年)现代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低息贴息“兴牛贷”、“育肥贷”,累计为1150户发放贷款3.1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牧民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文化铸魂,擦亮乡村建设新面貌。始终把文化振兴贯穿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铸牢乡风文明。出台《克旗乡风文明五年(2021—2025年)行动方案》《克旗乡村治理五年(2021—2025年)行动方案》,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理论宣讲、“‘习语金句’大家写”、“巾帼巧手创业融合妇联”志愿服务活动等多样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推进农村牧区移风易俗。打造宜居乡村。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引导农牧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卫生户厕2549户,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