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宁夏·第48期】宁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宁夏·第48期】宁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12-22|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11月16日,全区宗教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导”的工作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区宗教工作新局面,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区人民一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团结奋斗。


二、深度解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一个目标”,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达到“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增强“三个意识”,即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进“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树牢“五观”,即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深刻认识共同性的“同”具有主导性,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异”具有从属性,其存在必须以不削弱、不危害共同性为前提,尊重差异不等于保护落后,更不能人为固化和强化差异,影响共同体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怎样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强调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各民族更加自觉坚定地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习**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党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一)从党的性质宗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坚定的捍卫者。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根本条件,也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前提,是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实现好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二)从党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感召和凝聚人心,激发各民族自觉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各族人民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只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引导各民族共同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才能有效防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三)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70多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结束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归根结底,是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构建并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最深厚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石、精神之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养分、理论依据、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必然结果。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四)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使之更好适应形势发展和战略目标要求,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要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顺应时代变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形成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合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深刻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二)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习**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正是有了各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四)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习**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么做: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点是做到“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党的领导”,两翼就是“经济建设”与“文化交流”。具体而言,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差异、地域特色、文化偏好,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时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互相碰撞,多方融通,再造新的文化,使各族人民从内心深处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进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一体就是“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党经过百年生死斗争、艰苦奋斗和自我革命,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济快速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世纪疫情和世界局势动荡交织,只有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期实现。

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祖国统一、边疆稳固、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地认识与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制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民族工作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不断深化并集中体现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五个认同”之中,认同党的领导是实现其他四个认同的重要前提。没有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复兴必然沦为空想。

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需要加强党的领导。进入新世纪,我国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特征。习**总书记形象地概括为五个并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 ,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五个并存说明我国民族工作成就巨大,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民族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民族工作。

(二)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提高,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大大加强。近代中国四分五裂,备受欺凌,与当时政府漠视民生导致民心涣散是息息相关的。

新时代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硕果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这十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现行标准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强经济建设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党的二十大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特别提到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民族地区虽已全部脱贫,但经济发展水平仍处在低位,必须着力加快建设,补齐民族经济不平衡的短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好民族地区的经济,才能发展好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现在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问题,民族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之其他地区更加突出,很多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未能充分挖掘,民族团结有待进一步提高。“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硬骨头在民族地区,现在实现现代化的硬骨头也在民族地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搞好各民族的经济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统筹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其一,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省际、省市高铁多线畅通,高速公路县县贯通;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础设施,修复在古代、近代发挥重要交通枢纽的古道,如滇藏古道、川藏古道等,使之不仅成为商业贸易的桥梁,也成为优美的旅游风景线路,增加民族地区旅游收入。其二,加强对口帮扶力度,完善民族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夯实民生基础工程,筑牢脱贫攻坚成果。其三,定时召开民族食品用品节、投资贸易洽谈会、民族风情博览会等,唱响民族优势品牌,创新民族特色资源,挖掘民族地区市场潜力,让开放、合作、共赢成为各民族经贸交流的新常态。其四,实施富民工程,大力培育发展农牧业、传统手工业、蔬菜花卉业、农机服务业等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多管齐下的努力,使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各族各地区之间经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彻底激发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追梦逐梦的热情。

(三)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有利于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产生,文化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人们要达到彼此之间去除偏见、增进理解、共创和谐,经常性地接触、交流就成了基本的前提条件。中国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大国,民族文化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通过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交融,有利于涵养中华民族整体性、一致性的发展趋势,强化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构建多渠道文化交流模式。其一,通过日常渠道如婚姻嫁娶、农垦商贸、移民移居等方式,达到各民族之间的自然交往融通,让各民族的习俗风尚在衣食住行的平常生活中吸纳交融。其二,通过官方渠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如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建造民族图书馆、举行民族文化旅游节等,推动民族文化品牌产生,扩大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其效果。其三,通过民间渠道成立民族文化企业以及艺术表演团体等,充分发挥民间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增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亲切感。总之,通过多渠道文化交流模式的构建,使各民族的美食、服饰、语言、习俗等特色文化得以升华,在琴瑟共鸣中演绎更优美的文化乐章,让更多普通民众得到浸润、享用,也使得民族文化产业增收扩益,形成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良性循环。

★习**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

(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习**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三)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2022年3月5日,习**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四)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着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目标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拓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显著加强,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新时代宁夏民族宗教工作怎么做:

(一)要用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把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与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融汇起来,全面深刻理解,完整准确把握。

八个准确把握:

1.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战略定位,统筹谋划和推进宁夏民族工作。

2.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阶段特征,保持清醒头脑,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工作规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3.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牢记习**总书记“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嘱托,激发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4.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宁夏民族工作始终,一切政策由此着眼,一切资源往此着力,一切举措向此着手,为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宁夏贡献。

5.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制度保障,坚定不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根本目的,确保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确保全区各族公民享有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平等参与各项事务。

6.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现方式,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积极作为,做好宁夏民族工作。

7.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关系,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8.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实践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实招上,体现到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

(二)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思想保障。

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磅礴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时代精神,把维系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纽带扣得更紧、扎得更牢;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学习教育,持续正本清源,注重理论研究,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流价值、浸润各族群众心田、陶染各个民族文化,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要坚持共同团结奋斗,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弘扬奋斗精神、保持进取意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共同走向现代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区内产业链、供应链与全国大市场深层次融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战略、产业、开放全面融入推动宁夏更好融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个循环;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全局、以先行的担当扛起使命、以先破的勇气深化改革、以先试的韧劲闯出路子,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扩大环境容量空间改善发展空间,以发挥产业比较优势提升竞争优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区域振兴,以鼓励带头勤劳致富促进共同致富,推动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要完善共治社会格局,着力加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决贯彻习**法治思想,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全局出发谋划和推动民族事务治理,在依法治理、共同治理中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决维护法治统一,把团结统一作为国家最高利益、作为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更加自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自觉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更加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完善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格局,认真落实“1+6”政策体系,坚持党政主抓,强化社会协同,注重公众参与,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格局;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健全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依法加强治理,准确把握政策,讲究策略方法,妥善解决民族问题。

要着眼共创美好生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共居共学,加快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在空间上深度嵌入,在生活上相互尊重,在学习上共同进步,促进各民族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促进共建共享,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创新创建方法,大力传播现代理念和行为方式,着力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促进共事共乐,坚持各民族平等就业,拓宽共事渠道,强化共事保障,营造共事氛围,做到同机关共单位、同园区共企业、同车间共班组,让各族群众在共事中创造劳动价值、享受生活快乐。

(三)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强化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及时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

要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责任体系、机制体系、督考体系,推动各级干部自觉担负起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

要夯实基层基础,建强基层组织,配强基层班子,加强基层保障,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要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习**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干部提出的“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干部队伍。

★宁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总体安排: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次党代会站位新的历史起点,鲜明提出宁夏将“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并作为“三区建设”之一强力推进。宁夏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5585”模式为牵引,推进示范区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五大目标:

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拓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创建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大目标。

(二)五大工程:

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

(三)八大行动:

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设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法治保障同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民族工作夯基培才”八大行动。

(四)五项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协调联动、激励促进”五项机制。

★领导关于宗教工作的要求:

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支持和引导宗教界自觉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持续加强“五史”教育、推进“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管控调疏并举,旗帜鲜明、积极稳妥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推进宗教健康传承,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坚守管得住的底线,实现管得好的高线。

要理直气壮讲法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依法管场所、管活动、管人员、管网络,支持引导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善于斗争、敢于亮剑,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提升宗教工作能力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宁夏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做法。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8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宁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宣传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增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上下功夫,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用创新理论凝聚共识。党员干部层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编发《马克思主义“五观”基本问题口袋书》覆盖全区所有基层党组织,录制马克思主义“五观”慕课纳入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宁夏平台学习内容。青少年层面,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开学第一课”、团日队日、主题班会等,推进共同体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社会层面,持续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5000多场次,创新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推动共同体意识在和风细雨中入脑入心。

二是用伟大成就感召群众。自治区成立以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特别是6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西海固地区摘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帽子,闽宁镇由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我们以此作为最生动、最现实、最有力的教材,深入开展“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深刻感悟宁夏脱贫、交通、教育、医疗、产业等10个方面的沧桑巨变,从中感知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使所有改革发展充分彰显“三个赋予”的意义。

三是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将台堡长征会师纪念园、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赓续精神血脉中增强“五个认同”。创作《山海情》《塞上江南》《家园》等文艺精品,编辑出版《“石榴籽”故事》丛书,创作有声书、舞台剧、微视频、微电影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裁,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宁夏故事。保护和传承宁夏花儿、剪纸、泥塑等18项非遗文化,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文艺调演等文体活动,引导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创新发展。


例题2: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宁夏将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并作为“三区建设”之一强力推进。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求:客观准确、对策切实可行,5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宁夏要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创建工作,使全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美丽新宁夏。

一是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持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二是全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促进各族群众交错而居,各族学生同校共读,引导山川之间、城乡之间各族群众有序流动,广泛开展传统节日同过、团结故事同讲等多样化群众性活动,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形成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坚决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高分框架

★议论文框架:

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好民族团结事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力量之魂。


宁夏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具有现实意义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助于筑牢宁夏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助于增进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助于巩固宁夏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


★策论文框架: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打牢思想基础。

在坚持共同团结奋斗中打牢物质基础。

在完善共治社会格局中打牢法治基础。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动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力量。


★经验交流框架

宁夏回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民族地区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

贯穿一条主线,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抓好一项示范,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实施一个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好满足各族群众需要。

创新一个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工作要点框架

自治区民委(宗教局)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一、聚焦短板,加强政务公开基础工作

(一)及时转载时政要闻。(二)及时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情况。(三)及时公开疫情防控政策信息。(四)及时公开乡村振兴政策信息。(五)规范依申请公开。

二、聚焦业务,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抓好财政预决算公开。(二)抓好业务信息公开。(三)抓好政策文件公开。(四)抓好政策解读。(五)抓好政府开放日活动。

三、聚焦基础,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二)规范执行公开制度。(三)科学确定公开方式。


★工作报告框架

吴忠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一、全面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切实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二、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规范职责职能,推进依法行政

四、深化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


五、必背金句

1.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团结是发展的基础,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3.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

7.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8.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9.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

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六、范文赏析

★议论文

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好民族团结事业

习**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宁夏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习**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还是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各族人民始终休戚与共、众志成城,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回望过去,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全区各族人民依然需要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力量之魂。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至关重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却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了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文化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文化认同,团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认同常常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密切关联,是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全区各族人民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五十六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凝聚“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宁夏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具有现实意义

习**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民族工作,提出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新目标。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助于筑牢宁夏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虽总体稳定向好,但国际国内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了新挑战。同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冲击,也使得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和共有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宁夏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肩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力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助于增进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文化认同,团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认同常常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密切关联,是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民俗风情、生活方式、文化特点都各有特色,这些特色虽然有助于显示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但容易使部分群众难以认识到各个民族文化同中华文化之间、各个民族同中华民族之间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容易忽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正确意识。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宁夏各族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凝心聚力,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助于巩固宁夏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成效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问题密切相连,甚至相互交织在一起。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民族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渗透,正在争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消弭各类认同差异的作用,能将各类分散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融为一体。社会矛盾化解、民族纠纷解决、社会稳定维护等都必须以各族群众对国家政权、法规、制度等的认同为前提与基础,否则各类社会治理法规政策、策略方式都会遭遇阻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各族人民之间铸起共享的历史文化记忆、共享的现实文化形式以及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进而生成共有的国家认同观念。

宁夏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必须加强对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研究,在理论上回答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上回答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等系列问题,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策论文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打牢思想基础。人心相聚,根本在于价值相同、思想相通、精神相依。要不断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各民族共同价值追求,夯实各民族共同思想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用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人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区深入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切实把维系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纽带扣得更紧、扎得更牢。

在坚持共同团结奋斗中打牢物质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只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奠定物质基础。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激励和凝聚各民族携手奋斗、团结拼搏,共同富裕、共铸辉煌。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区内产业链、供应链与全国大市场深层次融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战略、产业、开放全面融入推动宁夏更好融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个循环。要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稳步有序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作出贡献。

在完善共治社会格局中打牢法治基础。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要坚决贯彻习**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团结之花常开常盛。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主动适应发展需求,稳慎调整有关地方性法规政策,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更好促进民族团结、保障民族平等、体现公平公正。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格局。认真落实“1+6”基层治理政策体系,坚持党政主抓,强化社会协同,注重公众参与,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要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处理好各民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坚决纠治强化民族差异性、弱化民族共同性的做法,依法保障各族公民婚姻自由、居住自由、就业自由,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宁夏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宁夏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目标任务,采取更有形、更有感、更有效的举措,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以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宁夏样板”。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最终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并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美丽新宁夏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和区情,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内核,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创建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指引,是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始终坚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领袖嘱托。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拓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创建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大目标,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做到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美丽新宁夏才能建成,伟大中国梦才能共圆。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也是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目标彰显初心,行动成就使命。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不忘建设美丽新宁夏的使命,锐意进取、负重拼搏,着眼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加快“三区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心上。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力量。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全面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历史任务面前,要不断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精神,高度重视和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区域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设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法治保障同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民族工作夯基培才”八大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变成行动。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新征程上,全区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力量,开创宁夏更加美好的明天。


★经验交流

宁夏回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民族地区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

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贯穿一条主线,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一是抓融入。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在全区大中小学开设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专题课程,完善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特聘教授制度,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17个课程建设联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共同体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二是抓宣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百校万人”大宣讲,自治区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县区党政负责同志深入学校进行宣讲,组织教学名师录制视频课程,连续举办“民族团结月”活动,打造“石榴花开·丹心向党”等特色品牌,引导广大师生树牢“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唱响“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主旋律。三是抓创建。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创建,2017年以来累计创建示范校101所。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着力在体制机制、载体渠道、方式方法上探索创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互帮互助、共学共进。

抓好一项示范,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抓住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机遇,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一是建好云平台。建成省级“云—网—端”平台,引进区内外优质资源4800余万件,建成教育区块链、智慧门户、数字学校、智慧职教、资源中心等系统,贯通自治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用户群体,实现人员、信息、资源、应用等一站检索、一键触达、一网通管,各级各类教育在“一朵云”“一张网”“一块屏”上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强新基建。高标准推进学校联网提速升级,实现全区学校200M互联网接入全覆盖。在全区学校配齐配优班级教学一体机、智慧黑板等数字教学设备,实现“班班通”建设和应用全覆盖,一大批虚拟仿真教室、机器人教室、人工智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功能室建成投用,提前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三是推广大应用。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实现常态化应用,累计建成在线互动教室4519间,累计开课近40万节。推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技术赋能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精准帮扶。

实施一个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好满足各族群众需要。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突出优质化。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制定督导评估细则,“一县一案”探索优质均衡发展路径。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委托管理等模式,全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超过60%、毛入园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均为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9%。二是注重规范化。统一城乡教育教学、教师管理、业绩考核标准和要求,建立教研员包片区、包学校、包学科、包教师、包质量“五包”责任制。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教材、教辅和教学资源管理。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和38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完善优质课程评价标准,督促指导各地各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规范,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三是体现特色化。探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打造创新素养示范校,开设生命课、智慧课、发明课等一批特色课程。持续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开展理化生实验操作智能化考试试点,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普通高中。

创新一个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把教育治理纳入基层治理总体布局,优服务、强保障、促有序。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每个院系配备1—2名组织员,在学生公寓、社团组织、重大项目组等建立党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建立向民办中小学校选派党组织书记兼任政府教育督导专员制度。在乡镇(街道)设立教育专干,确保校园治理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守牢思想阵地。成立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抽检巡检。三是织密安全防线。实施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率、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安装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并与公安机关联网达标率、护学岗配备率“4个100%”。重点时段学校门口“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实现全覆盖;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7%;落实校舍安全年检制度,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实现D级危房动态清零。完善医教协同机制,为学校选派卫生防疫指导员,定点定时定人指导学校开展疫情防控、疾病防治等工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切实强化校园安全保障。


★工作要点

自治区民委(宗教局)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2年,自治区民委(宗教局)政务公开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精神,服务中心工作,结合委(局)实际,制定如下要点:

一、聚焦短板,加强政务公开基础工作

(一)及时转载时政要闻。通过委(局)门户网站、“宁夏民族宗教”微信公众号及时转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权威信息。

(二)及时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在委(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板块,及时、规范公开由委(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不仅公开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还要公开受理转办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三)及时公开疫情防控政策信息。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各项制度,通过委(局)门户网站“疫情防控”板块,集中、及时、规范公开“疫情防控”类信息,如疫情防控工作权威通知公告、疫情形势、疫苗接种等,防止引发疑虑猜测和不实炒作。可直接链接自治区政府网站“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专栏。

(四)及时公开乡村振兴政策信息。通过委(局)门户网站“乡村振兴”板块,集中、及时、规范公开“乡村振兴”信息,如重要政策、工作进展等。可直接链接自治区政府网站“乡村振兴”专栏。

(五)规范依申请公开。在委(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规范》要求,对依申请公开内容及时、准确进行回复。

二、聚焦业务,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抓好财政预决算公开。在委(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部门预决算”板块,及时、规范公开委(局)机关本级及委属单位财政预算、财政决算信息,确保公开单位、年份齐全。

(二)抓好业务信息公开。对民族宗教领域需向社会公开、公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政审批事项等有关工作情况,及时在委(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开。

(三)抓好政策文件公开。在委(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法规”板块,集中、规范公开并动态更新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要显著标识有效性或失效期,公开文件标题、文号、有效性等要素齐全,文本内容可检索下载、可复制粘贴,公文不加盖公章。

(四)抓好政策解读。对委(局)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多元化解读,综合选用图文解析等形式,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针对政策施行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跟踪解读、多轮解读,对咨询、意见、建议较为集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解读材料结尾处注明咨询渠道 (电话、传真、邮箱)。

(五)抓好政府开放日活动。全面落实“政府开放日”工作安排,在9月份举办一次“政府开放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互动、答疑解惑、座谈交流或问卷调查等形式,畅通民族宗教领域群众关切回应、政民互动、意见征集的沟通渠道,使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

三、聚焦基础,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处室、各单位要切实落实政务公开领域的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政务舆情回应主体责任,在发布重大政策的同时抓好政策解读,并加强政务舆情风险研判和实时监测。要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要求,按照“谁制定、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源头找错纠错,确保信息发布内容准确、导向正确。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履行公开义务、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或公开信息内容有误等情形造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规范执行公开制度。坚持“涉密信息不公开、敏感信息不上网、隐私信息要遮掩”原则,增强规范意识和保密意识,提高保密审查标准,在源头抓好保密审查和涉敏审核,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防范数据汇聚引发泄密风险和开源信息泄密失密。

(三)科学确定公开方式。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公开要求,统筹考量公开目的、公开效果、后续影响等因素,涉及公共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普遍公开;涉及部分特定群体或明确要求特定范围公示的,要科学选择公开方式,防止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或者泄露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工作报告

吴忠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快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现将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全面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切实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坚持把习**法治思想作为理论学习重点内容,纳入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干部理论学习总体安排,通过中心组学习、党史学习教育、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深入学习习**法治思想、党章、党内法规以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区依法治区工作会议精神,使机关干部自觉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成为常态,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民族宗教领域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开展民族宗教领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推动民族宗教领域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三是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全市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在吴忠市街心公园广场等主要街道及乡镇集市,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参加“4.15”国家安全教育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6.26国际禁毒日、11.9全国消防日、“12.4宪法宣传日”和网上集中收看庭审活动、“网上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在线考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群众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提供政策咨询。

二、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坚持将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安排,主要负责人经常性主动了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执法科室不定期听取行政执法工作汇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二是抓好对重行政大决策程序学习。组织机关干部以抓好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学习培训为契机,加强机关干部对重大行政决策政策和程序规定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部领导对重大决策的认识,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的政策意识和程序意识。三是抓好牵头任务的落实。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宗教治理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制定了《全市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行《吴忠市“五进”宗教活动场所一本通》,有效提升法律法规宣传覆盖面。

三、规范职责职能,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做好权责清单管理。根据权力、责任清单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在内的所有行政职权的全面梳理,编制完善24项权力责任事项(其中行政许可7项、行政处罚12项、行政检查3项、行政确认1项、备案1项)。二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按照统一的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标准和所承担的权责,依法依规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方便社会公众办事。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制度,将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等在政务服务网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三是健全依法行政相关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修订吴忠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的调查取证行为、执法行为和行政执法程序,提升行政决策质量,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四、深化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

一是优化审批。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内容,设立了具有“办事指南”效用的行政审批公示板,流程图,对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定名称、设定依据、申办条件、申报资料、承诺时限、办理程序都予以公开,方便办事群众。二是接受监督。设置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和咨询电话,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及时登记并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回复,做好12345(51890)非应急便民服务,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格管理。加强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宣传,严格将清真食品限定在动物源性及其衍生物范围,依法依规核发《清真食品准营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对清真食品相关行政许可流程和数据依申请公开公示。今年,市辖区共检查换发清真食品准营证100家,规范使用清真食品标志195家。

2023年,我们将按照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法治化水平。二是做好法律顾问聘请和备案的工作。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作用实施的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法律顾问的聘请和备案工作。三是认真建立健全防范民族工作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机制。健全“三化”整治的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强化基层一线、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教育培训。严格审核审批,履行监管责任。

中共吴忠市委统战部

2022年12月1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

(2020年11月 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族群众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第四条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应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五条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区。

第六条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重要载体,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汇聚智慧和力量。

第七条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第八条 每年9月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月”。

第二章 政府职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机制,推进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促进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各族公民合法权益,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鼓励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节庆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在全社会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挖掘、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军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军民互学共建工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军地共建活动常态化。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综合协调、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区域内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本区域内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工作。

第三章 社会协同

第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社科联、红十字会、侨联等群团组织应当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第十七条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履行服务社会职责,结合各自组织功能,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引导信教公民正信正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发挥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促进各族人民公平就业、共同创业。

第二十条 机场、车站、医院、商场、宾馆、旅游景区、加油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行业守则、规章制度,向各族群众提供同等服务,不得以地域、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为由,歧视、变相歧视或者拒绝提供服务。

第二十一条 家庭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良好家风家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子女,以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子女,培养、传播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思想。

第四章 宣传教育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育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体系,发挥教育基地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网上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第二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本单位职责和实际,围绕下列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学习宣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

(二)开展宪法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三)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四)开展以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

(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和典型事迹;

(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认识中国梦就是各民族的团结奋斗梦、繁荣发展梦;

(七)开展以宁夏成功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为内容的区情宣传,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宁夏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

(八)开展其他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开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十七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将民族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规划,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引导其树立法治思维,依法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

第二十八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制作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的公益宣传片和文艺作品,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强各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六盘山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干部教育全过程,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三十条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实践研究,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第三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散布有损民族团结进步的言论,不得制作、传播有损民族团结进步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进步、煽动民族分裂、影响社会稳定等行为。

第五章 示范创建

第三十二条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当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充分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创建过程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体现在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当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对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给予倾斜。

第三十五条 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体系,推进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管理动态化、规范化。

第三十六条 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交流平台,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交流活动。

第六章 保障监督

第三十七条 自治区建立地方民族优惠政策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民族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予以动态调整和完善。

第三十八条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制,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考核体系。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奖励资金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鼓励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本单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激励和奖励机制。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一条 民族事务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预案,预防和依法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纠纷,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第四十二条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对妨碍或者破坏民族团结进步的违法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依法受理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予以答复。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二)未及时处理化解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矛盾和纠纷;

(三)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