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青海·第41期】中国这十年·青海

【青海·第41期】中国这十年·青海

2022-09-13| 来源:北辰遴选·初尘老师

一、背景链接

8月31日,“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和大家一起深情回顾十年中的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共同重温习**总书记对青海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的“十年画卷”。【注:主发布词全文在范文赏析呈现】


二、深度解读

(一)重要背景

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2016年8月,习**总书记考察青海,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即:“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2021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青海要建设产业“四地”,即:“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2021年6月,习**总书记考察青海,进一步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再次强调了产业“四地”建设,并要求青海“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二)取得成绩

第一,这十年,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们以习**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面推开“七个新高地”建设,即: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突出成效是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习**总书记亲自发来贺信,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正在创建的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极具代表性。目前,青海正在聚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二,这十年,我们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青海是资源大省,柴达木是祖国的“聚宝盆”。我们认真遵循习**总书记“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大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十年来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转型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广。这十年,我们按照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瞄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目标,推动盐湖资源产业链不断壮大,基本建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2亿元,同比增长46%。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发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并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有效保障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汽车领域有句话,“谁拥有新能源汽车,谁就拥有汽车工业的未来”。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全国1/3的锂电池出自青海。钾肥是粮食的粮食,青海生产的钾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这十年,我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青海曾经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在对口援青力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力帮扶下,青海打赢了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习**总书记考察过的3个村为例,贫困率曾高达56%的互助县班彦村,告别了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现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彻底告别烧牛羊粪和煤炭的时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变为现实,村民们铆足了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这3个村的发展变化,是青海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写照。

第四,这十年,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青海是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我们牢记习**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开创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用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率先实现所有市州和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全国示范区和单位18个、社区“石榴籽家园”110个,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拓展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路径,打造“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民族团结创建品牌。青海的“拉面产业”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典范。人们形象地说,是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依靠拉面产业,青海近20万各族群众走出深山大沟,走向国内外337个城市,开了近3万家拉面店创业就业,与当地群众深度相融、和谐相处,不仅用“一碗拉面”创造了一个百亿元的产业,也唱响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合唱。

第五,这十年,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做好青海的工作,办好青海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抓好党建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狠抓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着力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党的旗帜在高原大地高高飘扬。我们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形成传达学习、任务落实、督促检查、结果报告的全流程工作闭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站在新的起点,十四届省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召开的第一个全省会议就是作风建设会,树立鲜明导向,以此开局起步。制定关于作风建设的若干措施,倡导讲政治、转学风、办实事、强担当、促团结、严纪律这“六个必须”,对一切不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为,一切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搞变通、打折扣、搞选择性执行的行为,一切漠视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光说不练、花拳绣腿的行为,一切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一切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行为,一切在群众面前摆架子、在上级面前做样子、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的行为,都坚决进行整治,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青海。

(三)重要意义

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不断推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高原大地落地见效,青海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这十年,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十年,是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十年,是精准脱贫全面胜利、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十年,是民族团结进步结出累累硕果的十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十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对十八大以来青海的成绩进行总结,可以使全省干部群众学习和领会新时代十年年的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四)对策举措

回望十年发展之路,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青海工作,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五)答记者问(有删减)

1.人民日报记者:习**总书记与青海的故事中,对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表达出深深的关切与重视。您能否讲讲总书记从“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相关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信长星:正如这位记者所言,习**总书记对青海的生态保护格外重视、格外关心。2016年8月,总书记亲临青海考察时,曾专门前往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昂赛大峡谷、昆仑山、五道梁等点位生态状况,与两个观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生态管护员进行视频对话交流,并通过视频向当地各族干部群众表达了亲切问候和美好祝福。总书记在考察之后临上车时,叮嘱我们青海的同志,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青海生态之窗”建成以来,数字化记录了包括三江源地区在内的青海典型物种活动及其栖息环境观测影像,特别是对黑颈鹤、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野牦牛、欧亚水獭等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活动区域进行实时数量统计和跟踪观测,为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视频观测和分析手段。打开“青海生态之窗”,随着镜头逐步拉近,可清晰观察黑颈鹤翩翩起舞、藏羚羊结队迁徙、藏野驴悠闲觅食、野牦牛肆意奔跑,仿佛身临其境。2017年8月8日,通过观测和视频分析,3000余只藏羚羊陆续通过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并且发现每年通过五道梁北大桥通道迁移的藏羚羊种群数量稳定,年际变化略有增加,全省藏羚羊数量从最少时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作为高原旗舰动物雪豹,目前已监测到1200余只,并且在全省8个市州均有发现。从2018年以来,作为指示性动物的欧亚水獭在玉树州通天河流域频繁发现,已积累了500多段的欧亚水獭活动视频,这也佐证了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完整性。作为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每年5月底至8月,是青海湖裸鲤洄游的季节,数以百万计的裸鲤开始长途跋涉的生命洄游,在视频中能清晰看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自然奇观,青海湖裸鲤数量增至10.85万吨,比保护初期增长了42倍。再如目前监测到的黑颈鹤有1000余只,普氏原羚有2700多只,藏野驴有8万余匹,野牦牛有9400多头。这些数据都反映出青海积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三江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成效。人们感慨地说,“青海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青海生态之窗”作为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宣讲阵地,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观测视频和案例,采取现场讲解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倍受欢迎。2020年以来与央媒合作开展了9场以藏羚羊迁徙、藏原羚乐园、黄河源头鄂陵湖等为题材的慢直播,在几大客户端、快手、抖音等平台总浏览量超1400万并持续增加,发挥了生态环境教育科普和宣传的功能。社会公众通过“青海生态之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海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特殊性,更加增强了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生态之窗”功能和定位,也欢迎大家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这个开放平台,更多关注和更加深入了解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正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青海一定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2.新华社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习**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考察,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提出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要求。请介绍一下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的情况?

吴晓军: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服务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己任,扎实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能源替代、储能多元打造、产业升级推动、发展机制建设“六大行动”,努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正在书写未来、风光无限、走在前列。

第一,电源建设实现新跨越。全省4325万千瓦总装机中,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1%、62%,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达29%,三项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其中,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分别扩大至1985万、1163万千瓦,1090万千瓦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黄河上游装机规模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420万千瓦机组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布置的李家峡水电站扩机项目开工建设;连续6年成功实施从7日到35日的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第二,电网建设形成新骨架。坚持以坚强、绿色、智能的能源互联电网为枢纽平台,统筹推进外送通道、骨干电网和农网建设,实现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省内电网构架持续完善,世界最大规模2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青豫大通道等“青电外送”工程覆盖山东、重庆、上海、河南、江西等13个省市,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

第三,储能示范取得新进展。以“揭榜挂帅”形式启动新型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能和熔盐储热发电等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多能互补绿色储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获科技部认可, 26个抽水蓄能站点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平台,共享储能在技术应用、服务模式方面实现新突破。

第四,产业集聚释放新活力。坚持“青海造、青海用”,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开工建设,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启用,时代新能源、比亚迪、亚洲硅业、泰丰先行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天合光能新能源产业园、阿特斯光伏全产业链等项目落地青海,储能锂电池、光伏组件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组件—光伏电站产业链,形成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体系,呈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劲态势。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青海高景集团单晶硅棒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93天,青海晶科集团单晶硅棒项目从开工到点火有效用时70天,不断刷新着世界最快纪录,跑出了“西宁速度”,彰显了“青海温度”。

第五,能源惠民开创新局面。在发展清洁能源过程中,我们注重惠及群众、改善民生,积极实施清洁供暖、农网巩固提升等工程,探索形成“光伏+生态+扶贫”“光伏+生态+畜牧业”等模式,让清洁能源成为富民之源,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飞跃,不仅带来了“稳稳的幸福”,更是实现了生态与能源的良性互动,形成了脱贫致富与产业发展的共赢局面。如今的三江源头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过上了清洁生活,“光伏板”真正变成了“幸福板”,照亮了乡亲们共同富裕之路。

3.青海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总书记去年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来自玉树的人大代表提到要“再唱山歌给党听、给总书记听”,总书记也深情地说:“我很牵挂玉树。”请问在总书记的关怀下,玉树这十年间都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信长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如你所说,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牵挂着玉树的各族群众,2010年6月,专程到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考察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情况。2016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听取玉树灾后重建情况汇报。2016年8月,亲临青海考察时,深情寄语玉树“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生活越来越好”。2021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与来自玉树的人大代表亲切交谈,勉励玉树要把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统一起来,今后沿着这个路继续走下去,过上更加健康、现代、幸福的新生活。总书记的深情牵挂,让玉树人民、青海各族群众倍感温暖、倍受鼓舞。

我到玉树调研的次数比较多,和干部群众交流得比较多,玉树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我感受非常深。

一是城市很美。玉树地震破坏力极大,当时整个城市一片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现在的城市放眼望去,四横十五纵城市骨架道路全面铺开,最漂亮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有特色的是民居,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一个浴火重生的新玉树屹立在雪域高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一位诗人曾惊叹道:“如果要看目前国内上好的设计和建筑,就请到玉树来。”近年来,玉树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就是对这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好注解。

二是生态很美。玉树群众深怀感恩之心,坚持生态报国,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玉树在其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可可西里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62.2%,三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年均增长6%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大河每年输出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现在,玉树生态更美了,像昂赛大峡谷,以壮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自然漂流、科考研学、动物观测。如今的三江源,处处碧草连天、生灵雀跃,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三是精气神很足。过上好日子的玉树各族群众,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正携手奋进在现代化新玉树建设的新征程上,奏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旋律。作为首都北京对口援青的地方,玉树的发展变化让各族人民更加发自内心地感恩习**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玉树的变化是全省的缩影。我们坚信,有习**总书记为我们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有党的正确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指引,玉树的明天、青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一定会在青海大地绽放得更加鲜艳!

4.中国新闻社记者:去年10月12日,习**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期间,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青海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吴晓军: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关心指导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是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19.07万平方公里,也是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中之重。

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需要我们扛起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探路、破题的历史使命,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持续推进功能重组、系统修复和一体化管理,向着国家所有、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典范目标扎实迈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新路子。

第一,突出引领性。最重要的是我们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引领,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从孕育到诞生,每一步都凝聚着总书记的厚爱和关心。从谋划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从部署看,2015年12月9日,习**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时,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了中国国家公园新纪元。从推进看,2019年8月,我们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时,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去年3月和6月,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和亲临青海考察时,勉励青海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从设立看,去年10月12日,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期间向世界宣布三江源等5个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的成功,是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成果,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鲜活写照。

第二,突出示范性。我们牢记总书记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殷切嘱托,大胆创、先行试,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顽疾,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是率先发布林地、草地、湿地、地表水四大资源的本底报告,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摸清了家底,为国家公园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省8类109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9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重提升到38.4%,实现了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三是率先进行地方立法,颁布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四是率先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大部门制”实体,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执法队伍,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五是率先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第三,突出系统性。立足青海“三个最大”和“三个更加重要”的省情实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工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湿地保护率达到64.3%,地表水出境水量超900亿立方米,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藏羚羊、普氏原羚、欧亚水獭、裸鲤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日益坚固丰沛。

第四,突出长效性。我们按照统一事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规范设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规范》和《空间管控技术规程》等制度和标准规范,形成规划、政策、制度、标准、生态保护、机构运行、人力资源、多元投入、科技支撑、监测评估考核、项目、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合作交流、社区共管15个体系,构建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相互配合、省地协同的运行机制。

第五,突出普惠性。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一户一岗”,14.5万牧民放下牧鞭,吃上“生态饭”,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同时,全面落实生态补助政策,去年直补农牧民各类生态补偿资金11.4亿元。

目前,青海是全国唯一的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我们将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兼顾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统筹推进四个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国家公园群,努力在打造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列,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5.青海广播电视台记者:2016年,习**总书记在参加两会青海团审议时询问了青海拉面的由来、与兰州拉面的区别、经营拉面人员的情况等,对青海拉面带动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表示肯定。请您谈谈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

吴晓军:青海集中了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所有特征,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任务格外艰巨,意义格外重大。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和乡村振兴前提基础,依托绿色有机资源禀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以全省农牧区“大产业”推动农牧民群众“大增收”,书写了青海高原山乡巨变、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画卷。工作中,我们突出了“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加强政府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研究出台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全面构建县有产业园区、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帮扶体系,持续推进39个县级扶贫产业园和282个帮扶车间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今年上半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

二是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突出青海高原绿色、有机、冷凉、光强等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建设产业“四地”等政策机遇,走“优而特、特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枸杞、冷水鱼、村级光伏、乡村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三江源”冬虫夏草、“5369”高端牦牛肉、“柴达木”“三江雪”“诺蓝杞”高原枸杞等产业品牌走向世界、享誉全球。近年来,牦牛肉、藏羊肉每年销往省外近10万吨,占牛羊肉总产量的约1/4;全省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700公顷,产量突破6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鲑鳟鱼等冷水鱼产量达到1.38万吨,占到全国鲑鳟鱼养殖产量的1/3;光伏扶贫工程已在全省39个脱贫县实现全覆盖,建成电站73万千瓦,年发电产值8.8亿元,收益达到5.7亿元,7.7万户、28.3万人口直接受益。

三是注重打造民族特色品牌。青海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荟萃,56个民族一个不少,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8个省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近一半,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往交流交融。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继创建“全国高原藏毯产业”“全国热贡文化产业”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青海民族特色品牌,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四是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发挥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制度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坚持线上和线下充分结合,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持续加强消费扶贫智能专柜、消费扶贫专馆、消费扶贫专区和扶贫网平台建设,建成38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57个乡镇服务站、2198个村级服务点,将1600余款高原特色产品免费引入“青品汇”网络展销平台,并在北京、重庆、南京等地建设青海消费帮扶专馆,打响了“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开创了“青货出青”新局面,真正让青海成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加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青海600万各族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不落、一人不少,让青海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对口支援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书记您在刚才的发布词中提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口援青力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给予了很大帮助,请您再全面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信长星:这十年的对口援青工作多级互动、广泛参与、扩围提质、升级加力,成效十分明显。

这十年是群众从对口援青中获得感最多的十年。各支援方把对口支援作为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让青海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深切感受到了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特殊温暖。

这十年是发展上从对口援青中受益最多的十年。各支援方以干部援青、人才援青为龙头,以资金援助、物资捐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以交流交融、共同发展为目标,打造了对口援青、扶贫协作的典型经验,累计落实对口援青和扶贫协作项目3700余项,安排资金214亿元,帮助我们办了许多实事好事群众受益的事。

这十年是群众生活改善最明显的十年。各支援方坚持将80%以上援建资金投向精准扶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常听到群众带着感激介绍,“这条路是援青干部给修的”“这所学校是援青干部给盖的”“我们村的光伏取暖是援青干部给建的”。这说明援青工作实打实地改善了民生,温暖了民心,凝聚了力量。

这十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各支援方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重要论述,2451名援青干部人才克服高寒缺氧、条件艰苦,推动实施产业支援项目870多项,落实资金超41亿元,培养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4万多人次,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口支援工作还在继续深入推进。上个月底,我省刚刚召开了第四批、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迎送大会,这批来青干部人才人数比以往都多。前不久,中央还召开了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特别是部署了“组团式”支援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大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持续推动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与全国同步推进现代化建设。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更是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所系。请结合材料和青海实际,总结一下近十年青海开展民生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写一篇经验材料。1500字左右,50分。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精练,全面准确。

【参考作答】

书写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民之所望、政之所趋;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十八大以来的青海,在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决策部署下,一系列文件政策陆续出台、一项项饱含温度的举措、一组组令人鼓舞的数据,无一不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抬升民生底线新刻度,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不断为幸福“加码”,让青海各族儿女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提升民生“成色”,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2013年我省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2021年成为全国第24个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份,铸就青海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位列全国第一,校内减负成效初显,学生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实施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1万多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借助我省红色教育和生态教育资源,打造西路军红光红军小学、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等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和427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更加强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优先”的核心所在,我省将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教育举措书写在青海大地上,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满意教育带来的喜悦。

打亮民生“底色”,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每个家庭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我省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为目的,大力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支持西宁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打造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区;支持海东市探索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长效发展模式,推动互助型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打造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样板……扎实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受益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家政公司120多家。我省坚持“生活兜底、监护兜底”两手抓、两并重,切实抓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群体的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作,坚决履行好民政部门监护兜底的法定职责。推动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三年提高孤儿及参照孤儿保障的各类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目前全省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450元和1050元。持续开展孤儿助医助学项目和机构残疾儿童“养、治、教、康”一体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孤弃儿童医疗教育保障水平。

擦亮民生“本色”,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仅要就业,更要高质量就业,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关系群众冷暖,更关系民生底线。近年来,我省持续提升就业质量,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累计帮助16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33.24万失业人员再就业、4.46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市场主体数量稳升,累计增长超过37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热潮;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达到14967元,实现翻倍;劳务品牌风生水起,形成了以“青海拉面”“青绣”、枸杞采摘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劳务品牌。持续优化就业结构,城镇登记失业率从3.4%下降到1.8%,保持较低水平;城镇吸纳就业人数超过农村,城乡就业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主体,超过“半壁江山”;新就业形态稳健成长,劳动者就业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问题2:

省政府新闻办拟在西宁举行“青海这十年”文化和旅游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文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十年来,青海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假如你是省文旅厅工作人员,请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写一篇主发布词。1200字左右,40分。要求:格式完整,要点突出。

【参考作答】

在“青海这十年”文化和旅游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学文

(2022年9月X日)

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我省20余万文旅工作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青海文旅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文旅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为建设新青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十年来,全省文化旅游系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奋力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坚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为目标,创作推出了180余部优秀作品,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走出青海、走向世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完成县级“两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累计开展“戏曲进乡村”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9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近4000万人次。

十年来,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全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6处,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可移动文物31.3万件。全省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61项,代表性传承人3160名。设立31家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培育60余家青绣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1亿元,带动约15万人脱贫增收,“指尖上的青绣”成为青海的金名片。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彰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正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1亿人次,旅游收入3182.12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打造以西宁市为中心,格尔木市、玉树市为支点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将文艺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物利用、考古发掘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

十年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个、夜间消费集聚区2个。大力发展云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健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公共数字文旅服务网络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提振信心、恢复发展。市场监管有力有序,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利用媒体宣传报道“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全面展示青海文化、青海魅力、青海韵味,话题量突破23亿人次,青海已成为游客感知大西北美景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属于奋斗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充分信赖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情感上深刻认同核心、行动上始终跟随核心,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深走实走好,奏出现代化新青海最精彩的文旅乐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海力量。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踔厉奋发担使命 凝心聚力鼓干劲

做好“全员大学习”文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做好“业务大比拼”文章,推动干部素质能力实现突破。

做好“能力大提升”文章,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

做好“作风大转变”文章,在工作效能提升上实现突破。


发展活力奔涌高原 奋力开创美好未来

以真诚深切的“关心”为建设青海添砖加瓦。

以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以下定破难的“决心”交好高质量发展答卷。


★议论文框架:

只此青绿 美意正浓

国家公园彰显生态担当。

绿色家园托起森林城市。

动物乐园提供生存佳境。


★经验材料框架

护佑高原人民健康 谱写青海出彩篇章

综合医改,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基层医疗,增强各族群众健康福祉。

健康青海,为高原百姓铸造健康盾。


脱贫攻坚精神之光照亮乡村振兴新征程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小康路上帆正扬。


非凡十年成就鼓舞人心 奋发有为建设美好家园

历史性成就鼓舞人心,奋楫前行答新卷。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斗志昂扬写新篇。

增进民生福祉暖人心,砥砺前行再出发。


磐心守“塔” 清水东流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生态管护不断强化。

生态体验不断拓展。


五、必背金句

1.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2.这十年,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十年,是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十年,是精准脱贫全面胜利、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十年,是民族团结进步结出累累硕果的十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十年。

3.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4.在“两弹一星”精神、开路精神的发源地,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热贡艺术等多个文化品牌,红色文化、河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彰显时代魅力,厚植了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涵,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高原儿女的共同心声。

5.做好青海的工作,办好青海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青海工作,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6.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踔厉奋发担使命 凝心聚力鼓干劲

理论学习如涌如潮、持续升温;宣讲活动生动活泼、创新不断;理论研究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能力作风不断提升……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全员大学习、业务大比拼、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宣传思想战线把专项行动作为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扎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为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新高地的果洛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做好“全员大学习”文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真理光芒穿越时空,伟大思想指引方向。要坚持把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重中之重,根据业务工作实际和干部具体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业务学习计划,把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专题辅导、考核评估等内容具体化。通过原原本本精读细研理论读物和教材,做到在学习中找方向、找规律、找方法,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督学组,真督细导,全面掌握学习教育进展情况,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做到“参学对象一个不少,学习内容一篇不少”,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要依托“学习强国”“法宣在线”“青海干部教育网”等学习平台狠抓干部个人自学,切实做到深化理解和提高青年干部文字功底。

做好“业务大比拼”文章,推动干部素质能力实现突破。练出“真功夫”,比出“真水平”,赛出“真成效”。要率先开展“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力争实现能力提升与人才挖掘“双赢”目标。要继续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讲红色故事、颂家国情怀”演讲大赛,大幅度提高教育基地讲解员队伍职业道德和能力素养。要通过“夜间学堂”“一对一教、手把手带”等方式,提高其政治意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开设“党代会精神在基层”“强国复兴有我”“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我和果洛的故事”等专题专栏,强化发声亮相,以果洛改革发展稳定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好“能力大提升”文章,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必须大提升。要聚焦党的二十大这条工作主线,要有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更要有素质全面的“硬核”实力,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和信心。同时,整合运用各种资源,加快构建“果洛在线”主流媒体矩阵,探索“纸、网、刊、视、微”五位一体综合性媒体宣传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上下互通,横向联合、多方联动,协调发展、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要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要结合玛多“5·22”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多角度、多层面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增强干部群众的感恩意识。

做好“作风大转变”文章,在工作效能提升上实现突破。新时代新任务,新征程新使命,干事创业,没有过硬的作风不行。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工作重点难点任务,扎实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下基层、摸实情、出实招”专题调研活动,印发《调研计划》,广泛开展领题调研,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底数不清、联系实际不够等问题。要坚持俯下身、弯下腰,持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活动,组建专题采访团,深入基层一线。要坚持把准定位、以上率下,完善机制、注重实效,建立“两台账、两清单”实行挂图作战、挂账销号。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督导抽查、半年总结、年度考核制度,以督导促落实,以考评提质量,确保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建立健全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干部请销假、财务管理、文稿审核等机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机关规范运行,提升了工作效能。要聚焦作风大转变,严格落实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四力”教育实践,帮助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党员干部开阔眼界、开拓思维、提升能力。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果洛州宣传思想战线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展活力奔涌高原 奋力开创美好未来

不负重托,十年成就催人奋进;意气风发,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8月31日,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连日来,发布会持续引发热烈反响,作为十年辉煌巨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各界人士感到无比振奋与自豪。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真诚深切的“关心”为建设青海添砖加瓦。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用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要一如既往向海外讲好大美青海的故事,宣传好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精品线路,让更多海内外游客来青海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旅游打卡。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续关心关注家乡的经济、生态建设,民生及社会发展,为建设大美青海建言献策;要继续在海外大力宣传青海、宣传家乡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民间大使。

以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要牢记习**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要努力探索新路子,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持续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国家普惠金融示范区”资金托管行、“青信融”服务平台优势持续推动普惠金融线上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要出台帮扶和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让在青企业宾至如归。

以下定破难的“决心”交好高质量发展答卷。青海十年电力行业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新能源发电占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偏远地区居住的农牧民也用到了电。要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储能多元打造,已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青海清洁能源发展“风生水起”“风光无限”。要在电力价格、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行业政策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液化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绿氢、地热能等新兴业务领域,做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的主力军、践行“双碳”目标的先行者。

山河巨变,宏愿正酬;光阴流转,成就非凡。十年来我省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团结奋斗的结果。要把握主线、阐明实质、突出重点,继续在习**总书记的指引下取得新的辉煌。


★大作文:议论文

只此青绿 美意正浓

亘古巍峨的群山,在高天厚土间伫立成时间的丰碑;川流不息的清水,在高原大地上冲刷出纵横交错的纹理;郁郁葱葱的林海,覆盖山头的荒芜;茫茫草原之上,到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这里是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回首过去十年,青海儿女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不断推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高原大地落地见效,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国家公园彰显生态担当。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关心指导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19.07万平方公里。从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省份到第一批正式设立国家公园省份之一,青海未曾懈怠,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时刻铭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如今的青海大地上,保护生态蔚然成风,“两山”理念不断深化,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被生动诠释,更彰显了江源儿女的生态自觉和生态担当。江源儿女将继续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在打造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列,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绿色家园托起森林城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大地上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绿色空间不断“扩容”,国土绿化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从增绿到增效的递进,是青海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植树添绿、树大成林,在祁连山、互助北山、大通鹞子沟等地,挺拔参天的林木成为青海大地上十分珍贵的生态资源。2022年初,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公布,全省林地面积增长较多,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及生态环境改善,增加最多的地类是灌木林地。积极创新国土绿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取得突破,重点打造了“智慧林”“蚂蚁森林”造林项目,义务植树创新发展,形成了领导牵头、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格局,一批民族团结林、志愿者林、国防林、援青林、企业家光彩林等“主题林”先后营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持续开展。下一步要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管护新机制,构建“四梁八柱”。

动物乐园提供生存佳境。国际重要湿地鸟岛和仙女湾,是青海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引来众多冬夏候鸟栖息。冬日的大天鹅,伴着湖中升腾起的雾气翩翩起舞,春夏季节,斑头雁、鸬鹚、渔鸥等众多夏候鸟繁衍游弋。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青海是江河源头,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存的家园,珍贵的生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所以湿地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一系列湿地保护项目实施,一批退化湿地被修复,改善了部分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有效提升了高原高寒湿地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一江清水东流,绿水青山掩映,人与自然和谐,青海正凭生态而立因生态而兴。

只此青绿、美意正浓。江源儿女将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用心用情用力履行源头责任,体现干流担当,作出江源贡献。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护佑高原人民健康 谱写青海出彩篇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健康青海建设的全面推进,青海省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十年来的探索实践,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如今,青海的医疗卫生队伍日益壮大,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着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回首这十年,青海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各族群众最根本的民生福祉,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3.96岁,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9.4%、15.4%和9.1%,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由33.01%下降到24.9%……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数大幅提升。

综合医改,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2013年10月1日起,青海率先全面实施覆盖省、市(州)、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近年来,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加大精准化对口帮扶等措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不断巩固具有青海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科学合理就医新格局。在推进省、市(州)、县、乡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进程中,全省组建46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39个专科联盟,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0%以上。建设中藏医综合服务区(中藏医馆)439个,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3%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8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远程会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青海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我省始终将构建一张覆盖全省的保障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作为医改工作的着力点来抓,目前,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2.74万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医疗互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同时,青海还把建立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作为缓解群众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结束以药补医的历史。实行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省际联盟采购,通过国家、省际联盟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累计共招采363个药品、15种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在六成以上,就医患者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基层医疗,增强各族群众健康福祉。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来说,各族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既是影响致富的重要因素,也关乎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满足广大基层群众便捷就医的需求,青海根据地域特点和发展需要,将全省35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远程会诊覆盖范围。果洛藏族自治州区域整体卫生信息化建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突出难题的探索稳步推进。青海省人民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等5家机构获批互联网医院,填补了我省无互联网医院的空白。远程医疗服务推动青海各级医疗机构间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资源的联网互动,带动青海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不仅大幅降低了诊疗费用,还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实现了患者“少跑路、看上病、看好病”的目标。同时,以卫生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通过帮扶等方式,在诊疗技术、临床科研、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为受援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带来全面提升,先后带教培训我省医疗卫生人才2916人,推广新技术241项,进一步筑牢青海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网。在持续巩固“青南支医”工作成效基础上,启动实施“环湖支医”行动,由省级12家三级公立医院选派100名支医队员,支援环湖地区7家州级公立医院和13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通过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环湖地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推进环湖地区州县二级医院显著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降低患者外转率,深化分级诊疗制度,让患者不用再为求医问药舟车劳顿、千里奔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救治。

健康青海,为高原百姓铸造健康之盾。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健康青海行动扎实有力推进,全民健身、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推广,29万名高血压、7万名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超过70%,癌症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持续开展,全民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深入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全省40余万65岁以上老年人获得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积极发展托育机构建设,全省备案托育机构增加至65家,实现市州全覆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更加有力。完成农牧区妇女“两癌”筛查19.32万例,农牧区妇女增补叶酸5.6万人,为11.7万名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巩固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扩展到51个病种,妇女儿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法科学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慎终如始落实、落细、落精疫情防控处置措施,快速处置省内疫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处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宣传督导,防控合力不断形成。

让青海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十年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不忘“砥砺奋进健康路、改革发展惠民生”的初心,将医者仁心、护佑健康融入江源大地,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海更加出彩的健康篇章。


脱贫攻坚精神之光照亮乡村振兴新征程

翻阅历史,青海曾经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回首来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青海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展望前路,青海坚定信心,再启新征程,从乡村美到百姓富,从产业兴到新风劲,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脱贫攻坚结硕果。8月31日,在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在主题发布时说:“贫困率曾高达56%的互助县班彦村,告别了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变为现实,村民们铆足了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实绩过硬、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45名先进个人、35个先进集体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互助县班彦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青海省始终紧抓党的领导这个重要保障,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不断增强,组织振兴得到新加强。全省41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49万名,基层治理力量全面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快速成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乡村振兴谱新篇。一碗充满“青海味道”的拉面,为海东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指引了道路,成为带动当地各族群众脱贫增收的龙头产业;一群穿梭在光伏板间吃草休憩的“光伏羊”,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加快了植被恢复速度,让周围村民每年收入达200万元;一种“服务区+旅游+餐饮+汽车服务”模式的“路衍经济”,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形成“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联动发力”的多元路衍产业体系,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脉造血功能。这正是青海省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增加乡村发展“含金量”的一个个缩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的类型和原因千差万别,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青海省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研究出台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全面构建县有产业园区、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帮扶体系,持续推进39个县级扶贫产业园和282个帮扶车间建设。2022年上半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如今,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缓缓展开,想要走好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就要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业态,增加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康路上帆正扬。30.2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光纤宽带率均达100%,1622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大电网覆盖和离网光伏能够满足脱贫群众用电需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8%,广大农牧民住进砖瓦房、喝上放心水、走上小康路,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奔走在青海大地,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徐徐展开。崭新的房屋,干净的饮水,宽阔的村道……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美丽乡村迈出振兴阔步。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守成亦有挑战。青海省通过领导高位推动,形成全省上下齐发力态势;通过机制健全推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通过各单位部门联合推动,使全省各单位部门由点成面,形成同频共振之势。过去一年,青海省实现了防返贫与提质量同步推进、稳政策与建机制同步实施、促巩固与抓衔接同步落实,制定出台“1+5+7+N”有效衔接政策机制体系,建立健全“241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强化监测预警,80%以上的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脱贫地区群众和脱贫人口收入持续提高,2021年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1元,较上年增长12.3%,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青海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从来未曾中断。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面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非凡十年成就鼓舞人心 奋发有为建设美好家园

十年成就催人奋进,十年画卷多姿多彩。8月31日,我省各地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收听收看“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并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一步一个脚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青海,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发有为建设美好家园。

历史性成就鼓舞人心,奋楫前行答新卷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不断推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高原大地落地见效,青海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黄南州作为全省首个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自治州,将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做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排头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黄南样本。海西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关于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能耗双控工作决策部署,立足全州产业结构现状,认清能耗双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以及支持鼓励企业节能技改等措施,全力做好能耗双控工作。西宁市城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成云对此深有感触:“十年来,城中区持续强基固本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加强干部担当作为能力建设;在作风建设上实施党员干部‘青廉工程’,做好作风建设‘大文章’。我们将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形成各领域党建齐头并进工作格局。”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斗志昂扬写新篇。这十年,我们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十年来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海南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振飞深有感触:曾经不毛之地的塔拉滩,如今蝶变成现代化光伏产业园。海南州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水、光、风、地热、储能“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格局,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从增速奔向提质释放出空前活力效应,实现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代乐华旦表示,久治县今年成功入选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行列,将严格按照省州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全县牦牛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特色农畜产业发展途径,不断延伸农畜产品开发产业链。

增进民生福祉暖人心,砥砺前行再出发。这十年,我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这十年,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气象路社区一到重要节日,各族群众聚在一起,气氛祥和欢乐。海北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而社区就是民族团结的一个小小缩影。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有力优势,勇担当善作为,促进全乡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住建局用情保障基本民生,用心提升品质民生,用力守住底线民生,用实干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磐心守“塔” 清水东流

2016年初,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位列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从体制试点迈向正式设立,青海革新理念、大胆创新,先破后立、从无到有、有中创优,坚持创新体制、系统治理、共建共享、科技支撑、依法管理,在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彰显三江源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青海的三江源,中国的三江源,世界的三江源。这里雪原广袤、湿地众多,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关心指导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是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中之重。2015年12月9日,习**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时,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了中国国家公园新纪元。2016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印发,三江源成为中国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典型代表,12.31万平方公里江源大地将被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青海儿女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引领,摸着石头过河,以立足江源、跳出江源,站在青海、看向全国的眼光和胸怀,扎实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创新、智慧、绿色等九大理念建园,大力度投入、大尺度推进,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生态治理修复、民生福祉改善等叠加奏效,只为保护好三江源头、守护好“中华水塔”。从政出多门实现一个部门管理,从“九龙治水”实现“一龙治水”,美丽的三江源头已探索形成了“一面旗帜引领、一个部门管理、一种类型整合、一套制度治理、一户一岗管护、一体系统监测、一支队伍执法、一众力量推动、一种精神支撑”九个一的三江源模式。

生态管护不断强化。“一户一岗”强化了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作用,探索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大美青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要走出具有江源特色、符合青海实际的路子。立足保护和发展实际,要寻找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这样,积极引导当地农牧民群众加入到国家公园建设成为新的尝试。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理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激发牧民群众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随着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实施,社区成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保护主体,农牧民群众成为生态保护最直接利益相关者和最有积极性的保护者。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省积极探索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下的新型社区,推广社区共管协议,实施联户经营,发展家庭牧场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引导群众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守护者和受益者,尽管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探索,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在得到最严格保护的同时,也正在反哺人类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当下又迎合未来。

生态体验不断拓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青海将生态保护与牧民充分参与、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相结合,多措并举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发展之路。持续做大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群众增收的“公约数”,兼顾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目前已开设“三江源生态班”,招收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子弟开展中职学历教育,并在园区内外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民间艺术技能等技能培训,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引导扶持牧民群众以投资入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活动,使群众获得稳定长期收益。广大牧民群众的收入更趋多元化,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相得益彰。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从最初的严格保护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展,生态的内涵和外延被进一步延伸。不只三江源,今天的青海大地上,生态已经从静躺的自然资源变为了能动的生态财富,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人与自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态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事务性文书:主发布词

在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

青海省委书记  信长星

(2022年8月31日)

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全省600万各族群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青海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2016年8月,习**总书记考察青海,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即:“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2021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青海要建设产业“四地”,即:“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2021年6月,习**总书记考察青海,进一步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再次强调了产业“四地”建设,并要求青海“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不断推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高原大地落地见效,青海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这十年,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十年,是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十年,是精准脱贫全面胜利、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十年,是民族团结进步结出累累硕果的十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十年。

下面,我重点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个介绍:

第一,这十年,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以习**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面推开“七个新高地”建设,即: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突出成效是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习**总书记亲自发来贺信,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正在创建的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极具代表性。目前,青海正在聚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讲生态要用数据说话。十年来,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青海湖水体面积比10年前增加约2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从实现双碳目标看,青海是巨大的碳汇盈余地,拥有森林、草原、湿地、冻土、冰川等多种固碳资源,森林碳汇潜力预估每年在3000万吨左右,植被碳库占比排在全国前列,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全国第一,土壤生物碳储量达到267亿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达到1600亿吨,冰川碳固持功能十分突出,在抑制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我们按照习**总书记“希望青海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重大要求,坚持供给端、消费端、固碳端协同发力,启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努力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青海的特殊贡献。

不知记者朋友注意到没有,近年来,我省在国际野生生物摄影领域频频获奖,出自农牧民之手的生态摄影展也在国内多地举办。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生态管护员可以在巡护途中拍摄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当然,这也得益于摄影家们的高超摄影艺术,还有他们对民间摄影爱好者的培养,使昔日的牧民也走进了艺术的殿堂。牧民们拍摄的是动物,展示的是生态,是对自然的热爱。“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日益深入人心,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行动越来越坚定自觉。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履行源头责任,体现干流担当,作出江源贡献。

第二,这十年,我们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青海是资源大省,我们小时候学地理就知道,柴达木是祖国的“聚宝盆”。我们认真遵循习**总书记“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大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十年来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转型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广。

大家都知道青海有“天空之镜”,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在游客眼中,盐湖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在企业家眼里,盐湖则是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这十年,我们按照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瞄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目标,推动盐湖资源产业链不断壮大,基本建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2亿元,同比增长46%。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发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并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有效保障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汽车领域有句话,“谁拥有新能源汽车,谁就拥有汽车工业的未来”。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全国1/3的锂电池出自青海。钾肥是粮食的粮食,青海生产的钾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海另一个巨大发展优势是清洁能源。2016年习**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提出“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去年考察青海进一步明确“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更高目标。我们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储能多元打造,已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青海清洁能源发展“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建成运行,北京大兴机场用的就是“青海绿电”。自2017年以168小时一举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以来,青海连续六年刷新这一世界纪录,今年达到5周全清洁能源供电。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轻的高原,在造山运动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川地貌,也造就了奇特罕见、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不可不到的地方,是行万里路不可不到的地方。瞄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我们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藏毯、唐卡、青绣等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远销海内外,国际冰壶精英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等国际品牌赛事享誉全球,连续21年举办的环湖赛,每年带动10万游客来青海湖骑行,青海已经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我们立足青海独有资源禀赋和冷凉气候特点,充分发挥青藏高原“超净区”的地理生态优势,着力做好绿色有机农牧业这篇大文章。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就在西宁。十年间,青海牛肉、枸杞产量分别增长1.2倍和2.4倍,油菜杂交育种水平国内领先,“青杂”系列16个油菜品种在全国80%以上春油菜产区种植,“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每年在全国推广1000万亩以上,青稞、蚕豆等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比增长140%,驰名商标同比增长100%。

第三,这十年,我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青海曾经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在对口援青力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力帮扶下,青海打赢了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习**总书记考察过的3个村为例,贫困率曾高达56%的互助县班彦村,告别了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现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彻底告别烧牛羊粪和煤炭的时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变为现实,村民们铆足了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这3个村的发展变化,是青海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写照。

下列一组数字可更好地说明十年民生巨变:2021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96岁,比2010年增长4岁。控辍保学走在全国前列。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比2013年提高3.6平方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9年稳步上升。全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省会西宁建成10分钟健身圈,等等。

第四,这十年,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青海是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我们牢记习**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开创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用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率先实现所有市州和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全国示范区和单位18个、社区“石榴籽家园”110个,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拓展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路径,打造“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民族团结创建品牌。青海的“拉面产业”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典范。人们形象地说,是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依靠拉面产业,青海近20万各族群众走出深山大沟,走向国内外337个城市,开了近3万家拉面店创业就业,与当地群众深度相融、和谐相处,不仅用“一碗拉面”创造了一个百亿元的产业,也唱响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合唱。

每次长距离的调研途中,我常感慨于青藏高原之辽阔、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在“两弹一星”精神、开路精神的发源地,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热贡艺术等多个文化品牌,红色文化、河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彰显时代魅力,厚植了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涵,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高原儿女的共同心声。

第五,这十年,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做好青海的工作,办好青海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抓好党建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狠抓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着力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党的旗帜在高原大地高高飘扬。我们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形成传达学习、任务落实、督促检查、结果报告的全流程工作闭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站在新的起点,十四届省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召开的第一个全省会议就是作风建设会,树立鲜明导向,以此开局起步。制定关于作风建设的若干措施,倡导讲政治、转学风、办实事、强担当、促团结、严纪律这“六个必须”,对一切不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为,一切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搞变通、打折扣、搞选择性执行的行为,一切漠视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光说不练、花拳绣腿的行为,一切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一切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行为,一切在群众面前摆架子、在上级面前做样子、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的行为,都坚决进行整治,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青海。

回望十年发展之路,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青海工作,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先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