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北京·第30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北京·第30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22-03-24|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共同编制,以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本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深度解读

★“十三五”时期北京基础设施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全力推动首都发展、减量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城市发展正在实现深刻转型,基础设施发展开启了向高质量迈进的新阶段。五年来,全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超1.2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倍,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生态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大兴国际机场顺利建成投运,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设,市域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1公里。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完成100万亩平原造林任务,全面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二是交通能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总里程达到1092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超过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里程达到1396公里。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8.6%,建成投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平原地区燃气管网实现“镇镇通”。

三是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南水北调累计调水量突破60亿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15%左右,永定河北京境内河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新增大尺度森林59万亩、城市绿地3773公顷,新建城市休闲公园190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460处、城市森林52处、健康绿道597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4%,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8%。

四是城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交通综合治理有序实施,分级治理堵点943处,打造24处中心城缓堵示范区。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覆盖率达到99%。

五是重点区域保障更加坚实。核心区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回天地区、新首钢地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六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市民百姓的需求更加契合。打破行业边界,推动地铁站点增设便民设施、公交场站复合利用。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大兴新城部分相交路口秩序化设计,增加二次过街设施,提升慢行交通环境。建成投运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最高日双向交通量超过1.9万车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规划目标

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到2035年,基础设施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率先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安全、韧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市民“七有”“五性”需求在更高水平上有效满足。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按照首都发展要求,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机统一,2025年以前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绿色集约、智慧精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保障能力更加充裕。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总里程达到16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日。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服务水平更加优质。交通出行便捷性和效率大幅提升,中心城区45分钟通勤出行比例达到6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使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国家要求,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14.4%,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环保低碳。

——智慧创新更加显著。5G用户普及率大幅提高,千兆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到50%,智慧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城市重要功能区域信号灯联网率达到100%,数据开放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数字底座稳固夯实。

——运行保障更加强韧。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障系数超过1.3,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主城区积水点实现动态清零,基础设施日常运行更加平稳高效,应急保障更加坚韧有力,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主要任务

1.加快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跳出北京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推动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重点安排了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协同治理和能源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任务。比如,交通体系中的交通通道与换乘枢纽一体化推进,通过安排轨道交通等快速公共交通方式,加强京津冀区域、中心城与平原新城等区域的快速联系,同时通过综合交通枢纽对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接驳换乘提供有力保障,实施京港台高铁(丰雄商段)工程,加快京唐城际等区域城际铁路建设,逐步推动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等向环京地区延伸服务,建成城市副中心站、北京丰台站等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再如,在生态协同治理方面,持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新增造林2.5万亩,实施质量精准提升8万亩,同时建立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共享。

2.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好发挥基础设施的先行引导作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重点围绕城市交通、水资源保障、绿色生态、能源及安全韧性等方面明确了未来5年的建设任务。比如,在城市交通体系方面,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建设,促进“四网融合”,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层级结构;水资源保障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多源外调水格局,坚持控采、压采地下水,建成石景山、亦庄等南水北调水厂,进一步拓展南水北调来水供水范围;绿色生态体系方面,完善“一屏、两轴、两带、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建设温榆河、南苑等一批高品质森林公园。

3.强化重点区域基础设施保障。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于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及重点区域的空间布局优化引领和保障支撑作用。重点是坚持优化政务环境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有机统一,显著提升核心区政务环境品质;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聚焦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内畅外联、绿海环绕的平原新城;强化交通保障、提升“林”“水”生态功能,守护好生态涵养区绿水青山;增强临空经济区、“三城一区”、新首钢地区等重点功能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4.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碳排放稳中有降和推动碳中和为抓手,强化水资源和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减排降碳,助力绿色北京建设。主要包含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推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等重点任务。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下降到10立方米/万元以内,水资源节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同时,更好保障步行和自行车道路路权,综合交通枢纽优先考虑慢行交通接驳组织及空间分配,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5.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功能优化,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品质,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高效、舒适。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融合,复合公共服务、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让基础设施更有温度;着力建立健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全环节的标准规范,对标国家要求、城市发展需要、市民需求动态调整,让基础设施更有尺度;打造高品质生态生活空间以及科技赋能,提升智慧服务管理水平,让基础设施更有精度。

★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强化规划战略引领,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

持续推进总规实施。坚持把总规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全面实施国土空间近期规划,完成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规自领域问题整改,确保规划刚性约束落到实处。尊重城市历史文化,注重倾听群众意见,深入开展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第二批基本无违建区创建,留白增绿978.5公顷,建设50处休闲公园和小微绿地,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继续保持千亿投资强度,推进三大文化设施、东六环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加紧建设运河商务区和特色小镇,着力承接科技创新、金融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功能,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实现京雄高速北京段主体工程完工。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平谷线、京唐(滨)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深化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推进官厅水库生态修复。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三、实战应用

例题1: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主要领导将介绍我市“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交通领域的相关情况。结合给定材料和北京实际,请你拟写发言稿。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表述得当,10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北京“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交通领域的相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将围绕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重点从加强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强化对重点区域发展支撑保障和推动交通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具体介绍如下:

一是加强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进一步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实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一站式服务”,与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持续推进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构建圈层式、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逐步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重要枢纽节点的同站换乘,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便捷畅通的高速公路网,到202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

二是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合理规划新建线路,加快建成市郊铁路主骨架,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力争达到1000公里。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实施区域灵活调度,提高供需匹配程度。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在推进快速路和主干路建设的同时,加强次干路和支路建设,形成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三是强化对重点区域发展支撑保障。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大力推进微循环建设,制定差异化停车政策,推动绿色便利出行。在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平谷线、6号线南延、M101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沿河、沿绿、沿路建设连续贯通的慢行网络,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门户作用,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在五个平原新城加强对外公共交通联系,打造各新城与中心城区“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同时在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促进“三城一区”发展、支撑新首钢地区建设等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四是推动交通系统绿色发展。从优化出行结构、优化运输结构、优化车辆能源结构三个方面推动北京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优化出行结构,持续推动公众出行的低碳化,通过构建便利互通、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连续可达、环境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等措施,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优化运输结构,积极推进货物运输的公转铁,提升大宗建材物资的绿色运输规模,到2025年,实现全市货物到发绿色运输比例不低于12%。优化车辆能源结构,大力推动机动车辆的油转电,在“十四五”时期继续在公交、出租、道路客货运行业加大新能源车的应用,推动本市机动车能源和排放结构双优化。

随着“十四五”期间上述交通举措的落地实施,我市将初步建成基础完备、现代综合、绿色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为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谢谢大家。

例题2:为了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北京市政府拟制定《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请你结合给定材料和北京实际,拟写方案“保障措施”部分内容。要求:措施得当,切实可行,要素齐全,6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保障措施

(一)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信贷优惠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基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利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加强对全市重大新基建项目土地指标的保障。重点引进培育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等方面的行业管理人才以及引领新基建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军人才。(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人才局)

(二)完善标准规范

围绕技术研发、工程实施、维护管理等,支持研究建立企业、行业标准,推动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促进新型基础设施的互通、融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丰富应用场景

聚焦“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社区服务等行业领域,加快推出一批示范工程。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创新应用大赛,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支持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新消费。(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四)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箱监管”措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网信办)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推进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创新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运行水平。

完善运行保障,强化政府精准支持。

注重平台搭建,促进高效开放共享。

加强协同联动,提升经济支撑带动。


践行五大理念  构建“绿色、共享、包容”的交通系统

突出“慢行优先”。

突出“自然生态”。

突出“韧性包容”。

突出“智慧共享”。


聚焦五大目标  推动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

聚焦“安全”目标,强化“刚性”“韧性”要求,积极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

聚焦“洁净”目标,强化“源头”“龙头”管理,加快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

聚焦“生态”目标,强化“保水”“补水”措施,深入拓展生态治水新路径。

聚焦“优美”目标,强化“示范”“规范”建设,不断擦亮绿水青山美丽底色。

聚焦“为民”目标,强化“共治”“共享”力度,持续提升水务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首都园林绿化转型发展

加快京津冀园林绿化一体化发展。

建立更加完善园林绿化体系。

强化重点区域绿化设施保障。

着力提升园林绿化服务品质。


提升绿色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优化地面公交服务水平。

推动慢行交通设施建设。

完善绿色出行服务平台。

★信息稿框架

北京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擘画新篇章

保障能力更加充裕。

服务水平更加优质。

发展方式更加绿色。

智慧创新更加显著。

运行保障更加强韧。

五、必备金句

1.京津冀三地携手发力,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区域协作加速推进,不断开创新辉煌。

2.绿色,是新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4.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安全、韧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5.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

6.习**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推进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创新发展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科学系统谋划,聚焦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跨越,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有机结合,创新高效运行和开放共享机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高设施运行的科技效益和带动作用,形成更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向循环格局。

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与国家各类创新基础设施规划衔接。在落实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本市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重点聚焦领域、布局原则和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分领域、分类型和分阶段的实施方案,加强创新基础设施主动性布局、导向性指引,提前做好争取国家项目的储备预研,结合整体布局谋划发布市级项目揭榜清单,在新型研发机构设计谋划阶段统筹考虑新技术通用研发平台布局。加强专家决策咨询支持,建立由科研专家、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等共同参与的创新基础设施专家咨询机制,指导顶层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在项目布局及管理运行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建立统筹调度、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的创新基础设施推进工作机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建议由市有关部门以及各区政府共同参与,加强部门间协同,理清职责和分工,避免交叉重复布局,定期跟踪运行成效,协调解决运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运行水平。先期探索组建联合运行主体,推动市属国有平台主导参与设施运行管理及成果转化。以交叉研究平台为例,可推动由项目建设科研主体与怀柔科学城平台公司联合设立管理运行实体,采用新型研发机构或企业法人等形式,科研主体承担科研成果产出任务,平台公司承担成果转化及设施运行工作,共同享受成果转化收益,既调动科研主体积极性,又保障属地话语权和影响力。支持发展第三方专业运维服务,强化专业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探索通过委托管理、定期评价的方式交由第三方机构独立运行开放。鼓励产业创新共性平台采用法人形式组建运行,未采取法人形式组建的,明确参与主体各方责任,要求与依托单位在人财物以及知识产权权属管理上保持清晰边界。

完善运行保障,强化政府精准支持。统筹整合财政支持资金设立创新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以“聚焦重点、分类支持、注重绩效”为原则,实施差异化资金支持模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国家投入为主,争取增加人员费用支出,提升属地运行管理参与度;前沿科学研究平台,采取“市级资金支持+项目单位自筹”模式,市级资金通过限期支持、逐年递减方式,倒逼提升造血能力;新技术通用研发平台,实施市级资金支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探索市场参与并行的支持模式,扩宽资本多元供给渠道,通过科研成果产出和服务收费等形式反哺建设运行成本支出、前期政府科研成本投入;产业创新共性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政府资金以补助、贴息等方式引导支持。推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效参与,为创新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和融资担保,鼓励商业银行面向创新基础设施项目设立信贷优惠专项,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保障制度。

注重平台搭建,促进高效开放共享。建立创新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系统。整合各类创新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数据资源,建立公开、公平、开放的使用申请管理机制,实现创新基础设施统筹管理,并面向社会提供科研设施与仪器的信息查询、服务推介、技术培训等服务。建立开放共享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纳入共享平台的创新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开放制度、开放效果、服务质量和服务收费等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与运行奖励资金、市级科技计划支持等挂钩。加大对存量布局产业创新平台系统梳理和优化整合,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在京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运行评价和优化调整,研究启动市级产业创新平台的评价和优化工作,支持产学研资源整合和强强联合布局调整,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强协同联动,提升经济支撑带动。持和加强设施间系互动。采用数据开放共享、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科研人才双向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设施间协同发展水平。支持设施间针对跨学科、跨技术、跨领域的特定方向,建立合作网络,开展多学科融合技术的联合攻关。探索构建以创新基础设施运营为核心,带动设施核心技术研发和相关设备制造,以及集人才培养、培训和输出为一体的创新基础设施产业化平台。支持设施面向企业需求,制定为企业服务的规章制度,采取企业委托研发、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测试咨询服务等方式,切实推进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增强支撑经济发展能力。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和保障力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支撑各项规划目标实现,以更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为首都城市更好运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5年首都北京的基础设施一定会供给更足、韧性更强、品质更佳、效率更高、服务更优!


践行五大理念  构建“绿色、共享、包容”的交通系统

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秉持精细化设计理念,尊重现状、面向实施,因地制宜开展市政、交通规划,综合统筹道路公共空间资源,优化构建服务功能完备、运维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工程。

突出“慢行优先”。慢行交通放在首位,打造连续完整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以城市绿心为纽带,北连行政办公区,南接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副中心多元化骑行走廊,满足通勤、休闲和赛事承办等需求。城市绿心内优先满足骑行条件,利用市政道路和公园园路形成连续顺畅的骑行空间,在潞河湾路和惠林路局部下穿路段在地面保留步行和骑行通行条件,实现人车分离。道路交叉口采用“胶囊式”二次过街安全岛、施划步自分开过街标线、行人过街信号灯优先、机动车提前掉头区等措施,提高行人和自行车过街安全性,规范交叉口秩序。打造“副中心无障碍示范区”。市政道路内均设置盲道和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道路交叉口过街信号灯均设置盲人钟。无障碍通道位置与公交车站紧密结合,满足特殊出行需求。

突出“自然生态”。将道路与园林绿化方案、起步区建筑和景观方案充分融合,道路因形就势,充分利用保留建筑、古树、历史河道等因素,呈现出“曲直结合、宽窄相宜”的特点。道路横断面大量采用二分路形式,缩小机动车道宽度,增加慢行空间,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不拘泥于道路红线内,采用绕行、躲避、贴近、远离等多样化方式,灵活处理与各种因素的关系,真正实现了道路融入自然,消隐于林。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与园林景观、公共空间、建筑风格等因素统筹结合,彰显城市绿心生态文明的目标。公交站台、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充分掩映在周边绿化之中,场地采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以灌木为隔离,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充分体现生态化。

突出“韧性包容”。针对城市绿心的特殊区位,形成“双环”路网格局,“外环”由副中心“十一横九纵”中的部分城市干道组成,疏导穿越城市绿心的过境交通,“内环”锚固内部各组团,强化城市绿心的集散功能,提供充足的弹性空间。在对起步区三大建筑和绿心公园客流出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起步区交通过于集中的问题,提出以共享车位取代单独配建车位的方式,并采用分散式布局方式,实现起步区三大建筑停车时序错峰、分时共享,即可节约成本,又可大幅提高停车效率。在城市绿心内设置了多条应急通道,满足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疏散功能。此外,制定了采用停车位预约、差异化停车收费、共享车库出入口分时段开放等动态交通分配与主动需求管理相结合的多种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

突出“智慧共享”。开展交通组织方案仿真工作,重点对起步区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研判,在保证起步区三大建筑货运、特殊来访等需求的基础上,依据交通仿真结论,对共享停车场布局和出入口位置进行优化调整,并对城市绿心内道路交叉口渠化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研发城市绿心专属APP,实现信息、运营、支付集成,为用户提供全链条出行服务。通过统一终端平台实现定制公交、公交专线预约、车位预约、车位查询、停车缴费、网约车和出租车地点查询等功能。开展智能道路、智能停车设施、智慧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实现绿心内各类停车场及道路附属设施联网联控。

城市绿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副中心发展理念和相关标准,也是工作模式创新、团队协同作战、规划精准落地的一次成功实践。城市副中心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更应该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稳扎稳打,努力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


★新闻发布会讲话

加快完善提升水务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保障首都安全、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保障市民高品质生活”的水务责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水务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水务发展目标,加快完善提升水务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障系数超过1.3,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日。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到40%以上,主城区积水点实现动态清零。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河湖水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聚焦五大水务发展目标,系统谋划,建设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水务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聚焦“安全”目标,强化“刚性”“韧性”要求,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是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水要素规划体系。积极推动多元外调水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多水源共济配置及调度工程体系。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藏水于地、蓄水于库。完成骨干堤防达标治理、推进重点防洪工程和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基本建成“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开展积水内涝防治,构建“源头消减、管网输送、蓄洪消峰、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体系,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二是聚焦“洁净”目标,强化“源头”“龙头”保护管理,加快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是着力补强城乡供水短板,按照适度超前、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快城镇供水厂及管网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推动实现农村供水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供水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好第三个治污三年行动方案,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开展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的溢流污染控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三是聚焦“生态”目标,强化“保水”“补水”措施,深入拓展生态治水新路径。重点是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完善水生态空间规划与管控体系,依法依规实施建设管控,促进水与生态空间要素相协调。京冀协同、各区协力完善境内外水生态补偿制度。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上游全部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官厅水库库滨带生态修复,改善水库周边环境。继续开展骨干河道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区域水系连通,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联络、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按照“一年启动、两年示范、五年成型、十年保育、多年成景”的规划建设目标,加快温榆河公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大尺度城市蓝绿生态空间。研究重点河道生态水量及水源保障方案,保障重点河湖生态用水。

四是聚焦“优美”目标,强化“示范”“规范”建设,不断擦亮绿水青山美丽底色。重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将更多的河湖成为“网红打卡地”,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水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增强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推进城市河湖水系景观提升工程,提高滨水空间的通达性、宜居性。拓展垂钓、滑冰、皮划艇等服务区域,扩大水务基础设施向公众开放范围。研究建立亲水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船闸及沿线码头建设,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推动潮白河顺义新城段等水域实现旅游通航。保护好首都功能核心区老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推动历史水系恢复和滨水空间改造提升。

五是聚焦“为民”目标,强化“共治”“共享”力度,持续提升水务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是以服务保障为根本,健全水务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创新水务为民服务方式,增强水务公共服务意识。深化营商环境水务政策改革,完善水务“接诉即办”流程,主动服务、未诉先办的工作机制更加顺畅。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智慧水务全场景应用,建设北京智慧水务1.0,加快提升水务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水务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为目标,以实际行动把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更为坚实的水务保障。

谢谢大家。

★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征集2021年度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工地试点项目的通知

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石景山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京大数据发〔2021〕1号)、《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京大数据办发〔2021〕3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激励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科技创新和创建智慧工地的通知》(京建发〔2021〕27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做法认定关键点〉的通知》(京建发〔2021〕317号)等文件要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现征集2021年度智慧工地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目的

智慧工地在提高施工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增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和北京市在“十四五”期间工程建设领域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征集试点项目,激励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企业实施智慧管理,推进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企业与从业人员履职尽责积极性,提升我市建筑企业竞争力与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首都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的工程项目应是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新建房屋建筑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需提供开工证明,如施工许可证等),有明确的智慧工地应用目标、应用场景、应用效果(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开工时间可放宽至2019年1月1日)。

(二)符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激励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科技创新和创建智慧工地的通知》(京建发〔2021〕27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做法认定关键点〉的通知》(京建发〔2021〕317号)相关内容要求。

(三)执行《智慧工地技术规程》(DB11/T1710-2019)相关内容。

(四)能够实现与市级智慧工地平台对接,实现智慧工地相关数据汇聚。

(五)鼓励申报项目研发与应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三、申报方法

(一)各申报主体自愿申报。原则上由工程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项目软件支持单位等共同申报;国家级、市级重点工程或有重大创新成果项目可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牵头申报。

(二)各区住建部门推荐。各区住建部门可根据本区智慧工地建设情况,推荐一个或两个项目,作为本区试点项目。

(三)申报单位或推荐单位应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严格把关,所申报的项目要突出智慧工地应用效果,应用内容应能落地并可在全市推广应用。

(四)申报或推荐的项目确定入选为试点项目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文予以公布。

(五)涉密工程申报另行通知。

四、汇聚验收

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前,申报单位或推荐单位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申请数据汇聚验收,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按年度统一组织数据汇聚验收工作。

五、成果奖励

(一)在全市发布优秀试点项目名单、通过数据汇聚验收的项目名单、智慧工地建设优秀区级住建部门名单,可向国家部委和其他委办局推荐评优。

(二)在全市发布优秀试点项目的软件支持单位名单,可向国家部委和其他委办局推荐评优。

(三)国家或外省市相关部门来京考察或调研智慧工地建设的,可优先推荐试点项目进行参观学习。

(四)优秀试点项目可优先推荐为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

(五)优秀试点项目可适当应用不见面检查方式,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六、申报时间及联系方式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10日,12月9日~10日集中报送纸质版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63.com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11月30日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