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河南·第30期】河南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南·第30期】河南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03-29| 来源:北辰遴选·维宁老师

一、背景链接

★2022年3月5日,习**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2022年1月28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传达学习省领导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批示精神,系统总结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二、深度解读

★绿色低碳的科学内涵

绿色低碳发展,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其中,绿色发展,就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低碳发展,就是用更少的、更清洁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核心是能源绿色化问题。转型发展就是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与绿色低碳相关还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就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用更少的、更清洁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表述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河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总体布局

按照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要求,综合考虑全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建设“一廊道、两张网、三基地”,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能源发展格局。

“一廊道、两张网、三基地”:沿黄绿色能源廊道、坚强智能输电网络、内外联通油气管网、中原能源储备基地、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基地、智慧能源创新基地

★河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战略目标

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全省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满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面积净增17.03万公顷以上,森林植被碳储量增长至1.68亿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高,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强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河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重点表述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确保能源安全,加大节能降耗减碳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统筹“五水综改”。

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强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资源,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0万千瓦以上。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完成210万亩新造林、205万亩森林抚育任务。建设美丽河南。

★十大战略中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河南发展全局之要者。据测算,2030年前全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至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这将带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我们要把准政策导向,突出双控倒逼,坚持先立后破,省级层面抓紧制定系统科学、精准具体的行动方案、专项方案、保障方案,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县两级按图索骥、组织实施,全省上下目标一致、步调协同,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发展绿色能源。我省能源行业碳排放占50%以上,出路在于一体推进减煤、稳油、增气、强新、引电。当前技术条件下,我省风电、光伏发电经济可开发总量分别为5900万千瓦、3500万千瓦,扣除已建成的近2700万千瓦,还有约6700万千瓦空间,这是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所在、潜力所在。二是壮大绿色产业。从排查情况看,我省各地上报“十四五”拟建“两高”项目128个,需新增能源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配我省能源消费增量140%以上。要严控“两高一危”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产业,推动重点行业有序达峰。三是做强绿色交通。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运输结构、交通装备和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四是推广绿色建筑。一手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一手抓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应用,加快耗能建筑向节能建筑、产能建筑转变。五是创新绿色技术。聚焦能源脱碳供给、工业绿色制造、终端零碳消费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探索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崛起的路径。六是构建绿色屏障。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碳汇能力的强弱。要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警戒线。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把水瓶颈变成水保障水支撑。要谋划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关键抓手,更好保障“一泓清水北上”。七是倡导绿色生活。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创建,加快建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

★河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具体实施路径

(一)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1.河南是全国能源原材料基地,而传统能源以煤炭生产和燃煤发电为主。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亟待减少煤炭占比、加快发展绿色能源。需要持续加力,以加快发电行业减碳进程为突破口,为碳达峰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打好“减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的组合拳,把新能源作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加快推进66个整县屋顶光伏试点、沿黄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郑州等4个千万平方米地热能供暖示范区建设,推动“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2.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的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效衔接机制,稳步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激励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相关新企业脱颖而出。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力量推动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壮大绿色产业,推进工业绿色升级。

1.大力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和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等,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技术创新动力。

2.通过技术创新与配套技术升级改造,加快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实施较大规模的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等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实现“十四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2%以上。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5年,新创建绿色工厂300家、绿色工业园区1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家,绿色工业占比明显增加。

3.全面推进建筑业绿色化进程,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房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以上。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4.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三品一标”标准化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行动,建设3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5.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

(三)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做强绿色交通

1.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公铁、铁水、空陆等联运模式。深入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653”工程(统筹推进61个铁路专用线重大项目,新建线路约50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00亿元),完善铁路专用线集疏运体系。

2.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深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工作。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3.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开展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推动建立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制度。

4.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化公交和轨道交通技术体系,大力倡导居民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发展交通设施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支持和鼓励城镇居民更多地使用电动汽车。

(四)创新应用绿色技术,为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组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降碳、清洁能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创新技术与产品。对于现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的发电效率提高3倍以上的“新型高效发电机”项目,要以非凡之力,站位革命性改善全省燃煤发电碳排放量特别大的历史高度,认真组织产业化推广应用,既大幅度降低发电成本,又大幅度减少燃煤数量,对全国燃煤发电领域碳减排都有可能产生革命性影响。

(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过度包装治理,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50万个。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共享交通,积极引导绿色出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伴随技术进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可以试验自产直销模式,并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培育一批电力“产销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与运行成本,家庭和企业不仅是电力的消耗者,还可以是能源的生产者,比如用自己的房子生产能源,不仅增加当地能源的自给率、独立性、安全性,还能缓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大电网的冲击。其实,现在不少地方的发电扶贫项目,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建立电力“产销者”的条件,可以鼓励进一步加快这方面的试验,探索新形势下新的绿色低碳生产与生活模式。


三、实战应用

例题1:河南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加大节能降耗减碳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污染防治,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准备接受河南日报记者专访。结合给定材料和工作实际,请你为厅长撰写简短的采访提纲。要求:结合实际,逻辑严谨,措施得当,表达精炼,8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去年,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躬身入局、砥砺前行,科学治污、攻坚克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河南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全力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一条主线”。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切实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继续抓好“七控”(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控烟花爆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从严控制“两高”项目,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突出“两个重点”。以加强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治理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等,确保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巩固和“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好“三大保卫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四种工作方式”。优化审批方式,简程序、压时间、提质效;优化服务方式,多支持、多帮助、多指导;优化执法方式,少打扰、慎处罚、少关停;优化管理方式,精准到行业、企业、工序、时段。持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全力服务“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服务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例题2:假如你是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撰写学习宣传贯彻《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结构完整,语言简练,可执行性强,15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学习宣传贯彻《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是落实习**总书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和谐安宁生活环境需要的务实举措。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全面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噪声法》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加强自身学习、搞好能力建设为基础,采取教育培训、制定配套规章制度和强化监管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新法学习贯彻培训活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法制观念,加强媒体宣传、营造保护环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自觉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目标任务

通过学习贯彻《噪声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相关行业部门、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强化,参与噪声污染防治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三、实施计划

(一)深入学习(2022年3月至5月)。积极组织编写或购置《噪声法》宣传资料,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交流、刊发解读文章、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噪声法》,深刻理解《噪声法》的立法宗旨、核心目标、工作职责、监管措施和重点制度法规等。就《噪声法》释义、噪声污染防治形势分析、环境公益诉讼、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向涉噪声企业和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致函积极学习宣传《噪声法》,压实噪声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二)普及宣传(2022年6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等媒介,向社会各界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集中宣传活动。组织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刊(播)发专访、专题报道;编印《噪声法》解读宣传手册,在网站开设《噪声法》学习宣传专栏,全方位宣传。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开展《噪声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利用发放单行本、宣传画、广播、以案说法、标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噪声法》宣传。

(三)集中培训(2022年7月至8月)。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分批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人员进行培训。省级执法机构和噪声污染防治专业人员及时参加举办的《噪声法》学习培训班;省生态环境厅自2022年7月,举办培训班,对各省辖市分管政策法规、噪声污染防治主管领导、执法机构负责人、法规处(科、股)、大气处(科)等负责同志进行培训;其他生态环境系统和有关部门人员及重点企业负责人由各市、县组织进行培训,并于2022年8月底前培训完毕。

、责任分工

政法机构负责提供解读资料,开展系统内培训教育;人事部门负责将《噪声法》的学习纳入到各类培训教育计划,并协调当地组织部门、党校等培训机构,安排专题培训班或者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相关内容,对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进行《噪声法》的培训;大气处负责协调督办,督促噪声污染防治有关部门学习好、宣传好、运用好《噪声法》;宣教机构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传和培训工作,形成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各相关处室、厅属各单位要在各类会议和培训中增加《噪声法》的培训宣传;各单位要全力配合,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担责,全面落实《噪声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学习贯彻《噪声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部署,精心安排,落实责任。各市生态环境局、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结合实际将责任细化到具体责任人,确保《噪声法》宣贯工作有效落实。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制定本地宣传贯彻《噪声法》的实施计划,明确学习宣传工作重点内容和时间节点,有序组织推进实施,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宣传,使大家深刻领会《噪声法》的重要意义,熟悉其主要内容,掌握其精神实质,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为《噪声法》的贯彻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制度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按《噪声法》的要求,深入研究新规定,制定相应工作规范,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准备。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衔接机制,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协调和衔接,抓紧推进噪声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噪声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切实将政府责任落到实处。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框架1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发展绿色能源。

推进绿色生产。

倡导绿色生活。

构建绿色生态。

框架2

携手行动共建绿色家园 努力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民生态大格局。

议论文框架:

绿色低碳转型关乎河南发展全局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顺应时代发展大势。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支撑“两个确保”实现。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契合经济发展机遇。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回应美好生活期待。

工作总结框架:

框架1

能源效率持续提升。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协同循环利用。

框架2

紧盯“双碳”目标,走好绿色道路

一是实施能源绿色转型行动。

二是实施工业绿色转型行动。

三是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四是实施碳汇能力提升行动。

五是实施减碳科技创新行动。


河南省生态环境主要工作亮点成效

一、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

二、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扎实开展

三、加强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有效保障

四、坚持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工作扎实有效

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不断提升

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提升

七、注重补短板强弱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生态环保队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


五、必备金句

1.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3.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4.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

5.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6.中方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具体举措,意味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循序渐进和付出艰苦努力。

7.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一贯言出必行。

8.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9.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河南绿色发展高地。

发展绿色能源。我省能源行业碳排放量占50%以上,出路在于一体推进减煤、稳油、增气、强新、引电。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加快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高质量风电基地;鼓励利用大中型城市屋顶资源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太阳能利用多元化和技术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提升油气电保障能力,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控制石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加快建设外电入豫通道,完善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煤炭消费减量,着力压减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煤炭消费总量。

推进绿色生产。实现绿色清洁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必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加快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全面推进工业节能、清洁生产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发展低碳高效产业,培育壮大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氢能与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产业。创新绿色技术,大力研发电能替代、氢基工业、生物燃料等工艺革新技术。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广新能源交通装备。

倡导绿色生活。绿色低碳转型,人人都是受益者、践行者、推动者。推动城乡低碳建设,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鼓励选用绿色建材、家具、家电。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补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水资源化利用和餐厨垃圾处置能力短板。创建绿色低碳试点示范,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行动,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低碳出行宣传力度,建立绿色出行激励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

构建绿色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屏障,立足山形水系的生态框架,完善生态保护格局;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水污染排放重点行业达标提标改造;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绿廊,推进总干渠两侧生态保育带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河南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握好“十四五”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创新驱动,增强开放合作,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


携手行动共建绿色家园 努力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当前,河南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赋能,正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关键期。必须动员全省上下树牢新发展理念,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书写美丽中国的郑州篇章。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习**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学深悟透做实,全力推动生态河南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河南以制造业、对外开放、城市化为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合。要推行绿色生产,鼓励园区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争创绿色工厂、绿色单位,加大清洁能源、工业节水等技术改造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要壮大绿色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网络空间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牵引,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宜居宜业宜游人居环境建设,着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绿色福利”。

构建全民生态大格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需要人人参与。全省上下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原则,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要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强化社会监督,畅通环保监督渠道。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要进一步提高公民素养,推进环保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要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内外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切实把科学的环保举措、严格的环保法规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关乎你我,建设美丽家园要靠大家。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勇当新时代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谱写绚丽河南高质量发展篇章贡献力量。


★议论文

绿色低碳转型关乎河南发展全局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落实“两山”理念、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抉择,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河南发展全局之要。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新生力量,今年9月中央出台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我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既是顺应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支撑“两个确保”实现。“两个确保”中的高质量、高水平,必然要求在能源、产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当前,我省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特征明显,2020年我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为67%,公路货运量占比高出全国14.6个百分点。中央要求“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消费量下降10%左右,我省降耗减碳难度很大,必须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契合经济发展机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将创造大量新能源投资等需求,带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据测算,我国脱碳进程中投资强度将达到百万亿级,2030年前全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至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我省有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技术层面的后发优势、腹地广阔的市场优势,比如我省风电、光伏发电经济可开发总量还有约6700万千瓦空间。必须紧紧抓住宝贵窗口期,争取在未来发展中谋得优势、抢得先机。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回应美好生活期待。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我省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大气、水、土壤等治理难度增大,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小到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大到环境托管服务的推行、绿色环保产业的壮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任重而道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系统观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们一定能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推动河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作总结

2021年河南省生态环境主要工作亮点成效(要点)

一、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

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深度治理,深化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加强面源污染管控,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提升行动,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驻点帮扶和联防联控。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强化“三水统筹”,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鹤壁淇河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全省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范围)划定,推动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加强涉疫污水安全监管,聚焦新冠肺炎定点诊疗医院、集中隔离点和相关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强监测监控和信息调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涉疫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源头管控,开展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依法对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重点监管单位落实监管措施。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33.4%。推广“南乐经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指导。

二、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扎实开展

完善政策标准,深化综合治理,省际间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严格监管执法,持续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对黄河干流、19条一级支流河道实施无人机巡检,问题发现率由57.54%下降至4.11%,省辖黄河流域35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三、加强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有效保障

完善法规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专项监管执法。南阳市建设“空天地潜”四位一体的立体动态监测网,实行“河长+警长+检察长”联防联控机制。在探索形成“一河一策一图”南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工作,打造应急处置河南样板。我省在今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经验做法。

四、坚持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工作扎实有效

突出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双交办”“双核实”“三督办”“五明确”整改工作推进机制,采取统筹协调、边督边改、分解落实、督查督办、验收销号、追责问责、信息公开、长效监管8项举措,对整改工作实行闭环管理。焦作市建立了“左右联手、上下联动、合力整改”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力推动历次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启动了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充分发挥了省级督察的“利剑”作用。持续保持严打环境违法高压态势,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执法联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不断提升

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全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发电企业(含自备电厂)115家,履约完成率为99%。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提前介入、跟踪指导,主动对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坚持“不见面审批”和“零跑腿”,行政服务大厅荣获“省企业服务文明号”。深化“企业服务日”“万人助万企”及重要项目建设“三个一批”活动,组织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25项惠企纾困政策;坚持每月5日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全年指导帮助10432家企业解决3576个问题。持续开展绿色发展评价,分行业发布绿色发展排行榜,引导企业绿色发展。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制定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公布10项免罚清单,采取“互联网+监管”和无人机巡查等监管模式,提高执法效能;建立行政指导责任制,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全省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林州市、邓州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淅川县、永城市、洛宁县)、省级生态县(市、区)4个(鹤壁淇滨区、信阳浉河区、宜阳县、濮阳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修订《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持续完善信访投诉机制,注重发挥12369一号通作用,全年共受理12369环保热线举报63132件、信访件345件。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行动,加强涉疫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组织医废应急处置车支援涉疫医院,确保涉疫废物日产日清。严格辐射环境监管,成功举办华北6省辐射事故应急综合演习。全省辐射环境连续11年零事故。

七、注重补短板强弱项,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修订颁布《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5项大气污染防治标准、3项土壤污染防治标准、2项水污染防治标准、2项监测标准、1项综合标准,我省制定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被国家推荐为中部六省统一执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漯河市制定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黑臭水体污染防治条例。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实现对全省5876家排污单位8798个排放口在线监控,对32057家涉气排污单位实施用电监管;将16.83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管理范围,核发排污许可证21167张。提升危废处置能力,构筑涉疫医废处置“三道防线”。强化支撑保障,加大治污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持续实施月度生态补偿。加强新闻发布,全年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12次,充分发挥厅官网和河南环境“双微”等新媒体及传统媒体作用,营造了全民治污的良好舆论氛围。

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生态环保队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综合运用“五种模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深化“一学三促”,举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强省”高级研修班、全省县(市、区)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分领域、分专业开展培训和大练兵。推动垂改后续工作,规范干部“双重”管理,积极推动干部跨领域、跨层级双向流动。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聚焦“四风”新表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精文减会规范督查,深入整治“一刀切”问题,严肃查处监测监控数据造假、环评造假等行为。驻厅纪检组强化监督意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效发挥了“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通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已于2021年12月24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根据生态环境部工作安排,现将全面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噪声法》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深入学习领会《噪声法》

《噪声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分类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是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法律保障。《噪声法》是对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全面修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防治对象,扩大法律适用范围。重新界定噪声污染的内涵,在坚持“超标并扰民”的判断标准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纳入噪声污染的范畴;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将工业噪声的范围从工业设备扩大到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纳入到交通运输噪声防治对象中;将噪声污染防治范围由城市拓宽到涵盖农村地区。

(二)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完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根据需要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要求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县级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将噪声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内容;要求声环境质量未达标的市、县人民政府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编制、实施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开。

(三)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加强源头防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及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并向社会公开;制定、修改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时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建设布局;完善产品噪声限值制度,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施工机械等产品,应当在相关技术规范或者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噪声限值;新增工业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相关规划防控要求,新增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和措施要求,从源头防治噪声污染。

(四)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噪声分类管理。一是对工业噪声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增加噪声重点排污单位监管要求。二是对建筑施工噪声,要求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的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并实施噪声自动监测。三是对交通运输噪声,加严新、改、扩建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交通项目的达标控制要求;增加交通项目运营、养护机构对车辆、线路等和减振降噪设施的维护要求;增加机场管理机构对机场起降航空器的噪声管理和监测要求;增加针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交通运输噪声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四是对社会生活噪声,要求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要求新建居民住房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公示住房受到的噪声影响、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信息;规定居民楼内共用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等。

(五)着眼于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强化社会共治。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管理者、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志愿者等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鼓励开展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新增自治管理规定,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指导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业主通过制定管理规约或者其他形式,约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由业主共同遵守;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

(六)着眼于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明确不同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或者处罚形式,完善噪声污染处罚机制,增强基层执法可操作性;对造成严重噪声污染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增设查封、扣押排放噪声的场所、设施、设备、工具和物品的强制措施;对未完成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设定目标的地区以及噪声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增加约谈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的规定。

各地要充分认识《噪声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仔细研读《噪声法》条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立法基本原则和理念,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准确理解和把握《噪声法》的各项新制度、新措施、新要求。

二、广泛宣传,积极推动普及《噪声法》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按照《噪声法》的要求,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主动向地方立法机关汇报,主动与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对接,主动与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单位沟通,充分利用不同的宣传渠道,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宣传和普及《噪声法》,提高社会各界对《噪声法》的认识,增强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公众等法律主体的守法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切实保障《噪声法》的贯彻落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加强对执法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噪声污染防治监管水平。

三、完善配套,保障《噪声法》有效实施

生态环境部将依据《噪声法》,组织制定《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相关法律要求得到贯彻实施;制修订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及时总结《噪声法》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制定相关执法解释等方式予以明确,保障《噪声法》落地见效。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噪声法》要求,主动向本地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地方政府明确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管职责,按实际需要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省辖市生态环境局要积极配合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工作。

四、强化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噪声法》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执法活动纳入执法检查计划,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严格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要积极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加大各相关单位执法能力建设,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衔接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噪声法》的有效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真正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噪声法》,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防治噪声污染,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监管,积极推进声功能区划调整

《噪声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划定本行政区域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是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是贯彻落实《噪声法》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将在2022年全面启动声环境功能区划评估工作,并向全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将区划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建立行政区域内城市区划工作调度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落实资金和人员保障,强力推进区划工作,已完成区划工作且现行区划在5年之内的市县要抓好落实,配套优化调整监测点位,并将监测点位明确到区划图中。现行区划超过5年的市县,应按相关要求评估现行声环境功能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2022年6月底前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未划分或超过10年未调整声环境功能区的市县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区划工作在2022年9月底前完成。

2021年度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各地上报的总结普遍存在数据不准确、漏项缺项等问题,经现场评审,郑州、平顶山、漯河、三门峡、济源等5市工作认真,上报总结质量较好。各地按照评审对接要求,尽快修改完善2021年度噪声污染防治总结,上报省生态环境厅统一公示。

附件:学习宣传贯彻《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方案.docx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2年2月28日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