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海南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海南遴选·第52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省之路

【海南遴选·第52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省之路

2023-02-14| 来源:北辰遴选·砚璞老师

编者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13日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北辰遴选专家组摘选9大文件要点,供考生学习掌握。

1.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分为5个方面: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分为4个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3.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分为4个方面: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为3个方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贫困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

5.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分为4个方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6.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分为3个方面: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7.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分为4个方面: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8.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分为4个方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9.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分为3个方面: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一、背景链接

2023年1月2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省之路,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三农”新贡献。

二、深度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

习**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相关内容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全文附后)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习**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习**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习**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习**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习**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李**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会议主题和工作实际,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要全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完成好“三农”基本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从各地实际出发,按农业农村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学生防疫服务,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海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相关精神

2023年1月2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省之路,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三农”新贡献。省长冯飞主持会议。

沈晓明强调,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全省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抓好“三农”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三农”工作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工作任务,对标对表基本经验,自觉扛起海南担当,奋力开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新局面,筑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

沈晓明指出,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抓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增强天然橡胶供给稳定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南繁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民和土地从中获益。要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用好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内生动力,把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坚持务求实效,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要加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要加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加强农业农村领域招商引资,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人才队伍、投入机制、考核机制建设,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保证。

冯飞要求,要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任务分解,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抓好春播春种、生产销售、质量安全、“菜篮子”保供稳价、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推动“三农”工作实现开门红。

★海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场相关内容

1.海南“三农”工作主要变化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习**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南三农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15.21万户64.97万人顺利脱贫,全省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8.3%下降到0,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小康社会。

二是乡村产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海南着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尤其注重发展冬季瓜菜、热带特色优异水果、水产养殖以及文昌鸡、海南黑猪等地方特色品种畜禽养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联农带农、联贫带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乡村风貌发生重大变化。全省共建成了1453个美丽乡村,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了硬化路,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用电可靠率达99.8%,农村地区居民燃气普及率、户用厕所普及率在全国位居前列。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四是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乡村振兴最终的成效就是要看老百姓富不富,老百姓富不富的关键就是看收入。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4%,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过去的2.8倍下降到现在的2.22倍,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去年,海南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增速远超出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2.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采取的六大行动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海南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彰显海南担当。下一步,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将采取六大行动:

第一,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依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平台,统筹南繁院士团队和全国各地科研院校的资源,共同攻克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力争科研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红利,促使海南农业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使海南农民能够在农业科技进步中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行动。发展农业产业链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省委农办统筹下,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遴选出了15个农业产业链,分类重点推进强链、延链和补链的具体项目,使我们的产业链能够在未来的三年内与全国其他地区甚至国际上的农业产业相竞争。

第三,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行动。绕打造15个产业链,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牵头创建15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打造市县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创立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体系化、系统化建设。近期,我省发布了《海南省农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2023—2025年),希望新闻媒体继续支持,助力推广海南农业品牌。

第四,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行动。海南农产品加工转化的链条相比全国偏低,我们将进一步稳定种植养殖端,积极利用自贸港政策、RCEP规则,发展种子加工、咖啡加工、胡椒加工、果蔬加工等产业,通过“大加工”增产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第五,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农产品在全国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我们将坚持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持续实施化肥农药两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田间清洁等绿色工程,夯实土壤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

第六,大力推进农业新兴经营主体培育行动。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使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开创市场;另一方面,培育新兴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产业生产力,带动乡村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年以来,海南省乡村振兴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要求,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决扛牢巩固衔接责任。始终牢记“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建立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和脱贫户帮扶联系人全覆盖制度,在基层一线走村入户开展帮扶联系工作,目前全省共有帮扶联系人3.88万人。常态性与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务、民政等部门对接会商及信息推送,发现风险立即启动监测帮扶程序。按照省委部署的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振兴大比拼活动,采取亮点展示擂台赛、市县交叉检查等方式,全面检查验收问题整改成效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各级干部抓巩固衔接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持续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所有农村人口、重点区域、重点关注问题实行全覆盖排查,建立脱贫群众收入“五级研判”工作机制,帮扶联系人每月入户召开家庭情况分析会,村级定期召开问题整改会审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三是千方百计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完善产业帮扶项目与脱贫户、监测对象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以来,全省已完成联农带农产业帮扶项目收益分红1.08亿元,惠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49.26万人。为应对疫情影响,优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相对稳定脱贫户、监测对象给予补助。

四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出台《海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责。组织开展乡风文明“七个倡导”和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专项行动,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要持续聚焦脱贫群众增收,加大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力度,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实际行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1.2022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这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全方位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64.97万农村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清两改一建”成效明显,建成美丽乡村1700个。

2.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考虑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扛稳粮食、天然橡胶安全海南责任。守牢耕地红线,推进集中连片造大田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做大“种源+种业+市场”的南繁产业,打造南繁硅谷。完善全产业链综合支持政策,提升天然橡胶战略保障能力、国际竞争力。建设农业强省。突出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做好“六棵树”文章,创建一批农业公共品牌,做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推进渔业“三走”转型,争取养捕比达5:5。做足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文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做精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推进乡村建设治理。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垦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化资本化和垦地融合协调发展。

3.2023年工作安排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加快产业兴农。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整治撂荒地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407万亩、产量145万吨。实施同纬度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引进工程。培育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启动“海南鲜品”创建工程,打造15个区域公用品牌、16个“两品一标”农产品。推动林下经济增量扩产。实施休闲渔业“五个一工程”,建设10个以上“美丽渔村”。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快补齐农机短板,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进乡村建设。建成100个美丽乡村。支持五指山毛纳村、海口施茶村、三亚博后村、万宁福塘村、保亭什进村等“五朵金花”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支持农垦开展新农场建设。开展饮水安全提升行动,实施城—镇—村供水管网延伸和并网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提高到56%。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网质量。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抓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建设运营4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深化乡风文明“七个倡导”活动。

促进农民增收。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以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带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创业。持续深化消费助农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网红”。开展“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三块地’改革”集成推进试点,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流动增值。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打造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巩固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成果,推动一批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超10万元。打造“共享农庄”高端品牌。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按照“巩固住,再往前走”的要求,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做好“衔接”文章作为基本原则,推动理念、产业、人才、政策、机制全面衔接,举全县之力推进乡村振兴。请你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总结该县在促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收入方面的具体做法。要求:条理清晰、准确全面。5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一是做好乡村产业资源整合文章。整合政府、国企、私企和村集体等四方力量,形成“政府+国有企业+社会企业+村集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全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推出“1+6+100+N”的信用评价体系,解决村级企业贷款难、贷款慢、贷款周期长的问题。

二是做好乡村产业“特”字文章。引导农户推广种植沉香、油茶等高效经济作物,让沉香、油茶等“六棵树”变成“摇钱树”。组织村民发展益智、粽叶、斑斓等林下经济和引进试种同纬度热带特色水果。

三是做好乡村就业创业文章。依托4家就业驿站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宣传活动,切实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成立劳务工作专班,引导脱贫户、监测对象等低收入人群就近就地参与工程建设和产业项目,让农户在家门口充分享受产业和就业红利。

四是做好乡村自治文章。结合清单制、积分制普及乡村治理方式,通过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下放权力,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开展乡风文明“七个倡导”活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466字)


例题2: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茶产业从2008年发展到现在,已经将近15个年头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有机茶通过了中国有机认证,还有美国、欧盟有机认证,畅销国内外和全世界多个国家。茶园面积从最早的22亩扩大到600多亩,合作社成员也从5户增加到现在近200户,还先后带动了365户村民增收。可以说,有机茶产业的发展路,也是村民的致富路。请根据给定材料,就持续推动有机茶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要求:措施可行、准确全面。5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一要立足优势。立足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从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出发,让动植物们共享土地、气候,和谐生长,有效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用符合生态规律的方式发展有机茶产业。

二要打造品牌。做强“五里路”品牌,开发有机绿茶、红茶、白茶等,以产品促品牌,以品牌反哺产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茶产品附加值,提高有机茶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茶文旅融合。开发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

三要共建共享。坚持将群众力量团结起来,用对用好,“共建共享”这个理念贯穿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土地管理、股权分配、茶叶销售等等各个领域“因材施用”。

四要建强队伍。成立专家顾问团,支持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茶企,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加强茶产业推广技术人才培养,引导各类主体在茶产业全链条创业创新,培育一批茶产业领军人才、技术团队和企业家。

五要远销内外。加强市场营销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建立茶叶连锁营销网络,加快向外发展专卖店、专柜、设立营销窗口或展示中心。鼓励茶叶企业承办大型茶叶展会和参加国内外省级以上有影响的展会,支持茶企业搞好对外宣传。(487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引擎”

立足新阶段,持续壮大村级产业。

贯彻新理念,持续开发新型业态。

构建新格局,持续拓宽销售渠道。


聚力建强乡村振兴“三部曲”

建强“作战指挥部”,统揽谋划、一体部署强目标。

夯实“前沿作战部”,选优配强、充实力量促担当。

筑牢“一线冲锋部”,垒基固本、凝心聚力抓落实。


议论文框架:

为乡村振兴书写精彩新篇章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凝聚合力迈上乡村振兴征程。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坚决办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


简报框架:

抓整治 促提升 实现乡村振兴生态美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字。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字。

聚焦顽瘴痼疾,突出“治”字。


突出主题重点 强化干部培训

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抓早抓细,高位“重”培。

因人因需,精准“滴”培。

用实用活,六学“促”培。

从严从远,机制“助”培。


汇报材料框架:

担当实干 勇毅前行 XX市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牢记嘱托,担当重任,紧抓粮食安全不放松。

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树立产业发展新标杆。

精准务实,强化帮扶,推动脱贫成果可持续。

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绘出美丽乡村高颜值。

党建引领,综合治理,塑造文明乡村新风貌。


倡议书框架:

“凝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

一、提高站位,服务大局。

二、发挥优势,汇聚力量。

三、创新形式,凸显成效。


通知框架:

海南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短视频遴选推荐活动的通知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内容

三、参与对象

四、组织实施

五、短视频制作及上传要求


方案框架:

儋州市“消费帮扶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内容

(一)举办“消费帮扶月”启动仪式及“消费助农”大集市专场活动。

(二)全市定点帮扶单位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消费帮扶购买活动。

(三)加大海南乡村振兴网、“帮扶832”等线上平台及专馆、专区、专柜消费帮扶力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三)强化督促落实。


五、必背金句

1.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民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关注焦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让聚光灯打在农民身上,让农民成为“大合唱”主角。

4.“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顶梁柱”,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才能为农民“唱戏”搭好“舞台”。

5.乡村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走远走实农民是“主力军”。要把吸引年轻人返乡、培养高素质农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鼓励人才扎根农村就业创业。

6.习总书记说,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7.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

8.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只会更多、更难。我们要始终保持人民立场,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处,从初心使命中汲取磅礴力量,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

9.乡村振兴应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应为农民而建,评价乡村振兴效果好不好也应是农民说了算。实践证明,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农民赞成支持的,工作就事半功倍;农民反对抵制的,工作就难以开展。

10.我们要时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十足干劲,以更加勇毅的担当、更加务实的行动埋头苦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中,乘风破浪、奋楫前行,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的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11.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践行者。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奏响奋进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1月29日海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省之路,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三农”新贡献。海南各级各部门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以粮食产业为龙头,推进产业兴旺。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产业振兴必须抓住抓牢粮食产业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海南各级各部门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抓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增强天然橡胶供给稳定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南繁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民和土地从中获益。要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用好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运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断丰富产业振兴的内涵,促进质量和效益最大化。

以科技为引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一方面要过好种子这一关,要大力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全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为高产稳产装上“芯片”,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加强海南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机械化、数字化,实现犁田有“铁牛”、收割有“快刀”、晒谷有“烘干”,无人机施肥打药,智能灌溉,无土栽培、无菌种养,自动调温、自动补充营养等。要最大限度减轻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效益,加快从会种地向“慧种田”、能种地到种好地转变,让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以人才为根本,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坚持务求实效,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立足一个“土”字,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培养“土专家”,造就“田秀才” ,聚集能工巧匠,打造一批不愿走、留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善用一个“揽”字,“走出去、请进来”,以优惠的待遇、优厚的条件,将实用性人才和科技工作者等吸引过来。要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挖掘人才创新潜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促进海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民群众挑起“金扁担”,端牢“金饭碗”。


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习**总书记在日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省委书记沈晓明也在2023年1月29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我们要紧盯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在强化农业科技基础研究上下功夫。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及基础研究设施建设,引导海南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农业基础研究领域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实现更多的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要实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推进科企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组建研发联盟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行动。

培育扶持新型科技服务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要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疏通从原始创新转化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渠道。要按照省长冯飞在三亚调研种业振兴的要求,高水平做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改善科创平台的硬件条件。要建立经费稳定支持机制,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要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用好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推动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大力开发橡胶、槟榔等农产品深、精加工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人才尤其是乡村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造血者。要进一步明确薪酬待遇,完善各类保障措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要探索种业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衔接,支持推动创新联合体的组建,支撑科创平台产业化发展。要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健全海南高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历练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实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养。依托重大科技任务、重要创新平台等,尤其是通过南繁基地,夯实种业底部支撑,端牢国人“饭碗”,发现培养更多农业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立在新时代的潮头,海南要加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为方向,以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培育农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议论文:

留存记忆里的乡愁,擘画乡村振兴时代美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2023年1月2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沈晓明强调,要自觉扛起海南担当,奋力开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新局面,筑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乡愁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留存记忆中的乡愁,擘画海南乡村振兴时代美卷。

乡愁,是触动心灵深处的质朴情感。习**说,“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关键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成长中最珍贵的陪伴;乡愁,是记忆中最深刻的记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愁是魂之所在。故乡人,总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存在,他们是山河故人,是一起相伴成长的伙伴,淳朴、善良、互助、互让……这些永远的群体情感,是伴随一生的文化记忆,也是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乡愁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情感的共鸣,方能增进人们之间的共识,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构成丰盈的精神家园,汇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磅礴力量。

乡愁,是一庭一院一草一木的风景。乡愁,是沿着泥瓦飘出的炊烟袅袅;乡愁,是弯弯拐拐向家门的小路;乡愁,是妈妈饭桌上的唠叨;乡愁,是……在不同人的眼中,乡愁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庭一院一草一木的风景却是如出一辙,这是记忆中难忘的童年光景,这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家乡记忆。让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能让乡愁有安放之处。留住乡愁,就需要海南相关部门依托山水脉络、创新思路、特色产业,留住乡村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尤其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保留乡村的地貌风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乡村好风景成为“好钱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力量。

乡愁,是点燃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乡村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涵养农民的精神。乡愁,是点燃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这里面有无数返乡人才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豪情壮志,深挖乡土文化,探索“红色资源”与“绿色发展”相互交融的新道路,让“文化荒漠”成为“精神绿洲”,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进一大步。海南相关部门要切实采取得力措施,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落实,擘画乡村振兴时代美卷。

百花争艳百般姿,村村寨寨不同景。走乡村振兴道路,关键在依托特色资源,以“乡愁”赋能,既留存记忆里的美好,也留存在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乡村建筑。海南要因地制宜,聚焦农民生产生活痛点“开药方”。小尺度、融自然、留乡愁,慢慢催化乡村之美。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海南的美丽乡村必将更美、更靓丽。


简报:

打造“五有五化”就业服务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东方市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坚持把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坚持“五有五化”,推动农民稳步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同比增长7%,排名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0.24%,同比增长8.6%,排名全省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通过“五有五化”细致、精准、有力地工作推动的结果。

有机制,实现务工就业组织化。东方市坚持高位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行动专班,制定了行动方案,把建立农民务工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长效机制纳入能力提升建设年“揭榜挂帅”榜单,将创建就业服务驿站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定期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培训”活动,为农民务工就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有平台,探索务工就业精准化。创新设立就业驿站,首批推出4个各具特色的就业驿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起用工务工的“双订单”服务平台。如大田镇就业驿站摸排登记全镇76家企业的用工需求和1.3万名劳动力信息,精准设立8个工种25支劳务输出队,实行信息入库、动态管理,形成“企业下单—驿站接单—精准发单—现场签单”的全流程就业服务体系。4个就业驿站成立以来,已实现4.2万人次务工。

有培训,推进务工就业专业化。从用工需求入手,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在职业学校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建筑类、修理类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有经验的“老工匠”下沉到村里开展建筑砌墙、采摘包装等技能培训;组织用工企业在田间地头、建筑工地为农民开展岗前实操性培训;组织光伏企业技术人员到就业驿站为“光伏维修大队”开展光伏维修培训,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难的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共计37期、培训2384人次,其中脱贫户1763人次,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民生产技能、增强其就业本领。

有队伍,打造务工就业品牌化。坚持“政府引+自主创”相结合,积极引导各乡镇结合优势产业和农民工特长自主创建务工品牌。比如八所镇针对在建项目工地本地用工少的问题,推出“东方工匠”特色劳务品牌,整合挖机、水电工、砌墙工等5支队伍,注册成立建筑劳务输出公司,创建实训基地,组织培训和劳务对接活动,显著提升东方市在建项目吸纳本地用工的数量和比例。

有政策,实现务工就业常态化。打好稳就业的政策支持组合拳,一方面助企纾困稳市场主体,为企业减免社保费,实施稳岗返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等。另一方面实施务工奖补促就业积极性,2022年已发放各类就业补贴3151.93万元,其中发放脱贫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2013.36万元、惠及17323人次。

下一步,东方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巩固住再往前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抓好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要求。


儋州市木棠镇四个聚焦锻造振兴“尖兵劲旅”

自新一轮乡村振兴工作队集中调整轮换以来,木棠镇始终把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强党性、促担当,抓学习、促发展,明规矩、严管理,提服务、保安心,扣好自身建设每一粒扣子,着力从四个维度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精、履职责任强、服务水平高、廉洁自律实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

一、聚焦党性锻炼,确保履职担当

坚持把党性锻炼做得更好一些,实现思想上武装、精神上感染、境界上提升,做到脚踏实地谋振兴。一是学习党史强使命。研究制定《木棠党史学习方案》,创新“队长带学、队员自学、集体研学、驻点评学、行动验学”的五学联动机制。在大榕树下、冬瓜地旁等村民聚集地举办一系列以大队长为主讲人的“主题党课”活动,增强干部群众振兴责任感。二是齐聚一堂谈振兴。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用文艺宣传展演的方式,联合工作队员、镇村干部和本地群众,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吸引1000余名观众到场共忆百年征程,共谈乡村振兴。三是担当作为践初心。始终坚持党性锻炼同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切实办好群众的事。台风天全员取消休假,进村入户慰问困难群体、排查隐患、清除路障、24小时到村值守,确保群众人身安全、物资水源有保障。2021以来,驻村工作队共为46个自然村安装了496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群众脚下的路,更是点燃群众心中的满意灯火。

二、聚焦能力提升,确保学以致用

坚持把学习培训抓得更紧一些,增强振兴队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能力。一是制定一个学习制度。把国家、省级和市级有关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以及规章制度等作为重要学习任务。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中队长例会,共同研讨振兴方案,谋划产业发展。二是举办一个观摩培训班。组织新轮换队员到薛宅开展现场观摩培训会,以“老带新、面对面”的方式传授“入户访谈帮扶经”。趁热打铁,观摩会现场邀请市乡村振兴局业务科长进一步讲解防返贫动态监测政策知识,全面提升帮扶联系人政策宣传能力和帮扶效力,精准排查识别出202户监测对象。三是组织一场业务知识考试。以考促学,精心组织一场覆盖全体乡镇干部、村委干部和振兴队员的业务知识考试。层层把关试题内容,考前密封存放试卷,现场邀请市委组织部干部严格监考,考后严谨阅卷,对考试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干部进行严厉通报,对考试不达标的干部组织第二次考试,确保考出成效,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知识水平。

三、聚焦严管厚爱,确保人尽其才

坚持队伍管理抓得更严一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严抓考勤管理。63名省市派队员共设6个驻点,以生活驻点为单位,实行驻点组长责任制,严格执行“线上+线下”考勤管理制度,对驻点进行周检查、月通报,以铁的纪律保证队伍稳定在岗。定期召开乡村振兴“碰头会”,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强化队员管理。二是选优振兴领头雁。坚持“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原则,把责任心强、有干劲的队员放在重要岗位,对不适合担任中队长的及时调整,同时选派4名年轻研究生到工作任务重的村担任中队长、第一书记。三是坚持定期督检。联合木棠镇纪委,成立四个督导组,对25个中队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约谈整改。搭建擂台,开展2场村级交叉检查大比武,营造崇尚实干、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好局面。整合定点帮扶单位力量,成立10个暗访小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奔现场”的形式,深入25个村委会进行暗访检查,见人见事、对号入座、立行立改,提高迎检应对能力。四是关注干部成长。定期向派出单位通报表扬表现优秀的队员,对实绩突出的驻村工作队员,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时给予优先考虑,激发驻村工作队员干事创业动力和活力。2021年换届中,1名原为事业编制的队员被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1名回引人才队员被选举为市人大代表,1名科级队员被提拔为处级领导干部,5名队员获职级晋升。

四、聚焦服务保障,确保后顾无忧

坚持在服务保障做得更细一些,让驻村队员充分感受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心无障碍地投入工作。一是注重生活物质保障。严格落实驻村工作伙食补贴和交通补贴,为驻村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投入10万元为63名省、市派驻村队员购置生活用品,安装空调、燃气灶等,配备消防设施,确保队员住得舒心、吃得开心、睡得安心。二是打造“五有”作战阵地。严格按照“有挂牌、有制度、有旗帜、有标语、有菜园”的标准,高质量打造松林驻点。以松林驻点为范本,将陆续完成余下5个驻点的改造,不断巩固驻村队员作战阵地。三是关注队员身体素质。在队员的生活驻点新建篮球场、羽毛球场,配备健身设施和运动器材,定期组织篮、排球比赛,截至目前共举办25场村级友谊赛和16场镇级联赛,促进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其身体素质。四是关心队员情感需求。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常利用晚间时间到队员的生活驻点进行谈心谈话,深切关注队员工作、生活和情感需求,合理安排夫妻档队员住宿,为驻村队员解除后顾之忧,让队员在木棠找到家的温暖。


倡议书:

“凝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

全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参与,凝聚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党委特向全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发出倡议如下:

一、提高站位,服务大局。全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服务大局,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身优势特点,广泛动员会员积极参与,深入挖掘社会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项目,在承担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帮扶项目等方面主动作为,大力开展志愿帮扶、捐赠帮助、科技帮扶、商贸帮扶、产业帮扶、医疗帮扶、消费帮扶等行动,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各自力量。

二、发挥优势,汇聚力量。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各方力量,行业协会商会要利用行业优势和商业资源,持续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要发挥技术资源,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类社会组织要发挥教育优势,开展教育培训和知识宣传;医疗卫生类社会组织要发挥服务优势,开展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等。其他社会组织可根据自身优势,各尽其长,各显其能,因地制宜参与到助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

三、创新形式,凸显成效。全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方法,组织爱心企业、个人会员,通过捐款捐物、慈善义演义卖、义诊等方式为困境群体奉献爱心;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认领,与全市各乡村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开展“助学、助医、助老、助残”为主题的公益服务项目,帮助脱贫群众解决更多生活问题。

脱贫攻坚须巩固,乡村振兴强衔接,社会组织不可少,资源汇聚助发展,同心共赴中国梦。让我们一起,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社会组织应有的贡献!

XX市民政局

XX市社会组织党委

XX年X月X日


通知:

海南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短视频遴选推荐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教育局,各高职院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省电化教育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与培训(以下简称职成教育与培训)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讲好职成教育与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故事,教育部拟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主,面向经过职成教育与培训的学员及相关职业院校师生,以“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开展短视频征集与宣传活动,展示职成教育与培训的成果。为配合教育部做好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我省开展该项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短视频征集与宣传

二、活动内容

面向县及县以下乡村振兴主战场,聚焦近三年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成果,展示职业院校师生、职成教育与培训学员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果。

三、参与对象

(一)参与或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在乡村创业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职业院校学生。

(二)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并获得相关培训证书、就业创业成效显著,在乡村五大振兴中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带头人。

(三)通过开展职成教育社会服务,直接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教师。

四、组织实施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学校(单位)结合“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主题,组织开展短视频征集宣传活动,各市县也可在本县域范围内开展短视频征集。短视频经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学校(单位)进行真实性审核后,每市县(单位)推荐1—2个视频至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我厅经遴选后将推荐3个视频上传到教育部。教育部将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利用传播平台、新媒体官方公众号对推选出的短视频作品进行网上集中展播,我厅也将利用厅官网及官微对优秀视频进行展播。

五、短视频制作及上传要求

(一)短视频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学校(单位)审核后,上传至海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电子邮箱:edu_zcj@hainan.gov.cn,或刻制光盘寄送至海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本次活动暂不接受个人视频上报。联系人:张清彬,联系电话:65239304。

(二)视频要求:3分钟内短视频+500字自述,统一横屏拍摄,画幅16:9,视频分辨率1920×1080,视频大小200—500MB之间,MP4高清格式。

(三)视频提交时间:2023年1月16日—2023年3月15日。

(四)视频必须为原创视频,投稿者要保证报送作品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如有侵犯,投稿者依法承担全部责任。对于投稿者与第三方的纠纷或争议,主办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

附件:“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短视频征集与宣传活动报名表

海南省教育厅

2023年1月16日


海南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编制指南》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经局长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编制指南》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海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2年6月2日

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编制指南

(试行)

为做好我省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以下简称“县区级项目库”)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的通知》(国乡振发〔2021〕3号)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农〔2022〕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块),制定本编制指南。

一、编制依据

1.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的通知(国乡振发〔2021〕3号)

2.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通知(国开办发〔2019〕7号)

3.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开办发〔2018〕10号)

4.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农〔2022〕14号)

5.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海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琼扶办发〔2018〕184号)等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项目库建设要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关规划为引领,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补短板、提档升级,谋划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项目,并把产业发展项目作为项目库建设重点。

(二)坚持群众参与。积极推广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发挥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其参与入库项目选择、批准后实施、竣工后管理,提高参与度,增强认同感和获得感,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资源优势,积极参与项目库建设过程。

(三)坚持公开透明。严格项目入库程序,项目入库前要逐级公告公示,经批准并建设竣工后的项目要在实施地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实行资金项目阳光化管理。

(四)坚持动态完善。按照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要求,做到提前谋划、规模适度、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将符合需求的项目按程序纳入项目库,不符合实际需求的移出项目库,充分体现项目库的储备功能和管理功能,确保项目库的质量。

三、入库范围

在2022年1月1日—2025年12年31日期间,所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相关的项目,要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纳入项目库维护管理。按照《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严禁将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购置支出、修建楼堂馆所、发放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性补助、防返贫监测预警工作经费;偿还债务本息(不含对纳入“十三五”规划的异地搬迁贷款给予贴息和对调整规范异地搬迁融资方式后发行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按规定予以补助)和垫资等“负面清单”的项目纳入项目库。

、入库标准

(一)完成编报流程。入库项目应按《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开办发〔2018〕10号)要求,严格落实“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及公告公示流程。

(二)完成前期准备。项目单位提交入库项目申请时,入库项目原则上应完成可行性研究、实施计划等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预期绩效目标、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期限等。

(三)具备基本要素。入库项目应具有项目名称、项目类别、建设性质、实施地点、时间进度、责任单位、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和筹资方式、受益对象、绩效目标、群众参与度和联农带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等要素。

(四)入库项目分类。入库项目要严格按照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块的项目类别进行分类。

五、编制流程

到村到户项目入库实行“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市县区审定、省级备案”四个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一)村级申报

1.拟定项目清单。各村委会在乡镇政府、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指导下,深入分析本村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点、资金保障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村级发展、村级建设、村级治理等乡村振兴建设的需求,提出本村2022—2025年拟入库项目。村级申报项目包括到户项目和到村项目。

到户项目,是指监测对象所需帮扶的自主发展增收项目和监测对象、脱贫户仍需解决或巩固脱贫成果的项目。由帮扶联系人深入监测对象、脱贫户家中,采取面对面地调查摸底了解,共同商定到户项目,引导监测对象、脱贫户有选择填报《XX乡镇拟入库到户项目需求表(2022—2025年)》(见附件1)。

到村项目,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等人员,根据本村委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村级发展、村级建设、村级治理等乡村振兴建设的需求,结合本村优势资源禀赋、村集体经济发展、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等,提出本村的到村项目。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地点不在本村的,由项目受益村提出申请。

2.组织讨论。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时,要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拟入库项目(含已入库项目和新增拟入库项目)。经确定的拟入库项目要在本村委会固定公开栏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

3.提交相关材料。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村级申报项目清单《XX村委会XX年度拟入库项目申报表(2022—2025年)》(见附件2)及讨论意见,加盖村委会公章后,一并上报乡镇政府审核。

(二)乡镇审核

1.开展审查核实。乡镇政府根据各村委会上报的2022—2025年拟入库项目清单,结合本乡镇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任务需求,组织人员深入各项目村、监测对象和脱贫户家中进行抽样调查核实,重点审查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并对拟入库项目的核查结果提出具体的意见,将不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及时反馈回相关村委会。

2.组织研究讨论。履行抽样调查核实程序后,对所有拟入库项目应及时提交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会议研究讨论。讨论时要做到逐村逐一项目进行认真研究讨论,讨论后要形成决议(即审核意见)并拟定入库项目的绩效目标。可邀请市县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领导、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充分听取意见。

3.提交审核项目。经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会议研究确定的拟入库项目要在本乡镇固定公开栏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按拟入库项目类别分年度分别汇总《XX乡镇XX项目类别XX年度拟入库项目申报表(2022—2025年)》(见附件3),连同拟入库项目的绩效目标、会议决议(审核意见)和公告公示材料以正式文件提交市县区乡村振兴局。(三亚市的入库项目审核和论证由各区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指南乡镇审核和行业部门论证的相关要求,统一提出审核及论证意见)

市县区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或项目业主单位等项目责任单位统一实施的项目,如补助类项目,在充分征求有关乡村意见并履行相关审批意见和公告公示程序后,可由项目责任单位直接向市县区乡村振兴局申报。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探索政策集成,根据本市县区优势资源禀赋,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等任务,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解决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制约,系统谋划论证一批整体性、综合性项目,积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对因受疫情影响急需实施的、符合有关政策的项目,可通过县乡村三级同时公开等方式优化项目入库和公示公告流程。

(三)市县审定

1.行业主管部门审查论证

(1)出具审查论证意见。由市县区乡村振兴局负责汇总项目责任单位提交的拟入库项目清单《XX市县区XX项目类别XX年度拟入库项目申报表(2022—2025年)》(见附件3),并按项目类别分年度分别提交职能对应的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论证。

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收到市县区乡村振兴局提交拟入库项目清单后,结合本行业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审查,重点对市场前景、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等进行分析论证。经过充分审查论证的项目,应出具审查意见。对不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提出删除或调整意见。

(2)反馈审查意见。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对拟入库项目提出的审查论证意见要以正式文件反馈市县区乡村振兴局,由市县区乡村振兴局反馈给项目责任单位。对反馈有异议的项目,经项目责任单位调整后,可重新上报市县区乡村振兴局。

(3)明确责任主体。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在出具审查论证意见时,市县区乡村振兴局要及时跟踪协调,明确拟入库项目的项目责任单位。项目责任单位应完成可行性研究、实施计划等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即明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预期绩效目标、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期限等。

2.县区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审定

县区级农村工作(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召开会议组织财政、乡村振兴、发改、农业农村及项目申报等有关单位对拟入库项目进行审定,审定内容主要有:拟入库项目是否属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的项目、是否符合行业部门的有关规划、是否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进度、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与项目投资概算、预期绩效目标、联农带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期限等情况。

审定通过的拟入库项目应在县区级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的,由市县区乡村振兴局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县区级项目库并予以公告,并保持长期公开状态。对公示期间存在异议的项目,由市县区乡村振兴局组织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整完善后,将符合条件的纳入项目库管理。

项目责任单位(乡镇政府、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要公告公示本单位年度入库项目情况,村委会要公告公示本村委会年度入库项目情况,到户项目要在自然村公告公示本自然村年度入库项目情况。

3.项目入库

(1)入库项目数量统计口径。以项目实施主体和项目类型为单位,同一类型项目同一实施主体的按一个项目来进行计量。以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为项目实施主体的项目,以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项目按一个项目来计量,各乡镇、各村委会分别为分项目、子项目;以乡镇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项目,以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项目按一个项目来计量,各村委会为子项目;直接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的项目,以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项目按一个项目来计量。

(2)分级建立项目库。经领导小组审定、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以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各项目责任单位。

县级项目总库的建立,由市县区乡村振兴局按照领导小组关于入库项目的批复(通知),填写《XX市县区XX年入库项目台账表(2022—2025年)》(附件4)和收集相关材料(附件6),形成县区级项目总库。

乡镇项目分库的建立,各乡镇政府要按照领导小组关于入库项目的批复(通知),填写《XX乡镇XX年入库项目台账表(2022—2025年)》(附件4)和收集相关材料(附件6),形成乡镇项目分库。各乡镇政府要把领导小组关于入库项目的批复(通知)及时转发各村委会。

村级项目子库的建立,各村委会根据乡镇政府转发领导小组关于入库项目的批复(通知),在乡镇政府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指导下,填写《XX村委会XX年入库项目台账表(2022—2025年)》(附件4)和收集相关材料(附件6),形成村级项目子库。

市县区各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分库的建立,由市县区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领导小组关于入库项目的批复(通知),填写《XX部门XX年入库项目台账表(2022—2025年)》(附件4)和收集相关材料(附件6),形成本部门项目分库。

市县区、乡镇、村级以及项目主管部门要分年度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入库台账,确保各级台账上下衔接,数据准确。

入库项目汇总表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建设性质、实施地点、时间进度、责任单位、建设任务、资金规模和筹资方式、受益对象、绩效目标、群众参与和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入库时间、实施年度、审批文号、申报单位和销号等。

省级组织实施的项目按项目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后,一并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管理。在项目申报、评审、批复各环节,严格落实公告公示要求,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省级备案

入库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市县区乡村振兴局负责将入库项目信息及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备案。

六、项目库管理

(一)实行“三级”储备管理。项目库管理实行县区级设立项目总库,乡镇(部门)设立项目分库,村级设立项目子库的“三级”项目储备模式,入库项目实行清单管理。

县区级项目总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由市县区乡村振兴局会同市县区有关部门共同负责。

市县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分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由本部门负责。

乡镇项目分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由各乡镇负责。

村级项目子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由各村委会负责。

(二)建设使用。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择;使用其他资金安排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项目,鼓励从项目库中选择。每年11月30日前,各市县区乡村振兴局要根据年度资金安排、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任务,商同市县区财政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完成下年度项目申报、评审和入库,12月底前编制下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并报领导小组审批。经批复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擅自变更,确需调整变更的,要按项目原申报程序重新报批。未设定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不得安排衔接资金,不得组织实施,确保做到“资金—项目—项目库”关联。

乡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项目业主单位等项目责任单位接到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后,要及时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提前做好项目开工准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要加强衔接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的统筹,同一项目整合不同渠道资金实施的,须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说明,并区分不同资金的具体支持内容,避免交叉重复。年度预算批复后,需要进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的抓紧开展,符合规定的村庄小型建设项目可施行简易审批,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最大程度用好施工季节。

年度计划实施项目严格落实公告公示要求,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市县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要在本行业部门网站公告公示年度计划实施项目情况;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分别在信息公开栏公告公示本乡镇、村委会年度计划实施项目情况,实施的到户项目要在自然村公告公示本自然村年度计划实施项目情况;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前要在项目实施地点公示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公告项目实施情况。公告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

纳入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项目数量统计口径。项目数量以项目实施主体和项目类型为单位,同一类型项目同一实施主体的按一个项目来进行计量。以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项目,以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项目按一个项目来计量;直接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的项目,以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项目按一个项目来计量。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等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有关要求整合项目。

(三)动态调整。各市县区要规范项目库建设管理,做到提前谋划、规模适度、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可根据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政策调整、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进度、资金落实、项目进展、项目效果、物价因素等情况,及时更新调整入库项目的相关内容,每年11月底前完成入库项目的调整完善。

对已入库,如建设规模不变,因市场价格等因素,导致资金投入变化的项目,在编制年度资金项目计划(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方案)时可适当调整,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即可实施;如建设规模或实施内容等发生变化的项目,在项目库动态调整时,可根据项目进展、项目效果等情况,及时更新调整项目的相关内容。

对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殊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确需变更和调整的,如产业发展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应按照项目入库流程重新申报,及时将变更和调整的原因报送原项目批准机关重新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对于一次性投入市场经营主体合作的产业发展资金、可持续多年分红的项目,市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

对已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应及时将相关资料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后保存就可。对当年度纳入项目库未实施、仍需继续实施的项目,可滚动纳入下年度项目库。

对不具备实施条件的、不必要再实施的或因政策性调整等无法实施的项目,由项目原申报单位提出意见,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及时调整出库并销号。入库3年未实施的项目自动出库,再次入库按照新项目办理。

(四)信息化管理。入库项目须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管理,市县区乡村振兴局要组织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及时采集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项目竣工后帮扶成果和后续管理等相关信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级项目库建设是规范项目和加强资金管理,有效解决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实施与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市县区是承担县级项目库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为做好县级项目库建设,各市县区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指定分管领导负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项目库建设管理各环节责任。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县区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项目库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对入库项目进行审定。市县区乡村振兴局会同本市县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编报程序、精准性、资金匹配等进行审查,对打着乡村振兴旗号搞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衔接乡村振兴无关的项目、违法违规的项目、盲目提高标准的项目、搞形象工程的项目、未建立联农带农富农等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项目、未设定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明确的项目等,一律清理出库。

市县区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县区级项目库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动态调整等工作,以及督促指导市县区各项目责任单位开展项目库建设工作。

各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入库项目的审查把关,对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规性、可行性进行论证,重点包括市场前景、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等进行论证,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对技术复杂、政策性强或涉及法律问题的,可组织多部门或专家论证,强化群众参与,充分汲取群众的意见,并对拟入库项目出具审查意见。

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根据县区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有关规划和当地优势资源禀赋、乡村产业发展特点和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等选择项目,梳理每个项目的利益链条,合理确定监测对象、脱贫户的受益点以及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方式。

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市县区结合实际来确定。如项目由乡镇或村委会组织实施的,县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

(三)强化督查指导。各市县区要层层压实责任,把项目库建设作为市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部署,列入年度督办重点事项,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库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同时,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支持新闻媒体对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监督。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县区级项目库建设情况进行督促和跟踪指导。省市乡村振兴局将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县区级项目库建设管理的督导工作,开展必要的能力建设培训。省市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县区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对项目入库质量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检查结果倒查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并督促市县区加以改正,确保项目库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总结推广。各市县区要加强对县级项目库建设落实情况的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本市县当年项目库建设管理工作总结材料以正式文件报送省乡村振兴局。


方案:

海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删减版)

(2023.1)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底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建引领海南自由贸易港乡村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上,以质量和实效为导向,以美丽乡村田园风景线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以“尊重规律、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节约资源、绿色建设”为工作原则,统筹资源要素,调动各方力量,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我省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农村渗漏厕所应改尽改,农村公厕应建尽建,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治理,行政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污水直排路面现象。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乡村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基本完善。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到村到户。农村公路建设品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村村通公交”。农村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面划定。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地区居民家庭燃气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明显提升、产后损失率显著下降。县域商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有序开展,行政村智慧安防建设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农房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农房设计建设有图纸、质量安全有管控。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和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进一步加强,养老助残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更加深入人心,农民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逐渐形成,农村地区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年度目标

——2024年,持续推进农村户厕防渗漏改造,统筹推进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治理,整村推进300个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以上;70%以上的行政村(居)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屋(亭)建设;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公交化运营比例达5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58%;农村居民生活人均年用电量550千瓦时,农村地区居民家庭燃气覆盖率达95%以上;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达35%,行政村快递通达率达95%;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普及率达50%以上,智慧安防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全面完成农村自建房问题整改;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1.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8%;拓展提升村级医疗疾控网底水平。

——2025年,农村渗漏户厕应改尽改,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治理,整村推进300个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建、管、用”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比例达45%以上,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公交化运营比例达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60%;农村居民生活人均年用电量575千瓦时,农村地区居民家庭燃气实现全覆盖;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达40%,行政村快递服务基本覆盖;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普及率达60%以上,实现智慧安防行政村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全面建成县域医共体,筑牢村级医疗疾控网底。

二、重点任务

(四)加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分类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应编尽编。

(五)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以田园风光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线,以沿海驱动轴和内陆驱动轴沿线为重点区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带,做到“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特色,带带不重样”,把美丽乡村打造成靓丽的田园风景线。

(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七)实施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工程。大力推动乡村“六水共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和红岭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提升农村防汛抗旱能力。

(八)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打造现代农村电网,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电能在乡村终端能源消费占比,积极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解决配电网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九)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农产品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深远海养殖平台, 建设田头塘口小型仓储保鲜设施,根据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交通覆盖半径布局田头预冷库,推广应用移动冷库。

(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光纤网络向广度和深度覆盖,促进全省5G网络低频广域覆盖。

(十一)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支持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就近办、自助办、线上办,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将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帮办代办、委托办理等方式下沉至村级便民服务站办理。

(十二)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三级巡查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十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入院入室,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渗漏户厕应改尽改,统筹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建设、同步实施。

(十四)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均等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

(十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夯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抓好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推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

(十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开展“千面自贸港”等融媒体推广活动。加大乡村先进典型挖掘培育力度,开展道德模范、新乡贤、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积极引领乡村社会文明风尚。

三、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十七)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建立健全“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机制,由各牵头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专项推进方案,指导市县组织实施,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十八)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村申报、乡镇审核、市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

(十九)优化项目实施流程。施行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委托乡镇政府审批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涉及的事项,切实加快推进单体规模偏小、技术相对简单的村庄建设。

(二十)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二十一)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益,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

四、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二十二)加强投入保障。省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

(二十三)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支持乡村建设。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低成本资金精准支持涉农实体。

(二十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构建乡村建设资金多元投入格局,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

(二十五)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

(二十六)强化人才技术支撑。实施乡村建设人才培育行动,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和“南海乡土人才”1000人。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七)强化统筹协调。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市县、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把乡村建设行动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具体措施,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配合、推进实施等工作。

(二十八)实行清单管理。按照近细远粗、分步建设原则,科学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各市县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明确职责分工、建设内容、时间节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等具体事项。

(二十九)加强评估考核。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垦区建设纳入市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考核。采取第三方评估、综合考核、暗访调研、检查指导、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乡村建设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

(三十)强化宣传和示范引导。深入宣传乡村建设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扎实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乡村建设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深入开展宣传报道,推介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建设题材文艺作品,增强乡村建设的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3年1月2日)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林下种养。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五)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八)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九)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十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十二)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十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改造。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落实相关补助政策。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十五)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十六)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调整完善结对关系。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十八)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十九)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二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二十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

(二十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十六)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示范。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

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三十三)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市政管网、乡村微管网等往户延伸。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工作时度效。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