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安徽遴选·第54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安徽遴选·第54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2023-03-24| 来源:北辰遴选

一、热点链接

2023年3月13日,习**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3年3月16日上午,省长王清宪主持召开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研究政府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他强调,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补齐民生短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深度解读

★中央部署

1.主要成就

新时代十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户区住房四千二百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二千四百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2.总体部署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3.重点要求

(1)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①从完善分配制度上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一项现实任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分配制度。

②发挥好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一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二要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方面,技术工人应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者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四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增加技术、管理和知识要素收入,构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

③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一要完善税收调节机制,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消费、财产等方面税收,完善税收征管。二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低收入人口保障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强化转移支付管理。四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制。一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二要探索公益慈善活动有效实现形式,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组织模式,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模式,拓展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领域。三要完善公益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和社会文化环境,落实公益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慈善领域法治建设,健全慈善综合监管体系,创造有利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①总体思路。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第一位的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有能力、有责任、有爱心,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二要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教育是一门科学,兴教办学、人才成长有客观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要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政府以外的民办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对于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多样教育需求来说是有益的。但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加重群众负担,破坏教育生态。四要坚持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牢固树立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②重点任务。一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二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要适应人民期盼和发展需求,巩固提升普及水平,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三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关乎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涉及思想观念、利益调整,要发挥关键领域改革的作用,带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五要着力完善保障条件。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体现在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等方面。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一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三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四要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五要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六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一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二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三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六要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表述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⑴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安徽实践

1.安徽召开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

2022年5月25日,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⑴会议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做好民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两次考察安徽期间都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部署实施暖民心行动,

①是践行“两个维护”、讲政治的具体行动,

②是造福人民群众、兑现庄严承诺的具体行动,

③是回应群众呼声、社会需求的具体行动。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贯彻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哭声”“骂声”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

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这是省委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暖民心行动是省委推进“为民办实事”的深化、延伸和拓展。在今年年初安排实施20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突出就业这个最大民生,突出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突出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突出群众普遍受益,部署实施①就业促进、②“新徽菜 名徽厨”、③老年助餐服务、④健康口腔、⑤安心托幼、⑥快乐健身、⑦便民停车、⑧放心家政、⑨文明菜市、⑩老有所学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反映的琐碎小事,都是他们碰到的实实在在的大事。这次部署的10项行动是目前亟需要办的民生实事,还要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继续谋划推进、滚动实施若干批民生事项,确保我们“干的事”能够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⑵会议强调

办好民生实事,需要准确把握工作原则。

①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重在“尽”上,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筹集资金,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事小而不为,一年接着一年干,踏踏实实向前推;量力而行重在“量”上,将民生项目具体量化,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②既要政府有为,也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重在“有为”,对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靠市场不能解决问题的,政府一定要扛起责任,该建的建,该补的补,兜住民生底线,对参与民生服务的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政府要明确规则、规范秩序、划出底线;市场有效重在“有效”,对适宜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力量,形成多元供给格局。

③坚持社会效益与可持续性相结合。社会效益重在“解民忧”,多做雪中送炭、纾困解难的工作,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突出办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以看得见的方式、摸得着的实惠回应群众期待;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各方作用,把好事实事持续办下去。

实施暖民心行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实化工作举措,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暖民心行动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尽心尽责、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①要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得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各级人大、政协要发挥各自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加大监督推进力度,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②要密切协作配合,省直有关部门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加强工作指导,各牵头责任单位要抓好工作统筹,配合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作为。

③要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暖民心行动各项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行动、支持行动、监督行动,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⑶其他要求

王清宪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抓好暖民心行动任务落实。

①要周密做好工作,落细落实举措,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

②要把稳经济与保基本民生更好结合起来,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掌握和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

③要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工作协同,认认真真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安徽省“十四五”规划表述

第十六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高民生工程精准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第六十五章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顺应人民新期待,建立更加有效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持续缩小,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职工工资占地区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和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深化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扩大“同城待遇”范围,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实施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和公共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扩大工资分配自主权。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科技型股权分红激励。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完善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

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鼓励引导低收入群体提升人力资本,主动开展生产经营,积极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收致富。建立就业扶助机制,引导城乡低收入群体积极就业,着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工资性收入。推进产业扶助工程,开展“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强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农产品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电子商务,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完善专项救助制度,重点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需求,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转移性收入。保障农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第三次分配机制,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培育江淮慈善项目和品牌。

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创新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激发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小微创业者等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渠道,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加快职业化进程。降低创业成本,清除创业壁垒,提升创业参与率和成功率,引导和支持小微创业者在“双创”中实现创收致富。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扶持各类院校毕业生成长发展,引导通过高质量就业创业创新增加收入。持续完善税收、住房、社保等配套支持体系,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成本。

第六十六章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推动就业形势保持长期平稳。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坚持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持续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专项活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推进青年见习计划和就业启航计划,建立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造更多适合农民工、受灾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机会,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受灾群众、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困难人口、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不同知识结构和就业技能人员适岗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围绕补齐民生短板扩展公益性岗位,加强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十四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以上。

激发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新一轮“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全力扶持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创建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推动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设区市全覆盖。促进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试点示范县、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评定一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项目、省级返乡入乡创业优秀企业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加强创业指导和援助,建立鼓励创业和宽容失败的保障机制。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对接、技能提升与工作改善良性互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技工大省向技工强省转变。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一批省市县级共建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实施“技能安徽”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组织重点群体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20岁以下未就业人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和以工代训,提高可及度和惠及面。注重技术工人教育培养,着力解决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补贴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实行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制度,着力服务市场主体用工。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区域性人力资源配置中心,培育一批省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到2025年,形成2~3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5家左右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120家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建立全省统一公共就业创业标准服务体系,推行“互联网+”就业服务,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内容项目化、目录化、标准化。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统计指标共享体系。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市县两级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覆盖,推广电子劳动合同。

第六十七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对象覆盖面,加大保障层次和力度,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序衔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和职业年金运行制度,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和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进一步优化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实现优抚医保结算平台对接。推进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失业保险政策覆盖面和受益面。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保险异地办理。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2025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00万人、620万人、8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依法参保、覆盖全民。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未参保居民等重点群体积极参保、持续缴费。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健全“整户保”与“单人户保”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救助制度体系,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形成“资金+实物+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推行“互联网+社会救助”。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实现精准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提升流浪乞讨救助服务水平和安置照料能力。加大临时救助和城市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力度,提升财政兜底保障水平,提高困难群体和经济薄弱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提升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全面发行社会保障卡,强化“一卡通”功能,到2025年,持卡人数达到6100万人。

增强社会保障可持续性。稳步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拓展社保基金投资渠道,有序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运营,努力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提升基金支撑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建立抵御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财务自平衡机制。

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进优抚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保障优抚对象叠加享受公民普惠待遇和抚恤优待。妥善接收安置滞留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伤病残初级士官和义务兵。加强军供站标准化建设,提高军供工作应急保障能力。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关爱帮扶机制。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启动军人公墓规划建设。

第六十八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的保护和关爱,确保权利公平并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实施妇女发展纲要,推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统筹兼顾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的权益,消除不利于妇女发展的障碍,明显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参政比例、社会福利水平等。加大对残疾、留守妇女等特殊妇女群体的关爱帮扶,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等犯罪行为。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施儿童发展纲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消除对女童的歧视,严厉打击拐卖儿童、弃婴和各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实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程,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力度。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

加强家庭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倡导共同参与家庭事务,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加大平安家庭建设激励,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完善家庭支持体系,实施家庭文明创建行动、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家庭服务提升行动,鼓励社会资源为家庭提供服务支持。

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实施对残疾人的特别救助,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快发展残疾人教育,创建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大规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健全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第六十九章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实施社会组织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提升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保障居民民主权利。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基层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管理创新,推动城乡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建立完善“三社联动”机制,稳步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第七十章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政策保障,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地区扶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革命老区和皖北地区倾斜,缩小地区间差距,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底。根据人口流动和集聚趋势,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经验,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利用现有设施和闲置资源提升完善,整合建设功能相近的服务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应用和“一站式”办理,推动群众便捷享有。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科学合理划分公共服务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筹资机制,保障服务项目及标准落实到位。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激励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先保障公共服务建设用地。强化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持续发挥使用效益。加强公共服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6.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表述

(五)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

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拓宽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健全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

着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一圈五区”发展格局,引导各区域鼓干劲、争上游、创一流。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对标国家级新区建设合肥滨湖新区,加快推动合淮、合六同城化发展,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能级,支持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创新发展,打造沿江智造走廊。推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大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强老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作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提升援藏援疆对口支援综合效益。

着力推动皖北振兴。坚持“四化同步”发展,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健全皖北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机制,激活区域发展内生动力。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全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提高与沪苏浙共建合作园区发展水平,深化南北结对共建,实现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支持皖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营造富有吸引力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深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产业接续和失地农民社保衔接。

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支持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阜阳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支持蚌埠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支持安庆建设联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区域重点城市。支持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支持宿州、亳州、六安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南、淮北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着力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档升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一批经济强镇,规范健康发展特色小镇。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建立争先进位、创新创优激励机制,推动更多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更多区跻身全国百强区。

着力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创业安徽、技能安徽行动,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注重解决城镇困难家庭生活问题。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抚安置工作。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力度。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机构编制保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大“双一流”高校建设支持力度,提升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行动。建设健康安徽,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新增一批县级三级医院,推动中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创新性发展,支持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体育强省,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公共交通优化、停车场位配建力度,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和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建设。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畅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

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整合城市治理资源,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网络 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


7.安徽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

(十)多措并举惠民生暖民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多举措稳定扩大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稳增长与稳就业良性互动。把促进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增加优质岗位供给更好结合。加强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构建“三公里”就业圈。支持灵活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启动失能老年人帮扶行动,新增托位7.5万个。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3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7.7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00个以上。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适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深入实施“善行安徽”行动,做好红十字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强化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加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力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加快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规范发展民营医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疾控体系改革。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精心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应用,扩容升级医疗资源,提升救治能力,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推进中医药跨学科科技攻关取得突破,推动“北华佗、南新安”传承创新,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成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足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重点文艺项目、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加快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做好参事文史、档案方志等工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众多“小且美”、业态多元新型文化空间。启动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安徽省域中心,发展壮大数字音乐、数字出版、视频直播产业基地。实施竞技体育突破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基本实现居住小区和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动态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健全项目建设跟踪调度机制,持续提升工程质效,持续提升群众有感度、满意度。


三、实战应用

第一题

材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2023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在审议中,总书记进一步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苏湖熟,天下足”,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北粮南调,吃大米靠东北。但是南方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还是要保。我们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现在的面积和产量,你不能再减少,不能出了问题就让国家给调粮调菜。

说到这里,总书记谈及往事: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看吃菜的问题。福建人说“三天不见绿,两眼冒金光”,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这种意识是很强的。现在一些干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忽视这些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叫耕地红线终身责任制,在哪一任耕地红线突破了,退了休也要追究。这是“国之大者”。

问题:请结合安徽实际,谈谈对“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的看法。200字左右,8分。

【参考作答】

“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朴素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饭碗里有菜”成为新时代的民意和民心。这句话里有党中央对时代的精准把握、对人民的深厚情怀。

民以食为天,小小饭碗,盛着民意,连着民心,“菜篮子”事关民生大计、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的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让广大人民饭碗里有菜,就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具备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永怀为民初心,多做好事实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第二题

材料1:幸福生活离不开民生保障。多年来,我省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水平,增进百姓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6年4月,习**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像落实发展任务一样落实民生工作;2020年8月考察安徽时又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倾听群众呼声,连年开展项目公开征集,吸纳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民生领域服务项目,解决民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2022年,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新增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老年助餐、惠民菜篮子等项目,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今年5月,我省发布《暖民心行动方案》,从“小切口”入手,针对就业、餐饮、停车、养老、托幼、家政等领域的民生问题,又提出一系列暖心举措。

材料2:2022年6月14日上午,一场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办,全省99家国企参加招聘会,提供岗位2639个。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省内20余所高校、2200多名毕业生报名参加现场招聘。

“这是我近期参加的规模比较大的一次现场招聘会,在这里接触到很多企业,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很及时。”安徽大学大四学生李想告诉记者,她应聘行政或者人力资源岗位,已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沟通,递交了简历。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发布的《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近5年来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去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35.03万人,超过70%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近年来,我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缓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强化困难帮扶。我省印发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实施方案,募集就业见习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推进劳务品牌建设,畅通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我省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在全省开展“2022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帮助服务对象了解就业援助政策措施,使其中有就业需求的人员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援助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今年3月,我省召开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暨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安排2022年就业重点工作。我省将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着力扩大容量、保障重点、强化培训、提升服务、守住底线,坚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5月发布实施的《暖民心行动方案》,将就业促进行动放在首位推进。此后,我省出台《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省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据了解,今年1月至4月,我省城镇新增就业25.9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9.97%,超序时进度6.64个百分点。

材料3:“前不久,村妇联主任上门发了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宣传资料,说这是今年岳西县实施的20项民生实事之一,要我们积极参加免费体检。”岳西县青天乡三槐村51岁的村民王大姐说,这次检查,她及时得到了治疗,避免了病情恶化。

同样受益于民生实事的还有87岁的铜陵市民谷金林。“由于一个人生活,以前我吃饭都是凑合,现在食堂饭菜天天换花样,可口、实惠。”近日,在铜陵市铜官区晖仁康复医院食堂,正在用餐的谷金林说,红烧鱼块、红烧肉、蒜苗肉丝、包菜粉丝,4个菜加米饭只要8块钱,他几乎天天到食堂用餐。

一次免费检查、一顿可口饭菜,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是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做群众天天有感的实事,为人民谋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我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建设完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有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791个。出台《老年助餐行动方案》,要求2022年底,全省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不少于200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建立省市县联动、稳定

增长、保障有力、动态调整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健全各类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拨款制度,2021年新增幼儿托位3.2万个,完工公办幼儿园299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发行专项债,引导市县和社会资本加大住房投入力度,2021年全省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5.3万套,基本建成13.6万套,农村危房改造7062户。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332个。支持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已经建成。

材料4:近日,在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枫庙村,村民田承兵在自家蔬菜基地浇水、施肥。去年4月,他听村干部介绍“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民生工程政策,6月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此后,整天在自家蔬菜基地忙碌着。

“种植蔬菜以前,家里生活很困难,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如今,普通蔬菜纯收入每年大约5万元,大棚蔬菜纯收入每年3万元,去年国家又给了4000元的产业补贴,一年有8万多元收入。”田承兵说。在政策帮扶下,他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我省通过多个民生项目,扶持就业创业、给予各类补贴,为许多像田承兵一样的困难人群解决了生活难题。同时,还在补助方面给予帮扶。去年以来,我省积极修订完善低保、临时救助操作规程和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制度规定,制定《安徽省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措施,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2021年,我省下达省以上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7.8亿元,并对282.7万困难群众开展动态监测,确保应保尽保。

做好民生工作,要为困难群众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今年,我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出当居民消费价格单月涨幅达到一定标准时,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全省城乡低保对象20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34.7万人,全省低保平均标准增长4.5%,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民生之事细如沙。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温馨的住所,一条好走的乡村路……事事连着千家万户,件件关乎百姓冷暖。我省将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问题:结合材料,概括安徽办好民生实事、增进百姓福祉的主要做法。要求:全面准确、重点突出、分条列出。300字左右,15分。

【参考作答】

一是扩容增效,护航重点人群就业。出台《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省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是着眼“急难愁盼”,回应百姓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两癌’免费筛查、老年助餐、养老、教育、住房、医疗“急难愁盼”问题,为人民谋幸福。

三是情系困难群众,兜牢民生底线。积极修订完善低保、临时救助操作规程和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制度规定,制定《安徽省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措施,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


四、高分框架

★大作文框架

用“心”答好安徽为民服务“三张卷”

涵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之心”,在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中答好为民服务“初心卷”。

涵养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进之心”,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中答好为民服务“拼搏卷”。

涵养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无私之心”,在慎独慎微、自省自重中答好为民服务“廉洁卷”。


把“为民造福”根植心底见于行动

心中有民,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实干为民,扛起“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

造福于民,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在共同奋斗中迈出安徽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强调依靠共同奋斗,指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重申不搞平均主义,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

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把“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终生座右铭

摈弃私心,树立“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权力观。

怀揣真心,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群众观。

保持恒心,锤炼“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政绩观。


一辈子干好“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件事

坚守初心不动摇,在真学真信、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

心系群众不忘本,在一心为民、一心为公中厚植为民情怀。

服务群众不缺位,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讲话稿框架

在全省共同富裕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要大力推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

二、要切实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

三、要力争打造更多共同富裕显著成果


在全省推进共同富裕会议上的讲话

一、要坚定必胜信心,积极投身推进共同富裕的火热实践

二、要突出担当作为,抓细抓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全市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

二、要提升工作质效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

四、要强化组织领导


在全市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要提站位

二、要抓整改

三、要塑品牌

四、要浓氛围

五、要严责任


在宣城市暖民心行动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一要统筹需要和可能

二要统筹当前和长远

三要统筹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

四要统筹参与和监督


在全市民生实事及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二、要突出有力有序,以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

三、要突出实干担当,以更严要求推动落地落实


在全县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要清醒警醒,全面把握形势

二、要提质提效,全面落实任务

三、要主责主抓,全面强化合力


在全县暖民心行动工作专题汇报会上的讲话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暖民心责任意识

二、要强化统筹协调,落细落实暖民心行动

三、要发挥示范引领,总结宣传暖民心效果


五、必背金句

1.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习**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5.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6.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7.社会保障发挥着社会稳定器作用。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8.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9.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10.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

11.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12.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14.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15.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底色。

16.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17.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18.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9.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20.习**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1.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2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3.要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这是省委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24.暖民心行动是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忧”和“盼”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5.实施暖民心行动,是践行“两个维护”、讲政治的具体行动,是造福人民群众、兑现庄严承诺的具体行动,是回应群众呼声、社会需求的具体行动。

2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

27.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28.幸福生活离不开民生保障。

29.做好民生工作,要为困难群众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30.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用“心”答好安徽为民服务“三张卷”

习**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人民”二字不仅要镌刻在心,也要落实于行,既要时时放心不下,也要事事紧抓不放。新时代的安徽党员干部,要涵养信仰之心、奋进之心、无私之心,答好为民服务的初心卷、拼搏卷、廉洁卷,把实现7000万江淮儿女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

涵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之心”,在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中答好为民服务“初心卷”。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不懈追求,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信仰是否坚定的首要标准。党员干部要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坚强信心,始终牢记党的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怠。

涵养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进之心”,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中答好为民服务“拼搏卷”。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回顾中国共产党101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才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是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要以“干”字打头,以“韧”字贯之,以“敢”字为先,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做到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为民。

涵养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无私之心”,在慎独慎微、自省自重中答好为民服务“廉洁卷”。“拒收十两黄金”的东汉太守杨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文钱”的明代清官海瑞……自古以来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为人民服务,自身要做到清正廉洁,只有自己清廉,才能廉生威,老百姓才能真正拥护。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正与邪、义和利、苦与乐的关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清白为官、干净做事、老实做人的要求,用正面典型激励自己,以反面教材鞭策自己,坚守底线、不碰红线、筑牢防线,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自警自重、自省自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全省上下必须用心用情用力答好为民服务的初心卷、拼搏卷、廉洁卷,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落细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把“为民造福”根植心底见于行动

习**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民造福”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办。安徽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为民办事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做到心中有民、实干为民、造福于民,用心用情用力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

心中有民,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要心里时刻装着百姓,以百姓心为心,与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贴近群众”作为第一优势,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挂在心上,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回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争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实干为民,扛起“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实干担当、矢志奋斗是对初心最有力的彰显。一方面,要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所在,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强化担当意识,扛起担当之责,提高担当之能,立牢担当之志,始终做到使命在肩,职责在身,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拼劲”、直面困难、知难而上的“闯劲”、积极作为、善作善成的“巧劲”践行使命、诠释担当。在实干中担当、在奋发中有为。另一方面,要拿出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以饱满的干事热情、坚实的工作作风实干苦干,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书写安徽新成绩、展现新作为。

造福于民,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旗帜上、落到行动处,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一方面,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准则,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用脚步访民情,用行动惠民生,用实绩聚民心,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另一方面,要拿出有效的举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主动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群众脸上的“温暖表情”折射出的是干部的真情、温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为民办事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民造福”根植心底见于行动,让干群和谐、民生幸福成为安徽最温暖的表情、最美好的愿景、最响的主旋律。

在共同奋斗中迈出安徽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安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一以贯之推动落地落实,在共同奋斗中迈出安徽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强调依靠共同奋斗,指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巨大成功,是全国上下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安徽要想持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必须坚持共同奋斗,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让全体人民在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的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共同奋斗是无可替代的路径选择。

重申不搞平均主义,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无论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差别、个体差异的必然存在,都意味着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既不可行更不科学。重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强调“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致力于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体现了政策、制度的延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持续激发奋斗热情、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迈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证。全省上下必须主动对标党中央要求,主动抓好落实。

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党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是实践行动的指南,也是对模糊认识的纠偏,政府“扶”与“助”、先富“帮”与“带”、后富“赶”与“奔”,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共同奋斗、久久为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定能够迈出坚实步伐。新的赶考路上,安徽要大力实施暖民心行动,聚焦群众身边的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实施暖民心行动,在共同奋斗中迈出安徽共同富裕坚实步伐,切实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通知

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民生办〔2023〕1号

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委、省政府实施暖民心行动,是站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造福人民群众、兑现庄严承诺的具体行动。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暖民心行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强烈的担当精神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二、强化主体责任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等“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是暖民心行动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把暖民心行动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重要任务亲自推动,关键环节亲自把关,一抓到底、抓出实效。要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细化完善具体措施,优化实施路径。要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建立健全跟踪调度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件件落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三、做好统筹协调

各项暖民心行动的牵头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抓好工作统筹,加强对口指导,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梳理整合土地、金融、财政、产业等多领域惠民政策,优化资源协同和数据共享,切实解决好“碎片化”问题,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配合部门要对照暖民心行动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积极作为,主动支持、靠前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四、保障资金投入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筹措资金,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统筹考虑各地财力可承受能力,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优化资源配置,项目布局时充分考虑服务半径、受益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确保资金有效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对适宜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多渠道引导社会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

五、坚持监督问效

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持续开展暖民心行动群众知晓度、满意度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群众评价高的推而广之,不满意的立即整改。加强与同级人大、政协联系对接,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暖民心行动视察调研、暗访抽查,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依法监督、民主监督作用,不断促进暖民心行动提质增效。

六、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暖民心行动各项举措,把政策详细解读给群众,把成效真实展现给群众,使群众能够方便获得政策信息,全面知晓政策内容,公平享受政策红利。及时总结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各项暖民心行动落到实处。

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月9日


★倡议书

关于号召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暖民心行动的

倡议书

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经开区暖民心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群众参与度的工作要求,深化“双联双应”工作,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现就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暖民心行动中的积极作用,发出如下倡议:

在暖民心宣传中打头阵,让暖民心政策家喻户晓。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宣传暖民心相关政策文件,成为“政策明白人”,做好“政策宣传员”。各级党组织要拓宽宣传阵地,强化实践载体,通过发放“一封信”、制作宣传折页、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等10项暖民心行动政策,让行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在“双联双应”中走在前,让暖民心举措赢得掌声。各级党组织要将暖民心与巩固“双联双应”党组织建设成果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走到群众身边,打通政策宣贯的细枝末梢,通过重点摸排、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延伸服务触角,生动展现行动实施前后变化成果,做好有关政策答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当好“民意收集员”。对于群众的问题建议,要第一时间梳理反馈解决,时刻彰显党组织与党员的政治属性和为民服务特征。

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当排头,让暖民心行动赢得民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暖民心行动,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全面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全体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以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为抓手,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用实干和担当确保经开区暖民心行动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

2022年10月21日


党员干部齐上阵 为民办事暖民心

——关于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深做实“双联双应”工作

暨助力暖民心行动的倡议书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暖民心行动是安徽省委专项部署的重点民生工程,今年来,无为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办成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结合“双联双应”工作,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推深做实“双联双应”工作暨助力暖民心行动,现发出如下倡议:

带头学习政策,争做氛围营造的“宣传员”。各级党组织要集中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政策文件,深刻领会暖民心行动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行动内容、主要任务和重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及无为市“物业提升、环城河治理工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10+3”暖民心行动政策,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对暖民心行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在全市迅速营造知民情、惠民生、暖民心的浓厚氛围。

带头深入一线,争做社情民意的“调查员”。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双联双应”工作,巩固“走亲戚”活动成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暖民心行动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落实在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发动党员干部主动加入“红色网格”,建立起“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网中结”,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认领服务岗位和服务事项,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社会需求。

带头真抓实干,争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以暖民心行动成效检验共产党员底色。要围绕民生福祉,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优良作风和过硬本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为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中共无为市委组织部

2022年10月21日

双联察民情 双应暖民心

——关于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暖民心行动的

倡议书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省委部署实施暖民心行动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为贯彻省、市委工作要求和区委部署,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暖民心行动,深化“双联双应”工作,现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暖民心行动,发出如下倡议:

当好“政策宣传员”,让暖民心要求家喻户晓。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学习暖民心行动政策文件,把握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重点要求,使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人”。把落实暖民心行动作为近期“双联双应”重点,拓展宣传阵地、强化实践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地毯式”“扫楼式”宣传,发放“一封信”、面对面政策宣讲,全面宣传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等安徽省十大暖民心行动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晓。

当好“民意收集员”,让暖民心举措群众叫好。各镇街、各部门党组织结合“双联双应”工作,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沉下去、到现场,发挥农村“两长”、社区“四长”等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暖民心行动进展和堵点痛点,广泛收集群众的“呼声”“哭声”“骂声”,第一时间梳理反馈解决,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党委政府“干的事”能够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当好“民生服务员”,让暖民心行动成色更足。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全面改进作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群众参与、各方协同,解决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确保暖民心行动深入持久有效。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为民服务、主动作为,全力打造服务群众升级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实现“鸠”地起飞、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鸠江区委组织部

2022年10月20日


★经验材料

安徽池州东至县“四个狠抓”推动2023年暖民心行动落实

东至县围绕安徽“新春第一会”,赶前抓早,积极谋划,为2023年暖民心行动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狠抓学习,完善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的通知》,主动对接主管部门,掌握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积极做好任务分解。聚焦重点环节,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序时推进。完善强制分布排名机制,严格落实周报告、月通报、季分析、年考核工作机制。

狠抓会商,协调联动。紧紧围绕十大暖民心行动,加大与教体、科经、民政等县直牵头单位会商力度,组织召开暖民心行动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在暖民心行动项目开展、工程建设、建后管养、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鼓励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引入专业化企业等方式进行管护,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县直相关牵头部门改革创新,探索特色经验,以典型案例带动暖民心行动高质量实施。

狠抓服务,问需于民。采用多种途径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开展东至县“暖民心行动”征求意见行动,开设意见建议征集窗口,征求群众建议,倾听群众呼声,不断延伸触角,用键盘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围绕“听民声”“聚民心”,架起“直通车”“连心桥”,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原生态信息,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收集起来、反映上去,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82条,编报信息39篇,其中反映基层话民生的信息17篇。

狠抓宣传,营造氛围。不断强化暖民心行动效应,充分利用县政府门户网站、“今日东至”微信、抖音公众号、池州日报、学习强国、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持续做好暖民心行动政策解读,广泛宣传惠民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报道和大力宣传典型受益群体,通过“基层话民生”征文窗口,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支持、参与暖民心行动,让“暖民心”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注、支持“暖民心”行动的良好氛围。


★调研报告

怀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怀远县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围绕“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主题,立足基层实际,加强探索创新,与创建文明城市齐头并进,与推进乡村振兴合拍相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广大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进一步深化怀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根据工作部署,由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股牵头,部分乡镇、县直单位组成调研组,于2022年7—11月份,进行了30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调研,调研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调研内容重点围绕阵地建设、资源整合、队伍组建、志愿服务活动、机制保障等方面,共计调研18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放问卷3800余份。

一、当前的探索和成效

(一)资源整合,构建多层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围绕“基础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坚持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1.筑牢“主阵地”,巩固阵地全覆盖成效

按照“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架构,建立三级文明实践网络。2019年以来,怀远县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投入专项资金550万元,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实践所108个、村(社区)实践站362个;同时,整合全县红色阵地、教育基地、健身中心等特色场馆资源,延伸设立龙亢镇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怀远县公路局公路文化传承等16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自上而下建立五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群,实现各乡镇、单位、基地、志愿服务队横向互联,中心(所、站)和社区、小区、楼道、居民纵向互通,覆盖群众约15万人。包集镇包集村党建小院获评2020年度蚌埠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最佳服务阵地称号。

2.建强“主力军”,优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身边好人、文化能人、科技能手等进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基层文明实践主力军。截止到目前,全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1支、志愿服务分队59支、特色服务队16支,组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882支,招募志愿者86500余名。培育了怀远县“百姓名嘴”宣讲志愿服务队、“红石榴”巾帼志愿服务队、“蓝色税月”志愿服务队、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等类型多样的优秀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24.5万名,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6.2%;注册志愿服务队726个,有记录服务时间人数约13.9万人;县志愿服务总队组织动员全县各级队伍参与疫情防控、交通文明、理论宣讲等各领域志愿服务,累计1100场次,以服务引领群众2.8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爱心慈善协会志愿者团队获评2020年蚌埠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志愿服务队伍。

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办法,制定出台《怀远县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建立健全志愿者教育培训、奖励、退出等机制,制定出台《怀远县志愿者关系转接制度》《怀远县志愿服务褒奖激励机制》,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全县志愿者服务水平,落实星级志愿者记录表彰和褒奖制度,对志愿者落实积分化管理。

3.强化“主责任”,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和考核制度

先后出台《怀远县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实践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挂点联系制度》《怀远县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等。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为单元,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等,年初实践中心制定志愿服务计划,以“文化点餐”制模式运行,建立多维度服务配送机制,通过“派单+点单”制定全县“文明实践”清单,以“总菜单”的形式向基层配送资源和服务,各乡镇实践所收集基层“点单”需求向实践中心反馈,以“送志愿”与“种志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继续纳入文明创建考核,执行双清单对标定责制度,制定印发《2022年怀远县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和《2022年怀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各实践所站在中心统筹指导下,聚焦“为民办实事”,重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防溺水安全教育、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7600余场次,服务群众约38万余人次。

(二)守正创新,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怀远经验”

怀远县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创优,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有特色、走在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身边好人“层出不穷”,激发满城正能量。为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怀远县不断创新开展道德模范和“怀远好人”评选活动。怀远县以面向基层、植根群众为原则,通过自荐、互评、村干部实地调查等形式,精心选树先进典型,同时,改年度评为季度评,新增“好人投票”环节,广泛发动群众投票评议,票数计入总评分;举办“好人故事会”,评选人气“民”星,在评审环节,引入“观察团”机制,由推荐人以PPT展示、微视频、哑剧、戏曲等多种形式现场讲述演绎候选人事迹,接受现场评委及观察团代表联合打分。对群众推选的好人模范及时表彰,颁奖礼、披绶带、发证书,将其事迹展示在怀远县好人馆,供人们参观学习。为更好发挥好人效应,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以胡兆伦、年介涛两位中国好人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好人档案《坚守》,成功入选全市“新春文明颂”精品节目展演,并利用荆山广场“好人长廊”及禹王中学“好人墙”,同时“怀远文明”微信公众号、“榴香怀远”客户端、安徽文明网等线上平台,实时展示全县道德模范和“怀远好人”风采。截至目前,怀远县当选各类好人和道德模范共计213人,263人次。其中:中国好人18人,安徽好人(含精神文明十佳)20人,蚌埠好人和道德模范95人,怀远好人和道德模范130人,好人培树硕果累累,使“最美”从盆景到风景,并从风景逐步演化为风尚,促使文明新风吹遍怀城大地。

2.实践活动“全面开花”,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过程中,融合本土传统文化元素,深挖地方名人、传说、典故、好家风好家训等历史文化底蕴,讲好村史故事、家乡轶事、文化习俗、文明乡风,激发群众的乡土归属感。打造出“遇春鼓韵”、“金银花”、“老支调解”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将乡情融入常驻队伍,深入挖掘和培养15余名“百姓”宣讲员、骨干宣讲志愿者,建立一支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常驻不走”的“百姓名嘴”本土理论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五个一”文明实践活动,即每周开展2次文明实践活动、每月组织1次政策理论学习分享会、每季度举办1次道德讲堂、每半年组织1次群众性观摩评议活动、每年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1次文体活动。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新春文明颂”主题线上展演、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展演等集中性活动18场次,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达16000余场次,服务群众约43.2万余人次。疫情期间,3.8万名志愿者、110余家单位投身战疫,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800余次,累计活动时长约16.8万小时。

3.志愿服务“有声有色”,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任务,立足群众需求,加快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发挥专业优势,开发扶持了“周末喜相逢”、“体育公益联盟”、“蓝色救生圈”、“蓝色荆涂”“遇春鼓韵”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优秀项目竞相争艳。发挥好人和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打造针对精神残障家庭孩子学习空间建设的“劳模守护计划”项目;发挥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巾帼志愿者、巾帼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巾帼力量,打造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家庭及“两新”组织的“巾帼微宣讲”活动项目;发挥大学生等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打造针对农村青少年的“七彩假期”、“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打造流浪者温暖避风港的“流浪者之家”、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的“轮椅上的阳光”和“蓝妹妹”儿童保护等项目;搭建“邻里互动、社区联动”平台,开展“邻里大家乐”、“社区运动会”、“文明礼仪小课堂”“亲情家园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打造荆山镇“睦邻驿站”、人社局“爱暖夕阳”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怀远县大力扶持奖励了各类志愿服务项目42个。

4.现场交流“擂台比武”,彰显志愿服务风采。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2020年5月,怀远县举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展演活动,此次活动以“文明实践志愿行 青春闪耀新时代”为主题,是怀远乃至蚌埠市首次举办的此类活动,是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活动期间,17个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展示和比赛,“怀远文明”微信公众号群众投票总数达32673人次,展演现场,共参与群众、志愿者2000余人次;2021年,举办怀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交流会,对“优秀志愿服务队”“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在现场设立展位,突出特色亮点,展示宣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和文化产品;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举办怀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最美品牌”评选活动,通过前期基层培树、组织推荐、申报初选、网络投票等环节,入围的20个案例、品牌“同台竞技”,通过“推荐人”的现场讲述,进行了集中评审,凸显的是“创新”,强调的是“最美”,挖掘可复制性强、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效。推选的优质项目“蓝色救生圈”在安徽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评二等奖,“蓝妹妹”和“轮椅上的阳光”获评三等奖。

5.宣传推介“家喻户晓”,讲好文明实践故事。积极发掘报道龙亢镇、常坟镇、榴城镇沙沟村、包集镇包集村等典型所、站,“老支调解”、“遇春古韵”、“金银花”等典型项目,推选出“党建小院”、“体育公益联盟”等优秀服务阵地。其中,龙亢镇“老支调解室”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0年蚌埠市最受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怀远县龙亢镇:“老支”来号召 “五老”齐上阵》入选《安徽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案例选编》;2021年举办“新春文明颂”及“我们的节日·春节”精品节目线上展演活动,浏览量近30万人次、点赞投票数48574人次,6个精品节目在市级展演、比赛中获奖,占全市五分之一;《安徽蚌埠怀远县:以文化人 成风化俗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开创新局》《安徽怀远:文明实践在“疫”线 巾帼上阵齐战“疫”》《怀远县:文明实践在“疫”线 志愿服务暖全城》《怀远县: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合唱”》《怀远县:文明实践在行动 荆山湖畔志愿红》等反映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果的稿件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文明网、中安在线等媒体广泛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县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在疫线”“3·5学雷锋月”等文明实践活动,全县共有14.3万余名文明实践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共刊发“文明实践在疫线”系列稿件92篇,文明实践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怀远县立足实际,强力推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试点县区取得的成效相比,与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一)平台载体“建”而不“优”。虽然基层已经基本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但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空置现象较为普遍,缺少系统谋划与部署,常态化活动开展少,吸引力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所(站)只作为花鼓灯的培训场所,与村(居)民需求尚有脱节。

(二)队伍力量“配”而不“强”。当前,人员力量不足的现状,已成为影响全县文明实践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掣肘;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文明实践活动质量受到影响。

(三)志愿活动“丰”而不“实”。部分镇街、单位虽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但部分节目形式和内容较为陈旧或不接地气,群众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较低;有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对策建议

(一)在健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持续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合力。结合实际,持续完善优化怀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和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做到亲自抓组织,带头做参与,并将“两个清单”落实情况,纳入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季度推进落实;完善注册管理、培训指导、回馈激励、物质支持、展示交流等志愿服务配套制度,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志愿队伍建设、公益活动开展等工作及时跟踪指导,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及时、便捷、高效。

(二)在提升文明实践实效上下功夫,推进志愿服务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软硬件建设,拓展文明实践线上阵地,发挥好五级文明实践微信群,对接群众需求,结合“志愿蚌埠智慧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资源,构筑线上微平台,丰富实践菜单,推进群众点单、派单,不断提升阵地运行能力和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力;盘活闲置资源,打破共享壁垒,建立互联互通的志愿服务联动网络,形成联动配合、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网格化志愿服务格局,不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培训,完善志愿服务嘉奖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着力提高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满意程度。

(三)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创新案例。广泛征集、深入挖掘全县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遴选推广文明实践工作案例,引导所站精心打造品牌项目,以评促育、以赛代训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建设,让文明实践水平有提升、覆盖更广泛、群众来点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整合资源,继续培育挖掘本土化特色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做好为民办实事。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作者:怀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 王蓓)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