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央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中央遴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中央遴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2023-01-19| 来源:北辰遴选·相宜老师

一、热点链接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二、深度解读

★“三农”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第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一是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二是脱贫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每个脱贫县都打造了2-3个特色鲜明、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三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三,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有3个数字很有代表性。一个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加快改变。第二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了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白羽肉鸡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第三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第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第五,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把深化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一是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建立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重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成果。三是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重点就是“三个两”:

第一,大力实施“两藏”战略。就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一是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保护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二是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第二,着力调动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就是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有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经营服务增收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特别是这两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中央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另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同时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

第三,加力推进粮食生产“两化”。就是通过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经营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进服务社会化,加快建立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生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代储,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超过7800万户。推进生产机械化,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要指示批示,阐释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推动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央连续发布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部署,明确重点,逐年推进、逐项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的价值取向,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法,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粮食产能巩固提升。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保供稳价防通胀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成果基础得到巩固。三是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是提标扩面,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此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是多种因素同向发力、合力推进的结果,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中央明确提出,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主动担责、统筹谋划、强化措施,明确年度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有力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第二,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标国家规划,31个省级乡村振兴规划全部出台,80%以上的市、县制定了地方规划或实施方案,分类有序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相关部门编制乡村产业规划、数字乡村规划、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等,分行业分领域细化乡村振兴目标任务。

第三,聚集资源要素高效推进。重点是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发展农业、建设乡村、富裕农民。一是促进多元投入。各级财政部门把乡村振兴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予以保障,推动土地出让收入更多用于农业农村,一些省份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推动更多地方政府债券支持乡村振兴。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制定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政策,规范设施用地管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三是引育乡村人才,制定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意见,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大力培养乡村工匠,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

第四,加强监督检查激励推进。监督检查这个“指挥棒”,在促进乡村振兴中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一方面,开展监测评估,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评估制度,采取实地抽查、书面督查、跟踪调查等方式,评估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推进实绩考核,出台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意见。31个省份制定考核办法,建立资金奖补、用地指标、干部选任等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五,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重点是引导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启动实施“万企兴万村” 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工商资本下乡带农发展,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

第六,完善法治保障依法推进。颁布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是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正加快制修订相关配套规章条例,把乡村振兴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能考核的具体制度措施。比如浙江、广东、江西等13个省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情况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制定了一批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出台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三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初步确立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吃上了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清查核实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农村集体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6万个,集体产权归属更明了、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有序开展,交易品种逐步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家庭农场达到39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万多个。

四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进一步完善,适时调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和完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真抓实干,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

二是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引导农民群众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村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各地区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

三是农民文明生活观念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民屋内屋外更加干净、院里院外更加美丽,农民生活习惯更加清洁卫生,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环保。可以说,环境整治改变了农民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的生活新貌,树立了农村的文明新风。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要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分类施策,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三是注重统筹推进。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强化典型引导,全国各地都已经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和好的经验,比如浙江的“千万工程”经验、广东的“三清三拆三整治”的经验等等,要树立一批示范典型,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主要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习**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习**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习**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习**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习**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李**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会议主题和工作实际,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要全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完成好“三农”基本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从各地实际出发,按农业农村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学生防疫服务,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国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时期,做大农业规模、解决“有没有”问题是最迫切的需要。而随着这种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有了发展变化,一些过去不是很紧迫的问题,现在成了当务之急,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更为凸显。无论是为了实现农村居民的增产增收,还是回应城市居民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和乡愁向往,我们都需要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城乡经济循环的堵点,不仅制约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释放,也影响了双循环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要通过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打通工农城乡循环的堵点,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和发展动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为了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面对疫情、地缘冲突、极端天气、全球市场动荡等多方面风险挑战,我们能始终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支撑和底气在于农业稳产增产、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在于几亿农民工在城乡间进退有据、平稳流动,在于有一个稳固的三农大后方。新征程上中国号巨轮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风高浪急,还可能碰到暗礁潜流,更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保障好生命安全、生存安全这个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建设好占我国国土总面积大部分的广大乡村,发展好占我国人口总数1/3还多的农村人口。以农业强国的建设成果,筑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基石。

★习**总书记谈如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一)锚定一个目标抓“三农”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习**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8年,习**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总书记强调,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贯要求就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抓好“重要任务”

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习**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以“三个转移”支持“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强调“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总书记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四)把握“中心任务”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此次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始终惦记着农业强国,更惦记着农民致富: 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中心任务”与“底线任务”密不可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习**总书记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这回答了农业强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

(五)坚持“双轮驱动”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六)“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习**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七)强调“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出工作建议。要求:全面准确,措施合理,逻辑清晰,350字左右。

【参考作答】

要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做文章,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重点是推进“四业”:一是发展富民产业。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二是推进农村创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农村能工巧匠和乡村能人在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三是引导投资兴业。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建立绿色优质产品基地、布局加工能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四是促进农民就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等平台载体,促进产村融合,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继续支持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


例题2:为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W市拟召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将在会上讲话。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补充书记讲话中“四、实干为本,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真正落实落细”部分内容。要求:全面准确,格式规范,逻辑清晰,12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四、实干为本,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真正落实落细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说到底在“做”。要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扣紧责任链条。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责任落实是关键。要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上阵、靠前指挥,重大问题亲自研究谋划,重要工作亲自部署推动。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把工作往实处做。要强化协同联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分析形势,研究协调重大问题。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各相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四不两直”,经常深入一线掌握真实情况、总结鲜活经验、破解瓶颈制约,决不能将抓落实停留在听汇报、发文件、作批示上。

二要扭住项目抓手。没有项目支撑,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要科学谋划项目。当前,“三农”领域项目谋划数量偏少、质量不高问题还比较突出。各地要围绕培育六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等,深入研究上级支持政策、产业发展规律,科学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力度,帮助各地科学选准合适项目。要积极引进项目。要高效落实项目。对定下来的项目,要严格台账管理、节点管理,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实施、及早见效。

三要强化要素保障。人才保障上,要坚持“下派”“外引”“内育”相结合,用好驻村帮扶力量,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资金保障上,要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政策保障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做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优先保障、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优先安排、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

四要抓好基层党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党建引领是根本。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把党的领导落得更实。要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筑得更牢。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合作社、生产小组等产业发展一线上,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要把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持续抓好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头干,示范带动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沟域经济发展上主动干、见成效。


四、高分框架

★讲话稿框架

在市农业农村委2023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一、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是紧盯一个目标。

“二”是耦合两大战略。

“三”是实现三位一体。

“四”是做到四个优先。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谋划明年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

重点之一: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重点之二: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重点之三: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重点之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重点之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转变职能、真抓实干,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二是转变思想观念。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

四是改进工作方式。


★致辞框架

在数字化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论坛上的致辞

第一个成语,事在人为。

——农业更有干头

——农村更有看头

——农民更有奔头

第二个成语,贵在有方

——强基点

——争试点

——创亮点

第三个成语,终必有成。

——我们诚挚邀请

——我们热切期盼

——我们郑重承诺


★汇报框架

关于粮食安全的工作汇报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自我加压,稳定粮食生产。

(二)出台政策,提高种粮积极性。

(三)加大摸排力度,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四)补齐农业短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二)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三)完善和落实粮食补贴政策。

(四)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报告框架

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一、全年农业农村工作运行情况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启动。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三)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四)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显著提升。

(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六)扶贫、“百镇”工程项目扎实推进。

(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八)乡村休闲旅游方兴未艾。

(九)农村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十)机关管理迈上新台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带动力不强。

三是农业项目招商困难。

三、下步打算

(一)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建立完善机关制度,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指导意见框架

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一、优化基地布局,打造国家种源保障战略力量

二、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强化管理服务,营造基地发展良好环境

四、强化监测储备,提高应急供种保障水平

五、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认定条件和程序

三、重点工作

(一)挖掘乡村工匠资源。

(二)构建多元乡村工匠培育机制。

(三)实施“双百双千”培育工程。

(四)支持创办特色企业。

(五)打造乡村工匠品牌。

(六)完善乡村工匠评价体系。

四、激励措施

(一)支持乡村工匠培育。

(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

(三)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建立工作机制。

(三)强化监测评估。

(四)加大宣传力度。


★工作方案框架

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建设内容

三、投融资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二)强化政策扶持。

(三)强化指导服务。

(四)强化督促检查。


★行动方案框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五、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九、强化组织保障


五、必背金句

1.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

2.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4.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5. 习**总书记强调,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6. 习**总书记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六、范文赏析

★讲话稿

在市农业农村委2023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XX

(X年X月X日)

同志们: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全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报告,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蓝图,是未来五年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纲领。在全市上下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的背景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一、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工作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习**总书记要求上海在谋划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四个放在”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陈吉宁书记在11月4日市委常委会上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结合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认真谋划“一二三四”的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思路,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

“一”是紧盯一个目标。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指引下,围绕建设农业强国这个总要求,立足超大城市特点,紧盯到2025年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努力在全国“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耦合两大战略。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将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牢牢耦合,做到“双轮驱动”。要注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改革创新,用好科技手段,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探索走出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多样、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风貌宜人、公共服务健全、基层治理有序、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三”是实现三位一体。紧扣“三个百里”“三个价值”“三园”建设这三大主题,搭建“愿景—路径—成果”三位一体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蓝图。

以“三个百里”为愿景,就是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在上海任职期间到金山区调研时提出“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这一指示,把郊区农村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美好生活的乐土。“三个百里”的落脚点,就是要把农村作为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也是承载城市核心功能的一条道路。建设百里菜园的本质是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自我供给能力,发挥农业的保供功能,让市民感受到“吃得好”;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则更加强调农村可以提供花果飘香的生活环境,让市民感受到“玩得好、住得好”。

以“三个价值”为路径,就是充分认识经济价值是乡村发展的核心、生态价值是乡村发展的基础、美学价值是乡村发展的灵魂,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感受纯朴的乡风、看见美丽的乡景、阅读深厚的乡史、品尝多滋的乡味、聆听熟悉的乡音、体会绵长的乡愁。当前,“三个价值”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充分彰显、有效实现这些价值,关键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价值体验的过程,一定是通过市场机制的方式来实现,让全社会都能感受到乡村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以“三园”建设为成果,就是围绕扩面重管,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围绕提质增效,高质量建设“绿色田园”;围绕提升软实力,高水平建设“幸福乐园”。

“四”是做到四个优先。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的标准,应该是硬件齐全、软件完善。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四个优先”: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深入推进“班长工程”,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挂职锻炼。

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保障农业农村合理用地需求,落实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引导涉农区将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重点向乡村产业等倾斜。依法依规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大力培养乡村经营人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培育50名带头人,辐射带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扶持各类人才和能工巧匠到乡村创新创业。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支农比例,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8%。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支农政策工具,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持续做好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硬件投入和软件提升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谋划明年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

日前,市农业农村委对照国家乡村振兴考核、本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要求,谋划梳理了2023年度全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共有14大类80项。

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要突出五大重点,久久为功,着力推动我们的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重点之一: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这是我们的核心主业,立身之本。做好农业稳产保供,要巩固“米袋子”“菜篮子”生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大豆及油菜生产任务;规模化常年菜田基本保有量总面积不低于30万亩,扩大季节性菜田规模;夯实生猪、水产产能,推广绿色养殖方式,加强域外农场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围绕“九个化”进一步夯实我们的工作。

一是“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专业合作社,做精家庭农场,用产业化联合体的方式把大家组织起来,打造产业融合平台。推进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整体环境和形象打造,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有实力的领军企业落沪投资涉农产业,建设高端现代农业项目,实现规模效应。要加强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让这些有组织、有规模的经营主体更具市场竞争力,用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二是“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要推广先进农机具的运用,建设更多的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和“机器换人”蔬果生产基地,支持发展工厂化的温室设施生产模式。要用信息技术把各类农机、各种装备“串联”起来,把生产作业和后台监管“并联”起来,从而实现节省劳动力、解放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的目的。持续开展农业生产作业信息精准报,加快探索申农码应用,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扫码监管。同时,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这是基础和先决条件。

三是“科技化、绿色化、标准化”。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选育优质品种发展种源农业,加强种业基地提升建设,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要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实现各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继续做好长江“十年禁渔”。要在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建立生产标准和行业标准,用标准为过程把关,为产品分级。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40%,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31%,粮油类及果品类“应绿尽绿”。总而言之,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优质。

重点之二: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2023年,我们要通过加大改革增强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的路径和模式,为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提供“上海方案”。承包地方面,要提前谋划第二轮延包到期后续包的新政策,保障承包权,完善经营权;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面,要加快推进改革试点,为下一步全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深化改革,发展非农产业,做到既保护农民利益,又激发市场活力。宅基地方面,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实现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线上审批,进一步规范农户建房秩序。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置换归并的有效实现形式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模式,显化宅基地的资产性价值。巩固和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要协调解决集体经济组织税收、集体资产登记等瓶颈问题,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一网”交易。

重点之三: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而新型集体经济不仅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还包括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联合。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工作推进的政策举措。通过加强区级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集体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要素的统筹能级。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引导村集体经营项目向各类产业园区集中;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购置有增值潜力的商务楼宇、参与开发建设产业园区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扶持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还可以利用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用地等,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确保集体净资产逐年增长。此外,还要做好集体收益年度分配工作,扩大分红覆盖面。

重点之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重点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在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示范村建设要更加注重提档升级和长效管理。按照“数量服从质量”“好中选优”“由点及面”的原则,每年选择不少于20个左右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明年要建成2022年度2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遴选新一批20个左右示范村开展建设,建设评定30个左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引导已建、在建示范村串点成线、集群连片,培育一批体现“三个价值”的明星村、品牌村,重点聚焦乡村风貌和产业兴旺这两个重点,增强示范村发展的后劲。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示范村的后续管理,提升其持续运营能力。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要更加突出美学价值。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支持政策和长效管护的指导意见,以“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形式,进一步推进农房建设提升行动、架空杆线序化行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行动等13个具体行动的实施,建设150个以上美丽乡村,努力使郊区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基本配置到位,更加凸显乡村美学价值。

三是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要更加注重抓竣工。配合市住建委持续推进多种模式的集中居住工作,对第一轮签约的5万户农户,要抓项目竣工,尽快把新房交到农民手里,不断提升入住率。特别是对平移类项目,要加强村庄设计和建房管理。

重点之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持续做大农民收入的四块“蛋糕”。经营性收入,就是要一手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一手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带头人,创新农业新业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工资性收入,就要持续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大力发展乡村非农产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财产性收入,就是要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前两轮综合帮扶的项目建设成果,启动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出台帮扶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帮扶平台,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转移性收入,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生活困难农户的精准帮扶,做好财政托底保障工作,开发更多公益岗位。

下一步,我们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对任务清单进行完善,按月分解到区,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议后正式实施“挂图作战”。

三、转变职能、真抓实干,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履职尽责能力,努力展现新面貌、创造新业绩。进一步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能力,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找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好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全力做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文章,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形成更多“三农”范例。

二是转变思想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实现三大转变:工作目标上,要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既要确保粮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也要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工作领域上,要从抓农业向农业农村并重转变,我们不再是产业部门,而是综合管理部门,既要管生产力,又要管生产关系;既要管发展,又要管改革;既要管政策制定,又要管组织实施。部门定位上,既是政府组成部门,又是党委“三农”工作机构,要全面履行职能,贯彻体现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行政工作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根据11月4日市委常委会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三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题研究:一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二是深化改革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三是加快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之后还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四是改进工作方式。明年我们就要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个五年,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注重点面结合。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示范引领的工作,但是不能一直做点上出彩的事情,对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能体现先进性的,就要考虑面上整体推进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要将各类示范区示范点有机衔接起来,合并同类项,形成一张工作任务表,提高行政资源的配置水平。要注重上下联动。我们必须把基层需求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比如,依托“一网一图一库”,把所有涉及到农业农村的项目准确落地,尽可能减少基层对调整土地规划的工作成本。要注重给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要注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致辞

在数字化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论坛上的致辞

市委书记 XX

(XXXX年XX月XX日)

各位来宾: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能与各位新老朋友、专家学者相会云端,共话“数字化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未来,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在这里,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心、重视、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可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这里,我想用“三个成语”跟大家汇报和分享一下我们的实践体会,就是事在人为、贵在有方、终必有成。

第一个成语,事在人为,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虽然艰巨繁重,但是大有可为,关键在于事在人为。就**市来讲,我们正全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让农业更有干头、让农村更有看头、让农民更有奔头。

——农业更有干头,就是**是全国第一个“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在农业领域打造形成了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营收加起来已经超过****亿。**的西王、香驰、中裕等农业龙头企业享誉全国,**的粮食、肉牛、果糖等加工量全国第一,**的玉米、大豆、小麦国家级实验室成果频出,可以说,在**,农业大有可为、干头十足。

——农村更有看头,就是**持续开展路域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五年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打造了**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了***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工作经验全国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覆盖,可以说,在**,农村宜居和美、看头十足。

——农民更有奔头,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的村已超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年前的*缩小到当前的*。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我们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可以说,在**,农民致富有道、奔头十足。

第二个成语,贵在有方,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方向对头、方法对路。我认为,这个方向和方法就是数字化。所以,我们坚持把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不断在强基点、争试点、创亮点上下功夫。

——强基点,就是立足强基赋能,我们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已建成农村5G基站****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达到*个,走在了**省前列,乡村振兴的数字基石更加坚实可靠。

——争试点,就是立足先行先试,我们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家单位被列为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淘宝村从2013年的*个,增长到现在的**个,数量稳居**省第*位。比如,我们的**冬枣去年线上销售*亿多斤,占到总产量的**%左右。

——创亮点,就是立足事争一流,我们持续创新数字乡村新模式,有*个县市区创成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有*个项目入选全省数字乡村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为全省乃至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经验、干出了样板。

第三个成语,终必有成,就是只要坚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动摇,在学术研究、实践创新上“百倍其功”,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一定会“终必有成”。希望通过这次论坛的交流探讨,大家能够碰撞思想、擦出火花、结出硕果,为数字化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学术成果,催生更多实践成就。

本次论坛,原计划在**市举办,因疫情原因,改为线上举行。来过**的人,都会感受到,**是一座有色彩、有味道、有温度的城市。在这里,我也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发出诚挚邀请,表达热切期盼,作出郑重承诺。

——我们诚挚邀请,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走一走、看一看,静心品味**农业的味道、感受**农村的温度、领略**农民的风采。

——我们热切期盼,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更多地给我们传经送宝、把脉指导,帮助我们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篇章”做得更加精彩、更加出彩。

——我们郑重承诺,将一如既往地深耕“三农”事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发力智慧农业、智能治理、智享生活,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


★汇报

关于粮食安全的工作汇报

XXX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加大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现将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自我加压,稳定粮食生产。上级下达我区*年粮食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我区把粮食播种面积提到*万亩以上,产量达*万吨以上,并将任务分解到村、到户。目前,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万亩,产量达*万吨,预计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获得*年中央下达广西产粮大县奖励,是自治区*个获得该项奖励的县(市、区)之一。

(二)出台政策,提高种粮积极性。我区相继印发了《关于*年*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粮食生产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区*年稻谷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放、粘贴种粮扶持政策宣传报*余份。经统计,申报粮食生产补贴项目种植户*户,种植面积*亩。

(三)加大摸排力度,解决耕地撂荒问题。通过耕地生产情况调查,我区耕地抛荒面积*亩,抛荒原因主要是干旱缺水不能耕种和劳力外出务工。对因干旱缺水不能耕种的耕地,已协调所在乡镇采取措施,筹资筹劳改善耕地灌溉条件,创造条件进行复耕。对因弃农经商或外出务工无力耕种的耕地,也对接乡镇督促耕地承包户及时将耕地转包与他人代为耕种,并逐步推动土地流转。

(四)补齐农业短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区*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进度排贵港市第一。*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月初开始施工。

二、存在问题

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稳定粮食生产冲突性仍然存在,种粮成本高,积极性不高,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压力较大。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对撂荒地进行登记造册,将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草拟关于解决*区耕地抛荒问题的若干意见,抛荒*年以上的耕地,取消发放抛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同时,建立责任机制,连片抛荒面积超过*亩的乡镇,进行诫勉谈话。

(二)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完成*万亩高标农田建设任务,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三)完善和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补贴到粮食生产者手中。

(四)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粮食的管控,从源头上防治粮食污染。

农业数字化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变“会种田”为“慧种田”,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出台《**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贯彻落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实施方案》,重点从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作出安排部署,对发展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慧农机作出规划安排,为智慧农业发展描绘总体框架,制定目标和路线图。

二、强化智能运用,加快融合发展。自2019年起,全市共创建智慧农业(智慧畜牧业、智慧渔业)应用基地26家,9个案例被省收录,《**县突出数字化培育 加速释放数字农业新动能》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全市升级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中心,4334家农资经营店、191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包括散户)信息录入;建立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累计发布集体资产处置、土地经营权等成交公告4079笔;依托省智慧畜牧平台开展鸡蛋、肉品质量监管;开发区打造了农村宅基地申请管理平台、智慧管理农药塑料回收系统,**县围绕本地产业搭建了数据平台系统,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快速增加。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推荐**县、**区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

三、打造智慧基地,以点带面提升。严格落实“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全市建成国家、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5个和6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内首个中药行业智慧工厂,启动**工业4.0网络化智能制造系统和仓储运输定位物联网系统,创新“互联网+**产业”方式,建设了**联网;**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智能高效养殖加工一体化工程项目、产业园大数据中心及电商平台;**县省级产业园,搭建基于 5G 的智慧农业平台,开展“5G+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积极打造创新创业产业园,推动智能、精准、高效、绿色智慧农业发展。**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创新创业产业园等15家县级农村创业产业园被纳入《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021)》。

四、攻坚技术应用,促进改造升级。坚持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数字化有机结合,加快农机、灌溉设施等农业装备数字化改造,大力推广基于滴灌技术的智能化节水节肥模式,加大对智能农机装备的购置补贴,不断提高智能装备的适用性和普及率。2021年补贴发展智能植保无人机182台,在参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的2513辆作业农机具上全部安装智能化深松检测仪,2022年争取深松整地项目补贴1338万元,利用农机精准作业协同支撑平台对农机深松作业进行精准监测。集成应用集管理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田间管路等功能于一体的水肥一体化设施,2022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5.1万亩。

五、发展农村电商,聚力数字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激发农村电商潜能,鼓励直播电商、社区电商、跨境电商等各新业态,涌现出村企联建、龙头领航、“电商+产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有力推动全市农村电商发展。2021年全市培训各类农村电商人才10.7万人次。3镇19村入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榜单,**县、**县成功晋级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69.2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列全省第1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6亿元,总量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30.64%。**区**镇路庄村依托葫芦产业,开设网店480余家,葫芦加工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网络销量工艺葫芦累计达700万个,线上销售总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


★意见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种业振兴决策部署,落实《“十四五”全国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安排,深入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强化基地属地责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种业基地,健全良种繁育和应急保障体系,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优化基地布局,打造国家种源保障战略力量

(一)完善农作物种业基地布局。持续推进甘肃杂交玉米、四川杂交水稻、黑龙江大豆、海南南繁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制种优势区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制种大县,在油料、棉花、糖料、果蔬等种子种苗生产优势区布局建设一批重要经济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制种大县,继续支持云南、青海等冬(夏)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坚持有进有出、奖优罚劣,对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实行动态调整。鼓励各地在支持国家种业基地建设基础上,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布局建设省级农作物种业基地,满足多元化生产用种需求。

(二)加强畜禽种业基地布局。以生猪、奶牛、肉牛、羊、蛋鸡、肉鸡、水禽为重点,以蜂、蚕、马、驴等为补充,在畜禽种业优势区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扩繁基地和种公畜站(简称“畜禽种业基地”)。建立基地定期考核和随机抽查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各地要结合产业需求和优势特色,布局建设一批省级畜禽种业基地,健全省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保障畜牧业种源供给。

二、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建设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各地要加强基地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路网电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设施设备管护,打造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有效隔离、稳产高产的制种基地,持续提升基地田间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要支持开展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强先进制种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加快提高“耕、种、管、收”作业质量与效率,持续提升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要立足高质量种子生产,支持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改造种子加工装备,升级种子烘干、精选、包衣、包装等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种子加工自动化水平。支持企业加强物联网、卫星遥感及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开展田间生产、种子加工、仓储调运等信息监测,强化溯源管理和数据分析,持续提升流程控制信息化水平。要加快培育种子生产各环节专业化服务主体,有效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代繁代制、收储加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持续提升种子生产服务社会化水平。

(四)建设现代化畜禽种业基地。各地要支持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基地、站)加强场区设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养殖圈舍、测定栏舍、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等设施水平。加强饲养管理自动化建设,改造提升设施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数据可视化。加强测定评估智能化建设,加快个体识别、性能测定等环节精准测定设备及软件应用,实现数据自动收集、分析评估,并与国家畜禽遗传评估中心实时对接。加强疫病防控立体化建设,设立场外防疫隔离区,完善场内防疫设施,加强车辆、物资、人员、饲料等进出管控,阻断以空气、蚊虫、鼠鸟等为媒介的传播途径,构建种畜禽疫病防控体系。

(五)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引导有条件的种业基地县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打造以制种产业为核心、相关产业为补充,链条完整、产业融合、现代化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种业发展新业态。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创建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强化管理服务,营造基地发展良好环境

(六)加强基地监管。各地要抓好基地源头治理,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亲本种子植物检疫等市场准入审查,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抓好田间隔离与花期检查,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抓好制种过程管控。要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和质量检测,强化精液等遗传物质监管。建立完善制种纠纷处置机制,及时化解矛盾问题。强化执法监管,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和重大案件督办机制,严厉查处套牌侵权、私繁滥制等违法行为。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制种基地监管试点。

(七)加强基地服务。鼓励各地打造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为制种生产、农资农机、物流交通等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基地市县建立种子检验实验室,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种子检测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制种人员专业素质。针对基地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出台用地、用水、用电以及金融、保险、物流等支持政策。要积极探索一站式办公的企业服务机制,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八)推进基地与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各地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支持种业企业与制种大户、合作社、农民建立长期契约合作关系,确保基地持续稳定。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加工设施,在土地流转、建设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将种业产业及支持重点企业政策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建立与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定期组织与基地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组织等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企业要在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力度,立足当地打造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四、强化监测储备,提高应急供种保障水平

(九)建立健全农业用种供需监测体系。各地要完善种子市场供需监测点布局,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在关键农时及时发布供求信息。统筹利用现有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做好灾后生产用种供给和应急调剂,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十)完善两级农作物种子储备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省级储备制度,到2023年实现省级储备制度全覆盖。加强省级储备种子管理,进一步优化储备结构,增强应急保障针对性,确保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

(十一)强化良种应急保障。各地要制定农作物供种应急预案,加强良种供应应急工作指挥,确保当地具备一定的种子应急调度能力,落实种子仓储、运输、加工、供应等应急能力建设和维护。研究建立畜禽种源风险预警机制,科学合理设定预警风险水平,及时启动风险防控预案。

五、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会同发改、财政、工信、金融等部门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基地建设和管理,落实监督考核责任。有关种业基地重点地市要强化辖区内各县制种产业规划统筹、政策创设和基地监管。各基地县要切实加强基地管理和服务,成立领导小组,编制发展规划,健全政策体系,出台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队伍,积极对接优势企业联合共建,营造基地发展良好环境。

(十三)强化政策保障。各地要抓好制种大县奖励、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政策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制种基地。要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政策渠道,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业基地人才。要积极创设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大型机械设备、畜禽养殖圈舍、种畜禽活体抵押贷款和制种商业保险试点;通过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

(十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总结基地建设和应急供种保障经验做法,深入挖掘基地企业结合共建、政策创新、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利用新媒体、网络、电视、报纸等形式,以及大型展会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基地故事。鼓励对基地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表扬,努力营造种业基地提升良好氛围。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2年9月15日


★工作方案

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任务,有利于增强食物保供能力、带动基础产业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为加快推进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重大项目设计为支撑,用好投融资政策工具,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保供防通胀、稳住经济大盘奠定坚实基础。

在工作推进中,一要体现快速,抓住秋冬农闲有利时机,已开工的项目加快进度,已批复的项目抓紧开工,已下达的投资计划抓紧落实到位,集中时间、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设,确保年内见效;二要突出重点,聚焦灌区等水利设施补短板和改造升级、受灾地区农业设施修复,以及事关食物产能巩固提升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项目,在完成既有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建设量,促进生产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三要创新机制,以省为单位,允许跨市、跨县打捆打包推进,坚持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创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推动政府投资和金融社会资本联动投入、助农兴村;四要注重实效,加强组织实施,务求选准项目,建立项目台账,确保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形成投资拉动效应。

二、建设内容

从现在到年底前,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区等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开工、尽快见效。

(一)灌区等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灌区等水利设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水旱灾害暴露出灌区等水利设施短板突出,亟需加快补齐。

一是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目前,灌区工程老化失修问题突出,需尽快改造升级。抓紧实施一批大型灌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新建一批大型灌区。

二是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时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并尽快恢复增强现有水库在抗旱保供水、保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能力。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今年底前,抓紧实施一批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三是排涝能力建设。针对长江、松花江流域等重点涝区受灾频繁、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治理需求迫切的需要,对湖北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等重点涝区,安徽、江西等重点易涝区以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低洼地进行重点治理,加快实施辽宁省涝区骨干工程治理方案。抓紧实施一批排涝能力建设项目。

四是中小型水源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保障程度,有效解决缺水问题,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重点推进实施一批中型水库、小型水库以及引调水等水源工程。

五是其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坝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做好农村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实施一批其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水利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针对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田间水利设施不足问题,强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水利设施补短板,提升农田抗旱排涝防渍减灾能力。根据旱、涝、渍综合治理的要求,大力开展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配套改造农田斗渠、农渠等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泵站、集蓄水设施、涵闸等渠系建筑物。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配套开展田块平整、田间道路、农电设施、农田防护工程建设,发挥基础设施整体效益。今冬提前开工一批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项目。

(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食物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设施农业规模偏小、整体设施装备水平较低,影响产出和效益,需要加快改造、提升水平,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一是设施种植业。新建一批设施蔬菜温室大棚,补齐育秧育苗短板。聚焦设施蔬菜优势区,以集中连片或一区多园的方式,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包括新建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等高端生产设施。在南方双季稻区10个省份建设一批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在设施蔬菜优势区建设一批区域性集约化育苗中心。

二是设施畜牧业。建设和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围绕奶牛、肉牛和家禽三大畜种,以北方奶业主产区为重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大型奶牛养殖场,重点建设高标准养殖圈舍,配备粪污清理利用等智能环控设施和自动挤奶等数字化设备。以肉牛主产区和潜力区为重点,建设一批肉牛标准化养殖场,重点支持饲草料机械化收储加工、养殖精准饲喂和智能信息化控制等建设。以家禽主产区和潜力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畜禽屠宰场,配套冷藏保鲜、检验检疫等设施,提升畜禽屠宰加工能力。

三是设施渔业。建设海洋牧场和中心渔港,提升水产养殖设施装备水平。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建设一批海洋牧场,包括人工鱼礁礁体、种(移)植修复、海洋牧场监控设施、苗种繁育设施。在沿海地区建设一批渔港经济区、中心渔港和远洋渔业基地,包括防波堤、码头、护岸、港区道路等水陆域建筑物,以及水产品交易、加工物流等设施。在水产养殖重点省份建设一批高标准水产养殖园区、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深远海养殖装备,完善池塘尾水净化核心工程以及配套工程、苗种繁育和养殖车间、循环水养殖设备以及养殖精准饲喂和智能信息化控制等设施设备、桁架类深水网箱和养殖工船等。

(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目前,果蔬、肉类和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仅为11%、52%、54%,果蔬产后损失率超过20%。在结合实际需要、分区分片合理集中建设冷藏保鲜设施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带动整省、整市、整县推进,加快完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节点布局、服务网络和支撑体系,融入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实现减损增效、顺畅销售。

一是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在重点镇和中心村,推进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设施,增加产地仓储保鲜库容,筑牢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基石。

二是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在产地重要流通节点,推进建设一批具有仓储保鲜、初加工、冷链配送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形成支撑农产品上行的产地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产地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依托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型物流园区、农垦企业集团等主体,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产业、辐射城乡和“菜篮子”应急保供等能力的产地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

四是水产品就地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和湖南、江西等内陆水产养殖大省,建设一批水产品就地加工及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支持淡水鱼、小龙虾等重点品种加工、预制菜生产、海洋食品及功能产品生产。

三、投融资机制

(一)在建设主体上,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市场主体参与承建。符合条件的相关市场主体可依法依规按程序要求参与承建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承接财政补助和投资基金,申请信贷资金,统借统还,推动将零散项目打捆打包并整体实施,实现项目建设提标扩面、集中连片、整体开发。

(二)在资金筹集上,推行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对市场主体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鼓励地方采取多种符合规定要求的方式,集中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对有条件的项目推行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让金融信贷资金能够更好落地。同时,加强监管,避免引发地方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

(三)在运营方式上,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对设施农业、冷链物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有效安全方式,加强与社会资本投资合作,发挥社会资本市场经营的优势,减轻社会资本重资产投资压力,促进投资与发展良性互动。

(四)在还款来源上,建立稳定多元的贷款偿还渠道。以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产经营收入为主,通过项目打捆打包建设经营,统筹构建多元化还款渠道,实现项目收益自平衡并可持续,做到项目主体长期稳健经营。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对接相关金融机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实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层层压实责任,分项推进落实。

(二)强化政策扶持。对于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予以积极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商业性贷款支持,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立足职能定位,在业务范围内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相关领域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通过贴息方式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优先保障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在政府部门加强监管、风险可控、适度竞争的前提下,允许农业、水利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作为项目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强化指导服务。分领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加快做好规划、立项、招投标等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资金一到、工程就能启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动地方政府根据职责权限,对用地、环评等投资审批事项试行承诺制,提高审批效能。鼓励金融机构与项目单位加强对接,一对一梳理完善项目融资方案,实现信贷资金精准投放。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施工建设。

(四)强化督促检查。分领域列出建设项目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及时通报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建设主体加快建设进度。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适时开展实地指导督促,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对具有典型性和推广价值的项目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的案例和模式。


★行动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互促互进。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村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地方为主,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

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推动分类处理试点示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户用厕所愿改尽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二、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四)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动厕所入室,新建农房应配套设计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落实公共厕所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

(五)切实提高改厕质量。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技术模式应至少经过一个周期试点试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开。严格执行标准,把标准贯穿于农村改厕全过程。在水冲式厕所改造中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水冲设施。加快研发干旱和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把好农村改厕产品采购质量关,强化施工质量监管。

(六)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应为后期建设预留空间。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七)分区分类推进治理。优先治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等区域,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开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八)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摸清全国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建立治理台账,明确治理优先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鼓励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九)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

五、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

(十一)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科学管控农村生产生活用火,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线路违规搭挂治理。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关注特殊人群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二)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

(十三)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十四)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以“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村庄清洁日等,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十五)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利用好公益性岗位,合理设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队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员。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健全设施建设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

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十六)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项目公示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七)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大力推进健康村镇建设。

(十八)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倡导各地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九)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按计划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鼓励各地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县级可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逐村集中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

(二十)创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做好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政策衔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优先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落实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有关要求。鼓励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具备条件的可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

(二十一)推进制度规章与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地方立法,健全村庄清洁、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卫生厕所管理等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管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标准,抓紧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增强政府部门、企业等依据标准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依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机制,适时开展抽检,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二十二)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创新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任务。加大科技研发、联合攻关、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力度,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举办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技术产品展览展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职业教育,强化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继续选派规划、建筑、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九、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结合乡村振兴整体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协调资金、资源、人才支持政策,督促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省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一线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干部队伍。将国有和乡镇农(林)场居住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十四)加强分类指导。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优化村庄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村庄分类,科学划定整治范围,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空心村”、已经明确的搬迁撤并类村庄不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对一时难以确定类别的村庄,可暂不作分类。

(二十五)完善推进机制。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县域范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推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谋划、统一管护运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方积极参与,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充分考虑基层财力可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整治提升重点,防止加重村级债务。

(二十六)强化考核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相关督查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的地方持续实施督查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督促检查,并制定验收标准和办法,到2025年年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与相关支持政策直接挂钩。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

(二十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答复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BH073号建议的答复

李孝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击电捕滥杀蚯蚓行为 保障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我部职能部分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政策法规

我部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建设,积极配合司法部、自然资源部推进耕地保护法立法进程。围绕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耕地生态保护等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和调研论证,提出建议在耕地保护法中对电捕蚯蚓等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并明确法律责任,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快推进耕地保护法等法律出台,加强耕地土壤生态保护法治保障。

二、关于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我部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侵蚀沟治理、肥沃耕层培育,加强黑土耕地质量保护。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进程中,力争全面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加大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强化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改善耕地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关于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今年7月,我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电捕野生蚯蚓等问题,依据职责加强监管,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乱象,并通过报刊、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开展蚯蚓保护科普宣传,提升群众保护野生蚯蚓意识。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持续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不断改善和提升土壤生态环境。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010—59192129)

农业农村部

2022年11月18日


七、机关实务

★如何用好民主生活会擦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对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往往存在“不敢”“不深”“不好”“不准”“不实”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用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主观“不敢”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质是查找自身和同志的缺点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揭短亮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实践中,往往存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相互批评怕伤感情、批评深了担心别人给自己“穿小鞋”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私心杂念在作祟,是党性修养不够强的一种表现。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要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敢不敢、能不能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性强弱的直接检验,关系党的建设、关系事业发展。要把高质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本着对组织、对事业、对同志、对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完成好,打消思想顾虑,见筋见骨、动真碰硬,真正把问题找出来、解决掉。必须正确对待批评意见。充分认识到他人的批评是组织和同志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是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进步的难得机会,要抱着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认领、全盘接受,不要有抵触情绪,更不能把批评意见当成是给自己挑毛病、找茬儿、挑刺儿。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抛开私心杂念、秉持公心,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讲党性不讲私情,不能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更不能借机泄私愤甚至打击报复。

(二)着力查摆问题不足,解决批评“不深”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前提和基础是查摆问题,如果查摆问题不深不实,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实践中,往往存在问题查摆不够深入、“浮”在表面的情况。有的避重就轻,“雨过地皮湿”,没有触及要害和关键问题;有的缺乏针对性,找一些“万能语句”“通用问题”应付了事;有的“炒冷饭”,同一个问题次次检视次次提;有的以希望代替批评,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有的谈成绩多、说问题少,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这些都是在查摆问题环节不认真、不深入造成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查摆问题,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聚焦主题查摆问题。一次生活会的时间和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生活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因此,必须聚焦生活会主题查摆问题,不能漫无边际什么问题都找、什么问题都谈,避免“跑偏”“散光”。二是分层次多角度查摆问题。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规章制度、对照上级工作部署要求、对照工作岗位和职责任务、对照个人实际、对照上一次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从政治、思想、行为、作风、纪律等方面多维度查找问题不足,系统总结反思。三是务实深入查摆问题。批评和自我批评重在“深”和“实”,要把制约事业、组织、个人发展的问题真正查摆出来、挖掘出来,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不能浮于表面、蜻蜓点水或是避重就轻、敷衍应付。四是客观具体查摆问题。查摆问题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见人见事见思想,力求客观准确,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具体事例,不能泛泛而谈、“空对空”,更不能主观臆造、捕风捉影。

(三)着力改进方式方法,解决效果“不好”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项容易走虚、走偏的工作,往往是“有形”容易“有效”难。实践中,经常出现形式规范但效果欠佳、程序严格但深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注重改进方式方法,在规范开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科学有效。坚持深入谈心。开展生活会之前,党员之间要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交流思想,充分沟通情况,认真听取党员干部对自己的意见建议,把问题谈开谈透,避免把谈心谈话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坚持开门见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直奔主题,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不足,切中要害指出改进意见建议,不要先表扬一通、赞美一通,不要兜圈子、绕弯子。坚持领导带头。能否调动党员真刀真枪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是关键,“一把手”要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开展自我批评、第一个开展批评,给党员干部当好标杆、作好示范。坚持及时纠偏。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否高质量进行,会议主持很重要,发现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深刻、不严肃、力度不够、辣味不够,达不到红脸出汗目的的,要及时叫停、有效改正,不能听之任之,分管领导、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的同志发现会议效果欠佳,也要及时提出意见,及时制止、及时纠正,确保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活跃起来,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着力剖析问题原因,解决找病根“不准”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但要查摆问题表象,更要剖析问题原因,就像治病一样,不但要看疾病的表征,更要认真分析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实践中,往往忽略这一重要环节,只查摆问题,不分析原因,只知其表,不知其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高质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查摆问题的同时,必须注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准病灶,查清病因。注重从主观因素找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要注重从自身找原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过分强调客观条件。

注重从思想深处找原因。思想决定行动。许多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都是认识不到位、思想有偏差造成的,因此要从思想根源上找原因,从党性修养上找原因,深入查找问题的“根”和“源”。注重从“顽瘴痼疾”找原因。对个人来讲,有些问题是“老大难”,每次查找都会有,这些问题往往与个人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深层次原因有关系,改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越是这样,越要拿出攻坚克难的劲头,努力把难改的“老问题”解决掉。

(五)着力抓好改进提升,解决整改“不实”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最终目的在于改进提升,如果只注重查摆问题的“上半篇文章”,不注重整改落实的“下半篇文章”,那就失去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变成了“空转”。实践中,有些同志存在过关心态,认为会开完了就算过关了,不认真制定整改措施、不积极主动整改,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整改落实,高质量做好“下半篇文章”。一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问题原因,制定可操作、能落实、真管用的整改措施,确保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既要避免整改措施过于简单、不起作用,又要避免把措施定得过于烦琐、难以落实,还要避免定一些没有错也没有用的形式主义的措施。二要实行清单台账管理。建立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对相关问题逐项销号。时间长了往往容易把有关问题抛在脑后,要不定期进行“回头看”,没有落实的要再加把劲。三要建立督促落实机制。查摆出来的问题主要靠个人进行整改,但组织要督促落实,对有关问题紧盯不放,直到彻底解决。

★如何做好重要会议保密保障

开好重要会议,保密保障是关键。要着力在强化保密意识、严格保密责任、落实保密措施、加强保密监管上下功夫求实效,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尽责,齐抓共管,为会议安全顺利召开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谋划到位,最大限度防范化解泄密风险。会议筹备工作启动后,要将会议保密管理、会议筹备召开统筹考虑、一体安排。要专题研究会议保密服务情况,结合实际,从涉密人员管理、会场管理、文件资料管理、涉密设备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研究制定保密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强化保密教育和检查。扎实深入组织开展巡视保密专项检查、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保密知识网络竞赛、保密承诺书签订。对会议工作人员加强保密教育和管理,守牢保密底线。

二是措施到位,有效保障会议秘密绝对安全。加强保密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督导问责体系“四个体系”建设,做到保密纪律“十二个严禁”:严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处理、存储、传输会议文件资料;严禁在公共场合谈论会议相关信息;严禁向无关人员透露会议相关信息;严禁私自复印、摘抄和留存会议文件资料;严禁通过移动互联网谈论、传递、存储会议相关信息和文件资料;严禁使用手机、摄像机、相机、智能手表等翻拍、识别会议相关文件资料;严禁使用带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扫描、复印、打印会议文件资料;严禁使用明电或非加密传真传送会议文件资料;严禁将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终端,以及其他带有无线传输装置的电子设备带入会场等涉密场所;严禁未经批准接受采访,或未经保密审查,私自公开、发布、报道会议相关信息;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会议涉密场所;严禁未经批准,私自替换会议工作人员或由他人代为参会。坚持分重点、分类别原则,制定好会议保密工作文件,提高会议保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管控到位,建立牢固的会议保障保密防线。开会前夕,指导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参会人员进行集中保密教育培训、组织签订保密承诺书,对会议工作组携带的涉密设备进行专业检测。实地检查指导各工作组办公区、会场、住地等地的保密防护设施配备,积极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大会网络监测联动机制,将各住地互联网端口纳入监管范围。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