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云南·第32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第32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04-30| 来源:北辰遴选·逸鹤

【重点提要】: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4月7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代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与重点,考生可以从文件着手,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并结合金句、作文提纲以及范文进行深刻学习。


一、背景链接

4月7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38条具体措施,旨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深度解读

(一)乡村振兴战略

★阐释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基本内容

1、乡村产业振兴。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2、乡村人才振兴。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3、乡村文化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4、乡村生态振兴。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5、乡村组织振兴。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重大意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采取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扶贫攻坚的终点,也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在新的道路上,要继承扶贫攻坚的好经验好方法,这样才能在新使命上有新作为。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扶贫,从输血变造血,脱贫攻坚有了产业的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基础。扶贫先要扶人,先要扶人的智和志:乡亲们有文化,才能眼明心亮;如果懒人文化盛行,既不会干,也不想干,还不屑干,扶贫的效果一定堪忧。扶贫对人的思想转变和文化武装,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基础。扶贫过程中打造了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了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这位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众多的组织支持。

(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解读

1.稳中求进:两条底线、三项重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打实地调整农业结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务必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力度,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2.端牢饭碗:稳产量、调结构、保耕地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较上年增产26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目的就是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稳产量。应对去年秋冬种部分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实春季田管,促进弱苗转壮,努力追回产量。粮食安全要共担责任,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合理保障农民收益。

——调结构。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支持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有序推进地下水超采区、不适宜水稻种植区开展“水改旱”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扩大油茶种植面积。通过多油并举、多途并进,确保大豆和油料扩种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保耕地。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抓好黑土地保护,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真正做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3.多措并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当前,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遇到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等情况有可能返贫致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

要聚焦重点人群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各地要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及早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要依靠发展来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通过产业带动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通过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

要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力度。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选派科技特派团,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地区强化帮扶措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

4.乡村振兴:五级书记共同抓

“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后,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要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三)2022年云南省委一号文件解读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提出10个部分38条具体政策措施,为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实施意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突出”。

1.突出守牢两条底线

《实施意见》对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响鼓重锤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必须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政治责任,坚持稳面积、稳产量,确保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8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930万吨以上。《实施意见》还对挖掘粮食生产潜能、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以及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从我省“三调”情况看,耕地面积比“二调”减少了一千多万亩。《实施意见》提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实施意见》明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同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二是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实施意见》就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等作出细化安排,明确建立周分析、月通报、季调度和发展监测评价等机制,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抓好产业帮扶项目统筹,强化利益联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我省农民收入和脱贫人口收入总体偏低。《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加快制定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全力以赴促进农村群众增收。

2.突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鲜明提出“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我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一是启动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是我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农业二产、三产发展不充分,特别是农业深加工水平很弱。《实施意见》明确聚焦粮食、烟草、蔗糖、茶叶、橡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突出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提升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力争实现“三年跨越、六年倍增”。大力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扎实抓好农业市场主体倍增,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尽快补上农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等短板。

二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品种创新、农机装备、良种良法配套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够。《实施意见》围绕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等提出了政策措施。

3.突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重点工作

《实施意见》对乡村发展、建设、治理3项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安排,要求各地扎实有序推进。

一是促进乡村稳步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关键。《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加快推进农村消费全提质、农产品上行能力全提升等“六大行动”,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1500万人以上,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力推动“九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启动实施绿美云南三年行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二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实施意见》要求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力度。

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农村社会稳定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大局。《实施意见》提出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4.突出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真刀真枪”的干,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实施意见》重点强调了投入、人才、改革等政策保障措施。

一是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强化预算涉农资金支出强度,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挪用涉农资金的行为。

二是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创新完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实施“百亿金融支农行动”,探索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三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加快培养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人才。

四是抓好农村改革。稳妥推进晋宁区、维西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全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以上。

5.突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州(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对考核排名靠前的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进行约谈。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

二是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推进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

三是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积极争取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衔接推进我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高标准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工作,持续推进25个边境县(市)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四)重要表述

★“十四五”规划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生猪和肉牛产业发展,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综合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强化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保障。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城市教科文卫体等工作人员服务乡村,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构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创建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一批电商服务企业,鼓励各类基层服务网点和农家店开展电商服务。到2025年,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100%。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三年内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省村庄规划全覆盖;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传统村落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后的维修管护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建立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农村电商等县域富民产业,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注重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传承保护。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垃圾、污水处理水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实施农房抗震改造8万户以上,提升32.5万群众供水保障水平。高标准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因地制宜建设16个示范乡镇、200个精品示范村和1500个美丽村庄。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

★领导要求

王宁指出,农业农村始终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始终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要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王宁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降低。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任务,持续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强化精准帮扶、抓实产业就业帮扶,聚焦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倾斜支持、全力构建共帮共赢格局,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制定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全面启动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抓实烟草、茶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畜牧业等重点产业,提升规模化水平,突破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主体培育,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准提供政策支持,让高原特色农业成为更有效益、更有奔头的产业。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立足现有村庄推进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力争用几年时间让全省乡村面貌有质的飞跃。

 

三、实战应用

问题1:近日,《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发布。文件提出“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这一举措。请你结合材料和云南实际,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题目自拟、观点鲜明、不拘泥于材料。1000字,40分。

【参考作答】

让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征程上,云南必须把乡村产业项目规划好、扶持好、发展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因村制宜,找准规划“关键点”。乡村产业必须独具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云南各地要突出规划引领,结合实际把规划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乡村。县(市、区)作为规划主体,要按照城乡统筹等要求做好村庄布局规划,所有试点村要符合布局规划要求。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利用“多规合一”完成各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乡镇党委书记要做好第一规划师、群众的引路人,用脚步丈量村里的规划,仔细听取村民意见,把群众的共同意志反映到规划工作中。

理清思路,找准扶持“切入点”。云南各级政府作为公益性投资的主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要加强协调配合、保持信息畅通,将公益性投资运作机制和盈利性运营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优的营商环境、更高的服务水平,强化对各类投资主体的服务与支持。要理清工作思路,在注重整体思考、系统谋划的同时,也要坚持典型引路、试点示范,尤其要鼓励支持有组织力、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基层党组织先行先试、做出榜样,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

深入研究,找准发展“着力点”。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角”,云南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充分发挥能动性。要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缺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使其满足产业发展要求。要积极推行“党建+产业”模式,依托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组建“支部+”模式产业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之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增利,使群众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成果,从而提升参与热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产业振兴是解决许多农村问题的突破口。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云南要让特色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问题2:沪滇两地情谊源远流长、跨域时空守望相助。请你结合材料和云南实际,概括沪滇两地是如何推进产业振兴的。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00字左右,20分。

【参考作答】

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明确项目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公司所有,村名享有收益权,以利益联结、供需市场对接为靶心,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措施,确保产业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优质效益。

二是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根据每个结对县发展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重视挖掘地区资源禀赋,在做强优势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引入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延伸乡村产业链。

三是探索产销合作模式。帮助云南在产品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乡村电子商务,打造“云品入沪”的商业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搭建电商平台,多措并举扩大产品销售。支持线上线下联动建设,建设多个云南上海蔬菜产销对接基地,拓展扶贫产品销售市场。

四是共建示范打造亮点。将援滇资金、当地政府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尽可能整合使用,聚焦某一特定示范村或示范区,持续发力、打造精品项目、示范项目,以精品引路,以示范带领。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夯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助推产业兴旺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明确乡村振兴目标。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抓住乡村振兴关键。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稳固乡村振兴导向。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提升乡村振兴保障。

 

滴水穿石走好乡村振兴路

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要勇于真抓实干。

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要担起责任重担。

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要切实转变作风。

 

葆有“四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葆有不计功利作战为民的公心。

始终葆有咬定目标奋战到底的决心。

始终葆有精细精准善打善战的匠心。

始终葆有攻无不克战必胜利的信心。

 

唱好“五曲”抓好党建力促乡村振兴

唱强“责任曲”,强担当聚合力齐护航。

唱响“能力曲”,学技术求门路助振兴。

唱欢“实力曲”,壮经济强组织助民富。

唱实“帮扶曲”,严管理抓关键务实效。

唱正“保障曲”,炼干部集人才谋事业。

 

经验材料框架

党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党建统领发展,让产业“强”起来。

以党建促进治理,让环境“美”起来。

以党建构建和谐,让乡风“淳”起来。

以党建引领三治,让管理“活”起来。

 

上下联动,深化落实,精准推进五大振兴

夯实基层党建基石,加快实现组织振兴。

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实现产业振兴。

抓住本土关键少数,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培育乡风文明之魂,加快实现文化振兴。

推进环境提升整治,加快实现生态振兴。

 

调研报告框架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学规划不够。

二是本土人才不足。

三是政策落实不好。

四是资金投入不多。

五是产业发展不强

六是治理水平不高。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下步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坚持优先发展。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高质发展。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人才支撑。

(五)进一步用活政策,推动要素下乡。

(六)进一步强化建设,提高生活水平。

(七)进一步强化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五、必背金句

1.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传统村落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2.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垃圾、污水处理水平。

3.农业农村始终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始终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

4.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任务,持续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强化精准帮扶、抓实产业就业帮扶。

5.精准提供政策支持,让高原特色农业成为更有效益、更有奔头的产业。

6.坚持不懈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反对食物浪费。

7.建设一批产业链条完备、要素聚集、功能匹配、效益产出明显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8.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让乡村振兴的鼓点更强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主题,提出了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要求。云南要实现省委一号文件的“一号效应”最大化,就必须以超常超强的力度和更强的执行力,一丝不苟抓落实,不折不扣完成好今年“三农”各项工作。

狠抓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必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云南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打实地调整农业结构,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全方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力度,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这是一号文件两个鲜明的主题。

狠抓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必须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耕地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更噶质量的科技支撑。要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守耕地红线,才能为端牢饭碗奠定坚实基础,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狠抓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汇聚全省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合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让乡村振兴的鼓点更激昂、更强劲。

造屋架梁,撒网抓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基础,也要推动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云南只有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开拓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注入澎湃动力。

 

以“党建红”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云南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党建红调动人才积极性,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才,决定变量也在人才。云南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发挥“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要以红色精神洗礼,补足党员精神之钙,激发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工匠等人才的培养,实现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

以党建红刷新时代审美观,打造乡村振兴“别样美”。红色遗迹唤醒红色记忆,红色故事映照红色初心,红色精神彰显红色担当。云南省各级党组织要树立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导向,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溯源红色历史记忆,以红色故事、红色符号、红色精神赋能乡村“文明美”的推进。要坚持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以红色建筑修复、红色故事收集、红色符号设计、红色旅游升级为抓手,筑牢乡村“红色记忆堤坝”,让红色成为美丽乡村“文化美”的亮丽底色。要对标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目标,积极推进“红色+基层党建+绿色生态”行动,形成集党建、旅游、生态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以“党建红”引领“绿色美”。

以党建红激发经济活力,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党建引领、红色驱动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以抓农村党建与“产业兴旺”深度融合为抓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流转土地开发、公司化运营等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服务功能。要深化产业融合,为产业链延伸装上“红色引擎”,推动“以红促农”政策落地,打通农业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壁垒,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以组织保障为基础,立足于乡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云南省各级党组织只要用好“党建红”振兴模式,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实干之帆,唱响时代强音,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巨轮”扬帆起航,就一定会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事务文书:经验材料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

2021年,云南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不留白、工作不断档、投入不减少、机制不漏人,着力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一、抓实巩固守底线发力重点帮扶县

云南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驻村工作队、社会帮扶等机制不变,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在对脱贫县设立的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力度不减,不踩急刹车、不掉头就走,继续“扶上马送一程”。云南省把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在全面落实中央对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整合各方帮扶资源,量身定制帮扶政策,实行“四个倾斜”。

领导力量倾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挂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会泽县、镇雄县及原“三区三州”中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别挂联2个重点帮扶县。

资源配置倾斜。从产业就业、金融、土地、人才、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沪滇协作、公共服务保障等15个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此前12个重点帮扶县纳入“30+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创建的基础上,再单独遴选10个重点帮扶县支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每县每年支持3000万元。

帮扶力量倾斜。每个县安排不少于3家省级和中央驻滇单位定点帮扶,优先选派科技特派团,省级以上驻村工作队员主要派往重点帮扶县。

帮扶资金倾斜。2021年,投入57个重点帮扶县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县均2.75亿元,高于脱贫县县均投入33.5%。

二、突出衔接抓落地线上线下帮扶无死角

云南省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体制机制,突出衔接抓落地。健全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创新建立“三双”(双组长、双办公室、双月调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实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对脱贫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动态帮扶。

一方面,实现“找政府”无障碍。在引导群众通过“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手机App”和“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12317)”等渠道进行自主申报的同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云南省创造性建成了涵盖教育、民政、人社、住建、水利、卫健、医保等7个部门15个救助服务事项的全省统一“政府救助平台”,让群众遇到困难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申请救助。截至2022年3月21日,“政府救助平台”访问量为740万人次,收到群众申请21.7万件,办结19.8万件。

另一方面,确保“政府找”无死角。在建立基层干部定期入户排查与行业部门筛查比对常态化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全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形成近19万个监测网格,确保常态化排查无死角。在动态帮扶方面,云南省对纳入监测的对象,根据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实行监测问题清单化和台账制、交办制、通报制管理,针对返贫致贫风险及时采取措施,直至稳定消除风险。

三、聚焦拓展促增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云南省把一切为了脱贫户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鲜明导向,制定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两手发力促增收。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志智双扶长效机制,通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增收一批、发展乡村旅游增收一批、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转移就业增收一批、推动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增收一批、盘活脱贫人口资产增收一批,全力以赴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着力夯实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

2021年,全省投入资金7.5亿元,实施1500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吸纳3.3万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同时,持续加大脱贫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2021年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产业的比例由脱贫攻坚期内的30%提高到50%,今后还将逐年提高,重点用于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帮助农户增加就业岗位,提升收入水平。

2021年,云南省进一步强化与省外、县外的劳务协作,大规模、成批次、有组织、高质量地加大县外转移就业力度,以保障稳定就业,增加就业收入。2021年,全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万人、超计划4万人,公益岗位聘用脱贫劳动力44.32万人。

四、围绕振兴求突破乡村振兴开新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云南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切实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安排。结合云南实际,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云南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去年以来,云南省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农业,坚持市场导向,选准各地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找准路子提升发展质量。

主动加强与上海、广东沟通对接,实现“广东有序退、上海全力接、云南努力干”的工作局面。以“云品入沪”工程为例,云南省加强21个蔬菜供应基地建设,为上海“菜篮子”提供稳定供应,元阳红米、德宏茭白、镇沅瓢鸡、会泽小龙虾、昭通苹果、保山咖啡等云南农特产品成为了市场抢手货。2021年,上海市累计销售云南省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53.7亿元。此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云南省各地深入研究、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围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等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和群众所想所盼,梳理提出村庄规划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导原则、重点任务等。围绕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乡村建设项目的方向和内容,科学设置项目,以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