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云南·第26期】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云南·第26期】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2-01-31| 来源:北辰遴选.逸鹤

一、热点链接

12月30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

二、命题预测

1.近期,云南省委准备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假如你是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请写一份会议通知(500字)。

2.近期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全省引起热烈反响,请你根据各地开展情况写一份活动简报(400字)。

3.你单位将于近期举行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单位主要领导将进行总结讲话,请你为领导写一份讲话提纲(800字)。

4.按照省委办公厅有关要求,你单位要报告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假如你是办公室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为你本单位写一份开展情况报告(500字)。

5.云南省财政厅计划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工作。假如你是办公室工作人员,请起草一份会议方案(500字)。

6.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请你结合给定资料和云南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文体不限,题目自拟(1200字)。

三、理论精讲

★理论原点

1. 取得成绩

2021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绿色发展更加鲜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沿边开放成效显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 2022年指导思想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 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要大力突破工业,下大力气培育全产业链,强化园区产业集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产科技化,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要大力推进旅游业态创新,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要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大抓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二是推动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要加快推进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新模式,加快推进跨境产业合作,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

三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抓实抓细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筹备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要强化阵地意识、压实责任,抓早抓小、精准施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九个聚焦”

聚焦“六稳”、“六保”,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聚焦产业强省,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扩大内需,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聚焦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倍增;

聚焦城乡融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聚焦生态保护,持续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聚焦改革开放,加快激活发展动力活力;

聚焦民生改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聚焦安全发展,全力加强平安建设。

★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措施

第一,建立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一是设立省级重点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各州市聚焦重点产业,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二是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特精新专”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成长,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三是充分用好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包括工业信息化资金和其他资金,聚焦云南打造“三张牌”。四是充分应用好财政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依法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同。通过这些举措,形成既合理又有强度的财政投入机制。

第二,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投入重点聚焦到云南省重点产业上,支持产业发展方面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是聚焦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能源牌”,支持绿色铝、绿色硅等绿色制造业与绿色能源产业的有机融合。二是支持云南“绿色食品牌”,擦亮云南的品牌,使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不仅在云南畅销、在全国畅销,还要走向世界。三是支持旅游业新业态、新形态,把旅游与文化、康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云南成为大家都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四是支持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等统产业发展,并支持新型战略产业,促进云南产业发展有集群效应。集中一部分资金支持高质量产业园区建设,使产业向园区聚集。

第三,加大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绿色制造业、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及传统优势方面,加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科技研发的力度。2022年,在2021年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安排科技研发投入,制定措施激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研发水平,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使云南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型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

四、地方实践

★领导要求

王宁强调,云南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经济运行承压期、动能升级关键期、风险易发多发期,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新发展阶段上锚定目标,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坚毅笃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扬我所长,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六稳”、“六保”,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聚焦产业强省,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扩大内需,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聚焦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倍增;聚焦城乡融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聚焦生态保护,持续推进“美丽云南”建设;聚焦改革开放,加快激活发展动力活力;聚焦民生改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聚焦安全发展,全力加强平安建设。

王宁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经济工作,深入研究经济工作,提高经济工作专业化水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经济工作抓在手上,把抓发展、抓项目、抓经济的氛围搞得浓浓的,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王宁强调,要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应急管理等各项工作,以最快速度、最严实作风抓好昆明、西双版纳疫情后续的处置工作,统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

王宁强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面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五、素材积累

名言金句

要辩证把握“危”与“机”,保持定力、把牢方向,坚决克服外部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争取实现后来居上。

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

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

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云南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经济运行承压期、动能升级关键期、风险易发多发期。

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思路,狠抓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工作。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让数字为政府服务、城市建设、营商环境等赋能,不断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效能。

从特色农业大省迈向现代农业强省,云南农业潜力无限、蓄势待发。

大作文框架

走出一条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准“方向盘”。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唱响“协奏曲”。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生力军”。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对照历史坐标,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对照战略坐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对照发展坐标,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照使命坐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


贯彻经济工作精神  走好经济发展之路

走好经济发展之路,要坚持谋划“系统性”。

走好经济发展之路,要下好全省“一盘棋”。

走好经济发展之路,要不断打好“特色牌”。

走好经济发展之路,要着力解决“新问题”。


以实际行动推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增强战略清醒。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战略自觉。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战略主动。

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增强使命担当。


夯实县域产业  谱写云南经济发展新篇章

因地制宜,发挥绿水青山生态功能。

培育特色,打造县域发展新增长极。

优化服务,营造县域发展良好环境。


奋力谱写云南经济发展新篇章

推动经济发展,就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推动经济发展,就要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就要以改革与创新为根本动力。


加快融合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找准融合发展“破题点”是前提。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找准融合发展“动力源”是关键。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找准融合发展“落脚点”是根本。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强化高质量发展意识,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质量项目建设。

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扩大开放中显作为。


经验材料框架

砥砺奋进  开创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成就。

二是疫情防控扎实有力推动。

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

四是民族团结进步持续深化。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提质。

六是开放发展不断巩固扩大。


“四个主动”推进产业强省建设

主动加强战略谋划。

主动推进统筹发展。

主动做实承载平台。

主动抓实重大项目。


壮大县域经济  为乡村振兴提供载体和依托

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强化龙头带动作用。

以集镇建设为抓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以城乡融合为关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增强县域发展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提升县域发展质量。


讲话稿框架:

在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

二、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

一要增强财政资源统筹能力和优化支出结构。

二要加大重点项目和民生等领域支出保障。

三要更加注重预算绩效和财政管理效率。


在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系统理解,融会贯通把握。

二要坚定发展信心,强化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

三要把握关键节点,紧盯重点领域,聚焦突出问题。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1

激发遇难经济高质量发展精气神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既要正视困难挑战,又要认清优势、抓住机遇,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应当看到,我省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聚集,产业发展、绿色能源和开放优势加快释放,潜在动能正在形成,政策窗口期仍在延续。“奋勇争先、只争朝夕、狠抓落实,奋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1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部分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发出这样的号召,再次擂响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矢志新跨越的催征鼓。

“奋勇争先”振奋冲劲。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走过极不平凡的2021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值得自豪。但应认识到发展如攀登,一山还有一山高,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松劲、歇脚的思想,而需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从全省来看,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让后发真正成为优势,前提就是要敢拼、敢抢。从各地来看,奋勇争先既强调激情奋进、各领风骚的强大气场,也意味着共谋跨越、创新创优的良好氛围。

“只争朝夕”追赶超车。“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紧盯目标,加强运行调度,巩固稳中向好态势,交好每月、每季、半年、全年的合格答卷”,这其实就是对只争朝夕的具体解说。当全省上下同向同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环境已然形成,紧接着的势必就是要保持对照时序图、进度表计日程功的姿态。当然,只争朝夕一定不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过了一天算一天,而是要锐意开拓进取、接续拼搏奋斗,让每一分每一秒都产生价值,过一个节点就快一步、进一步。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左强调右强调,不落实就全是空调调。奋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本靠的就是狠抓落实。“狠”是力度问题。空口白牙尽是喊,不出成绩全扯淡;管你张三或李四,不见成效就滚蛋。简而言之,要发展、要跨越,就得有股子狠劲。“抓”是准度问题。项目投资、工业突破、农业发展、消费复苏、招商引资、市场主体、疫情防控,重点必须抓准、抓牢了。“落”和“实”则是效度问题。规划方案能落地,方法措施见效果,发展才有说服力。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更好地把握,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新一年已起步,新跨越需奋进,时不我待、事不我待、势不我待,让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一鼓作气干到底、一程更比一程好的精气神充分张扬,创造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的更大荣光。


大作文2

事务文书:汇报材料

2021年云南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

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启荣

(2022年1月20日)

2021年是云南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繁重复杂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拼搏、顶压前行,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1—4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7146.76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70.17亿元,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589.37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687.22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

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930.30万吨,比上年增加34.4万吨,增长1.8%,自1978年有历史数据以来首次跃上1900万吨大关。蔬菜产量预计完成2753.51万吨,增长9.8%,水果产量预计完成1124.32万吨,增长16.9%。

畜牧业增速创下1983年以来历史新高。全省畜牧业产值增长15.3%,拉动总产值增长5.1个百分点,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贡献为48.8%。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486.75万吨,增长17.0%,其中猪肉产量360.38万吨,增长23.6%。2021年末,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增长6.4%和21.4%。

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快速拉动下,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总产值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其中,种植业增长8.1%、林业增长5.5%、牧业增长15.3%、渔业增长2.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10.7%。

二、工业生产平稳运行,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7%,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烟草制品业增长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4%,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4%,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71.55万吨,增长11.9%,其中原铝增长27.8%。化肥增长12.0%,单晶硅增长10.8%,粗钢增长5.7%。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5.55亿元,同比增长32.5%,两年平均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9%,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三、精准有序调度保障,电力生产消费平稳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发电量3434.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3.5%。其中,水力发电量完成2716.27亿千瓦时,增长0.6%,火力发电量完成452.17亿千瓦时,增长9.5%。全社会用电量2138.25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5.10亿千瓦时,增长2.5%。工业用电量1502.61亿千瓦时,增长4.7%。重点行业用电得到有序保障,单晶硅生产行业用电量增长21.1%,绿色铝生产行业用电量增长18.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增长1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电量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速为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连续6年稳步提高,全年增长5.3%,对全省投资的贡献率为58.0%,占全省投资比重44.0%,占比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反映出当前市场预期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共服务领域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农业投资增长37.0%,高于全部投资33.0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34.7%,高于全部投资30.7个百分点;水利投资增长37.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1%,高于全部投资2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2%。

五、服务业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

2021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85.04亿元,增长15.8%,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3%。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增长94.8%,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86.5%。全年新增5G基站21886个,带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8.5%和18.2%。电子商务交易活跃促进快递需求快速增长,1—11月,全省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6.6%和25.0%。

六、市场消费稳步恢复,消费升级类产品增势较好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1.80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230.70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1501.09亿元,增长16.4%。基本生活消费成为重要支撑,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7.6%、17.4%;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4%、65.7%。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7.0%。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51元,比上年增加2059元;增长12.3%,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七、价格运行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CPI温和上涨。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3.6%,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2%。具体看,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医疗保健分别比上年上涨3.6%、0.7%、0.2%、0.1%;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较上年下降1.6%、0.4%、0.3%。

PPI涨幅回落。202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0%。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落,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回落。12月份同比上涨13.4%,涨幅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28.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4.9%。

八、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66元,增长10.2%,高于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7元,增长10.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05元,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88,比上年缩小0.04。

总的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方针,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作文3

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出了“施工图”。创新型云南建设的实质,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式,牵涉整个发展布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强化开放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丰富创新资源、激活创新动力。

加大投入,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研发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平台载体建设。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实验室,是创新的硬支撑。让实验室切实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必须在投入上持续发力。“29条”提出,鼓励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所在地和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科技创新联合资金,“一事一议”解决经费、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奖补。同时,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年度增量部分按150%加计考核,这一举措有利于激活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投入保障有力,将有力促进原始创新,实现越来越多的突破性创新。

注重商用,构建创新联合体放大效益。能够走出实验室的创新才有价值,这需要提高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度,其捷径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特别是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联合体,“一创多用”,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和转化成本,放大创新效益,是符合实际的发展方向。“29条”明确,规模以上企业新设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达到一定占比,给予相应经费补助,这是鼓励企业发挥创新牵头作用的务实之举。“29条”还提到扩大创新券支持范围,意在兼顾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越来越多的“小巨人”,扩大创新型云南覆盖面,提高“创产”融合度。

注重人才,推动“揭榜挂帅”成为时尚。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重在深化优化科技体制改革。人才评价破立并举,摒弃不合理的评价标准,让看本事、比贡献成为惯性思维,才能激励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专注于高价值研发。科技创新领域,也需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推动“揭榜挂帅”成为时尚。给有理想、有抱负的真才实学者大展才华保驾护航,科技人才才能一门心思搞创新,不被那些烦心事分散精力。为此,“29条”就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了系统性改革措施,如项目工资制、兼职搞科研,支持科学家自主定课题、组团队、用经费等,将为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营造良好生态。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云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大作文4

法定公文: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2年1月6日

(本文有删减)


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经济体系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稳中求进、市场导向的原则,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大力推进能源、产业、运输、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云南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新时代云南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云南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元素更加丰富,“三张牌”优势更加凸显、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碳汇水平持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3.5%、15%,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8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6%以上。到2035年,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以“三张牌”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二、全面构建云南特色绿色产业体系

(三)以做强“绿色能源牌”为重点,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化转型。继续做大做强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在适宜地区适度开发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红河流域“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继续开展大江干流水电站前期研究。促进大中小水电与光伏、风电优势互补,构建智能、高效、绿色、可靠的智能电网。推动昆明市建设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发展电化学储能项目。推进“风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全省电力装机总规模达1.5亿千瓦以上。

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打造绿色铝高端产业集群,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产品,向终端铝产品制造延伸,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部绿色铝合金化,力争全部就地转化为铝材和铸件。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把曲靖市打造成“绿色能源牌”先进制造基地、光伏之都核心区,以昭通市为重点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把文山州打造成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

(四)以做特“绿色食品牌”为抓手,深入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持续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塑造“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整体形象,建设一批绿色有机产业基地。合理规划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适度规模的养殖基地、具有带动能力的加工基地,建设一批“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将曲靖市、保山市、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临沧市打造成“绿色食品牌”现代农业基地;以红河州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洱海流域先行争取部省共建国家级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到2025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加工产值达到2万亿元;加强农膜污染治理,以烤烟种植为重点,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当季农膜回收率80%以上;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发挥好秸秆耕地保育和种养结合功能,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加强田间灌溉设施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0万亩;持续做好长江“十年禁渔”,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合理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高原特色淡水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等现代生态循环产业新模式。

(五)以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突破,提升服务业绿色化水平。全产业链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保健康养等新业态。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建设国际大健康名城。支持保山市以腾冲市为主要载体,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体验目的地、田园综合体、温泉康养度假区。支持红河州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开发生态旅居、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加快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领带动“医疗+养生”、“养老+定居”等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科学选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半山酒店。2025年底前,宾馆、酒店、民宿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以高速公路、骨干道路沿线为重点,突出路基生态养护和绿化工作,打造移动风光带。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提高旅游村镇公路服务能力,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大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迪庆州、怒江州、普洱市、临沧市等“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创新交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鼓励旅游汽车租赁平台发展,积极发展自驾游、自助游。2025年底前,打造3条美丽公路、12个绿色机场。

引导会展企业、展馆方、搭建商等践行绿色办展理念,鼓励政府办展率先使用环保型材料。以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创建主体,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商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水电资源应用,提高新建数据中心绿色标准,强化存量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绿色等级普遍达到4A以上,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六)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科学开展能耗“双控”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对照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科学有序做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烟气、焦炉烟气和高炉煤气实施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排放,到2025年,钢铁行业全面完成大气污染物治理超低排放改造。提高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以现存规上工业企业为重点,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造纸等行业绿色低碳改造。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推行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

(七)建设高质量绿色低碳循环园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园区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持续优化重大生产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布局,促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水平。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区规划,严格能耗、水耗、物耗、环保、产业循环链条等准入标准;着力推动既有园区循环化改造,编制“一园一策”改造方案,促进园区内产业循环耦合,推进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污水收集处理及回用、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化工等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推进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建设。2025年底前,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八)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在重点资源型产业中推广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固废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全面实施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以环保技术、环保应用和服务为主的环保产业。加强技术支持、融资服务、产业链配套等,发挥景谷产业园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在清洁能源、绿色铝硅、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培育一批绿色产业示范。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到2025年,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三、有序构建绿色流通贸易体系

(九)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完善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形成国际交通高质便捷,省际交通高效发达,省域交通互联互通,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乡镇村庄全面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统筹融合交通枢纽与交通网络,加快发展滇中新区等重点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完善机场、火车站、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换乘和接驳服务,推动各方式和各层次交通网衔接顺畅,提升枢纽一体化交通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绿色联运。积极调整运输结构,鼓励应用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多式联运占比、换装效率显著提高。重点在滇中城市、大理州、普洱市等地发展公铁联运,在昆明市发展空铁联运,在临沧市清水河发展海公铁联运,在昭通市水富港发展公铁水联运,在西双版纳州关累港发展公水联运。发展绿色城市货运配送,强化干支衔接能力,实现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到2025年,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不断降低,交通污染防治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推广绿色化智能化交通运输设施装备。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提倡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网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建成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智能列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智能船舶及邮政快递设施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十)推进绿色物流建设。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依托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加快航空物流发展,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环节的融合应用,实施一批智能化、无人化智慧物流项目。推动交通与物流数据共享互通,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效率。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绿色整治,推动源头减量,提升快递包装产品规范化水平,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结合云茶、云花、云菌等特色商品,推动重点类快件原装直发。以昆明市、德宏州、普洱市等州、市为重点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6万个。

(十一)推动贸易结构绿色化。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拓宽清洁能源、高原特色农业、跨境旅游康养等领域贸易合作。支持昆明市做好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鼓励绿色能源跨境贸易,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能源枢纽。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推进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茶叶、花卉、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橡胶、食用菌等云南特色农产品国际现货交易中心,建设集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公共信息、仓储、物流、结算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到2025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00亿元。

四、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化水平

(十二)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厂网一体化”建设。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整治错接混接、破损漏损管网。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推动再生水规模化利用。提高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生物质+焚烧”处理处置模式。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90%以上。结合实际设置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装置,完善分类运输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开展既有焚烧设施提标改造。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范围,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要因地制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65%以上。

(十三)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及产业规范发展。大力发展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健全废铝回收体系,扩大再生铝使用范围。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以大理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为试点,推进再生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构建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无废社区、无废企业、无废学校等无废细胞建设,以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行业秩序逐步规范,建设一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高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企业。构建以城镇为重点、以绿色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以分拣集散交易市场为核心、以深加工综合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十四)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发展基于垃圾、固体废物的绿色低碳水泥。实施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和绿色建材应用比例。鼓励绿色建筑使用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引导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组织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和采用装配式技术体系的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重稳步提高。

(十五)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推动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完善云南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经营许可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处置与应急能力短板。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资源,建立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各州、市至少明确1座协同应急处置设施。加快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扩能提质,全省县、市、区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十六)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和城镇低效用地,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整城镇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拓展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绿色公共空间,挖潜增绿。持续建设“美丽县城”,推动州市政府所在地建设“花园城市”。到2025年,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3平方米。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科学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持续建设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统筹县域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推进以源头减量、就地消纳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五、健全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体系

(十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采取消费补贴、积分奖励、定点售卖等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加大绿色产品认证采信力度,发挥绿色标识作用。引导绿色餐饮消费,适时修订云南省绿色餐饮建设营运指南,支持餐饮服务单位制定餐饮节约加工规范。创建绿色家庭和最美家庭,提升家庭成员生态文明意识。持续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倡导优先购买使用节能电器、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以昆明市、保山市、玉溪市和普洱市为试点创建“绿色出行”示范,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十八)创建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绿色采购制度,引导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和使用绿色产品及服务。将推广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优先采购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推动公共机构开展低碳引领、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节水护水、生活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绿色办公、绿色生活方式等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建设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标准体系。到2025年,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

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十九)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力度。适度超前布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平台,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瞄准能效水效提升、减碳减污协同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着力推进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支撑技术,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近零排放技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

(二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绿色技术领域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承担省级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相关设施、数据、检测等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各行业技术装备绿色低碳升级。实施一批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支持首台(套)绿色技术创新装备示范应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消费电气化、碳汇交易智能化,在电力系统零排放技术、绿色建筑和智慧交通零碳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七、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支持

(二十一)健全绿色价格收费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执行并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气价、水价制度。健全节能环保电价机制,完善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污水处理企业用电、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港口岸电运营商用电免收基本电费政策,落实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

(二十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落实国家节能节水和环保、绿色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政策要求的相关企业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完善秸秆资源台账制度,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相挂钩的有效机制。

(二十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结合聚力打造“三张牌”,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化政金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环保企业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环保企业上市、到新三板和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全省绿色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四)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统计监测体系。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等绿色产品认证和服务认证,加强对服务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和绿色产品标识使用的监管,定期发布有机产品认证信息,完善认证机构信用监管机制,从严查处有关认证违法行为。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持续加强碳排放总量控制、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力度,强化统计信息共享。

八、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五)抓好贯彻落实和宣传引导

各州、市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确保行动计划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省直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省发展改革委要强化统筹,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项目化、责任化、时限化任务清单,加强督促指导,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模式,重大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各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的显著成效和先进典型,倡导绿色生活习惯,适时曝光负面典型,为绿色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