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山东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山东·第40期】山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第40期】山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8-10| 来源:北辰遴选·孙弘毅老师

一、背景链接

今年以来,山东全省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做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得到保持,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41717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深度解读

★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出现多发散发的情况,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2月份的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3、4月份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是5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积极变化明显增多。

一是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4月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这是在4、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二是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扩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三是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5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为4.5%,和1月份基本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6%,快于全部收入0.9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进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6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3%,比上月加快4.7个百分点。

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9%。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6。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1.2%和31.8%。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作重要讲话。

李**说,今年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说,各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都有责任,要有更强的紧迫感,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要用“放管服”改革的办法优化政策实施流程,密切跟踪实施情况,该完善的及时完善,确保政策受益主体不漏户、不漏人地清晰了解和应享尽享。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要继续做好政策储备。

李**说,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要创造性工作,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对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进一步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推动复工达产。扎实保障民生,及时把失业保险、低保、救助等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李**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求真务实,以实际效果检验各项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克难奋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7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举措,增强经济恢复发展拉动力;确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决定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三季度至关重要。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进一步生效,下大力气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优先保障稳就业、稳物价目标实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一是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连续高效运转。筛选的项目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要符合“十四五”等规划、有经济效益、能尽早开工。对重要项目按规定单列用地、能耗等指标。至于竞争性产业,还是要完全靠市场化发展。二是依法合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等工作,强化激励、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引导商业银行相应提供配套融资,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三是各地按质量要求加快项目进度,创造条件确保建设工地不停工、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不间断,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并注意多用以工代赈办法给农民工提供打工机会。要适时组织部门联合工作组赴地方督促和服务项目推进。加强管理和审计,确保工程质量,不留后遗症,严肃财经纪律,杜绝腐败寻租。

会议指出,消费与民生息息相关,仍应成为经济主拉动力。要支持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消费贷款采取更加灵活的安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促进消费作用。加大金融对进出口的支持,积极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等服务。

会议指出,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保护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避免执法畸轻畸重。一是坚持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稳定社会预期。二是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必须于法于规有据。三是规范行政执法。有权不能任性,做事要合法合规,解决执法简单粗暴“一刀切”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会议决定,取消29个罚款事项,用其他方式规范管理;对24个一般或轻微违规行为,按过罚相当原则降低罚款数额。严禁乱收费乱罚款。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各财政供养单位要勤俭办一切事业,腾出资金优先保障基本民生。

★山东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面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科学分析研判,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影响因素及程度,精准推出一揽子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全省经济运行在经历短期波动后快速企稳,上半年持续恢复、加速回升,成绩来之不易。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4171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4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22190亿元,同比增长3.5%。

从数量上看,在普遍受疫情影响情况下,良好发展态势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得到了扩大和增强。从总量指标分析,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为4171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好的幅度比一季度扩大了0.7个百分点。从单项指标分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好的幅度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好的幅度比一季度扩大4.6个百分点。

从质量上看,部分指标更加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5%,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高于整体7.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3.4%、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2万家、同比增长43.7%,比一季度增加近1.4万家。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3%,PM2.5浓度在去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又下降9.1%。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宏观经济大盘稳健前行,为全国经济稳增长做出了应有贡献。从反映经济运行的重点领域看,突出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是夏粮总产再创新高,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定扛牢粮食大省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加大粮食稳产政策支持力度,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平稳。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63.8亿元,同比增长5.4%。夏粮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641.6万吨,增长0.2%,连续4年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蔬菜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其中,蔬菜总产达到3976.0万吨,增长4.9%。上半年,全省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达到769.0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猪肉产量206.0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215.7万吨,增长8.6%。

15:18陆万明

二是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把稳工业作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省工业生产运行企稳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6月份当月增速达到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股份制工业增长5.9%;私营工业增长5.2%。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1.0%、33.1%和18.2%。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成为提升工业转型动能和竞争实力的核心要素,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稳固、步伐更加坚实。

三是服务业稳步增长,生活性服务业恢复较快。坚持把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加快动能转换、稳定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抓手,聚合力统筹谋划,多维度精准施策,有力推动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保持服务业平稳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274.9亿元,同比增长18.2%,较前4个月提高1.6个百分点。32个行业大类中,23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1.9%;增速在10%以上的行业有15个,占比为46.9%。生活性服务业较快恢复,1-5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0%,较前4个月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修理行业、大型车辆装备修理与维护行业、建筑物清洁服务行业同比分别增长29.8%、25.3%和24.0%。

四是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针对疫情反复对消费市场的剧烈冲击,精准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有效遏制了消费市场短期大幅下滑的势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4.9亿元,同比下降0.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3.1亿元,同比增长4.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883.2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81.7亿元。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21.5亿元,商品零售13843.4亿元。大宗消费支撑良好,6月份,汽车、家电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9.9%、32.4%。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扩容、茁壮成长,数字经济活力和内需动力正在不断复苏发力。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额3207.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68.2亿元,同比增长14.9%。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制造业投资亮点突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项目投资带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生态的山东,正成为各类企业、各类人才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6.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6.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6%,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7.3%,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0.6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稳定增长,卫生、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8.9%、29.3%。

六是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RCEP市场潜能,努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做足做好国际市场这篇大文章,有力释放产能和市场动力。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5734.9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出口9449.6亿元,同比增长25.4%;进口6285.3亿元,同比增长6.3%。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5.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1.8%。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2.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3.2%。

七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把稳价保供作为保障民生事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强化供需双向调节,保障物流运输通畅,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原材料供应稳定,CPI延续温和上涨态势,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5.9%,粮食价格上涨4.6%,鲜菜价格上涨7.3%。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0%,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八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创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各方面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1.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9元,同比名义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3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0元,增长5.3%。从收入来源看,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0%,经营净收入增长1.8%,财产净收入增长5.1%,转移净收入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01,比一季度缩小0.07。

总的看,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对短期经济形成一定下行压力。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全省上下沉着应对、精准施策、积极作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为全年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全省上下应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抓好稳工业运行、促消费复苏、细化房地产调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山东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生产、投资、出口实现良好增长,先行指标持续提升,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加固、质效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4月份,疫情形势较为严峻,规上工业增速一度降至-0.4%、累计增速4.3%,均为上半年最低点。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冲击,聚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至5月12日,全省因疫情停产的规上企业全部复工。同时,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接续发力,工业经济向上向好的势头得到延续和增强,5月、6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5.1%、6.1%,上半年累计增速达到4.8%,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领先全国的优势持续扩大。

第二,重点项目提速推进,工业投资持续扩大。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富士康高端封测、京东方显示模组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成效显著,技改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4%、9%,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到9501个,环比增加1296个,完成全年项目目标的95%。

第三,工业出口加速增长,拉动作用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全省工业出口额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4527.3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

第四,先行指标稳步回暖,供需两端有效发力。一是工业用电量快速回升。6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53%,较5月份提高3.51个百分点,是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二是企业活跃度较高。上半年,全省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7.7%;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3.8%。

第五,重点行业运转良好,支撑基础进一步夯实。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73.2%。一是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持续加快。上半年,13个消费品行业中10个实现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6%、18.1%和9.8%。二是化工、采矿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上半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8%、19.5%。三是装备制造、钢铁、炼化等行业加快恢复。6月份,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速比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持续加速回暖,释放出积极信号。钢铁、炼化生产明显加快,6月份全省粗钢产能利用率达106%,环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43家炼化企业6月份原料油日均加工量38.16万吨,环比提高3.77万吨。四是新动能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7个百分点。

★山东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做法

一是始终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创新实施纵深防御方法和“5+1”工作部署,因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防控机制,快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为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加速恢复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狠抓稳增长各项工作。省领导带队赴16市开展实地调研督导,“一市一策”制定务实举措,协调解决突出矛盾难题;建立省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机制,强化企业供需对接,保障物流畅通有序,精准破除经济循环堵点卡点;聚焦疫情影响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落实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有力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是始终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面对疫情对消费领域的深层次影响,全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双过亿”消费市场以及产业基础完备、自我循环能力强的优势,全面实施“十大扩需求”行动,积极畅通双循环,融入全国大市场,多举措打出促消费“组合拳”,有力推动了消费市场复苏。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4.9亿元,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消费提档升级步伐持续加快,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84.4%和84.9%。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外贸固稳提质,抢抓“一带一路”、RCEP市场机遇,外贸出口实现高速增长,强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好发展。上半年,全省出口同比增长25.4%,高于前五年平均11.2个百分点。

三是始终坚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在经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之后,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也就是取得突破的决战决胜关口,新生动能不断涌现聚集,传统优势不断夯实塑强,全省经济发展的“家底”越来越厚,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发展质量越来越高。清单化推进“十强产业”273项重点任务落地;新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3个,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83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20%以上快速增长。

四是始终坚持助企纾困政策靠前发力。把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解决市场主体困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陆续出台四批政策清单等一系列助企纾困和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用“真金白银”为广大市场主体带来“及时春雨”。大力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1958亿元;狠抓消费回补,集中组织“惠享山东消费年”等大型促销活动,发放消费券9.3亿元;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贷款合计增加1065亿元,同比多增374.6亿元。今年以来的助企纾困政策更加注重精准直达市场主体,企业的感受更加直观真切。全省千家企业综合运营指数监测显示,企业家政策扶持感受指数持续运行在6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表明政策扶持对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发挥了关键作用,企业对政策效果普遍感到满意。

★山东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做好山东经济工作,既有挑战、更有机遇。从挑战看,主要是四个不确定因素:疫情发展形势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在加大、经济运行突出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存在不确定性、“一排底线”能否守牢存在不确定性。从机遇看,体现在六个方面:疫情防控能力越来越强,政策支撑作用越来越有力,重大战略叠加效应越来越明显,发展活力越来越强劲,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化,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下一步,全省上下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扎实推进“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力度再加大、进度再加快、质效再提升,全力争取实现预期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山东“畅通、平稳、扩量、提质”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扭住既定目标不放松,聚焦“畅通、平稳、扩量、提质”加劲发力,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为全国大局作出了山东贡献。

一是紧扣“畅通”,精准破除经济循环堵点卡点。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坚持“一稳皆稳、一失皆失”的底线思维,果断处置、精准防控突发疫情,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全力强化运行调节,创新运行实时监测、政策集成供给、跟踪督导落实工作机制,3轮连线16市,“一市一策”分类指导,研究制定务实举措;细化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90项具体任务,动态推出四批政策清单、284项政策。全力保障物流运输,建立省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机制,开辟能源运输绿色通道,率先建立涉疫地区重点物资通行证制度,所有服务区和收费站应开尽开。全力打通产业链条,优选11条标志性产业链,聚焦112家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逐一对接制定稳供应、促配套、拓市场的具体办法,协调解决供应链堵点问题。

二是紧扣“平稳”,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攻坚。狠抓投资拉动,出台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15项措施,动态调整省级重点项目,调增年度投资计划1630亿元。提速基础设施“七网”建设,济莱高铁全线、黄台联络线桥梁全部贯通,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沂蒙抽蓄电站全容量投产。狠抓消费回补,集中组织“惠享山东消费年”“双品网购节”等大型促销活动,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6月份全省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725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2%和37%。狠抓能源保供,制定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方案,抓好省内煤矿挖潜、煤炭增储保供、省外来电调运。狠抓稳岗就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8.3亿元,稳定岗位178.6万个;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1.9万个、安置上岗41.4万人。

三是紧扣“扩量”,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一方面,纵深推进重大战略。新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11个。海上风电并网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海水淡化日产规模达到55.1万吨、跃居全国首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5%、总量居全国第一位。另一方面,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鲁贸贷”累计授信26.9亿元、增长139.4%。成功举办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高端装备产业和现代海洋产业等专场活动,签约项目136个、总投资180.2亿美元。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新招引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230亿元。

四是紧扣“提质”,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深化动能转换,清单化推进“十强产业”273项重点任务落地,新培育橙色云、蓝海等国家“双跨”平台,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新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3个。强化科技创新,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新争取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省工程研究中心135家,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2.5%。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改善9.1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2.5%。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7%、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保障改善民生,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8%。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4.8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6万户、完成率123.2%。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增加66.6万人。

★山东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运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主抓手,系统谋划、持续加力,尤其是今年创新实施“三个十大”行动计划,打出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组合拳”,既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又高效激活了发展新动能。一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动态调整省级重点项目,调整优化后的省市县在库重点项目共15300个,其中,实施类项目12840个,截至6月底,已开工12455个、开工率97%,完成投资1.9万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7.2%,计划上半年完工的768个项目如期投运;省级重点项目2300个,其中,实施类项目2123个,开工1964个、开工率93%,完成投资476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5%。二是基础设施“七网”建设提速。制定印发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配套明确2022年、“十四五”以及中长期项目清单,上半年交通、水利、能源分别完成投资1451亿元、271亿元和297亿元。三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 %,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3.4%、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6.7%,连续保持15%以上增长,31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26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超过80%。四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印发山东省重大项目谋划领域指引,加大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力度,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的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济南至滨州铁路、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海阳核电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获得国家批复。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配置用地指标,上半年累计供应土地48.4万亩,同比增长36.5%。全省新开工项目延续上升态势,个数、总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增长后劲不断夯实。

下步围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分类推进。盯紧靠牢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抓住当前黄金施工期,能干多快干多快。对谋划储备项目,落实好前期工作专项资金,推动一批重大储备项目转为实施项目;对拟开工项目,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做到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对在建项目,全力以赴靠上推进,推动项目开足马力建设;对具备竣工条件项目,依法依规优化竣工验收手续,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一对一”土地要素对接,统筹能耗、煤耗指标,用于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建设。8月底前全部拨付使用3069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发挥好即期拉动作用。三是强化跟踪服务。聚焦“三个十大”行动、“七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大“四进”攻坚服务督导力度,动态谋划推出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万亿元、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00亿元。

★山东财政支持稳经济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政策性减收等不利因素,在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也稳住了财政收支盘。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0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6.3%,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2%;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59亿元,增长5.1%。

一是财政收入韧性“强”。从收入增速看,全省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3%,比一季度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强韧性,总体好于预期、高于全国。从收入进度看,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全省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51%,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从收入结构看,除增值税受留抵退税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同口径增长0.8%外,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收入分别增长10.5%、17.3%、14.3%、12%。各级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拓宽收入来源,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23.6%,较好支撑了财政收入稳定运行。

二是重点支出保障“好”。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采取有力措施压减开支、降低成本,腾出资金优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将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472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8%,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1313亿元,增长11.7%;住房保障支出148亿元,增长19.6%;农林水支出502亿元,增长10.2%,均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各级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全省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2.6%。上半年全省直达资金规模达到221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资金总量,支持实施2.2万个惠企利民项目,2.6万家企业、6226万人次受益。

三是基层财政运行“稳”。健全完善财力保障、审查监控、库款调度、发展激励、责任追究、应急处置等“六项机制”,紧盯财力薄弱市县、关键敏感节点,加大财力下沉和资金调拨力度,为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提供“压舱石”。今年以来,省财政共下达市县各类转移支付28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元,增长36.7%,全力支持基层“三保”稳运行。从预算执行情况看,上半年全省县级“三保”实际支出2446亿元,增长6.4%,各项工资和基本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四是财政政策落实“快”。全力保障留抵退税“大头落地”。建立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单独调拨、逐月预拨、滚动清算、实时监测”机制,支持各级不折不扣兑现留抵退税政策,确保资金直达市场主体。上半年,全省实现留抵退税1408亿元,约65%的退税资金投向生产领域;加上其他减税降费、缓缴税费政策,共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958亿元,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全力保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下拨资金、早落地见效,省级财政安排资金1529亿元,全力保障“稳中求进”四批政策清单财政政策落地,与其他政策叠加发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落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今年中央财政下达我省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069亿元,全部截至6月底已发行完毕,支持“七网”、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领域2463个重点项目建设,为扩投资、稳经济提供了“及时雨”。

下一步,要持续抓好财政收支管理,全力推动“稳中求进”政策清单财政政策落实,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税费支持稳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国家作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综合运用退税、缓税、减税、降费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省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宣传服务、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推动国家政策落地生效。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减负潜力,出台多项地方减负措施,合力助企纾困、共渡难关。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约1958亿元,其中,完成留抵退税1408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总量的2.5倍,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对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小微企业广泛受益。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重要支撑。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们打出了退税减税“组合拳”。一方面,快速退税。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对象,优先安排,及时退付,在3个月时间内实现“应退尽退”“愿退尽退”,4-6月,全省有11.5万户小微企业获得留抵退税,退税户数占到退税企业总户数的94%。另一方面,大幅减税。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将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政策范围由小规模纳税人扩展到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外,我省还单独出台政策,2020-2022年连续三年免征小规模纳税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多项政策集中发力,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明显降低、资金压力有效缓解,生存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重点行业减负明显。今年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除支持小微企业外,还瞄准重点行业靶向用力。一方面,聚焦制造业等行业重点发力。4-6月,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退税规模占全部退税的58%,其中,制造业占比达到27%;上半年,还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330亿元,“一退一缓”有力减轻了企业资金流困难,为行业提质增效加油助力。另一方面,聚焦交通物流行业综合施策。交通物流是经济的大动脉,今年以来,受疫情、油价等因素影响,交通物流行业经营较为困难。为让交通物流企业快速“回血”,我们实施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如免征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快递收派服务增值税,暂停铁路、航空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纳入全额退税范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有效对冲了疫情等不利影响,畅通了交通物流微循环,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研发创新增添动力。今年支持研发创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扩围、加力、延期,其中,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由制造业扩大至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力度更大,中小微企业新购置的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允许按一定比例一次性税前扣除;我省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到期延续。我们会同税务、科技等部门多方联动,通过线上解读、线下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加速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下一步,要继续强宣传、优服务,持续推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巩固全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山东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主要举措

一是创新外贸政策供给。出台“外贸固稳提质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32条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协同度高的稳外贸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推出“汇率避险担保试点”政策,建立“政府+银行+担保”的运作模式,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提供担保服务。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齐鲁进口贷”政策,首次将进口贸易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范围,为符合条件的资源能源性商品、机电高技术装备、农产品等进口企业提供担保、再担保,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提供优惠利率,目前已发放授信过亿元。开展首批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评选认定,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支持外贸主导产业转型发展。

二是助力企业拓市场保份额。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积极探索展会举办新模式,提升企业参展成效。今年以来,在日本、德国、坦桑尼亚、匈牙利先后举办4场线上线下相结合展会,通过“线下实体展位+现场展品展示+专业人员服务+网上视频对接”方式,为200多家家用电器、建材五金、纺织服装、医养健康、食品农产品等行业企业和1.2万人次境外客商提供互动交流平台,达成出口意向7000多万美元。围绕RCEP进出口双向促进、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外贸新业态等专题举办20场云展会,帮助企业用好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齐鲁号欧亚班列等资源,拓展东盟、南亚、上合、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举办RCEP政策解读与利用实务培训、“抓机遇防风险拓市场稳增长”系列培训,引导企业用好政策、防范风险。上半年,对前五大市场美国、东盟、欧盟、韩国、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9.6%、54%、19.8%、11.7%、11.5%,对RCEP区域出口增长30.9%,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增长37.6%。

三是提升外贸新业态发展层次。制定《2022年度山东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实施细则》,开展省级跨境电商平台、产业园、公共海外仓认定工作。印发《山东省跨境电商孵化机构试点单位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各市组织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孵化式培训并给予政策支持。上线运行山东省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注册上线海外仓企业86家,链接物流商、报关行和融资保险机构22家。在东盟、中东、非洲等公共海外仓设立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鼓励企业采取“前展后仓”方式,深度开拓当地及周边市场。举办2022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2022日本(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第二届山东省跨境电商大赛,开展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优化行业生态,促进产业转型。

下一步,围绕完成全年外贸保稳提质任务目标,要重点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多元化国际市场开拓、外贸新业态培育、为企纾困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全年外贸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实现全年外贸发展目标。


三、实战应用

例题1:今年以来,山东省努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精准扎实做好稳增长各项工作。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我省稳经济的主要做法。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5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抓工业运行调度监测。积极发挥省工业运行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每月召开调度会议,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跟踪大企业生产情况,高效研判工业形势,及时发现生产异常、跟踪协调解决。二是抓重点行业稳产扩量。强化钢铁、汽车、炼化等重点行业生产调控。科学调整钢铁行业产量进度计划,指导重点钢铁企业合理排产。研究制定《山东省促进商用汽车消费若干措施》,发放1.2亿元消费券,促进商用汽车消费,带动生产快速回升。加强炼化企业生产指导服务,引导企业提高开工负荷,努力稳定扩大生产。三是抓精准高效协调服务。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下乡、现代轻工纺织“三品”消费季等活动,助力企业拓销售、扩市场。强化政策供给,制定振作工业经济促进平稳增长28条措施。创新建立全省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帮包百户重点企业。建立疫情期间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帮扶机制,强化与交通、公安、卫健、海关等部门协作配合,省市县三级协同解决跨省跨境供应难题。四是抓新增长点扶植培育。指导各市建立“升规纳统”企业储备库,强化激励支持,为工业经济积蓄增长潜力。以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和技改导向目录项目为抓手,靠上推动竣工项目抓紧达产,进一步稳定工业运行“基本盘”。


例题2: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山东省出台了多批次政策清单助企纾困和扩大需求。结合给定材料和山东实际,请你围绕“助企纾困解难”写一篇信息,10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多措并举纾困解难,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稳中求进”、促进高质量发展,已制定出台了多次批政策清单,共涉及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运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有效需求、深化改革开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民生保障等13个方面120项政策。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些企业在发展上遇到了一定困难,这需要在各方面要给予企业支持,大力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措施。

一是织密党组织体系,发挥国有企业带动引领作用。习**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通过位于产业链龙头地位的国有企业把“红色堡垒”建在产业链上,建立产业链党委、优化链上企业党组织,围绕推动党的组织作用,把党建引领作为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思想引擎,持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难、回步难、配套难问题的同时,实现党企融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提升配套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民营企业自立自强。

二是精准服务靶向施策,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面对企业困难,如果我们重视不够、行动缓慢,就可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企业,以主动的态度和暖心的举措服务企业,通过联系走访收集问题诉求,综合考虑企业经济规模、发展效益等要素,开展分层分级精准服务,根据企业共性问题出台一系列涉及税费、金融、激励、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惠企政策,推动共性问题批量解决。对于企业个性化问题、重大问题组建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协调服务工作专班,统筹服务企业在发展、法律、安全、环境、人才等各方面的需求,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力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渡过难关。

三是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合力培养人才,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推动本地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协议,以“订单式”培养为企业精准输送急需人才,为企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同时以本地高校为平台,针对企业不同需求,为企业开设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进修培训课程,帮助企业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畅通科研院所、博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高端科研平台在技术攻关上的智力优势,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精耕细作,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工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要围绕实际出发,坚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聚力融合发展,促进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


“统一大市场”开出三剂“经济良方”

“强筋健骨丸”,强壮经济“肌体”。

“舒经活血散”,畅通循环“经络”。

“消肿止痛贴”,破除局部“痛点”。


优化“三个环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让经济发展动能如“数”释放

把准数字经济建设正确方向。

抓好抓实数字经济改革创新。

凝聚合力推动完善治理体系。


★议论文框架:

山东工业“压舱石”稳固,稳的密码写在“进”里

稳增长、求突破的措施在“进”。

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在“进”。

促改革、谋发展的协同性也在“进”。


见事早、研判准,山东“链长制”持续走深走实

抓好建章立制,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模式。

抓好系统谋划,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

抓好协同推进,积极凝聚跨部门跨层级合力。

抓好联系服务,努力打造最好最优发展环境。


★讲话稿框架:

在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材料

一、以更大力度保市场主体

二、以更大力度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

四、以更大力度保粮食增产丰产

五、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回补

六、以更大力度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精准调度

七、以更大力度防风险守底线


★经验材料框架

压紧压实责任 高质高效推进

全力确保“三个十大”行动计划迅速落实

一、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工作聚合力。

二、紧扣关键环节,构建工作责任链。

三、完善落实机制,保障工作实效性。

四、注重效果运用,树立工作风向标。


★工作汇报框架

某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一是抓项目促投资,扩大发展的增量。

二是抓服务促保障,创优发展新环境。

三是抓创新出活力,壮大发展新动能。

四是抓调度促运行,提升发展的质效。


五、必背金句

1.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今年以来,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的稳步推进和实施,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奋起扬帆再出发,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追求、更实的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建设经济强省新局面,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 青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菏泽锚定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枣庄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眼下,山东各地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到山东考察调研,为山东经济发展定向领航。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山东持之以恒推进“三个坚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十强”产业,全省经济正加快提质增效。

4. 今年以来,在超预期因素影响下,在总体艰难的大环境中,山东扛起了更重的担子,展现出更大的作为,为稳定全国经济大盘贡献了山东力量。

5. 聚焦“畅通、平稳、扩量、提质”加劲发力,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山东高质量发展潜力得以不断释放,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

6. 近年来,山东聚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走在前、开新局”,锚定高质量发展,山东交出优秀的答卷。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精耕细作,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到山东考察调研,为山东经济发展定向领航。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山东持之以恒推进“三个坚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十强”产业,全省经济正加快提质增效。

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工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在联合国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中,山东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拥有197个,其中制造业占179个,在全部666个工业小类当中山东有拥有526个,因此,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大意义,正确的把握工业发展规律,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工业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立足本地资源条件,提高工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注重人才的作用、创新的作用,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年磨一剑”,这些年来,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扎实成效,2017年时,山东三次产业构成为6.7:45.3:48.0;2021年,山东三次产业结构变7.3∶39.9∶52.8,服务业对山东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这是山东长期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所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扎实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不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保障。

要强化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化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数据化时代,“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第二。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制造、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行业领域加速应用,应用案例累计超过两万个。这是数据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方向,加快工业领域信息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发挥工业支撑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精耕细作,如此,才能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我们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路子。


“统一大市场”开出三剂“经济良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指导意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开出三剂“良方”。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必然要以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我们要加速实现市场规模由“大”到“强”、经济循环由“堵”到“通”、区域协调由“封闭”到“开放”,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山东智慧、做出山东贡献。

“强筋健骨丸”,强壮经济“肌体”。扩大规模优势,协调“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如今,我们不但拥有了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未来还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要在“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强市场”,实现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与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的还是结构形态更优,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舒经活血散”,畅通循环“经络”。统一制度规范,协调“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我们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内核”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消肿止痛贴”,破除局部“痛点”。打破区域壁垒的“痛点”,妥善协调“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要因地制宜、因发展阶段施策、因区域特色施策,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区域间深度合作机制,深化区域间非政府组织、企业的链式精准合作。山东应该明确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把区域重点与产业重点结合起来,借鉴广州深圳等双核城市发展经验,推进青岛-济南两心城市抱团相向发展,推动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最具创新力、影响力、辐射力的产业与市场发展轴带。

古有秦统一六国后,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今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大策。当前,各地市场经济的堵点、难点、痛点依然存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山东要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经济要素有效流通,从而更好地造福老百姓。


★议论文

山东工业“压舱石”稳固,稳的密码写在“进”里

上半年,山东工业500万元以上的技改投资项目达9501个,完成了全年项目目标的95%。半年即完成全年任务九成以上,数据背后,是山东在原有技改基础上探索“一园一策”“一链一策”“一群一策”等新路径,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级扩需求的力量。内外部环境皆严峻复杂,稳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但稳光靠守是守不住的,把该稳的稳住,同时在重点工作、关键领域尤其是转方式调结构等事关长远的环节上坚定不移做好进取,经济发展才能骨骼强健、肌肉结实。上半年,山东全省工业生产、投资、出口均实现良好增长,先行指标持续提升,重点行业支撑有力,这当中有基础完备、门类齐全筑起的风险“防护网”,但更重要的在于,将“稳”的密码牢牢写在了“进”里。

稳增长、求突破的措施在“进”。年初以来,山东提振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加码,省政府已印发四批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促进工业平稳增长推动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梳理制定七大方面28条措施,以“真金白银”为企业“撑腰鼓劲”。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山东创新建立的全省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指导帮助各市解决企业困难问题2520项,问题解决率达80%以上。绿色建材下乡、现代轻工纺织“三品”消费季等活动则助力企业拓销售、扩市场,以汽车促消费政策为例,面对不利形势,省级1.2亿元及各市消费券及时推向市场,有力推动商用车生产回升,6月份全省载货汽车产量4.8万辆,环比增长9.1%。

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在“进”。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山东始终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持续塑强工业新优势。绿色底色更浓:截至6月底,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6579.8万千瓦,同比增长27.7%,占总装机的37.0%。“智慧”气质更佳: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增至四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纺织服装、轮胎、家用电器等行业智能化程度均已超全国平均水平。由此新动能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5%,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0.7个百分点。全省1000个省级技术改造重点导向目录项目已开工803个,开工率80.3%,这又将带动一批企业在提质增效方面快速见效。而在智能化技改方面,三年行动计划已在实施,推动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引领重点行业进一步“智改数转”。

促改革、谋发展的协同性也在“进”。国有企业一直是山东经济稳增长的主力军,以改革创新持续做强这支力量的同时,今年山东在省对市、市对县的综合考核中新增了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相关考核,通过做强民营经济发展阵地、活跃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来调动更多方面的积极性,壮大改革发展“促进派”的力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新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3个,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83家。通过狠抓政策倾斜、要素支撑、项目推进和精准服务,打造“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年内山东还将培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10家左右,新培育“小巨人”企业150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50家以上。

当前,防汛关键期、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叠加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工业生产还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更加坚定地把握“进”这个关键词,做到敢进、谋进、善进,让“进”为“稳”提供长久动力。山东工业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在保持“稳”的定力上本身有诸多优势,以此为基础用好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机遇,进一步激活“进”的力量,就一定能书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见事早、研判准,山东“链长制”持续走深走实

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冲击,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作为工业大省的山东,如何发挥产业门类全、规模总量大的独特优势,夯实做强产业链供应链这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答案就在“链长制”中。从摸实摸清“家底”做起,精准发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山东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正持续增强。

抓好建章立制,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模式。一项新制度的实施,源头在产业需要,重点在顶层设计。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21年初省工信厅已启动“链长制”工作研究探索,广泛听取省有关部门、市县工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的意见,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与修改完善,“链长制”工作方案逐步清晰,各项制度设计日渐成熟。去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四大机制。今年以来,山东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链长”,“链长制”进一步走深走实。

抓好系统谋划,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底数清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措施准。去年以来,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比如,将塑强优质企业作为落实“n张清单”的关键抓手,去年以来,山东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

抓好协同推进,积极凝聚跨部门跨层级合力。群策群力、协同推动是确保“链长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省工信厅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对接。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省工信厅则联合市县工信部门,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例,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青岛芯恩芯片制造、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以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支撑之下,山东“缺芯少屏”现象正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

抓好联系服务,努力打造最好最优发展环境。5月12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山东一方面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通过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一线办公”,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通供应链堵点,解决资金链难点,共有1258家企业纳入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国家级147家,省级1111家),累计帮助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难题2610个。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深入推进“链长制”,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更加紧密配套。这为“链长制”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纲领。以全面落实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运行30条措施为抓手,狠抓政策倾斜、要素支撑、项目推进和精准服务,打造“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增强“链主型”企业影响力和带动力,山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工作简报

2022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宏观经济大盘稳健前行,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4171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4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22190亿元,同比增长3.5%。

一、生产供给支撑有力。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63.8亿元,同比增长5.4%。夏粮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641.6万吨,增长0.2%,连续4年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蔬菜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其中,蔬菜总产达到3976.0万吨,增长4.9%。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达到769.0万吨,同比增长2.8%。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6月份当月增速达到6.1%。41个行业大类看,6月份有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达到73.2%。消费品行业增长较快、拉动力大。6月份,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规上工业2.8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274.9亿元,同比增长18.2%,较前4个月提高1.6个百分点。32个行业大类中,23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1.9%。生活性服务业较快恢复,1-5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0%,较前4个月提高5.9个百分点。

二、有效需求持续扩大。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三次产业投资协同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6.7%,高于全部投资9.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4.9亿元,同比下降0.3%,比1-5月回升1.0个百分点,扭转近2个月连续下滑局面,6月份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较上月提高9.3个百分点。餐饮消费明显好转。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8%,比1-5月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8.8%,比上月提高12.0个百分点。外经外贸高位增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5734.9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出口9449.6亿元,同比增长25.4%;进口6285.3亿元,同比增长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783.7亿元,同比增长35.7%,占进出口总值的36.8%。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新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同比增长1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1.0%、33.1%和18.2%。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0%,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5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3.4%,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扩容。上半年实现网上零售额3207.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68.2亿元,增长14.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

四、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2.9%,其中,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40.7%。金融支撑稳健有力。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0009.8亿元,增长12.3%,比年初增加8974.4亿元。对实体经济支撑力度加大,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长14.2%,占比达到63.9%。交通物流运转良好。上半年,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5.2%、6.7%。邮政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上半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6.6%,其中快递业务总量增长7.8%。用电量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4%,较1-5月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7.6%,比上月提高5.8个百分点。

五、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637.0万千瓦,同比增长28.8%,占全部装机容量比重为37.3%,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发电量为678.9亿千瓦时,增长17.5%,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1.8%,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降幅扩大。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18704.5万吨,同比减少258.4万吨,下降1.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17790.2万吨,下降0.9%。主要产品单耗水平持续下降。纳入统计监测的69项产品中,27种产品单耗指标同比下降,下降面为39.1%。

六、就业民生保障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1.8万人,快于时序进度;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回落至5.5%的年度控制目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同比上涨1.4%,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上半年核心CPI上涨0.4%。居民收入平稳增加,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9元,同比名义增长4.5%。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5.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01,比一季度缩小0.07。民生领域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上半年,卫生、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8.9%、29.3%。

总的看,上半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对短期经济形成的下行压力,全省上下沉着应对、精准施策、积极作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为全年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全省上下应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抓好稳工业运行、促消费复苏、细化房地产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经验材料

压紧压实责任 高质高效推进

全力确保“三个十大”行动计划迅速落实

“三个十大”是我省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是推动我省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威海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高位推动,高效联动,高质落实,先后印发实施了《威海市落实“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威海市“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 年行动计划落实台账》等系列关键性文件,确保了“三个十大”行动计划迅速落实、快速见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工作聚合力。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上下对接、责任共担、全面覆盖的目标责任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成立市落实“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谋划、部署推进全市工作开展。结合市委、市政府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对照省里制定的38个行动计划,为每一项行动计划明确牵头市领导、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牵头市领导带头研究,谋划推进我市重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具体研究制定落实台账,解决实施中的困难问题;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区市落实属地责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牵头部门负责、责任部门配合、区市主动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衔接顺畅、高效运行。

二、紧扣关键环节,构建工作责任链。抓而不实,等于不抓。针对“三个十大”行动任务重、部门多等实际,市领导全程参与各环节任务落实,实行领导带头、部门联动的方式,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相互依靠等问题发生。前期研究阶段,由各分管市领导亲自带头研究,牵头部门负责研究落实省行动计划,将任务逐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汇总形成我市落实台账。责任部门对照省行动计划,主动对号入座,研究提出本部门、本领域详细落实举措,自觉逐项分类报送每项计划至牵头部门。台账制定阶段,市落实“三个十大”工作专班,设置“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三个工作组,从38个行动计划牵头部门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利用10天左右时间,统筹把关、分别研究对应行动计划落实台账情况,最终形成全市总的三个台账,并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督导落实阶段,市落实“三个十大”工作专班对每个台帐的每项举措,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科室及完成时限,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区市、企业、项目,按季调度台账落实进展,督导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政策等落地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三、完善落实机制,保障工作实效性。坚持把机制建立作为推进“三个十大”任务落实的有效保障,探索形成了体系完备、科学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议事协作制度。各行动计划攻坚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任务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提报市落实“三个十大”工作专班研究,必要时由专班提请市主要领导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同时,各责任单位确定业务科长作为工作联络员,专职负责对口接收、传递、转办和收集反馈牵头工作任务及办理结果,提高工作运转效率。二是调度通报制度。由每个行动计划牵头部门统筹调度相关部门推进任务落实,及时汇总掌握负责领域工作进展,总结创树典型工作经验,并随时向市落实“三个十大”工作专班报送。市工作专班按季通报“三个十大”推进情况,及时做好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和上报,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向市领导报告。三是督导督查制度。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导督查作用,将“三个十大”推进情况等纳入“两办”督办事项,对完成不理想的部门、事项进行预警提醒,督促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要求,逐一对账销号。同时,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四、注重效果运用,树立工作风向标。坚持既重过程,更重结果,充分调动和激发部门干事创业热情。与突破创新相结合,充分体现自我加压、唯旗是夺的工作态度,在全面落实省任务基础上,研究提出1662条针对性措施,其中创新性举措189条,占比超过10%。比如,在工作目标制定上,提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可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分别比全省高出2个、13个百分点等。与专题评估相结合,适时召开全市落实“三个十大”行动计划评价会议,让各个行动计划牵头部门负责同志走进“考场”,采取脱稿口述、实名评价等方式,检验评估部门工作落实实效,推动部门将功夫下在平时、落在实处,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参照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将“十强”产业行动计划成效等内容纳入市级考核,对重点工作进展缓慢和未完成既定目标的单位,及时根据进展情况予以通报,使各区市、部门推进工作有压力、有动力,在全市形成赶超进位、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通知

关于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鲁发改成本〔2022〕585号

各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银保监局:

根据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964号)部署要求,决定在全省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整治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借疫情防控违规设立收费项目、不按要求执行国家和省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坚持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合理负担。

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任务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重点在以下五大领域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

(一)交通物流。重点整治水运、公路、航空、铁路等领域落实助企纾困有关降费优惠政策不到位、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的费用或重复收费、为规避政策规定拆分收费项目、不执行或推迟执行政府指导价等问题。查处部分单位利用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巧立名目违规收取多种费用、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行为,严禁有关单位以疫情防控为名向交通物流企业实行强制摊派等,切实保障货运物流畅通高效。加大海运收费监管力度,督促船公司、港口、船代、货代、堆场、报关等环节严格执行价格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制度,依法查处不按公示价格标准收费、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或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二)水电气暖。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领域红线内外接入、建设安装、更新改造、维护维修领域等价格监管,重点整治不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利用垄断地位转嫁应由自身承担的费用、自定标准自设项目收取费用、对计量装置及强制检定违规收费等行为。重点整治非电网直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违规加价等问题,查处以用电服务费等名义向用户重复分摊收费、未落实电价收费公示制度、清退已收取的不合理费用不彻底不及时等行为,严禁供电价格上涨超过政策规定的最大允许上浮幅度。

(三)地方财经。重点整治降费减负助企纾困政策未有效落实、采取打折扣搞变通方式侵蚀降费减负红利、相关政策红利未及时有效惠及市场主体等问题,严禁违反收费基金立项审批权限自立名目收费、扩大收费范围、提高征收标准等,确保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标准的收费基金落到市场主体。督促指导地方政府和下属单位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严肃查处违规下达收入目标任务、违规以财政支出方式实施与企业缴纳税费挂钩的返还政策、征收过头税费、集中开展逐利式乱检查乱罚款、向市场主体强制或变相摊派等加重市场主体负担的行为,坚决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

(四)金融。重点整治商业银行未按规定披露服务价格信息、超出价格公示标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未提供实质性服务而收费等问题,查处利用优势地位转嫁应由银行承担的费用、贷款强制捆绑金融产品或服务、未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银行服务收费优惠政策和措施、执行内部减免优惠政策要求不到位等行为,督促银行不折不扣落实减免服务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等政策要求,规范服务价格管理和收费行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合作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五)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在已有清理整治工作基础上,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问题“回头看”,重点整治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委托事项及其他行政影响力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入会并收取会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以及强制或诱导企业参加会议、培训、展览、考核评比、表彰、出国考察等收费活动,强制市场主体为行业协会商会赞助、捐赠,强制市场主体付费订购有关产品等行为,督促行业协会商会进一步规范会费、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等。严肃查处中介机构超过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违规收费、向市场主体转嫁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费用、将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并收费等行为。

三、专项整治工作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2022年7月-9月)。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山东银保监局分别会同有关方面,根据国家《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及各专项整治方案部署要求,对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的相关收费主体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摸排投诉举报线索及相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纠正规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督促做好问题整改落实。其中,民航、铁路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同时,各地市、各相关部门要重点围绕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社会中介机构不合理收费以及变相截留涉农资金等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要通过企业调查、媒体报道、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收费主体自查自纠、主动规范整改。有关牵头部门和各地市要认真分析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于9月15日前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分别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联合检查(2022年10月)。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按照国家部署,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和自查自纠情况,对重点部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抽查检查。对实地抽查发现的涉企违规收费项目要严肃整改、坚决取消,对违规收费主体综合采取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予以联合惩戒,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总结有关部门和各地市落实降费减负、推动收费政策惠企利民好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形成联合检查情况报告。

(三)总结评估(2022年11月)。11月25日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民政厅、山东银保监局等部门,根据自查自纠和联合检查情况,系统梳理总结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对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等开展评估,深入分析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深层次原因,研究提出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的意见建议,有关情况汇总形成报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民政厅、山东银保监局等部门牵头的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各项工作。各地市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强化问题导向,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按期落实。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民政厅

2022年7月12日

★行动方案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促进工业平稳增长

推动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78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73号),进一步振作工业经济运行,促进工业平稳增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促进工业投资稳定增长

1.加快推进1000个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坚持“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和“要素跟着项目走”,逐月调度通报,紧盯建设进度,“四进”攻坚全覆盖现场督导,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300亿元。集聚要素资源,加快推动万华化学乙烯二期、万华化学蓬莱工业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车、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产能承接等引领性、示范性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推进威联化学200万吨PX、石横特钢新旧动能转换、奇瑞汽车(青岛)年产15万辆乘用车等项目2022年内建成投产。(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入推动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滚动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调整优化重大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政策,省级设立“技改专项贷”,建立“技改专项贷”项目库,统筹用好省级技改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或股权投资支持。其中:贷款贴息按银行最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5%、最高2000万元确定;对担保机构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给予担保总额0.5%的补助。对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过程中,生产、检测、研发设备和配套软硬件系统、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的购置费用,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500万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落实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用足用好先进制造业国家重大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需求,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解决制约一批“卡脖子”的产品和技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7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培育认定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重点企业、要素资源集约集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保障工业经济有序运行

4.做好煤炭生产供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省内煤炭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省外煤炭供应能力保持在2.7亿吨左右。加快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建成鲁西煤炭储配基地、鲁北煤炭储配基地二期、枣矿综合物流园一期等8个项目,全省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300万吨以上、力争达到1500万吨。加强煤炭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健全煤炭生产流通成本调查制度和市场价格监测制度,明确山东自产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电力运行调度。建成全省煤电机组在线监测平台,实时掌握电煤库存、非计划停运和降出力等情况。制定迎峰度夏(冬)和重点时期保电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升货物运输通行效能。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建设,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提升货车运营效率。继续对行驶山东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货车用户实行85折通行费优惠,政策执行期至2022年12月31日。(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三、拓展工业发展市场空间

7.深入推动产业生态创新。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汇聚各类政策资源,集中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积极培育行业协会、产业共同体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支持其开展协同创新、配套衔接、人才培训、投资融资、经贸会展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配套。依据支撑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每年择优选取10个左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每个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将省级数字经济发展项目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股权投资的重要支持方向,对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重大创新和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5%的股权投资,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化快速发展。争取将山东省列入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试点地区,2022年对首次申请DCMM二级及以上认证企业所发生的评估费用,给予不超过10万元、最高30%的财政补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9.积极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严格执行能效标准,围绕钢铁、焦化、水泥、石化等重点领域,广泛征集磁悬浮节能设备、连续流微型反应器、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等节能降碳、绿色转型通用共性技术,组织开展点对点供需对接活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对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试点,综合采取贴息奖补、基金引导、绿色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促进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对2022年符合条件的非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5.04万元/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6.48万元/辆。(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持续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支持海尔、海信集团参与国家开展的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举办“山东省家电消费节”,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促销活动,稳定和促进家电消费。2022年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予以支持,提升废旧家电拆解处理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增长

12.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不断扩大“朋友圈”。聚焦“十强”产业,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系列活动,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常态化对接。落实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用好《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制造业。建立重大外资项目评价机制,筛选一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带动能力强、建设条件优的重大外资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要素资源保障,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推动外贸稳定发展。推动“齐鲁进口贷”业务,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支持资源能源性商品、机电高技术装备进口。制定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动态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将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口符合条件的设备纳入进口贴息支持范围。开展汇率避险担保试点,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开展汇率避险担保,银行免除中小微企业保证金,对于担保机构承办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业务担保费,由省财政和企业所在地财政按照5:5比例全额补贴,试点期间省财政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2022年确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全省一般贸易出口510亿美元,支持全省1.5万家小微企业。聚焦RCEP生效首年对日关税降为零的2070种出口商品和1372种进口商品,扩大对日本进出口规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大企业出口运输保障。畅通中欧班列(齐鲁号)国际物流通道,发挥好中远海运“中小直客”作用,积极对接船运公司新增航线、增加航班、升级运力,协调解决国际货运难题。(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工业发展要素保障

15.积极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量的基础上,根据山东实际批而未供土地再上浮10%作为省级任务,增加“增存挂钩”核补指标数量。深入推进“标准地”供地改革,在重点区域将“标准地”供地比例由30%扩展到全部工业用地。(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16.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对于全省统筹布局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用后形成的能源增量,50%由省级统筹,50%留给所在市;对“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的核电机组能源增量,50%由省级统筹,50%留给所在市;对光伏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成投用后形成的能源增量全部留给所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各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新增原料用能不纳入各市能耗双控考核。继续将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工作纳入省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超额完成能耗强度下降任务和煤炭消费压减任务目标的市,免予能耗总量考核。优化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通过依申请使用和市场竞购两种途径,有效破解能耗要素制约瓶颈,强化重大项目落地支撑保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统筹污染物排放指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市域内平衡的原则,指导各市统筹市域内的污染物总量替代指标,保障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新(改、扩)建项目所需污染物总量指标,可从“十四五”期间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治理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污染物减排方案应于新项目投产前全部完成。鼓励排污单位主动实施污染物减排措施,对减排形成的污染物替代总量指标可优先用于本单位新建项目。组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监督帮扶活动,在水泥、焦化行业实施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全链条超低排放改造。(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18.畅通工业企业上市融资渠道。用好省推动企业上市专项小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沪深京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山东基地和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山东)的功能作用,将符合条件的拟上市工业企业纳入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实施精准培育服务。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北交所上市,推动“硬科技”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到科创板、创业板及港交所上市,引导优质成熟传统工业企业借助沪深主板实现转型升级,2022年全省新增上市公司超过30家。对符合条件的拟上市工业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补助。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辅导服务。(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强工业企业投融资对接。组织好政银企对接活动,实行金融精准“滴灌”,对2022年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展“咨询-对接-培育”全链条融资服务。积极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省级财政资金采取委托投资等方式,对高成长性、上市意愿强烈、近3-5年可能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股权投资支持,参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投资企业总股本的25%,并视其提前退出时间给予让利。上市前退出的,回报率不高于退出时上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1倍;上市后退出的,省级可在投资收益范围内,按中介机构上市服务费用的20%给予让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健全用工服务专员队伍。配齐配强用工服务专员,实现“一人一企、一企一案”。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查发布制度,实行用工服务专员分级响应服务,健全“招、育、留”全链条用工保障体系。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水平打造国家级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加强人岗匹配和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21.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落实重大项目环评服务制度,对重点项目环评安排专人跟进服务,即来即审、并联评估。帮扶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首次申领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减到20个工作日。(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2.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每年对新认定的10个左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省级财政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支持推动壮大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发展潜力、增强创新活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点项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大力减轻企业负担。积极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地方权限内出台政策,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22年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做好制造业中小企业延缓缴纳税费和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4.精准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绩效分级管理,按照绩效等级高低实行差异化管控,“一企一策”制定停限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七、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25.完善统筹协调指挥体系。切实发挥省工业运行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指挥,建立月通报、季约谈制度,全力落实国家振作工业经济、促进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破解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负责)

26.构建运行监测调度体系。强化重要指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调度监测,建立千户重点企业运行监测机制,及时精准掌握运行情况,深入分析研判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精准对接项目和企业需求,创新要素统筹保障机制,对项目和企业面临的资金、土地、产能指标等个性问题,“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帮助解决。(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建立增长点调度培育体系。聚焦新企业、新项目深挖增长潜力,建立规上企业培育机制,“一企一策”制定培育计划,推进企业升规纳统,力争全年达到4000家以上;建立重点项目提速机制,主动靠上对接帮扶,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早达产,尽快形成新的增长支撑。(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28.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运行。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推广疫情防控中稳定工业运行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切实解决企业员工返岗、物资运输等问题,全力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能源局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

山东监管局

山东省税务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

2022年3月29日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