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陕西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陕西遴选·第50期】秦创原平台建设

【陕西遴选·第50期】秦创原平台建设

2023-02-08|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3年1月29日,省委书记赵一德调研秦创原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动力。

2023年1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题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关于秦创原建设的工作要求,听取工作汇报,审议有关文件,安排部署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戴彬彬,省政协副主席孙科、高岭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3年2月1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要求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构建全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为路径,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为重点,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保障,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二、深度解读

★基本定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的关键之年。

★总体要求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动员会部署要求,以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为契机,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构建全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为路径,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为重点,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保障,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取得成绩

陕西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持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202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万家,同比增长42%以上;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52家,同比增长43%以上。

“三器”示范样板建设成效明显。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先后支持建设沣东、西安高新区电子谷等5个立体联动孵化器和咸阳智汇原、临空智港2个成果转化“加速器”,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空天动力研究院等6家单位培育成果转化“加速器”,围绕新型显示、氢能等布局50余个共性技术平台、“四主体一联合”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形成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截至目前,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落地6家地市飞地孵化器、15家企业高校转化平台;咸阳创新湾签约100余个项目;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与17所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协议,获批全国首批创新街区建设试点;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10家试点之一。2022年,全省新建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38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7个孵化载体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孵化载体,全省各类孵化载体新注册孵化企业2923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000余场次。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深入推广。截至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在75所高校院所推广,3.8万项成果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232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举办“三项改革”成果和创新团队系列路演26场,推介项目119个,44个成立法人实体,其中32个在总窗口转化落地;带动全省各类路演224场次,路演项目2353项。

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量质双升。2022年,陕西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支持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23个、校企联合研发平台127个;建设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汇聚各类机构500余家,中小企业7430余家,研发服务合同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全年新认定瞪羚企业298家,总量达到432家;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数达到13家。

★重要意义

“秦创原”不只是陕西破解科技转化“堵点”的“一记重拳”,也是提高陕西发展质量的“一记妙招”。

科技强省需要“秦创原”。“陕九条”对于推进陕西科研成果转换固然有积极意义,但远远不足以支撑陕西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上挤进全国前列。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和高质量的科技项目要实现快速产业化甚至融资上市,必须要有孵化企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解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的问题。“秦创原”是陕西发展的重大决策,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陕西改革创新的主战场。它的启动将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之间的“堵点”,对于陕西抢抓发展黄金机遇,点燃“两链”融合发展,提升陕西各城市的发展质量具有战略意义。

打通“堵点”需要“秦创原”。“秦创原”,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陕西有很富足的科教资源,每年也有很多的科研发明专利,但为何不能服务于经济、很好地转化为效益呢?这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此前一直没有打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无疑就是陕西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举全省之力而打造的一个科研转化平台。是创新、是尝试。

高质量发展需要“秦创原”。科技创新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的结果显示,在中国领跑世界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北京各创新平台。大量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之利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正因为如此,“秦创原”一诞生,便得到科技、经济以及教育界的欢呼,认为它是陕西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将驱动陕西经济总量、质量并进。同时,省上支持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先行先试,启动部署了光子产业、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支持陕西煤业、西北有色院等与西安交大对接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助力平台建设。

★对策措施

1.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发挥好秦创原辐射作用,完善创促中心、网络平台、平台公司服务功能,健全路演项目跟踪服务体系,全省孵化科创企业不少于1000家。实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持续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加快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融互促。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体系,争创国家实验室。推动西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持转化医学、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作用,持续加强“四主体一联合”等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大力培育一批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500亿元以上。

2.2023年1月29日赵一德调研秦创原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赵一德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动力。

赵一德先后来到西安龙威半导体公司、凯立新材料公司、砺芯慧感科技公司和陕汽集团西部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了解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情况,勉励企业依托秦创原加强产学研合作。在秦创原发展公司和综合服务中心,赵一德了解运行情况,强调要持续完善服务功能,力促更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

座谈会上,赵一德指出,近两年来,全省各级各有关方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人才为主力、市场为主导,紧紧围绕秦创原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由“势”向“能”加快迈进。下一步,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着眼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根本性任务,努力形成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要更加注重创新格局协同,强化辐射带动、整体联动、开放互动、项目推动,提升拓展放大秦创原总窗口功能,打造“三器”示范样板,牵引全省创新能级不断跃升。要更加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全面深化“三项改革”,扭住常态化路演这个总开关,大力实施“四个工程”,实现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倍增、质量提升。要更加重视创新路径突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更加突出创新生态优化,完善“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建好人才、资本、科技三大市场,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要更加强化创新合力凝聚,加强政策衔接、协调配合、利益共享,全力把秦创原打造成创新创造的高原。

3.2023年1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题会

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关于秦创原建设的工作要求,听取工作汇报,审议有关文件,安排部署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戴彬彬,省政协副主席孙科、高岭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倍加珍惜成果、保持良好态势,把握形势机遇、强化功能效用,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三项改革”,加快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紧抓西安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机遇,强化产业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优化科技创新前瞻性、交叉性领域产业布局,增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效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完善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强化系统集成,推进融合发展,做优金融服务,注重激励相容,争取政策支持,全力建好用好、做优做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努力推动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2023年2月1日戴彬彬在西安市和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

戴彬彬先后到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及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情况,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调研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工作。

戴彬彬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快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建好用好秦创原,不断扩大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做优科创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光子、稀有金属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三、实战应用

问题1: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请结合材料,请你撰写一份商洛市推进秦创原建设的经验材料。要求:全面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1000字以内,40分。

【参考作答】

商洛市借势、借地、借智推进秦创原建设

2022年,商洛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立足市域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要素“贫瘠”实际,聚焦解决“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按照“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工作思路,坚持“向秦创原平台借势、向西咸总窗口借地、向高层次人才借智”,加速推进秦创原建设。

借势秦创原平台,绘就商洛科创新蓝图。抢抓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借势发展。打造“一中心”,即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县(区)同步成立7个县级创新促进中心,与秦创原总窗口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秦创原建设格局在商洛初显成效。搭建“一平台”,即:在全省率先搭建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设揭榜挂帅、科技政策、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六大板块,收录科技供需信息、资源、数据等36785项,与省级总窗口和市县窗口实现互联互通。发布市级“两链”融合揭榜挂帅项目28项,完成揭榜11项。其中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揭榜盘龙药业3CL蛋白酶生物科研项目,项目落地将为盘龙药业创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借地西咸总窗口,打造西商科创新格局。按照“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西安制造、商洛配套”思路,借地发展。在秦创原西咸总窗口,首家启动建设5000㎡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省、市相关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对商洛洛“借地发展、飞地孵化”工作模式给予一致肯定。孵化器先后入驻盘龙制药等5家龙头企业和6家产业研究院,孵化市内创新团队32个,科创公司17家,引进专精特新企业1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带动市内40余家企业与西安交大、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省内外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校企合作,积极围绕全市“3+N”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制定研发课题,策划包装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借智高层次人才,构建人才集聚新高地。深入实施陕西省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智发展。按照“产业+项目+人才”引育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和技术引进壁垒,聘请张宏福、徐世烺、陈发虎等院士专家担任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顾问,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和赵鹏大院士工作站,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96名,引育初、中级技术经理人306人。先后突破“柞水木耳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等45项重大关键技术。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可充电的钥匙扣照明装置”专利荣获“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


问题2:为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深入持续发展,陕西省拟开展秦创原·2023创合论坛活动。请结合材料,为省领导撰写该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要求:格式完整、逻辑清晰、符合实际。1500字左右,50分。

【参考作答】

在秦创原·2023创合论坛活动周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3年1月26日)

XXXX

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收获的美好季节,我们一起共话创新合作、共谋发展远景。首先,向本次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注陕西、支持陕西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智慧因交流增量,发展因合作增能。创合论坛,是头脑风暴、创新交流的盛会,是互联互通、合作发展的平台,自2019年以来,每年一次的创合论坛,越办越精彩,越办越有影响力,推动了科技、资本、人才向陕西聚集。论坛是思想的高地,高就高在知名专家学者、创业创新精英思想云集。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创新赢未来,秦创原向未来。全省上下牢记习**总书记“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指示,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强省战略的关键一招,全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科技研发、孵化培育、裂变转化的经济效能不断显现。一年多来,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引进科技型企业近1200家,秦创原e站注册创新团队和企业800余家,入驻各类金融机构65家,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0家。真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秦创新潮涌成势!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新时代的精神符号。创新既是突破提升,更是质变飞跃,就是永远不满足,敢于说不,勇于进入“无人区”。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讲:“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创新虽深奥,但并不神秘,创新有高端的创新,比如原始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难度系数大,要把支撑创新的力量汇集起来,形成聚合效应。创新有朴素的创新,比如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有可能因一个场景的激发、一次交流的启迪,从而迸发灵感、产生火花,要强化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理念,让创新在全社会、各行业蔚然成风。

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当前,在疫情常态化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越发凸显了创新的可贵和重要,只要把政府、市场、社会的创新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潜能激发出来,就能形成创新的强大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着定政策、建机制、支持创新、服务创新、保护创新的重要职责,我们努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站在时代前沿,遵循市场规律,强化竞争意识,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就一定能够行稳致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我们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技术的创新。观念比技术更重要。比如用管干部的方式管人才是做不好的,人才不是全才,不能求全责备,要包容人才的独特个性,鼓励激励他们潜心钻研、专心创新。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和动力,一切创造财富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全社会都要尊重企业家、尊重专家、尊重人才,一个尊重企业家、尊重专家、尊重人才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创新迸发涌流、欣欣向荣的社会。

合作共赢,是当今发展之大势。合作就是互补协同,就是互利共赢,“吃独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共赢发展才是“王道”。人与人的合作,国家与国家的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集合的是力量,整合的是资源,聚合的是优势,带来的是要素的耦合效应和发展的乘数效应。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希望通过本次创合论坛的成功举办,达到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红利的目的,让秦创原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创新的成果更加丰硕,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最后,祝愿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幸福安康、各展宏图、大有建树!

谢谢大家!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需要强化平台支撑。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需要强化机制创新。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需要强化人才赋能。


以科技创新驱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要用好创新平台。

要促进双链融合。

要培育战略力量。


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打造创新活力之省

坚持优化创新生态,始终以国家创新型省份创建为抓手。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始终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目标。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始终以创新发展项目作为动力支撑。


★要点框架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

一、打造“一总多区多平台”,构建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1.提升总窗口集聚辐射效应。

2.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3.布局建设“三器”平台。

二、深化“三项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4.推进“三项改革”举措走深走实。

5.持续组织开展路演活动。

6.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

三、推进“四大工程”,支持科技企业培育壮大

7.加快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

8.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9.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

10.优化中小企业创新服务。

四、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加速延链补链强链

11.加快培育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12.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3.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五、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14.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15.梯队培育科技人才队伍。

16.鼓励人才创新创业。

六、完善科创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17.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

18.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9.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

七、凝心聚力协同联动,提升秦创原建设整体效能

20.加强统筹协作。

21.狠抓任务落实。

22.强化开放合作。

23.营造良好氛围。


★措施框架

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试行)

一、许可“先使用后付费”

1.开展试点探索。

2.支持担保服务。

3.鼓励开放许可。

二、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

1.赋权+现金。

2.赋权+约定收益。

三、开展“先投后股”试点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2.完善投资运作方式。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四、设立“三项改革”计划项目

1.开展改革综合试点。

2.探索“以演代评”机制。

3.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五、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

1.健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机制。

2.推动科技经纪人参与科研项目转化。

3.建立科学技术转移人才激励机制。

六、建立作价入股专门持股平台

1.建立“技术托管”平台。

2.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七、加大科技金融支持

1.建立天使投资基金群。

2.畅通多元融资渠道。

3.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八、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1.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2.建立知识产权公开和集中发布制度。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九、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1.鼓励“产学研用”横向合作。

2.完善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政策。

十、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1.推进尽职免责政策落实落细。

2.加大政策落实和宣传。

3.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秦创原总窗口

“上原”项目(企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总体要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

(二)坚持法制化原则。

(三)坚持开放式原则。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秦创原总窗口“上原”项目标准

(二)规范科创基金投资库工作流程

(三)建立完善宽容失误机制

四、其他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三)加强监测评估。


★简报框架

秦创原“点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新引擎

“三器”示范样板建设成效明显。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深入推广。

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量质双升。


★情况汇报框架

榆林统战关于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情况汇报

一、时代背景

二、现实基础

人才会聚。

智力密集。

资源丰富。

联系广泛。

三、存在问题

科技研发层面

经营管理层面

人才引进层面

三、实现路径

协助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作用。

建立《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专题考察调研制度》。

发挥统一战线统筹协调作用。

实施“再续同窗情 统一战线助力校友回归计划”。

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

启动“榆智回归工程”。

加大宣传力度。


★经验材料框架

商洛市借势、借地、借智推进秦创原建设

借势秦创原平台,绘就商洛科创新蓝图。

借地西咸总窗口,打造西商科创新格局。

借智高层次人才,构建人才集聚新高地。


安康市加快“三园”联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建设飞地孵化园,破解“引进难”问题。

建强安康科创园,破解“落地难”问题。

建好企业科技园,解决“发展慢”问题。


宝鸡:强化“三个保障” 打造秦创原一流创新生态

一、强化组织保障,营造秦创原建设新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部署推进。

创新工作举措,统筹协调落实。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人才保障,激发秦创原建设新动能

紧盯领军人才,抢占人才引育新高地。

注重队伍培养,开启人才培育加速度。

开展“一进三行”,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探索秦创原建设新路径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创新投入。

加大金融支持,提升服务能力。

实施项目带动,激发创新动能。


五、必背金句

1.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才能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动力。

2.陕西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着眼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根本性任务,努力形成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

3.陕西要更加注重创新格局协同,强化辐射带动、整体联动、开放互动、项目推动,提升拓展放大秦创原总窗口功能,打造“三器”示范样板,牵引全省创新能级不断跃升。

4.创新赢未来,秦创原向未来。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秦创新潮涌成势。

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创新虽深奥,但并不神秘,创新有高端的创新,比如原始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难度系数大,要把支撑创新的力量汇集起来,形成聚合效应。创新有朴素的创新,比如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有可能因一个场景的激发、一次交流的启迪,从而迸发灵感、产生火花,要强化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理念,让创新在全社会、各行业蔚然成风。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抓创新就是抓未来。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必须抢抓培育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大好历史机遇,只有抓住、用好、扩大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才可以使陕西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甚至实现领先领跑。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需要强化平台支撑。我们要按照“瞄准前端优势、加速联合攻关、聚焦成果转化”思路,加快形成创新资源“磁吸效应”,着力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等多元化创新驱动平台。坚持以“外引+内育”的方式,加快重塑实验室体系,谋划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联合体,重点建设产、学、研、用、居复合型科研创新平台,形成秦创原项目集中展示区。积极开展“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和常态化“路演”活动,吸引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在陕西落地转化,更好融入秦创原“总窗口”。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需要强化机制创新。机制的创新,应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创新项目、创新企业的产生和成长。我们要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发展科技金融的政策机制,扎实落实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着力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大力支持“企业入高校”和“高校驻企业”,开展高端应用技术联合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简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审批,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

全力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需要强化人才赋能。加快实施人才兴秦计划,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积极发挥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多方作用,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健全完善“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和科技顾问智囊团等制度,探索“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等模式。坚持以优越待遇、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拴心留人,致力于打造西部一流人才集聚地。

打造秦创原平台建设是当前推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绵绵用力,积厚成势,在创新驱动上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努力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精彩之笔!


以科技创新驱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陕西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陕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第一方阵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积极探索具有陕西特色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要用好创新平台。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陕西将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抓好“三器”样板示范推广,建好科技经纪人、职业经理人、“科学家+工程师”三支队伍,完善全链条全要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育更多科创成果、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构建总窗口、高新区、创新平台“一总多区多平台”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秦创原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要出台“三项改革”政策2.0版,将政策适用范围拓展至公益一类科研院所;探索设立横向结余经费“资金池”“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新模式;举办重点高校院所专场路演,开展“三项改革”路演地市行,建立路演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体系,采取“以演代评”方式给予项目支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要促进双链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陕西将围绕重点产业链,继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加快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创新联合体等,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产业集聚力,助力产业集群化发展;健全科技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支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完善风险补偿、投资担保等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投融资平台和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加快建设“人才池”,推行“校招共用”等模式,支持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要培育战略力量。陕西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开展新一批大科学装置预研;加快组建旱区农业、能源、材料、半导体等陕西实验室,扎实推进空天动力、含能材料陕西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在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健全完善陕西实验室体系;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落户陕西。牵头制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工作措施,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平台,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支持国有企业提升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加大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力度,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建好上市企业培育库,对拟上市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陕西只有牢牢把准科技工作的政治方向,系统推进有组织、体系化、任务型科研攻关,用好创新平台、促进双链融合、培育战略力量,才能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


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打造创新活力之省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建设秦创原平台是陕西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此,陕西必须充分发挥秦创原平台的核心作用,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全面激发全省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优化创新生态,始终以国家创新型省份创建为抓手。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加快集聚创新人才,系统研究解决人才引进的瓶颈问题,构建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陕西创新自主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服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努力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创新环境创业环境,不断提升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全省创新创业。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始终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目标。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秦创原平台投入,持续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推动全省创新发展由现阶段的产业产品创新向系统构建创新体系转变,不断深化创新活力之城建设。要坚持把创新和工业一起抓,继续聚焦产业创新,扎实推进“三链融合”,做实做强科技城、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快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清零,确保每一个主导产业都建立产业研究院,进一步把创新链植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要聚焦产业创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以及配套的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始终以创新发展项目作为动力支撑。突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努力把创新项目投入转化为更高水平产出。一要坚持高位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实行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围绕主导产业、主攻方向配置资源,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二要夯实平台载体。抢抓全省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秦创原科创园建设,发挥各级创新平台作用,形成合理梯队布局。三要突出企业主体。加强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隐形冠军、制造百强、上市公司,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研发的母体、技术转化的载体、科技投入的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底盘。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陕西建设秦创原平台,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一种战略转型,也是一次深刻变革,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要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深刻认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战略性、全局性,以秦创原平台推进创新活力之省,就一定能全面开启陕西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事务性文书:要点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的关键之年。全年工作总体要求是: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动员会部署要求,以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为契机,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构建全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为路径,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为重点,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保障,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一、打造“一总多区多平台”,构建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1.提升总窗口集聚辐射效应。打造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设样板,加快推进沣西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建设,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基地。实施总窗口“两链”融合项目,支持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总窗口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好用好科技大市场、人才大市场、资本大市场等,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质量项目、平台、机构、企业,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0家。

2.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依托高新区主阵地,全力支持西安高标准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咸阳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培育建设宝鸡“两链”融合产业示范区、铜川“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安康协同创新示范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杨凌旱区农业创新引领区等,构建形成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3.布局建设“三器”平台。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在每个市(区)布局建设1个特色化立体联动“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市(区)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支持总窗口在各地市建立协同创新基地,鼓励各地市在总窗口建立离岸研发中心、飞地孵化器等,推动总窗口与各地市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二、深化“三项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4.推进“三项改革”举措走深走实。抓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落实,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新举措,跟进解决“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问题。鼓励总窗口和有条件的市(区)开展先行先试,创新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方式,吸纳承接先进技术成果。支持西安理工、西安建大、陕科大等高校开展新一轮综合试点,从操作层面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5.持续组织开展路演活动。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形式,分类举办重点产业链专场路演、高校院所专场路演、路演地市行等200场次,采取“以演代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办好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构建“发布—遴选—参赛—评价—项目支持—转化落地”一体化科创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6.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建设,探索股权托管运营、服务换股权等新模式。部署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专项,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推进一批应用场景、示范推广类科技成果落地。举办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会等,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专利许可转让数量实现较大增长。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00亿元。

三、推进“四大工程”,支持科技企业培育壮大

7.加快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积极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属性强、成长速度快、在细分领域领跑的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小升规”企业7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上市(过会)科技型企业10家。

8.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发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积极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环长安大学城梦想小镇、环陕理工创新产业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培育建设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新建30个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支持总窗口建设秦创原创业学院,推动秦创原发展公司建设公共孵化服务平台,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孵化服务体系。

9.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推动实施“链长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省属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提升国企创新中心功能,鼓励省属企业以新增项目投资、研发投入和基金投资等形式落地总窗口。

10.优化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持续实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奖补项目,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奖补政策,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加强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推进各类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通过研发服务补贴、科技创新券、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等形式支持中小企业购买创新服务,服务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

四、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加速延链补链强链

11.加快培育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力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建设。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筹建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建5个共性技术平台、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30个企业技术中心。落实“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支撑服务500家企业创新发展。

12.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新兴产业,推进实施10个“两链”融合重点项目、企业联合专项和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发布一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重点课题,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和700个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认定一批重点新产品和工业精品,促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制和推广应用。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提升专利创造质量,力争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以上。

13.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延安、商洛等升建国家高新区,促进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市)申建3—5家省级高新区,认定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培育5个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五、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14.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广“校招共用”引才引智模式,聚焦重大科技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实施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秦创原引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引进200名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新建和认定20个引智基地、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引智服务站等引智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高质量外国专家项目,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柔性引才,支持与海外人才开展联合攻关或技术合作500人次以上。

15.梯队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三支队伍”,组建3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训科技经纪人500人次,加大创新创业导师等“新双创”人才培育力度。实施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攀登行动、国企人才强基行动等,构建完善创新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培养1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0名青年科技新星和50支科技创新团队。

16.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发挥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国际人才港、人才集团等作用,推进总窗口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制、科研经费包干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组建技术转移学院,推动技术转移相关领域专业学历教育,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机制。推进外籍人才创业工作许可试点,建立健全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六、完善科创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17.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加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组建创新促进中心战略联盟,建立完善秦创原科创服务标准,提升科创服务效能。持续扩充秦创原网络平台数据资源,提升“一网一端一微”应用平台功能,推动省级平台与各地分平台深度互联共享。提升秦创原发展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秦创原”品牌管理,制定秦创原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认证标准,建立转化成果池、项目孵化池、股权运营池,完善“秦创原e站”“e起创”“e起向未来—合伙人计划”等多层次全要素服务体系。

18.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西安创建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强秦创原资本大市场、首贷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征集和服务对接机制。鼓励银行、投资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开展‘贷款+外部直投’、投保贷结合等模式创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贷款规模。发挥秦科贷、工信贷、再贷款配套风险补偿金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挥陕股交科技创新专板作用,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开展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投资试点和私募基金工商登记试点,推进私募基金增量扩容。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19.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科技服务业示范机构认定工作。鼓励高校、院所、企业专设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科技中介、法律、会计、资产、融资等机构开展科技服务。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站等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强化秦创原战略研究院作用,加强高水平智库决策支撑和智力服务。

七、凝心聚力协同联动,提升秦创原建设整体效能

20.加强统筹协作。完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加强统筹领导、组织推动和督促指导。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各负其责,凝聚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结合实际出台一批有针对性的新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调,建立重点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及时修订更新政策包,加强沟通协调、监测考评,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21.狠抓任务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建立“四个重大”项目化任务清单,以重大项目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持续更新理念、转变作风、强化担当,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22.强化开放合作。加强与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南自创区等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人才交流、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全力打造秦创原发展论坛高端品牌活动,办好用好丝博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陕西科创会、硬科技大会等,务实高效举办陕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招商活动,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

23.营造良好氛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评选表彰一批在秦创原建设中作用发挥显著的优秀企业家、民营企业、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挖掘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的典型案例,加大对创新模式、示范机构、专业人才等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以点带面、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事务性文书:慰问信

致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新春慰问信

广大科技工作者:

瑞虎辞岁踏歌去,玉兔迎春喜气来。值此2023年春节来临之际,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谨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2022年,全省科技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力加速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全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效。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增速均超过4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继续保持30%的增速。西安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时此刻,许多科技工作者还在辛勤忙碌,大家辛苦了!衷心祝愿广大科技工作者新春快乐、兔年吉祥、皆得所愿!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踔厉奋发,担当作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省委科技工委

省科技厅

2023年1月20日


★事务性文书:措施

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有力支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做实见效,在全面总结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以下措施。

一、许可“先使用后付费”

具体内容:纳入试点的省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将已实施单列管理的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许可双方可约定采取“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等方式支付许可费,支付具体时间由双方商定,或由被许可方基于此科技成果形成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收入之后支付。

1.开展试点探索。遴选部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先行先试,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鼓励中小微企业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承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西咸新区管委会、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支持担保服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根据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给予担保机构一定的补偿。(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鼓励开放许可。鼓励试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将科技成果中所涉及的专利,以开放许可方式在信息平台发布,提升专利交易谈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科技成果实施转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

具体内容: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基础上,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将单列管理职务科技成果的留存部分所有权,让渡给成果完成人,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

1.赋权+现金。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对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在一次性收取成果完成人一定比例的资源占用费后,将留存的成果所有权让渡给成果完成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赋权+约定收益。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转化时,将留存在本单位的部分科技成果所有权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渡给成果完成人,形成完整的权属关系,成果完成人将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进入企业,并约定企业上市或股权转让时,将对应的股权收益及其衍生增值收益全部归属转让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先投后股”试点

具体内容:支持有条件的市(区)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转企业投入财政科技经费,在被投企业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形成财政资金循环运行的长效机制。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省科技厅联合各试点市(区)设立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将参与“三项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各试点市(区)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领办企业纳入支持范围,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转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资助,由各试点市(区)统筹管理实施,投入收益由各试点市(区)用于此类其他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市(区)设立先投后股“资金池”。〔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各试点市(区)政府、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投资运作方式。鼓励各试点市(区)委托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先投后股”投资主体,定位为“科技成果转化合伙人”。在“先投”阶段,各试点市(区)和国有投资平台对项目进行尽调评估,相关各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益责任,各试点市(区)和国有投资平台负责“转股”前日常的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在“后股”阶段,根据项目立项的约定,当触发转股条件时,该笔资金转换为投资资金,由国有投资平台持有目标企业相应股权,对目标企业进行投后管理。〔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各试点市(区)政府、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工作指引,各试点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管理办法,重点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项目组织程序、项目退出与风险控制、监督管理机制等。〔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各试点市(区)政府、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设立“三项改革”计划项目

具体内容:在省科技计划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计划项目,对开展“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单位、参与“三项改革”路演的优质项目等予以支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

1.开展改革综合试点。先期遴选3—5家单位开展“三项改革”综合试点,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并下放评审立项权,将组建企业数量和企业发展成效作为主要评价因素,试点单位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后期根据试点成效逐步推广实施。(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探索“以演代评”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举办“三项改革”重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场路演、团队路演、市(区)路演等系列路演活动,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路演项目予以支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并实施转化的项目,优先给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试点单位联合企业等共建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开展成果评价遴选工作,推动就地转化孵化。对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且成功注册企业的,给予办公研发场地租金减免、投融资服务等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省科技厅、西咸新区管委会、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

具体内容:开展技术转移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加强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支持科技经纪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活动。

1.健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课程,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建立技术转移学院,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在岗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省教育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科技经纪人参与科研项目转化。对获得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科技经纪人“跟踪服务”机制,支持科技经纪人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应用转化、实施管理等关键环节。(省科技厅、西咸新区管委会、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科学技术转移人才激励机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在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科技经纪人,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对于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经纪人,符合条件的可申报省级以上相关人才计划。(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建立作价入股专门持股平台

具体内容: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专门持股平台,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单列管理。

1.建立“技术托管”平台。依托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技术托管”平台,在征求科研团队意见的基础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选择“技术托管”平台作为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持股平台。“技术托管”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代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持有、管理成果转化企业中归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股权,行使股东权利,收益权归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所有。(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依托现有技术转移机构,为“三项改革”成果的筛选、评估、转化和投后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大科技金融支持

具体内容: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金融投资更早进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进一步丰富产投、创投、风投等金融产品,探索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方式,满足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

1.建立天使投资基金群。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秦创原春种基金等的撬动作用,吸引保险、银行理财和社会资本等长期资金和专业化投资机构,开发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产品。吸引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落地秦创原,壮大早期投资的基金丛林。积极引入高水平基金和投资团队,对前瞻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西咸新区管委会、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畅通多元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专业化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优化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丰富投贷联动等融资服务模式。支持金融机构为成果转化企业开发“科技研发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贷”等信贷产品。探索开展研发保险、成果转化保险等新型科技保险业务。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将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保荐企业上市挂牌、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情况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对贡献突出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陕西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具体内容: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提升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培育发展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1.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以及“卡脖子”技术领域,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培育高价值专利。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开展评估工作,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知识产权公开和集中发布制度。支持建设陕西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形成的知识产权进场交易。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定期披露制度,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检察保护中心,着力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强化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执法司法保护,促进形成知识产权链条保护体系。(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科技厅、西咸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具体内容: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视为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视同科技成果投资入股,可选择使用递延纳税政策。

1.鼓励“产学研用”横向合作。对符合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规定的现金奖励,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8号)相关规定,减按50%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政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横向项目结余经费用于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以股权形式奖励成果完成人的部分,成果完成人选择递延纳税政策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当期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其获得分红或转让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权转让时,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省科技厅、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具体内容:遵循科技成果转化客观规律,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行审慎包容监管,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采取“一事一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且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免于追究其在实施“三项改革”中的相关决策责任。

1.推进尽职免责政策落实落细。指导“三项改革”试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制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三项改革”试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依法依规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等可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健全依法依规作出的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政策落实和宣传。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领导人员依法依规在企业兼职、获取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按照相关规定通过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方式参股科技型企业。(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兼职及因科技成果转化获取奖励、股权激励等情况,应当公开透明,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并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年度述职报告中予以说明。(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试点高等学校、试点科研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项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省属科研院所(包括公益一类)。鼓励中央在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适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及时向国家相关部委备案,推动科技成果在陕落地转化。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试行期3年,届时根据试行情况予以不断完善和深化。


关于进一步规范秦创原总窗口

“上原”项目(企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推动总窗口建设由“势”转“能”。近日西咸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秦创原总窗口“上原”项目(企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规范秦创原总窗口“上原”项目(企业)(以下统称“项目”)管理,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加速促进要素聚集、产业聚焦、能级提升,推动总窗口建设由“势”转“能”,制定本措施。

一、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安排部署,落实《关于进一步聚焦定位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胆探索市场化、法制化、开放式的方法举措,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突出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促进生成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可交易的科技成果。

(二)坚持法制化原则。聚焦秦创原总窗口的定位,明确“上原”项目标准,规范入库投资流程,聚焦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台的综合竞争优势与辐射影响力。

(三)坚持开放式原则。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主线,依托陕西资源优势,汇聚政策、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秦创原总窗口“上原”项目标准

秦创原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两链融合。要发挥陕西高校院所以及国防科工优势,在创新驱动方面走在前列,依靠科学技术带动高质量发展,总窗口的“上原”项目原则上应为科技型项目,重点发展以下3个产业方向,评价标准详见附件。

以技术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一是传统制造业吸纳、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等;二是新兴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新的产业,包括光伏、氢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增材制造等。

以技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产业。即由制造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和数字产业化,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产品制造、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融通创新、数字文旅等。

促进技术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包括检验检测、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

(二)规范科创基金投资库工作流程

为更好发挥科创基金投资带动和产业扶持作用,促进科创基金持续健康运行,更高水平服务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建立秦创原总窗口科创基金投资库。各类科创基金优先支持库中创新理念超前、技术成果领先、产业前景广阔的项目,为其提供从天使轮-A轮-B轮的全生命周期基金服务。

1.提出拟入库项目名单。秦创原总窗口科创基金投资库拟入库项目名单从“上原”项目中产生,主要来源5个方面:一是科小、高企、瞪羚等科技型企业;二是入围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复赛项目名单;三是春种基金已投项目;四是行业主管部门、知名投资机构推荐的项目;五是经自主申报且通过审核的项目。

2.专家评审。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行业专家对拟入库项目名单进行评审。

3.组织入库。专家评审后经公示无异议的,纳入秦创原科创基金投资库进行管理,并向投资机构共享库内数据。

4.动态调整。定期组织符合条件的新项目入库,同时组织3-5年内未获得基金投资的老项目出库。

(三)建立完善宽容失误机制

对秦创原科创基金坚持保护改革、鼓励探索、纠正偏差的宽容失误机制。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律,容忍正常的投资风险,对已履行规定程序作出决策的投资,如因不可抗力、政策变动或发生市场(经营)风险等因素造成投资损失的,不作为追责依据,不追究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责任,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不作负面评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上述尽职免责的规定:

1.不符合科创基金的投资方向和要求;

2.不符合规定决策程序,未经过充分论证和尽职调查,未严格遵循投资决策程序,存在违反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情形;

3.违反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国资监管制度的禁止性规定;

4.假公济私为自己、他人或者其他组织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正当利益。

四、其他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合力,构建“一盘棋”工作体系,指导各级各单位对照本《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单位要加强宣传,通过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秦创原“上原”标准、秦创原科创基金投资库入库等规范性流程,积极引导企业融入秦创原建设。

(三)加强监测评估。要对秦创原企业培育的质量效益、改革创新等发展成效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评估,总结有益经验、分析问题短板,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事务性文书:简报

秦创原“点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新引擎

陕西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持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202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万家,同比增长42%以上;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52家,同比增长43%以上。

“三器”示范样板建设成效明显。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先后支持建设沣东、西安高新区电子谷等5个立体联动孵化器和咸阳智汇原、临空智港2个成果转化“加速器”,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空天动力研究院等6家单位培育成果转化“加速器”,围绕新型显示、氢能等布局50余个共性技术平台、“四主体一联合”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形成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截至目前,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落地6家地市飞地孵化器、15家企业高校转化平台;咸阳创新湾签约100余个项目;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与17所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协议,获批全国首批创新街区建设试点;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10家试点之一。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深入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在75所高校院所推广,3.8万项成果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232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举办“三项改革”成果和创新团队系列路演26场,推介项目119个,44个成立法人实体,其中32个在总窗口转化落地;带动全省各类路演224场次,路演项目2353项。2022年,全省新建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38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7个孵化载体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孵化载体,全省各类孵化载体新注册孵化企业2923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000余场次。

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量质双升。2022年,陕西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支持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23个、校企联合研发平台127个;建设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汇聚各类机构500余家,中小企业7430余家,研发服务合同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全年新认定瞪羚企业298家,总量达到432家;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数达到13家。


★事务性文书:情况汇报

榆林统战关于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情况汇报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也是科技创新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动员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发挥优势、激发动力、增强活力、汇聚合力,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统一战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是统战部门的职责所在。

一、时代背景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其重点任务是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省委统战部制定了《陕西统一战线“同心齐奋斗 助力秦创原(2021—2023年)工作方案”》,市委统战部出台工作方案,成立全市统一战线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助力全市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推动榆林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现实基础

人才会聚。目前,全市有6个市级民主党派组织,成员1588人,共有1462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安排在省、市、县人大、政协、工商联、总商会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统一战线人才。

智力密集。近年来,全市民营企业家代表人士队伍、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不断扩大,统一战线成员充分发挥视野开阔、专业扎实的优势,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以多种形式参与各类协商,协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资源丰富。榆林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规模逐步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丰富的经济资源让统一战线工作大有可为。

联系广泛。市委统战部积极指导协助成立市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在创新实践中,形成“互联网+统战业务”工作模式。

三、存在问题

在加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仍有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经济创新引领转型方面问题突出:科技研发层面,存在规上企业整体研发投入贡献小、研发活动行业范围覆盖面窄的现象。经营管理层面,民营企业整体仍以家族式管理居多,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缺乏。人才引进层面,各级政府引才投入不足,人才引进政策不完善,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专业人才短缺,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现象。

四、实现路径

协助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围绕《榆林市共建共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其配套政策中的重点任务,协助破除制约融入秦创原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大力营造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充分迸发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制度》和《市级单位联系规上民营企业制度》,按照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名有较大影响力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市级单位每个联系一户科技型规上民营企业的原则,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引领作用和各部门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的职能优势,持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夯实领导、部门责任,推动兑现各项支持政策,重点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秦创原项目落地落实。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专题考察调研制度》。围绕全市19个重点产业链条,聚焦能源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榆林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核心技术,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赴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先进企业开展专项性考察调研,推动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组织统一战线其他领域代表人士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组建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系统各成员单位以及各类具有统战性质的商协会、组织、团体共同参与的统一战线招商联盟,推动国内外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民营企业创新产业落地,最大限度实现为榆林培育、引进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型创新创业项目。

发挥统一战线统筹协调作用,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协助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科技信贷和绿色信贷业务,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对服务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破解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项目融资难问题。大力推动建立现代服务业信用体系和服务业信用评估体系,有效降低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评估成本,为向科技型服务业企业增加贷款、降低利率提供良好生存发展环境。同时,加快市民营经济发展基金运作步伐,引导更多基金投入科技型中小微民营企业。

充分利用统战资源,推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围绕大统战格局,依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结合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要求,为全市新阶层人士打造能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联谊交友、互助合作等功能的空间载体。

以建设秦创原驱动创新平台为契机,实施“再续同窗情 统一战线助力校友回归计划”。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回归校友的投资意向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通过协助兑现“服务清单”和“政策清单”,兑现人才红利,落实奖补政策,推动人才落户。引进一批校友创办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围绕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进行投资服务,积极打造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

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各县市区委统战部挖掘新乡贤资源,增强“组织起来”实效。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镇、村(社区)建设乡贤馆,打造一批传承型、服务型、议事型新乡贤阵地,在5年内实现镇级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坚持“三治融合”,引导新乡贤围绕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促进群贤参与招商引资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万企兴万村”行动注入创新动能。

启动“榆智回归工程”。中央统战部网站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活跃求职的归国海外留学生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充分发挥侨联作用,通过建立“榆智回归”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人才工作站、举办榆林市在外高层次人才恳亲活动、建立在外高层次人才沟通联络制度等具体工作,给“回流”的海外人才搭建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设立统战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对引进的中小微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经纪人和创新创业急需人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市统一战线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浓厚氛围。积极通过主流媒体及统一战线各领域团体组织、联系机制、宣传平台等,向全市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与有关政策安排。坚持正面引导,开展“统战系统助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先进代表人士表彰活动”。每3—5年,在全市范围内发掘一批先进典型,进行评优树模,推广经验,并在主流媒体上对其先进事迹和重大成就进行宣传报道。做好政治安排,探索推荐优秀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家、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经纪人参与各级人大、政协工作,全方位建立高素质科技创新代表人士队伍。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安康市加快“三园”联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 安康市坚持问题导向,抢抓机遇,统筹推进飞地孵化园、安康科创园、企业科技园“三园”联动建设,构建飞地孵化、安康转化、园区催化“三级”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了园区“联动开发”、产业“长藤结瓜”、企业“遍地开花”新格局。

建设飞地孵化园,破解“引进难”问题。为解决市域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和科创企业引进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安康市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安康市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园建设方案》《安康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安排秦创原建设专项、科技型企业培育等专项资金 2500万元。建成秦创原(安康)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安康) 网络平台,想方设法集聚资源和吸引人才。依托陕西安康高新集团,联合3家国企及社会民营资本, 以联姻形式出资1亿元组建陕西新咸安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运营飞地孵化园,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安康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平台、窗口。目前,飞地孵化园在西咸新区核心板块金湾科创区三期购地35亩,概算总投资6亿元,已正式开工建设。为确保衔接融入快、服务不断档,市政府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签约合作,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 总基地先期建设飞地孵化园过渡空间,形成对接总窗口的联络站、科研站和服务站,支持企业入驻开展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过渡空间引进鸿天科技等6家科技企业入驻,建设离岸创新或产业转移中心,先后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0余次,对接企业技术研发需求289项,合作签约29项。

建强安康科创园,破解“落地难”问题。围绕富硒产业、钒材储能、锂电新能源等省、市重点产业链,突出成果转化服务、科创孵化服务、创新资源共享、设备平台共用四大功能,在安康国家高新区建设秦创原(安康)科创园。园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科创大楼、创新工坊、研发大楼、检测大楼、“归雁驿站”等板块及配套设施,加强与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康学院大学科技园协作,建立规模6亿元的安康循环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和安康乡村科技振兴发展基金,首期到位2.41亿元,已完成投资1.56亿元。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平台45个。线上建成秦创原(安康)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服务网络平台,录入科技资源信息4412项;线下成立秦创原安康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建立“平台+联盟+市场”科技服务机制,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先后培养科技经纪人123名、创业导师40名,建设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2支,获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3项。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099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技术成果领办创办企业,促成“体外诊断试剂盒”等一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建好企业科技园,解决“发展慢”问题。安康市积极探索破解环境和要素制约的最优途径,加速园区优化整合,打造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优化整合高新区、省级经开区、县域工业园区,配建标准化厂房,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先后建立企业科技园等创新孵化载体44个,实现县区全覆盖,吸引4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孵。加快实施安康先进储能产业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集中攻克储能产业原料加工、前驱体制备、电池核心材料及器件、终端设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难题,积极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各类企业融通创新格局。聚焦“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园区差异化发展,安康高新区年产20000吨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等项目加速推进,旬阳高新区建设苏陕捷明乐科技园,推进实施年产5000吨食药级功能分离材料基体项目;汉滨区五里工业园区企业完成用于食品添加的高含硒水等技术研发,恒口示范区企业围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链成功研发智慧语音交互毛绒玩具控制系统;镇坪县聚焦医药康养产业建设中药与康养产品技术成果孵化园。去年以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1.4% 、48.6%、68.5%。

下一步,安康市将围绕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持续推进“三园”联动建设,加快引进培育更多科创企业、落地转化更多科创项目。一是积极深化“飞地孵化、安康转化”模式,抓好飞地孵化园过渡空间和秦创原安康科创园企业入孵、成果招商、项目路演等工作。二是全面落实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落地、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大工程,力争年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450家。三是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链,部署实施“揭榜挂帅”“科学家+工程师”等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先进储能等重大科研平台,集中攻克产业链关键技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宝鸡:强化“三个保障” 打造秦创原一流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激活力,创新发展开新篇。2022年,我市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要素保障,着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为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提供“原”动力。

一、强化组织保障,营造秦创原建设新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秦创原总窗口、相关企业、重点项目一线开展调研,协调推进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专项汇报,研究部署惠企政策、任务推进、营商环境等工作。省科技厅领导带队,多次赴宝鸡调研、座谈,指导“两链”融合重点专项、高新区创新发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工作。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充实工作专班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常态化调研、专题研讨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研究制定《关于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实施方案》,组建成立“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为秦创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创新工作举措,统筹协调落实。制定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提升方案》《关于打造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召开宝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动科技新城核心区建设,落地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619亿元。举办省市共建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大会,渭滨区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11家企业签约首批入园项目和应用推广协议,总投资达20多亿元。宝鸡传感器产业获省科技厅4500万元立项支持(项目实施周期三年,首批1500万元已下达项目承担单位)。我市成功入选2022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位列第85位。宝鸡高新区成功入选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和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名单。宝鸡高新区、凤翔高新区被省政府表彰为落实省有关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分别获5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宝鸡日报》、政府门户网站和“宝科创”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成果,积极营造秦创原建设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央视二套大型融媒体节目《智造中国》聚焦宝鸡智能制造,报道秦川集团在科技研发、改革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独家绝技”。“中铁宝桥参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顺利通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加快融入秦创原建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西部》(秦创原专刊)刊发,《宝鸡市凝心聚力秦创原真抓实干谱新篇》在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专报(2022年第16期)刊发。征集报送秦创原建设典型案例17个,编发《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专报》20期。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堂”、入企宣讲等方式,开展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企业孵化等政策宣讲60余期(次),为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强化人才保障,激发秦创原建设新动能

紧盯领军人才,抢占人才引育新高地。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意见》《“宝鸡优才卡”发放使用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措施,支持创新主体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聘用、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方式,引进培育高端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团队。今年以来,共新增高层次人才208名,较上年增长37.08%,推荐宝钛集团1名专家人才为2022年度“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推荐陕西华祥浩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韩国马铃薯繁育专家金秀满参评“国家友谊奖”“三秦友谊奖”。指导推动宝鸡高新区与西安石油大学签订“服务CTO”项目,引进3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技术管家,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拔尖人才”336名。

注重队伍培养,开启人才培育加速度。围绕“两链”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新增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2个,其中,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钛合金连续管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刘宏+毕宗岳”等8支队伍入选全省第一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争取资金240万元,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地市前列。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创业主题讲座等活动,新增“新双创”队伍32个,科技经纪人50人。支持陕西鼎川织业、陕西丝路机器人、陕西航天时代导航等企业实施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项,并获得连续三年的专家年薪1:1资助。积极做好外国专家引进服务工作,实施国家、省级外国专家项目4项。

开展“一进三行”,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力。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宝鸡行、一把手带头进高校”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准对接,先后邀请蒋庄德、张平祥、康振生等4名院士为我市先进结构材料、传感器、粮食产业把脉问诊。相关县区邀请省内高校、院所教授及创新团队,开展“秦创原教授专家团队宝鸡企业行”活动,深入50余户企业破解技术需求难题,我市4户企业分别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建“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钛谷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宝鸡钛产业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壹控智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建无人机产业学院。

三、强化要素保障,探索秦创原建设新路径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创新投入。出台《2022年度宝鸡市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宝鸡市2022年现行有效减税降费政策清单》等政策措施,积极落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政策包》奖补政策,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提升、企业倍增计划等工作,对13大类、243个项目、378户企业予以后补助和奖励,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882.58万元。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0.86%,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0.19亿元,增长1.3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96.95%。

加大金融支持,提升服务能力。出台《宝鸡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宝鸡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等金融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规模的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政府增信措施,鼓励支持银行机构扩大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先后举办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政银合作政策发布及企业E(易)贷卡发放大会等活动,市政府与长安银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宝鸡科创企业成长蓓蕾计划,安排50亿元信贷规模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长安银行创新发布了“企业E(易)贷卡”产品,为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组织开展宝鸡市“专精特新”金融服务月活动,为2716户企业发放“银税互动”贷款29.37亿元。

实施项目带动,激发创新动能。谋划实施正威宝鸡新材料科技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等秦创原“两链”融合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近900亿元。启动实施秦创原宝鸡创新港、西部传感器产业园建设等2022年秦创原建设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103.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23亿元。实施3D霍尔磁传感探测器芯片开发、ATM自动变速箱国产化压力传感器研制等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宝鸡传感器产业)12个,总投资3.3亿余元。凤翔高新区“西安交通大学低温氢能应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全省秦创原重大项目清单。国钛金属、华煜鼎尊2家企业分别获市科技创投基金1000万元、600万元投资。“高可靠强鲁棒新型角位置传感器研究”“电光源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59个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争取资金1332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9.27亿元,同比增长3.21%。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