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陕西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陕西·第41期】人才强省

【陕西·第41期】人才强省

2022-09-27| 来源:北辰遴选·毓秀老师

★专题导学

1.“八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2.“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3.“三秦优才卡”:是陕西省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新到岗专家、“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的前两位完成人,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个人,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个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得者,以及获得国家友谊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技能大奖的个人办理的优待卡。“三秦优才卡”持卡人可享受出行、户籍、教育、医疗、住房、停居留、海关、外事侨务、旅游、金融等10大方面的优待服务。

4.“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是指用5年时间引导万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退休干部、新任职年轻干部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基层一线干事创业、贡献才智,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5.“技能陕西”:聚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重点实施职业培训、技工教育强基培优等,让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在三秦大地涌现出来、集聚起来、奔腾开来。

6.“陕西技工”品牌:陕西省围绕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聚焦省级23条制造业产业链、7条文化旅游业产业链和9条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了10类重点专业群,50个以上品牌专业。

7.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是陕西省省级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旨在围绕陕西省追赶超越战略目标和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计划从2017—2022年用5年左右时间,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点遴选支持300个左右的高层次创新团队。

8.“共享用工”:是企业之间进行用工余缺调剂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员工富余企业”与劳动合同制劳动者协商一致,在一定期限内将劳动者调剂到“缺工企业”工作,不改变“员工富余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合作用工模式。


一、背景链接

9月8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深度解读

★习**总书记重要要求

1.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2.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3.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必须支持和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4.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5.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6.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7.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8.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必须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

★重要文件要求

(1)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强化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政策,畅通校企人才交流渠道,研究设立人才引进创投基金,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专项资助、境外培训和国际人才交流等方式,广泛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开辟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

(2)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大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升人才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大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做好院士、专家等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3)陕西省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举措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法治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为法治陕西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新提出“六要”“六兼容”的法治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途径。“六要”即:政治站位要高,专业本领要硬,为民情怀要深,创新意识要强,职业品格要正,国际视野要广。“六兼容”即:理念上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兼容,培养目标上的知行兼容,培养规划上的综合与专项兼容,培养模式上的守正与创新兼容,培养机制上的开放与多样兼容,培养评价上的供需兼容。

★重要会议安排部署

(1)9月8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

刘国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刘国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陕西新时代人才工作迈出新步伐。

刘国中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建强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提升企业承载科技创新人才能力,扩大人才对外开放。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人才流动障碍。要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更好发挥秦创原人才制度改革试验田作用。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搞好服务保障,弘扬西迁精神,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

赵一德强调,要深入贯彻“八个坚持”重要要求,突出“四个面向”,在搭建一流聚才育才平台、健全一流选才用才机制、提供一流重才惜才服务上狠下功夫,以数字化推动人才治理、政策、服务体系迭代升级,持续提升秦创原、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开发区聚集、培育、选拔人才水平,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2)7月20日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欢送座谈会

会议指出,开展对口援藏,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举措。援藏干部人才要珍惜难得机会,发扬优良传统,扎实履职、奋力担当,圆满完成中央、省委赋予的重大任务。要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表率。要奋力担当作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努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表率。要厚植民族情怀,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参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各类主题活动,作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表率。要维护良好形象,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精神”,认真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讲作风比奉献,讲学习强本领,讲规矩守纪律,作改进作风、提高本领的表率。各级组织、人社、教育、卫健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关心关爱援藏干部人才,严格落实政策待遇,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妥善做好返回安置工作,确保他们心无旁骛开展援藏工作,为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近年来,企业之间开展共享用工,进行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对解决企业用工余缺矛盾、推动企业之间资源互补、有效分担企业人力成本、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稳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对共享用工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共享用工有序开展,陕西省人社厅围绕“共享用工”中涉及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企业间的权利义务等重点问题,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共享用工合作协议》参考文本,供员工富余企业、缺工企业在一定时期参考使用。请你简析“共享用工”模式的意义。300字以内,10分。

【参考作答】

共享用工是特殊时期“员工富余企业”“缺工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共赢的合作用工模式。一、对“员工富余企业”有利。通过共享用工,一方面减轻了工资等负担,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稳定了员工队伍,一旦企业恢复生产,调剂的员工可以返回企业工作,增加了用工的灵活性。二、为“缺工企业”解难。通过共享用工,一方面可以直接使用成熟的劳动力,降低了招聘、培训等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临时性、季节性缺工难题,用工的灵活性更高。三、促“劳动者”就业。通过共享用工,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保证了工资收入,而且社会保险、职业能力提升等合法权益得到持续保障。在共享用工模式下,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298字)


问题2:

汉中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本地人才流失严重、外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才需求十分迫切。汉中市人社局积极创新人才招引体制,出台《汉中市“人才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形成“政府引才、社会用才、才尽其用”三方共赢的人才“引管用”新机制。请归纳概括汉中市强化人才管理的主要做法。250字以内,10分。

【参考作答】

一、专班推进。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人才池”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入池人才认定和重大事项。二、创新模式。建立人才引进、评鉴入池、培训提升、效能评价、福利待遇、淘汰退出等7项机制,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构成“7+1”管理模式。三、战略合作。与省人力资源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人才流动合作计划,搭建招才引智桥梁,提供人才管理咨询等服务。四、信息赋能。搭建“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各类人才进行盘点分析,绘制人才大数据地图。(244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绘制“三张蓝图”   谱写“人才新篇”

绘制“培养蓝图”,增进人才发展推动力。

绘制“发展蓝图”,激发人才干事积极性。

绘制“情感蓝图”,增强人才安家归属感。


做好“三篇文章”   赋能“人才强省”

坚持“聚天下英才用之”,在人才引进上做好文章。

坚持“人才自古要养成”,在人才培养上做好文章。

坚持“英雄有用武之地”,在人才使用上做好文章。


把握“弦调律” 奏响“人才曲”

奏好“思想引领”前奏。

奠定“党管人才”基调。

唱响“队伍建设”旋律。


让人才“有枝可依”

栽好引才“梧桐树”,形成“凤凰来栖”的强磁场。

厚植留才“软环境”,营造“家燕归巢”的温馨港。

释放用才“新效应”,构筑“大鹏展翅”的新高地。


不断增加“三度” 实现陕西人才工作新跨越

把好“需求脉”,打通“选才路”,拓展人才涌现的“宽度”。

把好“能量脉”,畅通“育才路”,增加人才发展的“厚度”。

把好“保障脉”,贯通“留才路”,提高人才储备的“温度”。


念好“引育留”人才经 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在“引”上补短板,引凤来、蓄能量。

在“育”上下功夫,创模式、重实践。

在“留”上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


用好“加减乘除”法 激发人才“活力值”

政策支撑做“加法”。

破解问题做“减法”。

整合资源做“乘法”。

消除瓶颈做“除法”。


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找准“位”

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时”与“势”。

明确“定位”,统筹联动“轴”与“翼”。

重树“本位”,创新探索“竞”与“合”。

迅速“取位”,有效推动“破”与“立”。


★经验材料框架:

“四化四新”激发人才动能

“系统化”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

“协同化”锚定产才融合新航向。

“项目化”凝聚人才改革新动力。

“全域化”营造尊重人才新风尚。


构筑人才高地 澎湃创新动能

引得来,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留得住,打造人才安居“乐享地”。

用得好,激发人才创业“新活力”。


★工作简报框架:

XX市人才工作简报

一、坚持“网络化”覆盖,不断延伸人才工作触角

二、坚持“高端化”引进,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三、坚持“产业化”引领,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载体

四、坚持“人性化”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讲话稿框架:

在S市人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进一步维护全市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认清形势,对标找差,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一是人才工作的创新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人才工作的竞争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人才工作的组织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实现全市人才工作新突破

关注三个重点,即:高校院所、驻区企业、中介机构。

做实两个平台,即:引才平台、留才平台。

优化一个保障:就是人才工作的组织保障。


五、必背金句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

3.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

4.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5.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6.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

7.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8.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马也需伯乐识。

9.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10.邦之兴,由得人也。

11.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

12.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绘制“三张蓝图”   谱写“人才新篇”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习**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陕西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省份,只有做好人才工作,绘好人才“培养蓝图”“发展蓝图”“情感蓝图”,才能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绘制“培养蓝图”,增进人才发展推动力。“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一要加强人才识别培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束缚,着力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健全引才育才机制。着力“育”“用”等方面下大力气,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广纳群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国家建设需求的优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三要注重思想作风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强化人才的思想建设,提升人才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人才的担当责任,引导高层次人才与社会大局发展同向同行。

绘制“发展蓝图”,激发人才干事积极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想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就应该为人才创造发挥本领才智的平台。一方面,为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平台。聚焦优势重点领域,争取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高校院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重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注重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相结合,把人才的引培用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把项目建设作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干事有舞台。另一方面,注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科学应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等方式,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和潜能,让人才“争奇斗艳”,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充分发挥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枷锁”,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绘制“情感蓝图”,增强人才安家归属感。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做好人才工作不仅需要制度和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打好“感情牌”,以情招才引才留才。一方面,要建立人才成长跟踪联系机制。掌握人才诉求,尽可能为其创造条件,不能把人才当作创造价值的机器,感情的融洽能让人才有归属感,润物无声的情感关怀同样能够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保障工作。要将一系列人才保障服务政策落到实处,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人才,明确生活待遇、晋级和荣誉奖励、重点项目支持等人才政策,细化安家补助、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等配套制度,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之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有力支撑和先锋力量。陕西只有绘制好“培养、发展、情感”三张蓝图,才能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做好“三篇文章”   赋能“人才强省”

邦之兴,由得人也。陕西省委刘国中书记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省份,陕西在赶考新时代的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篇文章”,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坚持“聚天下英才用之”,在人才引进上做好文章。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的引才格局、近悦远来的引才效应离不开卓越的顶层设计、优美的人才环境、高效的人才政策。一要聚焦事业需求,优化人才布局。坚持事业有所需、引才有所应,按照国家“四个面向”目标、根据陕西实际,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长远谋划,把人才引进与契合地区事业发展高度统一。二要坚持筑巢引凤,涵养人才生态。树牢“种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栖”理念,通过完善人才创业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丰富人才交流活动等系列举措,厚植人才“沃土”,以优良服务打造优越环境,消除人才后顾之忧。三要顺应时代潮流,完善人才政策。紧跟大势、紧扣大局、紧抓大事,聚焦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等找准引才突破口,构建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完善政策兑现机制,真正以贴心暖心的政策广纳贤才。

坚持“人才自古要养成”,在人才培养上做好文章。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发力。一要以源头培养强基础。充分发挥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源头上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优秀人才生源培养基地,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二要以专项培养提技能。坚持把引进人才初任培训、集中轮训、专题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引进人才参与重点工作、承担重点课题、参加重大活动,适时抽调引进人才到急难险重、产业项目等一线实践历练、提升本领。三要以跟踪培养管长效。根据实际需要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推动用人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明确用人单位做好“传帮带”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定期汇报、定期考察机制,坚持不懈为人才答疑解惑、加油鼓劲,助推健康成长。

坚持“英雄有用武之地”,在人才使用上做好文章。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用好人才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一要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对待特殊人才敢于打破体制壁垒使用特殊政策,及时将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优先安排到重要岗位历练,促进其脱颖而出。二要搭建人才干事平台。支持西安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国家级人才平台,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度,为人才创新创业充分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营造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氛围,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能。三要用好人才激励措施。用好“三秦优才卡”政策,办好人才主题日、人才研修、走访慰问、人才沙龙等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人才积极性。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人才工作,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谱写陕西人才强省建设的新篇章。


★公文写作:通知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财政厅

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职业培训进校园”活动的通知

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水平,帮助其就业创业,根据《关于在全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的通知》(陕人社函〔2022〕66号),现将2022年全省“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期间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和方式。培训对象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培训未签订就业协议的2022年应届毕业生。具有合法合规资质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下将两类机构统称培训机构),均可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培训机构送培训进校园。培训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二、补贴标准。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职业资格证、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之一的,按相关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学生在校期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

鼓励培训机构开展与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密切相关的“短平快”职业(工种)培训。“短平快”职业(工种)培训课时应不低于20课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按每人每课时10至22.5元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培训不合格的,不享受培训补贴。具体培训补贴标准由设区市或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考培训职业(工种)成本等因素和陕人社函〔2020〕484号文件发布的《陕西省职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2020-1)》制定,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短平快”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执行至2022年8月底。

三、组织实施。依托陕西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系统(htp:/1.85.55.147:9004/sxpxjgfw)办理培训开班的申请审核、培训补贴的申报审核等业务。

(一)申请开班。培训机构根据学生培训意愿制定培训方案,向当地市或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开班。

(二)开班审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审核培训方案的合规性、可行性,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不合格的,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完善后重新申请。

(三)组织培训。培训机构应按审核同意的培训方案和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培训,留存培训录像、签到册等证明培训过程真实性的资料。

(四)落实补贴。培训机构应于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提出职业培训补贴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按规定及时审核并拨付培训补贴。

四、工作要求。职业培训进校园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对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

(一)优化服务。人社部门要用好陕西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网络受理、审核、拨付培训补贴,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要积极开展服务,持续加强指导,主动帮助院校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增强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扎实组织开展“职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培训促就业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指导培训机构主动联系高校开展培训;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高校动员组织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对在高校设点培训的,高校应协调提供培训场地;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有力保障培训补贴资金需求,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补贴政策。

(三)严肃纪律。各地和培训机构要认真执行培训政策和有关纪律规定,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坚决防止虚假培训、虚报冒领、套取骗取培训补贴等严重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参训对象合规性、组训施训真实性,坚守职业培训的底线、红线。对发生虚假培训、套取骗取资金等行为的除收回资金外,依法依纪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财政厅

2022年6月16日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荐第十六届

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

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部门,省属技工院校: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61号)的精神,现将我省推荐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表彰和推荐名额

本届表彰活动我省可推荐1名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4名(其中1名备选)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人,1个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二、评选条件

推荐对象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须来自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本职业(工种)10年以上,具有高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优先推荐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以及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生活照料服务等,下同)相关工作的技能人才。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并总结出独特的操作技术方法,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本职业(工种)中,具备某种绝招绝技,并在带徒传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3.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二)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须来自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且从事本职业(工种)5年以上,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或同等资格,秉承工匠精神的在岗人员。优先推荐从事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相关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1.常规渠道推荐的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技术技能水平应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较高技艺,并在培养徒弟、传授技术技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2)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在本企业、同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在某一生产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在开发、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国家重大项目(工程)渠道推荐的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一等)奖项或直接参与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一等)奖项项目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2)直接参与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战略的重大项目(工程)并作出重要贡献。

(三)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推荐对象应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员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实训教师、公共实训基地实训教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指导专家和教练等直接从事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层工作者中择优推荐。候选人应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技艺精湛,在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学研究、竞赛指导等方面有突出业绩或贡献。优先推荐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成效显著的个人。

(四)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推荐对象应从基层企业、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培训机构就业训练中心等单位中择优推荐。候选单位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技能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技能人才培育成效突出。优先推荐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成绩显著的单位。

三、申报评审程

各市(区)人社局、省级有关部门、省属企业、技工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衡量,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推荐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人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

(一)按照推荐名额和推荐评选条件,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

(二)推荐对象须经所在单位民主推荐、政治审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在本单位公示。

(三)推荐单位组织初审,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对象,在本地区、本部门(行业、企业)范围内进行公示(受保密规定限制不宜公示的除外)。

(四)推荐单位将推荐申报资料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家重大项目(工程)渠道推荐的全国技术能手的,申报材料和程序需符合国家保密及相关规定。

(五)避免重复申报推荐,各地不得推荐中央驻陕单位人员申报全国技术能手,中央驻陕单位人员可推荐中华技能大奖。曾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个人的,不得重复申报同类奖项。同一候选人不得同时申报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重复申报推荐视为无效。

(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评议、会议研究,公示后予以确定上报人社部。

四、有关要求

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好评审推荐工作。现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退休人员不得作为推荐对象。坚持“谁推荐、谁负责”,严格按照推荐评选条件和程序全面考察推荐对象的政治素质、技能水平、工作业绩和一贯表现,确保推荐对象的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暗箱操作、伪造身份,事迹及不按照评选条件、程序推荐的,经查实后将撤销推荐对象资格,不得递补或重报,并视情况取消推荐单位参加下一届评选表彰的资格。

请于2022年7月20日前报送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推荐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人单位推荐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个人推荐表》(附件1-3)相关申报材料,逾期申报无效。在组织开展评选工作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王余社  联系电话:029-63915088(传真)

电子邮箱:1262516443@qq.com

附件:1.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推荐表

2.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个人推荐表

3.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推荐表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6月24日


★公文写作:公告

关于征集“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 和“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 陕西省选拔赛承办赛点公告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42号),定于今年11月举办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12月举办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为提高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受主办单位委托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陕西省选拔赛各赛项承办赛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赛项设置

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共设置5个竞赛工种,分别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个性定制与设计服务)、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数字中台与远程运维服务)、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机器人智能服务)、供应链管理师(产品检测与客户体验服务)。

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共设置6个竞赛工种,分别为:玩具设计师、包装设计师、灯具设计师、工艺美术品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师、宝石琢磨工。

二、大赛类别

以上两个选拔赛均为省级一类大赛。

三、赛点申报

凡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具备相关办赛场地、设施设备、专家队伍、举办经验者均可申报。有意愿者请填写《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承办赛点申报表》(附后),于7月31日前报至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含电子版),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后确定并公布。

四、赛点工作

各赛点具体负责省级选拔赛有关赛项的宣传推广、方案制定、组织选拔、集中训练等工作。

五、赛项经费

主办单位对承办赛项的赛点将给予赛事补助经费。

联系人:邓小峰

办公电话:(029)82233503

联系地址:西安市建设东路3号

电子邮箱:915413341@qq.com

附件: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承办赛点申报表



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22年7月5日


★事务性文书:简报

陕西为秦创原装上“人才引擎”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省科技厅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以秦创原平台为引领,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在加强人才培育引用方面,我省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促进“两链”深度融合。2021年,省科技厅设立了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专项,采取“高校聘用、企业使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按照1:1比例配套,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截至目前,我省先后组织实施5个批次,签约156人,为企业直接引进99人,依托高校引进57人,支持经费4778万元。我省推行以企业工程师为核心联合高校科学家开展科研攻关模式,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批遴选200支队伍,支持经费6000万元。同时,我省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构建领衔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科技新星的科技人才雁阵格局和支持体系。2021年,我省遴选科技创新团队59个、科技新星120人、创新创业人才42人;支持杰青项目50个、青年项目1000个。

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我省搭建科研人员创新研发平台、完善科研人员创业服务体系,让人才在平台上发挥作用。我省支持建设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组建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稀有金属材料国家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组建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我省加快建设秦创原“三器”示范样板,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2021年,全省新建省级以上孵化载体60个,其中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20家、省级众创空间32家、省属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省级大学科技园2家。

在深化人才机制创新方面,我省通过试行“揭榜挂帅”、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等措施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结合“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实施,省科技厅遴选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机床等5个专项领域,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公开发布课题两批次19项,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同时,在“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中,省科技厅探索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支持经费8000万元,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着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咸阳市秦都区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

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咸阳市秦都区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大的诚意拥抱人才,出台“十五条”人才政策,加大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打造引才聚才用才平台,提供优质人才服务环境,以高质量人才队伍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引才聚智。近5年来,秦都区广开进贤之路,采取“走出去吸才、市场化引才、依托专业机构力量汇才”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8万余人。围绕“引进人才、保障人才、赋能人才、引领人才”,秦都区先后在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高层次人才之家”“西交大—正泰智能电气创新中心”,发挥“人才交流+项目转换+资本对接”资源整合功能,创建“链式”聚才平台,建立名师工作室52个、特色产业专家站14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3个,充分发挥平台引聚人才效应。今年10月,该区成功举办“智引未来 慧聚秦都”人才论坛,邀请院士专家、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负责人等共话人才发展,共谋秦都未来。

育才凝力。该区依托电子信息、输配电、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建设“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人才培训基地”;整合辖区内创新要素,建成“科技资源信息库”,共有137家单位入库,其中涉及71个科研平台、43个创新团队或联盟、176位科技型研发人才、536项技术专利和201个科技项目;积极谋划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总投资近10亿元、总面积17.8万平方米的“智汇原”秦都创新驱动平台,打造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高地。

用心留才。“秦都的人才‘软’环境越来越好,是干事创业的热土。”陕西中科启航科技有限公司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李牧深有感触地说。今年,秦都区出台“1+N”人才政策体系,对引进的紧缺人才,五年内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生活补贴;对符合“产业领军人才”条件的,给予最高50万元项目资助;对在秦都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给予最高15万元资助经费;对在秦都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基地的,给予最高5万元建站补助;对在秦都新建并被认定为中央、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分别给予200万元、20万元、2万元科研补助;对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来秦都投资的,给予最高40万元资助经费。为营造敬才重才社会环境,打造人才温馨港湾,秦都制定“九项最优措施”,从“心”出发关心关爱人才。


彬州强化电商人才培育赋能乡村振兴

去年以来,彬州市持续聚焦电商产业发展,着力做好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将培育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培育壮大队伍,让电商人才“强”起来。对年龄以18-40周岁为主体,将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脱贫户、返乡创业青年等列为重点培养发展对象。启动“百人主播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围绕电商基础知识、微商购物实操、实用技能等内容,培养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正能量“网红”主播和技术团队,全年培训电商人才1200人次,培育电商龙头企业近40家。

搭建网络平台,让电商人才“聚”起来。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建设镇村电商服务中心、完善农村产供销体系、加快农产品深度开发,已建成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70个、10个电商直播间、1个农特产品展厅、1个网货供应中心,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62家,主要销售彬州苹果、梨、御面、菊花、小杂粮等彬州农特产品,已孵化网商1300多家,微商12000多户,为电商产品出村进城搭建了网络新平台。

优化机制保障,让电商人才“富”起来。制定出台《彬州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等,财政预算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及电商人才培育培养、创业发展。大力推行“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创业带头人+农户”等电商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就业5000余人,电商交易额12.7亿元,真正实现电商人才增收致富。


★事务性公文:心得体会

“三心”做好人才事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人才是实现民族报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工作者作为人才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推进者,需要把人才真正装进心中,用耐心。细心、熬心千方百计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耐心当好“政策通”。作为人才工作者要有一颗沉下去钻研各项政策的心,既要把握当前人才工作方针,又要研判未来人才工作方向,定目标、追过程、出实效。要吃透“上情”,深耕“域情”,聚焦当地重点工作布局,坚持产业发展导向,深入一线,听取诉求,掌握人才培养、需求情况,关注周边地区人才政策及发展情况,取长补短,突出当地比较优势,提升人才工作综合竞争力,为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找准“定盘星”。

细心当好“服务员”。人才工作和人才工作者实质上是双向奔赴的,人才工作者若投之以细心,人才工作必报之以成效,人才工作者要以细心的服务换取人才的安心,要将服务优势构筑为竞争优势。用情用心用力,为人才多想一步、想深一层,在细处着力、在小处作为、在实处见效。

热心当好“创新者”。才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永葆热心才能矢志不渝地将创新进行到底,方可自觉探索工作规律,创新创忧。人才工作者要以一颗热心运用好创新这把发展“金钥匙”,争当工作创新的“排头兵”。通过创新,持续盘活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充分迸发人才工作的活力、激活释放出更多更大人才红利。


★事务性公文: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境及路径探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我省“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加强乡村振兴的要求,了解掌控我省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按照我厅今年调研工作安排,调研组对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我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我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00多万,占常住人口37.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减少550万人。由此推断,我省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总量随之也减少,调研中反映出农村现有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吸引各类人力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并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技能,成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此较低,整体素质不高。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由于文化水平及其他因素限制,农村人口大多数是以出卖劳动力务农为主。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就业的农村人口所占比很小。主要表现在:在文化程度方面,农村人口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极其缺乏;在科学技能方面,大部分农民都还是停留在出卖体力的传统方式上,一些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人员,因受训效果不佳,使得大部分农民不能拥有具备转移到其他产业上的技能,农民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在思想方面,农村劳动力长期在家自主干活,习惯自由的工作时间,保守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不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难度加大。

(二)农村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农业耕作方式也由传统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原有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下降,致使大量农村人力闲置。这些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且不能为现有农村建设带来生机活力,难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但随着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拥有现代农业技能的人才需求量却不断增大,而很多农村出来掌握有现代农技技能的人才大多又不愿再回到农村参与农村建设,加上农村的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优秀人才缺失状况愈发严重,导致农村可利用资源稀缺,生产效率低下,这种状况严重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人力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农村人力资源就业稳定性差,权益保障不平等。农村劳动力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只占40%左右。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困扰用工单位的一大难题。由于城乡地域的限制,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在城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差。还有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标准过低,土地已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使得农民工不愿意彻底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流动就业的兼职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不利于就业的稳定性。

(四)农村人力资还开发认识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体系以及管理的合理化还需进一步提升。虽然现今涉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职能部门很多,但大多职能界定不清且管理体系覆盖过于广泛,不能很好地深入基层展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工作。农村经营管理者大多存在市场意识淡薄、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对整体人力资源开发把握不全面,缺乏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意识,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经营的需要。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建议进一步研究制定新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意见,继续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公共财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经费纳入预算,建立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务品牌”培训补贴和职业补贴政策,以及相关减税和社保补贴政策,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得到更好的政策扶持。重点完善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服务措施,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帮助创业者解决融资难,场地难等问题,构筑绿色通道和创业平台,促进更多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

(二)实行劳务输出和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并重。扭转重输出、轻开发的现状,在做好劳务输出的同时,加大乡村人力资源品牌开发力度。把人力资源开发同发展本地产业紧密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以创业园区、流动摊点等创业载体,“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等举措,场地补助、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措施,提高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积极性,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创业成本,实现转移就业增收。扩大各市社区工厂建设数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合作新载体,积极协调社区工厂与乡村街道深度合作,加快社区工厂投产见效,带动发展。

(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培训滞后的这一问题,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于普通农户的教育培训应以适应乡村发展需求为目标,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对接,让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现场讲学;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重点应将农业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依托前沿科技提高农业要素的优化整合和配置;对于返乡创业的群体,以搭建平台为主,教育培训应结合成功人士的经验和言传身教,增长致富本领,成为“有文懂商又会管”的全能型人才。

(四)加快城乡融合进程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促进农民就业创收。一是各镇(街道)应加大对辖内企业扶持力度,定期聘请专家指导,增长企业家见识且能提高竞争活力,更好地发挥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二是支持引导乡镇企业做大做强,向城市周围聚集,建立专业产业园区,加快城乡融合的进程,促进城镇化建设。三是在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的同时,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特色产业多元融合式发展,充分合理地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城乡融合进程,为农村带来新的生机和出路。


管理创新 科技赋能 全程服务

汉中市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

人才竞争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乃至局部地区发展竞争中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在推动。汉中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本地人才流失严重、外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才需求十分迫切。汉中市人社局积极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2021年3月25日出台了《汉中市“人才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该政策的制定旨在缓解中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等问题,形成“政府引才、社会用才、才尽其用”三方共赢的人才“引管用”新机制。“人才池”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由政府搭台、专家把脉,为有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各类合作组织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技术攻关以及管理升级等服务,在人才“引、用、管、留、服”方面开拓了新的道路,构建了政府补贴和用人单位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储备、培养和使用机制。

机制创新提增人才管理效能——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做法

汉中市人社局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着眼完善产业人才招引支持体系,健全产业人才支撑平台,提升市场配置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在出台了《汉中市“人才池”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后,又相继制定了《人才池入池人才认定实施细则》《人才池入治人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人才池入池人才待遇发放申领细则》等配套实施细则。

(一)新模式强化人才管理。一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了“人才池”工作专班,制定了《汉中市“人才池”工作专班工作制度》,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工作落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人才服务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入池人才认定和重大事项,有效解决人才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统合不力、协调不动”等问题。二是创新“7+1”管理模式。工作专班按照“统一领导、 分工配合、上下联动、协调有序”的原则,创新人才引进、评鉴入池、培训提升、效能评价、福利待遇和淘汰退出七项机制,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7+1”管理模式有效确保了“人才池”政策刚性落实、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开展多方战略合作。汉中市人社局与陕西省人力资源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协会平台广、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人才流动合作计划、搭建招才引智桥梁、提供人才管理咨询等服务。

(二)信息化赋能人才管理。搭建与之匹配的“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人才大数据、人才供需可视化、数据图表化、效能数量化。第一,搭建人才大数据平台。摸清人才家底、理清人才结构,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全市各类人才进行盘点分析,绘制人才大数据地图。第二,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实时掌控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人才需求的动态信息,与“人才池”数据库智能匹配、精准对接。第三,搭建线上培训平台。通过“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入池专家可开展线上一对一个性化培训、一对多规模化培训,并通过受训人直接评价培训效果。第四,搭建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对人才入池的申请、评鉴、考核、退出等实行线上办理,实现了人才网上一站式管理服务。

三、全程服务激发人才作用——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推进成效

汉中市人社局通过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不断优化人才引管用和服务方式方法,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实现了人才智慧化动态管理。依托线上和线下多个渠道,形成了人才库、专家库、人才需求库、专家需求库组成的“四库”。各类企业可以在线提交技术难题,与“人才池”专家库进行精准匹配行业专家,将专家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登记入库高层次人才共497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研究生191人、双一流高校本科学历165人,技能型人才19人;“人才池” 专家共135人,主要涵盖了种养殖专业、食品药品加工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18家企业964名人才需求,分布在机械设计类、市场营销类、建筑类和临床医学类;129家企业198项技术难题需要。二是拓宽了服务人才新内涵。与西安银行汉中分行对接,落地汉中人才服务银行建设,从人才专属金融服务、人才无忧生活金融服务、人才增值服务三个方面,为广大人才提供全面化、定制化、专业化的32项金融服务,为“入池”专家办理“人才贷”450万元。三是探索了人才服务新途径。截至目前,人才专岗共派出专家团队261人次,为198家企业解决了290项技术难题。其中,组织“人才池”专家团赴县区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类技术指导,专家团给出精准解决方案,并以掌握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通过采取“企业+院校+农户”的发展模式,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四、面向未来广纳英才——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启示与展望

回顾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工作开展以来的人才吸纳情况,汉中市人社局深刻认识到要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将人才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打造形成汉中吸引人才的“拳头产品”。紧盯需求靶向引才。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花重金买人才。汉中市人社局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天汉英才”计划,实施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海外人才项目,着力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保障财产安全,增强“磁吸效应”,吸纳更多人才来汉创业发展。坚持创新思维用才。围绕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全力打造秦创园汉中分园和环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园,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链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推动汉中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精准服务留才。建设高层次人才港、人才工作站等平台,完善产业人才管理,并在项目扶持、生活补贴、财税支持、激励奖励、政治待遇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加快建设人才服务高地,努力使汉中成为“抢着来”而不是“抢过来”的地方。


加强人才引育  强化要素保障

全面助推韩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韩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人才要素保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释放人才在服务发展和引领发展中的强大活力。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市十九次党代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奋斗方向,对人才要素保障提出了更高的内在要求。为此,韩城市对人才引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认真研究分析。

一、人才招引工作实践与探索

(一)建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新型人才观为引领,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重要抓手,人才招引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组织领导上,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了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统揽,市人才办具体协调部署,全市各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体制;在职能分工上,夯实部门责任,组织、人社负责党政体制内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信、农业、民政等行业部门分别负责企业人才、科技人才、农村乡土人才等体制外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才服务保障,各用才单位负责落实关爱人才政策,形成了优势互补、全面覆盖的人才招引工作格局;在招引方法上,不拘一格,打破地域、身份、编制、待遇等限制,建立了灵活的招才机制,积极探索“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和年薪制薪酬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发展要求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二)做优引才励才服务保障。“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我市把优化人才环境作为引才用才的重要抓手。一是完善配套保障激励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韩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优才引才政策文件;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评价和激励。将能力水平、实际贡献与待遇挂钩,根据不同人才类型和层次,实行纳入编制管理、协议年薪制、绩效工资等灵活薪资待遇,落实安家费、住房补贴或人才公寓等安家保障,设立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和专项科研经费,激励高端人才来韩从业创业;三是营造重才惜才的社会氛围。不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加强互动沟通和人文关怀,听取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提升人才归属感。夯实相关部门责任,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予以优待和照顾,初步形成了一套人才服务保障和政策激励体系。

(三)多措并举汇聚优秀人才。一是吸引了数名专家学者人才。瞄准高端引领型人才,积极探索体制外年薪制用人模式,实施面向全国引进园区高管和领军人才计划,在清华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举办系列校园招聘会。先后引进6名博士研究生,分别涉及金融、物流、化工以及新区园区等重要领域;二是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累缺人才。聚焦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我市实施面向紧缺应用型人才的公开招考和重点高校系列校园招聘会,持续深化实施“博硕进韩”人才招引工程,引进各类专业研究生308人,重点高校本科生323人;三是补充了大批产业人才。聚焦产业人才供给,积极搭建供需平台,主动出击奔赴周边地区招聘产业工人,组织实施人才春风行动、人才劳务交流会等招聘活动,在西工大等高校组团实施“韩城企业校园行”人才招引项目,累计补充各类产业人才2300余人;四是培育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立足用好现有人才,我们深入实施高技能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振兴计划,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评价,累计培育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50余人、高技能人才830余人,人才质量稳步提升、结构大幅优化。

二、存在问题和短板

(一)人才发展布局不平衡。随着人才质量和结构的整体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布局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我市招聘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大量地补充到体制内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相比之下,体制外的企业产业人才、农村乡土人才等发展不快,特别是作为工业型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并不强。这反映出我们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认识还有局限,很多部门狭隘地将人才理解为仅仅是体制内人才,或者博士硕士高学历人才;工作合力还不够,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对人才工作职责不清,职能作用缺位,对广义上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关注支持不够,同时企业作为用人主体,略显粗放的发展模式,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未得到有效重视,导致人才发展不平衡。

(二)人才环境优势不明显。近年来我市在优化人才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比较优势不明显,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弱,人才流失现象凸现。今年我们制定了60个高层次紧缺人才招引计划,实际仅报到23人。博硕研究生、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外流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现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政策普惠性不强,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二是综合吸引和承载力没有比较优势,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机制不成熟;三是重才用才环境还不浓厚,很多招引来的高层次人才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专业特长难以施展,发展晋升通道不畅,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对引才留才产生不利影响。

(三)政策体系化程度不高。在全国各大城市竞相实施人才新政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对比,我市人才政策还不够全面系统。出台政策的质量还存在差距。一是系统性思维不够,在引才、育才、用才、励才等核心人才制度层面还存在一些缺项,政策零散,没有形成制度集合;二是人才工作缺乏系统性,在规划部署、组织协调,路径方法、考核问效等方面没有形成机制闭环,质量和收效难以进一步提升;三是还没有完善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没有全面系统对人才进行科学分类,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分层分类待遇保障激励政策缺失;四是对引进体制外的产业领域等人才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企业自主引进人才的保障不够。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一)聚焦凝聚合力,进一步夯实部门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和部署协调,充分激活职能部门和行业部门职责。人才办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安排部署和综合协调。组织、编办、人社、财政、教育等职能部门切实做好各项人才保障服务工作。各用人单位负责好各自人才服务培养工作。组织部、人社局聚焦高精尖缺,抓好体制内科、教、文、卫等各领域人才引育。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好各自领域的引才育才工作,特别是工信、农业等部门应乘势而上,把当前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产业人才和乡村振兴急需的乡土人才作为重点,着力补齐人才短板,形成各司其职、同向发力、促使各类人才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强化吸引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借鉴西安等地成熟人才政策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完善细化政策措施,建立有目标规划、有组织协调、有路径方法、有激励保障、有资金投入、有考核问效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对人才进行细化分类,出台我市人才分类具体办法,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优才政策;二是完善留才励才体系,扩大高层次人才激励对象范围,将体制内外人才同等对待,鼓励体制外的企业对自主引进人才实行待遇双补;三是完善落户保障体系,按照租建并举的思路,再规划开发一批高层次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利用闲置厂房拆改、建设人才住房,政府部门给予一定资金奖补和政策便利;四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企业引才奖”,对人才招引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予以重奖。

(三)聚焦人才需求,进一步做优做实待遇保障。结合韩城实际,探索统筹市级财政投入、行业部门政策性资金、企业人才发展基金等办法,着力把现有人才发展基金总量做大,提高奖补资金支撑力;在待遇上,按照政策规定缩短待遇兑现周期,扩大高层次人才激励对象范围,将体制内外人才同等对待;在服务上,在我市政务服务大厅开通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二级以上医院、各大银行网点等公共服务机构设立专用窗口,使人才享受更优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在发展上,重视职业发展空间和政治待遇提升,对于高层次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发展其入党,并纳入后备干部人选;在需求上,落实领导联系人才制度,构建尊重知识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及时解决人才在心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稳定性。

(四)聚焦对外引才,全面推进人才招引。始终以高精尖缺为重点,区分不同领域和人才特点,灵活运用柔性引进、编外使用,专家评鉴、人才猎寻等多样化方式,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招用机制。引进行业领军专家、企业高管等稀缺人才要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提供相应人才发展平台和引资引企环境。引进高技术技能产业人才、乡土专家则发挥主管部门服务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双作用,并适当给予一定激励奖补。广泛采取柔性用才方式,建立用好行业合作专家库,实现高端人才资源共享。丰富载体平台,举办区城技术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聚才,构建高技能产业人才聚集地。

(五)聚焦对内培育,拓展人才开发模式对内培育人才,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维,注重现有人才开发培养。市委人才协要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按照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出台继续教育和培训规划,积极与各大高校、三甲医院、重点中小学校、知名企业等机构建立继续教育合作机制,设立实训基地,分期选派人员参加各类短、中、长期专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建立人才订单委培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加大校企合作,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办班、入校集训的形式,依托市内外技工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现有人才质量和专业水平。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