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内蒙古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内蒙古·第45期】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

【内蒙古·第45期】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

2022-11-09|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11月10日,举行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式暨首届自治区文化品牌(IP)创意设计大赛线上直播活动,本届文博会主题为“数字赋能文化 创新汇聚文博”,突出“数字化、特色化、互动感、惠民性”。文博会是集中展示自治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自2016年创设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展示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深度解读

★“十四五”文化发展六大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四是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五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六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十四五”文化发展主要目标

一是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进一步增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真理光芒,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更加充沛;

二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四是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

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文化发展主要任务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二是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建好用好管好网上舆论阵地。

四是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完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精品力作;鼓励引导网络文化创作生产;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

五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六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七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八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丰富优质旅游供给;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九是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十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

十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十二是建强人才队伍。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强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二十大报告重要表述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成绩

一是创作演出出新出彩。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围绕时代进步、民族团结等题材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7部剧节目入选建党“百年百部”优秀作品名录,《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分别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剧目奖”“最佳导演奖”和“艺术表演奖”,《浪漫草原》获“荷花奖”,1人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各地乌兰牧骑累计创作推出作品300余部,深入基层演出8000余场次、在线演出2500余场次,组织开展宣传、辅导和基层综合服务活动10500余场次,基层乌兰牧骑排练厅建设进展顺利。组织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等系列活动,全区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演出12000余场次、线上演出传播3100余场次。

二是公共服务惠民乐民。大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全区基层文化站、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抽查暗访,督促整改,提升效能。获评全国民间艺术之乡5个,命名全区民间艺术之乡24个,评选了全区首批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120户,全区有88个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以上文化馆标准。组织对920余座旅游厕所进行了验收和定级、对1000余座旅游厕所进行了检查和整改。在全区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性歌咏活动220余场、送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000余场,举办内蒙古乡村春晚、“舞动北疆”全区第四届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评选了一批全区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团队和志愿者。

三是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40个,阿尔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等一批工程顺利实施。公布了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遗址名录,各级文物博物馆单位全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草原文物》期刊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内蒙古博物院年接待观众83万人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370场次,社会教育部被认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举办“绣美新时代”内蒙古刺绣礼物大赛等系列非遗活动,全区17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人、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65项100处。

四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银行达成实际融资贷款金额5.72亿元,全力助力企业纾难解困。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各类活动促成项目签约12个,达成意向投资约20亿元。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有95个项目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有145个系列192件商品获“内蒙古礼物”品牌认证。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文化和旅游街区、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套娃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五是资源开发不断深化。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鄂尔多斯市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举办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条,8个红色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入选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大力推动冰雪旅游发展,2条冰雪旅游主题线路入选“筑梦冰雪·相伴冬奥”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扎兰屯金龙山滑雪旅游度假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家。“干部包联景区工作”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六是市场监管有力有效。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疫情防控检查,从严从紧抓好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疫情防控工作。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评定5A级旅行社11家、4A级旅行社17家,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金树叶绿色饭店1家、全国旅游甲级民宿1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文化和旅游市场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将文化和旅游市场24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步录入“信用内蒙古”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双随机一公开”“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打击文物犯罪”“文物法人违法督察督办”等取得积极成效,多部门、全覆盖、下沉式和第三方暗访已成常态。

七是宣传营销有声有色。构建宣传新格局,与希腊大使馆联合举办线上“欢乐春节”活动,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线上“内蒙古文化周”活动,设立香港内蒙古营销中心。组建大宣传机制,围绕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媒体发布、转载3500余篇稿件,曝光量达4亿多人次,多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在广州、南京等5个客源地市场开展目的地营销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巩固提升文旅形象,在央视投放广告,在同程网、北京晚报平台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亮丽内蒙古”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八是机关党建见行见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以案促改治理年”活动,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党代会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一以贯之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第一要件”落实制度,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相关要求,更好发挥文化和旅游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谋划好、开展好、完成好文艺创作生产、演出演播和展览展示等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动文旅工作融合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向北开放、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好应有作用。持续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文化旅游带。

(二)切实抓好文艺创作生产和展示展演展播

实施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聚焦反映、展现、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持续热情讴歌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现实题材剧目创作力度,实施内蒙古文艺惠民演出工程,搭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平台,利用好媒体、网络、报刊杂志等全面开展艺术评论。

(三)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衔接,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网络作用,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各类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群众需求新特点,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网上展览馆项目建设。线上与线下结合,广泛开展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和全民艺术普及推广活动。

(四)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筹备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推动文物建筑维修行动计划2022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辽上京遗址、阿尔寨石窟、居延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围绕“考古中国”课题,持续推进区域评估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精品文物展示工程,做好精品展览巡展活动,抓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工作。提高博物馆珍贵文物保存环境达标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互联网+博物馆”行动计划。做好展览巡展活动,实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

(五)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推动非遗共享平台建设,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遗全媒体传播计划,举办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加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健全非遗研究体系,提升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出台《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工作评估实施细则》。

(六)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持续深化文旅产业政银企融资对接,继续加强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工程,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积极培育文化新型业态,提高创意设计发展水平,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现代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对接,深入推进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研学旅游、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业态转型升级,引导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七)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长城、黄河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召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聚焦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强化区域间资源共享和高水平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四带”。大力打造旅游品牌,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着力推进四季旅游发展,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八)加大市场培育监管力度

聚焦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对文化和旅游市场消防安全、高风险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坚决守住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底线。发挥信用监管效能,以旅游投诉为重点,用好文化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严厉查处一批违规违法行为,对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审核机制,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常态化开展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联合办案和执法协作机制。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违规违法问题执法,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经营行为。

(九)拓展对外宣传合作空间

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线上“欢乐春节”“美丽中国”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任务。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合作,推动开展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验收工作,续打造“四季好风光、亮丽内蒙古”旅游形象品牌。持续开发和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持续巩固毗邻省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要客源市场。围绕冬季旅游、黄河旅游、长城旅游和世界遗产旅游等四个主题,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

(十)持续提升机关建设水平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抓好政治机关建设,时时处处事事对标“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全面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继续完善“蒙速办•一网办”15个PC端特色应用信息采集更新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重要表述

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请结合给定材料和工作实际,起草“推进规划组织实施”章节内容。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6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贯穿于规划组织实施全过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建立党政统筹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可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各级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要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规划实施责任,推动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产业协同、社会参与”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考核。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文化和旅游发展绩效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加大对规划实施、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的评估跟踪和督查,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及时反馈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各盟市和各相关部门要将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例题2:请你结合给定材料,概括总结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方面主要做法。要求:概括全面、分条作答。6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

一是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组织召开了盟市政银企融资对接洽谈会,推动中国工商银行与康镇二期、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鄂尔多斯察汗部落3个大型文旅项目达成融资意向,与9家文化旅游小微企业初步达成融资意向金额485万元;推动内蒙古银行与呼和浩特市文旅投资集团就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等大型文旅项目达成融资意向金额1亿元。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指南》《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评定标准》,启动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评定工作。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重点支持文旅产业项目95个,“内蒙古礼物”文化旅游商品标志性品牌认证商品192件。

三是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鄂尔多斯市康巴什乌兰木伦文化和旅游街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套娃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建立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周边区域的自驾旅游租车服务体系,构建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旅游租车服务网络。

四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与上海市合作举办了文化旅游及绿色农畜产品合作推广活动,促成9个项目签约,达成意向投资15.18亿元。推荐40家文旅企业参加2021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签约3个项目。先后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等展会,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跨区域、多渠道合作。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框架1

唱好“文化自信”这台“大戏”

以史为料,写好文化自信“大台本”。

以身为范,唱响文化自信“最强音”。

以民为本,赢得文化自信“满堂彩”。


框架2

把握“三关系”激荡传统文化“展新力”

推动现代与过去相融,以传统文化厚植“国之根基”。

推动守正与创新统一,以传统文化增添“国之魅力”。

推动传承与发展并进,以传统文化激发“国之活力”。


★议论文框架

框架1

以“100%”精神面貌擦亮“文化自信”名片

以“100%”的底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文化自信”名片。

以“100%”的志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擦亮“文化自信”名片。

以“100%”的骨气,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擦亮“文化自信”名片。


框架2

让人民成为“文化自信”的主角

以文培元,唱响源于人民的时代“主旋律”。

以文铸魂,把握为了人民的情怀“主基调”。

以文弘业,坚守属于人民的基层“主舞台”。


框架3

燃传统文化之“火” 燎文化自信之“原”

燃培根铸魂之“火”,与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合,燎理论创新之“原”。燃守正创新之“火”,在传承赓续中焕发新机,燎繁荣发展之“原”。燃忠诚践行之“火”,在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燎大国形象之“原”。


★工作简报框架

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繁荣艺术精品创作生产。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五是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

六是积极塑造文化旅游品牌。


★讲话稿框架

框架1

在2022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一、关于2021年工作

一是创作演出出新出彩。

二是公共服务惠民乐民。

三是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四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五是资源开发不断深化。

二、2022年工作思路

第一,突出一条主线,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贯彻工作。

第二,坚持文化守正,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第三,坚持统筹谋划,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

三、关于2022年重点工作

一要坚决扛起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

二要全面增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

三要着力激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状态。

四要继续保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良作风。


框架2

在全区文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旅融合新使命

二、注重突出重点,推进文旅融合迈上新台阶

三、着力固本强基,强化作风建设树立新形象


★调研报告框架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一、文旅融合发展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规划,突出发展重点。

(二)政策引导,形成发展合力。

(三)彰显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四)规范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五、必背金句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3.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传承中华文化为自豪,要坚持文化创新,以焕发中华文化为事业,要坚持文化交流,以传播中华文化为理想。

4.文化之蕴,历久弥新。《唐宫夜宴》完美呈现“博物馆奇妙夜”火爆刷屏,《只此青绿》“穿越”千年诠释宋风雅韵实力出圈,《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精神之源。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6.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唱好“文化自信”这台“大戏”

弘扬文化自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时代担当,主动扛起弘扬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用心用情唱好“文化自信”这台时代“大戏”,努力推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史为料,写好文化自信“大台本”。“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是中国软实力的底气所在,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文化宝库。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文艺领域的党员干部,一要守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正确导向,清醒地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引领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二要将恢弘的中华文明史作为创造素材,深度挖掘、精心创作,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自信拥有更多载体,不断绽放出新的精神魅力和时代光芒。另三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去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底气地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和精神文化产品创造、创新,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大放光彩。

以身为范,唱响文化自信“最强音”。“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习**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一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要以身作则、躬亲示范,争当中华文化的开掘者、传承者,要增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中华文化。三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将文化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新的文化项,为文艺工作者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强国,让文化自信的旗帜闪耀华夏大地,让文化自信的声音传向五湖四海。

以民为本,赢得文化自信“满堂彩”。“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理念,要弄懂文艺创作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讲好群众故事,这样才能让文艺作品更有风貌,让文化事业更加出彩,进而赢得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让中国文化自信获得源源不断的动能。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时代当局、国际全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拓展、完善,赋予其文化创意与新的生长点,同时要借网络之势,将中国优秀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多元结合,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空间,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开创重实干、勇担当、抓落实、创佳绩的文旅工作新局面。


★议论文

以“100%”精神面貌擦亮“文化自信”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自治区党员干部要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坚持从中华文化中涵养做中国人的底气、志气和骨气,以“100%”的精神面貌擦亮“文化自信”名片。

以“100%”的底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文化自信”名片。“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泉”。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从浙江良渚遗址到山西陶寺遗址,再到陕西石峁遗址,一次次重大考古收获,一次次突破性进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不容置疑、不容毁谤。从贾湖骨笛到三星堆8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一件件沉睡的古物即将被世人所知,诉说那蕴含其中的历史故事。每一个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历史的认知,“扩容”了历史资料库。作为年轻一代,应该带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沉浸式地认识传统文化,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确保这本“教科书”全面清晰,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以“100%”的志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擦亮“文化自信”名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在民族存亡时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在山河破碎时不畏牺牲,用一腔热血换家国平安。面对反革命的屠刀,革命烈士发出了“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豪迈誓言;面对敌人的劝降,方志敏丝毫不为所动,在狱中写下“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面对两广区委的党员,陈延年慷慨激昂地说道“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产党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小学生心态”,认真领悟蕴含其中的内涵“陈香”,从中不断汲取奋进“养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在前进道路上勇闯“腊子口”、敢过“娄山关”。

以“100%”的骨气,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擦亮“文化自信”名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青年干部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始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把稳思想之“舵”,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立于时代潮头,以“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底线思维扣好“廉洁扣子”,坚持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不断克服“本领恐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五千多年华夏历史波澜壮阔,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担当民族复兴重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忠诚担当、不辱使命,奋楫开创内蒙古文旅征程新篇章,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议论文

让人民成为“文化自信”的主角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自治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让人民成为“文化自信”的主角,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为文化和旅游系统擘画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以文培元,唱响源于人民的时代“主旋律”。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源于“古”而成于“今”,是一首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无论是从“四大发明”到唐诗宋词,还是从伟大长征到改革开放,抑或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伟大建党精神,无一不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文化结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者,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离开人民,文化便犹如无根浮萍、无魂躯壳。让人民成为“文化自信”的主角,要在人民的奋斗征程中进行文艺创造,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以此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知、自信、自豪,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以文铸魂,把握为了人民的情怀“主基调”。习**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觉醒年代》的热播燃起家国情怀;《长津湖》的满座凝聚精神力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以人民为“纲”,以生活为“目”,吟出盛世华章……中华民族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提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让人民成为“文化自信”的主角,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潜下心与观众沟通,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于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用丰富的文艺形式充盈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人民团结力量。

以文弘业,坚守属于人民的基层“主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前提便是精神食粮触手可及。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前沿。必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多措并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从“家门口”的老年大学、“15分钟文化生活圈”,到城市书房、农村书屋,再到口袋公园、云上传承……构筑起一个个基层精神高地。文化繁荣兴盛的根基在基层,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来自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应精准对接基层需求,通过政府带动、社会参与、创新方式增强文化滋养、丰富精神家园,将更好更多的文化大餐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有效激活基层文化的“一池春水”,让文化阳光普照,让自信由内而外。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期的风气。我们要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 担当作为、真抓实干,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好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促进全区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议论文

以“三心”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治区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信心”“决心”“恒心”,为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指引前进方向。习**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显现,风险挑战跌宕交织,愈是这种时候,坚定信心愈加重要。这份信心,厚植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到“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无一不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与依凭。这份信心,彰显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实际行动中,夏明翰就义前写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邓稼先拒绝留美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事业,屠呦呦专注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青蒿素……没有对祖国、民族的信心,就没有这一页页引以为傲的篇章。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历史自觉及文化自信,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于一代代华夏子孙,表征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伟大事业的拥护。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决心引领前进道路。中国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追逐伟大事业,奔向伟大梦想的历史。成就伟大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有锚定目标奋勇前进的决心,青年马克思决心将“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择业的目标,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即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为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决心横跨古今、贯通中外,在不同的时空遥相呼应,熠熠生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应当明心见性,以投身崇高事业的决心拨云见日,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把握根本的行为逻辑。应立鸿鹄之志,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植根于中华大地土壤的初心使命,在党的领导下踔厉奋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以“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恒心贯穿事业始终。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相反,浪潮汹涌与激流跌宕才是不变的主题,如果没有将信念坚持到底的恒心和毅力,难免被飞扬的浪花吞没。自古以来,恒心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和赞扬的高贵品质,“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典故代代相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使“三千越甲可吞吴”,张骞身陷匈奴坚守十年终是“持汉节不失”。当下,置身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更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和以恒心守初心的坚毅,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恒心体现在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践行上,要以一辈子为衡量刻度,以黄大年、张桂梅等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持之以恒做到久久为功,做到真信真守、真想真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纵深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揽镜自照的清醒剂,更是鉴往知来的航标灯。我们要深入汲取中华文化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心得体会

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馆作为国家设立的重要文化阵地之一,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全民艺术普及为己任,不折不扣地坚持“二为”方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文化馆工作是一种影响人的工作,其作品和服务作用于人的思想精神,做得好能让人德才俱增、身心健康,可以利国利民。所以,文化馆要有“正”的情怀,守正是文化馆工作的根本要求。创新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兴盛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骨干”,更需要始终追求创新,把创新视为灵魂,视为文化馆发展生命线。

二是打造现代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新馆是自治区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之一,我们要加快推进移交工作,把新馆打造成为全区群众文化业务指导中心、群众文化示范活动中心、群众文化队伍培训中心、为民演出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心、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中心、群众文艺创作展览展示中心。

三是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的关键。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达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目的。

四是创作群众文艺精品。群众文艺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因此,文化馆必须以群众文艺精品引领群众文艺创作,创作更多讴歌真善美,赞美新时代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时代风采。

五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滋养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和丰厚沃土。作为文化馆,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灵魂、精神、底蕴和内核,并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立根之本、立命之基。文化馆要结合免费开放,开设“国学讲堂”“文化讲坛”“非遗课堂”,阐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当代人们所认知、所理解、所接受。


★批复

关于同意举办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70周年校庆活动的批复

自治区教育厅:

你厅报送的《关于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70周年校庆活动的请示》(内教报〔2022〕110号)收悉。根据《节庆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中办发〔2012〕18号)、《节庆活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清组发〔2019〕1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节庆、论坛、展会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节庆论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内节庆组字〔2020〕2号)等中央、自治区关于庆典活动管理的有关规定,经自治区规范节庆庆典工作专项组初审,并经自治区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暨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同意于2022年9月20日举办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70周年校庆活动。同时,提出如下要求:

一、鉴于目前境外疫情输入、境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请严格落实“谁提请、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是否如期举办,须在疫情防控形势和国家、自治区疫情防控政策许可的情况下确定。

二、活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意识形态正确导向、方向,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三、活动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自治区相关配套规定,厉行节约,节俭办庆。要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邀请各类名人明星参与活动。确需邀请自治区领导同志(含离退休领导同志)出席的,请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涉及邀请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来华事宜的,请按外事管理规定另行向外事部门报批。涉及评奖的,请按照评比达标表彰管理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四、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严格做好防火、防暴、防踩踏等安全保卫、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活动安全。

请你厅并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严格按照批复事项规范举办相关活动,严禁随意变更活动主体、内容、项目等。其他未尽事宜,请及时同自治区专项组沟通协调。同时,在接到本批复1个月内,请通过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在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请向自治区规范节庆庆典工作专项组(设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报送活动总结。

专此批复。

内蒙古自治区规范节庆庆典工作专项组

2022年**月**日


★工作简报

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对厅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任务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一是繁荣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聚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重点推出一批优秀新创作品,挖掘整理、复排提升一批传统(保留)剧目。组织开展舞剧《骑兵》、杂技剧《美好生活》、交响曲《旗帜》等优秀剧目巡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常态化推进“扎根基层、情系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二人台、蒙古剧、漫瀚剧、晋剧等传统戏剧和新编历史剧创作,推出弘扬主旋律的歌曲、舞蹈、民乐、曲艺、小戏小品,以精品奉献人民。进一步完善文艺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体制机制,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满足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需求。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尚未达标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发挥心之系列、诺敏沙图、哈尼之声等阅读品牌活动影响力,在社会上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乌兰牧骑、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内容送到百姓身边,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牧区倾斜。鼓励开展乡村节日民俗活动,举办“乡村春晚”、广场舞大赛、农牧民文艺汇演、西部民歌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加快推进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内蒙古)、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内蒙古)、中华文化素材库(内蒙古)建设,有效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释放文化数字生产力,让各族群众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强石窟寺、长城、革命文物保护,“重拳出击”打击文物犯罪,扩大对各级各类文物保护的支持范围,全方位践行“保护第一”。组织“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长城两边是故乡”“塞上风光无限好”等文物精品展览全区巡展,鼓励各地博物馆采取馆际合作方式与区内外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支持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建设。

五是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持续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切实抓好规划落实和重点段建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内蒙古文旅集团作用,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推动资源资产集聚、资本放大、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在稳经济大盘中充分发挥文旅行业、文旅产业的能动作用。

六是积极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民族团结故事。以“亮丽内蒙古”为牵引,系统构建草原、沙漠、森林、冰雪、黄河等子品牌IP体系。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外宣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好国家框架下内蒙古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突出毗邻俄蒙的地缘优势,以“万里茶道”为核心开展务实合作,塑造中俄蒙文化旅游合作国际品牌。


★讲话稿

在2022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

(2022年1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区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21年工作

一年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表明了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关怀,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我们高举思想旗帜,坚持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系统内各级党组织学习的第一议题、工作的第一遵循,厅党组传达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40次57项,各地区各单位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持续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严明的纪律规矩、务实的工作措施,推动武安州辽塔加固维修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初步验收,新时代乌兰牧骑政治建设、职能建设全面加强。及时传达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领悟真理魅力,体悟思想伟力,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中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对表、全面看齐。

一年来,我们主动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这一重大主题,牢牢把握“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各地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宣传展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唱响了礼赞中国共产党的昂扬旋律,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巨大热情。特别是举全系统之力,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壮阔历程。开展当天,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率省级领导干部观展。截至目前,观展团体累计1160个、13.4万人次。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组织编制了一批专项规划,推出万里长城、天赋河套、大漠风情、万里茶道、草原风情等5条主题旅游线路,举办了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主题推广活动,着力传承弘扬长城、黄河文化。配合自治区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260余项,对全区62个开发区开展了文物保护区域评估。

一年来,我们突出工作主线,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决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对文化和旅游领域不符合党中央精神、过分强化差异性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废止或修改,对各地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涉民族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整改,对旅游景区以及野外大型雕塑雕像进行排查,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聚力。围绕“增进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档案文献展》《各族儿女心向党—国家典藏美术作品展》《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推出了“与历史对话”“文物中的内蒙古”“国宝话长城”“让古籍‘活起来 ’馆藏典籍展播”等系列作品,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年来,我们注重顶层设计,按照自治区党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全区规划纲要的部署,对标文化和旅游部“一个工程、七大体系”建设任务,组织编制了《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及艺术创作规划、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设指南、评定准则,着力构建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先行区、中国向北开放文化和旅游交流样板区和中国北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三区一地”发展定位,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推动东中西部旅游业差异化协调发展。

同志们,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和旅游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平稳起步。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26.8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60.49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7.96%和32.04%。

一是创作演出出新出彩。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围绕时代进步、民族团结等题材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7部剧节目入选建党“百年百部”优秀作品名录,《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分别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剧目奖”“最佳导演奖”和“艺术表演奖”,《浪漫草原》获“荷花奖”,1人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各地乌兰牧骑累计创作推出作品300余部,深入基层演出8000余场次、在线演出2500余场次,组织开展宣传、辅导和基层综合服务活动10500余场次,基层乌兰牧骑排练厅建设进展顺利。组织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等系列活动,全区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演出12000余场次、线上演出传播3100余场次。

二是公共服务惠民乐民。大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全区基层文化站、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抽查暗访,督促整改,提升效能。获评全国民间艺术之乡5个,命名全区民间艺术之乡24个,评选了全区首批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120户,全区有88个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以上文化馆标准。组织对920余座旅游厕所进行了验收和定级、对1000余座旅游厕所进行了检查和整改。在全区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性歌咏活动220余场、送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000余场,举办内蒙古乡村春晚、“舞动北疆”全区第四届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评选了一批全区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团队和志愿者。

三是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40个,阿尔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等一批工程顺利实施。清水河县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址、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武川县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等26项考古发掘稳步推进,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实证。全区有4处遗址、15处长城点段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目录,3处考古发现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公布了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遗址名录,各级文物博物馆单位全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草原文物》期刊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入选国家文物局重点推介展览,《蒙古文古籍所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入选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内蒙古博物院年接待观众83万人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370场次,社会教育部被认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举办“绣美新时代”内蒙古刺绣礼物大赛等系列非遗活动,全区17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人、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65项100处。

四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银行达成实际融资贷款金额5.72亿元,全力助力企业纾难解困。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各类活动促成项目签约12个,达成意向投资约20亿元。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有95个项目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有145个系列192件商品获“内蒙古礼物”品牌认证。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文化和旅游街区、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套娃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五是资源开发不断深化。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鄂尔多斯市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重要进展,评定公布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2家。重点支持和推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第三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1家、旅游度假区2家、旅游休闲街区7条。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个,评定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34个、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22家。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举办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条,8个红色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入选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大力推动冰雪旅游发展,2条冰雪旅游主题线路入选“筑梦冰雪·相伴冬奥”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扎兰屯金龙山滑雪旅游度假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家。“干部包联景区工作”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六是市场监管有力有效。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疫情防控检查,从严从紧抓好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疫情防控工作。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评定5A级旅行社11家、4A级旅行社17家,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金树叶绿色饭店1家、全国旅游甲级民宿1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文化和旅游市场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将文化和旅游市场24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步录入“信用内蒙古”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双随机一公开”“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打击文物犯罪”“文物法人违法督察督办”等取得积极成效,多部门、全覆盖、下沉式和第三方暗访已成常态。

七是宣传营销有声有色。构建宣传新格局,与希腊大使馆联合举办线上“欢乐春节”活动,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线上“内蒙古文化周”活动,设立香港内蒙古营销中心。组建大宣传机制,围绕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媒体发布、转载3500余篇稿件,曝光量达4亿多人次,多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在广州、南京等5个客源地市场开展目的地营销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巩固提升文旅形象,在央视投放广告,在同程网、北京晚报平台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亮丽内蒙古”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八是机关党建见行见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以案促改治理年”活动,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回顾2021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全区旅游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复苏。虽然人民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从未散去,但全区文化旅游行业在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我区仍存在文旅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不强,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项目策划编制水平不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面对、认真解决。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对标中央和自治区提出的总体要求、谋划的战略任务、确定的主要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厅党组研究提出,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党代会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

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我们要着眼“政治大年”“关键之年”,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在思想理念上进阶进位、方式方法上优化升级、服务发展上加力加效,具体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一条主线,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贯彻工作。一要组织好主题性文艺创作和演出演播、展览展示等活动。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主题文艺创作,扎实推进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聚焦反映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组织一批高水平演出演播、展览展示活动,热情礼赞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围绕党的二十大、礼赞新时代,谋划好2022年度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严把导向关、内容关、质量关,推出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底蕴、展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在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要以“百年风华正茂”系列活动为抓手,重点宣传推介党的百年特别是新时代奋斗成就,引导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理解认同,更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二要组织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及时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用好所属报刊、网站、新媒体工具,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文化和旅游场所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要充分发挥乌兰牧骑政治职能,利用“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优势,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宣讲活动,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要组织好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执法保障行动。针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持续组织“体检式”暗访评估,开展互联网文化、演出等市场集中执法检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和“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现场检查巡查等工作。坚决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不断强化抓安全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完善涉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演练,坚决防止发生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事故。

第二,坚持文化守正,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一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想问题、做决策首先从政治上、方向上、全局上进行把握和考量,文化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必须以总书记思想、党中央精神为指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把党性原则贯穿到文化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文化领域各方面,内宣外宣、网上网下、体制内体制外的各项工作、各项群文活动,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个阵地,都要坚持党的方向、体现党的意志,决不允许出现脱离党的领导的真空地带。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牢固树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唯物史观,想问题、作决策既要有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又要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要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艺术创作、公共服务、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展览展示、旅游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努力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群众心中扎根。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突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原则,大力实施风险隐患排查、突出问题整治,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确保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要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开展黄河文化、西辽河文化、长城文化等文物考古和研究阐释,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第三,坚持统筹谋划,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近日,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了《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规划》集中体现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内容,重点推进7个方面工作,明确了“三区一地”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效应得到彰显;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和旅游强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性紧迫性,扎实推动《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各盟市要对照规划要求,加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地方规划衔接协调,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对接点和突破口,主动将本地文化和旅游发展融入全区发展布局、发挥应有作用。要认真对标对表、分解目标任务,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目标计划,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把握好时度效、把握好节奏力度,做到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末结账,确保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为落实好自治区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推动东中西部旅游业差异化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协调、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我们研究提出了“四带”“四圈”的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各盟市要高度重视“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的重要作用,突破传统思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快大景区一体化建设进程,推动地区间、城市间、景区景点间联动发展,组建集团型旅游联合体,联合开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景区共建、线路共串和市场共拓。

第四,坚持要素驱动,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一要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要强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精准度、项目落地率,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管理经验先进的企业,培育一批有较大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旅融合优质项目。鼓励各大旅游景区景点要因地制宜,创新政策和机制,探索采取合资入股、有偿委托经营等方式,把区外善于制造旅游产品、吸引流量的旅游龙头企业引进来,带来新的旅游大项目。要扶持小微,在“精”“特”“优”“新”上下功夫,从降低准入门槛、降低用地成本、落实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小微旅游企业积极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二是通过创新金融模式为产业赋能。要多措并举,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沟通,研究适当延长对旅游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周期,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旅游企业的纯信用贷款额度,在客户准入、资产评估、抵押担保、信贷流程上进行针对性创新。鼓励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可以为不具备实体资产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征信担保,推动解决中小型旅游企业由于担保抵押品不足产生的融资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联合授信、同业合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及政府授权公司自营、发行债券等方式,对旅游重点项目、重点景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

三是推动数字科技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加强旅游预约平台建设,推进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等服务。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街区,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在重要景区景点、集散中心等旅客主要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服务。要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以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四是加大人才支撑和保障力度。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活化招引方式,采用“柔性引智”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和智力。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争取特殊政策、绿色通道,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注重发挥企业创新平台的人才高地作用,鼓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文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加大项目投入,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为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对内要主动搭建平台,建立培训机制,举办导游大赛和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从业人员钻研业务、提升技能,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第五,坚持项目牵引,抓好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一要加强项目储备。抢抓中央补短板、自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政策机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积极谋划一批急项目、好项目、管长远的项目,纳入到国家、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库。钻研政策,准确把握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投放方向,做到既吃透上级的政策,又弄清自己的情况,更掌握基层的实际,精准把握中央和自治区政策导向,认真谋划一批方向准、质量高的项目,积极争取预算内投资。二要聚焦项目建设。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组建专班,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特别是,施工季马上到来,要全力做好项目开复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计划开复工的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并联推进手续办理、土地征迁等前期工作,确保施工季到来即可开复工,二季度重大项目动开工率达到90%以上。对在建重点项目,要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投资和建设进度;对竣工项目,尽快组织投产投用,发挥应有作用。三要强化要素保障。要按照提前谋划、重点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好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投资及金融支持,优先保障并持续推进纳入规划的优质文旅项目落地实施。要强化用地保障,将文化旅游项目新增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探索“点状供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服务流程,压缩工作时限,实现“网上通办”“不见面办”,提升服务品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抓项目”与“抓环境”统筹起来,破解项目落地难题,营造民间投资良好发展环境。

第六,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发展。一要着力恢复市场信心。要增强必胜信心,坚持迎难而上,把克服疫情影响、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厘清政策需求、明确帮扶目标,既要延续前期已有政策举措,又要推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的政策举措,助力行业稳预期、强信心,稳住当下、渡过难关。要放眼长远,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适应人们旅游方式的变化。二要着力助企纾困解难。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认真梳理、广泛宣传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举措,让市场主体知晓、明白、会用,让政策举措可见、可感、可行,真正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行业疫情防控政策,持续推进文旅产业政银企融资对接,举办各类企业服务月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帮助市场主体更好生存下来、恢复元气、实现发展。三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措施,持续完善跨省、跨区域旅游“熔断”机制、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推动“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始终把安全生产责任扛在肩上、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手上,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紧盯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排查安全隐患,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三、关于2022年重点工作

同志们,部署一分力,落实九分功。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强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的要求,明确责任、担当实干,努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一要坚决扛起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极端重要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部署,始终把抓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推动党领导文旅工作制度化。

二要全面增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要始终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对策、找方法,不断提高驾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积极推进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和知识更新,坚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服务供给的主要责任;产业发展完全交给市场,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三要着力激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状态。要树牢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本着对发展、对历史、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区上下相互补位补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发展。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用力,落实文化和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对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形成从任务落实到结果报告的工作闭环,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四要继续保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良作风。按照统一部署,要继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强化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使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久久为功,接力推进,接续发展。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同志们,千秋伟业,百年序章;继往开来,再展风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开拓进取,加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