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内蒙古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内蒙古·第33期】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内蒙古·第33期】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2-05-09| 来源:北辰遴选·茂林老师

一、背景链接

4月6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2022年行动方案》。2022年,自治区将开展旅游供给提质增效行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动、文旅商品传承创新行动、旅游重点项目融资行动、科技赋能旅游创新行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旅游品牌营销推广行动等“七大行动”,力争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超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0%。


二、深度解读

(一)中央和国家层面部署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解读

1.重要意义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集中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书。

2.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将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向农村倾斜。

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支持公共文化机构优惠提供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引导群众文化活动与时俱进,推动内容和形式深度创新。

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数字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运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

五是强化创新示范,调动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完善示范和试点机制,引导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创造的新格局新风尚。

3.重点任务

一个工程: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

七大体系: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建设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4.具体做法

(1)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一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上云用数赋智”。

二是推进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三是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支持各地制定消费促进政策和举办消费活动。

四是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是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

(2)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一是在大众旅游方面,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大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海洋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新产品开发。推动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假日消费,满足大众旅游需求。

二是在智慧旅游方面,推进智慧建设,深化“互联网+旅游”;打造智慧产品,让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积极培育“网络体验+消费”发展新模式;加强智慧管理,推进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提升智慧服务,推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加强智慧营销,建设网上旗舰店和便捷的营销网络。

5.掌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四个创新

(1)一条主线: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包含五个方面:

一是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绿色发展是一条底线,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二是创新能力更强。以人为本,以科技为驱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文旅开发模式、产品和业态、运营管理等,营造更加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

三是产业结构更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结构层级更加优化,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风情乡村、产业园区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人均消费水平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是供给品质更好。旅游的文化厚度、服务温度和体验深度得到大幅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化得到极大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迈上新台阶,逐步营造安全有序、生态优美、设施完善、主客共享的旅游环境,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五是综合效益更高。把文化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孵化一批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2)三个重点

一是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创新。要做好内容创新,用现代表达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文博、文物、非遗、民俗等是文化内容创新的重要领域。通过科技手段与跨界融合等方式转化为当代人所接纳、认可的展现形式,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做好功能创新,在传统文化设施基础功能上融入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元休闲功能,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迭代,盘活文化场馆的综合价值。要做好模式创新,探索馆企合作等市场化合作模式,在产品开发、运营管理和营销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断释放文化活力。

二是文旅融合的载体与路径。从管理上看,要研究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数据统计和绩效评估办法,完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搭建文旅合作的平台,实现文旅资源对接。从产品打造上看,要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建设。对园林名胜、文化遗迹、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文保单位、剧院书场等文化设施,展览展示、节庆活动、演艺活动等文化活动,动漫、影视等文化作品进行分类整合和提升,明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主次明确策略,通过科技创新、文创推广、二消植入等手段,不断盘活资源存量,激发产业活力。对旅游设施进行文化性改造。对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点等旅游载体植入文化内涵,使之生活化、休闲化、主客共享,让旅游设施更有文化味。

三是旅游产业的提质与升级。做精产品。用最专业的规划设计创意产品内容,优化场景设计,完善体验体系,把产品做出彩。建议重点围绕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家庭亲子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领域打造新产品、培育新业态。做优服务。做好服务接待的标准化,提供品质化、个性化的情感服务,从游客心理出发,关注细节,创造感动。做好运营。真正的跳出门票经济,做好产业经济。加强标准化、智能化的管理,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景区的管理效率。开展精准营销,从线上营销、线下营销、品牌设计和品牌推广到围绕全程对客服务建构一套营销体系。

(3)四个创新

一是数字化。从市场层面看,要创作出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型数字化产品,开发以标志性景观、建筑、展品等为背景的拼图和找茬游戏,同时,推广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数字化营销渠道建设。从政府层面看,要切实利用科技提高运营效率与公共服务水平。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制定好区域的数字化认定标准。更为关键的是,要搭建多部门数据共享、管理联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敲响了警钟:文旅数字化管理不仅是文化与旅游的大数据搭建与信息共享,更要与卫生、公安、消防、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搭建信息共享的纽带,以便于统筹管理,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为文旅的健康发展增加一条“安全带”。

二是智慧化。智慧旅游虽已经提出多年,但当前还大多停留在刷手机入园、安装摄像头等初级水平,管理与服务的智慧之路还很漫长。随着5G、虚拟现实、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文旅的智慧化发展也势不可挡。此外,无人餐厅、无人酒店等自助产品在新时期也将释放潜力,推进旅游服务的智慧化升级。

三是融合化。要把文旅作为统筹产业发展的联动器,通过跨越产业寻找吸引、围绕主题叠加要素、利用场域延展功能等手段,促进文旅与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同时,要综合“持续发展、市场需求、产业关联、竞争优势、生态效益”等评价指标,根据各地发展实际,从农林、水利、科技、体育、工业、健康等产业中,选好优势产业,明确融合路径。

四是生活化。从精神必需品看,一方面,线下的实体旅游将在疫情后得以复苏,“低密度+高质量”的品质旅行和“大众化+高频次”的休闲化旅行将成为新常态。要把握住旅游绿色生态机遇与自驾、自助旅游机遇,推出更多贴近生活休闲需要的文旅产品。另一方面,疫情造就了“云旅游”,其催生的“心灵”旅游将有限的生命通过无限性的“云端”放大了可能性,这将重新定义旅游的内涵。从生活必需品看,电商也为文旅销售提供了更多可能。习**总书记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是大有可为的。未来“文旅+电商”的模式将成为潮流,企业可探索扶贫、乡村振兴、非遗保护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推出更多文旅生活消费品。

★全国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1.会议时间

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2.会议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

3.取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广阔平台,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人才工程、重要计划、重点项目,推出一系列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领导要求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命任务、科学方法,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重点任务。

三是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统筹推进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5.重点任务

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要加强政治引领,组织引导广大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个人专长、自身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是要注重实践锻炼,坚持用事业吸引人、培养人、成就人、激励人,为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搭建更大舞台、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广空间。

四是要加强政策支持,鼓励政策创新,努力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科学规范、务实有效的文化和旅游人才政策体系。

五是要推动《“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结合实际找准与规划实施的对接点,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协同。

六是要强化统筹协调,把准政策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充分整合资源,注重发挥各方面力量。

(二)自治区层面贯彻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解读

1.出台背景

将习**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于规划全篇。特别是2014年以来,习**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自治区量身定制了行动纲领。

紧紧围绕中央赋予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总体布局、规划目标、发展方向、重大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等内容。

秉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文化和旅游在空间布局、内容生产、产品业态、公共服务、消费促进、交流推广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创意创新。

2.重要意义

《规划》集中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重大工程、项目、举措等,是内蒙古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优势产业、服务业领域支柱产业和综合性幸福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任务书。

3.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和旅游需求为着力点,围绕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晋位升级。

4.目标定位

聚焦“一大目标”——锚定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和旅游强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远景目标;

把握“四个定位”——到2025年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先行区、中国北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向北开放文化和旅游交流样板区。

5.主要内容

(1)突出“一条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活动开展等多种途径,全方位、立体式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一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振兴,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艺术精品创作传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二是加强中华文明研究和阐释,建设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提高文物考古利用水平,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着力打造文化和旅游节庆,加强全民艺术普及推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四是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加强文化作品内容管理,提高文化和旅游展览展示质量,优化文化和旅游讲解服务质量。

(2)抓好“五项任务”。一是扩大优质文旅融合产品供给,注重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推动艺术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旅游演艺等深度融合创新,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高品质景区、度假区,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提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培育;二是协同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在旅游设施、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提高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发展能力,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共建共享、实用便捷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丰富活跃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扩大内需战略,扶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做优做强,激励文旅市场主体提升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四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开展多层次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创新文化和旅游宣传方式,着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理念,为自治区扩大对外开发,深入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五是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和鼓励文化和旅游行业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推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3)优化文旅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整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带,聚合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圈,跨区域建设文旅产业集聚区,培育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城镇,以城带乡推动乡村振兴,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特色、以旅游为产业支撑,建立区域协调、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4)鼓励优质文旅内容生产。实施以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品牌旅游企业,打造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列品牌IP。打响“内蒙古音乐”“内蒙古舞蹈”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演艺剧目。推进文创产品创新开发,推广“内蒙古礼物”特色文创和旅游商品品牌。大力培育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影视创作等文化业态,构筑文化科技和文化创意高地。

(5)创新文旅融合产品业态。建设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考古遗址公园适度旅游开发,依托重点博物馆和非遗体验场所打造旅游目的地和线路;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高品质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融非遗体验、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高品质冰雪旅游基地;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深挖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内涵,建设提升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推动文化和旅游业与农牧业、工业、体育、交通、康养、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

(6)推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促进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双向赋能,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由居民的日常文化消费空间向居民和游客共享的文化空间转变;促进公共文化和旅游功能融合发展,推进形成一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示范点,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推动公共书吧、文化活动、公益演出等进景区,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与体验感。

(7)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培育壮大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打造“内蒙古味道”品牌店。推动主题酒店、特色酒店和乡村民宿等蓬勃发展,打造品质住宿。在游客服务中心、机场车站、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精品店、特色店,提升购物体验。丰富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构建多样化夜间消费场景,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申报工作。

(8)强化文旅宣传营销推广。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周边各省区文化旅游区域联动与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万里茶道”文化和旅游发展,推动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二连浩特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讲好内蒙古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文化和旅游国际传播能力。

6.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地方文化旅游法律法规,推进相关立法工作。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实施方案或专项支持政策文件。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引凤工程”,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监测评估考核。推动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产业协同、社会参与”的落实规划责任体系,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1.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1)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一以贯之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第一要件”落实制度,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相关要求,更好发挥文化和旅游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谋划好、开展好、完成好文艺创作生产、演出演播和展览展示等各项工作任务,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氛围、凝心聚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保障行动,加大互联网文化、营业性演出等市场集中执法检查和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整治力度,加强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现场检查巡查,开展舆情动态研判,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4)积极推动文旅工作融合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向北开放、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好应有作用。持续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文化旅游带。

(5)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高度重视文化守正的重大意义,自觉担负文化守正的历史担当,打造一批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舞台艺术作品。加强文化作品内容管理,提高文化和旅游展览展示质量,优化文化和旅游讲解服务质量,有效维护文化安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强化新时代艺术创作传播,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毫不放松抓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落实好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的防控措施,落实好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推动“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

(7)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认真梳理、广泛宣传各项助企纾困普惠性政策举措,让市场主体知晓、明白、会用,让政策举措可见、可感、可行,真正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政策举措,推动助企纾困各项普惠性政策落地实施,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

2.切实抓好文艺创作生产和展示展演展播

(8)深入贯彻《乌兰牧骑条例》,持续加强乌兰牧骑政治建设、职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实施乌兰牧骑创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乌兰牧骑经典作品复排工作。统筹推进乌兰牧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乌兰牧骑”建设,创新乌兰牧骑服务方式。开展乌兰牧骑“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系列活动,举办第九届乌兰牧骑艺术节。

(9)实施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聚焦反映、展现、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持续热情讴歌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现实题材剧目创作力度,重点抓好舞剧《骑兵》、杂技剧《美好生活》、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高的兴安岭》、音乐剧《命运》、歌剧《江格尔》《双翼神马》、漫瀚剧《都贵玛》、民族交响曲《黄河》等重点剧目创作提升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好蒙古族长调、蒙古族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筹备好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剧目的选拔和打磨提升工作。

(10)实施内蒙古文艺惠民演出工程,持续开展“草原文艺天天演”“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等系列惠民演出活动,举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区优秀剧目展演月、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蒙古剧展演、曲艺展演、器乐比赛、舞蹈比赛、全区文艺院团交流演出等重大活动,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

(11)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和保障,为国有文艺院团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努力实现院团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提升。按照《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设定的功能定位和改革方向,指导各盟市、各院团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改革措施。

(12)健全艺术评论工作体系,搭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平台,利用好媒体、网络、报刊杂志等全面开展艺术评论。围绕重点剧目创作、演出和各类活动,进一步加强艺术理论研究工作,推进“一剧一评”。出版《乌兰牧骑发展史》。开展全区国有院团红色题材音乐作品调研,举办“红旗耀轻骑——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摄影作品展”。发挥馆藏艺术档案的优势,做好艺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服务工作。

3.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13)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衔接,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网络作用,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指导公共文化机构加强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推动自治区人大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调研,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

(14)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各类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继续举办内蒙古乡村村晚、全区第五届广场舞大赛、全区第五届农牧民文艺汇演、第七届西部民歌会等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打造精品推荐参加全国“群星奖”决赛。开展送戏曲进乡村示范性惠民演出,评选并扶持第二批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

(15)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群众需求新特点,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网上展览馆项目建设。线上与线下结合,广泛开展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和全民艺术普及推广活动。开展春雨工程、西部阳光、圆梦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惠民生的全区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利用我国传统和现代节日节气等时间节点,开展“传统文化月月传”“传统手工艺大课堂”等社会教育品牌活动。

(16)全面总结旅游厕所两个三年建设经验,提高旅游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组织培训管理人员,继续开展2015—2020年度旅游厕所抽查整改和2022年“最美旅游厕所”评选活动,打造一批全区示范性旅游厕所。

(17)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实施“蒙古文古籍海外回归计划”和“蒙古文文献保障工程”,完成《蒙古文古籍所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出版,加强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

4.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18)筹备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推动文物建筑维修行动计划2022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辽上京遗址、阿尔寨石窟、居延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完成全区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推进革命文物保护条例立法程序。启动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工作。加强长城、石窟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工作,继续指导辽上京、萨拉乌苏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辽上京和祖陵、红山文化遗址群、阴山岩刻和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基础工作。

(19)深化中华文明史研究,围绕“考古中国”课题,开展黄河流域“早期聚落与社会研究”、西辽河流域先秦考古学文化研究项目,做好后城咀石城遗址、吉胡郎图匈奴墓、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考古发掘,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提供考古学证明。持续推进区域评估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水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精品文物展示工程,做好精品展览巡展活动,抓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工作。推动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契丹辽博物馆和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布展工作,支持大兴安岭自然生态博物馆、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建设。提高博物馆珍贵文物保存环境达标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互联网+博物馆”行动计划。做好展览巡展活动,实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

(21)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落实文物(长城)长制。聚焦法人违法、盗掘盗窃、火灾事故三大风险,联合消防部门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联合检察部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活动,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行动。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级以上博物馆、长城重要点段、古遗址、古墓葬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文物安全防范措施。

5.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2)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十四五”非遗保护和传承规划》,印发《自治区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健全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推动非遗共享平台建设,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遗全媒体传播计划,举办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加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23)完善非遗名录体系,研究制定《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办法》,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做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调查评估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调整工作。

(24)健全非遗研究体系,加强自治区非遗专家库建设,推动自治区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设立黄河流域、长城沿线地区体现中华文化基因的非遗研究课题。

(25)提升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出台《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启动自治区级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对黄河非遗及其孕育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实施整体性保护。推动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全面推进“非遗进社区”工作。

6.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26)持续深化文旅产业政银企融资对接,继续加强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召开对接会,完善贷款融资项目库,协调和推动金融机构对文旅重大融资项目给予支持。开展2022年度贷款融资项目贴息工作,对2021年度符合条件的融资项目予以贷款贴息补助。

(27)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指南》《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评定标准》,做好自治区首批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命名工作,组织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8)实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工程,推动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线上演播、博物馆展览展示、智慧景区打造、新场景应用、新业态培育等方面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智慧旅游、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

(29)积极培育文化新型业态,提高创意设计发展水平,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现代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对接,深入推进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研学旅游、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业态转型升级,引导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30)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旅游供给,继续实施惠民举措,鼓励各地制定促进消费的优惠政策,举办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探索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增长的长效机制,做好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

(31)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开展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继续完善内蒙古礼物品牌管理体系,开展第二批内蒙古礼物申报评选工作。

7.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32)加强长城、黄河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保护规划和黄河文化旅游、非遗、文物等专项规划,完善长城、黄河沿线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培育长城、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进长城、黄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将乌审旗萨拉乌苏、和林格尔县土城子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畴,全力打造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33)召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聚焦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强化区域间资源共享和高水平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四带”(蒙东草原森林、环京津冀千里草原风情、黄河几字弯、西部沙漠休闲文化旅游带)、“四圈”(呼包鄂乌、乌阿海满、乌扎霍阿、锡克乌生态文化旅游圈),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

(34)大力打造旅游品牌,持续推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和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通过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指导阿尔山市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35)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按照《自治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指要(试行)》要求,重点推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滑雪旅游度假地、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创建工作。持续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自驾旅游服务项目,重点打造4—6个重点服务区,成为自驾旅游网红新打卡地。

(36)着力推进四季旅游发展,探索扶持现有旅游景区春秋冬旅游产品开发,破解我区淡旺季旅游发展不均衡难题,延长旅游景区经营时间,提高旅游景区经营效益。将冰雪旅游培育成内蒙古旅游的新热点,以“激情迎冬奥 冰雪内蒙古”为主题,推出内蒙古冬季旅游黄金线路和特色体验,举办系列冬季旅游节庆活动和各盟市配套活动,将“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37)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落实落地。加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镇建设,开展全区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复核,重点复核五星级接待户,推动全区乡村民宿健康快速发展。出版《内蒙古乡村旅游指南》,完成配套线上宣传平台建设。

(38)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按照《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鼓励具备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创建A级旅游景区,集中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红色旅游讲解员。

8.加大市场培育监管力度

(39)紧绷安全发展这根弦,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时段,制定措施、提出举措,抓好节假日期间的安全。聚焦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对文化和旅游市场消防安全、高风险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坚决守住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底线。

(40)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督促指导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一旦区内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业务。强化疫情防控宣传培训,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指南,提高从业人员防护技能,引导游客增强防护意识。

(41)发挥信用监管效能,以旅游投诉为重点,用好文化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严厉查处一批违规违法行为,对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推动技术与监管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切实发挥平台在景区监管、假日值班、应急指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应对网络文化、在线旅游等市场新情况新问题。

(42)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审核机制,加强线上线下内容审核及动态监测,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整治“饭圈”乱象。加快构建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市场主体加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进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导游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服务质量。

(43)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政策引导,改善营商环境,培育骨干文化和旅游企业,推动创建一批4A级以上旅行社,打造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和金树叶级酒店品牌、甲级旅游民宿,支持中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44)常态化开展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查找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将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处理。约谈存在问题较多的盟市,并将暗访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指标。

(45)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联合办案和执法协作机制。开展重大案件评选和优秀案卷评查、执法技能竞赛、集中业务培训,加强举报办理、交叉检查、随机抽查、案件督办、应急处置,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

(46)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违规违法问题执法,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持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旅游乱象等突出问题。持续保持“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的高压态势,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秩序规范、平安稳定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

9.拓展对外宣传合作空间

(47)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线上“欢乐春节”“美丽中国”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任务。与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合作,线上开展文化展览展示、演艺和旅游宣传等交流工作。加大《云游中国》平台宣传强度,持续推送我区对外宣传文旅资源,保持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在境外的影响力。

(48)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合作,推广“内蒙古宣传角”宣传模式,同步利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宣传平台推广内蒙古文化和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展与港澳的交流与合作,在香港设立内蒙古旅游营销中心,适时举办港澳门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49)推动开展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验收工作,加大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宣传推广力度,指导满洲里旅游目标向国内市场转移,增强国内旅游内生动力。推进“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与俄蒙地区建立宣传推广共享平台,壮大“万里茶道”联盟发展。

(50)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持续打造“四季好风光、亮丽内蒙古”旅游形象品牌。持续开发和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持续巩固毗邻省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要客源市场。围绕冬季旅游、黄河旅游、长城旅游和世界遗产旅游等四个主题,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

(51)继续开展网红打卡地宣传推广工作,开展vlog短视频挑战赛等,保持网红打卡地热度。加强与同程网合作力度,丰富“内蒙古旅游旗舰店”网页内容,实施分众化、精准化定向传播。

10.持续提升机关建设水平

(52)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抓好政治机关建设,时时处处事事对标“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创建北疆模范机关。持续推进“最强党支部”创建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典型宣传、主题讲座,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展特色党建活动。

(53)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政治监督,加强执纪问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加强对问题线索的处置。落实《关于发挥监督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紧盯“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54)履行维护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完善党组统一领导,办公室统筹协调、相关处室分类牵头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安全工作格局,统筹推进文化安全、行业安全、区直系统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督导文化和旅游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

(55)提高抓落实的工作能力,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全面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强化重点督办、销号管理,切实压实工作落实的责任链、任务链,构建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体系。

(56)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提高和招聘引进工作。根据干部选任、调任、交流有关规定要求,配齐配强文物局、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推开《内蒙古博物院政事权限清单》经验和做法,持续深化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57)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厅文旅融合发展大数据平台,推进呼包鄂乌四市“一机畅游”平台建设,提高文化旅游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蒙速办•一网办”15个PC端特色应用信息采集更新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2022年行动方案》解读

1.“七大行动”

旅游供给提质增效行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动、文旅商品传承创新行动、旅游重点项目融资行动、科技赋能旅游创新行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旅游品牌营销推广行动。

2.具体措施

在旅游供给提质增效上,一是推动莫尔格勒河、七星湖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A级旅游景区评定和复核工作,不断提升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持续开展旅游休闲城市创建工作,支持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在旅游吸引物、城市吸引物、可进入性、内部交通、旅游标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三是推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塞上老街的提档升级,新创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四是开展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评定工作,力争创建1家5C级、2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五是重点打造10个自治区乡村旅游精品村镇,做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荐工作;六是丰富冰雪产品供给,创新举办2022年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新创1家国家滑雪旅游度假地。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重点推动黄河几字弯、阿尔山、额济纳等重点旅游优势区块率先发展。一是推动黄河几字弯旅游带建设,推进包头市黄河湿地国家公园等3个黄河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和呼和浩特市清水河明长城小元峁段保护利用等3个长城文化公园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对阿尔山市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指导,不断提升城市度假功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推动阿尔山市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是编制出台《额济纳旗旅游提升规划》,指导好额济纳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重点项目融资上,一是建立自治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库,力争一批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金融支持文化旅游投融资项目库和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名录,加强指导全区文旅项目获得中央地债资金支持;二是搭建融资平台,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完善2022年贷款融资项目库并向金融机构重点推荐融资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三是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重点旅游投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四是编制《内蒙古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册》,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在文旅商品传承创新上,一是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三星级以上宾馆等场所开设20个以上文旅商品实体店;二是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创意商品店、文化旅游创意商品开发、驻场精品旅游演艺、文化产业园区、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等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三是举办全区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大赛及展览展示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商品传承创新。

在科技赋能旅游创新上,一是对内蒙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数据平台在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市场监管等方面升级完善,推动平台上线运营,同时建成呼包鄂乌四市“一机游平台”;二是开发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推进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线上演播、博物馆展览展示、智慧景区打造、新场景应用等方面广泛应用。三是推动5A级景区实现5G覆盖、智能导游、智能导览、智能解说、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四是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推动全区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预约入园入馆全覆盖,全面提升安全旅游、便捷旅游。

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上,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进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导游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服务质量。

在旅游品牌营销推广行动上,推进“内蒙古礼物”品牌建设,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三星级以上宾馆等旅游场所开设20个以上文旅商品实体店。同时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创意商品店、文化旅游创意商品开发、驻场精品旅游演艺、文化产业园区、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等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举办全区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大赛及展览展示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商品传承创新。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精神

1.会议时间

1月26日,2022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2.主要内容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和全区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文艺创作生产和展示展演展播、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市场培育监管力度、拓展对外宣传合作空间、持续提升机关建设水平等方面对2022年全区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

3.会议精神

一是要突出一条主线,做好党的二十大迎接宣传贯彻工作,组织好主题性文艺创作、演出演播、展览展示等活动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扎实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执法保障行动,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是要坚持文化守正,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三是要坚持统筹谋划,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重点做好“四带”“四圈”建设,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

四是要坚持要素驱动,以实体经济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高度协同和有力支撑,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五是要坚持项目牵引,加强项目储备,强化用地、“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等保障,抓好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六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发展,着力助企纾困解难、恢复市场信心,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4.会议要求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强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的要求,明确责任、担当实干,坚决扛起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全面增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着力激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良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长会议精神

1.会议时间

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文物局长会议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

2.主要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全区文物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

3.会议精神

全区文物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握正确方向、履行使命担当,文物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文物保护状况不断改善、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革命文物工作深入人心、博物馆热再创新高、让文物活起来勇探新路,文物保护工作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4.会议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就文物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把握核心要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之成为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二是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守牢文物安全底线,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是要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物事业发展,把牢自治区文物事业发展正确方向,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博物馆展示和服务能力,持续加大文物安全督察督办力度,奋力谱写自治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发展现状

一是文化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推动扶贫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文化和旅游景区深度融合步伐加快,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等品牌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和体验内蒙古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是文化旅游产品多姿多彩,精心打造了草原古都游等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冬季那达慕等特色冬季文化旅游产品和昭君文化节等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四是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硕果累累,扶持和培植了《千古马颂》《鄂尔多斯婚礼》等一批文化旅游演艺产品。

五是文化旅游商品不断丰富,开发了蒙古族服饰、马头琴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打造了“内蒙古博乐歌”旅游商品品牌。

六是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综合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旅游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成立了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

2.存在问题

一是旅游和文化资源融合不足,全区5A级旅游景区仅有4家,昭君博物院、元上都遗址等景区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更多注重给游客展现同质化的蒙元文化和体验喝酒、吃肉、看草原、逛召庙等简单、粗浅的文化,红山、大窑、河套、红色等多种文化资源亟待深入挖掘。

二是文化旅游线路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线路尚不能有机融合文化资源、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特色建筑等,缺乏让游客产生心灵震撼、受到文化熏陶、引发艺术共鸣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单一,具有丰富文化体验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演艺节目缺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缺少文化元素和创意,不能有效满足游客对文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感悟探寻需求。

3.方法路径

(1)促进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

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总体要求,跨区域推进文化产业、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文化产业方面,打造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题材丰富、风格流派多样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作和大型旅游实景演出,统筹开发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相融合。

文化遗产资源方面,在保护好古城遗址等文化遗物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线路建设,依托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建筑群和各类遗址等发展文化旅游,采取建设非遗博物馆、非遗生态保护区、非遗主题公园和开展非遗舞台化表演、非遗旅游节庆活动等形式,开发体现非遗文化特色性、体验性、参与性、趣味性的多元化旅游产品。

(2)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载体建设

结合自治区旅游“一廊一脉”总体格局和四大旅游片区建设,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特色文化旅游景区等重点文化旅游载体建设,增强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

特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方面,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路径和组织方式,以文化为纽带,以风景道串联景区、景点和资源,打造跨国、跨区域和跨盟市三级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实现以点串线、以线串面、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

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方面,结合自治区旅游精品景区建设行动,以提升文化内涵与品质为核心,建设一批焦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历史、宗教、红色、生态、民族风情等特色文化主题旅游景区。

(3)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品

依托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创新开发文化、民俗与旅游融合产品,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内蒙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方面,组建内蒙古演艺联盟,组织实施“内蒙古民族艺术品牌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演艺企业向中心城市、旅游景区(点)驻点演出战略,推出《千古马颂》《马可·波罗》《无伴奏合唱》等一批精品文化演艺节目,广泛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和3D等数字技术完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功能。

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方面,扩大游牧文化旅游节、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等专项文化主题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加快发展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草原丝路马拉松、环阿拉善沙漠户外赛事等体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发展冬季那达慕、呼伦贝尔开雪节、阿尔山冰雪节等冬季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方面,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征集、筛选和开发地域和民族特色突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旅游特色商品,提升和改进旅游纪念品工艺与包装水平,健全多层次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大力推广“内蒙古博乐歌”系列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品牌。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请你结合材料,概括我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要求:分条作答,概括全面。200字,10分。

【参考作答】

一是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一直居下游水平,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发展方式落后。主要以资源依赖的粗放型外延式开发为主。

三是发展短板突出。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主要存在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等短板问题。

四是品牌建设不足。缺少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问题2:

2020年,我区将着力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系列内蒙古特色品牌。请你根据材料,梳理我区文旅融合发展做法。要求:思路清晰,准确全面。500字,15分。

【参考作答】

一是着力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全面落实《乌兰牧骑条例》,推动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积极打造“内蒙古味道”“内蒙古音乐”“内蒙古舞蹈”“内蒙古影视”与“内蒙古旅游”品牌。

二是着力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加强旅游厕所建设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蒙古文文献中心建设。

三是着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实施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前期工作。

四是着力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出一批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非遗进景区、进卖场,举办黄河非遗展。

五是着力加强文旅产业发展,筹划组建内蒙古文旅集团,推动设立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实施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进景区计划。

六是着力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组织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统筹建设黄河几字湾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七是着力加强市场培育监管,深入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提升旅游景区、旅游住宿和旅行社服务水平。

八是着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毗邻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

九是着力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高分框架

★大作文框架

推动新时代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服务产业体系。

推进文旅无缝连接,构建创新融合体系。

丰富融合发展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强化中国文旅产业国际竞争力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旅游休闲消费。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树立正确文化理念。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文旅产业体系。


六大举措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发展布局融合。

推进产品业态融合。

推进市场主体融合。

推进公共服务融合。

推进交流合作融合。

推进品牌形象融合。


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雕琢文化精品,讲好城市故事。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文旅品牌。

抓项目育龙头,培育产业动能。


持续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统筹规划,提供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

融合发展,推进供给体系品质化建设。

整体营销,推进旅游品牌国际化建设。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做好“纳入”的文章,以大视野谋划产业发展。

做好“引领”的文章,以硬举措拉动产业发展。

做好“融合”的文章,以新思路推动产业发展。

★讲话稿框架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一、着力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二、着力繁荣发展艺术事业

三、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四、着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五、着力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六、着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七、着力推动资源开发利用

八、着力加强市场培育监管

九、着力加强对外宣传合作

十、着力提升机关建设水平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坚持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指导思想

二、进一步坚定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前行方向

一是坚持文化引领,推进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升级智慧旅游。

三是坚持转型升级,推动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谋划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二是建设世界级旅游休闲景区。

三是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四是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调研报告框架

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资源禀赋较优。

(二)产业产值较强。

(三)政策保障较好。

(四)市场主体发展较快。

二、主要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全。

(二)产业发展不优。

(三)旅游品牌不响。

(四)融合程度不高。

(五)专业人才匮乏。

三、发展对策

(一)加强统筹,因地制宜长远规划。

(二)立足区情,丰富文化体验活动。

(三)完善配套,提升融合发展实力。

(四)深挖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五)人才支撑,打造专业精良队伍。


五、必背金句

1.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2.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

3.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5.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6.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7.要促进商贸、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

8.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

9.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新时代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机遇难得、大有可为。

10.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

11.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 奋力谱写内蒙古文物事业发展新篇章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内蒙古文物古迹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保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树立文物保护意识。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推进文物事业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建设,重拳出击打击文物犯罪,扩大对各级各类文物保护的支持范围和倾斜力度,全方位践行“保护第一”。

增强文物发展合力。依托《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将文物保护与安全工作纳入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进文物保护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将文物事业摆上重要位置。要不断拓宽多部门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渠道,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

推进文物保护工作。要加大文物保护工程建设,不断保护和改善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要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将红山文化遗址、辽上京城和祖陵遗址、阴山岩刻遗址、“万里茶道”内蒙古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要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伐,启动实施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加大保护力度。

夯实革命文物工作。要不断完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革命文物立法工作。积极推动革命文物统筹规划、串点连线、连片打造的新态势,以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兴安盟“一馆三址”、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等重要纪念馆为重点,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重视文物安全工作。逐步完善文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广泛宣传元上都法人违法案件、杨树沟林场破坏长城案件等,发挥震慑作用。要聚焦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坚持专项行动和常态监督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技术支撑相结合,维护全区文物安全形势稳定。适时组织开展全区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建立文物安全隐患问题台账和文物健康档案,推行“一址一档、精细管理”。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自治区文物系统将在更高起点、更新阶段,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设定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进一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事务性文书:倡议书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绿色安全出行倡议书

广大游客朋友们: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厅提醒广大游客,出游期间要时刻牢记疫情防控,用安全文明点亮旅程。

一、做好健康防护。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防控政策。出游期间自觉遵守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当地疫情防控规定,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避免聚集。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二、树牢安全意识。切勿前往不具备开放接待旅游者条件的区域,确保人身安全。根据个人年龄、健康、心理等状况,量力而行、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项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划船、漂流、浮潜、深潜等涉水活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携带违禁物品,掌握紧急逃生正确方法,自驾游要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注意防火避灾,防止引发火灾事故。

三、理性错峰出行。五一假期是游客出行相对集中的时间,要对人流量增长所带来的等候做好心理准备,理性对待。提前了解和查询旅游景区门票预约、客流限制等措施,尽量避开热门旅游景区或出行高峰时段,合理规划出游线路,错峰出行。

四、绿色文明出游。出游期间遵守文明行为规范,遵守旅游景区相关规定。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按需点餐、剩菜打包;保护环境,不污染水源,不随意丢弃饮料瓶、包装袋、湿巾等废弃物,不践踏绿地花丛,不刻划攀折树木;不随意投喂、伤害动物,不购买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树立文明意识,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设施,弘扬文明新风尚。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4月25日

★法定公文:公告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告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乡村(牧区)星级旅游接待户建设工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星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经盟市文旅局上报,厅党组会议研究,公示,现撤销呼和浩特市绿色创想园等10家存在涉及各类整改问题被拆除、停业两年及以上等情况的自治区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等级,并予以公告。

附:自治区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撤销等级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2月16日


★法定公文:通知

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盟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0〕19号),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区域评估工作的部署要求,自治区文物局高度重视,经研究,现就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通知如下,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

各地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充分认识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厘清各地需要开展文物保护区域评估的事项清单,落实专人,压实责任,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积极主动与当地牵头部门对接加强协调沟通,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

二、依法依规,切实推进

(一)技术标准

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开展,具体评估工作执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年)《关于加强基本建设工程中考古工作的意见》(2007年)等技术标准。

(二)申请要件及工作程序

各地要根据属地确定的各类开发区、园区、新区名单,盟市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开展文物保护区预评估工作。

1.地上无明显文物遗存的,由盟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开展评估初审,向自治区文物局正式上报请示文件。申请文件中要提出明确的许可意见,并附文物调查报告(要求内容翔实、准确,格式规范)。

2.地上存在文物遗迹的,由盟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开展评估初审,向自治区文物局正式上报请示文件。申请文件中要提出明确的许可意见,并附文物调查报告(要求内容翔实、准确,格式规范)、考古勘探、文物保护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①涉及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及以下级别的,由自治区文物局审核许可。

②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各类开发区、园区、新区文物保护区域评估,按上述要件由盟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自治区文物局,自治区文物局按程序报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

(三)其他要求

1.在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开展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切实推进区域评估工作。

2.自治区文物局近日将组织召开全区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请各地认真梳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建议,11月20日前报自治区文物局。

3.为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请各地在12月5日前将属地需开展文物保护区域评估的请示文件及要件报自治区文物局,确保按时限完成各地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2021年11月18日


★讲话稿:

在2022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1月26日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胡丰)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区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21年工作

一年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表明了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关怀,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我们高举思想旗帜,坚持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系统内各级党组织学习的第一议题、工作的第一遵循,厅党组传达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40次57项,各地区各单位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持续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严明的纪律规矩、务实的工作措施,推动武安州辽塔加固维修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初步验收,新时代乌兰牧骑政治建设、职能建设全面加强。及时传达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领悟真理魅力,体悟思想伟力,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中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对表、全面看齐。

一年来,我们主动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这一重大主题,牢牢把握“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各地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宣传展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唱响了礼赞中国共产党的昂扬旋律,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巨大热情。特别是举全系统之力,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壮阔历程。开展当天,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率省级领导干部观展。截至目前,观展团体累计1160个、13.4万人次。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组织编制了一批专项规划,推出万里长城、天赋河套、大漠风情、万里茶道、草原风情等5条主题旅游线路,举办了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主题推广活动,着力传承弘扬长城、黄河文化。配合自治区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260余项,对全区62个开发区开展了文物保护区域评估。

一年来,我们突出工作主线,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决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对文化和旅游领域不符合党中央精神、过分强化差异性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废止或修改,对各地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涉民族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整改,对旅游景区以及野外大型雕塑雕像进行排查,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聚力。围绕“增进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档案文献展》《各族儿女心向党—国家典藏美术作品展》《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推出了“与历史对话”“文物中的内蒙古”“国宝话长城”“让古籍‘活起来 ’馆藏典籍展播”等系列作品,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年来,我们注重顶层设计,按照自治区党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全区规划纲要的部署,对标文化和旅游厅“一个工程、七大体系”建设任务,组织编制了《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及艺术创作规划、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设指南、评定准则,着力构建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先行区、中国向北开放文化和旅游交流样板区和中国北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三区一地”发展定位,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推动东中西部旅游业差异化协调发展。

同志们,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和旅游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平稳起步。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26.8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60.49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7.96%和32.04%。

一是创作演出出新出彩。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围绕时代进步、民族团结等题材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7部剧节目入选建党“百年百部”优秀作品名录,《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分别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剧目奖”“最佳导演奖”和“艺术表演奖”,《浪漫草原》获“荷花奖”,1人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各地乌兰牧骑累计创作推出作品300余部,深入基层演出8000余场次、在线演出2500余场次,组织开展宣传、辅导和基层综合服务活动10500余场次,基层乌兰牧骑排练厅建设进展顺利。组织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等系列活动,全区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演出12000余场次、线上演出传播3100余场次。

二是公共服务惠民乐民。大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全区基层文化站、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抽查暗访,督促整改,提升效能。获评全国民间艺术之乡5个,命名全区民间艺术之乡24个,评选了全区首批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120户,全区有88个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以上文化馆标准。组织对920余座旅游厕所进行了验收和定级、对1000余座旅游厕所进行了检查和整改。在全区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性歌咏活动220余场、送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000余场,举办内蒙古乡村春晚、“舞动北疆”全区第四届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评选了一批全区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团队和志愿者。

三是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40个,阿尔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等一批工程顺利实施。清水河县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址、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武川县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等26项考古发掘稳步推进,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实证。全区有4处遗址、15处长城点段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目录,3处考古发现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公布了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遗址名录,各级文物博物馆单位全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草原文物》期刊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入选国家文物局重点推介展览,《蒙古文古籍所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入选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内蒙古博物院年接待观众83万人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370场次,社会教育部被认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举办“绣美新时代”内蒙古刺绣礼物大赛等系列非遗活动,全区17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人、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65项100处。

四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银行达成实际融资贷款金额5.72亿元,全力助力企业纾难解困。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各类活动促成项目签约12个,达成意向投资约20亿元。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有95个项目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有145个系列192件商品获“内蒙古礼物”品牌认证。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文化和旅游街区、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套娃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五是资源开发不断深化。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鄂尔多斯市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重要进展,评定公布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2家。重点支持和推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第三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1家、旅游度假区2家、旅游休闲街区7条。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个,评定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34个、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22家。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举办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条,8个红色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入选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大力推动冰雪旅游发展,2条冰雪旅游主题线路入选“筑梦冰雪·相伴冬奥”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扎兰屯金龙山滑雪旅游度假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家。“干部包联景区工作”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六是市场监管有力有效。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疫情防控检查,从严从紧抓好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疫情防控工作。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评定5A级旅行社11家、4A级旅行社17家,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金树叶绿色饭店1家、全国旅游甲级民宿1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文化和旅游市场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将文化和旅游市场24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步录入“信用内蒙古”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双随机一公开”“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打击文物犯罪”“文物法人违法督察督办”等取得积极成效,多部门、全覆盖、下沉式和第三方暗访已成常态。

七是宣传营销有声有色。构建宣传新格局,与希腊大使馆联合举办线上“欢乐春节”活动,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线上“内蒙古文化周”活动,设立香港内蒙古营销中心。组建大宣传机制,围绕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媒体发布、转载3500余篇稿件,曝光量达4亿多人次,多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在广州、南京等5个客源地市场开展目的地营销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巩固提升文旅形象,在央视投放广告,在同程网、北京晚报平台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亮丽内蒙古”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八是机关党建见行见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以案促改治理年”活动,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回顾2021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全区旅游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复苏。虽然人民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从未散去,但全区文化旅游行业在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我区仍存在文旅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不强,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项目策划编制水平不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面对、认真解决。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对标中央和自治区提出的总体要求、谋划的战略任务、确定的主要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厅党组研究提出,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党代会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我们要着眼“政治大年”“关键之年”,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在思想理念上进阶进位、方式方法上优化升级、服务发展上加力加效,具体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一条主线,做好党的二十大迎接宣传贯彻工作。一要组织好主题性文艺创作和演出演播、展览展示等活动。精心组织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文艺创作,扎实推进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聚焦反映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组织一批高水平演出演播、展览展示活动,热情礼赞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围绕迎接二十大、礼赞新时代,谋划好2022年度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严把导向关、内容关、质量关,推出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底蕴、展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在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要以“百年风华正茂”系列活动为抓手,重点宣传推介党的百年特别是新时代奋斗成就,引导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理解认同,更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二要组织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要及时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用好所属报刊、网站、新媒体工具,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文化和旅游场所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要充分发挥乌兰牧骑政治职能,利用“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优势,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宣讲活动,确保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要组织好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执法保障行动。针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持续组织“体检式”暗访评估,开展互联网文化、演出等市场集中执法检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和“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现场检查巡查等工作。坚决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不断强化抓安全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完善涉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演练,坚决防止发生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事故,为党的二十大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二,坚持文化守正,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一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想问题、做决策首先从政治上、方向上、全局上进行把握和考量,文化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必须以总书记思想、党中央精神为指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把党性原则贯穿到文化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文化领域各方面,内宣外宣、网上网下、体制内体制外的各项工作、各项群文活动,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个阵地,都要坚持党的方向、体现党的意志,决不允许出现脱离党的领导的真空地带。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牢固树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唯物史观,想问题、作决策既要有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又要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要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艺术创作、公共服务、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展览展示、旅游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努力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群众心中扎根。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突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原则,大力实施风险隐患排查、突出问题整治,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确保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要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开展黄河文化、西辽河文化、长城文化等文物考古和研究阐释,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第三,坚持统筹谋划,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近日,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了《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规划》集中体现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内容,重点推进7个方面工作,明确了“三区一地”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效应得到彰显;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和旅游强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性紧迫性,扎实推动《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各盟市要对照规划要求,加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地方规划衔接协调,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对接点和突破口,主动将本地文化和旅游发展融入全区发展布局、发挥应有作用。要认真对标对表、分解目标任务,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目标计划,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把握好时度效、把握好节奏力度,做到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末结账,确保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为落实好自治区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推动东中西部旅游业差异化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协调、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我们研究提出了“四带”“四圈”的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各盟市要高度重视“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的重要作用,突破传统思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快大景区一体化建设进程,推动地区间、城市间、景区景点间联动发展,组建集团型旅游联合体,联合开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景区共建、线路共串和市场共拓。

第四,坚持要素驱动,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一要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要强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精准度、项目落地率,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管理经验先进的企业,培育一批有较大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旅融合优质项目。鼓励各大旅游景区景点要因地制宜,创新政策和机制,探索采取合资入股、有偿委托经营等方式,把区外善于制造旅游产品、吸引流量的旅游龙头企业引进来,带来新的旅游大项目。要扶持小微,在“精”“特”“优”“新”上下功夫,从降低准入门槛、降低用地成本、落实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小微旅游企业积极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二是通过创新金融模式为产业赋能。要多措并举,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沟通,研究适当延长对旅游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周期,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旅游企业的纯信用贷款额度,在客户准入、资产评估、抵押担保、信贷流程上进行针对性创新。鼓励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可以为不具备实体资产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征信担保,推动解决中小型旅游企业由于担保抵押品不足产生的融资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联合授信、同业合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及政府授权公司自营、发行债券等方式,对旅游重点项目、重点景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三是推动数字科技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加强旅游预约平台建设,推进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等服务。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街区,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在重要景区景点、集散中心等旅客主要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服务。要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以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四是加大人才支撑和保障力度。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活化招引方式,采用“柔性引智”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和智力。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争取特殊政策、绿色通道,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注重发挥企业创新平台的人才高地作用,鼓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文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加大项目投入,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为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对内要主动搭建平台,建立培训机制,举办导游大赛和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从业人员钻研业务、提升技能,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第五,坚持项目牵引,抓好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一要加强项目储备。抢抓中央补短板、自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政策机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积极谋划一批急项目、好项目、管长远的项目,纳入到国家、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库。钻研政策,准确把握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投放方向,做到既吃透上级的政策,又弄清自己的情况,更掌握基层的实际,精准把握中央和自治区政策导向,认真谋划一批方向准、质量高的项目,积极争取预算内投资。二要聚焦项目建设。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组建专班,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特别是,施工季马上到来,要全力做好项目开复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计划开复工的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并联推进手续办理、土地征迁等前期工作,确保施工季到来即可开复工,二季度重大项目动开工率达到90%以上。对在建重点项目,要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投资和建设进度;对竣工项目,尽快组织投产投用,发挥应有作用。三要强化要素保障。要按照提前谋划、重点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好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投资及金融支持,优先保障并持续推进纳入规划的优质文旅项目落地实施。要强化用地保障,将文化旅游项目新增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探索“点状供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服务流程,压缩工作时限,实现“网上通办”“不见面办”,提升服务品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抓项目”与“抓环境”统筹起来,破解项目落地难题,营造民间投资良好发展环境。

第六,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发展。一要着力恢复市场信心。要增强必胜信心,坚持迎难而上,把克服疫情影响、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厘清政策需求、明确帮扶目标,既要延续前期已有政策举措,又要推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的政策举措,助力行业稳预期、强信心,稳住当下、渡过难关。要放眼长远,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适应人们旅游方式的变化。二要着力助企纾困解难。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认真梳理、广泛宣传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举措,让市场主体知晓、明白、会用,让政策举措可见、可感、可行,真正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行业疫情防控政策,持续推进文旅产业政银企融资对接,举办各类企业服务月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帮助市场主体更好生存下来、恢复元气、实现发展。三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措施,持续完善跨省、跨区域旅游“熔断”机制、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推动“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始终把安全生产责任扛在肩上、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手上,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紧盯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排查安全隐患,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三、关于2022年重点工作

同志们,部署一分力,落实九分功。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强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的要求,明确责任、担当实干,努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一要坚决扛起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极端重要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部署,始终把抓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推动党领导文旅工作制度化。

二要全面增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要始终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对策、找方法,不断提高驾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积极推进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和知识更新,坚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服务供给的主要责任;产业发展完全交给市场,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三要着力激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状态。要树牢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本着对发展、对历史、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区上下相互补位补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发展。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用力,落实文化和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对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形成从任务落实到结果报告的工作闭环,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四要继续保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良作风。按照统一部署,要继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强化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使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久久为功,接力推进,接续发展。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同志们,千秋伟业,百年序章;继往开来,再展风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开拓进取,加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