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青海·第39期】人才强省

【青海·第39期】人才强省

2022-08-09| 来源:北辰遴选・初尘老师

一、背景链接

7月7日上午,2021—2022年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訚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讲话。

7月7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委副书记訚柏在西宁会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旺等对口支援青海大学高校领导并座谈。

7月11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与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代表座谈,向大家在青海工作三年来的付出和坚守表示感谢,对即将踏上的新征程寄予美好希望。

7月15日下午,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与援青干部人才代表座谈,向在宁的援青干部人才送上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寄予美好祝愿和殷切厚望。会上,表彰了第四批来宁援青干部人才。

7月22日下午,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在西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7月24日,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省科学技术厅承办的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项目+人才+平台”科技引才专场签约仪式举行。

7月28日上午,第四批、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迎送大会在西宁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工作,对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提出希望,推动援青工作高质量发展。

7月30日,第五届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高校联席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大南出席并讲话。

8月2日,由中央组织部委托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央单位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进青培训班在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圆满结业。

8月2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与来青参加中国科学院地学部2022年学术年会的近50名院士座谈。

8月4日,院士助力青海创新发展咨询座谈会在西宁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承办,省科学技术协会等5家单位协办。

8月4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与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的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领导座谈。

8月6日上午,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协主办的以“传承·奉献·创新——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圆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夏都西宁闭幕。


二、深度解读

(一)中央重要表述

1.定义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取得成绩

第一,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第二,人才队伍快速壮大。

第三,人才效能持续增强。

第四,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

3.存在问题

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问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4.重要意义

提升综合国力必须依靠人才支撑。

形成国家强大竞争优势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掌控科技创新发展主动权必须依靠人才。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提供创新动力。

5.重要对策

第一,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第二,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

第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向用人主体授权。

第二,积极为人才松绑。

第三,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第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第一,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

第二,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第三,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第四,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第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第一,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第二,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

第三,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二)省级贯彻落实

1.青海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培养,抓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大力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更好发挥援青干部人才作用,做到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2.2022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深入做好人才工作。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培育创新型人才团队和青年创新人才,实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创新引才方式,探索人才共享模式,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向用人主体授权、为各类人才松绑。

3.青海省委省政府与高校领导座谈会议

(1)重要意义及取得成绩

各高校对口支援青海民大的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同行,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对口支援、教育援青战略的具体行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通过“组团式”教育帮扶,促进了青海民大在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增进了东西部高校各民族师生的“五个认同”和交往交流交融。当前,青海正在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迈上现代化新征程,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新青海的支撑。

(2)信长星要求

希望各高校结合自身所能、民大所需,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青海发展、民族教育、民大建设,进一步拓展支援合作模式,选派更多有情怀、有担当的学科带头人来青海,在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搭建科研平台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在共同推动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

(3)杨贤金要求

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要求,派遣更多政治可靠、业务优秀、能力突出的干部前来挂职;瞄准青海所需,助力青海民大发展更多相关学科;下更大力量开展教师进修,为青海民大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对口支援中实现共同发展。

4.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人才论坛)

(1)取得成绩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从2020年起,每年在展会期间举办的人才项目洽谈会是青海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招才引智盛会,也是集项目合作、人才对接、交流帮扶于一体的省级人才工作平台。今天的青海,正以三江源的宽广胸怀拥抱人才,正在以昆仑山的厚重聚集人才,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开拓未来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2)省人才办要求

全力打造人才载体平台,扎实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心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省委人才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衷心希望各位专家人才和来宾朋友了解青海,热爱青海,加盟青海,通过开展面向全国的“人才+产业+项目”对接及签约活动,把成果落地青海,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市场更好融合,让各类人才在青海创新创业的机会更多、长远发展的空间更大,努力使青海成为广大专家人才实现价值、梦想成真的地方。

5.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取得成绩

自2017年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勇担职责使命,为青海民族大学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使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吴晓军要求

希望以这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深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把青海民族大学建设得更好,助推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省校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

(3)刘伟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以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教育的使命和担当,深入推动双方教育、科技、文化、人才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口支援、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加丰富、更有实效的新成果,努力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6.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

(1)意义

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的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为全国各方面与青海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对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内外产业链与创新人才链的融合、深化人才交流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将更好地为全国各方面人才来青发展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助力。

(2)对策1

希望通过校企深度交流合作,共享优势学科平台,增强青海交通工程管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为青海交通培养一批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养护管理、科技服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专业人才交流任(挂)职、项目“揭榜挂帅”、候鸟服务、对口支援等方式,让学校内更多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参与到青海公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养护工作中,为绘写好交通强国青海篇章、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贡献智慧和力量。

(3)对策2

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强磁场”。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业态培育,赋予用人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推动科研项目立项组织形式“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科技在内、人才可以在外”“技术研发在东部、转移转化在西部”的引才用才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为各类优秀人才匹配最能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让青海成为八方英才的筑梦高地。

要持续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激发人才“内驱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强企”三年行动,加强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承载一流人才的创新平台,建成一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的实践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实现成才梦、成功梦。

要持续细化人才服务保障,激活人才“一池水”。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专家制度,建立高端人才急难愁盼事“马上办、快速办”机制,推行特殊人才“一人一策”“特事特办”个性化服务,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对引进人才在薪酬待遇、人员编制、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让各路高贤创业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发展更有信心。

7.第四批、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迎送大会

(1)取得成绩

回顾三年来第四批301名援青干部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克服生活不便、环境艰苦等方面的困难,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方面不懈奋斗的一幕幕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广大援青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加强青海与中央单位、六个兄弟省市的联系和合作,为青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青海人民将永志不忘。

(2)重要意义

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与青海干部群众一道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生动实践,圆满完成了援青任务。大家锤炼了党性,磨砺了意志,提升了境界,厚植了情怀,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援青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海各族群众的特殊关怀,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援青省市的大局意识、责任担当、倾情奉献。青海600万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习**总书记,感激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援青战略,感谢中组部、人社部的大力支持,永远铭记各援青方的无私帮助和广大援青干部人才的突出贡献,期望援青干部人才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一如既往地关心青海、支持青海、帮助青海。

(3)信长星要求

接下来的三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三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三年,是扎实推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的三年,是如期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三年,奋进新征程的天地广阔,建功新时代的舞台宏阔。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将不负使命重托,沉下心、静下气、俯下身,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受援地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以及“滴水石穿、久久为功”的工作精神,尽快熟悉青海省情,在推动发展中尽力服务青海,在担当作为中尽情奉献青海,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青海虽然条件艰苦,但却是人才成长成才的“磨刀石”,是砥砺品格、磨炼意志的平台,是创新创业的沃土。相信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定会珍惜援青机会,成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坚定推动者、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忠实守护者、建设产业“四地”的创新实践者、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引领者、青海精神高地的接力赓续者,把自己当作“青海人”,把青海当作第二故乡,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新时代援青工作新画卷,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大家成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坚定推动者、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忠实守护者、建设产业“四地”的创新实践者、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引领者、青海精神高地的接力赓续者,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各级党组织要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保障好援青干部人才,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生活上贴心、管理上用心。共同用接续奋斗的新业绩,回报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信任、重托和厚望。

(4)俞家栋要求

习**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干部人才援青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把做好援青工作作为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要深化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援青工作,进一步彰显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要做到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为援派干部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情系青海,扎实工作,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服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推受援地经济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交流合作,为大美青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珍惜机会,认真履职,锤炼自己,把自己当作“青海人”,把青海当作第二故乡,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希望青海省受援地各级党委政府搭建平台,从严管理,加强保障,做到生活上热情关心、工作上放手支持、管理上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干部人才援青工作水平,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新时代援青工作新画卷。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青海拟于近期召开2022年人才工作座谈会。假如你是省委人才办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为省委人才办主任撰写一篇座谈会讲话稿。要求:格式完整、条理清晰、具有一定高度。2000字以内,50分。

【参考作答】

在2022年青海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人才办主任  XXX

(2022年8月18日)

同志们:

近日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对推动我省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主题鲜明、意义重大。有习**总书记指路领航、擘画蓝图,有党中央的政策支持,有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广阔空间,有自身造血功能的极大提升,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人才对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我省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迈入新时代新征程,青海发展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转型升级关键期、竞争优势重塑期、改革开放深化期,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稳步推进“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把人才工作作为国之大者、省之大者抓紧抓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要围绕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积极打造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高地和创新平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眼率先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新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人才需求,统筹配置平台、经费、人才等资源要素,实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一事一议支持模式,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和“四地”建设人才支撑保障行动计划,形成从战略科学家到领域顶尖人才、专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梯队,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要着眼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简政放权,研究制定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开展分类评价改革试点,解决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后一公里”不畅、人才评价“四唯”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省属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国有企业分配政策向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倾斜,研究提出突破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措施办法。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不拘一格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以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持续开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要紧紧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方位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研究制定“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实施方案”,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对从事基础研究的“好苗子”,早发现、早跟踪、早培养,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持续办好“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放大带动效应,汇聚更多的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科创飞地、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育成平台和离岸孵化器,加大人才走出去力度。充分发挥援青人才资源独特作用,创新构建“科技在内、人才可以在外”“技术研发在东部、转移转化在青海”的引才用才机制,将合作范围向沿海发达省市延伸,向有民族、文化、历史关联的省市扩展,不断扩大青海的“朋友圈”。

要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积极营造人文生态、和谐环境,以人文生态来彰显大气包容,以和谐环境来滋养精神家园,让广大人才在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中热爱青海。要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新成果、新经验,深入挖掘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典型,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更加深入人心,持续不断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

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舞台,把广大人才团结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问题2:

十年来,教育部从国家层面持续推进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工作,使对口支援工作从内涵到外延不断深化拓展,助推青海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撰写一篇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十周年工作简报。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1200字以内,40分。

【参考作答】

辛勤耕耘共育桃李 十载春秋硕果盈枝

——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十周年工作简报

十年携手奋进,硕果累累。2012年起,教育部先后确定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3+9”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体系。十年耕耘,让与共和国同龄的青海民族大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十年帮扶,师资力量实现新突破。对口支援的十年是青海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水平成效显著提升的十年。青海民族大学64名教师赴援青各高校读博,400余人单科进修、短期培训、挂职锻炼,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规模、结构层次、综合实力,博士教师比例显著增加,整体素质大幅提升。目前,青海民族大学专任教师总量达到747名。其中,具有博士学历教师总量达232人,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人才总量达291人,较2011年增幅分别为427%、310%。十年来,各支援高校积极帮扶青海民族大学师资力量以及学科专业建设,为学校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博士点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在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力帮助下,青海民大获批博士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圆了几代民大人的梦,办学层次得到提升,构建起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十年支援,科研实力进入新发展。对口支援的十年是青海民族大学科研实力和研究成效大幅度提升的十年。“十三五”期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青海省社科规划、省科技计划项目146项,经费达到8647.09万元,科研经费比“十二五”末翻了近五番,学校科研实力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起,天津大学出资设立“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资助经费600万元,设立项目共计100项,资助领域涉及盐湖化工、新能源、通信工程、生态与环境资源等多个学科。细数这一个个亮点,十年间,青海民族大学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援青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克服前所未见的困难,挑战难以想象的极限,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十年相助,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对口支援的十年是青海民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的十年。通过“1+2+1”“2+2”“2+1+1”方式选派近300名本科生赴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学习,享受优质资源。各对口支援高校加大联合培养研究生力度,天津大学先后接收青海民大推荐免试研究生5人,通过教育部单列计划招收培养68名博士生。2021年起,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接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6名,有效提升了民大的生源质量。这些成绩背后,是一所所对口支援高校、一批批援校领导、专家学者聚焦青海民族大学发展的博大情怀。如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青海民族大学将沿着既定的新目标、新蓝图,进一步丰富对口支援的模式内容,拓展合作空间,为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高分框架

★大作文框架:

西部人才振兴关键在用好用活

让领军人才挑大梁。

为专业人才搭舞台。

对乡土人才壮根基。


“择优选备”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坚持开阔思路“选”,做到灵活用人。

坚持多元深入“察”,做到考准考实。

坚持全程跟踪“管”,做到动态调整。

坚持不拘一格“用”,做到大胆使用。


古代典籍中的育才“锦囊”

打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重才思想锦囊,

练就“火眼金睛”识才。

用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取才标准锦囊,

用心“千锤百炼”培才。

打开“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待才之道锦囊,

做到“有上有下”用才。


★经验材料框架

为打造泛共和盆地崛起的同德模式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聚焦“育才”,用活人才工作机制。

聚焦“引才”,打造干事创业平台。

聚焦“用才”,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同德:全力打好基层人才建设“组合拳”

健全干部引才交流机制。

搭建干部用才交流平台。

优化干部留才工作环境。


再续前缘谋发展 千里携手谱新篇

“输血”变“造血”,打造产业帮扶升级版。

“授鱼”到“授渔”,打造智力帮扶升级版。

“交往”更“交融”,打造民族团结升级版。


五、必背金句

1.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2.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3.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

4.今天的青海,正在以三江源的胸怀拥抱人才,以昆仑山的厚重聚集人才,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开拓未来创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5.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6.从夏都西宁到青海湖畔,从三江源头到黄河谷地,广袤的青海到处都涌动着勃勃的生机,迸发着开放发展的迫切与热忱,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带给青海许多新的历史机遇,要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既要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又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执着,真心爱才、广泛纳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天下英才汇聚青海、助力高原的良好局面。

7.从“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要以聚焦新坐标、把握新论断、锚定新目标、落实新任务、开创新局面的信心决心,书写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青海篇章。

8.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9.全力答好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时代问卷,需要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0.青海要全面吹响人才“集结号”,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汇聚磅礴力量。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西部人才振兴关键在用好用活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引进人才缺乏绝对优势。推动西部乡村人才振兴关键在盘活现有的人才资源,青海要树立“有用就是人才,用好用活就能育才”的理念,坚持以用为本,让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竞相奔涌。

让领军人才挑大梁。领军人才是地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培养造就一批就能带动发展一片。对于行业领军人才,要整合“离岸引才”“飞地引才”等平台资源,通过挂职、兼职、担任荣誉职务等方式集中引进一批乡村规划师、科技带头人、职业经理人、品牌运营师等,以大胸怀、大手笔引进留住尖端紧缺人才。要舍得给待遇、给政策,让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价值能获得一流报酬,同时享受一流的“家长式看护”“保姆式服务”,以十分的诚意解决好尖端人才的一切后顾之忧,让其甩开臂膀干事业。

为专业人才搭舞台。事业是沃土、似熔炉,既孕育培养人才,又考验锻造人才。让人才有事业、有舞台,发展才能有机会、有空间。要抓住人才成长的黄金期,鼓励引导优秀年轻人才、青年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要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制度,继续探索“岗编分离、县聘村用”的“岗位+人才”模式,推动各类人才下沉一线、服务乡村。要建立高远务实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推进产教融合,也要广拓培训渠道,引导鼓励专业人才多渠道参加专业培训,着力提升了各类人才综合素质。

对乡土人才壮根基。亿万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以培育本土人才作为基本立足点。针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职业经理人、致富带头人,要打破政策惯性,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通过“以用代考”“以赛代评”等方式把有致富带富能力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让其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厚植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要以“人才+”模式为中心推动政策资源下沉,对具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乡土人才在事业上“拉一把”“扶上马”“送一程”,真正让乡土人才在广袤农村大地上事业热起来、地位提上来、活力涌出来。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者愈溃。青海要抓好领军人才、专业人才、乡土人才,让各类人才在青海创新创业的机会更多、长远发展的空间更大,努力使青海成为广大人才实现价值、梦想成真的地方。


“择优选备”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青海或许是经济洼地,但她更是一片精神沃土。培养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青海要注重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必须放眼长远、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为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搭建平台,以激励广大人才把信仰信念的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坚持开阔思路“选”,做到灵活用人。要及时修订完善《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其《工作细则》,建立推行人才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机制等制度,真正使人才工作成为“硬杠杠”。要放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统筹用好用活现有的各类干部资源,积极探索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支队伍”互通交流渠道,鼓励引导和有计划选派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事业单位任职。坚持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注重在改革发展、疫情防控、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一线发现优秀年轻干部。

坚持多元深入“察”,做到考准考实。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严把干部的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要坚持组织主导,深入开展调研,掌握本级的年轻优秀干部队伍,向上级择优推荐。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群众评价和口碑中识别年轻干部。提高识人水平,注重政治品行、道德品质的一贯表现,注重发展潜力,看本质、看主流、看长远,真正把好苗子发现出来、推荐上来。对优秀年轻干部分类别、分专业建立信息库,注重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构建全程留痕、信息完备、动态更新、使用方便的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为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培养使用打好基础。

坚持不拘一格“用”,做到大胆使用。建立健全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调整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要经常性分析各级领导班子配备情况,对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抓紧放到关键岗位上历练,确保年轻干部用当其时。要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打造个人成长路径,做到精准培养,最大限度发挥年轻干部个人潜力,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提拔使用,打通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绿色通道”。要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成长锻炼,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为他们成长助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青海的发展造就了万千人才,人才的汇聚建设了大美青海。随着大美青海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强烈信号的持续传递,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慧”聚三江、“源”梦未来的创业之路,引领大美青海向着更优更美的方向发展!


★大作文:议论文

古代典籍中的育才“锦囊”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从古至今,我国在长期的选人用人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才思想。虽然贤才的标准,古今已有了很大区别,但“举贤才”的方法、举措及尚贤的思想,仍有现代价值。青海必须深学细悟古人智慧,在古代典籍中找出育才“良方”。

打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重才思想锦囊,练就“火眼金睛”识才。如何慧眼识才,靠的是历代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西周时期太师姜尚“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的思想,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著名论断,明太祖朱元璋“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荐贤”的治世经验,无不揭示了天下兴亡、社稷安危、国运盛衰,皆系于人才的道理。立足新时代,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借鉴吸收国外人才资源评价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举才荐才社会化机制,做慧眼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用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取才标准锦囊,用心“千锤百炼”培才。古代圣贤明君都十分重视用人标准。李世民曾对魏征说:“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勤; 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司马光提出“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标准,其中“道德”即为今天的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德行”,“智能”即为今天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才能”。明朝刘斌在《复仇疏》中也提出选才的标准有三:“一曰德,二曰量,三曰才。”清朝康熙认为“才德难以兼全时,以立品为主,学问次之”。可见,评价发现人才要把品德作为首要标准、先决条件,所以要慎选贤才,系统培养,让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在“千锤百炼”之中炼化真金。

打开“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待才之道锦囊,做到“有上有下”用才。“尺之木必有节,寸之玉必有瑕”。魏征在谈到正确看待人才问题时指出:“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战国时期晏子主张舍短求长,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才尽其用,在答齐景公问时说: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这正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发展机遇中,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身份评价人才,不以学历代替实际水平、不以资历代替能力,努力构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千帆竞发立潮头,万舸争流我自强。如今,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之上,青海将细悟古人智慧、深耕人才沃土、发达人才根系,以人才发展引领创新发展,支撑“一优两高”战略,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和“四地”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同德念好“育引用”三字诀

为打造泛共和盆地崛起的同德模式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近年来,同德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准确把握同德的发展与未来,把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才、引才、留才并举,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外引内育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格局,努力让人才资源成为引领同德转型发展的最强引擎,全县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支撑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育才”,用活人才工作机制。立足发展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围绕产业发展、农牧业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事关全局的基础工作,着力培养了一批城乡规划设计、文化旅游、农技推广、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采取上挂下派、赴外地挂职等方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直单位、江苏盐城多途径锻炼干部,根据各类人才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向村社、基层流动,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为今后构筑年龄、专业、能力等梯次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引才”,打造干事创业平台。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产业发育、民生改善等需求,依托对口援青资源和平台,主动与援建省和央企合作,紧盯教育、卫生领域,特别是海南州第五民族高级中学理科师资匮乏的问题,探索建立“组团式”人才引进模式,柔性引进20余名医疗等高层次专技人才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传授经验,巩固提升“医疗专家工作站”、“教育名师工作站”成果。围绕牦牛、藏系羊特色产业发展,采取“手把手”“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着力培养了1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让乡土人才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示范带动更多农牧民成长为乡土实用人才。

聚焦“用才”,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为更好让人才真正落户同德、发展同德,在狠抓人才集聚的同时,认真做好留才工作,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全方位识别和考察干部,坚持按事业需要、群众认可、能力相称选干部、用人才,对特殊人才、重要干部,认真考察、深入了解,优先提拔晋升、评聘职称,努力做到不埋没人才、不委屈人才。并通过优化生态和人文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医院、商贸等配套设施,加强各类人才人文关怀,大力宣传优秀乡村人才典型事迹,形成了优秀人才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的社会氛围。


同德:全力打好基层人才建设“组合拳”

为加强和规范基层干部人才交流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干部交流工作平衡顺畅运行,近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出台《同德县干部交流管理办法(试行)》,对新时期干部交流工作作出规范,为引才、用才、留才工作提供支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

健全干部引才交流机制。实施干部常态选用、实态锻炼、严态管理、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调任、转任、轮岗等交流任职形式,着力找好干部交流管理工作整体效能;加大实施“回流人才”回引工作,以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支撑、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为抓手,加强回流人才管理力度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干部能力水平与所承担的任务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搭建干部用才交流平台。坚持打破壁垒、畅通渠道,提高干部供给质量,精准对接部门、岗位发展所需,通过创新交流管理方式,规范干部人才交流。并结合干部培养计划,有计划地把干部分期分批交流到重要岗位、难点领域、吃劲岗位进行锻炼,打通体制内外党政人才流动渠道,让体制内党政人才的流动成为新常态。

优化干部留才工作环境。着力打好硬实力基础,营造有利于干部人才舒心发展的优良环境,推进人才与岗位技术融合,实现成果转化,让干部人才在不同地区、政事企之间互通有无,调整余缺,形成有进有出、能上能下、能流动的干部培养机制,实现干部任用机制运转灵活高效。


★事务性文书:实施方案(已删减)

青海省“昆仑英才·青海学者”计划2022年度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培育一批高端顶尖人才,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青海学者”计划实施办法》(青办发〔2017〕60号)、《青海省省级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实施方案》(青办字〔2021〕121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遴选支持5名扎根青海、创新突破、贡献重大,直接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二、遴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学风正派、业务精湛、成就卓著,业内有良好声誉和社会认可。近10年连续在青海缴纳养老保险(含视同缴费年限),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有特别突出贡献人员可适当放宽)。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一获奖人。

2.世界一流学科、国家级一流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首席科学家或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3.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第一获奖人。

4.学术造诣高深、成就卓著,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三、遴选程序

青海省“昆仑英才·青海学者”计划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州、省直相关部门配合。

(一)发布通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年度遴选工作总体安排,发布申报通知。

(二)个人申请。申报人向所在单位提交申请和规定材料。

(三)单位推荐。申报人所在单位对照遴选条件,对申报人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业绩水平、社会贡献、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议,并在本单位范围内公开公示无异议后,按程序推荐。

(四)逐级把关。各市州所属用人单位推荐人选,经市州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省属企事业单位推荐人选,按照隶属关系报省直主管部门审核;中央驻青单位经上级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直接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推荐。各市州、省直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和行业领域,对相关单位上报的推荐人选审核把关后,向归口初选部门进行推荐。

(五)部门初选。初选工作由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承担,其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由省委宣传部负责;自然科学领域(含医疗卫生)、工程技术领域的,由省科技厅负责。各归口初选部门按照部署要求,组织开展初选工作,初选人选经公开公示无异议后以正式文件形式推荐至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六)专家评审。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选人选进行综合评审、评议,形成拟入选名单。拟入选名单面向社会公示10个工作日(按规定不予公示的除外)。

(七)确定名单。公示无异议的,提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报省政府批准后,纳入青海省“昆仑英才·青海学者”计划予以支持。

四、支持措施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入选者,支持培养周期一般为48个月;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入选者,支持培养周期一般为24个月。

(一)以省政府名义授予“青海学者”称号、颁发证书,给予支持培养、激励保障政策。

(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入选者,每人每年给予150万元科研资助经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入选者,每人每年给予50万元科研资助经费。

(三)对入选者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50万元、一次性住房补贴50万元。补助(贴)按财务支出有关规定,由省级相关部门拨付至入选者所在单位,再由其所在单位拨付给入选者个人,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支持培养周期内,按照国家两院院士标准,兑现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差旅待遇,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五、考核管理

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按照《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做好入选者的联系服务和管理监督工作。

(一)采取年度考核、中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1.年度考核由所在单位会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重点考察科研进展、经费使用情况,每年年底向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交年度考核报告。

2.中期评估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在支持培养中段进行,中期评估结果作为继续享受支持激励保障政策的依据。

3.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加强与入选者的联系,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保留“青海学者”称号,不再享受支持培养、激励保障等相关政策。

1.支持培养周期内去世或调离青海的。

2.岗位或身份发生变化,不直接从事原有专业技术工作的。

3.批准退休的。

4.取得国家人才支持培养项目的。

5.符合其他退出规定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报请省政府批准,取消“青海学者”称号,不再享受支持培养、激励保障等相关政策。

1.考核评估不合格的。

2.在科研领域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

3.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产生恶劣影响的。

4.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5.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六、其他

(一)本方案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二)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青海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青海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扩容、提质、贯通、融合,紧密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四地”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扎根高原、服务产业、创新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青海工匠,为青海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全面评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情况,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双优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

(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实施“双高计划”,强化内涵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紧贴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

(三)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相互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职业学校向中小学开放实训基地、开放课堂,开展动手实践和职业体验教育。

(四)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省级统一招生平台,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三、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

(五)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专业群。围绕赋能生态文明高地和“四地”建设,构建中高本有机衔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六)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面向市场、产业、民生,优化专业设置,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确保设置的专业学科实用有用管用。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符合青海地域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方法,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各环节。

(八)改进教学内容和模式。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九)改革教育评价机制。落实国家职业教育评价办法,以德技并修、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重点,对职业学校定期开展评价。

(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突出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学团队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

(十一)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学校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五、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十二)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立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产教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教育全过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十三)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立教育与园区、学校和企业对话机制,搭建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园区企业紧密合作平台。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

六、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十四)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支持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扩大面向职工、退役军人、高素质农牧民、脱贫劳动力、农牧区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规模。

(十五)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资源,主动面向在职职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七、加强交流与合作

(十六)用好教育援青与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加大对我省职业教育的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做好东西协作办学工作,使六州更多学生享受省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十七)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把职业教育纳入对外合作规划,作为友好城市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推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地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选优配强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干部队伍。

(十九)强化制度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我省配套法规,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根据培养成本变化,调整职业学校学费标准,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性。严禁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提高职业学校预算水平,更好发挥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准确传递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深入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


★事务性文书:慰问信

致全省广大专家人才的新春慰问信

各位专家人才: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谨向全省广大专家人才以及长期关心和支持青海人才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回首2021,中国共产党喜迎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2021年是青海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青海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人才发展动力活力有效激发,人才工作迈上新的台阶。2021年,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理念,主动将人才工作融入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战略布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政策制度改革创新。以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为牵引,坚持破立并举,切实“放权松绑”。实行“引育留用”并举,大力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积极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鼓励支持青年创新人才在主战场上挑大梁、当主角,各类高层次人才较十二五末增加125%。围绕讲好人才故事,展播“青海学者”风采视频,积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氛围,青海正以更加开放、更加开明的姿态拥抱人才,青海具有的特殊优势,将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我省也将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三江潮涌逐浪高,扬帆奋楫正当时。热忱期盼全省广大专家人才一起向前进,一起向未来,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专家人才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1月30日


★法定公文: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

马文俊等40人2020—2021年度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决定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2020年以来,全省广大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积极投身新青海建设,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青海省优秀专家选拔办法和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办法》(青政办〔2005〕139号),经综合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公开公示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等程序,决定授予马文俊等40人“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各类人才,以此为新起点,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发扬成绩、再接再励,不断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全省广大技术技能人才要以受表彰的优秀人才为榜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不断在各领域各行业取得新进步、新突破、新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切实承担起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使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壮大全省人才队伍、增强人才效能,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附件:2020—2021年度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名单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16日


★法定公文:通知

关于推荐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的通知

省直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人才计划评审管理,发挥专业人才在评审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与服务作用,拟建立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库。现就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库专家条件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青海省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青人才字〔2021〕2号)。

(二)熟悉掌握本行业领域的最新技术现状和理论研究动态,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行业领域知名度,是本系统、本行业领域的学术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

(三)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科学严谨,认真负责,无不良诚信及社会信用记录。

(四)推荐人选应为在职且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推荐重点

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或负责人;重点学科带头人;近5年省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前2名);青海“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各专项入选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其他相当层次专家。注意适当推荐省外专家。

三、推荐程序

1.组织推荐。专家所在单位组织符合入库条件的专家,填写《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申请登记表》(附件1)。

2.逐级审核。专家所在单位及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条件对申请入库专家进行审核把关并填写《评审专家信息采集汇总表》(附件2)。相关表格电子版可登陆“青海人才工作网”(www.qhyqrc.com)下载。

3.确定入库人员名单。省人才办按专业分类汇总,择优提出拟入库专家名单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专家纳入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库。

四、有关要求

1.各单位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推荐工作。今后,各归口管理部门(单位)开展人才项目评审,原则上统一从评审专家库中抽取。

2.坚持德才兼备、宁缺毋滥。对推荐专家职称等级、工作经历、业绩成果严格审核,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保证推荐的公正性、权威性。

3.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要综合研判,及时将不适宜担任评审专家的人员调整出去,并不断补充新符合条件的专家。

4.请各单位9月10日前将专家申请登记表及信息采集汇总表加盖公章后报省人才办,电子版随文报送。联系人:XXX,联系电话:0971—xxxxxxx。

附件:1. 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申请登记表

          2. 评审专家信息采集汇总表

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8月16日


关于开展2022年度“昆仑英才”行动计划 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机关单位,各人民团体,省管企业,省属高校,驻青单位:

为做好2022年度“昆仑英才”行动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推荐条件和程序

(一)“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各项目申报人选条件和推荐程序等,执行《关于提升“昆仑英才”行动计划质量效益的实施办法》(青人才字〔2020〕2号)有关规定。申报人年龄、工作年限的计算,截至2022年9月1日。

(二)各项目申报指南及相关表格可在青海人才工作网(http://www.qhyqrc.com/)下载,申报材料根据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要求报送。

(三)同一申报人选(团队)仅限通过一个推荐渠道申报一个项目类别,不可多渠道申报,不可同时申报多个项目,否则取消当年入选资格。已入选较高层级人才项目的不得申报下一层级人才项目。

(四)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不得申报,省管干部申报要从严掌握。

二、时间安排

在总体时间安排范围内,各项目具体申报、评审时间,由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确定。

(一)推荐申报。9月10日前,完成申报材料报送。

(二)资格初审。9月25日前,各市州、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或行业归口的原则,完成资格初审,确定推荐人选(团队)并报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市州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人选(团队)及申报材料须经同级党委组织部审核把关。

(三)资格复审。10月20日前,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完成资格复审。

(四)评审公示。11月上旬,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组织完成评审工作,并于11月20日前完成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建议人选(团队)名单,于11月25日前报送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确定入选名单。拟入选名单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正式纳入“昆仑英才”行动计划有关项目予以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驻青单位要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强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过程监督,认真做好人选审核把关工作。要注意推荐本土人才、4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和一线岗位工作人才。

(二)申报人选(团队)及申报单位应守法守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且近3年无重大失信行为和不良记录。

(三)申报人选(团队)要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守科研活动规范,践行科研诚信要求,申报材料不得弄虚作假。

(四)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标准条件,认真组织实施评审工作,确保人选质量;要坚持分类评价、同行评审,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不把申报人的职称、学历、头衔、获奖情况、行政职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对申报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或不当行为,可直接向相关部门机关纪委反映。

(五)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负责对公示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对实名举报和有具体线索的匿名举报应当逐一调查核实。涉及学术技术问题的可再次征求评审专家意见,涉及申报资格条件的须由申报单位作出说明、提供独立第三方有效证明材料。

(六)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要与入选人才(团队)签订协议合同,明确支持周期内的目标任务、合作方式、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七)用人单位要加强绩效考核评估,对入选人才(团队)每年的业绩、成果、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价。支持周期结束后,由各项目牵头实施单位组织开展绩效考核评估。

(八)规范人才称号使用,用人单位和入选人才(团队)在使用称号时需注明入选年度,支持期满后不得在评审、评估、评奖中继续使用称号,不给入选者贴“永久牌”标签。不把入选人才计划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

(九)申报人员或申报材料涉密的,不得通过网上申报系统申报,请按照保密程序以纸质件形式进行申报。

(十)驻青单位入选人才(团队),同样授予相应人才称号,支持经费不由省财政拨付,鼓励各驻青单位自行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附件:1.“昆仑英才·青海学者”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2.“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2022年度申报指南

          3.“昆仑英才·技术技能人才”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4.“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5.“昆仑英才·教学名师”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6.“昆仑英才·高原名医”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7.“昆仑英才·文化名家”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8.“昆仑英才·科技领军人才”计划2022年度申报指南

中共青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7月20日

(注:附件中的八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均已印发,下载网址http://www.qhyqrc.com/html/front/header.html?pCode=1_4&paperId=a65b9684ad754226974f41d22ebd717b&colsId=ec9a3fcf442c435fbd0bad8120837bb4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