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青海·第33期】省十四次党代会解读

【青海·第33期】省十四次党代会解读

2022-05-11| 来源:北辰遴选·初尘老师

★导学:党代会报告16668

1个主题

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成效:“6个坚持”

五年来,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获得经验:6个必须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青海工作:

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习**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

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

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

必须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

必须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

五年目标:“6个新青海”

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五年重点工作:“8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

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背景链接

5月23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西宁开幕。信长星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辉煌成就,明确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5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闭幕。信长星同志主持大会并讲话。会议宣布了中共青海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共青海省第十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我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当选人名单,党中央提名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候选人赵克志当选。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共青海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二、深度解读

(一)党代会报告解读【原文摘要在范文赏析中呈现】

1.大会主题

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2.过去五年的工作

(1)总书记考察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心系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2016年、2021年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了“三个先行区”建设、“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五项重大任务,明确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将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学细悟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

(2)成效:“6个坚持”

五年来,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3)获得经验:6个必须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青海工作:

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习**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

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

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

必须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

必须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

3.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着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功能,着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4.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1)五年目标:“6个新青海”

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

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2)2035年目标

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青海的经济实力、科教实力、综合实力将实现大幅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新境界,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突破,碳中和行动取得重要成效,创新体系建设、对外开放水平、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跃升,地方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如磐石,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将豪情满怀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五年重点工作:“8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和服务扩大内需战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2)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统筹江河流域保护和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3)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增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5)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效保障公共安全。

(6)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扎实推进法治青海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和军民融合发展。

(7)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8)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重要意义

1.党代会意义

(1)意义1:大会全面总结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成绩,深入提炼了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客观分析了面临的机遇挑战,认真谋划了今后五年青海发展的目标任务,形成了一个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我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是一次高举旗帜、引领方向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坚强保证。

(2)意义2: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引领青海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意义3:大会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概括提炼了过去五年发展积累的七条经验,深入分析青海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作出了全面部署。

2.党代会报告意义

(1)意义1:大会通过的十三届省委报告,以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描绘了青海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彰显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立场,体现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大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自觉,把握了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回应了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展现了青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是指导推动全省未来五年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意义2:党代会报告是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成果、共同智慧的结晶、共同意志的表达,要把握好主旨主题,把习**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省纪委工作报告与省委报告呼应衔接,站位全省大局,紧扣大会主题,落实省委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体现责任担当,完全赞同。

(3)意义3:十三届省委报告通篇体现把习**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实践的政治担当,是一个高举旗帜、牢记嘱托,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指引方向、谋划未来,求真务实、掷地有声的好报告。省纪委工作报告与十三届省委报告精神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省委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定力。

(4)意义4:报告通篇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政治态度鲜明、目标任务高远、措施要求务实,理论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党忠诚的最强音、吹响了振兴发展的冲锋号。报告紧扣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描绘了青海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蓝图,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指明了奋斗目标,是推动青海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行动纲领和方向指引,彰显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担当、开创发展新局的坚定信心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进军的行动自觉,是一个催人奋进、凝聚人心、开新图强的好报告。

★领导要求

1.信长星要求

(1)省委常委会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要及时传达学习和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要认真传达抓学习。使传达学习省党代会精神的过程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悟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过程,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推动省党代会精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要丰富载体抓宣传。加强组织策划,制定工作方案,以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阐释,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要坚定信心抓落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向习**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担当新使命,建功新时代,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参加玉树代表团讨论要求

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落实习**总书记“七个更加”重大要求上下功夫,一笔一画画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工笔画,不断增强城镇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切实用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维护统一和反对分裂的意义。持续推动民生改善,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结合新一轮对口支援抓紧抓实教育这一根本大计,培养好新玉树新青海的建设者。

(3)参加省直机关工委代表团讨论要求

要自觉对标习**总书记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建设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机关,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要建设有思路、善作为的领导机关,做好本领域本系统重大政策的制定、重大任务的部署、重大项目的推进,在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抓工作、促落实,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效应。要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抓好作风行风建设,用实干实绩为全省大局作贡献。

2.王晓军要求

(1)政府党组会议要求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抓实抓细抓到位。

要深学细悟,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省政府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带头解读、带头辅导,加强对分管领域、部门和联系地区的统筹协调、督导指导和组织实施,在深刻领会鲜明主题中统一思想,在深刻领会发展成就中坚定信心,在深刻领会总体要求中凝聚合力,在深刻领会重点任务中奋勇争先,在深刻领会政治要求中率先垂范,不断将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

要突出重点,落实落细部署要求。省政府班子成员要统筹把握主要目标和关键任务,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把目标任务细化到责任单位、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要以“四地”建设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牢现代化坚实基础。要以“高地”建设为引领推动生态保护,在建设国家公园上体现示范性,在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上体现系统性,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体现科学性,厚植现代化绿色底蕴。要以激发动力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改革活力,充分激发开放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现代化建设后劲。要以共同富裕为方向改善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获得感,持续增强幸福感,持续增强安全感,坚定现代化重要目标。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清正廉洁本色,夯实现代化政治保障。

要远近结合,扎实抓好当前工作。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决稳住经济大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参加海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海西在全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要以强化生态治理为重点,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中担当作为。要以“四地”建设为引擎,推进盐湖资源、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培育全域旅游、全景旅游、全季旅游,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业,在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中担当作为。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创新活力,激发改革活力,增强开放活力,在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中担当作为。要以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突出抓好就业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中担当作为。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转变作风,在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中担当作为。

(3)参加省国资委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国有企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经济责任统一起来,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要全力以赴稳增长,观大势、谋大局,促发展、勇担当,为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要攻坚克难推改革,突出重点、聚焦难点,以更大力度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要依法履职严监管,切实承担起国资监管部门监管和服务国有企业、守护和发展国有资产的重大使命。要防控并举守底线,推动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培育优势产业,引进战略投资,推动企业良性健康发展。要正风肃纪不松劲,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4)务虚会要求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青海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于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基础,针对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探索符合客观规律,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青海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经过长期积累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发展,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从现代化建设的本底条件、经济基础、均衡程度、生态导向、要素保障、治理水平看,还需持续用力补短板、强弱项。

推进青海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落实“四个扎扎实实”“三个坚定不移”等重大要求,坚持“一优两高”,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作为最大政治担当,把建设产业“四地”作为现代化发展路径,坚持不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确保青海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要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厚植现代化绿色底蕴。要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牢现代化坚实基础。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激发现代化根本动力。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立区域、城乡以及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城区、牧区、农区共同走向现代化,坚定现代化重要目标。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凝聚现代化建设力量。要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营造现代化良好环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夯实现代化政治保证。

3.公保扎西要求

推动青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是青海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一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方位,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和民族工作“纲”和“魂”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二要深入研究我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历史优势和有利条件,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海的实现途径。三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

落实创建措施,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力度。一要总结推广我省以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奠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的基础;二要顺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融入国家战略;三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造性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转换思路、拓展领域,充实内容,落实任务,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任务。

以河湟文化为依托,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在河湟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是青海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条件,应当引起重视。为了积累经验,可考虑在西宁、海东、黄南、海南4个市州各选取一个区县,先行试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化、具体化、形象化之路,争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提供“青海经验”。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工程。一是编辑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引导群众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建设青海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使之成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体平台和重要支撑;三是推动恢复黄河祭祀活动。在青海境内黄河干流适宜地点建设黄河祭坛,联合沿黄九省区,共同推动在国家层面恢复黄河祭祀活动,传承中华民族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仪式感强、具有标志性的群众性体验活动。

4.訚柏要求

建设现代化青海,关键在党。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现代化青海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建设现代化青海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建设现代化青海,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要件、政治任务和政治纪律,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习**总书记重大要求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要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建设现代化青海,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涵养政治生态,夯实政治根基,防范政治风险,推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为现代化青海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现代化青海的“纲”和“魂”。建设现代化青海,必须把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建设现代化青海的生动实践,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落实好拓展好。

四要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新征程党的政治路线。建设现代化青海,必须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织密建强组织体系,选优配强执政骨干,持续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凝聚594万青海各族儿女共同建设现代化青海的磅礴力量。

五要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青海,必须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作为坚强保障,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新时代作风建设,确保现代化青海建设行稳致远。

5.于丛乐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深化青海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西宁-海东一体化建设,对于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准确把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方向。以习**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为引领,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部署要求,以共同富裕为方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加强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组团式发展,不断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统筹推进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区全面融合、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促进两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设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和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文化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增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同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主动承接其他地区人口转移。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推进西宁、海东主体责任落实,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壁垒和行政性垄断。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要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县区范围内确定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的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就业创业。推动西宁、海东城市周边小城镇融入城市发展体系,对远离城市的小城镇要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发展,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经济,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以组织振兴强化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6.马吉孝要求

坚持以习**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牢记国之大者,走好生态发展之路。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守护好江河清、高原绿、青海蓝,以生态保护成果造福于民。抓好“四地”建设,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全面落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行动方案和省部四个行动方案,使“四地”建设成为青海实现共同富裕的最重要途径、最有力抓手、最有效方法。推动乡村振兴,走好融合发展之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培育壮大“青字号”产业和农畜产品品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大抓基础设施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积极推进“省部共建”,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强化区域合作,走好协作发展之路。进一步健全完善东西部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对口帮扶政策提档升级,增强援助实效,打造先富带后富的青海样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走好协调发展之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使民营企业成为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创新发展、贡献税收的重要源泉。积极推动碳汇交易,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做好生态碳汇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发和储备,积极推进国家碳交易西部平台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好共享发展之路。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加大改革力度,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扎实做好人才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走好全面发展之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

7.陈瑞峰要求

习**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我们要科学把握共同富裕主体的全民性、内涵的全面性、路径的共建性、过程的渐进性、制度的根本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比较优势,聚焦短板弱项,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努力走出体现青海特点的共同富裕之路。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投资拉动和消费驱动协同发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国家政策投向,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扩有效投资,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加大绿色金融支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扩容提质数字信息、高原康养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强产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研发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的“蛋糕”。

坚持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促进共同富裕。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人口、经济布局相适应,逐步构建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切实落实好“扩中、提低”的分配政策,激发重点中等收入群体增收潜力,健全完善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和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加快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供给短板,着力打造大美生态环境,聚力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

坚持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品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建立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着力做好“树人”“化人”“安人”的文章。

坚持在共同团结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传承青藏高原精神,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弘扬伟大斗争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领各族群众共育团结之花、共享发展硕果、共促共同富裕,为实现共同富裕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8.刘格平要求

省军区要牢记习主席期望嘱托,践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好地融入青海、奉献青海、建设青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认清“稳疆固藏”战略地位,积极助力青海长治久安。要在促进民族团结上作贡献,深化“六联建”活动,全力支持青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促进宗教和顺上有作为,推广“一寺六方”共建模式,完善机制、扩大规模、细化措施,引导教职人员和僧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要在促进社会稳定上打头阵,密切关注省内安全形势,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练强本领、练精业务、练硬作风,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即反应、有效处置。认清“国之大者”特殊要求,积极助力青海生态保护。要组织现役官兵及专武干部、民兵认真学习领会习**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的特殊作用,站上“国之大者”的政治高位,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要协调驻军、组织官兵为青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站岗放哨,积极参与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支持开展重点区域国土绿化行动,形成军地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保护良好格局。认清“造福人民”根本职责,积极助力青海民生改善。要当好乡村振兴的工作队,按照“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的要求,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谋求新的作为。要当好抢险救援的生力军,把民兵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纳入全省应急救援体系,确保遇有灾情险情疫情,本地能应急、跨区能驰援。要当好助学兴教的铺路石,持续加大对八一爱民学校的援建力度,接力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给予困难学生物质帮助、精神关爱,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当好军政军民团结的连心桥,大力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管武装制度,建好军民融合平台,谱写“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青海篇章。

9.王黎明要求

近年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国资国企系统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障碍,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率超70%。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动国企改革提速加力,要聚焦以下五个方面。

着力加强企业党建。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国有企业“两个基础”的地位作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实施党建载体、制度、考核、品牌、人才创新,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同向、互融互促,铸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全面贯彻习**总书记来青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支持、鼓励国有资本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要”,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聚焦强基固本壮大支柱产业,全链扩规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品质培育新兴产业持续发力。

着力夯实制度基础。扎实推进“两个一以贯之”重大要求落地落实,夯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各级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公司章程及各项制度,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制度化,全面实现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推动深化改革。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进省属企业专业化整合,全面完成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部分企业“两非”“两资”清理力度,全面完成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着力补齐短板弱项。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协调中央企业参与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公司,指导推动世界级盐湖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工作,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推动重点省属企业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10.王卫东要求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习**总书记对青海寄予的深切厚望和赋予的重大使命。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这一重大要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是要深入领会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战略意义。能源是制约未来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双碳”目标下,青海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将成为青海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力和最重要的资源。二是要深入领会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深刻内涵。能源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应包括打造清洁能源生产高地、清洁能源使用高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高地和能源体制机制创新高地等多个方面。三是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高地之所以能够成为高地,会有很多深层次、系统性的复杂问题,就我省来看表现为三个错配,即网源时空错配、电源结构错配、新能源价值与价格错配。

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要系统统筹清洁能源供给和特色产业发展。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禀赋,坚持系统观念,从能源看产业、从产业看能源,统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切实把我省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一要打造清洁能源生产的高地。深度挖掘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潜力,充分发挥水电调压调相功能。打造国家级光伏发电和风电基地,积极推动光伏和风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稳步夯实清洁火电气电基础性保障,提高清洁能源稳定输出能力。

二要打造清洁能源使用的高地。助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传统重点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推动新能源产业成链成群,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零碳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系统谋划出台招商指引,以清洁绿电优势带动招商引资。

三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高地。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导向,以保障青海新能源规模开发、高效消纳为重点,制定青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方案。

四要打造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完善电力价格改革机制,稳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推动黄河全流域能源一体化开发机制,把我省黄河段蓄能优势转化为更大的产业价值。

11.汪洋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引领新征程。坚持从政治高度看待、谋划和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的乱作为以及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严肃惩治、绝不姑息。坚决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既对顽瘴痼疾反复敲打,又对隐形变异、苗头性问题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性质恶劣的依规依纪依法从重处理。坚持治“四风”树新风并举,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政治生态的山更绿水更清。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惩治震慑、制度防范、思想教育相统一,使一体推进“三不”取得更多制度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持续保持零容忍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为重点,严查违纪违法行为。推动深化制度机制改革创新和廉政思想教育,扎紧“不能”的制度笼子、筑牢“不想”的思想防线。把一体推进“三不”贯彻落实到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巡视巡察、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各项具体工作中,全方位、全过程统筹推进。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论述,紧盯“关键少数”和权力运行,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法治化、规范化。持续深化省管国有企业、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市州、县市区派驻机构改革,提升监督效能。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认真落实党中央《意见》和省委二十条措施,抓实做细“关键少数”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健全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等9类监督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协调联动大监督格局。

12.赵月霞要求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融,在思想领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对于青海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意义重大。

正确处理“立”和“破”的关系。意识形态工作作为立心铸魂的工作,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同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增强“破”的勇气,敢于举旗亮剑。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加强理论宣传和辨析引导,夯实各族干部群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党的声音在民族地区传得更远。要坚决有力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

正确处理“统”和“分”的关系。“统”是为了更好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分”是为了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党组)工作的意识,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完善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闭环机制,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阵地建设管理,推动责任制落地落实。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实践探索,创新载体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水平。

正确处理“管肚子”与“管脑子”的关系。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凝聚人心、赢得民心。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畅通网上表达诉求渠道,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爱国、感恩、法治教育,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行固本之策,扎实抓基层打基础。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能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意识形态工作桥头堡。深入开展“全员大学习、业务大比拼、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专项行动,增强“四力”,锤炼队伍。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有计划地解决存在问题、配置资源力量、夯实工作基础、实现长远发展。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备受期待的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隆重开幕,青海交出一份亮丽的民族团结成绩单。五年来,青海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请你结合材料,撰写一篇青海近5年来推进民族团结的经验材料。1500字左右,50分。

【参考作答】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五月的青海,天高云淡,碧草连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喜讯传开,青海各族儿女回顾过去五年来青海民族团结实现的新进步,展望未来五年的新图景,有决心、有信心按照党代会既定目标和发展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写好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新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五年来,青海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筹建专家智库,成立3个省级研究基地,连续39年开展宣传月活动,创立马背宣讲队、双语专家团、宗教人士宣讲组等特色宣讲队伍,编印300多万份民族团结宣传读本,在媒体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先后举办微视频微电影展播、民族团结进步歌曲传唱、网上有奖答题等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价值追求。出版《青海民族发展报告》蓝皮书、《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风采录》等,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稳步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发布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形象标识,推进建设主题公园,建成8个教育展馆,打造纪念碑、雕塑、宣传长廊156个,着力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石榴籽”抱得更紧。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青海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族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民族团结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唱响了民族大团结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民族团结的花朵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五年来,青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组建社区“石榴籽”党支部等。强化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跨区域服务管理,针对分布在全国277座城市的20多万“拉面人”,与20个省市建立服务管理协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编纂校本教材、创作校园歌曲,建成30个全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组织开展各族学生交流考察、手拉手行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青海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把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社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石榴籽”党支部作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辖区各族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

推进各民族深度融合发展,共绘新时代民族团结壮美画卷。发展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青海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为抓手,组织动员各族干部群众投身打造“高地”、建设“四地”,通过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各民族共享的经济新业态。五年来,青海大力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藏族文化、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等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热贡艺术、格萨尔、玉树土风歌舞等文化品牌,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舞电视展演等活动500多场次,创作《松赞干布》《热贡神韵》等文化精品,厚植了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涵。同时大力发展高原养生、极地探险、生态观光等民族地区特色旅游项目,一大批农牧民吃上了生态和民族特色旅游饭,绿水青山成为了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30万农牧区妇女参与巧手脱贫,“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成为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和时代主旋律的青海特色产业。

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全省上下将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扎扎实实推动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问题2: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以习**总书记重要贺信为根本遵循发布“西宁共识”,“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形成重要成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一项项重大成就载入“史册”,确保着“一江清水向东流”。请结合材料和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1500字左右,50分。

【参考作答】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保护“地球第三极”

随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回顾过去五年奋斗路,我们欣喜激动。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提气亮眼的“成绩单”。今天的青海大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推动,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青海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坚定不移地坚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切切实实保护着“地球第三极”的生态环境。

国家公园成为青海靓丽名片。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当之无愧地表明了青海在国家乃至世界的生态战略地位。当世界目光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当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从江源大地奔涌而下,这一切的背后,是青海各族人民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实践的必然结果。回顾一路历程,成果背后必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再一次证实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的科学论断。江源儿女按照习**总书记精准把脉、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全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彰显三江源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但青海并没有因此止步,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成型。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发源,这里的人民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重大使命,誓做“中华水塔”的守护人。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均在全国领先。2021年,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同时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青海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整个江源大地,生态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全民保护生态已成共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向优变化。而且,通过大力保护,全省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现“一户一岗”,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生态反哺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空间持续扩容。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如今的青海大地,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成效已显,引燃乡村旅游从“花海经济”到林木经济,从农畜产品的源头到下游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越来越宽,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雪多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时,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增收致富和生活品质提升的喜悦,大家说,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不是“神话”。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瞄准产业绿色化转型方向不动摇,发挥比较优势,锻造产业长板,从源头到末端,产业正在质效升级中向绿向轻向优转型,不断拓展绿色潜能。

通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直播镜头,“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声音再次响亮地传遍青海大地。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青藏高原的瑰宝,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作为青海人,必须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扛牢源头责任,保护三江源、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坚定不移地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四、高分框架

★大作文框架:

绘就绿水青山壮美画卷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

做实做足山水文章。

坚决扛起保护责任。


点滴民生实事 汇聚美好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让百姓宜居宜业。

教育均衡发展,让生活未来可期。

坚持应保尽保,让看病有“医”有靠。


“金色世界”绿色发展折射柴达木之变

绿色打底,瀚海之城现绿洲。

绿色作笔,万顷戈壁绘彩图。

绿色赋能,转型提质起潮声。

★经验材料框架

打赢脱贫攻坚战 照耀奋斗新征程

党建引领,巩固成果提成色。

产业发展,紧追快赶开新局。

凝聚合力,稳步实现稳衔接。


民生暖阳照高原 福祉柔风拂江源

守正创新,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优化改革,群众的幸福感更有保障。

笃行不辍,群众的安全感更可持续。

★综述框架

乘风破浪稳驭舟 奋楫扬帆启新程

——我省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综述

加强学习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深化学思践悟,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坚持学以致用,让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发展。


突出政治功能 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工作综述

突出政治引领,党的领导有力有效。

强化培根铸魂,理论武装持续深化。

强化拓展提升,组织建设扎实务实。

强化担责尽责,党风廉政建设落地。


五、必背金句

1.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3.做好青海工作,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习**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坚定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把习**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落到实处。

4.打造产业“四地”,是习**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的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行动路径。

5.破解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必须强化“弱鸟先飞”意识,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6.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扛牢源头责任,展现干流担当,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绘就绿水青山壮美画卷

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今天的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天清气朗、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产业“四地”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畜牧业发展优势,守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牧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好政策。要探索产业发展路子,构建牦牛培育基地、牦牛乳原料市场、生产加工、自主研发、销售网络的完整产业体系,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户+市场”的发展模式,让村集体产业稳步发展。要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发挥好致富带头人作用,结合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办好产业、抓好乡风,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做实做足山水文章。要夯实“山”之根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政策,加快推进黄河高质量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坚决抵制“冒烟”工业和“散乱污”企业,用丹山、青山、雪山创造金山银山。要把握“水”之命脉,严格落实黄河管理保护“十条措施”,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域治水新模式,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排污监测、流域修复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要厚植“林”之底蕴,严格落实林草长制,深入开展“绿色细胞”创建,坚决“砍病树、植新树”,加快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古树名木保护,提高绿色容量和生态碳汇能力。要守护“田”之希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牢牢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充分发挥水光热优势,大力发展制种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扛牢扛实粮食安全重任。要锻造“城”之硬核,以打造园林城市为目标,合理布局城市景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守护“绿在城中、城在林中”别样景致。

坚决扛起保护责任。行走于广袤的青海大地,我们一定会为生态文明建设缔结的硕果而激动,今天的青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省,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政治责任,积极联系乡镇党委、自然资源、林业草原、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利用生态管护站、旅游景区等生态体验基地,依托“支部统一党日”“机关党建联盟”等载体,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引导广大群众提高生态环保是青海“国之大者”的思想境界。要建立完善“党委引领、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长效机制,以专家学者、生态管护员等热爱和熟悉生态保护的党员群体为主,成立党员生态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管好生态资源,抓好生态环保,筑牢生态屏障,争做生态环保的实践者、先行者和示范者。

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干部信心坚定、信心满怀,未来将一步一个脚印把“愿景图”变为“实景图”,绘就绿水青山美丽画卷,坚定不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用心守护好这片高天厚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大作文:议论文

点滴民生实事 汇聚美好生活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人民至上。学有所教、劳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直以来,青海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翻阅青海保障和改善民生“答卷”,一件件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幸福青海的民生温度。今天的青海,经过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同步实现了全面小康,正信心满怀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美丽乡村建设,让百姓宜居宜业。铺展到天边的花海,清澈壮美的黄河,依山傍水的农舍……行走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满目是仙境般的美景。如今的德吉村正如“德吉”所诠释出的内涵一样,是一座风景怡人、洋溢幸福的村落。如德吉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龙羊新村……五年来,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高原大地遍地开花,通过易地搬迁,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等政策,广大农牧民告别危旧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砖瓦房,生活更便捷、舒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青海脚下走得踏实、步子迈得坚定。

教育均衡发展,让生活未来可期。教育关乎千秋万代、关系千家万户。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青海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工作。在青海,重返校园是重点,而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更是重中之重。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青海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特色,打造重点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工作打基础、立长远、促公平、提质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青海省将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着力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推动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应保尽保,让看病有“医”有靠。病有所医是生命最朴实的需求,只有守得住健康,才能乐享人生的锦绣繁华。2021年年底,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在省本级和海南藏族自治州上线试运行,在全国较早完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联调测试并上线。此外,青海省医保系统开展了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出台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90%。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青海省中医院河湟院区正在建设中,大力支持青海省中医院引进内地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助力青海中医实现高质量发展。相信未来,我们定能运用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大众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人民”二字重千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着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作文:议论文

“金色世界”绿色发展折射柴达木之变

大时代衍生大理念。正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亘古的柴达木盆地在穿越历史中,身逢盛世,拂去岁月尘烟,显现旺盛生机,迸发活力希望。德令哈,作为这块辽阔之域上的参照坐标,其绿色发展足迹,映衬出新发展理念为柴达木带来的沧桑巨变。

绿色打底,瀚海之城现绿洲。近年间,伴随德令哈市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新增造林指数一路上扬,森林覆盖率达到10%,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3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9平方米,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由此德令哈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延伸开来。绿色之路上的艰辛跋涉换来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斐然成效。在成效的背后,是这片“金色世界”矢志不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成效的背后,是这座瀚海之城举全市之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使命和担当,为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绿水青山的“祖国聚宝盆”提供了强力支撑。

绿色作笔,万顷戈壁绘彩图。如果说,依托当地农牧产业优势,特色种养业在新发展理念的“点化”下,在庄稼地和草山上开辟出新的蹊径不过是“引子”,那么由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促成的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迈进则是德令哈市精心构思的“鸿篇巨制”。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德令哈市以建设柴达木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抢占发展先机,率先融入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了高标准农田、“菜篮子”工程、现代化生态牧场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区建设,倾力建设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意味着“除旧布新”,意味着从新发展理念中汲取改革动能,释放创新活力,生态畜牧业以阔步发展进行了鲜活实践。

绿色赋能,转型提质起潮声。新发展理念的强大推动力和牵引力,在德令哈市工业经济追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显化出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压力,德令哈市工业企业顶住了工业经济下行带来的严重影响,仍然保持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以实现稳产增效,显现经济发展的张力和韧劲。这得益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创新驱动活力,在产业发展中主动融入国家和省上的重大战略,强化绿色发展、可持续的轴心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从而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传统企业只有紧紧跟上高质量发展要求,才能使企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德令哈踔厉奋发,追逐而来,折射出的是锐意前行向未来的蓬勃气象。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告诉我们,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绿色发展由表及里,让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活化历史场景中,以理念之变、路径之变、思维之变,校正发展轴线,重布发展棋局,再铸发展之魂,使这座有着“金色世界”美名的瀚海之城,以高质量发展迎向新时代光束的滋养,绽放金色光泽,奔向金色梦想。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打赢脱贫攻坚战 照耀奋斗新征程

巍巍昆仑,绵延千里;滔滔三江,蜿蜒奔腾。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瑰丽风光背后,也隐藏着贫困的残酷与无情。青海,这个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坚决打赢这场“战役”,我省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坚决有力推进精准脱贫,减贫成效逐年显现。至2020年4月,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也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我省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活力,乡村振兴试点有序展开,开局良好,广袤江源大地正绘就一幅“田园景、山水韵、乡愁味、多彩业、共奔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党建引领,巩固成果提成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青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有力、有序、有效统筹落实“八个一批”、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任务,用“精准”这把利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全省4146个行政村党支部参与脱贫攻坚,以党建引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推动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凝聚起向贫穷亮剑、向贫困决战的强大力量。同时,青海全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坚持“新政策不出、旧政策不退”。持续做好动态监测,严格落实筛查预警机制,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为底线,将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000元、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民群众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为防止规模性返贫,我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健全完善农牧区低收入人口分类救助制度,发挥好民政兜底和保险救助功能,让边缘易致贫人口享受更多惠民政策,做到第一时间纳入、第一时间帮扶、第一时间消除。

产业发展,紧追快赶开新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要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就必须筑牢产业根基,在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让脱贫群众在小康路上稳步前行。我省持续做大做强牦牛、藏羊、药材、油菜、马铃薯、青稞、蔬菜、枸杞、饲草、民间手工艺等特色优势产业,全省91%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同时,我省将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体系,联合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依托“青海拉面”“青绣”“枸杞采摘”等劳务品牌,创新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大力支持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我省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持续提升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社会治理有效,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

凝聚合力,稳步实现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最终需要产业的转化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近年来,青海省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措施更加深入人心;万名干部走进课堂,学习培训,提升能力,为振兴措施落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000多名大学生走上服务村社和乡村振兴的岗位,鼓励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任务仍然艰巨。青海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有序推进成果拓展、稳步实现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形成强大合力。全面完成省、市(州)、县三级乡村振兴部门调整挂牌,开展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干部互派互学,促进机构转型和职能调整。全面完成新一轮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工作,全省1716个重点村的5221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部到位开展工作。同时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牧区返乡创业,成为本村产业、文化发展的带头人,实现优秀人才从乡村流出再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设立林业草原管护、卫生保洁和大学生服务公益岗位,服务村级各项事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如今,在江源大地,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省各地正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再绘新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民生暖阳照高原 福祉柔风拂江源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五年来,青海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人民情怀,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上,不断造福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今天的青海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安宁。城市治理更精细,农村治理更精美,牧区治理更精进,社会文明整体实现新进步。

守正创新,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五年来,青海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与此同时,织牢社会保障这一民生安全网,为各族群众生活安康托好底。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合理、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服务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青海与全国同步实现了全面小康,正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信心满怀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优化改革,群众的幸福感更有保障。五年来,在财力有限情况下,青海始终坚持把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实施民生工程,各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果断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持续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高效开展玛多、门源抗震救灾,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高原医学走在世界前列,长期困扰农牧民的包虫病历史性地得到遏制,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聚焦聚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笃行不辍,群众的安全感更可持续。五年来,青海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尽心竭力,一件一件办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民生暖阳温暖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让民生福祉的春风拂过江源儿女的心田。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千方百计把青海六百万各族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青海: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关乎经济提质,关乎社会进步,关乎每个人。几年来,青海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海域中迎风踏浪:清洁能源实现新提升、工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绿色有机农牧业又有新成效,经济发展脉搏跳动得更加强劲。未来,青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又将如何顺势而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看到,全省上下凝心聚力、笃力前行、积极进取,努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的力量在一点点地汇集……

能级跃升,用“新”打造清洁能源高地。今天的青海,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重大产业和项目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青海清洁能源大踏步迈进。全国乃至世界首条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线“青豫直流”项目建成并稳定运行,2021年全年输送绿电160亿千瓦时;全省首个地热供暖示范项目建成运行,供暖面积22万平方米;隆基乐叶单晶光伏组件项目投产,首月实现产值2800万元;干热岩实现装机300千瓦试采发电;全球首个发电侧调相机群投入运行;光伏园区内平均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度达到80%,生态效益明显。而未来,青海将着眼助力全国能源结构转型、降碳减排,继续发挥青海清洁能源“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独特优势,以信心和决心扛起清洁能源示范的责任,以创新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奋力登高,迈好工业发展“铿锵步”。伴随“四地”建设扎实推进,青海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先导,坚持工业绿色发展方向,着力推进节能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工业经济的运行稳定向好,特别是新动能加速成长,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国首个年产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从建成比亚迪锂动力电池一期、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自主研发的IBC电池打破国外垄断,到建成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等大数据项目……成绩振奋人心,未来令人期待。青海万吨碳纤维项目承载着国家责任,将全力把神鹰西宁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生产基地,引领国家碳纤维产业由千吨向万吨跨越,极大程度提高国家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同时,竭尽全力为青海省和西宁市新材料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青海将稳住基本面,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把握新格局,主动融入“双循环”;创新强支撑,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集中度;持续做大园区经济;提升竞争力,强化品牌质量建设;打造新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响青海品牌,让“青海造”成为高原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多点发力,科技创新从高原向高峰攀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高质量发展,也必须跑出青海创新“加速度”。从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架天文望远镜正式启用,高纯硅材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无水氯化镁“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全国“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推动镁基修复材料研发……科技创新多点发力,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怀揣奔向高地的梦想,全力以赴拼搏,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在全省更加强劲,在创新中升级、提高、突破……收获的是不竭动力,结出的是科技硕果。截至目前,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04件,技术合同成交额14.1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亮丽数字的背后,承载着全省科技战线牢记殷殷嘱托、扛起使命的担当。“卡脖子”“硬骨头”在哪里,企业创新的“火力”就要往哪里攻坚!在青海,重研发、勤创新的浪潮中,像青海聚能钛业这样的行业领域内领跑者正乘势而上。


★事务性文书:综述

乘风破浪稳驭舟 奋楫扬帆启新程

——我省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综述

坚定不移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头等大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与时俱进抓好贯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加强学习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武装头脑最根本的途径则是深入学习。只有系统学、广泛学、深入学,才能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五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全省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016年以来,习**总书记两次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两次亲临青海考察,多次对青海工作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擘画了建设新青海的宏伟蓝图,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把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一体学习、融会贯通,把习**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把重大要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把殷殷嘱托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和根本任务,以“四学”“四个奔着去”“四个对照”“四个聚焦”统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理论学习有收获取得新进步,思想政治受洗礼得到新加强,干事创业敢担当实现新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收到新成效,清正廉洁作表率树立新形象,高质量完成了主题教育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学思践悟,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学党史学出了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新气象,悟思想悟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光芒,办实事办出了热爱党、歌颂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凝聚力,开新局开出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担当,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扎实成效。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省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等重要会议,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大力宣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历史成就,把党的声音传播到了千家万户。

深化学思践悟,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作为工作的统揽和主线,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实际,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举措、找办法,研究提出了“一优两高”发展战略、“五个示范省”建设、“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明确了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不断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青海落地生根。2018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新局面,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同年,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2020年,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了青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总体布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共同守护好“地球第三极”,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创建国家公园、国家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美丽城镇、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省”。2021年,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对学思践悟习**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部署。同年,省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率先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新高地,打造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青海样板。

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下,我省不断完善治青理政方略,各级党组织强化组织领导、广泛深入宣传、深化学习领悟、完善制度机制、狠抓任务落实,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坚持学以致用,让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发展。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五年中,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要遵循,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激发全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大家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圆满收官之年,全省上下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脱贫答卷”。

五年来,我省始终心怀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国之大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海的水、空气、土壤环境质量均走在了全国前列,藏羚羊保护级别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裸鲤资源蕴藏量逐年增加,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习**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结出硕果,群众也获得了更多绿色福祉。五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经济思想,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生态友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在玛多“5·22”7.4级地震、门源“1·08”6.9级地震救灾的最前方,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全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冲锋在前,深入一线,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接受了严峻的挑战考验和深刻的党性洗礼,最终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为可盼。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以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自觉行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服务国家总体大局,以新青海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事务性文书:综述

清风正气漾高原

——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五年综述

清风激扬正气,发展凝聚人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这五年,坚持政治监督不懈怠,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确保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这五年,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保持惩治高压,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标本兼治不断深化;这五年,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偏移,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这五年,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停步,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五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败斗争更加深入,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省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大美青海,廉风正劲,步履铿锵!

强化政治监督,坚定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五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政治机关、监督专责机关职责定位,对标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省纪委监委把落实“政治要件”作为检验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第一准则,紧紧围绕习**总书记两次视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梳理列出明细清单,以“五盯五看”为抓手,开展清单式、全覆盖监督。严肃查处木里矿区非法采煤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自觉扛起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监督责任,深入开展违建别墅、人防领域、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从严从实保障政令畅通。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随党中央号令,紧贴青海实际,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突出加强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监督保障。紧扣“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做好“六稳”“六保”、落实“三新一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实施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监督三年行动,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监督保障发展和安全。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突出“关键少数”,抓在经常、严在平常。不断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健全完善责任清单、约谈提醒、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用好问责利器,促进以身作则、担好责任。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与省管干部广泛开展“一对一”日常谈心谈话,县级纪委开展监督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工作,党内监督不断深化。严肃换届纪律风气,坚持一手抓“十严禁”监督执行,一手抓党风廉政审核把关,严把政治关、廉洁关,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群众满意。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从政治上准确把握和推进,目标任务实现高质量全覆盖。巡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十三届省委任期内完成了对180个被巡视对象全覆盖,对10个地区和单位“回头看”,巡视的力度、广度、深度进一步提升,整改效果进一步加强,有效发挥了震慑、遏制、治本作用。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构建贯通协同工作格局,有力推动政治体检向基层延伸。

保持高压震慑,深化标本兼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制定出台《关于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党委、纪委同向发力抓实“三不”一体推进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不”一体推进,“不敢腐”是前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保持压倒性力量常在、保持强大势能常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持首先从政治问题查起,坚决查处了王剑锋、张伟、白顺兴、任宝元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严肃惩治王丽、肖玉海等危害金融安全腐败分子,坚决清除任三动、贾小刚、谷守先等政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重拳清理王兴富、谢康民、牛志刚等损公肥私的国企“蛀虫”。聚焦“关键少数”,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查处力度。持续开展“天网行动”,有逃必追,一追到底。五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7989件、处分7824人。

深化以案促改、扎紧制度笼子,强化“不能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动案件查办成果及时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一案一总结、一案两整改机制,指导推动案发地区单位认真整改思想认识、责任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堵漏洞、补短板、强防范。从案件中总结有效治理腐败的规律性认识,有针对性提出纪检监察建议726份,推动各级党组织以案为鉴、举一反三,深化综合治理。

固本培元,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强化“不想腐”。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印发典型案件党内通报、编发案例剖析,汇编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制作播放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方式,以案释纪、以案释法、以案释德,分级分类加强干部警示教育,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新建省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在全省命名6个廉政教育基地,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切实提升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在高压反腐强大震慑、以案促改唤醒初心、宽严相济政策感召的综合作用下,全省共有2145人向纪检监察机关说明情况或主动投案,“三不”叠加效应有效发挥、持续放大。

靶向纠治“四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锲而不舍纠“四风”。省纪委监委将作风建设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协助省委出台《关于新时代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意见》,推动全省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强化监督,坚决防止享乐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共查处享乐、奢靡问题524起,处理1444人。连续4年在全省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结合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整改,部署开展“推、拖、怕、贪”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针对我省部分旅游地区“厕所革命”落实不力,运用“抽查+通报+督办促整改”的监督模式,推动解决了全省旅游厕所工作中存在的慵懒怠政、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坚决斩“黑手”。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监督开路,以执纪护航,组织专班专抓,建立五级纪委书记抓监督机制,探索采取直查直办、提级领办、跟踪督办等模式破难题、提质效。通过县市区党委书记领办问题线索和市州党委书记领题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机制,推动解决问题。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聚力打“黑伞”。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惩腐打伞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监督执纪专项行动,紧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为黑为恶、护黑护恶、失职失责”问题,创建“四抓四破”工作法,从严执纪执法纯洁政法干部队伍。一体推进惩腐打伞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协同融合,精准运用“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严肃查处“日月山埋尸案”等一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坚决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精准挖“蛀虫”。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作为重中之重,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牵头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雁过拔毛、吃拿卡要、挤占挪用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开展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一卡通、草原奖补资金等专项监督检查。一系统一规范、一区域一重点,着力解决看病贵、办理房产证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贴得更紧、情融得更深。

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实现“形”的重塑、“神”的重铸,形成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纪法双施双守。2018年2月8日,随着红绸缓缓拉下,青海省监察委员会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全省三级监委全部按期组建的基础上,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合署办公体制优势,统筹用好纪法“两把尺子”,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坚持执纪必严,又坚持纪法协同,实事求是,精准科学,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

“探头”越擦越亮。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实现省、市、县三级派驻监督全覆盖。省纪委监委向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26个、向省管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2个,任命11家省管国有企业纪委书记为监察专员,在4所省属高校实行纪委单独设立;各市、县共设置派驻机构229个,监督“探头”延伸到各领域,监管到各方面,“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不断彰显。

因地制宜强化基层。抓改革,关键是发现问题要准,解决问题要实,提出的改革举措直击问题要害,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省纪委监委为解决县一级工作力量分散、统筹协调不力、执纪执法能力偏弱等问题,持续开展基层建设三年行动,推动“五强五提升”落细落实。探索开展基层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建设和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

“铁军”不断铸强。始终铭记打铁还须自身硬,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狠抓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突出全员培训、实战练兵、典型带动、对口帮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健全完善内控机制,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纪检监察队伍的政治能力、业务本领、作风形象持续提升。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是意义非凡的里程碑,更是接续奋斗的新起点。新的赶考路上,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事务性文书:综述

突出政治功能 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工作综述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工作在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的领导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为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实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纪律上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突出政治引领,党的领导有力有效。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守人大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属性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政治要求、政治标准在人大机关落到实处。坚持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从严履行政治责任,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协助修订完善省人大常委会两级党组会议议事规则、机关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提高党组织制度执行力,不断提升对党忠诚的政治机关、依法履职的权力机关、践行宗旨的代表机关、务实担当的模范机关建设水平。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向机关党组专项汇报意识形态工作、举办专题讲座、加强舆情研判、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等工作,从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斗争精神,把牢机关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强化培根铸魂,理论武装持续深化。突出主题主线。始终把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第一任务”观念,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连续四年举办全省人大系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培训班、青年干部学习心得交流分享会,持续将领袖思想实化为人大工作的方法遵循和实践路径。注重结合融合。集中党员系统学习党史、党纪党规,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推进落实省委“一优两高”各项任务,把落实中心任务作为人大党建工作的落脚点,不断拓展人大党建工作的内涵,服务常委会党组召开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座谈会、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全省人大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在推进人大工作和建设中积极发挥党建功效。丰富学习形式。依托西宁市北山支部责任林党建实践教学活动,创建“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实训大课堂”“尕布龙精神学习传承基地”“党员活动室”,采取讲座辅导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等方式,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走深走实。四年来,精心设置29个专题,开展集中学习1500余次,讲专题党课210次,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教育,推进学习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强化拓展提升,组织建设扎实务实。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健全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抓党建工作机制,机关党组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精心研究谋划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党组成员、各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紧紧围绕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和常委会两级党组部署要求,立足人大机关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研究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机关党的工作要点、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等,提出量化指标要求,做到了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持续建强抓实支部建设。着力加强党支部“一强四好”能力体系建设,聚力提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执行质量,持续巩固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注重机关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打造“旗帜鲜明讲政治、依法履职勇担当、群众利益我代言”的人大机关政治文化品牌,探索实施“智慧党建”“机关党建+”工程,不断推进党支部建设全面创新拓展提升,机关报送的“送法入户”“12345”工作法被推荐为党建优秀案例。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务,加强老干部党建工作,不断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机关荣获首批“省直模范机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管理要求,以“作风能力提升行动”“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环境大整治”和“处室业务大讲堂”为载体,先后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机关党务工作培训班、党员干部读书班12期,持续提升党员能力水平。通过表彰先进,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党员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机关获得第二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先进集体、全省党政办公厅(室)系统先进集体、普法先进单位、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强化担责尽责,党风廉政建设落地见效。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制定《省人大机关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加强检查监督,将廉政工作要求融入机关日常工作,融入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交流全过程。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年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的监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民主评议、述责述纪述廉、干部任职前廉政教育谈话等制度。积极协助加强机关惩防体系建设,先后9次组织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和党史党纪法规知识测试及网上答题活动,6次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巩固提高。强化作风建设,始终贯彻从严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省人大常委会实施意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好以案促改工作,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围绕省委第十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等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全力巩固风清气正的机关政治生态。推进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党章等党内法规严肃性。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印发《警钟长鸣》等形式,加强警示教育,不断引导党员干部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以案为鉴,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法定公文:会议类政务信息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万众瞩目开盛会,意气风发启新程。5月26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肩负着全省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崇高使命,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的前进号角。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我们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大会审议通过了信长星同志代表十三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十三届省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我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

大会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总结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概括提炼了过去五年发展积累的七条经验,深入分析青海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作出了全面部署。

大会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过去五年的工作。认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深学细悟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

大会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认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代表们一致认为,大会报告是指导推动全省未来五年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悟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过程,要把抓好省党代会精神的落实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生动实践,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青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紧紧围绕今后五年省委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动各地、各部门、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与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结合起来,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突出学习重点,制定学习计划,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会议各项部署理解透、把握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成绩写入历史,奋斗永向前方。全省各条战线要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向习**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担当新使命,建功新时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幸运,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法定公文:决议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十三届省委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批准信长星同志代表十三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大会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概括提炼了过去五年发展积累的七条经验,深入分析青海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十三届省委报告,以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描绘了青海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彰显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立场,体现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大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自觉,把握了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回应了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展现了青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是指导推动全省未来五年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大会认为,报告阐明的大会主题对我们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省上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而不懈奋斗!

大会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心系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2016年、2021年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届省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标对表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

大会同意报告对过去五年基本经验的总结。大会认为,回望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取得上述来之不易的发展和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亲临指导、亲自部署,是在历届省委班子打下的基础上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大会强调,做好青海工作,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习**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必须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必须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必须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

大会指出,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青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特别是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做好迎接新的风险挑战、破解新的矛盾问题的充分思想准备,更加深入地分析把握自身发展优势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善于综合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全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大会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着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功能,着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大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并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出青海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景。

大会同意报告对今后五年全省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大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四地”建设为重点,更好融入和服务扩大内需战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一切产业、经济活动都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统筹江河流域保护和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举全省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要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增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继续走在前列, 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创造美好生活。要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效保障公共安全,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和政协工作,扎实推进法治青海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和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不竭精神动力。

大会强调,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牢记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持续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大会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以开拓进取、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努力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转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生动实践,向党中央和全省各族人民交出新的合格答卷。大会对全省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

大会号召,全省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法定公文:决议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关于十三届省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认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政治上看,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专责监督定位,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践行“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作风建设成效持续巩固深化;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巡视实现任期全覆盖,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利剑越擦越亮;聚焦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最严格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狠抓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越发鲜明。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大会指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治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大会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贯通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自我革命政治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以强有力的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强有力的监督促发展防风险,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坚持人民至上、实干担当,以强有力的监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大会强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必须始终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扛牢维护“三个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五项重大任务”,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作用。要坚定不移把政治监督作为首要任务,对标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在青海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坚定不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让政治生态的山更绿水更清;坚定不移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深化“风”“腐”一体纠治,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引领新征程;坚定不移落实政治巡视巡察要求,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权威性、震慑力、推动力;坚定不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正风肃纪促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监督体系,持续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坚定不移从严从实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担当现代化建设的纪检监察铁军,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法定公文:报告

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信长星同志在中国共产党

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摘要)【注:未刊发原文】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心系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2016年、2021年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了“三个先行区”建设、“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五项重大任务,明确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将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学细悟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居民收入逐年提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四地”建设步伐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有力推进,钾肥等产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成效明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生态旅游正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山宗水源净土、地球第三极品牌形象更加彰显;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加快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新格局,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放管服”、国资国企、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成果丰硕。今天的青海,转型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之路展现出广阔前景。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制度体系创新取得新突破,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中华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以习**总书记重要贺信为根本遵循发布“西宁共识”,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形成重要成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均在全国领先。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国土绿化新增林地面积1800多万亩,高寒草地修复成效突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稳定保有。今天的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在财力有限情况下,始终把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一大批惠民举措相继落地,各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果断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持续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高效开展玛多、门源抗震救灾,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高原医学走在世界前列,长期困扰农牧民的包虫病历史性地得到遏制,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今天的青海,经过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同步实现了全面小康,正信心满怀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五个认同”教育,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稳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为稳疆固藏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青海,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真诚地心向总书记、心向党中央,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上台阶上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探索实践社会治理新经验。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规民约等基层治理新机制,城市治理更精细、农村治理更精美、牧区治理更精进,社会文明整体实现新进步。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坚决守牢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今天的青海,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安宁,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深入实施“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机关党的建设表率作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换届圆满完成。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支持人大、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功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工作实现新发展。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巡视实现高质量全覆盖。以坚决的态度抓好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以案促改”和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不断深化。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整治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文国栋、蒙永山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为反面典型,以案为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面巩固。今天的青海,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青海工作,必须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习**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坚定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把习**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必须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必须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

二、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着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功能,着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迈出扎实步伐,产业“四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能源转型上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体系更趋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青海将为世人呈现越来越多的精彩。

——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四地”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一带一路”参与度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有效拓展,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依法治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要地作用更加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海文化形象将更具感染力、亲和力。

——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稳步扩大,教育、健康水平实现新提高,社保、养老、住房等服务体系更为完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明显增强,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政风民风社会风气昂扬向上,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巩固。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接续奋斗,再用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青海的经济实力、科教实力、综合实力将实现大幅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新境界,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突破,碳中和行动取得重要成效,创新体系建设、对外开放水平、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跃升,地方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如磐石,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将豪情满怀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五年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更好融入和服务扩大内需战略。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大循环对青海提出的新任务、带来的新机遇,扬长避短,主动作为,深度融入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鼓励和引导发展要素向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和优势新兴产业等领域集聚,增强供给体系的适配性、速配性、规模性,有效对接国内市场需求。瞄准“双循环”格局下国家之所需、青海之所能,逐步扩大特色优质产品贸易规模,加强盐湖资源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国家规划重大项目及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不断增强青海在资源能源领域服务保障国家战略需要的能力。深入推进区域流域交流合作,全面打造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升级版。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需求结构的关键作用,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两新一重”及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等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强网络型和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领域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打牢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供给,扩大服务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四地”,是习**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的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行动路径。要建立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打好青海特色产业这张牌,提升产业能级,提高资源能源可持续供给能力,提升生态旅游业态品质,高起点培育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把我们特有的资源禀赋更好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优化产业协同发展布局,推动地区间园区间协调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全力服务产业发展,汇聚技术、人才、数据、资金等要素,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参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部署,围绕全省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完善“两核一轴一高地”总体布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优势互补、协同共进。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城镇体系功能,持续完善“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空间体系。深入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完善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制度机制,推动西宁海东都市区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推进格尔木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打造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破解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必须强化“弱鸟先飞”意识,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顺应产业技术变革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为突破点,深化产学研联合,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聚焦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以资源、能源、高原等领域为主攻方向,有重点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盐湖、光伏、储能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实证基地,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天文观测、高原生物等领域技术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强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推进科教援青,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落实好退税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增强财税服务保障能力。严肃财经纪律,以更严的措施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集聚要素招大引优,扶持特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面向南亚的商贸通道建设,提升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运营水平。继续办好青洽会、环湖赛、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文化旅游节。

(二)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高标准建设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加强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保护,做好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聚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典范。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依法开展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现代化社区建设试点,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继续办好国家公园论坛,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实践、丰硕成果。

统筹江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扛牢源头责任,展现干流担当,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度节水控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着力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深入研究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打造黄河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长江源头区生态服务功能。

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落实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加强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生态系统保护,构建“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保护修复,在生态治理上交出最优“成绩单”。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持旗舰物种数量恢复性增长,呵护自然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健全落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创建“洁净青海”,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集中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务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危废医废处理。完善全域环境问题发现和跟踪治理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

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青海清洁能源发展优势明显,生态固碳增汇潜力巨大,有责任、有基础、有能力为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要坚持供给端、消费端、固碳端协同发力,推动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园区行业先行先试,助力全国能源结构转型和降碳减排。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转化能力,充分发挥林草资源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拓宽生态碳汇价值转化路径。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广泛倡导绿色、节约、环保理念,提升公众低碳意识。

(三)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牧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促进农牧业稳产提质、农牧民稳步增收、农牧区稳定安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严格压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着力破解农牧区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因地制宜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发展农牧业全产业链。推进农牧区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和完善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草场、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

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增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序引导农牧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扩大非农产业就业数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质量。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培育提升特色劳务品牌,规范设置、调整优化生态管理岗位,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落实好“扩中提低”政策,实施中等收入群体2035倍增计划,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提高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的精准性,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聚焦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有效施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学前教育充裕普惠安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青海工匠”。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健康青海行动,深化“五医”联动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疾控机构改革,强化传染病防治和应急处置。加快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教育医疗援青合作,让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守护“一老一小”的幸福。优化住房供给体系,提升保障水平,让各族群众住有所居。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牢社会保障这一民生安全网,为各族群众生活安康托好底。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合理、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服务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持续深化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牢增强文化认同这个根本,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打牢各民族共同思想基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人口有序流动融居,鼓励支持农牧区群众、青少年跨区域就业就学。充分发挥城市的重要平台作用,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阵地,深化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不断拓展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路径,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讲好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继续走在前列。完善宣教体系,抓好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深化创建“十进”活动,再打造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乡镇、示范村和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促进创建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宗教管理、社会稳定相向而行、有机结合,各项工作都要努力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构建具有青海特点的宗教事务法治化治理体系。完善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指导支持宗教界增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在有效管理上不断探索新经验。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大力弘扬宗教教职人员遵法守法、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发挥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引领作用。实施宗教教义新阐释工程,深化中华优秀文化对宗教的浸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运行机制。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构建集政治、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巩固青海稳疆固藏的战略地位,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开展“两反四防”,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强化数据安全。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国防教育,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把握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使社会充满勃勃生机而又井然有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融合一体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为重心,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未来社区新型治理单元,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深入推进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有效保障公共安全。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机制,确保公共安全事件防于未萌、止于未发。健全安全生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减少一般事故。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实行“零容忍”。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新业态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推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灾害应对处置综合能力。

(六)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规,提升立法工作质量,围绕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大局和重点工作推进特色、精细立法,以良法促进善治。支持和保证人大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选举任免权。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代表工作水平,提高议案建议工作质量。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引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围绕党委点题、政府出题、政协破题做文章,不断提高协商民主水平。重视和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优势,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

扎实推进法治青海建设。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一体推进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体系,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司法制约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海外人士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增进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谊交流合作,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

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和军民融合发展。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深化群团协同化建设,保持和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推进军地协作,倾心倾力为驻军部队解决好“三后”问题,开创新时代双拥共建新局面。

(七)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思想旗帜,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各族群众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浸润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落实好国家荣誉功勋表彰奖励政策,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不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向上向善、奋发奋进的文明风尚。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青海。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加强诚信青海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更多全国文明城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宣传教育,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激浊扬清,深化“扫黄打非”工作和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清朗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城乡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及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河湟文化、昆仑文化厚重积淀和丰富内涵,提升影响力。推进青海文明探源、优秀民族文化等领域研究,提炼展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青海精神标识,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符号。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繁荣发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在总结发展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现代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

(八)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我们要坚决维护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治要件、政治任务和政治纪律,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健全落实“回头看”工作机制,确保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青海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工作体系,落实培训轮训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研究落实制度。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对党忠诚教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优化“育选管用”工作,突出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和实绩考核,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党政“一把手”培养工程,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统筹抓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健全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机制,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艰苦地区干部。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培养,抓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大力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更好发挥援青干部人才作用,做到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巩固提升“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乡村班子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城市、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严把政治关、程序关、培养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锻造听党号令、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树立正确政绩观。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一切不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为,一切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搞变通、打折扣、搞选择性执行的行为,一切漠视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光说不练、花拳绣腿的行为,一切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一切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行为,一切在群众面前摆架子、在上级面前做样子、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的行为,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都必须坚决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扎实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制度化。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我们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惩治腐败、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形成监督、整改、治理的良性循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查处重大腐败案件,坚决防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做到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深化以案促改,开展分层分类警示教育,弘扬廉洁文化,建设“清廉青海”。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促进党内监督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增强综合监督效能。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绘就了现代化新青海的宏伟蓝图。连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代会部署落地落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