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青海19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青海19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10-04| 来源:北辰遴选·含霏老师

一、热点链接

2021年10月25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研究我省贯彻意见。会议指出,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缘情怀,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念兹在兹,对沿黄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关注,对黄河儿女的惦念牵挂。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全面回顾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的做法成就,清醒把握保护与发展实践中的矛盾问题,深刻阐述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代化道路的方法路径,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是指导我们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3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提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400字)。

3.2021年10月25日,青海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贯彻意见。请谈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意义(300字)。

4.青海省拟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假如你是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撰写一份会议通知(400字)。

5.结合青海实际,请你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写一篇文章(12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涵

2019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四点意见。

(一)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五大沙漠沙地,沿河两岸分布有东平湖和乌梁素海等湖泊、湿地,河口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壮丽秀美,沙漠浩瀚,草原广布,峡谷险峻,壶口瀑布更是气势恢宏。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有汉、回、藏、蒙古、东乡、土、撒拉、保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10%左右。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达天津,南抵江淮。1855年,黄河在兰考县东坝头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现行河道。封建社会战争和军阀混战时期,更是人为导致黄河决口12次。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难以抵抗日军机械化部队西进,蒋介石下令扒决郑州北侧花园口大堤,导致44个县市受淹,受灾人口1250万,5400平方公里黄泛区饥荒连年,当时灾区的悲惨状况可以用“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来形容。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自古以来,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长期以来,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再加上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黄河沿岸人民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保障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龙羊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河道萎缩态势初步遏制,黄河含沙量近20年累计下降超过8成。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入渤海水量年均增加约10%,通过引调水工程为华北地区提供了水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达到53%。下游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2014年以来沿黄河9省区1547万人摆脱贫困,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加快推进,百姓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可以说,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地上悬河”形势严峻,下游地上悬河长达800公里,上游宁蒙河段淤积形成新悬河,现状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米至6米,其中新乡市河段高于地面20米;299公里游荡性河段河势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下游滩区既是黄河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190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河南、山东居民迁建规划实施后,仍有近百万人生活在洪水威胁中。

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黄河流域的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三方面污染,加之尾矿库污染,使得2018年黄河137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占比达12.4%,明显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

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曾何等壮观,如今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黄河不断流。

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源头的青海玉树州与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超过10倍。对外开放程度低,9省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2.3%。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涉及黄河流域。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汾河等污染严重的支流,则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8月26日,我在中央财经委第5次会议上强调,要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四)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能犯急躁病、大干快上,特别是不能搞各种各样的开发区。

第一,抓紧开展顶层设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党中央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

第二,加强重大问题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一些重大问题,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要深入研究、科学论证。

第三,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全流域重大规划政策,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省级层面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动员和推进实施。市县层面按照部署逐项落实到位。要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黄河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家粮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巩固,以城市群为主的动力系统更加强劲,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黄河流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根据《规划纲要》,将推动沿黄一定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加快钢铁、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强化工业炉窑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行生态敏感脆弱区工业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开展黄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构建覆盖所有排污口的在线监测系统,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等。

《规划纲要》提出,根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合理确定能源行业生产规模。有序有效开发山西、鄂尔多斯盆地综合能源基地资源,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发挥黄河上游水电站和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支持青海、甘肃、四川等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加大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和保障机制建设力度,加快跨省区电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大容量、高效率储能工程建设。支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

《规划纲要》要求,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产业渗透率,推动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上市融资、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围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还将组织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转型发展、黄河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等专项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

★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黄河流经9个省区,黄河流域面积接近80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带、也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影响千秋。

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需要;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

★存在问题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综合表现在: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环境污染积重较深,水质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人受洪水威胁,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引发超标准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

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金外流严重,要素资源比较缺乏。

黄河流域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沿黄各省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较多。医疗卫生设施不足,重要商品和物资储备规模、品种、布局亟需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偏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区域分工协作意识不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精神内涵深入挖掘不足。

★对策措施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协同配合。应当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一,推动综合治理,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变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现状。沿黄中心城市应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指导,固土、调沙、节水、增绿等一体谋划,推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等协调联动,着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上游要遵循自然规律、聚焦重点区域,通过自然恢复和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中华水塔”,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加快遏制生态退化趋势,恢复重要生态系统,强化水源涵养功能。中游要突出抓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全面保护天然林,持续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改善中游地区生态面貌。下游要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加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促进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开展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保护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动清洁生产,坚持淘汰污染企业,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潜力产业,全面建立生态化、绿色化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二,全面节水控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细化实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统筹考虑全流域水资源科学配置,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估,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分区管控体系,建立健全干流和主要支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配置效率。加快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推进黄河流域城镇节水降损工程建设,以降低管网漏损率为主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型器具,开展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节水技术改造,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

第三,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城市、城乡之间各具特色、各就其位、协同联动、有机互促的发展格局。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建设大中城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分类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产业平台,带动农村创新创业,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改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黄河流域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布局,推广乡土风情建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融入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风貌,培育一批与城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特色乡村。

第四,传承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不仅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遗产,而且是推动实现以绿色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能。沿黄中心城市往往是黄河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应在系统整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传承和弘扬,植根于各种适宜的载体中,对接于新型文化的元素里,为各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举措赋能加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开展黄河文化资源全面调查和认定,对濒危遗产遗迹遗存实施抢救性保护,从严打击盗掘、盗窃、非法交易文物等犯罪行为,运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弘扬。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打造中华文明重要地标,深入研究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整合黄河文化研究力量,改扩建和新建一批黄河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启动“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行动,打造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符号,开展面向海内外的寻根祭祖和中华文明探源活动,打造黄河流域中华人文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

第五,促进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沿黄中心城市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是否改善或改善了多少民生福祉作为衡量工作举措好坏与效果的标准,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温饱问题等入手,有针对性的打好各项攻坚战,以上中游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协同,建立全流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应对机制,实现流行病调查、监测分析、信息通报、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协同联动,筑牢全方位网格化防线,织密疾病防控网络。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支持改善上中游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的要求,实施“黄河名医”中医药发展计划,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基本民生保障能力,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创新户籍、土地、社保等政策,引导沿黄地区劳动力赴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高原地区就业创业安居,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


四、地方实践

★重点表述

黄河上游千里保护带工程:实施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二期、通天河主要河段防洪等重点项目,推进重要河道敏感区综合治理及黄河流域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等“黄河安澜”工程,实施湟水河、隆务河、泽曲河等河道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黄河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公园、沿黄通道建设。

城市群生态安全构筑工程:共同推进东部干旱山区、祁连山地区、拉脊山、西宁海东南北山等重点生态板块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修复,联合申请国家设立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保护区。

加快打造流域生态交通运输走廊,推进沿黄河高等级公路建设,构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组成的复合型综合交通网络,畅通黄河“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

加快黄河上游水电站规划建设进度,打造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

创建黄河上游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时代价值,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脉,讲好新时代河湟文化故事,不断提升河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河湟地区5A级博物馆群建设,培育河湟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加强河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存的整体性保护,深入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健全河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持续推进“喇家遗址、大禹故里、土族风情、黄河风光”民和三川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文旅融合5A级旅游区。开展刺绣类传统工艺再设计再创造,打造全国传统工艺振兴的示范窗口。推动流域省份共建黄河文化联盟。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工程:创建黄河上游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柳湾、喇家、宗日、孙家寨等黄河上游遗址公园,推进江河文化博物馆、河湟文化博物馆,打造5A级博物馆群。实施龙羊峡、贵德、坎布拉等黄河上游文化旅游带开发建设。

★领导要求

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用重要讲话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要自觉对标对表检视问题,以问题导向来纠正偏差、改进工作,正确处理水与生命的关系。要增强“一盘棋”意识,以全局利益为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守护黄河安澜为己任,一体化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思路,提升水源涵养功能。要以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为契机,把系统观念贯穿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要扎实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和我省《规划》,坚定不移打造“高地”、建设“四地”,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作出源头贡献。要结合我省实际跟进黄河保护立法工作,为更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对策措施

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扛起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放眼长远认真研究。

一是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扎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一河(湖)一策”,推进智慧河湖建设,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必须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用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始终以守护黄河安澜为己任,一体化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思路,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对黄河流域青海段的黄河干流、重要湖泊、重要支流除特别规定水域外全面实行禁捕。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稳固生态安全屏障。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建立节约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实施防洪减灾工程,推进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河道治理以及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强化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流域经济发展变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黄河青海段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集约高效发展,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从供需两端入手保障好经济社会运行,一方面推进能源革命,稳定能源保供,加大清洁能源供给,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另一方面落实好能耗双控措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抓紧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

四是实施重大工程,形成联动发展局面。大力实施黄河上游千里保护带工程,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二期、通天河主要河段防洪等重点项目,实施湟水河、隆务河、泽曲河等河道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黄河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公园、沿黄通道建设。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拉西瓦、扎毛、马什格羊、积石峡二期、李家峡南干渠二期等灌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市(镇)防洪工程建设。到2025年,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推动建立流域上下游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打造流域生态交通运输走廊,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镇区集约发展水平,建设河湟谷地百里长廊经济林带,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旅游合作等方式,实现流域上下游共建共享。联合流域省份申请国家设立长江、黄河生态保护基金。

五是重视科技研究,强化生态环保技术支撑。统筹实施生态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生态技术推广应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创新供给。实施国家公园建设重点研发专项,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综合修复、功能提升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平台和基地。实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专项,围绕生态保育、径流变化、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等重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推动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快海西、海南清洁能源开发,打造风光水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促进更多就地就近消纳转化。加快黄河上游水电站规划建设进度,打造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

六是挖掘黄河文化,共建黄河文化联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创建黄河上游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时代价值,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脉,讲好新时代河湟文化故事,不断提升河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河湟地区5A级博物馆群建设,培育河湟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加强河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存的整体性保护,深入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健全河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持续推进“喇家遗址、大禹故里、土族风情、黄河风光”民和三川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文旅融合5A级旅游区。开展刺绣类传统工艺再设计再创造,打造全国传统工艺振兴的示范窗口。推动流域省份共建黄河文化联盟。


五、素材积累

名言金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

既要“治”生态环境,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也要“理”区域发展,当好“金山银山”的创造者。

大作文框架:

保护黄河  生态展新颜 发展高质量

找准优势,科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

抓好分区,合理布局,发展生态经济。

优势互补,互联互通,构建区域格局。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需要在推动综合治理、实现绿色发展上下功夫。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需要在推动改革、促进创新上下功夫。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需要在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上下功夫。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青海新贡献

肩负“源头责任”,保护和发展并重。

立足青海省情,创新和绿色同频。

敢于先行先试,制度和机制相通。


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样板”

黄河在青海是一条“生态之河”。

黄河在青海是一条“民生之河”。

黄河在青海是一条“人文之河”。

黄河在青海是一条“活力之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要义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综合治理、绿色发展上做出表率、提供支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城乡融合、城城联动上做出表率、提供支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推动改革、促进创新上做出表率、提供支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上做出表率、提供支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上做出表率、提供支撑。


讲话稿框架: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

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

(一)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二)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

(三)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四、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

(一)抓紧开展顶层设计。

(二)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三)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经验材料框架: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青海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发展品质。

突出生态优先,推进系统治理。

坚持以产为基,发展绿色产业。

健全推进机制,尽快形成示范。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保护黄河  生态展新颜 发展高质量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尚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突出发展和安全的统筹性,强调整体和个体、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找准优势,科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青海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三个最大”省情,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和“一群两区多点”省域城镇化空间体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分区域打造生态旅游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能源基地等,根据地区特色准确定位发展目标。

抓好分区,合理布局,发展生态经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展重点区域建设,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带动黄河防汛、乡村振兴、滩区迁建等各项具体需求,因地制宜编制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链工作方案,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构筑沿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带、高效农业隆起带、湿地生态保护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超净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优势互补,互联互通,构建区域格局。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空间载体,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提高能级,周边城市要进行差异化定位,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动黄河“几”字弯都市群协同发展。开展“河陆联动、河江联动、河海联动”,打造陆地、江河、海上交通经济带,构建区域共享共治共建的网络信息平台,助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源头乐章。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奋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高原业绩。


(来源:光明日报,有改动)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青海如何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尤为重要。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需要在推动综合治理、实现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改善黄河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是综合治理,保护和发展黄河流域的根本出路是绿色发展。青海应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指导,固土、治污、调沙、节水、增绿等一体谋划,推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等协调联动,着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切实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潜力产业,全面建立生态化、绿色化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需要在推动改革、促进创新上下功夫。要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围绕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特别是要围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刚性约束机制,建立公平、诚信、规范的市场运行制度、构筑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探索路径,形成标准。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文章,需要在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上下功夫。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不仅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遗产,而且是推动实现以绿色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能。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青海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应在系统整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传承和弘扬,植根于各种适宜的载体中,对接于新型文化的元素里,为各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举措赋能,为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大美青海凝聚精神力量。

习**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青海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将绿色与创新嵌入发展基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来源:人民日报,有改动)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青海新贡献

青海作为黄河的源头,干流长度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4%,青海黄河流域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青海人民肩负的重要责任。我们既要“治”生态环境,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也要“理”区域发展,当好“金山银山”的创造者,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肩负“源头责任”,保护和发展并重。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长期以来,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但是,青海省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从这一基本省情出发,走青海绿色发展之路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而贯穿其中的是突出绿色生态这一主线。具体来讲,就是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均衡点,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善于在创新实践中摸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模式,进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立足青海省情,创新和绿色同频一方面,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坚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青海全省发展的重要前提,坚定不移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严格保护重要水源、湿地、水体、山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守护好绿水青山,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释放更大的绿色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全省节能、节地、节材和资源再生利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生态有机农牧业,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类新兴服务业,努力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用绿色生产方式致富,用绿色生活方式创造美。

敢于先行先试,制度和机制相通。作为生态文明先行区,青海省要积极在“生态+”、生态补偿、绿色考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等生态文明制度,建立生态文明推广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和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建设,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海智慧、创造青海经验,进而打开一扇青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窗口。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更好地让黄河造福青海人民。

(来源:青海日报,有改动)


工作方案:

海东市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扎实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及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排查对象和范围

海东境内黄河干流和湟水河干流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0公里范围内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混合垃圾)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点位。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

(一)组织培训。6月15日,生态环境部以网络视频培训形式,对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业务培训,主要讲解黄河“清废行动”工作安排、清废APP软件操作、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和处理处置方式等。

(二)排查交办。生态环境部已经以遥感影像解译、群众信访举报等方式,对我市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形成了疑似问题清单,已分批次交办市人民政府和问题所在县区人民政府。

(三)核实整改。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交办的疑似问题清单,成立领导小组,统筹人员力量,迅速开展核查,对固体废物不存在或堆存物已清除的,将该问题从清单内剔除;对核查发现的问题,按照“清理、溯源、处罚、公开”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开展整改。整改过程结合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惩一批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整改进度和结果要及时反馈至市生态环境局,并在当地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对涉及固体废物体量较大、环境危害大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将视情进行挂牌督办。

2021年10月底前,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完成所有立查立改类问题整改、部级和省级挂牌督办问题整改方案制定和社会公开;12月底前,完成所有交办问题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形成工作总结报送市生态环境局,由市生态环境局统一汇总后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各县区人民政府对于整改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

(四)开展“回头看”。市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成立检查组对各县区上报完成整改的点位开展“回头看”。省生态环境厅也将于2021年12月对我市完成点位开展“回头看”,并对整治成效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表扬。对拖延、敷衍、虚假整改及整改不彻底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和督办。

三、组织机构

成立海东市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袁  林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祝凤甲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成  员:王国林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

妥文立   市住房建设局局长

韩海峰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曹良泰   市水务局局长

保秀萍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由祝凤甲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开展好各自辖区内疑似问题清单的排查整治及工作总结上报。

(二)强化协调配合。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督促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展疑似问题清单的排查整治,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三)及时处理处置。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交办的疑似问题清单,做好固体废物问题整改工作,对经现场核查属实的问题,按照部门职责抓紧组织清理处置,科学溯源固体废物来源,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公开整治完成情况,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

(四)强化信息报送。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加强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中的信息报送工作,及时与市生态环境局沟通,于每月底按时向海东市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排查整治工作进展,及时在“清废行动”APP中填报相关信息及资料。

联系人:边占鑫   0972—8615630

邮  箱:hdhjjl@qq.com

附件:1.疑似问题交办清单(遥感排查样表)

2.疑似问题交办清单(群众举报和信访件样表)

3.疑似问题交办清单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