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辽宁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辽宁遴选·第53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振兴提供科技硬支撑

【辽宁遴选·第53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振兴提供科技硬支撑

2023-03-16|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近期,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两会”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任务部署,回顾总结2022年和过去5年科技创新工作,剖析存在的问题,谋划部署2023年工作。

辽宁省提出,今年全省科技系统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引育科技人才队伍等10个方面重点发力,为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深度解读

★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科技事业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至2.44%,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书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十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是坚持“四个面向”系统布局科研攻关,我国科技实力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制定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五年科技创新规划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专项规划,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81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4.8%提升至6.5%。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国产大飞机实现市场化运营,高铁建设树立国际标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深海一号”实现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规模世界第一,光电子技术带动产业规模占全球近一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占全球市场近三成。建设19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420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40余家技术交易市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0.6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3.73万亿元。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超1.5万家,覆盖95%县级以上地区,创业带动就业近500万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36支子基金,总规模达到624亿元。

三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国家科研能力体系实现重塑。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逐步发挥主体作用,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8%来自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4.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约45万家,68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重要作用。13.3万套大型科学仪器和85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纳入开放共享网络。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16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构成了基础条件平台体系,科技资源对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四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创制了一批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粮食单产由2012年的亩产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90余万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早查、早筛、早诊、早治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癌症、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打破国外专利药垄断,获批I类新药从2012年之前的5个达到现在的80个。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投入使用。

五是区域科技创新异军突起,形成了引领发展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创中心引领地位更加强化,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苏州分列全球科技集群第2、3、6位。国家高新区总数从2012年的89家增长到2022年的177家,集聚了全国35.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6.2%的高新技术企业、67.4%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用2.5%的建设用地实现13.4%的国内生产总值。建设9家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87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六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奖励、监督评估、创新调查、技术预测、科技报告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修订完成,颁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深化“三评”改革,开展“减负”行动,扩大创新主体自主权。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管理制度,推进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制定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设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畅通硬科技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的渠道,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500家,总市值5.8万亿元。

七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形成了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研发人员总量由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1年的572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由2014年的111人次提高到2022年的1169人次,我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克利夫兰奖”“维加奖”等国际重要奖项。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办理流程,推动“两许可”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环境。

八是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事业和创新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启动修订科普法,制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发挥科普场馆、科普用品等相关税收政策激励作用,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科普活动。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0年的3.20%提高到2020年的10.56%。繁荣创新文化,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

九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科技合作迈出主动布局新步伐。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与有关国家建立十大创新对话机制,与非洲、东盟、拉美等建立七大科技伙伴计划。主动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3500余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研工作。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同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资助科研项目。主动在金砖国家、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等机制中发起科技创新议题。

★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关于2023年科技工作部署要求

坚持“四个面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构建“顶层设计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体系化能力为主线,聚焦自立自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着力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二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四是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超前部署。六是落实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七是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生态。八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用好市场优势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九是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十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开放生态。

★过去五年辽宁省科技工作取得成效

辽宁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全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科技创新地方性法规《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相继研发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创新产品和一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成果。二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达到34个,两院院士总数达57人,新增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和团队6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0人。三是全省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数量2029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9.6%,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0.9%,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37.5%。四是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由2017年的429.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00.4亿元,增长39.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8%。

★2023年辽宁省科技工作取得成效

2022年,省科技厅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平台、总抓手、总要求,科技创新工作主攻方向更加聚焦。二是以全新体制机制组建4家辽宁实验室,加快布局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三是科技引领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更加有力,科技带动振兴发展动能显著提升,科技人才引育进一步提质增效,制度创新建设扎实推进。

★2023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一是聚焦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力争大连先进光源项目纳入国家建设布局,全力打造我国科研资源集中地、原始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二是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提升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4500家。

三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完善科技项目生成管理、成果转化机制,实施100个“揭榜挂帅”项目,创建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新建10个中试基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5%以上。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2023年辽宁省科技工作部署要求和重点任务

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引领创新工程,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一体化推进,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力量,让科技创新在辽宁振兴过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一是主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争取获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材料国家实验室沈阳基地;二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和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个“揭榜挂帅”项目;三是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全年落地转化科技成果4000项以上,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亿元;四是提升科技企业成长率,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700家;五是强化高新园区创新主阵地作用,全省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全年增长8%;六是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提高信贷服务企业能力;七是加快引育科技人才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300个左右;八是推进科技服务民生改善;九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十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氛围。

★保障措施

一要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和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推进,增强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

二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科技创新要首当其冲,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在新时代东北、辽宁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三要聚焦国家所需、振兴所盼。进一步凝心聚力、突出重点,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辽宁科教、产业、创新优势领域,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省市构建同向发力、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聚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四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辽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扬斗争精神,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形成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动摇,一体推进“三不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科学统筹做好科技领域安全生产。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对全国97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沈阳创新指数为62.43,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8位,多项指标在东北地区领先。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括沈阳市提高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要求:逻辑清晰、重点突出,600字左右,20分。

【参考作答】

一是提高创新治理力。沈阳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党政“一把手”带头抓创新,制定出台了《沈阳市引育壮大新动能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2021年,全市实现R&D经费投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7%,高于全省0.7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3个百分点。

二是提高原始创新力。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2年,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宁辽河实验室揭牌运行。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东北唯一节点,接入中国算力网络。沈阳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426个,其中国家级平台达69个。

三是提高技术创新力。坚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问题,2022年,聚焦20条重点产业链,滚动实施147项“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00家,总量连续5年保持东北首位。

四是提高成果转化力。大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2022年,国家级“双创”载体达到40家,各类“双创”载体达240家,在孵企业、团队1.5万个,集聚创新创业人员16.6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0亿元,居东北地区首位。

五是提高创新驱动力。加快建设“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2022年,沈阳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融合园建设规划面向全球发布,推动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三园”扩区发展,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582字)


例题2:近年来,大连市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括有关情况撰写一篇经验材料,报领导参阅。要求:格式规范、重点突出,1000字左右,35分。

【参考作答】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大连市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多措并举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努力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政策扶持体系,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大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围绕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60多项具有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落地兑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对获批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单位给予资金扶持。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有42家企业牵头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获省级备案。

二是实施梯度引育工程,不断壮大科技企业数量。大连市建立了完善科技、财政、税务部门协同联动,市区两级密切配合,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的高企培育机制,全面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扶持,累计兑现高企补助资金5.4亿元。突出高成长性,实施梯度培育工程,建立了163家瞪羚企业和10家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库。截至目前,全市获省新型创新主体备案的雏鹰企业903家、瞪羚企业127家、种子和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

三是强化科创载体建立,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建立完善“苗圃—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对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众创空间择优给予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备案众创空间128家。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大连市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海洋智能装备创新大赛暨水下机器人大赛、全国科技创新挑战赛三大主体赛事为重点,形成多层级科创赛事联动的良好氛围。

四是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信息与市金融部门共享。配合市金融部门开展对创新型企业的摸底排查和上市需求调查,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和筛选工作。与8家银行和大连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动设立科技支行,共同支持科技企业融资。积极为企业上市开通科技服务“绿色通道”,对于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的科技项目立项、研发平台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更名、争取荣誉称号等事项进行特事特办。(1003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让科技创新的活水汩汩而流

要增强创新意识。

要激发创新活力。

要培养创新人才。


当好科技创新“无人区”的开荒者

牢记“三个逼人”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危机感。

聚力“四个面向”提高竞争本领,始终保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的紧迫感。

对标“四个表率”发扬奉献精神,始终保持“舍我其谁、建功有我”的责任感。

★议论文框架:

把握科技创新的关键

把创新作为起点,坚定奔赴突破的“星辰大海”。

靠协作凝聚力量,团结攻克难关的“直冲云霄”。

以争先鼓舞勇气,奋勇扛旗夺优的“气壮山河”。


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竞相揭榜乐于挂帅

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要让揭榜者轻装上阵。

要让挂帅者名利双收。

★经验做法框架:

沈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改革,激发科技成果源头转化活力。

撮合,集聚多方资源搭建转化平台。

突破,实现量质齐升提升转化优势。

服务,拓展多种渠道加速转化效率。

★汇报发言框架:

以超常规措施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

——在全省科技创新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一是优化创新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二是推进制度创新,释放创新主体活力。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着力解决资金壁垒。

★通知框架:

关于开展2023年“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

一、征集对象

二、征集内容

三、征集要求

四、征集方式

五、联系方式


五、必备金句

1.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引领支撑辽宁高质量发展。

2.辽宁科技创新基础雄厚、优势突出,要紧扣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辽宁贡献。

3.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全面塑造辽宁振兴发展新动能。

4.胸怀“国之大者”,对标国家实验室,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引育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保护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好地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

5.用好用足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和产业对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6.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国家队”优势,更好面向经济主战场,深度参与融入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技术难题。

7.瞄准世界行业科技前沿,聚焦“卡脖子”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让科技创新的活水汩汩而流

习**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辽宁建设科技强省,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要增强创新意识。辽宁要成为科技强省和创新高地,首先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创新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经过持续的改革开放,我省经济总量和科技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某些关键领域,还存在“卡脖子”现象。要通过大力宣传引导,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要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辽宁省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平台、总抓手、总要求,科技创新工作主攻方向更加聚焦,特别是以全新体制机制组建4家辽宁实验室,加快布局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全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这说明辽宁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自我加压,持续用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持续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辽宁力量。

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无论是建设科技强省,还是激发创新活力,人才都是关键中的关键。要着力打出创新人才组合拳,既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也要通过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引领科技创新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唯有让创新活水汩汩而流,才能让创新活力生机勃勃。只要我们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就一定能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科技硬支撑。


当好科技创新“无人区”的开荒者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辽宁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时刻对照总书记为中国创新发展描绘的路径和具体要求,始终以“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危机感,“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的紧迫感,“舍我其谁、建功有我”的责任感,当好科技创新“无人区”的开荒者。

牢记“三个逼人”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危机感。“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古人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平坦的路不可能一直走到终点,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近年来,我省科技成果取得良好成绩,但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保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立足岗位实际,反复磨炼自己,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中去,不为困难所惑、不为成绩所扰,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聚力“四个面向”提高竞争本领,始终保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的紧迫感。“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必须业务技能精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扬“安专迷”精神,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身行为,在深研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汲取各专业、各岗位的相关知识及各级文件精神的营养,不断适应岗位的需要,成为胜任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不断创新,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

对标“四个表率”发扬奉献精神,始终保持“舍我其谁、建功有我”的责任感。“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敬业奉献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应有的必备素质。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时刻摆正心态,乐于奉献、甘于付出,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要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要把科技创新、为民服务当作毕生的事业来敬终如始,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尽最大努力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实践在前、尽职尽责,力争用实际行动书写好一撇一捺。

科技工作者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重点项目攻关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我们要充分调动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将个人努力奋斗与辽宁振兴发展结合起来,努力作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在振兴发展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议论文

把握科技创新工作关键

习**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辽宁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就要把握科技创新工作关键,奋力书写新答卷。

把创新作为起点,坚定奔赴突破的“星辰大海”。创新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年到暮年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才发现青蒿素。创新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专注,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隐姓埋名30余年,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七项核心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正如习**总书记曾说的,“我们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只有勇于创新创造,在革故鼎新中不断提升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在探索尝试中锻造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才能闯出一条新路。

靠协作凝聚力量,团结攻克难关的“直冲云霄”。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和他的航天团队以“万人一杆枪”的协作之力,从方案的设计、探测器研制到建模等全过程都贡献了团队的集体智慧,互助互补、同心同力从而在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航天工程中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大国工匠”朱恒银和他的“特钻工程处”团队,夜以继日开展智能钻探设备及技术的研发,通力合作填补了我国3000米深部地质岩心钻探没有完整高效的技术体系空白。事实证明,单枪匹马不能摘得凯旋之冠,一腔孤勇无法到达成功彼岸。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只有坚持协作共赢,勤沟通、强配合、善团结,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以争先鼓舞勇气,奋勇扛旗夺优的“气壮山河”争先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是抢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发优势,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一马当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殚精竭虑、梳耙耧犁,解决了一亿人的吃饭问题,争先抢占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制高点。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即便因伤寒导致残疾,却仍刻苦钻研学术,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只有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勇气,以劈波斩浪之姿奋勇争先,才能开辟新的赛道、打开新的局面、取得新的成就。

踏上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创新、协作、争先的精神,就能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打开科技工作服务振兴发展崭新局面。


★经验做法

沈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大力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引导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开辟新通道,推动全链条协同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上,呈现出政府科学引导推动、高校院所活力勃发、服务机构多点开花,科技成果“供销两旺”、本地转化率逐年走高的喜人景象。

改革,激发科技成果源头转化活力。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成果主要源头之一。激发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热情,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金钥匙”。

从源头抓起,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确保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获得应有收益,是下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先手棋。沈阳全面推行驻沈高校院所“三权”改革,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以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代表的高校院所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做出了创新尝试。过去十年,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活力不断增强,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年均12%的增率快速增长,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40亿元。

撮合,集聚多方资源搭建转化平台。沈阳以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紧紧围绕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开展企业与高校院所间的撮合对接,架起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提升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的产业化效率。市科技局面向企业深入征集技术、人才需求,面向高校院所广泛征集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广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撮合对接会、“专家企业行”等撮合对接活动,实现了省市区联动、高校院所和企业互动、科技中介和投融资机构推动的多主体、多元素、多维度对接局面。2021年,全市举办对接、路演、培训等活动1052场,帮助企业及团队获得投融资3.12亿元。

突破,实现量质齐升提升转化优势。将高质量的创新资源转化为沈阳的创新优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沈阳积极推进高校院所与区县共建合作机制,共同投入物理空间,组建运营团队,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模式。经过持续努力,20个技术开发能力强、中试熟化服务水平高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沈阳连续两年上榜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单,是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之一。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近10年共摘得93项国家科技奖项,获批2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服务,拓展多种渠道加速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要实现高效转化,需要成熟的交易市场和人才支撑,要提供市场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沈阳市紧盯科技成果转化中间环节,多措并举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间的堵点,以专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2019年以来,东北科技大市场发布科技成果8700余项,组织路演活动90场,培育技术转移人才近600名。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级转移机构90家。与此同时,打造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构筑了完整的创新链,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与各地区共建创新综合体,加速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落地。最近十年,沈阳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落地2231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31.65亿元。


★汇报发言

以超常规措施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

——在全省科技创新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的部署要求,省科技厅将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政策落实、集聚创新资源等措施,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2022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3500家,增长32.4%,达到14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100家,增长15.7%,达到8000家。新增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数量1018家、增长47.1%,达到3181家,其中,雏鹰2682家、增长42.4%,瞪羚484家、增长80%,独角兽15家,增长50%。

一是优化创新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以立法方式确保各类创新主体的利益,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强化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出台《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新评价办法(试行)》。

二是推进制度创新,释放创新主体活力。2022年,我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27个,集聚产学研合作方超4000家,并择优对盟主单位给予奖励性后补助,下发补助资金达2000万元。成立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内设立科技服务团,集中力量打通企业与金融、人才等科技资源对接通道,推动企业解决生产壁垒,帮助企业创新发展。对2020年度瞪羚、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每家20万元及5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支持。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着力解决资金壁垒。联合省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出台《关于优化财政金融服务 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召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对接会”,8家银行机构与24家科技企业达成意向融资15.16亿元。科技企业上市后备库储备企业55家,开展常态化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活动。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指示精神,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落实、制度创新、企业服务等方面推动辽宁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通知

关于开展2023年“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市科技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机制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2023年度“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厅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征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辽宁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特别是设有独立研发机构的大型骨干企业、“一科三高”企业(主要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等高能级领军企业)、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盟主”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企业等。

二、征集内容

围绕我省“十四五”规划,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布局,强化科技与经济融合,征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需求大、产业牵动性强的攻关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征集要求

1.企业对“卡脖子”的前沿技术、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等有迫切需求,且依靠自身科技力量难以解决又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2.需求攻关成功后可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能够辐射并带动全省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3.企业应明确需求的指标参数、时限要求、产权归属、资金投入及其他对“揭榜”单位的条件要求等需求内容。

4.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社会信用,近三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或科研失信行为。

5.高新技术领域相关企业,填报重大需求的,上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研发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填报重点需求的,上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研发投入不少于200万元,具备保障实施攻关的资金投入能力,能够提供人才、场地、设备等支持和配套条件。

6.其他领域相关企业,上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研发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具备保障实施攻关的资金投入能力,能够提供人才、场地、设备等支持和配套条件。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填报科技攻关需求,原则上应建有独立研发机构,已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技术服务等相关研发活动。

四、征集方式

需求征集功能即日起正式开通,各单位可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进行填报,省科技厅将征集的需求作为谋划“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基础。

1.需求填报人须登录“辽宁省科技创新综合信息平台”,进入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指南申报”模块,点击“新增指南”菜单,在线填报《企业“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征集表》,并提交至初审单位审核。同一企业填报“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原则上不超过2项。

2.本次需求征集填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26日,各初审单位分三个批次进行推荐,第一批次推荐情况作为2023年首批“揭榜挂帅”榜单的重要基础,第二批次、第三批次推荐情况作为后续“揭榜挂帅”榜单的重要基础,三个批次推荐的截止时间分别为2023年1月31日、2月28日、3月31日。各初审单位须出具正式推荐文件,与相应的推荐清单(系统导出带二维码并加盖单位公章)一并上传至信息平台系统。省科技厅将对推荐入库的创新需求进行梳理凝练,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为谋划布局2023年度“揭榜挂帅”科技计划做好准备。

3.各地区要充分认识此次需求征集工作对谋划布局2023年“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将通知内容转发至本地科技企业,把开展“揭榜挂帅”的工作要求宣传到位,广泛动员和指导科技企业积极填报。同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研发能力、科研诚信、产学研合作等情况进行严格把关,精准挖掘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

4.本次需求征集工作,沈阳市、大连市推荐数量不少于200项,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分别由沈阳市、大连市推荐不少于30项,其他地区推荐数量不少于30项。

五、联系方式

(一)政策咨询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024-XXXXXXXX

(二)平台技术支持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024-XXXXXXXX

附件:企业“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征集表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1月4日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5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1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