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天津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天津·第44期】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

【天津·第44期】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

2022-10-11| 来源:北辰遴选·罗辑老师

一、背景链接

天津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已走过百年工业发展历程。近期,在中共天津市委“中国这十年·天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领导对天津市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将天津的区位优势与我国“三北”地区的资源、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结合起来,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二、深度解读

★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累计制定实施70多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制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个重大工程实施指南,分业施策、分类指导,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推动出台科技、财税、金融、人才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制造业发展,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二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迈进。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印发实施重点行业规范经营条件,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扩大中高端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持续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109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显著提升。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建成五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183个二级节点,实施381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四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广约2万种绿色产品,创建近3000家绿色工厂,培育近200家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累计制定644项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初步构建形成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化工、机械、电子、家电、食品、纺织、大型成套设备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实施三批366个重点项目,推荐2000余种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相关企业能耗、水耗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的60%左右。

★我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主要措施

一是着力突出目标引领。编制实施制造业相关规划,以规划目标为统领,合理确定年度增长主要预期目标。定期通报各地制造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长短结合、滚动推进的制造业发展目标体系。

二是着力抓好政策协同。做好常态化稳增长政策研究储备,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推出相关政策举措。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推出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方案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31个省份均出台了综合性配套政策文件,有效形成政策合力。

三是着力拓展增长动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新产业和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2012-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远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

四是着力激发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机制作用,积极落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组织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违规涉企收费专项整治、降电价第三方评估等专项行动,千方百计稳住企业这个根基。

五是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对制造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新热点。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1.6%,遴选一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项目,组织开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促进超高清视频推广应用,支持冰雪消费、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发展。

六是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产业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有力有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是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这种体系完备、配套完善、组织协作能力强的优势在我们应对新冠疫情等外部冲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产品竞争力也显著增强,十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左右,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

二是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工业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中高端产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质。比如汽车,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0.78亿辆大幅增长到当前的3.1亿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续航里程、操控性能、充换电便利度、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品牌和价格上也有了更多选择。再比如手机,2021年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2.7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手机无论是外观、性能还是使用体验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形成了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发展载体。目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有445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三成,这些基地和集群在增强我国制造业供给能力和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是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化方面,2021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全球领先,石化、钢铁、建材等行业已拥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独步全球的领先企业。绿色化方面,通过持续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服务型制造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增值的占比持续提高,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48%。

四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从创新体系看,我们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从创新成果看,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国重器亮点纷呈,“蛟龙”潜海、双龙探极、C919试飞、“嫦娥”揽月、“北斗”组网、“九章”问世,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五是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较2012年增长了23.5%。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天津市制造业在我国地位

天津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产生过“抵羊”毛线、“同仁堂”药业、“红三角”纯碱等传世百年的民族工业品牌。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诞生了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北京牌电视机等100多个制造业“全国第一”。天津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目前天津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6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这也是中央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的重要原因。天津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支点。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可以将天津的区位优势与我国“三北”地区的资源、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结合起来,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天津市制造业发展情况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8.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4.1%,比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形成有力拉动。

一是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制定出台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实行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链上抓运行、抓创新、抓项目、抓人才、抓政策,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12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1.26万亿元,增长20.7%,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3%。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聚力打造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信创、合成生物、细胞生态等5个海河实验室,会聚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长江学者等人才3000余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1家,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三位。“麒麟操作系统+飞腾CPU”体系成为国内主流技术路线,“天津号”纯太阳能车等“揭榜挂帅”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三是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在2021年制定出台全国首部智能制造法规《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4年来全市共安排财政资金近百亿元,补助各类智能制造项目3000余个,打造了200家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率等3项指标全国第一。在智慧交通等领域打造500多个应用场景,汽车产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等11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2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位居全国第三。

四是优质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坚持“抓大、扶优、育新”并举,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培育雏鹰企业4974家、瞪羚企业378家、科技领军企业2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19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98家。

★天津市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制造业占比有所下降,工业基础地位有所弱化;新动能“底盘”偏小,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本土品牌;产业链处于中低端环节,水平有待提高;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集约化水平不高,产城融合水平有待提升;要素资源保障不足,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低,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水电气等要素成本较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天津市制造业发展面临形势

一是新发展阶段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天津制造业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立足国内大循环、谋篇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二是新发展理念赋予新使命。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发展韧性强劲,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这为天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承担着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历史重任,要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三是新发展格局提出新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天津工业历史悠久,产业门类齐全,同时也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挑战。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要坚持系统观念,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做大新动能“底盘”,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稳住工业发展基本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

★天津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一是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累计增长6.5%。二是结构升级实现新突破。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30%。三是创新发展得到新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健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3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60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20%以上。四是绿色集约达到新水平。“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组团联动”的市域产业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提高到40亿元/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完成国家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五是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水平保持全国前列,数字化制造基本实现,网络化制造全面推广,服务型制造深度应用,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比例达到6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

到2035年,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全球领军企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建成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天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关于实施制造业强市相关要求

着力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升级。深入打好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攻坚战,努力在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完整度、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优化完善产业布局,加快链上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主题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硬件、软件产业等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和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和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高水平打造南港工业区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强海工装备、海水淡化等优势产业链。积极谋划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创新发展先机。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强化重点产业质量技术支撑,不断提升天津制造品牌影响力。

★领导要求

李鸿忠强调,要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毫不动摇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依靠制造业创造价值财富,“依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练就抗击风险、健康发展的“经济体魄”。把打造信创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对策措施

一是坚持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是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塑造区域循环“新优势”。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车联网等重点产业链,以链集群、以群聚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共建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三是强化创新战略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涌现,培育形成更多“独门绝技”。

四是强化企业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构建以领航企业牵引、以单项冠军企业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支撑制造业立市的“主力军”。

五是深入贯彻“两山”理念,构建绿色发展“新样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牵引,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全力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


三、实战应用

例题1: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结合给定材料和天津实际,你认为天津市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有哪些。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5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

一是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新型智能基础设施为支撑,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和全国一流5G城市。

二是壮大新兴产业。持续巩固化学药和现代中药优势,培育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进一步扩大锂离子电池优势,壮大风电规模,加快氢能布局,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发展,建成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是做强优势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壮大智能装备,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打造海洋装备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高地。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烯烃深加工、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拉长产业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飞机配套、无人机、火箭和航天器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四是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冶金产业,坚持精品、高端路线,打造高端板材、高端无缝管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现代轻纺产业,大力发展食品、自行车、手表等优势行业,焕发“老字号”品牌活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天津制造品牌。(510字)

例题2: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在产业链的有力带动下,上半年天津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健康较快发展。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括上半年天津市工作经济主要特点。要求:重点突出、语言简练,不超过200字,10分。

【参考作答】

一是“稳”的基础在夯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快于全市GDP增速5.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

二是“新”的动能在成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6.6%;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占规上工业比重15.8%。

三是“进”的态势在延续。工业利润达到762亿元,同比增长96.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2个百分点。(166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不断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


着力夯实制造业根基

强化制造业的战略支撑。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议论文框架:

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把推进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作为目标要求。

把推进制造业技术链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

把推进制造业资源链绿色化作为价值引领。


★表态发言框架:

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一、挂图作战,项目服务争一流。

二、多点发力,指标供给求突破。

三、创新举措,保障建设快推进。


★政务信息框架:

深耕大健康装备制造  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一、大抓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突出创新引领,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把握产业趋势,开辟发展新空间。


★讲话稿框架:

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一、坚持制造业为本的鲜明导向,坚定扛起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使命

第一,这是深化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的天津担当。

第二,这是顺应大变局、把握大变革、应对大事件的战略选择。

第三,这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举措。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开辟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新路径

第一,在引领数字化变革中构建天津制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在聚力高端化发展中提升天津制造的品质和能级。

第三,在应对全球化变局中构建天津制造新格局。

第四,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书写天津制造新传奇。

三、坚持打好稳中求进组合拳,夯实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坚固基础

一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产能恢复关”。

二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近期经营关”。

三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市场开拓关”。

四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转型升级关”。

四、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打造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

三要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

三要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


五、必备金句

1.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2.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3.要加大对制造业助企纾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4.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从中低端不断迈向中高端,初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

6.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7.制造业是立国之本、财富之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制造业发展的健康与否体现了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天津制造业发展历史久远、基础优良,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版图上占有重要位置。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展现天津作为。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自主创新和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有助于解决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等问题。要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天津科教、人才资源富集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着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习**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于解决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防控金融风险、防止脱实向虚,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服务。要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不断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要围绕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维护和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要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切实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区域制造业布局,统筹制造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在域内有序转移。要着力提高引资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外国企业来津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制造业强市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一定能更好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如期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着力夯实制造业根基

制造业是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坚定选择。踏上新的历史征程,全市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

强化制造业的战略支撑。产业是城市的名片和根基,产业的优势与特色就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聚精会神抓主导产业、引龙头产业、上重大项目,在国家制造业发展中走在前、当主力、成中心,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新动能底盘,巩固工业发展基本盘,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冶金、轻工纺织等产业分别形成具有世界知名度、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研发创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要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加快建设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强品牌、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质量提升和工业老字号品牌振兴行动,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现代会水平体现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跃升。要坚持重大项目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集中攻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动力电池、车联网、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进一步串联关键环节、补齐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推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要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国家强;制造业衰,则经济衰、国家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率先步入制造业发展快车道,形成强大竞争力,为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打牢基础。


★议论文

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对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综合推进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技术链智能化、资源链绿色化、要素链服务化。

把推进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作为目标要求。当前,我国凭借要素禀赋和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趋于减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优势不再明显,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投资出口驱动的传统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同全国一样,天津市制造业发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不仅是走出危机、重新启动经济的理性抉择,也是新技术革命潮流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通过推进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化,重塑天津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把推进制造业技术链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提出,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智能化为制造业转型和技术链升级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具体来看,技术链智能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集成化和信息化过程,即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不断融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组织、服务、盈利以及创新模式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全链条资源配置效率,为传统产业发展赋予全新的内涵。因此,必须通过推动制造业技术链智能化发展,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柔性消费需求,实现更高层次的效益水平。

把推进制造业资源链绿色化作为价值引领。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逐渐显现,传统粗放低效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绿色化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绿色低碳的生产理念和目标,全面布局绿色产业链竞争战略。如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本的“零排放”等。绿色制造成为发达国家重塑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未来国际资本将更青睐具备潜力与产能的绿色新产业。因此,天津制造业发展只有转变以往高耗能、低效率的生产思维,立足于低碳引领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进资源链绿色化改革,才能顺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

习**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只要我们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顺应制造业发展潮流,就一定能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从而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政务信息

天津市加速推进制造业立市

2022年,天津继续深化制造业立市战略,在“稳”上下功夫、在“进”上显担当,通过实施一揽子行动,力争推进制造业立市取得新突破。

一是稳住工业发展基本大盘。紧紧扭住产业链这个核心抓手,凝心聚力打好产业链攻坚战,深入实施“链长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力争在链企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2个百分点,力争全年工业增加值指标高于全市、好于全国。

二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以推动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百亿级大项目为目标,继续加大谋划和招商力度,逐链打造重点项目集群储备库,加快高水平重点制造业项目建设,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发挥十大产业人才联盟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突破。提速创新成果链上转化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环境,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培育壮大优质制造企业。通过“抓大、扶优、育新”多措并举,构建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落实工业领域“双碳”工作要求,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


★致辞

在“制造业立市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企业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首先我代表天津市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天津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对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制造业发展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制造强市坚实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8.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4.1%,比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形成有力拉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要求和制造业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本届论坛汇聚了政商学界的有志之士,希望大家能围绕建设制造强国深入交流、加强合作,提出更多好的思路和建议。同时,希望以此次制造业立市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产业交流和合作,推动三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制造业立市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表态发言

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部署,服务制造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理应担当作为。我们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工作标准,更实的精准措施,全力以赴服务和推动全市制造业发展。

一、挂图作战,项目服务争一流。秉承“工匠”精神,苦练绣花功夫,从细从实抓好营商服务。立即启动成立服务工作专班,持续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举措,推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协同服务,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置到取得土地使用权前立项阶段实施,通过将设计方案数据化处理,实现部门之间在线审查,由“人工跑”接力传递改革为“网上传”并联办理,审查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针对不同项目的不同用地需求,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日碰头、周督查、月小结”机制,积极协调上级生态环境、人社、行政审批、司法等部门,落实专人跟踪服务,一人一项目闭环运转,直至项目竣工投产。

二、多点发力,指标供给求突破。针对今年新上项目的用地规模、投资强度等需求,全力向上争取用地计划。积极配合发改委将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最大化争取省级计划支持,力争超上年指标总量。主动指导镇区自主挖潜、拓展用地空间,做到“多拆多用,先拆先用”。对增减挂钩项目做到及时立项、及时推进、及时验收、及时下发批文、及时使用指标。指导镇区尽快编制控制性详规,用足用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政策,确保一次性通过上级审查取得批复。进一步加大土地转用征收力度,发扬“5+2”、“白加黑”精神,全程跟踪各个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对取得征收文件的项目,立即组织挂牌供地。

三、创新举措,保障建设快推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位置前移、重心下沉,谋在先、干在前,超前收集准备规委会审查材料,前置完善“一书三证”相关手续,一旦规划获批,立即缮证发放。所有用地资料审核实行科室内部并联运行,在出具《建设规划设计要点》的同时,对工业用地进行委托估价,《工业用地出让方案》批准后,当天即发布挂牌出让公告,法定公示时间结束当天内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缴清出让金后,实行“交地即发证”。根据企业的需求,工业项目按幢按层设立不动产单元,让企业可向多家金融机构抵押。


★实施意见

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打造制造强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瞄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坚持制造业立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制造业对天津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夯实根基。

(二)工作目标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中有升。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5%,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强度显著提升,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20%以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

绿色集约转型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3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效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二、重点领域

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一)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

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天津智港”。到2023年,智能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7%。

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动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昇腾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服务器产业化等项目研发建设。加快发展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医疗等领域产品集成及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一批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生产线扩产(二期、三期)、飞腾芯片研发总部、华海清科扩能、立联信中国新工厂、环欧半导体智能化切片、杰泰高科激光雷达传感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推动本市国产操作系统在国产替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终端设备产品体系。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4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00亿元,年均增长10%。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推动实施金耀药业软吸雾剂、药明康德北方基地二期、中新药业滴丸智能制造基地、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基地、津村盛实制药高品质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北辰京津医药谷,加快建设细胞工程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二期等重大平台,积极创建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心、中医药智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加大原创药开发力度。到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820亿元,年均增长9.5%;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企业达到2家,年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达到3家,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和服务能力。

新能源产业。推动力神百亿瓦时动力电池扩产、环欧半导体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切片、爱旭太阳能电池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推进英利高效组件智能制造产业线等项目,加强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突破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高效叠瓦组件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进国家电投新一代燃料电池、国氢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及示范应用。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8%。

新材料产业。加大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力度,加快建设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忠旺高精铝材、中电科半导体新材料、中沙26万吨/年聚碳酸酯、渤化集团含氟有机新材料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石化可降解塑料研发制造,加快建设新材料中试基地(平台)、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基材料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8%。

(三)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加大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研发支持力度,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迪信通惠普智能制造基地、长荣控股新型智能绿色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百利集团智能伺服压力机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机器人、专用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着力突破一批核心零部件和关键产品。加快临港海洋装备核心区建设,成为国内海洋装备制造领航区。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7%。

汽车产业。大力推进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恒大新能源汽车、一汽丰田新全球架构(TNGA)1.5L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新的整车项目,配套发展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提升本地配套率。加快建设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一期智能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天津港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应用等项目,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发展高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8%。

石油化工产业。推动中石化120万吨/年乙烯、“两化”搬迁改造、PPG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积极引进轻烃综合利用一期丙烷脱氢及下游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湿电子化学品、催化剂、油田化学助剂、高端汽车涂料、高端润滑油等产品,提升高端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发展能级。依托乙烯和丙烯等中间产品原料基础,加快从烯烃源头到制品加工的环氧全产业链布局,建设环氧乙烷/环氧丙烷(EO/PO)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基地,推动产业向下游高端聚烯烃、改性塑料等方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石油化工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7.5%。

航空航天产业。重点推动空客新总装线项目建设,加快空客A350交付中心、波音材料公司航空零部件项目,扩大飞机产品品种和规模;推动哈飞民用直升机项目落户,发展西飞机身装配等本地零部件配套项目。开展新型无人机、大载重无人直升机等新型号研发,加快推动滨海新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提升运载火箭和超大型航天器研发制造能力。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0%。

(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冶金产业。加快天钢特殊钢深加工、天津钢铁节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模式绿色化。依托新天钢、荣程、金桥焊材等重点企业,发展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钢结构、海洋工程、能源和金属材料等下游行业的主导材料和产品。推动高强高韧铝合金、抗疲劳铝合金、耐蚀铝合金、高质量钛合金等稳定生产,建设全国先进的轻量化合金、高端焊接产业基地。

现代轻纺产业。加快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食品行业发展。大力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家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打造国内领先的中高端家具智能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中心、时尚创意中心、高端制造中心,打造优势拳头产品。加快建设富士达等自行车制造项目,推动创意设计、品牌营销与自行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自行车生产基地。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5.5%。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支撑

加快重点产业创新。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中央处理器(CPU)设计和集成电路、终端设备五大领域,深入推动单克隆抗体仿制药、疫苗、蛋白药物等高附加值药物研发,积极攻关智能机器人、高性能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着力打造“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国家级城际轨道交通创新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依托海河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培育形成更多“独门绝技”。大力发展合成生物、量子科技、下一代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进材料、生物、现代中药、细胞、基因编辑等领域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研发成果。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催生更多自主创新成果。

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完善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完善先进操作系统、现代中药等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合成生物学、组分中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试点落地,系统布局一批高端创新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为本市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到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比达到80%以上。支持以领军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

(二)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各个产业倾力打造1至2条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集中攻坚1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条“强链”,壮大车联网、新材料2条“新链”,延长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条“短链”,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研发创新,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积极争取承接一批国家级重点产业基础项目,支持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承担重大攻关项目,加快解决共性基础问题,增强自主保障能力,加快实现产业化突破。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构建新型集群发展促进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京津冀代表性产业,规划共建一批跨区域产业集群,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三大行业和绿色制造、安全生产两大重点领域,重点推进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企业加快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3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城市和典范城市。

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新场景。加快培育制造业企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加快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带动形成5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推出一批全国知名的创新标杆,上云用云工业企业达到1万家。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实施千兆5G和千兆光网提升工程,建成5G基站数量不少于5.5万个,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全国一流5G城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和内网改造,聚焦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打造3至5个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500千伏双环网、110千伏电网、35千伏电网工程新建扩建,打造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支撑滨海新区率先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

(四)实施制造业品质提升工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优质企业梯次培育。着力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围绕产品集成度、生产协作度高的产业链,培育一批领航企业。促进企业技术质量双提升,加快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到2023年,累计培育60家市级单项冠军、800个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快优质品牌打造。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品牌、标准、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打响天津制造品牌。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全面提升消费品工业供给质量。支持开展质量标杆经验推广活动,推广卓越管理、精益管理等质量管理先进技术和方法,提升产品稳定性、质量可靠性。

强化优质人才引育。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支持政策,引进高端人才。发挥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精准引进人才和项目,充分释放对人才和项目的“虹吸效应”。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涵养产业基础人才,支持院校、企业等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培养“海河工匠”高技能人才。

(五)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

突出特色产业。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确定园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原则,明确准入门槛,加大政策支持,开展梯次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主题园区。到2023年,建设30个有灵魂、有特色的市级主题园区,打造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发展的标杆。

明确特定空间。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明确特色主题园区发展空间,推进特定产业向特定空间聚集。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推进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支持主题园区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模式,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率。

拓展园区功能。推进产业与城市、人文等功能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品牌综合楼宇或产业社区。就地就近建设人才公寓、青年公寓,提升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主题园区交通配套。突破传统园区治理模式,链接政府、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园区治理,提升园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园区发展核心竞争力。

(六)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等,建设30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强化绿色监管和服务,建立实施“有进有出”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动态管理机制。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企业能源动态监测、精准控制、优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绿色制造系统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

稳步提升工业能效。推进结构节能、强化技术节能、提升管理节能,推广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及“能效之星”产品,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培育一批节水型工业企业和水效领跑者。

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以电力、冶金等行业为重点,推进粉煤灰、钢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余热余压及废气综合利用。围绕废钢铁、废塑料等领域,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试点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发挥天津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分解落实责任,主动作为、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市区联动。强化产业联动,各区要按照全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十大重点产业链,根据自身基础和优势,明确主导产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强化政策联动,在全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等有关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各区要积极配比政策,突出政策协同叠加效果,促进项目落地。强化招商联动,发挥各区招商工作主观能动性,形成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强化载体打造联动,引导各区按照市级标准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储备一批,积极打造特色主题园区。

(三)加大精准招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动总投资4800亿元的300余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围绕“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三个环节,加强与项目主体企业的对接洽谈,推动项目落地。用好世界智能大会等平台,大力扩充项目储备,动态更新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推动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进更多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股权投资机构,大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依托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项目支持力度,助力优质企业成长。鼓励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在立项、规划、报批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提升产业层级和用地效率。

(五)推进协同开放。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产业转移平台和京津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强化载体承接能力,引进和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需求,加强产业协同联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制造业“引进来”、“走出去”。

(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制三化”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制度,不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扩大“多证合一”改革覆盖面,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办理流程,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尊重爱护企业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安商亲商兴商氛围。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