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苏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江苏·第42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江苏·第42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022-10-10| 来源:北辰遴选·无涯老师

导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治理作出了系统论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一直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江苏遴选考试热点。建议考生熟悉社会治理相关的最新表述,重点掌握江苏社会治理的特色做法,并以小见大,拓展到安全稳定、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乡村振兴等热点,加深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一、背景链接

2022年9月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十年来我省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成就。

2022年10月17日,江苏省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新部署,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对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进行再强调再推进。


二、深度解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中国之治”的思路和目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构成,社会治理有利于“中国之治”夯实理论基石、完善制度框架、推进实践进程,亦可从其成就归纳和经验总结中,提炼出以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中国之治”的基本理路。

1.创新社会治理理念 夯实“中国之治”理论基石

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这一理念体现的是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依存关系。国家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治理,社会治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从大局着眼,努力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着眼于人民安居乐业。这一理念体现的是社会建设中社会治理与民生工作的依存关系。如果说民生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点,那么社会治理便是社会建设中民生工作最直接的支撑。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必须不忘初心,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准确把握这一理念,关键是要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有机统一起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平安本身就是极重要的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安居乐业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唯有辩证认识,才能避免本末倒置,误入歧途。

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完善“中国之治”制度框架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和优势。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使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城乡基层是国家大厦的根基,也是城乡社会的根基。要进一步完善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理,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要为国家治理固本强基,就必须把重心放在基层,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强化基层群众的精细化服务和基层事务的精准化管理。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包括社会治理在内的全部国家治理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就必须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社会治理的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和成果归宿,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良法善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制”与“体”共同构成的“体制”,“制”与“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后者并非前者的同义重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核心是人。一方面,社会治理共同体彰显了人的价值,并已将“共”的覆盖面具象化为“人人”即所有人;另一方面,社会治理共同体明确了“人人”的责任与利益关系。这就有利于防范以少数人代替“人人”及个别人“有责”“尽责”“享有”不一致的现象。

3.创新社会治理范式 推进“中国之治”实践进程

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对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举世瞩目,这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完善预警防范机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创新风险应对和危机治理范式。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前面讨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时,已经论及党的领导和基层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价值,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对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但这里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是对全社会而言的。根据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在各层级各地的社会治理中都要坚持系统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都要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治保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包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风险社会充满风险与挑战,新问题错综复杂,新情况瞬息万变。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只有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科学治理范式,社会治理才能化险为夷,正本清源。根据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坚持综合治理,就必须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网格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就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行为主体,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新型网络犯罪、跨国犯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遵循治理规律,持续推进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深度转型,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探索。

(一)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各项制度机制,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法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将支部建设延伸至小区、楼宇、物业服务企业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村(社区)选举、村级事务管理、村务监督、重大事项决策、社区协商等基层治理各方面,涌现“党支部+红色物业”“社区大党委”“党员到社区报到”等一系列典型做法。二是激发自治活力。组织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或居民自治章程全覆盖,强化村(居)务契约化管理,着力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规范化水平。广泛开展群众议事协商,创新民主评议、村民议事会、村民论坛、民情恳谈、社区论坛、民情发言人等自治形式,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三是加强基层治理法治保障。先后制定出台《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就基层治理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作了系统、前瞻部署,制定《“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中央政法委员会印发《关于依法保障和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法治保障。四是注重德治教化。鼓励基层充分挖掘本地道德资源,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德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整治乱办酒席、天价彩礼、豪华丧葬等,不断推进农村乡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信用理念、信用手段与社会治理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五是强化技术赋能。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城市大脑”,将数字技术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将基层网格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

(二)及时改革完善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中共中央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及时建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优势。持续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不断加深对疫情规律的认识,明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将早发现作为有效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的重要前提,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形成了防治结合、专群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坚持平战结合,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统筹调度资源,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及时总结防控经验,并根据病毒特征不断调整策略,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明确方舱医院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全面加强日常医疗和生活保障,保障肿瘤患者、孕产妇、儿童等重要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用药,避免因核酸检测、社区封控等原因耽误患者救治。

(三)大力推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为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推动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形成。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推动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依法、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损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和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革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持续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最严格的治理整顿,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

(四)加快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直接关乎人民安全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央明确由中央政法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和督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重大问题和对策建议。为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以省、市、县、乡镇(街道)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为依托,充分整合各类社会治安防控资源,不断提升化解社会治安各领域突出问题的能力。截至2021年,全国已建成各级综治中心58.3万余个,省级综治中心建成率达到100%,市、县、乡三级建成率均达到90%以上。2018—2020年,党中央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处了大量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和个人,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排查整顿,有效遏制了黑恶犯罪的发生。

(五)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为强化维稳工作的系统性,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由中央政法委员会统筹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重大突发事件,积极创建无上访村,持续实施雪亮工程,预防、化解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2022年印发实施《信访工作条例》,加快构建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信访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截至2022年5月,全国县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覆盖率近80%,部分省份实现了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覆盖。将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渠道,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转变,破解“立案难”问题。自2015年实施“立案登记制”至2022年,全国法院超过95.7%的案件当场立案。与此同时,主动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建设数字法院,使群众足不出户能够立案,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 143.9万件,在线开庭127.5万场;覆盖城乡的跨域立案网点超过1.3万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对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行系统部署。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针对劳动关系领域矛盾多发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健全了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因素。

★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政策建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应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强化政治引领

进一步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及时将各地设立党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党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的创新做法制度化,一体化部署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创新推广村(社区)两委“一肩挑”机制,着力破解城乡基层党组织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存在的“两张皮”问题,提升“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确保基层民主建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序推进。创新基层党建引领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积极动员各类单位和组织,通过“支部+”方式建立党建链,搭建党建协商议事平台,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以党建带动社区建设,着力解决群众遇到的“大事”和“难事”。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关系,全面延伸党组织触角,不断健全社区、网格、楼栋、单元等多级管理机制,打通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鼓励各地实施“党员向社区报到”,广泛动员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充实基层防疫力量,开展秩序维护、扫码测温、物资搬运、人员登记等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向社区报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解决社会组织持续发展问题,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要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二)加强法治保障

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最牢靠的社会治理方式,要让法治理念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实践。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维护权益、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推动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立法,及时跟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提供保障。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突出公平正义导向,完善司法监督和约束制度,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插手案件,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一体化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边界与关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稳定、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更好结合。在动态且复杂的现代世界中,寻求一种能够恰当地实现“以良法引领善治,以善治累积良法”的机制。坚持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重视德治教化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持续强化德治教化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道德根基。大力弘扬信用文化,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水平,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健全社会信用修复机制,强化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总结各地“道德银行”的经验做法,将参与文明劝导、社会帮扶、善行义举等行为纳入道德积分范畴,完善道德积分使用规则,如可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物资等,鼓励各地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道德银行”品牌。严厉打击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深入整治侵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摒弃损害妇女和儿童权益的陈规陋习、文化糟粕,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弘扬新时代道德文明新风。创新虚拟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网络“清朗”系列行动,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严厉查处散布虚假信息、虚构低俗剧情进行舆论炒作的行为,进一步查处炫富拜金、奢靡享乐、扭曲审美等行为,着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开展道德文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形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内生动力。

(四)激发自治活力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减轻基层负担,让街道、社区回归主责主业,积极打造村(居)两委、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资源联动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持续开展民主协商活动,依托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听证会、院落会、屋场会等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不断吸引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在多元化利益诉求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孵化”机制,积极培育面向基层、面向民生的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类别社区社会组织,鼓励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动态测算疫情防控等不同治理场景下志愿者需求规模,充分做好志愿者储备工作,保证关键时刻用得上、靠得住,出台奖励措施,对在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方面有良好记录的志愿者提供优惠政策,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不断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形成制度化机制,总结提炼多元共治创新实践,将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五)强化智治支撑

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施“数据+算法”的双驱动模式,为政府施政工具、手段、方式、模式提供“探测器”。应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治理各领域积极引入数字技术,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辅助决策、社会动员能力,推动社会治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发展,以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引导和发展网络议案、网络问政、网上法庭、网络信访、线上调解、网络动员、网络参与,畅通利益反映渠道,提升民意回应能力,搭建纠纷调解平台,多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借助数字技术搭建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形式,扩大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社会风险监测,绘制社会风险地图,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等全流程应急管理机制,强化风险预警能力建设,防患于未然,将“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切身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水平。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防范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中的道德伦理风险,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防止技术的误用、滥用危及社会安全,让技术更好地增进社会福祉。

★江苏实践

1.取得成绩

江苏全省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柱性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在全国率先推广建立正处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出台首部网格化省级政府规章、首部市域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社会治理之路。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切实加强党对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苏的实施意见》,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纳入全省党的建设考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推动各地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省委平安江苏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等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二是推动多元共治。大力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把创新社会治理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网格,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全省网格党建覆盖率达100%,努力形成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三是坚持依法治理。在全国率先建立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领域地方立法,近年来先后制定颁布《江苏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江苏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和南京《社会治理促进条例》等法规条例,所有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二)全面推进试点,打造市域特色品牌。

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推动第一期试点市积极统筹谋划、全力组织推进、狠抓任务落实,第二期试点市不等不靠、提前介入、主动作为,上下统一部署、两期协同奋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相关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和省委领导肯定。

一是高位统筹推进。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省长许昆林多次对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江苏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邓修明专题调研指导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强调要严格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目标,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聚焦平安稳定主责主业,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各地全部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把这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亲力亲为、狠抓落实。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地区分类、项目分解、任务分领、经验分创、责任分担”,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委《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第二版)》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分类指导,制定任务分解表、责任分解方案,推动各设区市之间、县区之间、部门之间强化共同体意识,快跑者示范引领,慢跑者迎头赶上,通过团结协作跑好“团体赛”。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推动各地攻坚认领特色重点项目,瞄准一流标准,发挥首创精神,持续争先进、创特色、走前列,将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打造出苏州“八心”工程、南通“云图”治理、淮安“三化协同”工程、常州“五城同创”、泰州“12348”调解模式、徐州金融“网格驿站”、连云港“345”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镇江“三全”治理、南京红色网格、无锡“三智”样本、扬州平安联盟、盐城平安灯箱、宿迁“三网”融合等工作典型。

(三)夯实基层基础,深化网格治理机制。

以江苏省“两办”名义印发了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相关意见,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筑牢网格基础。组织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各地进一步划细做实基层网格,将网格细分为若干个“微网格”,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工作体系。目前,江苏全省设立网格10.5万个、微网格41.7万个,配备专职网格员8.8万名(城市3.8万名、农村5万名),兼职网格员41.5万名。

二是加强矛盾排查组织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活动,通过“拉网式”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及时评估研判风险隐患,逐一落实调处、化解、疏导、稳控措施,努力实现“隐患发现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小事不出网格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下沉力量资源。在江苏全省政法系统建立“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当好‘八大员’”长效机制,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深入网格等制度,引导和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有效实现社会治理和服务功能的深化拓展、精准释放、全面覆盖。

四是强化智能应用。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部门信息资源、推动数据共享共用、搭建智能研判模型,做到数据一次采集、按需共享,业务一次办理、网上流转。

(四)统筹资源力量,建强中心平台阵地。

在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市县乡推动建立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将指挥中心打造成社会治理调度资源的“主平台”、平安建设防控风险的“主阵地”、政法服务回应群众诉求的“主窗口”。

一是打造治理资源调度平台。泰州、扬州、常州、徐州、镇江、南通、无锡、淮安、宿迁9市已成立正处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全面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各专项工作,建立综合协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体系。

二是打造平安稳定实战枢纽。苏州、盐城等地县级中心通过建立分流指派、人员调度、检查督查、工作问责和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聚焦平安稳定,加强风险隐患排查、重点人员管控、重要节点稳控,创新发展一站式解决模式,集中受理、统一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问题。

三是打造服务群众前沿哨所。南京、连云港等地整合资源、充实力量,健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统筹协调综治中心和社会治理局等工作机制,加强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等服务管理,凝聚融合平安志愿者、社会组织、热心群众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开展疫情防控、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目前,江苏全省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对策举措

下一步,江苏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环境更加平安、服务保障更加优质、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方式手段更加智能、基层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聚焦发展大局,不断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1.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纵深推进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活动、“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以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为牵引,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优化执法司法服务保障,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受更多法治获得感。

3.要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政治建设,全面肃清流毒影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常态化推进执法司法顽瘴痼疾排查整治工作,不断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努力从根本上预防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的发生。着力提升履职能力本领,锤炼过硬作风,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为我省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贡献更多政法力量。


三、实战应用

例题1:材料中介绍了A市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县域示范市的做法,请对其主要做法进行概括。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打造网格化治理新格局。持续推进“党建+网格”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党员、热心群众、物业人员为骨干的特色互助组织(团队),开展居民互助服务项目,带动群众参与自治工作。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城市智能治理水平。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一网统管”为牵引,用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三是强化源头解纷,建设“枫桥式”村(社区)。开展以“无讼、无访、无案、无黑、无毒”为主要内容的“枫桥式”村(社区)建设活动,全面整合基层网格、乡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等多方资源,充分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全面推广“枫桥经验”。


例题2:针对材料中反映的社区人员、办公经费、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要求:务实可行、语言流畅,4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一是明确专项资金。要明确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资金适用范围、扶持方式、使用原则、法律责任等,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倾斜,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效益。二是壮大队伍力量,凝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政法综治队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进修、岗位交流等培养机制,在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矫正帮扶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 建立专门性从业入门培训课程。三是筑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心理疏导、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基层服务治理阵地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平台,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最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和管理。


四、高分框架

★议论文框架

把握社会治理“善治”的三个价值维度

构建和谐有效的社会秩序是夯实“善治”的基础。

激发创新治理的社会活力是推动“善治”的关键。

培育凝聚民心的公共精神是促进“善治”的灵魂。


★策论文框架

聚力“三治”融合 释放善治效能

激发自治源动力,以“共治共享”夯基础。

锻造法治硬实力,以“定分止争”强内核。

提升德治凝聚力,以“春风化雨”淳民风。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在加快补齐短板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加强平安港城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释放城市治理活力。


坚持四化并举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民意沟通常态化,帮群众解难题。

坚持民生保障清单化,为群众增福祉。

坚持民事商办规范化,让群众享公平。

坚持民风引导精细化,做群众贴心人。


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

“坚定信念”是根本,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优良作风”是灵魂,要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求真务实”是方法,要始终牢记真抓实干是科学标准。


★总结材料框架

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总结

(一)治理创新活力大幅增强。

(二)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统筹。

(三)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减少。

(四)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

(五)社会矛盾总量稳中有降。


五、必备金句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核心目标。

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4.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

5.基层,是习**总书记去得最多的地方。群众,在习**总书记心中有着最重的分量。

6.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7.坚持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德、文化、心理、科技、市场等多要素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站稳人民立场  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近日,习**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考察时,再次对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寄予殷切嘱托。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变化,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的要求,也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目标。为了解好这道题,需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站稳人民立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植根基层,植根人民群众。社区管理服务是一个老课题,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深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在各地的社区治理创新举措中,无论是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还是议事协商、应急管理,都需要做好党建覆盖、党政统筹、党群联络。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无论是疫情防控、养老助残,还是慈善救济、拥军优属,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凝聚合力、积极协同,才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造福居民。

站稳人民立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因地制宜,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题中之义。要在优化助老服务、帮助独居老人幸福养老、设立公益课堂、解决儿童及青少年托管、修建城市书房等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事宜上秉持大家商量着办,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观能动性,社区整合统筹,群众积极配合。要切实让社区治理的正向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不断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站稳人民立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回归基层,从群众需求出发解决居民最实际的困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会治理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基层开花结果。要在基层确保治理效能,就要借助基层的生活礼仪,培育在基层生存发展的土壤。社区环境是否整洁?治安是否安全?服务是否便利?社区能否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是衡量社区治理水平的标尺。因此,各地必须对症下药,精准对接,甚至“私人订制”,构建“一人一个办法、一户一套方案”,切实解决居民最实际的困难,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成为居民有事最想要依靠的人。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社区是城市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全省上下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重视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夯实基础。


以“基层治理”为笔  书写乡村振兴的“娇美”画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积极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创新农村社区党建模式,深化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起笔”组织建设,夯实村级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强不强,组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系着我们党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战斗力强不强、推动性好不好。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赶考路上,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组织保障,以组织领导为干事创业树立鲜明导向。“抓基层就是抓发展,强基层就是强未来”,这是干事创业的“主旋律”,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必须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整顿,重塑其筋骨,锻强其力量,一以贯之地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努力形成从工作目标到工作方案、从紧抓落实到绩效考核、从结果运用到全面提升的工作闭环,充分发挥党建考核指挥棒与助推器的作用,夯实基层治理主阵地,撬动党员干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不断把党支部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运笔”制度建设,绘好村级基层治理的“程序图”。制度建设是改善基层治理局面的重要抓手。健全顺畅的机制和制度,既能管根本,又能见长效。在长久以来的实践中,基层自治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将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转化为“建设者”、“参与者”,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赋能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百姓的好日子应以增进百姓福祉为导向,构建一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要探索建立“一核多元共治”的机制,要发挥党组织的关键领导作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建乡村、共享发展成果的工作格局。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提升民主科学决策质量。用好农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第一时间防范化解村容村貌、信访纠纷、安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实现基层各类问题“一网兜住”“一网打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通过制度建设,绘制一幅和谐有序、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梦想家园七彩图画。

“收笔”人才建设,激活村级基层治理的“内生力”。基层治理,人才先行。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要选优配强“领头雁”,坚决把“双好双强”型人才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持续“充电蓄能”。推行行政村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实行交叉任职,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面;要派强用好“工作队”,跑出基层治理的“加速度”。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村“蹲骨壮苗”,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治理能力扎实的人才。实现因村派人、精准派驻,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工作力量;要选好建强“人才库”,打造基层治理“主力军”。紧盯致富能手、大学生、复转军人等优秀群体,逐步建立后备人才库,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聚集,向基层治理发力,蓄满人才队伍建设的“蓄水池”,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让人才聪明才智在田间地头奔涌。

江苏作为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走在前列。要加快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丰富完善乡村治理“江苏路径”内涵,为推进全省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有力支撑。


★议论文

“互联网+”让基层治理更“智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 通过“互联网+基层治理”构建集约、高效、精准的治理与运行模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互联网+”,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近年来,各地借助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大力整合、集成各种线上线下资源和设备,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基层治理要素“一网统管”、风险隐患“一网统防”、公共服务“一网统办”,跑出基层治理新一轮“加速度”:广东珠海优化智能化服务供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浙江桐乡以线上带动线下,谋划12类、60余个“四治融合”场景应用模块,推动治理需求即时感知,群众响应一键可达……

“互联网+”,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精准高效是基层治理的生命线,也是互联网技术的独特优势。江苏省常州市湖塘镇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实现人车物智能化管控,全面提升治安管控能力;浙江温州打造“智慧村社通”平台,集政府监管、村务管理及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湖北武汉开发“智慧平安社区”APP,涵盖社区服务、一键报警、活动信息等多项功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这些地方有效实现了多元治理队伍下沉,多种终端设备融合,管理无盲区、服务无延时,其正将治理服务资源精准推到最前沿,让基层民生万千“急难愁盼”得到精准闭环“缝合”。

“互联网+”,增强基层治理“满意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优化基层治理归根结底是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互联网技术催生的“一门式、一站式”办理、“政社分离”、“适老化改造”、“智慧小区”等,打通了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便民利民更提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呼应好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正在擘画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无远弗届的力量,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规范、满意的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50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会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您通过深入调研,指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治理结构拓展不足、党建引领作用不强、治理平台尚未完善、法治建设有待提高等4个方面问题,并从加强社会公众参与、促进多元力量融合、推进综合平台建设、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出4个方面具体建议,符合我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问题直指要害,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将在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完善政策,推动落实,不断提升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加强基层治理顶层设计,有序扩大公众参与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先后出台加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的意见,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扩大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出系统安排。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五个民主”建设,不断拓展群众参与新渠道、协商新载体、共享新机制、评价新体系,有效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民主选举上,加强政策创制,赋予户籍不在本村但在本村居住工作一年以上的村民,在本社区从事社区工作满半年的居民满足一定条件后可参加村(居)委会选举,为社区各类主体参与民主自治打开通道。民主协商上,普遍建立村(居)民议事会、恳谈会、协商共治小组等城乡社区议事组织,推动议事协商活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开展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示范点培育,组织申报和评选一批优秀协商案例。民主决策上,以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为基本组织形式,严格执行重要事项“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上,制定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委会工作规则和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培养居民群众公共精神和参与意识,深化“邻里自治”“楼宇自治”“院落自治”等“微自治”“微治理”实践。民主监督上,积极探索小微权力透明运行、有效监督的实现路径,推动落实民主评议村(社区)干部、重大决策事项结果评价、村(居)务监督等制度。

二、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多元治理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基层大党建模式。省级出台《关于加强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的意见》(苏组通〔2019〕30号),从机关、企业、高校等重点单位选派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所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推动组织生活“联过”、活动阵地“联建”、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服务“联办”、社区治安“联防”、美好家园“联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建立完善“抓管带”(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机制,织密“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党员中心户”基层组织体系。二是强化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出台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行业指导、基层主抓”的物业管理服务新模式,探索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对涉及物业服务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社区党组织依托党建联席会、议事会、恳谈会等,组织党员、居民和有关各方有序参与过程监督。加强业主委员会专业化培育,明确物业行业党委会同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党建工作指导,强化在业主大会筹备组建、业主委员会换届等工作中,对业委会候选人资格的审查把关作用。三是强化党建引领网格管理。不断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建强社区网格党组织,推动街道干部联网格、在职党员进网格、工作人员驻网格、群团组织接网格,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群众化、法治化、精细化“六化融合”。建立健全以村(社区)“两委”成员、社区民警、网格员为骨干,相关部门基层工作人员为补充的网格工作力量体系。加大城乡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力度,推动农村社区逐步配备专职网格员,探索建立与网格员身份性质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大从网格员中选拔村(社区)“两委”成员的力度。

三、推进综合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效能

一是打造基层治理数据集成平台。以深化业务协同、促进应用创新为牵引,加快市级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加强数据关联、按需共享应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群团组织的社会治理数据,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一张地图感知、一个中心汇聚、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大屏展现、一个平台应用、一个体系运行,通过研判生成提示信息、自上而下推送服务,让基层网格员有针对性地采集、获取、核查数据,实现精准扁平赋能。二是推进智慧社区平台建设。依托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进社区,实现社区和网格信息统一采集、数据共享,做到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指导各地加大“互联网+居民自治”“互联网+社区服务”探索力度,系统整合区域性社区服务交互信息平台,及时有效提供精准化、便捷化社区服务,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各类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居家养老、儿童关爱、文体活动、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社区便民服务。针对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保留社区传统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不断改善服务体验。培育一批“互联网+社区治理”示范创新点。

四、强化基层法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法治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法治社会“五大体系”建设,探索构建“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江苏模式,继续完善《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注重发挥指标量化性、引导性、评价性等作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动态管理,推动全省乡村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二是加大基层法治宣传培训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基层普法活动,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引导律师等法律服务力量加强对基层组织负责人、网格工作人员和社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帮助解读法律法规,配合网格员参与矛盾调处、重点人员走访等工作。三是强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巩固提升工程,落实“挂牌服务”“见面服务”等工作制度,引导法律顾问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认真落实《司法部 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的意见》(司发通〔2020〕72号)等文件要求,推动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促进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可持续。



江苏省民政厅

2021年6月22日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