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苏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江苏·第18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江苏·第18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1-09-13| 来源:北辰遴选·无涯老师

一、热点链接

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书记娄勤俭9月9日在徐州看望慰问教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并就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调研。娄勤俭希望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命题预测

1.材料中反映了各地落实“双减”政策情况,请对各地做法进行概括(300字)。

2.请针对材料中教师待遇不高、“负担加重”等问题,提出建议对策(300字)。

3.为更好推动教育改革,W市政府拟召开一次座谈会,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假如由你牵头筹备,请列出工作要点(300字)。

4.为落实“双减”文件精神,共同做好学生减负工作,请以市教育局的名义,起草一份致家长的封信(400字)。

5.N市委市政府拟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大会,市委主要领导将出席并作讲话。请结合材料,为领导起草一份讲话稿(1000字)。

6.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以“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自拟题目(10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情况

2021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对策措施

一是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要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

三是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把教育看作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要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六是提升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千方百计巩固4%成果,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全面深化依法治教,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四、地方实践

★基本情况

娄勤俭说,近年来我们认真对照习**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要求,积极回应群众强烈诉求,深刻反思江苏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力度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中央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2020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高校科技成果获各类奖项数量跃居全国第一。过去五年,江苏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江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00所左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普通高中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连续三年扩招学生11万人,为更多孩子提供入读普通高中的机会。

★任务目标

娄勤俭指出,在经济社会大系统中,教育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优先投入,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我们要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看,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会不断提高;从人口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教育方面的供需矛盾会持续加剧;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现代化建设新使命来看,教育必须作为先手棋。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视教育、深入研究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满足时代需要、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

★对策措施

娄勤俭强调,要坚持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深化教育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进一步扩大教育改革成果。要坚持量质并举,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突出特色发展中职教育,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不断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供给。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双减”部署,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系统考虑、统筹施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娄勤俭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多渠道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创新拓展发展舞台,让教师队伍更具活力、广大教师更加安心舒心热心从事教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设身处地更加细致入微地做好服务和保障,为可敬可爱的教师们当好“后勤部长”,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老师,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受到尊崇、更有尊荣。

五、素材积累

1.大作文框架

框架1

创造江苏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改革激活力。

教育改革增动力。

教育改革促成效。

框架2

让教育事业承载更多梦想

坚守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坚持师之大者,一心为学。

坚定为国育才,社会责任。

框架3

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教育优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激发活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

完善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框架4

握紧“立德树人”指挥棒 开启教育强省新征程

百年探索,树立德树人之识。

返璞归真,强立德树人之基。

与时俱进,创立德树人之翌。

框架5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本。

教育是启智之源。

教育是发展之基。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同向发力,创造江苏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7月15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教育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千家万户和国家、民族未来,一定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加力,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把教育这一最大民生实事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推动江苏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教育改革激活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需要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要,能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要加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江苏是教育大省,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教育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把“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落实好,继续推动教育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改革增动力。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事业需与时俱进。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使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高质量的教育是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教育。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承担着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路者的使命。江苏通盘布局、科学决策,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教育标准”、发展性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动江苏实现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教育改革促成效。教育是今天的使命,更是明天的希望。无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还是推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征程,教育无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江苏省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呼唤,制定实施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教海探航中努力创特色。今年6月底,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赴盐城、兴化、昆山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专项督导,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档升级,为对照年终“交账”目标,想方设法加大投入,为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提供保障。

强省必先强教。江苏是教育大省,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教育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对标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加力,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把教育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推动江苏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让教育事业承载更多梦想

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守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的基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们带领学生畅游书海,从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不竭的养分;教会学生如何严谨细致精确计算,根据已知量求解未知量;悉心呵护孩子们好奇心而引发的兴趣,守护他们的求真欲……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坚持师之大者、一心为学。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很多教师甘守清贫、倾囊相授,托举起一座“育人之桥”,用知识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踏平坎坷成大道,没有什么能够阻碍老师们点燃知识火种的热情。正因为有无数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立德树人、书写理想、践行初心使命,薪火相传开启智慧之门,才有了世间桃李芬芳。做好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才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定为国育才、社会责任。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人生征途上,无数教师全身心扑在教学上:有的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有的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有的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用人间大爱滋养学生,用高尚品德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改变了千千万万学生的命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被赞誉为“蓝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他们有深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高远的格局。致力于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国梦终将在这样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10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和医药卫生界、教育界政协委员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主持会议并讲话。娄勤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强自觉、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我省健康事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优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创造江苏教育更加美好的春天。江苏历来是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地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正是得益于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江苏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立足于新的时代方位和使命,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更加突出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把“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落实好。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聚焦上幼儿园、上高中、考大学、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激发活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江苏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教育事业率先跨越发展,继续领跑全国,是以教育优先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典范。江苏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和担当办教育、抓教育。据2020年最新高校名单,从各地区的普通高校数量看,江苏省位居第一,拥有167所普通高校。

完善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书育人是事关国家民族命运和千家万户幸福的事业。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有力推进了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是培植青少年成长的沃土。铸魂育人,为高质量教育指明方向。江苏抓住教育本源来推进教学改革,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2021年江苏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左右,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江苏是教育大省,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教育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真挚的人民情怀办好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握紧“立德树人”指挥棒 开启教育强省新征程

近日,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江苏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进入全国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达到20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也是江苏加快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的精髓,画好立德树人、促进产学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的同心圆,对开启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百年探索,树立德树人之识。今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回首百年峥嵘岁月,立德树人亦是在风雨飘摇中逐渐得到探索和发展。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到21世纪初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新时代习**总书记将“四育”提升到“五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党育人、为国筑基,这是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返璞归真,强立德树人之基。无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还是推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征程,教育无不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而以青年为主体,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切入点。针对目前大学评价过分功利化的现象,江苏众多高校已经思考探索并着手转型改革,回应时代诉求,回归评价本质,合理配置行政权力与教师学术评价,将基于问责的结果评价转换为基于过程的信任评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才能更好发扬教师的师德师风,改进学生的踏实学风学纪。

与时俱进,创立德树人之未来。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十四五”征程已经开启,补短补弱、面向未来、服务发展,江苏需为全国探路。与“五唯”难题正面交锋、整合高校考核类目、创新大学绩效评价体系、纵向深化高校改革……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唯有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真正把教育转化为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深化高校的内涵和功能,才能将人才强国、人才强省的概念更好付诸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足当代,事关千秋。我们要握紧“立德树人”指挥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能在两个百年交汇时期,交出不负国家和民族重托的教育答卷。


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近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泰州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牢牢把握“人民满意”这个根本标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教育是民生之本。厚植教育沃土,筑牢民生之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汇聚教育事业发展合力。长期以来,江苏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改革再加力,对照人民群众满意、对照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目标,牢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是启智之源。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支撑。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千年大计,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事业也需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好的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着眼于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发展之基。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之基。各地各部门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培养工作,倾情为教师工作生活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让老师专心专注精研学术、教书育人。江苏作为全国最早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一直以来,勇于创新,推出多项改革举措、担当教育改革重任,在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指标”、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上,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实践。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领未来。办好教育是今天的使命,更是明天的希望。教育现代化始终是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工程。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根本动力,深化改革促发展,以人民满意为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之以恒抓落实,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讲话稿:

在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教育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年年春华秋实,岁岁桃李芬芳。在这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37个教师节,主要目的是表彰全县教育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展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国奋斗、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奋力开创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辛勤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心系教育的离退休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XX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对18个先进集体、5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的表彰决定。希望全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成绩、再创辉煌。XX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我都完全赞同。县委XX书记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今天亲自主持会议,稍后还将做重点强调,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在政策措施、人财物投入等重点方面大力支持,全力打造教育强县,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咬紧牙关优先保证了教育投入,两年来累计投入3亿多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和续建第二幼儿园、向阳中心学校迁建等教育项目16个,全县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实现了全县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高分通过“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二是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县政府每年拿出930万元重奖教育功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今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782人,“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净增22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中省市肯定,中考600分以上考生增长70人,小学统一测试成绩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6%,各类教育呈现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三是师资队伍持续优化。坚持正向激励与严格控制相结合的流动原则,补充新任教师164人,遴选教师67名,交流轮岗教师60名,培养省市教学能手27人,有效缓解了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全面落实不低于同级公务员工资标准,充分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教师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四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精准落实困难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学前一年补助,高中阶段免学费等普惠性惠民政策,今年累计资助学前至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学生20993人,发放资金1027万元。县阳光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招生,全县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全覆盖,守住了控辍保学底线。

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仍需警醒。对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比人民群众的期待,我县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教育质量提升还有巨大空间。高考高分考生人数不多,在名校录取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中小学优质生源流失现象日益加重。本县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招生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两大创建任务艰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任务艰巨,短板弱项较多,内涵发展后劲不足。镇际、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县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少数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教师内生动力还没有完全调动和激发出来;少数校长履职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不强;个别教师在工作生活上对自己要求不严,师德失范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教师队伍形象。四是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还不够浓厚。个别部门和镇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对学校的问题困难解决得不够及时。

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奋力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聚焦重点,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征程上,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全县教育工作者要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持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进一步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思政课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把课程育人效果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评价内容。抓住建党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厚植对党、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三要突出实践养成。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繁荣校园文化,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青年。

(二)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上下功夫。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全县人民关注的热点焦点。我县每年都有部分优秀教师和中小学优质生源流失,导致教学质量与兄弟县区差距逐渐拉大。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培养造就一批在省市知名的一流教师、一流校长,不断提升全县教育质量水平。一要积极培养一批名教师。经过多年投入,我县教育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但教师队伍仍然存在优秀人才少、名师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我们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抢抓苏陕协作、建行帮扶等重大机遇,通过邀请专家来紫集中培训、选送教师到北师大等名校脱产研修、与西安交大附中等一流学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建设“智慧校园”等多种有效途径,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开阔教师视野,优化办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准的学科带头人。二要着力选树一批一流名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旗帜,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批好教师,带出一个好学校的重要作用。抓紧启动实施校长选拔、储备、培养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长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改进完善校长聘任制度,树立一流校长优先提拔的正面导向,在经费使用、办学管理等方面赋予校长更多权责,激发中小学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建设一支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整体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校长队伍。

(三)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上下功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前提,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为普惠、更高质量发展。一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全面三孩”政策实施,我县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要围绕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优化学前教育布局,科学预测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形成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起点,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大量人口进城入镇,我县农村生源将逐渐减少,城镇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将日益突出,要遵循人口迁移的规律,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优化和扩充城镇教育资源,加快实施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入学难问题、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要将师资力量更多地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三要提质发展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教育程度的重要一环,对下影响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对上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要以高中教育提能工程为抓手,优化高中教育布局,解决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短板;要在教育投入、师资引进、学生招录等方面给予县内两所高中更大支持力度,加快与西安交大附中等国内名校结对帮扶,共研共享,提升教学水平。要切实增强“抓高考质量就是增强教育实力”观念,在一本上线人数和北大、清华等“双一流”重点名校上力求突破,确保全县高考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四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抢抓国家政策红利,落实好高中招生职普比4:6工作任务。创新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大力推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和服务群众稳定增收能力。

(四)在教育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破解一批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一要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部署,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压实各级职责,促进各项教育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要抓牢“双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进一步健全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标准,我们要对标对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严格自律,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崇高精神的塑造者和社会文明的倡导者。对于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出队伍,依纪依法严惩,进一步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二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广大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精通教学业务,善于汲取先进理念,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成为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行家里手。要探索和改革师训教研工作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要健全教师流动管理机制,千方百计引进高级人才,留住本地优秀人才。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为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彻底改善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等问题。三要保障教师地位待遇。要以更大的力度,重奖教学功臣和优秀教师。要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管理机制,足额兑现教师绩效工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改善教师待遇。要减少对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不安排学校、教师参与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

(六)在校园安全管理上下功夫。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宁,事关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绷紧校园安全管理这根弦,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一要加强安全教育。坚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推进安全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要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建立应急演练的长效机制,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二要消除安全隐患。坚持预防为主,全面细致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逐项查找安全隐患,不留死角盲区,彻底把安全隐患点找出来,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要实行台账式管理,形成排查、治理、销号的闭环式管理机制。三要抓好疫情防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扎实抓好秋冬季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四要强化日常管理。扎实开展校园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危险物品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防溺水、防火、防爆、防交通事故等重点问题的预防和应对,要将整治校园霸凌与校长责任考核“一票否决”挂钩,及时打击涉及学校、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一)凝聚强大合力。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去年县委、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进入全市优秀等次,今年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坚持工作部署上优先安排,财政投入上优先保证,政策环境上优先保障,解决好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教育,关心教育,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认真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整体合力。

(二)主动担当作为。教体科技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组织实施,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改、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要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向教育倾斜。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充分考虑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优先规划落实学校建设用地,为教育发展留足空间。公安、文旅、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为学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营造浓厚氛围。教育是全社会共同事业,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县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宣传教育战线的优秀典型,宣传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都要对教育事业和广大教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支持。广泛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深入开展各类助教助学活动,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助学兴教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寄托着全县人民的期盼。希望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成绩、主动担当、务实创新、拼搏奋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事务性文书: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全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把牢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牢固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更加重视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注重统筹推进。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教育发展新动能有效激活,教育改革瓶颈制约加快破解,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全面培养体系、资源供给体系、科学评价体系、现代治理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开放共享体系等更加完善。教育现代化建设全省、全国领先,为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四)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全面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广大师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加强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各领域。合理设计各学段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和活动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育才作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德育渠道。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德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文化科技设施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六)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坚持德育为先的全面发展观,将德育成效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指标。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校合作指导与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建成一批体育特色学校和示范校(区)。把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防控近视工作纳入政府、部门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健全美育机制,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建成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特色学校。深化学校育人方式改革,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减负”机制。强化学校安防设施建设,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三、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七)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健全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区街(镇)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科学编制区域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兴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探索幼儿园服务区制度。严格幼儿园办园准入制度,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登记管理。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区两级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协同,构建完善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

(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区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责任。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动态监测制度,科学合理编制发展规划,确保教育资源供给满足需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攻坚计划,全市小学、初中全面达到省定办学标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和招生行为。加强课程教材使用与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健全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机制,推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升级。着力实施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初中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和乡村教育提升计划,重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建设和管理,办好农村教学点。继续加大集团化办学推进力度,深化紧密型合作和品牌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支持各区率先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九)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落实全市普通高中布局优化总体方案,制定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规划。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构建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招生模式。逐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普通高中品质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一批高品质示范性高中。顺应江苏高考改革,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高中与高校课程有效衔接和高校先修课程学分管理模式,拓展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十)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坚持全市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残疾少年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80%以上。到2022年,全市各区至少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达省定要求。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双证”准入制度。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探索教育与康复经费跨部门协同使用、相关经费随生流动,提高经费使用效能。

四、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各类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达标建设,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实施技工院校办学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技工院校整顿规范力度,严格控制技工院校数量和规模,坚决停办不合规技工院校。建立上下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段联合培养。

(十二)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完善产教融合基本制度,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企业对职业教育贡献度的评价反馈机制。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按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制度,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2%安排实习岗位。探索校企合作依法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系部),实行相对独立的人员聘任与经费核算。深化职教经费投入机制改革,提高职业学校财政拨付标准。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保障机制。建立职业院校紧缺专业教师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聘用教师同工同酬保障和管理办法。

五、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三)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支持高校与政府、企业、园区共建科技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对接实体经济、对接未来市场。推动高校与高职院校协调发展,建设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支持高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协同机制,联合培养社会需求紧缺人才。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探索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宁合作举办特色教育机构。支持在宁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校地合作,创新育人模式。

(十四)加快市属高校内涵建设。探索省市共建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促进市属高校转型发展。支持南京晓庄学院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支持金陵科技学院建设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争创高水平高职院校。支持南京晓庄学院和金陵科技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六、深化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五)健全终身学习制度体系。推动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在宁高校开放教育资源,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为市民终身教育提供服务。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形成以市开放大学、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村)居民学校为主,以社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推进终身教育法规建设,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十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严格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和比例。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完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师资聘任、招生收费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教育、公安、城管、市场监督、民政、消防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培训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七、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十七)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教育摆上教师教育的首要位置,作为各类教师研训的必修内容。深入实施“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服务项目,扩大“名师公益大讲堂”社会影响力,讲好南京教育故事。完善师德档案,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承诺、失信惩戒机制。

(十八)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市、区、校三级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到2022年,全市各区均建成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建成100所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南京市校(园)长培训基地,丰富校(园)长后备人才库。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深入推进“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合作,大力培养乡村骨干教师。

(十九)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市级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公办幼儿园、技工院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扩大教育部门和学校用人自主权,探索非师范类专业优秀人才聘用从教新路径。优化岗位统筹管理机制,适当增设特设岗位,健全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教育惩戒权,依法保障教师的教育权力。

(二十)完善教师保障激励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市、区党委政府对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教育工作者予以褒奖。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和保障政策。

八、深化教育治理和保障机制改革

(二十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利用现代治理手段引导支持学校发展,切实减少各类达标评比、评估、检查等活动。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社会参与教育的决策机制,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畅通公众参与学校议事、监督和意见反馈渠道。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二十二)健全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机制。稳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各类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水平在全省领先,教育费附加等资金专项足额用于教育发展。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段、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适时调整非义务教育学费标准。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结构,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资助制度。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经费拨款制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

(二十三)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合作项目。实施南京中小学教师、校长出国研修计划。继续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为外籍人员子女在南京接受教育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国际课程和项目的引入和实施,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品质。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加强中小学生海外修学旅行管理。

(二十四)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南京教育城域网建设,依托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空中课堂”“金陵微课”等教育服务载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网络伦理、信息安全等方面教育,持续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开展符合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

九、完善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机制

(二十五)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方向,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区两级教育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小学党建工作,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探索建立公办与民办教育机构党建联动机制。

(二十六)优化教育改革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构建全方位、跨部门协调推进教育改革的有效机制。重视教育创新工作机制和智库建设,充分尊重和保护基层首创精神,建立重大教育改革的科学论证、授权特许和容错纠错制度。加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对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转化为教育政策。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形成更加有利于新时代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机关实务:

把握五个关键字让协调更有效

协调,意为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即通过正确处理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协调能力则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实践中,政府办公室的行政协调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根据外部环境的要求,适时调整自身的组织、行为等,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协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各部门职能职责不同,理解处理问题角度不同,加之可能存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不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协调,很可能影响行政效率。例如,会议议题由办公室负责事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相互磨合,达成一致,就可以大大提高会议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因此,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消除隔阂、分歧,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支持,从而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实现高效运转。

立足“民”字

即把民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现代行政协调不仅包含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而且包含政府对公众与社会的协调,通过良好的协调机制使政府和公众、社会组织等达成共识,达到有效整合资源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需要更多依靠社会力量,让更多的治理主体参与到公共产品提供和社会管理中。一元化、命令式的政府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多主体、多元化的开放式管理机制。这要求政府更多地运用平等对话、协商调适等柔性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

突出“实”字

“实”就是实事求是。无论协调解决什么样的矛盾和问题,都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实际,多方面了解情况,掌握事物全貌。对于调查得到的大量素材,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整理,分析综合,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样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协调意见。如对事物不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很难认清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矛盾的“钥匙”,甚至在协调中会误入主观主义的歧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化,增加解决矛盾的难度。

着力“公”字

“公”就是客观公允,秉公协调。在协调中,对人对事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要全面听取和反映被协调对象的意见和要求,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要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和平衡各个方面关系,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切忌从片面印象和个人好恶出发主观臆断,更不能在协调中偏袒或倾向哪一方。对协调中意见未被采纳的一方,要耐心讲明道理,使之心悦诚服。

用好“活”字

“活”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情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刀切”。在协调中应注重统筹考虑被协调对象的意见及利益,掌握好采纳和取舍的程度,在落实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顾全大局,尽可能缩小不同意见之间的距离,使各方都能够接受协调的结果。这也是最终协调意见能够顺利执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政策是行政协调工作的准则,任何协调工作都要有政策和法律的依据,都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尤其是权力协调、职责协调、利益协调,坚持依法协调的原则十分重要。离开了法律、法规,协调工作就失去了尺度,处理问题就容易出现偏差。

把握“统”字

协调的本意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政府办公室担负协调工作时,更应强调统一领导的原则。也就是说,政府办公室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要求下,根据领导意见和授权范围,协助领导或受领导委托开展协调工作,协调的结果不能“走样”“变样”。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