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甘肃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甘肃·第44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甘肃·第44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2022-10-11| 来源:北辰遴选·睿哲老师

热点导学

2019年8月,习**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第一次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并要求甘肃负起责任,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做出应有贡献。2019年9月,习**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习**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甘肃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必须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落地见效,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本期热点对甘肃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从时空上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度解读,重点提炼总结习**总书记提出黄河战略以来甘肃制定的重要文件、出台的重要政策、采取的重要举措,帮助各位考生对这一考点进行全面理解和把握。具体操作中,大家可按照数字记忆法,加深对有关重要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大地貌单元: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

四大地域文化: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

六个发展基础:黄河流域有很好发展基础,主要是生态类型多样、农牧业基础较好、能源资源富集、文化根基深厚、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五个方面重要要求:习**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五个最”的挑战: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综合表现在:第一,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第二,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第三,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第四,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第五,黄河流域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

五个需要: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需要;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

“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四个宜”:从各地实际出发,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四个坚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四个重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战略定位,即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

“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一带”,是指以黄河干流和主要河湖为骨架,连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和黄河口海岸带的沿黄河生态带。“五区”,是指以三江源、秦岭、祁连山、六盘山、若尔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水源涵养区,以内蒙古高原南缘、宁夏中部等为主的荒漠化防治区,以青海东部、陇中陇东、陕北、晋西北、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保持区,以渭河、汾河、涑水河、乌梁素海为主的重点河湖水污染防治区,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的河口生态保护区。“多点”,是指藏羚羊、雪豹、野牦牛、土著鱼类、鸟类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区。

“一轴两区五极”:“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两区”,是指以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五大黄河文化彰显区:河湟-藏羌文化区,关中文化区,河洛-三晋文化区,儒家文化区,红色文化区。

十二项重点任务:国家层面部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一是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二是加强中游水土保持。三是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四是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五是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六是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七是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八是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九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十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十一是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十二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一、背景链接

2022年9月,省委书记尹弘在《甘肃日报》发表《以科学理论指引方向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学习〈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署名文章,强调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谋发展、抓发展上,全面贯彻“三新一高”导向,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综合实力、促进转型升级、缩小发展差距,努力跟上全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


二、深度解读

(一)国家部署

1.是什么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黄河流域省份总人口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6.5%。

(1)发展历程

早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在塑造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也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时期“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时期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制约,加之“以水代兵”等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沿黄人民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夙愿一直难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党和国家把这项工作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经过一代接一代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

(2)发展基础

①生态类型多样。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②农牧业基础较好。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③能源资源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④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

⑤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流域用水增长过快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国土绿化水平和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⑥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具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2.为什么

(1)机遇挑战

①重大机遇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沿黄人民群众追求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国加快绿色发展给黄河流域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有能力有条件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黄河治理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东西双向开放前景广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有力的制度保障。

②面临挑战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综合表现在:

第一,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

第二,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环境污染积重较深,水质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人受洪水威胁,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引发超标准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

第四,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金外流严重,要素资源比较缺乏。

第五,黄河流域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沿黄各省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较多。医疗卫生设施不足,重要商品和物资储备规模、品种、布局亟需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偏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区域分工协作意识不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精神内涵深入挖掘不足。

(2)重大意义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需要;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

3.怎么办

(1)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主要原则

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变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现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好生态环境,不盲目追求经济总量;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②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深化用水制度改革,用市场手段倒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要提高政策和工程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分区分类推进保护和治理;从各地实际出发,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做强粮食能源基地,因地施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④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谋划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的保护和治理,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统筹水资源分配利用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上下齐心、沿黄各省区协力推进黄河保护和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3)战略定位

①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深刻分析黄河长期复杂难治的问题根源,准确把握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演变趋势以及洪涝等灾害规律,克服就水论水的片面性,突出黄河治理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由黄河源头至入海口的全域统筹和科学调控,深化流域治理体制和市场化改革,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硬性工程措施和柔性调蓄手段,着力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大兴水之利、彰显水之善,为重点流域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开创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

②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兼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黄河口海岸带等生态屏障的综合优势,以促进黄河生态系统良性永续循环、增强生态屏障质量效能为出发点,遵循自然生态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综合提升上游“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中游水土保持水平和下游湿地等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快构建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紧密结合黄河流域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各地区合理分工。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通过巩固粮食和能源安全,突出流域高质量发展特色;通过培育经济重要增长极,增强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通过内陆沿海双向开放,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活力,为流域经济、欠发达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路径,促进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④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依托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富集、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从战略高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通过对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黄河流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建设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道德观念、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

(4)发展目标

到2030年,黄河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家粮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巩固,以城市群为主的动力系统更加强劲,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黄河流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5)战略布局

①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一带”,是指以黄河干流和主要河湖为骨架,连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和黄河口海岸带的沿黄河生态带。“五区”,是指以三江源、秦岭、祁连山、六盘山、若尔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水源涵养区,以内蒙古高原南缘、宁夏中部等为主的荒漠化防治区,以青海东部、陇中陇东、陕北、晋西北、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保持区,以渭河、汾河、涑水河、乌梁素海为主的重点河湖水污染防治区,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的河口生态保护区。“多点”,是指藏羚羊、雪豹、野牦牛、土著鱼类、鸟类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区。

②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两区”,是指以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③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融的黄河文化彰显区。河湟-藏羌文化区,主要包括上游大通河、湟水河流域和甘南、若尔盖、红原、石渠等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相融的过渡地带,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关中文化区,主要包括中游渭河流域和陕西、甘肃黄土高原地区,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产富集。河洛-三晋文化区,主要包括中游伊洛河、汾河等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分布有大量文化遗存。儒家文化区,主要包括下游的山东曲阜、泰安等地区,以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区,主要包括陕甘宁等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长征雪山草地、西路军西征路线等地区,是全国革命遗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6)最新指示

习**总书记2021年10月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习**强调,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围绕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

习**指出,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第一,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必须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用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第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第三,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第四,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供需两端入手,落实好能耗双控措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抓紧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要着力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保障好经济社会运行。

习**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一是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迅速查漏补缺,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泄洪通道等。二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要创新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措施,用好财税杠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三是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游产水区重在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要实施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四是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要提高对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水平,让这些地区一心一意谋保护,适度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向节水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发展旱作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五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要推进能源革命,稳定能源保供。要提高与沿海、沿长江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习**指出,党中央已经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步调一致、抓好落实,要落实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尽其责、主动作为。要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性。

(7)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遵循自然规律、聚焦重点区域,通过自然恢复和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遏制生态退化趋势,恢复重要生态系统,强化水源涵养功能。筑牢“中华水塔”。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加强重点区域荒漠化治理。降低人为活动过度影响。

二是加强中游水土保持。突出抓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全面保护天然林,持续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改善中游地区生态面貌。大力实施林草保护。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

三是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加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促进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开展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保护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推进滩区生态综合整治。

四是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配置效率,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力度。加快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

五是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围绕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增水减沙、调水调沙,健全水沙调控体系,健全“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格局,研究修订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科学调控水沙关系。有效提升防洪能力。强化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

六是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以汾河、湟水河、涑水河、无定河、延河、乌梁素海、东平湖等河湖为重点,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加强黄河支流及流域腹地生态环境治理,净化黄河“毛细血管”,将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成效与水资源配置相挂钩。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七是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根据各地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进一步做优做强农牧业。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八是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建设大中城市,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区域、城市、城乡之间各具特色、各就其位、协同联动、有机互促的发展格局。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九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推进数字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能源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上中下游、各城市群、不同区域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综合交通网络。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

十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十一是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以上中游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增强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提升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能力。

十二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黄河综合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完善黄河流域管理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

(二)甘肃落实

1.重要部署

(1)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

要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祁连山地区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防沙治沙等工程。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努力将黄河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完善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山洪防治等工程体系,健全水沙调控机制,保障黄河径流稳定与河流健康,构筑黄河安澜的稳固防线。

(2)甘肃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玛曲湿地保护修复、陇东黄土高原固沟保塬、泾河干流及渭河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启动黄河干流甘肃段二期防洪工程。抓好美仁、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推进洮河、庄浪河、宛川河等生态脆弱河流修复治理。开展祖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完善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山洪防治等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黄河流域环境污染“3+1”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与沿黄省份共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实施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未利用地生态治理和土地整治。

(3)甘肃省“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

①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全面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实施黄河首曲等若尔盖国家公园甘肃段重大项目,打造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加强太子山、莲花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实施渭河源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提升渭河源区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引导和支持牧区劳动力转移,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轮牧措施,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定耕”,促进草畜平衡。推进玛曲、碌曲黑土滩等退化草原和沙化草原综合治理。

②加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推进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积极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董志塬等塬区为重点,实施陇东黄土高原“固沟保塬”治理,加强子午岭、六盘山和渭河源区等区域水土保持。强化林草植被恢复,持续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切实巩固建设成果。强化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农牧交错地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推动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面貌。

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黄河干流河道综合治理,实施黄河之滨治理提升工程。加快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保障黄河径流稳定与河流健康,加快渭河、泾河、大夏河、洮河等黄河支流生态保护与治理,稳步提升黄河上游水系补水功能。着力提升干支流防洪能力,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灾害应对能力,构筑黄河安全稳固防线。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流健康管理,加强河湖空间和水域岸线管控。积极参与建设沿黄生态带,全面提升沿黄生态功能。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

2.重要文件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1)基本情况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同时阻挡了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的会合和南侵,千百年来维系着沙漠绿洲的生态平衡。甘肃沿黄流域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25.2亿立方米,超过黄河流域总水量的五分之一,其中甘南水源涵养区年均向黄河补水64.4亿立方米。黄河干流流经甘南、临夏、兰州和白银4市州,长达913公里,占黄河全长的16.7%;黄河支流流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武威5市,渭河、泾河、洮河、大夏河等河流是黄河重要的补给水源,有效保障了黄河上中游径流稳定。甘肃沿黄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都在80%左右,黄河赋予了甘肃厚重历史文化、富集自然资源和重要经济基础,是陇原儿女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做好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事关全省生态保护大局和高质量发展全局,事关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

(2)发展历程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上古时期,甘肃黄河流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于此,黄帝问道崆峒,大地湾见证8000年华夏文明。周发迹于庆阳,秦初兴于礼县,周秦王朝在甘肃黄河流域奏响了进军中原逐鹿天下的序曲。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张国之臂掖;张骞西出阳关,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2000年先河;莫高窟千年守望丝路,四方文化在此交汇相融,孕育了璀璨的敦煌文化。秦汉明长城戍边保疆,古代军旅文化与边塞诗歌相映成辉。祁连山巍峨耸立,筑牢了黄河流域源头第一道生态屏障。黄河从远古奔来,聚青藏高原磅礴之势,携黄土高原厚德载物,蜿蜒千里,奔腾向前,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符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80多年前,正值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陇原儿女不畏牺牲共赴国难。西路军征战河西血沃祁连,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胜利会师,南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两点一存”重要作用,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成黄于临夏。历史上黄河水患频繁,给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千百年来,陇原儿女始终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大禹“导(黄)河积石(峡)”,标志着古河州积石山成为中华民族治水的起点。至近代,左宗棠总督陕甘,提出“甘肃治法,以均赋税、兴水利为首务”,把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作为提振甘肃、经略西北的首要任务。明清以来,以水车为代表的提灌技术在兰州等地蓬勃发展,缓解了甘肃黄河流域“水低地高”用水难的桎梏,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黄河治理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发挥着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功能;有“西北都江堰”之称的引大入秦工程,滋养润泽着秦王川大地;被誉为“中华之最”的国内第一高扬程、大流量景电提灌工程,体现着保生态润荒原的巨大价值;引洮供水跨流域调水工程,圆了陇中人民不愁吃水的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成效明显,庄浪梯田开启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篇章,修堤筑坝、清淤除泥治理水患,大规模植树造林促进防沙固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一代又一代陇原儿女艰苦卓绝的奋斗,不但历史性解决了沿黄群众“靠着黄河没水吃”的局面,同时实现了甘肃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跨越,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贡献了甘肃智慧和力量,在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历史上谱写了甘肃乐章。

(3)发展基础

①生态类型多样。甘肃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河西走廊等四大地貌单元,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甘南黄河上游、祁连山、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渭河源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②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实施一大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黄河干流、渭河、大夏河、洮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泥沙入河量显著减少,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有序推进,特别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③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甘肃黄河流域地区气候多样、光照充足,具备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随着景电提灌、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工程的建成运行,特别是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大规模推进,沿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④能源资源富集。陇东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河西走廊风光资源优势巨大,已建成装机千万千瓦级的国家新能源基地。

⑤工业基础坚实。甘肃沿黄流域是我国石化、有色、冶金和核工业基地。兰白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芯片封测、机械电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柱。

⑥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大生态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为新时代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⑦文化积淀厚重。甘肃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黄河文化与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伴相生、交相辉映。孕育了以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见证了甘肃丝绸之路沿线和藏羌文化交汇融合的漫长历程。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影响深远。红军长征路线、西路军西征路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历史的伟大见证。近年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4)机遇挑战

①重大机遇。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省将处于重大机遇叠加的窗口期、新旧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期、夯基垒台的成长期。具体来说,党中央作出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甘肃省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区域分工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全省上下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培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②主要挑战。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沿黄流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生态基础总体脆弱。甘肃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自然条件差,生态历史欠账多、问题积累多、现实矛盾多,甘南高原草原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仍需提高,河西地区也是沙尘源区,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每年入黄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26%,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3%。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二是水资源制约较为明显。水资源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衡、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甘肃黄河沿岸水低地高,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成本高,易盐碱,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经济社会用水挤占河湖生态水量,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三是发展短板亟待补齐。地方财力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市场主体活力不够,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业倚能耗水特征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特色优势产业相对缺乏,新旧动能转换较慢。我省黄河流域地区贫困问题和生态问题交织,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差距大。此外,甘肃城镇化水平总体偏低,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态势明显。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时代内涵价值挖掘不足,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不高。

(5)重大意义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于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略。作为黄河上游省份和习**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甘肃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好上游文章、体现上游水平,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全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贡献甘肃智慧的时代需要,对于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扭住生态修复、文化复兴和产业转型三大任务,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防洪能力建设、污染治理、绿色生态产业培育、黄河文化传承等重大工程,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新时代黄河长治久安作出甘肃贡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7)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量水而行、节水为重。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突出重点、协同推进。

——改革引领、共治共享。

(8)战略定位

①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等三大生态屏障交汇处的独特位置,以促进黄河上游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强生态屏障整体质量和功能为出发点,遵循自然生态原理,以甘南黄河上游和祁连山水源涵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为重点,不断提升甘肃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②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甘肃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承担着保障黄河水资源安全的重要职责。以提升甘南黄河上游、祁连山、渭河源和洮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为出发点,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为核心,以湿地、草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与退化修复为抓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③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结合甘肃省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在搞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高效节水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工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打造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全面创新。

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运用甘肃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整合甘肃黄河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甘肃打造成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高地。

(9)发展目标

到2030年,全省黄河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干支流现代化减灾防灾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和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改善,生态保护大见成效,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升,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十大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打造若干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园区,兰西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黄河文化传承与开放交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更加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显著,重点河流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黄河流域长治久安得到有效保障。节水型社会全面建成;发展动能实现转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外交流和影响实现新突破;基本公共服务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与全国同步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作用。

(10)总体布局

①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一带四区多点”空间布局:

“一带”是指以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为骨架的沿黄生态带,主要开展水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

“四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包括甘南州合作、夏河、玛曲、碌曲、临潭、卓尼6市县,临夏州积石山、临夏县、康乐、和政4县,以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为主导,积极推动以若尔盖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效恢复和保护高原湿地,综合治理退化草地,促进草地森林增量提质。

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区,包括祁连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所属的酒泉肃北县、阿克塞县,张掖市山丹县、甘州区、肃南县、民乐县,武威市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金昌市永昌县,以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为核心,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加大区域综合治理,加大冰川和雪山的保护力度,综合治理退化草地,提高森林质量,构建荒漠化、沙化综合防护体系。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包括庆阳、平凉、定西、天水、白银、兰州及临夏州永靖、临夏市、东乡、广河4市县,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有效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结合工程措施,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保持率。

中部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兰州新区,以加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多点”是指雪豹、野牦牛、藏羚羊、土著鱼类、鸟类、珍稀植物等重要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②构建黄河流域甘肃段“一带一核三基地”发展动力格局:

“一带”指以黄河干流甘南、临夏、兰州和白银为主体,以陇海线向东联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重要支撑的“T”字型高质量发展带。

“一核”指以兰州为核心、包括白银市、辐射带动定西市安定区的兰白都市圈,是“T”字型发展带的交汇,包括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白银市主城区和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点片区,是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源,是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协作的重要平台。

“三基地”指天水先进制造业基地、陇东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重点试验基地。

③祁连山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联动组成部分,河西走廊是黄河干流区西向联系的主通道。要强化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区与黄河干流区联动互促,协同推进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④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的丝路黄河文化彰显区。敦煌文化区,主要包括以敦煌为主的河西走廊地区,集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及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河湟—藏羌文化区,主要包括甘南、临夏、兰州等地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相融的过渡地带,民族文化特色鲜明。陇东农耕文化区,主要包括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遗产富集。始祖—史前文化区,主要指以伏羲女娲等人类始祖文化和大地湾、马家窑等史前文明为代表的天水、定西、临夏等地区,是黄河文明发源地之一。红色文化区,主要包括陕甘宁革命老区、南梁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雪山草地、西路军西征路线等地区,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承载地。

(11)重点任务

①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以甘南黄河上游、祁连山等为重点,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效遏制生态退化趋势,积极培育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巩固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建设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加强黄河重要支流水源涵养区建设。提高荒漠化防治能力。有效降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压力。

②加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着力抓好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持续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强化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推动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面貌。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统筹水土保持与现代旱作农业发展。

③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减少输黄泥沙量,改善黄河流域河流水系通达能力,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灾害应对能力,提升现代水治理能力,构筑沿黄人民生命安全的稳固防线。切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提升干支流防洪能力。提升黄河防洪应对能力建设。

④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强沿黄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综合调控,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全省水网建设,构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重点领域节水。有效增强供水保障能力。

⑤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工业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⑥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十大生态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为突破口,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通,促进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构建绿色、协同、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做优做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加快建设全国现代综合能源基地。促进十大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⑦开创黄河上游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统筹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强化城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协同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强化兰州黄河上游中心城市地位,推动节点城镇差异化发展,分类补齐县城短板,构建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城乡互动的黄河上游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加快发展。加快以县城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⑧努力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交通、能源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布局合理、经济高效、绿色便捷、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全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应用。构建黄河上游地区绿色便捷综合交通体系。

⑨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全面推进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奏响甘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时代强音。推进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创新甘肃黄河文化传承利用。弘扬甘肃红色文化时代精神。放大甘肃黄河文旅综合效应。讲好新时代甘肃黄河故事。

⑩大力提升民生保障和共享发展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稳步提高教育医疗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社会保障能力。重点提升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能力。加强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

——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①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系统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禁牧封育等措施,根据草原类型和退化原因,科学实施补播改良、鼠虫害、毒杂草等治理防治措施,加强玛曲、碌曲等地区沙化、黑土滩型等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有效保护修复高寒草甸、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系统梳理高原湿地分布状况,对中度及以上退化区域实施封禁保护,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遏制沼泽湿地萎缩趋势。

②强化水土流失治理。以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重点,继续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等工程。深入推进陇东黄土高原固沟保塬、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水土保持项目,围绕泾河、渭河、马莲河、祖厉河、蒲河、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大通河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实施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提高管护能力。支持兰州新区创建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开展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提高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水土保持建设管理能力。

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兰州、白银、临夏、甘南境内湿地修复、生态缓冲带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黄河干流综合治理。加强平凉、庆阳、天水、定西等地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推进马莲河、葫芦河、祖厉河、散渡河等黄河主要支流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强化渭河、大夏河、洮河、泾河等支流河源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稳步提升黄河上游水系补水功能。

3.重要会议

(1)2022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兰州—西宁城市群是19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加快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期待的必然要求,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以此次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坚定不移落实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以甘肃片区生态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片区内市州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升级。要锚定目标、加快推进,细化分解实施计划,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在确保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前提下,抢工期、抢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运、尽快发挥效益。要强化保障、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及全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基金等政策工具,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保障,以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要加强储备、积蓄势能,对标国家重大政策导向,按照“干着今年、备着明年、谋划长远”的思路,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入库工作,为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提供新支撑、积蓄新势能。

(2)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专题会

尹弘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修复治理为突破口,以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为抓手,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培育建设兰西城市群、撬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尹弘指出,甘肃作为黄河战略的首倡之地和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西城市群是黄河上游的第一个城市群,是黄河战略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抓好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意义重大。要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城市群建设全过程,把甘肃片区生态建设同实施黄河战略紧密衔接、一体推进,集中力量在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破题,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土流失治理、国土绿化、工业转型发展等工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尹弘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规划,综合把握现实性和可能性,统筹考虑发展需要和支撑条件,科学研究制定预期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高标准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规,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做好统筹谋划,强化协调联动,留足政策空间,在生态治理、土地整理、项目融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创新,科学精准推进实施。要把方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和关键节点工程要及早动手,长远规划的项目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要树牢系统观念,重视综合施策,放大综合效应,算好投入产出账,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有关职能部门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方案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

尹弘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担好上游责任使命,扎实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实施取得更大成效。

尹弘强调,要把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要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以甘南黄河上游为重点,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科学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维护好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力度,加快补齐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努力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不动摇,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要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立足资源禀赋、抢抓“双碳”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清洁能源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结构绿色转型。要全面提升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深化黄河流域务实合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省落地见效。

(4)2022年河湖长制工作会议

尹弘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切实扛牢新时代治水管河的政治责任,坚持系统治理,深度节水控水,坚定不移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资源保障。

尹弘指出,全面实施河湖长制5年来,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河湖保护治理,责任体系从无到有、全面建立,河湖面貌从乱到治、持续向好,资源管控从软到硬、日益规范,治水力量从弱到强、广泛凝聚。当前,甘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瓶颈在水、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害在水、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也在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明确方向、聚焦重点,全力推动全省河湖保护治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尹弘强调,要以提升河湖水生态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重点,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统筹“治、建、管”各项措施,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河道采砂规范管理、河湖环境污染治理、河湖生态系统修复,逐步复苏河湖生态。要坚持开源和节流两手发,建立更加完善的供水网络格局、更加先进的节水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开发水资源,从严从实保护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全面提升河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能。要增强风险意识,突出防御重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风险排查整治、灾害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保障,坚决守住守好河湖安澜底线。

尹弘强调,要狠抓责任落实,不断强化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治理水平、加强督导考核、强化社会监督,凝聚起河湖保护治理的整体合力,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治理能力水平。


三、实战应用

例题1:

近期,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张掖市正式反馈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意见。假如你是市委办工作人员,请代拟《张掖市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中“五、保障措施”部分内容。要求:紧密结合所给材料和张掖实际,思路清晰,要点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1000字左右,35分。

【参考作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负责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整改领导机构,全面建立健全整改责任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整改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定期分析研判整改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做到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

(二)靠实整改责任。建立市级领导牵头包抓责任机制,各县区党委、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确保方案上下对应、工作协同联动、任务明晰具体、验收统一规范。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对具体负责的整改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落实具体包抓责任人、目标及时限、工作成效等。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要建立健全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协同联动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反馈问题整改过程和结果的督促检查,严格实施调度、预警、通报制度,在日常调度的基础上,采取函告、通报、约谈、常态化督查等措施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或整改结果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及时进行督办。对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以及整改中遇到的典型性、政策性突出问题和疑难事项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整改方向不偏离、整改任务不落空。

(四)严格验收销号。建立健全核查验收销号制度,整改一项、公示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坚决避免出现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问题,确保整改工作质量。各整改督导单位是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验收的责任主体,对已到时限或完成的整改任务,由各县区对照整改方案明确的措施组织进行初验,验收通过后申请市级督导单位验收。

(五)严肃监督追责。市纪委监委对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问题和分析研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建议可行。同时,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全过程执纪监督,对整改工作不力、敷衍推诿、责任走空、整改超时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倒逼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六)深化宣传教育。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围绕推进落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关决策部署、整改成果、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信访投诉、责任追究、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情况,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重点强化对偏远乡镇和宣传覆盖度不足区域人群的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营造群众全员参与整改整治的浓厚氛围。

(1032字)


例题2:

根据材料1、2,梳理定西市作为陇中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要求:重点突出,概括全面,层次清晰。750字以内,25分。

【参考作答】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成立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生态修复专责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加快相关规划编制,推动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实施,不断厚植定西追赶发展的底色。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初步划定。完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加强各类专项规划与《定西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蓝图体系。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筑牢保护生态的安全屏障。立足“十四五”、着眼中长期,统筹考虑,及时谋划、储备、实施一批关键性、全局性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储备库。实施水土保持、水流域综合治理、国土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各类生态修复项目,取得良好生态效益。

四是强化固本夯基,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完成岷县国家普查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农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逐点落实防控措施。落实“人防+技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筑牢安全防线。

五是强化综合治理,巩固生态修复的工作成效全市各级各类保护地内矿业权39宗,已全部退出并完成恢复治理任务,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开展非煤矿山不规范开采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出台《以绿色矿山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矿山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矿山布局,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个。

(748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加快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锚定目标、加快推进。

强化保障、跟踪服务。

加强储备、积蓄势能。


扎实推进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抓实重点项目支撑。

狠抓修复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污染防治,守牢绿色发展底线。

聚焦生态产业,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扎实推进渭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

厚植生态文明思想,确定发展战略明方向。

抓实综合保护治理,实现源头活水清如许。

强化绿色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赓续悠久渭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聚力量。


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

把牢正确方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坚持系统观念,抓好生态保护治理。

着眼长远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发挥特色优势,延续黄河文化血脉。

加强协同联动,唱好新时代大合唱。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甘肃黄河文化

系统保护甘肃黄河文化资源。

全面弘扬甘肃黄河文化价值。

立体开发甘肃黄河文化产业。


★议论文框架:

从根子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夯实保护修复这个基础。

扭住节水治水这个关键。

盯紧污染防治这个重点。

守好黄河安澜这个底线。


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在统筹保护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同建设同提升,在城乡一体融合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抓质量抓效益,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扩投资扩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优机制优平台,在改革开放赋能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重研究重应用,在科技创新引领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提标准提品质,在不断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强法治强管理,在促进和谐共建上实现新突破。


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统”汇合力。

以“谋”促发展。

以“干”见成效。


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准确把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经验材料框架: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平凉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是首位谋划布局,强化责任担当。

二是实施生态项目,突出保护治理。

三是立足绿色低碳,提升发展活力。


甘肃用“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绿色

“护绿”,祁连山下,巡护脚步丈量高原林海。

“增绿”,八步沙里,治沙人始终铁肩担日月。

“活绿”,黄河之滨,河道堤防也是亮丽风景。


甘肃大力推进河湖保护治理

一是责任体系从无到有、全面建立。

二是河湖面貌从乱到治、持续向好。

三是资源管控从软到硬、日益规范。

四是治水力量从弱到强、广泛凝聚。


★汇报材料框架:

定西市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情况汇报

一是统筹发展和保护,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兼顾整治和整改,以协同治理促进治理转型升级。

三是注重治标与治本,以工作目标倒逼任务有效落实。


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高位部署推动落实。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积极谋划争取项目。

三是突出生态优先,全方加强保护治理。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培育生态产业。


甘南州坚决扛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发展路径。

二是加大谋划争取,全力推进生态项目。

三是抓好污染防治,着力提升环境质量。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

五是守护绿水青山,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六是聚焦绿色发展,加快培育生态产业。

七是注重保护传承,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五、必背金句

1.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2.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甘肃义不容辞的责任。

3.“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5.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

6.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甘肃黄河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充分利用甘肃黄河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更好保护传承弘扬沿黄流域甘肃段黄河文化。

系统保护甘肃黄河文化资源。一要进行内向系统的构建。针对甘肃黄河文化资源存在分布分散、支线众多的地域特点,以网络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凝练甘肃精神、整理文化资源名录为先导,以良好的法治环境为保障,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为方法,以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为目标,系统推进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二要进行外向系统的延展。在信息化时代,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要兼容并蓄、互利共享。立足黄河流域文化流经甘肃的实际,敞开怀抱,遍取他山之石,从黄河文化的整体性中关注甘肃的文化特质,在文化共性中提取文化个性,在黄河文化的大系统中实现甘肃特色的发展。

全面弘扬甘肃黄河文化价值。弘扬甘肃文化首先要发出甘肃声音,讲好甘肃故事。从内容上来说,要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等作为甘肃故事的绝好主题。从方式上来说,要推动静态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和动态的文化旅游、文化宣传、文化消费等齐头并进。从参与主体上来说,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团、个人都要从管理、传承、推广、经营等不同角度发挥应有作用。尤其要充分重视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巨大影响力和年轻人组成的受众群体,利用动漫游戏、主播平台、形象设计等新型文化产业,设计制作具有甘肃特色,讲述甘肃历史故事和宣传甘肃自然风光的作品。

立体开发甘肃黄河文化产业。对甘肃黄河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要从制作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着手。要注重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合,将文化产业以各项目部和职能部分列,紧密衔接、配合默契,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要通过立体产业结构,使专业技术和人员得到充分利用,进而缓解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压力,改进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项目完成的精准度。要针对当前我省发展资金和人才紧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就业和创业机会较少、农民就地城镇化转型较困难的现状,大力推行并立体开发黄河文化产业。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甘肃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我们要针对甘肃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时代内涵价值挖掘不足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系统保护、全面弘扬、立体开发甘肃黄河文化的文章,为新时代黄河长治久安作出甘肃贡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作文:议论文

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立足新发展阶段,甘肃要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蕴含的三个辩证关系,坚决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黄河安澜、人民安康,让养育人民的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哺育、滋养了人类,人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开发、改造发展了自身。原始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依赖于自然,将自然“附魅”,人与自然保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关系;农耕文明时期,人成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自然逐渐“祛魅”,成为人类攫取的对象,人与自然关系开始破裂;工业文明时期,在“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支配下,人类向自然进军,试图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出现“异化”;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反思并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敬畏生命、生态环保、极简主义等理念,大自然重新“返魅”。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就要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做到“知行合一”。在思想上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感恩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在行动上尊重、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历史和实践证明,当人类着眼长远发展、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紧盯眼前利益、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久远,可以说,中华民族曲折坎坷的治河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要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坚持“三个相结合”。一是坚持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摒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粗放型发展,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之路。二是坚持战略布局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宏观设计和战略规划,又聚焦局部地区出现的微观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和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增强忧患意识,对“体弱多病”的黄河及时医治、抓紧修复;有序推进区域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准确把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地理学看,黄河流域涉及我国9个省区;从生态学看,黄河流域所处的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从经济学看,黄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1/4,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从文化学看,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黄河流域同我国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其他流域一道,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地理家园、壮观秀美的生态家园、欣欣向荣的经济家园、薪火相传的精神家园。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就要准确把握局部与全局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观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一是坚持系统思维,上下一盘棋,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发挥资源优势,补齐生态短板。三是坚持系统发展,大力弘扬创新黄河文化,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牢记习**总书记“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作出应有贡献”的殷殷嘱托,在国家战略中深挖甘肃机遇,在守好红线中夯实绿色基底,在扬长补短中厚植发展动能,在保护传承中展现文化魅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大作文:理论文章

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

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委书记 尹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浩浩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总书记多次深入沿黄省区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9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上游省份,甘肃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必须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坚持把保护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实践中贡献甘肃力量。

把牢正确方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60%以上的水来自兰州以上河段,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在保障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习**总书记非常关心黄河甘肃段保护和治理。2019年8月,习**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首次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首次确定“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首次明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在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以及在沿黄省区考察时,习**总书记都反复强调实施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原则和重大问题。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深刻认识到,守护好黄河这条母亲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就是甘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服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做好水的涵养、土的保持、沙的治理三篇文章,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两大重点,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甘肃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坚持系统观念,抓好生态保护与治理

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甘肃水源涵养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历史、气候等因素,草场沙化、退化、盐碱化现象相对严重,保护治理任务非常艰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以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为重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根子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夯实保护修复这个基础。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造林复草、涵水固沙、治山增绿、湿地保护等工作。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甘南黄河上游、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渭河、马莲河、泾河等流域水土治理项目有序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经过努力,黄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达到120.4亿立方米,甘南州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97%,生态保护和治理效果比较明显。

扭住节水治水这个关键。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的思路,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探索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模式,推进节水法制建设,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能力“三条红线”体系,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比2015年下降7.3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88%。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加快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白龙江引水工程,持续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盯紧污染防治这个重点。建立流域联防联控、环境督察、执法监管等机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火电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3.7%。切实强化流域水质管控,全省7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甘肃段黄河干流全年水质基本稳定在Ⅱ类以上。严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实现土壤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守好黄河安澜这个底线。围绕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目标,两手发力,多措并举,努力摆脱逢雨则涝、无雨则旱的困局。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河道治理工程和标准化堤防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基础能力。目前,黄河干流甘肃段重点河段治理、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沿线城市等重点区域达到防洪标准,有效提高了黄河干流防洪度汛能力。

着眼长远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甘肃沿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5.4%,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沿黄流域,给生态环保带来不小压力。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围绕优产业、抓创新、促协调、增活力落实绿色转型重点任务,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开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壮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储能装置、航空航天、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不断塑造绿色发展优势,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用好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平台,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形成了碳离子治疗、氢能冶金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4年超过10%。

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立足沿黄地区实际,拓展兰西城市群、兰白经济圈辐射性,明确河西、中部、陇东陇南地区发展定位,努力形成主体功能突出、主导产业鲜明的发展格局。促进沿黄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经济增速。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科技、生态、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抢抓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利用外资突破行动,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8.6%,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发挥特色优势,延续黄河文化血脉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之水奔腾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也要永久延续。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沿黄流域始祖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等交相辉映,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这些都是我们讲好“黄河故事”的生动素材。

我们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动黄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延续历史文脉,全面启动黄河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实施炳灵寺石窟等50余项黄河流域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开展马家窑等10处史前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和永泰龟城等34处黄河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充分挖掘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阐释研究,以成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为牵引开展文明探源、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研究,精心创作《八步沙》《大禹治水》等一批黄河主题舞台艺术精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弘扬长征精神、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等,黄河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着力促进文旅融合,打响“黄河之滨也很美”“天下黄河第一弯”“华夏文明渭河源”等黄河旅游主题品牌,以红色沃土、长征丰碑、浴血河西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加快培育,“交响丝路非遗之旅”和“涛涛黄河非遗之旅”入选2020年度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加强协同联动,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地一域的事。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密切协作,共商共建,积极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凝聚合力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坚持“流域一盘棋”,强化同沿黄省区的沟通对接,与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签订《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与河南省共同争取国家支持陇电入豫工程,与四川省共同创建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坚持“省内一盘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开展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努力让黄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好叠加政策、统筹有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把保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把统筹保护和发展作为核心工作,不折不扣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坚决筑牢黄河上游乃至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事务性文书: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平凉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去年以来,平凉市坚决扛牢黄河治理保护的重大责任,在保护治理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保护治理水平,平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一是首位谋划布局,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摆在突出位置,调整充实市级领导小组和5个专责组,制定市级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和“十四五”实施方案,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围绕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334项,总投资577亿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二是实施生态项目,突出保护治理。先后谋划实施了引洮二期静宁城乡配套工程、崆峒白杨林水库、灵台邓家川水库、泾川刘李河水库、崇信汭河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有效缓解了全市工程型缺水突出矛盾,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争取国省水保投资1.21亿元,实施水保项目20个。持续开展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和生活面源污染治理,统筹推进黑臭水体、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6%。

三是立足绿色低碳,提升发展活力。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动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文旅康养、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等九大重点产业链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以建设能源化工和先进制造基地为主体,实施“三化”改造项目。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平凉获批全省第一个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平凉红牛产业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进入新时代,勤劳的平凉儿女正以坚决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有力的举措,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壮美篇章。


★法定公文:通告

兰州黄河风情线执法支队关于

禁止有关车辆在南滨河路秀川路至深安桥段游览道通行的通告

为进一步优化景区环境,维护兰州黄河风情线景区南滨河路沿线旅游秩序及新修建塑胶跑道的正常使用,给市民游客提供安全、顺畅、有序、文明的游览环境,经研究,现将禁止有关车辆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南滨河路秀川路至深安桥段游览道通行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禁止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等进入该区域游览道。

二、因维护管理、施工、环卫清洁等确需进入游览道的,需经兰州黄河风情线执法支队批准,并自觉遵守景区秩序,服从管理,确保安全。

三、由兰州黄河风情线执法支队对该区域进行执法整治。对违反规定的,将严格依照《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予以处罚。

四、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如发现景区有上述行为的,请及时联系兰州黄河风情线执法支队,联系电话:0931-8239808。

五、此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兰州黄河风情线执法支队

2022年9月25日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