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甘肃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甘肃·第41期】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

【甘肃·第41期】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

2022-09-13| 来源:北辰遴选·睿哲老师

热点导学

从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国家级新区,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改革创新,兰州新区紧扣国家赋予的重大战略定位,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多方面谱写了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恢弘篇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更加精准定位了兰州新区的发展坐标,提出了“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把发展壮大兰州和兰州新区作为加快全省发展的战略抓手”“促进兰州新区高质量开发建设,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等新思路、新要求,为兰州新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本期热点以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为契机,对兰州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历程进行全方位深度解读,最大程度梳理重要考点和核心内容,帮助广大学员补上兰州新区改革发展这一课。对于这一热点的主要内容,大家仍然可以按照数字化方式来进行提要式记忆,确保整体思路贯通衔接、主要知识点全面覆盖。

四大战略定位: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四区两新”建设目标: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设立兰州新区四个重大意义: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规划布局;②有利于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③有利于增强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④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向西开放。

兰州新区建设五大基本原则:①市场导向,政府推动;②统筹规划,有序开发;③调整结构,转变方式;④以人为本,和谐发展;⑤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八个重要机遇: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新区加速发展带来新机遇。②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区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带来新机遇。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新区提升战略位势带来新机遇。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区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⑤国家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将为新区借势拓展腹地空间创造新机遇。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发展格局为新区产业快速集聚带来新机遇。⑦国家和甘肃省支持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为新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新机遇。⑧兰州市主城区推进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为新区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带来新机遇。

三个重大支撑:①重大政策。②重大改革举措。③重大工程项目。

九项重点任务:①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大兰州产业和人口主要承载地。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③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④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集成改革先行区。⑤实行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⑥加强城市建管,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⑦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典范。⑧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治理示范区。⑨增进民生福祉,打造文明和谐宜居现代新城。


一、背景链接

2022年8月20日上午,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总结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和实践经验,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进兰州新区深层次改革、全方位开放、高质量发展。省委书记尹弘强调,迈上新征程,兰州新区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二、深度解读

(一)新区概况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现托管3镇,常住人口50万人。

近年来,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三新一高”要求,紧扣战略使命,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在产业培育、改革创新、生态修复、城乡融合、社会民生等方面用力用功用劲,有力地推动城市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改革由学习跟跑向示范领跑转变,发展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转变,先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荣获“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20多项荣誉,经济社会呈现出优质快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300亿关口、同比增长超20%,增速连续5年领跑国家级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国家级新区示范带动作用日趋彰显。

1.改革体系全面构建

把“先行先试”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九大改革”,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承诺制、并联审验、不来即享、证照分离、全员聘用、全员绩效等多项改革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要求的1/4、1/5,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高效审批成为全省样板;实行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土地、用能、运输、融资、社保等要素成本大幅降低;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商投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通过系统改革,新区成为全国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的地区之一。

2.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引进产业项目860多个、总投资4600多亿元,逐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数据信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00多个,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高标准建设150平方公里高端绿色化工园区,引进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400亿元,东方希望多晶硅等项目快速落地,创多项全省、行业新纪录,光气产业园建设快速启动。广东宏宇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落户新区,宝武碳业、海亮铜箔等加快建设,德福铜箔扩大生产规模,全球最大铜箔研发生产基地在兰州新区诞生。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口岸平台优势,商贸物流产业年贸易额突破2800亿元。大力发展全域现代农业,引进产业项目70多个、投资超380亿元,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势头良好,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3.创新开放动能强劲

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38个,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38.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硅立方超算中心、重离子加速器等项目建成投运,大科学装置、同位素实验室等加快建设,新区成为全省“强科技”的重要承载区。系统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获批建成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3个开放平台和粮食、肉类、跨境电商等8个指定监管场地,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保税仓储、金融仓储等物流园高效运营,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对全省增量贡献率超50%,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申创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4.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等重大外联工程加快建设,境内6条高速全部通车,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城市绿地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各大商圈日益繁荣,公共交通方便快捷,新型智慧城市建成运营,助力兰州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成各类学校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达6万多个,完备的三级医疗网络建成投入使用,高质量满足群众教育医疗需求。职教园区入驻院校17所、入驻师生10万人,积极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租购并举、多元供给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满足人口快速增长需求。陇东南灾区群众易地搬迁承接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在人口倍增下行政诉讼、治安案件、信访案件下降2/3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将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按照“三新一高”要求,紧盯“极、地、台、区”四大战略定位,围绕“四区两新”建设目标(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在“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创优势”上育新机、开新路、谋新篇,全面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力争“十四五”时期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到2025年GDP达到1000亿元、人口超过100万人,成为“强工业”的排头兵、“强科技”的领跑者、“强省会”的主力军、“强县域”的先行区,努力在推动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甘肃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见效中作出更大新区贡献。

(二)新区建设

1.重大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规划布局

由于“两山夹一河”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兰州市主城区发展空间矛盾突出,空气污染十分严重。2010年市区人口密度接近1.6万人/平方公里,城市容量已经饱和。同时,兰州南北两山地势陡峭、土质松软,地质环境极为脆弱,治理地质灾害亟需分流部分城市人口。设立兰州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是完善兰州城市功能和规划布局的迫切需要。

(2)有利于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

兰州市是西北地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依托兰州新区建设,引导老城区企业“出城入园”,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增强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受发展空间不足等因素制约,兰州市经济总量占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设立兰州新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有利于切实增强兰(州)白(银)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作用,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4)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向西开放

甘肃自古以来是我国中原地区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是沟通内地、联通西部边疆和中亚地区的战略通道。设立兰州新区,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兰州—西宁地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中亚西亚及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

2.指导思想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产业特色和节能环保,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内陆开放型经济;突出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兰州新区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新区、生态示范新区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区。

3.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在空间开发布局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要素资源向新区集聚。

(2)统筹规划,有序开发

充分考虑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需要,科学确定新区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把握建设节奏,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提升。

(3)调整结构,转变方式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高起点、高标准、集群式发展现代产业,形成新老城区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4)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统筹城区和乡村发展,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5)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为跨越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4.战略定位

(1)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实现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协同推进,把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

依托兰州加工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和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发挥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集聚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3)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发挥兰州市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经贸、文化交流,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建设成为面向中亚、西亚的区域性国际交流战略平台。

(4)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承接重点,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资源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

5.发展目标

(1)到2015年

新区城市框架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市政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吸纳能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

(2)到2020年

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产业新区。

6.新区范围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处于兰州市和白银市结合部的秦王川盆地,涉及永登县中川、秦川、上川、树屏和皋兰县西岔、水阜6个乡镇,距兰州市主城区38.5公里,距白银市区79公里。该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综合交通优势突出,未来发展所需的后备土地资源和生态建设用地较为充足,以引大入秦工程为主的供水体系可基本满足发展需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新区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合理确定兰州新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新区控制范围和近期建设面积要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做好衔接。

7.发展布局

根据自然地理特点、产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定位,兰州新区在空间上分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生态林业建设示范区和核心发展区。

(1)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

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2)生态保护与林业建设示范区

主要利用荒山丘陵、依托现有湿地和引大入秦工程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构筑新区北部生态屏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3)核心发展区

主要集聚产业和人口,重点布局发展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集行政、商住、教育、文化和其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8.发展方向

根据兰州新区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区位条件以及新区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发展中所承担的功能,新区重点发展方向是:

(1)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甘肃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2)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积极实施新区绿化工程,合理布局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合理开发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放标准,加强危险废弃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同步建设治污减排设施,优先启动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

(3)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基础、提升功能,促进公共服务水平与产业规模、就业规模、人口规模相协调,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适度带动老城区人口转移,妥善安置舟曲地震灾区易地搬迁居民。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通过新区建设,促进辖区现有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4)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大与中亚西亚及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的经贸合作交流,努力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支持兰州新区内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9.扶持政策

(1)支持体制机制创新

允许和支持兰州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兰州新区建设提供体制动力和保障。

(2)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

兰州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兰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区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在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鼓励新区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允许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力度

对兰州新区调蓄水库、供水、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对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修复。将兰州新区北部防护林网和南部林业带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支持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4)优先布局重大项目

国家在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兰州新区重点支持,对兰州老城区搬迁改造进入新区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政策扶持,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社会资本在兰州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优先核准,支持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相关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兰州新区。

(5)加大金融支持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兰州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在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和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鼓励兰州新区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健全各类投融资主体。

10.组织实施

(1)甘肃省人民政府

切实加强对兰州新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职能服务,加大对兰州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才向新区集聚。

(2)兰州市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有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推进新区建设。

(3)国务院有关部门

加强对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支持、项目布局、资金安排、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兰州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兰州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重要成就

1.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列。

2.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绿色石化、新材料等产业崭露头角,产业发展步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向多元”的重要阶段。

3.创新驱动亮点纷呈

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日益集聚,一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创新策源能力明显提升。

4.体制机制焕发活力

率先在全省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商事制度、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营商环境“软实力”不断增强。

5.对外开放扩能升级

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等为依托的立体化开放体系基本构建,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成绩为新区下一步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重要机遇

1.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新区加速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信、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和相互渗透,带动现有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并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为兰州新区加快培育和集聚新材料、智能装备、数据信息、新型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2.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区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打破外国技术和市场封锁、拓展经贸市场新空间、深化与各国经贸关系的重要路径。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加快建设,为拥有综合保税区、陆港、空港等全省功能最齐全对外开放平台的兰州新区带来新发展机遇,兰州新区将成为西北地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

3.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新区提升战略位势带来新机遇

国家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着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这为兰州新区争取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更好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重要产业布局、人口快速集聚带来新发展机遇。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区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兰州新区作为黄河上游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创新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黄河生态安全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使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5.国家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将为新区借势拓展腹地空间创造新机遇

国家重点围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重要平台、构建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支点、打造西北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建设连接亚欧大陆重要枢纽等领域,加快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为兰州新区做强对外开放平台、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兰西城市群“第三极”创造良好发展机遇。

6.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发展格局为新区产业快速集聚带来新机遇

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兰州新区推动以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和应急产业、救援基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消费升级等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

7.国家和甘肃省支持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为新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新机遇

国家和甘肃省先后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兰州新区破解行政区划、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瓶颈问题,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造了新条件,带来了新机遇。

8.兰州市主城区推进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为新区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带来新机遇

实施主城区抽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已成为兰州市实施“一心两翼多点”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兰州新区承接主城区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各类院校、商贸批发市场等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实现新区与主城区互补错位联动发展、产业集聚和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五)重要挑战

1.从国际看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为新区拓展外部市场带来较大挑战。受国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疫情后欧美各国加快补足国内产业链条,减少对外需求,导致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对兰州新区拓展国际市场、扩大贸易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带来较大挑战。

2.从国内看

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结构变化、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预计进一步下降,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可能持续加大,对新区扩投资、稳增长、防风险将带来一定冲击。同时,在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形势下,吸纳各类市场要素能力较弱的兰州新区,在区域性产业和市场功能被周边地区竞争挤压的替代效应日益增大。

3.从兰州新区自身看

在国家级新区中经济总量偏小,在全省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小,经济增长极作用发挥不充分;引进的有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不多,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在外围交通、市政、生态、水利、信息等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驱动能力仍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仍不高,重点民生领域存在短板。

(六)重要部署

1.兰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发展定位

围绕落实国家赋予的“极、地、台、区”战略使命,“十四五”时期努力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加快建设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①产业发展集聚区。紧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重点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大力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消费,在人工智能、加工贸易、应急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创新突破,积极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高质量发展支撑点。

②集成改革先行区。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问题导向,学习借鉴和复制深圳、雄安、浦东等地改革创新好经验好做法,紧盯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先行先试,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在政府效能、绿色金融、要素配置、项目服务、国资国企、空间利用、创新开放、城市治理等方面探索突破,以改革实效激发活力、抢占先机、应对挑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经验。

③创新驱动引领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搭建一批高质量“双创”中心和示范基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一批行业“冠军产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争取更多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新区,实现从学习模仿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建设西北地区创新策源地和产业人才汇集地。

④生态治理示范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优化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统筹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一体推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施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崛起提供新区样板。

⑤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建设国内大循环的西部“加油站”、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接点”为目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引领交通大联网、产业大对接、资源大共享,做大做强经贸合作,以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申建为契机,加快建设向西向南开放新高地。

⑥城市建设新标杆。把创新、绿色、智能、宜居、便利等理念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品质生活之城、宜居宜业之城、魅力幸福之城。全面建成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加快全域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法治新区、文明新区、平安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建设西北现代城市新标杆。

(2)主要目标

①“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质效大幅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25年GDP总量达到8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000亿元,在国家级新区和全省各市州中的位次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5年总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4000亿元左右。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力争达到150万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做精新兴产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加快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三个五百亿”产业集群,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五个百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水平,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改革制度体系。高标准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迈入全国一流城市行列,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开放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持续升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高标准高质量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路、桥、管、网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资源加快集聚,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和产业增加值占比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空间蓝绿交错、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格局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1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88%以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结构合理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教育、医疗资源分布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基本实现。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以上、2万元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医疗保健及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重大幅增加,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成为主流,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新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效能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治新区”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新区”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医疗卫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②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把兰州新区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经济总量达到2500亿元左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美丽新区建设目标全面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平安新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3)重大支撑

为有力支撑“十四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新区实际,谋划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

①重大政策。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争取一批国家和省上支持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制定实施相关政策。

②重大改革举措。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③重大工程项目。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十大生态产业、行政区划调整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实现对“十四五”发展的有力支撑。

(4)重点任务

①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大兰州产业和人口主要承载地。结合兰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构建国土开发新格局,大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着力“强功能、兴产业、优环境、提品质”,推动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生态空间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吸附力,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兰州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主要承载地、大兰州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紧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大力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固链文章,推进规模化、产业化、链条化发展,畅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打造更强创新力、更具附加值的产业链,做大做强做精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③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充分发挥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功能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制造新区向智造新区、创造新区转变,努力打造西北地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地方经济发展新支点。

④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集成改革先行区。全面对标对表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及自贸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大力推动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创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西北地区集成改革先行区。

⑤实行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全省开放大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片区积极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新高地。

⑥加强城市建管,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西北城市建设新标杆。

⑦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典范。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创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⑧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治理示范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创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新区。

⑨增进民生福祉,打造文明和谐宜居现代新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未来人口快速增长的多样化民生需求,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2.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

(1)会议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总结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和实践经验,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进兰州新区深层次改革、全方位开放、高质量发展。

(2)重要成就

十年来,兰州新区勇担国家使命、矢志不移奋斗,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交出一张非常亮眼、令人瞩目的改革发展成绩单,实现了荒滩起新城的历史性转变。

(3)总体要求

迈上新征程,兰州新区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4)重点任务

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在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当先锋,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能力,培育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在强科技行动中展现更大作为。

二要坚持做强产业,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扩量上走在前,突出特色优势产业,跟踪前沿技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三要坚持改革开放,在畅通大循环双循环上拓空间,构建贯通国内、辐射全球的新枢纽。

四要坚持生态优先,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开新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五要坚持城乡融合,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作示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要坚持党建引领,在凝心聚力强化使命担当上创一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共同推动支持兰州新区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把新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七)领导要求

欧阳坚在兰州新区调研

1.总体要求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定位,勇担使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肯定成绩

经过10年的发展,兰州新区取得了辉煌成就,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改革创新的新典范、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充分发挥了国家级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重点任务

一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新区的功能定位,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新区在要素、产能、市场等方面的链接功能,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聚集度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二要加大创新优化创新,瞄准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紧盯市场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拓展新兴产业链,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努力在强科技行动中当先锋、树标杆。

三要始终把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摆到重要位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用好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平台,堵漏洞、防风险、保安全,营造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四要以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为契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实施“四强”行动中育新机、开新局,努力将新区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实战应用

例题1:

202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迎来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假如你是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领导要你负责策划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请提出工作思路,供领导参考。要求:思路清晰,措施明确,针对性和实效性强。600字左右,30分。

【参考作答】

总的考虑是,研究制定《兰州新区喜迎党的二十大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突出、传播广泛、影响力大的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宣传展示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具体工作中:

一是打通线上线下,联动省内省外,全媒宣传造声势。加强与中央驻甘和省市主流媒体联系对接,结合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城市建设、对外开放、绿色生态等重大主题,组织策划一揽子集中采访和自选报题项目,力求高开高走、持续升温,以全媒体形态展示十年非凡成就。

二是把握共情传播,共谋重大主题,奏响发展最强音。8月20日当天,邀请30余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聚焦“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两场高规格会议,全媒传播、矩阵发力报道会议精神,汇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

三是回响凝心聚力,思想凝聚共识,激扬迈进新征程。及时跟进会议反响,做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将兰州新区十年成功实践经验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以新区之进为陇原振兴撑劲添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是强化受众视角,注重亮点表达,热忱讲述奋斗事。突出可读可感、故事见长、全媒联动,加大原创报道推送力度,“报网端微”协同发力,让新区故事、新区声音传得更广、更远。

五是扮靓城市形象,丰富展示空间,系列展陈求实效。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主线,结合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相关工作,运用景观花坛、公交站点、户外广告等打造宣传阵地,大力营造喜庆热烈的社会宣传氛围。

(649字)


例题2:

十年砥砺谱华章,奋勇前行再启航。回望兰州新区这座丝路新城,破与立、闯与试、兴与新,印刻了新区赓续梦想、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请结合所给材料,梳理总结兰州新区十年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概括性强,要点全面。5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

一是先行先试,系统集成塑造改革新区。从零星探索到立柱架梁,再到协同高效,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26个工作日内,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一家企业入列中国500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绩全省第一。

二是脚踏实地,引新聚优建设产业新区。从产业体系几近空白到产业链条初步构建,再到产业集群日趋壮大,始终以全产业链思维引新聚优,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竞争优势加速提升,全省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区域发展增长极地位日益凸显。

三是蹄疾步稳,多向发力构建开放新区。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再到平台叠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货物吞吐量、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四是敢闯勇创,厚积薄发成就创新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厚植竞争优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一批产品达到世界一流,获评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五是初心不改,以人为本打造幸福新区。用“微实事”撬动“大民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城镇、乡村各尽其美的画卷加速绘就,文化、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社保等民生事业稳步前进。

(542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

立足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

放大枢纽作用,拓展开放通道。

拓展经贸合作,做强外贸经济。


推动兰州新区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

坚持做强产业经济。

坚持协调和谐发展。

坚持务实精细治理。

坚持全面开放合作。


系统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高站位加强党的建设,在先锋引领中展现新担当。

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在集群延链中实现新突破。

高标准系统推进改革,在营商环境中树立新标杆。

高水平推动科技转化,在自主创新中注入新动能。

高层次拓展开放格局,在对外贸易中取得新业绩。

高起点编制国土规划,在生态修复中拓展新空间。

高品质建设精智新区,在城乡融合中打造新典范。


★议论文框架:

砥砺十年创辉煌 凝心聚力续华章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奋进征程号角响,蓄势腾飞正当时。


★讲话稿框架:

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在持续集聚发展动能上当先锋。

二要坚持做强产业,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上走在前。

三要坚持改革开放,在畅通大循环双循环上拓空间。

四要坚持生态优先,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开新路。

五要坚持城乡融合,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作示范。

六要坚持党建引领,在聚力强化使命担当上创一流。


★致辞框架:

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致辞

一是在做强做优产业上“再聚力”。

二是在强化科技创新上“求突破”。

三是在改革系统集成上“增动能”。

四是在扩大开放合作上“立潮头”。

五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增品味”。


★经验材料框架:

兰州新区:十年再出发

十年开拓进取,科学规划打造魅力新区。

十年脚踏实地,引新聚优建设产业新区。

十年敢闯勇闯,厚积薄发成就创新新区。

十年先行先试,系统集成塑造改革新区。

十年蹄疾步稳,多向发力构建开放新区。

十年久久为功,生态建设托起绿色新区。

十年初心不改,以人为本塑造幸福新区。

十年夯基固本,党建引领铸就信仰新区。


兰州新区十年实现“八个历史性转变”

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

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

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

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

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

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

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

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领航。


以实际行动庆祝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坚定不移在党的建设上强堡垒,增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力。

坚定不移在引新聚优上强实体,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支撑力。

坚定不移在综合改革上求突破,释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力。

坚定不移在科技创新上强驱动,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竞争力。

坚定不移在对外开放上提能级,扩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影响力。

坚定不移在城乡建设上促提升,厚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承载力。

坚定不移在共建共享上惠民生,凝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向心力。


★汇报材料框架:

兰州新区十年实现荒滩起新城的历史性转变

一是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

二是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三是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四是城市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五是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兰州新区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二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三是创新驱动亮点纷呈。

四是体制机制焕发活力。

五是对外开放扩能升级。


筚路蓝缕创新城 跃马扬鞭展宏图

——兰州新区十年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活力释放,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综合改革集成高效,营商环境日益优越。

创新开放动能强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市政建设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五、必背金句

1.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2.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3.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4.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改革创新。

5.回望这座丝路新城,破与立、闯与试、兴与新,印刻了新区赓续梦想、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更蕴含了新区赶超跨越、蝶变腾飞的巨大能量。

6.年轻、活力、梦想,是这座新城的底色;开拓、发展、奋斗,是这座新城的担当;创新、智慧、高效,是这座新城的追求。

7.华灯初上,俯瞰兰州新区,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这座从戈壁滩上崛起的现代化新城,正绽放着夺目光彩。

8.历史选择了兰州新区,也成就了兰州新区的拼搏与梦想。

9.抓住先机,方能快人一步;着眼长远,方能高人一筹。

10.十年高质量建设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实践证明,贯彻好新发展理念、落实好国家战略是兰州新区再创辉煌、实现美好蓝图的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

11.如今,兰州新区正处在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党中央、省市对兰州新区寄予厚望。

12.方略既定,实践铺展。时间,已设定好新区再创新辉煌的工作坐标,梦想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这是一条接续奋斗、开拓进取的改革之路。

13.栖霞湖畔,引大之水与城市的影像在这里交汇、共振、共荣。兰州新区人,心怀感恩,怀抱着对这片热土的赤诚,面向未来,再启新征程。

14.对年轻的兰州新区来说,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是这座新城快速崛起的“基因密码”。

15.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兰州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贸活动无法绕行的一个门户,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兰州新区借势起航,立足“三新一高”筑梦“一带一路”。

16.一座经济发达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魅力人文之城、和谐幸福之城崛起于黄河之滨。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策论文

推动兰州新区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

十年来,兰州新区低点进发、稳步前行,依靠务实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不断攀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同时要看到,兰州新区建设仍然处于攀爬的路途之中。基于新时代形势特点和国家战略导向,总结国内外功能区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高质量建设兰州新区,需要紧扣如下方面持续用力。

坚持做强产业经济。产业是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产业兴则新区荣。在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导向的前提下,兰州新区推进产业发展应把握好两个方面要求:一是着力发挥比较优势,聚力将已具规模的产业链条延伸拉长,支持将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做优做强。二是避免盲目追高求新,注重统筹把握需要与可能,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两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确立优势地位。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突出新区产业特色,显著增强区域竞争力。

坚持协调和谐发展。兰州新区要以规划为引领,继续促进一些重点领域的协调和谐发展。一是将绿色发展贯彻到新区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既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布局,又要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二是合理构筑城区功能,在发展次中心、建设多团组的基础上实现各城区的特色分工、有机联动、相互支撑。三是把以城带乡、以工扶农、以企助村作为建设重点任务,通过规划、政策、体制、设施、产业、治理等一体安排,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兴旺。

坚持务实精细治理。忧患来自虚浮、品质源于精细。十年来,兰州新区致力于“务实拼搏”,以实的作风破解难题、实施治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务实精细治理。应统筹发展与安全、衔接现代和未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科学制定每一个规划,精细做好每一项工作。应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约束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全面遏制和杜绝虚、浮、粗、松问题,使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见证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坚持全面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新区充满长久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关于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要求。要进一步融合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立足于推进制度型开放和公平、开放、诚信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推动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不断呈现新局面。

当前,兰州新区的发展已经站上一个新的起点,要履行好国家赋予的使命,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拓展自身长期向好态势,持续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大作文:议论文

砥砺十年创辉煌 凝心聚力续华章

兰州新区,这座镶嵌在我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的瑰丽宝石,这座洒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这座飞驰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的复兴号列车,是西北地区第一个、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建设后,肩负国家使命、艰苦创业精进,十年擘画图景、十年荒原筑梦,铸就了这座朝气蓬勃、魅力四射的现代新城。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纵观历史上的秦王川,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目之所及满眼土丘、一片荒滩,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曙光,上世纪70年代规划建设亚洲最大“引大入秦”引水工程,将“天堂水”注入秦王川,为这片僵硬的大地注入血液、引入生机、焕发活力,也为兰州新区发展创造了条件。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被赋予“极、地、台、区”战略定位,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从而为秦王川大地心脏搏动、心流涌动、肌体强健注入强大活力,从而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政策优势开启了建设现代新城的探索,从而以勇毅前行、铿锵有力的强劲步伐书写了新区开发建设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兰州新区建设者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从产业强区抓起,从改善生态治理着力,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甘肃精神和“政治坚定、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的新区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用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和汗水铸起了一座潜力爆表、前景无限的现代新城,擦亮了兰州新区发展的亮丽名片,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辉煌:“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多项荣誉就是佐证……十年来,这方热土高擎党旗、砥砺笃行,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改革率先、产业优先、创新领先、开放抢先、发展争先”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使昔日荒芜贫困的农业村镇快速崛起为一座基础功能完备、产业快速集聚、对外贸易活跃、生态绿色宜居、治理体系完善的现代新城。

奋进征程号角响,蓄势腾飞正当时。回首往昔奋斗历程,收获满满,满怀豪情;立足脚下热土,机遇叠加、蓄势待发;展望未来,前景无限、斗志昂扬。必须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铆定“强省会”行动,聚焦“四区两新”建设,坚定不移按照习**总书记2019年8月视察甘肃时作出的“发挥兰州新区国家级平台带动作用”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西部产业转移”等机遇,厚积薄发、加力奋进,奋力成为甘肃“强省会”的主力军、“强工业”的排头兵、“强科技”的领跑者、“强县域”的先行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以矫健的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等工作再上新台阶、续写新华章。

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锦绣画卷已经徐徐展开,要紧盯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抢抓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世界眼光、国家标准、区域特色、全省标杆”目标,以勇立潮头敢闯敢干的志气、赶超跨越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盯住目标,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


★事务性文书:致辞

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 XXX

(2022年8月20日)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参加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兰州新区作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从空白起步,主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古老贫瘠的秦王川彻底改头换面,嬗变成一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丝路新城。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一是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列。

二是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绿色石化、新材料等产业崭露头角,产业发展步入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向多元”的重要阶段。

三是创新驱动亮点纷呈。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日益集聚,一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创新策源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体制机制焕发活力。率先在全省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商事制度、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营商环境“软实力”不断增强。

五是对外开放扩能升级。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等为依托的立体化开放体系基本构建,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成绩为新区下一步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站上新的起点,兰州新区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希望兰州新区对标对表习**总书记关于新区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区力量。

一是在做强做优产业上“再聚力”。下硬功夫把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做精做强,在制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打造更多拳头产品,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二是在强化科技创新上“求突破”。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新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政产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三是在改革系统集成上“增动能”。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充分发挥灵活性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创新举措,塑造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在扩大开放合作上“立潮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与主城区、其他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以及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

五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增品味”。保持规划定力,坚持战略留白,有序承接兰州主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防止盲目建设和无序扩张,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最后,祝愿本次改革发展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事务性文书:经验材料

“八大转变”开新局 奋力创造兰州新区新辉煌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兰州新区在筚路蓝缕中砥砺奋进,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一个从零开始、破茧蝶变、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主城区5G网络全面覆盖,“三环八射”公路路网、“一环两横两纵”铁路网、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立体化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全面拓增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形成“三城五区多园”空间布局。今天的兰州新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科学布局、相融共生,园区、城镇、乡村各尽其美、美美与共。

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紧扣国家战略定位,立足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坚定不移以系统改革破坚冰,以产业集聚壮实体,大力培育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为主导,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多元支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由短变长,产业由散向群聚集。

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以强科技支撑强工业。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创造能力、创新支撑能力、人才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效力和创新创业活力,探索出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机制建设为保障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招商扶商、投融资、科技创新、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九大改革”,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打造“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新样板,成为“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十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深耕国际粮油贸易渠道,着力推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融入国际通道经济建设,加快产业融合,不断推动口岸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兰州新区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在建平台、促开放上做足文章,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铁路口岸与综合保税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区港联动”成效显著,平台优势加速显现。

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北御风沙、中兴产城、南育生态”总体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着力构筑“农业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的生态发展模式,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新路径。

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始终着眼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将宜居宜业、民生保障摆在城市开发建设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功能服务等问题入手,持续为百姓幸福做“加法”,着力把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持续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一系列便民举措的推出,让生活在新区的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全局、引领发展,打造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全域党建共同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党旗在田间地头、社区网格、项目工地和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树起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新区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事务性文书:评论

奋进十年路 启航新征程

202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迎来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十年来,兰州新区从一张白纸起步,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砥砺奋进、破茧成蝶,造就了一座规划先进、动能充沛、宜业宜居的活力新城,书写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一路走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兰州新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善为人先的智慧,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系统改革破坚冰、产业集聚壮实体、创新开放建高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取得了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十年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5亿元增加到30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已初见雏形,并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作用。

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兰州新区也迎来了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紧扣国家战略定位,立足特色资源优势,以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要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生态修复、改革开放上再突破、再提升,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未来的兰州新区,必将迈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期待新区建设者们持续发扬“政治坚定、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贡献。


★法定公文:批复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

甘肃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甘政发〔2011〕121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涉及永登县中川、秦川、上川、树屏和皋兰县西岔、水阜6个乡镇,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兰州新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突出对内对外开放,突出改革创新,推动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甘肃省和兰州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兰州新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大力支持兰州新区建设。要抓紧开展新区环境影响评价,做好新区建设用地安排与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科学制定新区水资源供求中长期规划,认真编制新区建设规划并纳入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切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要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统筹推进新区发展,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兰州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保障、项目布局、资金安排、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兰州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兰州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设兰州新区,对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方面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甘肃省和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2年8月20日


★法定公文:意见(有删减)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支持兰州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将兰州新区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一)优化管理运营机制。启动行政区划前期研究论证工作,逐步拓展兰州新区发展空间,促进功能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委编办、省统计局、省住建厅、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按照职责分别负责,兰州市、兰州新区为实施主体,以下不再列出)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深化综合改革

(三)创新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

(四)创新财税金融保障机制。

三、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绿色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大数据等优势主导产业,建设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产业集群。(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统计局,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

(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专业化和创新发展水平。支持兰州新区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组建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心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全省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应急厅、省委军民融合办,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兰州海关、省民航机场集团、中铁兰州局集团、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等)

(七)推动国资国企转型发展。兰州新区国有企业除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或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外,可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牵头单位:省政府国资委、省委组织部,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等)

四、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八)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在甘中央、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向兰州新区搬迁或建立分支机构,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兰州新区布局。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新材料和新能源、健康医疗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新区实施。(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信厅,配合单位:省政府国资委、省教育厅等)

(九)鼓励引导人口人才向新区集聚。支持人口向兰州新区集聚。省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向兰州新区倾斜。(牵头单位: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

五、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合作

(十)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

(十一)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

六、夯实发展基础

(十二)支持新老城区相向融合发展。

(十三)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十五)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十六)探索环境治理新举措。

(十七)加快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八、强化管理保障

(十八)加强规划统领与约束。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着眼长远,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严控开发强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注重规划留白留绿。建立各类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相关保障措施,实现“多规合一”,实行网格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规划严肃性、权威性,一张蓝图干到底。(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等)

(十九)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坚决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强化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要求。建立“人地挂钩”“增存挂钩”机制,鼓励探索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二十)抓好组织实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兰州新区建设发展全过程。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省直相关部门、兰州市政府按职责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在政策、规划、土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编制等方面积极支持兰州新区。兰州新区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定期与省直相关部门对接机制,主动作为、锐意创新,完成好重大改革创新任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培养担当敬业、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各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7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2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