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广东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广东遴选·第50期】2023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锚定新目标,“粤”上新台阶

【广东遴选·第50期】2023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锚定新目标,“粤”上新台阶

2023-01-19|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3年1月12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开幕。开幕大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黄楚平主持。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深度解读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一)大会的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开局起步之年。这一年,在习**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大会的基本情况

◎会议的主要日程安排:1月10日上午代表报到,11日上午举行预备会议。12日上午大会开幕,听取省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和预算报告,表决有关决定草案和办法草案;14日上午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和“两院”工作报告;16日上午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选举人事事项,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表决各项决议草案。

◎会议的建议议程:大会议程草案共有8项,分别是:1.听取和审议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和批准广东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审查广东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3年预算草案,批准广东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3年省级预算;4.审议有关人事事项;5.听取和审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6.听取和审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7.听取和审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8.其他。议程草案还需经1月10日下午各代表团召开会议进行审议,11日上午大会预备会议表决通过。

◎代表出席本次会议的情况:广州、深圳和各地级市分别组成代表团,驻粤部队代表单独组成代表团,共22个代表团。代表们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加会前调研和视察活动,为出席会议做好充分准备。

◎列席和邀请列席人员的情况: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列席和邀请列席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员的决定》,下列不是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的人员,列席和邀请列席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省委常委;2.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省监察委员会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3.我省选出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省军区主要负责人;5.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6.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各一名;7.地级以上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8.曾担任正省职的在粤老同志;9.出席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委员;10.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副秘书长;11.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副厅级职务及相当职级以上干部。

(三)过去五年的成绩总结

1. 经济实力实现大步跨越

○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增速为2%左右

○五年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5%

○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五年净增608万户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9%

2. 改革开放迸发强劲活力

○抢抓机遇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0亿元

3.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五年增加2万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多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

4.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明显增强

○广深之后佛山东莞迈入万亿元级城市行列

○机场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首位

○高铁运营总里程达2367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5.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东西部协作连续5年获国家考核“好”的等次

○农村集中供水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6.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城镇污水管网新增4.53万公里、五年翻了近一番

○PM2.5平均浓度大幅降至20微克/立方米

○珠三角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群

7.“小切口大变化”办好民生实事

○城镇新增就业690万人、占全国1/1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57%以上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3岁

(四)五年目标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坚持制造业当家,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

二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担当好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打造广东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担当好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重要任务,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三是坚定不移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我们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四是坚定不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十大工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衡性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五是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我们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五)2023年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1268万吨以上。

(六)目前存在问题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综合实力整体还不够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七)2023年工作部署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大力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建设。

支持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更大力度壮大县域经济。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

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加快健康广东建设。

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加固底板防范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


★锚定新目标 “粤”上新台阶——读懂广东的2023年

1.经济目标

【报告摘要】

今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解读】

整体来看,GDP预期增长5%以上的目标,既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将有助于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今年定下的GDP增长目标,既展现了担当也体现了理性。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广东这些方面定下的目标与去年的目标基本持平,在求“稳”的同时也注重内在引导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的预期目标,高于GDP增长目标约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广东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发挥财政工作的主动性,抓好大项目、大产业投资,并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2.粤港澳大湾区

【报告摘要】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高质量建设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解读】

在珠三角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依然失衡,东岸城市的经济体量远高于西岸。报告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将促进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针对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目标,这意味着大湾区将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发力,奋力走在世界各大湾区的前列,从经济发展的动能上分析,大湾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多依靠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等,通过培养新的动力源走向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发展最好的湾区。

3.制造业当家

【报告摘要】

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解读】

制造业历来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定盘星,从短期来看,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制造业对广东经济的稳增长作用非常关键;从长期来看,制造业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将发挥主导作用。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衍生出大量的生产服务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4.教育优先

【报告摘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高中整体提升。推动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

【解读】

教育不只是民生问题,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动力问题。教育将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和强力保障。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广东省的“强师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现在提出“新强师工程”,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根本体现,只有把最“硬核”的教师队伍建设好,才能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

5.引才用才

【报告摘要】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探索“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湾区”等多样化引才用才模式。

【解读】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建设在不断推进,除了“硬连通”外,也要强调“软连通”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作用。大湾区便利化的通勤条件,可以满足工作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地区的人才跨区域工作生活。

6.扩内需稳外需

【报告摘要】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培育引进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现代商贸流通领军企业,新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建设六大进口基地,组建全牌照大宗商品进出口公司。高水平办好广交会、高交会等重大展会。

【解读】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在疫情趋向稳定的大背景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力方向。报告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报告对于扩内需从新旧两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新旧领域的结合将进一步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

7.农业强省

【报告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垦造水田5万亩。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更多“粤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解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新征程上,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建设农业强省是应有之义。报告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8.改革攻坚

【报告摘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进广州、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对标提升。创建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解读】

去年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集成式”改革。报告针对改革难点、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作出了系统部署。在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经济复苏中,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广东经济就复苏得快。民营企业在投资、消费、出口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

9.绿美广东

【报告摘要】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实施全面提升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

解读】

报告把“绿美广东”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呈现,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既要强调“绿”也要强调“美”,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报告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提出“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等,这些都是广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优势与亮点。

10.文化强省

【报告摘要】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推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打造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歌剧院等文化新地标。创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做强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

【专家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提出的“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基础上,明确“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目标,其中提到“创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这表明广东对于岭南文化的保护将进一步突破静态保护。保护只是基础,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保护把背后的故事讲好,并加以活化利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文化保护成果。

11.民生福祉

【报告摘要】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大对量大面广、支撑就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健康广东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全国医疗卫生高地,谋划打造成规模、上水平的综合性医疗基地。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有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

【解读】

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促就业就是稳经济。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并作出系列部署,充分体现了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目前广东各地医疗卫生水平差距较大,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领先,但粤东粤西粤北明显落后。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将推动广东医疗卫生水平整体提升,特别是区域水平的协调发展。

12.平安广东

【报告摘要】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妥处置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推动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做好高风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偷渡走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创新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效路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解读】

报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安全摆在重要位置,作出大篇幅部署。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需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其次,公共安全作为传统的风险具有普遍性,如果处理不好将带来严重后果。再者,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需要人人参与其中。

13.今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

①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万人次以上。实现技工院校招生规模19万人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50万人次以上。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6万人次以上。

②优化生育支持政策

免费为超过50万名适龄妇女提供一次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免费为64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落实全省学前教育生均拨款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巩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3%。建设21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

③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22万套(间)。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不少于3万户。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1100个。

④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3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超60%。新增64个社区(村居)心理关爱项目点。为2.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⑤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超3868公里,对248座农村危旧桥梁(含渡改桥3座)进行全面改造,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公里。新增完成100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

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力度

食品抽检达到每千人5.5批次。完成药品监督抽检不少于1.5万批次,省内生产的国家集中招标采购中标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⑦开展“放心消费粤行动”

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80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3000家。12315平台投诉按时办结率和举报按时核查率均超过95%。

⑧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

全面完成12座大中型、82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20处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完成30个重点镇、3000平方公里的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⑨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676元、31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提高到2017元,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提高到1359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195元、261元。

⑩提高惠企利民服务便捷度

整合设立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全面纳入“粤省心”全流程接办体系,打造不少于50类诉求智能化分办场景,实现诉求分办提速20%。深化“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在基层的应用,推动高频服务上线不少于200项。打造全省统一接听的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服务。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关键词”

1.关键词:GDP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1268万吨以上。

2.关键词:“双区”

纵深推进“双区”建设

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开展跨境“保险通”,积极推动“港车北上”。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深港合作新引擎。

大力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建设。加快编制实施横琴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抓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国际人才港和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南沙加速发展,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南沙条例,推动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支持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编制面向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功能。

3.关键词:实体经济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改,新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5G网络实现城乡主要区域基本覆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4.关键词:科创教育

建设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教育是国之大计,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必须把娃娃的事办好、把祖国的未来培养好。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长期稳定投入机制,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探索“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湾区”等多样化引才用才模式。

5.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建成广汕汕高铁,加快广湛、珠肇、梅龙高铁和粤东城际等项目建设。推进深中、狮子洋、黄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以及南雄至信丰、龙川至寻乌等出省通道建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引进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现代商贸流通领军企业,新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

广东将坚持开放不止步、向开放要活力,努力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6.关键词:深化改革

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进广州、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深交所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7.关键词:文化强省

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

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推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打造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歌剧院等文化新地标。创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做强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加快建设体育强省,联合港澳筹备2025年全运会、残运会。

8.关键词: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量大面广、支撑就业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大力发展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

加快健康广东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有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认真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广东领导要求

◎黄坤明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广州代表团审议: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3年1月12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黄坤明参加他所在的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广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与代表们一起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会上,林克庆、郭永航、曾庆洪、刘智成、林有娣、崔书中等代表先后就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制造业当家、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等主题作发言。大家结合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从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谈变化、说感受、谋落实,纷纷表达对广东、广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并对进一步做好今年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现场审议讨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黄坤明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不时插话询问有关情况,充分肯定大家认真履职、深入思考,提出的意见建议接地气,富有建设性、启发性,要求省市有关部门认真梳理、积极采纳。

黄坤明在审议时说,王伟中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实事求是总结过去5年成绩,科学务实提出今后5年目标任务,对今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是一份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

黄坤明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广州各级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切实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拿出开局之年应有的势头,展现开局之年应有的作为,奋力跑好接力赛,努力跑出好成绩,以每个人的努力共同推动广东、广州在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广州在全省地位重要、作用重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等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坚定扛起经济发展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要推动经济发展上新水平,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展现“比学赶超”状态,抓住用好中央及省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机遇,立足优势产业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推动南沙开发有新局面,加速推动规划和政策落地,加速推进项目和任务实施,加速推动力量和资源配置到位,以有质量的速度、实实在在的标志性成果,形成热火朝天落实南沙方案的局面。要推动城市更新有新突破,下决心开展城中村治理,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分阶段推进更新改造,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要推动文化建设有新气象,珍视、保护和传承好广州特有的历史文化,抓好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的保护,建设好运营好重大文化设施,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让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融入生活日常,守正创新推动广州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要推动党的建设有新成效,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传承弘扬改革精神,把抗疫斗争等大战大考的磨砺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聚精会神谋发展,扎扎实实抓工作。

◎王伟中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深圳代表团审议: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体现深圳新担当新作为

2023年1月12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长王伟中到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深圳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会上,省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和省人大代表王振、吕国林、郑海荣、张锦、姜保国、杨飞飞、吴晓莉、汪之涵等先后发言,围绕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民生服务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意见建议,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王伟中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并与大家互动交流。他指出,深圳去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重要贡献。深圳市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扛起习**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新时代历史使命,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体现深圳新担当新作为,用实干业绩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王伟中强调,要全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纵深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充分释放前海“扩区”规模效应、乘数效应,加快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担当国家使命、勇当开路先锋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标准建设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全球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全世界更多资本、产业、人才汇聚深圳。要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服务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上多作贡献。要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发挥深圳产业、创新、人才等方面优势,用好新型帮扶协作机制,主动加强与相关市产业合作、对口协作,探索建立收益共享机制,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治理,下大力气抓好城中村改造,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擦亮深圳红树林生态名片,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要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密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坚决守护人民群众安宁幸福。

◎黄楚平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韶关代表团审议 以法治助推广东现代化建设

2023年1月12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到韶关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报告。

黄楚平在审议时表示,王伟中同志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通篇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完全符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和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要求,必将有力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是一份提振信心、鼓舞人心、温暖民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

黄楚平指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的复杂形势,在省委正确领导下,省政府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坚强决心、有力有效措施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成效显著、增进民生福祉成效显著,广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黄楚平强调,韶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县域振兴,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韶关贡献。

黄楚平强调,省人大常委会要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强化法制供给,更好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推进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加强“小切口”“小快灵”、区域协同立法。要紧扣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县域振兴、绿美广东等加强人大监督工作,持续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实效,运用法治力量为广东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要紧扣全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确保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始终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

黄楚平表示,对分组审议中韶关代表团提出的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将从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积极推动有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实战应用

例题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在1月12日开幕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备受关注。请结合材料和广东实际,分析广东为何要将目标设置在5%以上。要求:分析深刻,逻辑清晰,6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从发展基础上看,广东家底厚实、发展环境比较好。一方面,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是制造业大省、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1600多万市场主体全国第一,培育了一大批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大企业,拥有八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面长期向好;另一方面,拥有毗邻港澳、濒海临江、联通内外的区位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高,发展动能强劲,是广受海内外青睐的投资热土、创业沃土。

二是从发展态势上看,广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顶住“三期叠加”“三重冲击”“三重压力”的重大考验,广东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蓬蓬勃勃,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活力,展现出巨大韧性、潜力和后劲。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稳健起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利好日益凸显,巨大虹吸效应、乘数效应持续释放,展现出引领带动的强大势能。

三是从发展机遇上看,广东经济发展迎来了多重重大利好。放眼全球,世界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广东超大规模市场、强大综合制造能力和安全稳定环境的优势日益凸显,将牵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于我有利的方向调整重构、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前来拓展布局。再看国内,中央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加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加之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达峰渡峰进展顺利,政策红利、发展能量会更多释放出来。

例题2:绿色,正在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请结合材料和工作实际,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分析深入,逻辑清晰,不超过350字。

【参考作答】

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带动提高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引领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高质量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构建“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二是引领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

三是引领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弘扬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理念,加快节能降碳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发展绿色惠民产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等示范创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绿美广东。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框架1:

解锁“三组关键词” 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把握“时”与“势”,唱响与时俱进的信念之歌。

结合“知”与“行”,唱响知行合一的奋进之歌。

厘清“亲”与“清”,唱响风清气正的清廉之歌。

框架2:

激活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厚植“沃土”育人才。

栽好“梧桐”引人才。

搭建“舞台”用人才。

框架3:

“靶向治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

打造党建“聚能环”,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建强干部“领头雁”,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扩容人才“蓄水池”,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议论文框架

框架1:

探寻高质量发展中的“密码”

以山为基,干事创业,奋力谱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青年之姿”。

以海为情,一心为民,奋力镌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青年之志”。

山海相融,勇往直前,奋力描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青年之智”。

框架2:

广东奋力谱写走在全国前列新篇章

谈不易成就,真实再现。

谈民生目标,脚踏实地。

谈具体措施,务实可行。

框架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三个新”

在应变局中战胜疫情防控“新挑战”。

在育新机中打造数字经济“新赛道”。

在开新局中挖掘集体经济“新优势”。


★工作方案

广东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便利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范围。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标准化。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

(三)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三、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

(一)规范审批服务。

规范审批服务行为。

规范审批监管协同。

规范中介服务。

(二)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办事服务。

(三)规范网上办事服务。

统筹网上办事入口。

规范网上办事指南。

提升网上办事深度。

(四)规范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规范政务服务办理方式。

合理配置政务服务资源。

(五)规范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

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

(二)推广“免证办”服务。

(三)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

(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五)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

(六)提升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七)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五、全面提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

(一)加强平台建设统筹。

(二)强化平台公共支撑。

(三)推进数据资源“一网共享”。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三)加强安全保障。

(四)加强宣传推广。


★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

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

(一)明确医疗救助对象范围。

(二)落实参保资助政策。

(三)明确救助费用保障范围。

(四)合理确定基本救助水平。

(五)统筹完善托底保障措施。

三、强化三重制度互补衔接

(六)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七)增强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功能。

(八)增强大病保险减负功能。

四、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九)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

(十)着力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五、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十一)发展壮大慈善救助。

(十二)鼓励医疗互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六、规范经办管理服务

(十三)加快推进一体化经办。

(十四)优化救助申请审核程序。

(十五)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七、强化组织保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七)加强部门协同。

(十八)加强基金预算管理。

(十九)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五、必背金句

1.南粤多舟楫,咸居要路津。孤芳难自赏,万里尚为邻。开轩四海近,当窗霁月清。岁晏今宵尽,年来明日新。

2.潮涌大湾区,风劲好扬帆。

3.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

4.南粤擂战鼓,两会传佳音。

5.立足现状谋政策,发挥优势促创新。

6.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7.新征程上,广东要走在前列,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广东要更好服务大局,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提供更有力支撑。

8.从那些沾有“泥土味”的建议中,我们读出的是真情,说的是群众语言,想的是群众的操心事,已经成为代表委员的履职常态;我们读出的是期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聆听民声,这样的履职才更具有“含金量”。

9.两会“通道”不过短短数步,却又很长。一条条通道,连着国之大者,连着万家灯火。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靶向治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

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广东要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站在新起点,作为广东党员干部,要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上坚决做好“自己的事”,自觉擦亮干部身份、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大势、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发挥组织力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加码赋能”。

打造党建“聚能环”,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组织是保证经济发展永葆生命力、凝聚力、竞争力、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中流砥柱、核心力量。一要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加厚”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底盘”,就要“靶向发力”,打造汇聚民心的党组织“聚能环”。举旗定向,方能铸造经济高质量之纲本。二要认清发展大势、明晰发展要务,挥好党建“指挥棒”,激活发展“新引擎”,耕好发展“责任田”,竭力破难题、补短板,力促“点上结果、面上开花”。三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力争党建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无死角”式的“全覆盖”,奋力实现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同频共振”。

建强干部“领头雁”,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提振干部“担当作为”的“精神头”、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力”,是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势能”。一方面,要织密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机制的“保护网”,激起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来,主动到新工作中打磨淬炼、在新岗位上蹲苗历练,不断突破干事能力的“极限值”。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干部的学习思维和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争取为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速度”提供“新内能”。

扩容人才“蓄水池”,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人才是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的“活性因子”,是最大的“可控变量”,也是保持发展强劲势头的“第一要素”。一要扩大竞争平台。让人才在大平台中良性竞争、在大视野中崭露头角,多开展跨企业、跨地域的行业评比,在全社会营造起人人学习人才、人人争做人才的热烈气氛,人才自然会如争跃龙门的江河之鲤,源源不断显露出来。二要打造锻炼空间。在制度上做到人岗相配,为人才提供施展方向;在培养上做到大胆使用,为人才提供锻炼空间;在考核上做到唯德唯才,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三要完善成长路径。铺就多元发展道路,让职工不断前行,挖掘个人潜力;要畅通多维流动机制,让员企双向选择,创造发展机遇;要均衡多方人才岗位,让有潜力的年轻人在艰苦地区不懈奋斗,火炼方见真金。这样一来,人人踊跃、人人向前,越来越多的“千里马”会在建功新时代的热土上奔跑起来。

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广东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迈向新征程,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打造党建“聚能环”、建强干部“领头雁”、扩容人才“蓄水池”,才能打好经济基础,推进全面发展,做高质量发展的“六边形战士”。


★议论文

广东奋力谱写走在全国前列新篇章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月12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王伟中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实事求是总结过去5年成绩,科学务实提出今后5年目标任务,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谈不易成就,真实再现。经济实力实现大步跨越,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改革开放迸发强劲活力,深圳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18条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4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8000亿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多……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攻坚克难,成绩殊为不易。

谈民生目标,脚踏实地。根在“泥土”,关乎民生;根在“大地”,得之民心。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众多民生利好,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多个“民生红包”,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实现技工院校招生规模19万人以上,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6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巩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3%;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不少于3万户,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1100个……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洋溢浓浓的民生情怀,让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谈具体措施,务实可行。2023年怎么干?报告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比如,推进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推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突出“制造业当家”,强调将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强调要落实《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三年行动方案,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坚持绿色发展,强调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这些措施有高度、有新意,又很实在、很接地气。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有了引领发展的思想灵魂,有了共建共享的生动感受,有了攻坚克难的务实举措,接下来关键是抓落实。只要全省各地各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任务一项一项落实下去,就一定能够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走出广东范儿。


★议论文

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

南粤擂战鼓,两会传佳音。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2日在广州开幕。省长王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预计2022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他强调,全省各级政府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东发展的源头活水,就是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打赢一场又一场抗疫硬仗;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冲击下坚持顶压前行、积极主动作为;及时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5条”等系列助企惠企政策;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万人,充分彰显广东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在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和模式上迈出新步伐;大力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活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用一句话概括,迎难而上、敢闯敢为,上下同心、紧密团结,共同谱写了广东华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广东取得的惊艳成就,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得来的,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正因为广东大力倡导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全力促进政府系统转作风、提效能,推动形成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正因为广东各级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认真落实工作对接机制,“一市一策”帮助基层破解瓶颈难题;正因为广东打破常规、创新机制,率先实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正因为广东主动谋划、积极争取,抓住国家给予的金融工具“大礼包”,以超常规举措特事特办,广东才得以跑出加速度、取得新辉煌。

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新年伊始,546个总投资约9500亿元的重大项目纷纷在广东开工建设,南粤大地热气腾腾、热火朝天,呈现出生龙活虎、蓬勃葳蕤的发展态势。如今广东已经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未来目标更加远大,任务更加光荣。广东只有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牢记殷殷嘱托,肩负起走在前列、支撑带动、窗口示范的使命任务,谨记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赢得成功的根本秘笈,直面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补齐短板攻克瓶颈,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恢宏画卷上,写下广东增光添彩的浓墨一笔。

透过省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成就卓著的广东。过去五年,南粤儿女用双手创造出极不寻常的业绩。广东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以坚定践行,利好触目可见、实惠触手可及,书写现代化建设的“广东路径”。


★工作方案(删除节选)

广东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便利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2023年底前,省、市、县(区)、镇(街)、村(居)五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动态管理、全面实施机制初具规模;全省各地设立的集中提供政务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对外统一名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综合办事窗口全覆盖,“一网通办2.0”服务能力更加完善,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2025年底前,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建成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推动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量进驻;建设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部门间数据共享渠道全面打通,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免证办”全面推行;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实现新的突破,“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全面建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网共享”的政务服务体系。

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范围。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标准化。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

(三)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三、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

(一)规范审批服务。

规范审批服务行为。

规范审批监管协同。

规范中介服务。

(二)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办事服务。

(三)规范网上办事服务。

统筹网上办事入口。

规范网上办事指南。

提升网上办事深度。

(四)规范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规范政务服务办理方式。

合理配置政务服务资源。

(五)规范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

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

(二)推广“免证办”服务。

(三)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

(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五)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

(六)提升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七)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五、全面提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

(一)加强平台建设统筹。

(二)强化平台公共支撑。

(三)推进数据资源“一网共享”。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三)加强安全保障。

(四)加强宣传推广。


★实施意见(删除节选)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

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粤府办〔2022〕40号

一、总体要求

二、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

(一)明确医疗救助对象范围。

(二)落实参保资助政策。

(三)明确救助费用保障范围。

(四)合理确定基本救助水平。

(五)统筹完善托底保障措施。

三、强化三重制度互补衔接

(六)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七)增强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功能。

(八)增强大病保险减负功能。

四、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九)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

(十)着力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五、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十一)发展壮大慈善救助。

(十二)鼓励医疗互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六、规范经办管理服务

(十三)加快推进一体化经办。

(十四)优化救助申请审核程序。

(十五)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七、强化组织保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七)加强部门协同。

(十八)加强基金预算管理。

(十九)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的通知

粤办函〔2022〕32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对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研究重要事项、重要政策和重要制度,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动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机制。

二、组成人员

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省领导担任第一副组长,省政府协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工作的副秘书长和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市场监管局、供销社、税务局、农垦总局,广东电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单位负责同志。

三、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乡村振兴局承担。领导小组设农村厕所革命专项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组、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专项组,分别由省乡村振兴局、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牵头开展工作。其他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省乡村振兴局提出,按程序报请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批准,并抄送省委编办。

领导小组不纳入省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


省政府办公厅

2022年11月23日


★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习**总书记对广东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五年三次亲临广东视察,多次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我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使命、重大机遇,殷切寄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监督支持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奋力朝着现代化建设目标迈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经济实力实现大步跨越。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五年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五年净增608万户,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7家、五年增加6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5%、29.5%,金融业增加值达1.1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9%。广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抢抓机遇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改革开放迸发强劲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顺利实施,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开局良好。营商环境、数字政府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0亿元,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百亿美元级项目相继落户,广东“两个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彰显。

五年来,我们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五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多。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广东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五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明显增强。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态势显现,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迈入万亿元级城市行列。机场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首位,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2万公里、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高铁运营总里程达2367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五年来,我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推动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东西部协作连续5年获国家考核“好”的等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食产量、面积、单产连续4年“三增”。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0年快于城镇居民。农村集中供水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卫生户厕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绘就了广东乡村振兴新画卷。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累计投入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城镇污水管网新增4.53万公里、五年翻了近一番,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劣V类国考断面,茅洲河、练江等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PM2.5平均浓度大幅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群,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

五年来,我们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690万人、占全国1/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57%以上。加快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3岁。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大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年来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重大自然灾害等大战大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向好,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A级,国家质量考核连续7次获得A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广东正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过去五年,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极大激发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我们坚持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省政协通报情况。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攻坚克难,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成绩殊为不易。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优服务,坚决打好系列本土疫情攻坚战。面对深圳超乎寻常的本土疫情,我们以最快速度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在阻击本土疫情、防境外输入、支援香港抗疫“三条战线”上同时发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面对广州发生在多个城中村的较大规模聚集性疫情,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各市各方面力量,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力支持广州应对抗疫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最艰难的防控形势。面对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社会秩序稳定。一年来,全省人民众志成城、群防群控,广大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负责,全省上下凝聚起同心抗疫、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打好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

二是强化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责任,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受多重因素冲击影响,我省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突出,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坚持顶压前行、积极主动作为,率先出台两批214项稳经济具体举措,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工作提速加力。争取国家新批我省支撑性电源建设规模2300万千瓦、新增专项债4322亿元,推动廉江核电一期、陆丰核电5号机组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特别是总投资600多亿元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惠及云浮、阳江、茂名、湛江4市1800万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粤西老百姓的缺水问题。总投资均超过500亿元的深江高铁、狮子洋通道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的重要通道。总投资100亿欧元的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首套装置投产,这是我国重化工领域首个外商独资项目、也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项目853个、投资总额2.5万亿元,充分证明海内外投资者对广东营商环境高度认可、对广东发展前景长期看好。

三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及时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5条”“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5条”等系列助企惠企政策,推动政策应享尽享、资金直达快享,全年退税减税缓税降费高达4656亿元、力度历年最大,以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纾困发展、渡过难关。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行动,“一链一策”“一企一策”解决问题,粤芯二期、华星光电T9生产线、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获批建设,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迈出坚实步伐。推动1万家企业“小升规”、超过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工业经济顶住了冲击,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发展实力。

四是谋划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发力,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挂牌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实施新一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5G、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技术瓶颈。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万人,充分彰显了广东对海内外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五是推进重大平台创新政策落地落实,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港澳药械通”“澳车北上”落地实施,深圳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横琴“双15%”税收优惠政策顺利落地,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交易品种工业硅挂牌上市。南沙总体方案赋予鼓励类产业15%企业所得税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等优惠政策。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获批实施,国家在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面赋予一系列政策利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和模式迈出新步伐。

六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61.8万亩,复耕复种撂荒耕地72.7万亩,粮食产量1291.5万吨,粮食产量、面积、单产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大力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启动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全省乡村风貌实现美丽蝶变。

七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仍保持在70%以上。全力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就业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71.3万高校毕业生、4200万异地务工人员就业保持基本稳定。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增3所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11家医院跻身全国综合医院百强,高血压、糖尿病等5个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落成开馆。强化基层“三保”,省财政补助市县5315亿元。落实企业职工养老金18连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满满当当、量足价稳。

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在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保持平稳电力供应,没有实施有序用电、更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和省“65条”硬措施,打好城镇燃气安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严厉打击毒品、电信网络诈骗、偷渡走私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特别是面对历史性的“龙舟水”和北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建国以来首次启动全省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及时转移155万危险区域群众,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坚决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年来,我们大力倡导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全力促进政府系统转作风、提效能,推动形成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我们下沉一线、靠前服务,认真落实省领导同志定点联系市县、省市工作对接等机制,深入21个地市逐个对接,“一市一策”帮助基层破解瓶颈难题。我们打破常规、创新机制,率先建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和驻京工作组,通过集中办公、上下联动,显著提升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和问题协调效率,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我们主动谋划、积极争取,抓住国家给予我省115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大礼包”的重大机遇,以超常规举措特事特办,仅用1个月时间就签约项目273个、总投资1.8万亿元,并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创造了新时代广东速度,为广东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各位代表!广东过去五年的发展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广东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实现的每一步跨越、赢得的每一次胜利,根本在于习**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是我们奋进新征程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粤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综合实力整体还不够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直面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们要贯彻“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东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是习**总书记对广东响鼓重锤、快马加鞭的殷殷嘱托,一以贯之的是要求广东肩负起走在前列、支撑带动、窗口示范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广东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坚持制造业当家,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

二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担当好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打造广东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担当好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重要任务,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三是坚定不移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我们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四是坚定不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十大工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衡性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五是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我们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各位代表!广东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抓住机遇、塑造机遇,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扎扎实实办好广东的事,就一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恢宏画卷上写下增光添彩的一笔。

三、2023年工作安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1268万吨以上。

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预期、强信心、抓落实,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实施好“澳车北上”,加快推动“港车北上”。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港澳居民在粤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我们要满怀激情、大步向前,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深港合作新引擎。我们要充分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引领作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力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建设。编制实施横琴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出台横琴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聚焦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升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抓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国际人才港和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南沙加速发展,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南沙条例,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形成热火朝天落实南沙方案的生动局面。

支持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编制面向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功能。支持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走廊,高水平推进中新知识城、国际金融城等平台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

(二)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亩均”等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家居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工业投资,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改,新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开展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广东标准国际化水平,支持培育更多优质产品和知名品牌。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5G网络实现城乡主要区域基本覆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重点招引根植性强、竞争力强的科技类制造类企业。我们既要重视引进新项目,也要鼓励现有项目增资扩产。各地要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拿出改革开放之初的拼劲、闯劲,积极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链主招商、以商引商,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谋划引进一批新的百亿元级、百亿美元级大项目,形成招商引资千帆竞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升腾景象。

(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高中整体提升。高质量办好幼儿园、小学、中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推动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必须把娃娃的事办好、把祖国的未来培养好。

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升创新竞争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提升创新引领力,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长期稳定投入机制,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提升创新硬实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提升创新驱动力,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提升创新支撑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提升创新源动力,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探索“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湾区”等多样化引才用才模式。解决好人才的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着力扩内需稳外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支线和联络线建设,推进高速公路技术改造和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广汕汕高铁,加快广湛、珠肇、梅龙高铁和粤东城际等项目建设。推进深中、狮子洋、黄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以及南雄至信丰、龙川至寻乌等出省通道建设。加快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建设,发展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发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引进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现代商贸流通领军企业,新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建设六大进口基地,组建全牌照大宗商品进出口公司。高水平办好广交会、高交会等重大展会,巩固拓展美欧、日韩、东南亚等多元化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广东将坚持开放不止步、向开放要活力,努力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系列工作,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助力广东对外交流合作。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垦造水田5万亩,加强精耕细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更多“粤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更大力度壮大县域经济。支持珠三角及周边的县域融入大城市发展建设、产业实力较强的县域做强主导产业、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实力较弱的县域加快补齐城镇建设短板。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实现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5个县(市)帮扶协作全覆盖,做好珠三角12个县(市)产业协作工作。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省活,我们一定要把县域经济这篇大文章做好。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形成一批名镇名品,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市更新,下大力气抓好广州、深圳等市城中村改造。建立城市人才入县下乡机制,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支持民族地区、老区苏区加快发展,深化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落实“1+14+15”政策体系,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增强转入地造血功能,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拓展空间。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这件互利共赢、意义深远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出更大成效。

(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民营经济是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各级政府要积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清”又“亲”,让民营企业信心满满、放手拼搏,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强化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进广州、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对标提升。创建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丰富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应用体系,深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和数字机关建设,推动数据资源“一网共享”直达基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丰富民间资本投资场景,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深交所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七)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广东的绿水青山必将展现更美的景象。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全面提升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狠抓重点河库支流、城乡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扩容。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

(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让文明之花在广东大地处处绽放。

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推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打造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歌剧院等文化新地标。

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创意设计产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大湾区文化圈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做强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深化拓展对外传播工程,让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传遍四面八方。

加快建设体育强省。联合港澳筹备2025年全运会、残运会。发展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积极打造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活动。

(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量大面广、支撑就业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稳住了就业,老百姓生活就有了奔头,我们要以稳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大力发展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

加快健康广东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全国医疗卫生高地,谋划打造成规模、上水平的综合性医疗基地。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有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认真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防、海防等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和优抚保障,营造全社会尊军崇军浓厚氛围。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保障,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老年人乐享幸福。

(十)加固底板防范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妥处置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推动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做好高风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启动堤防达标、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三年攻坚行动。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全力守护广东父老乡亲安宁。

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创新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效路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牢记“三个务必”,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着力增强本领能力。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强化廉洁政府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高水平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全省各级政府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要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责任意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在高质量发展的竞技场上展身手、见高低。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践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工作,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能马上办的就马上办,能当天办完的就不要拖到第二天。要掌握“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善于站在全局谋大事、勇于沉到一线抓落实,苦干实干、能干善干,比学赶超、竞标争先,勃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各位代表!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