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遴选官方抖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黑龙江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黑龙江·第41期】黑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龙江

【黑龙江·第41期】黑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龙江

2022-09-21| 来源:北辰遴选·夏天老师

一、背景链接

9月1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我省“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等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龙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深度解读

★习**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确立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标志,习**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要求,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此后,习**总书记从不同视角论述阐发了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确立创新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第三阶段,从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到确立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实施创新发展作出系统性阐述,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习**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习**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理念思维创新、道路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理念思维创新。理念思维创新可以突破基本认识障碍,解放人们思想,为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思想理论支持,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思想前提。具体来说,它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强调理念思维创新在社会系统创新中的重要意义;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理念思维创新;三是坚持理念思维创新与社会实践创新相结合、相促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念思维创新。

二是道路模式与制度体制创新。道路模式与制度体制创新可以突破道路制度意义上的藩篱,为创新活动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科学制度支撑,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具体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二是改革创新发展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创新发展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四是注重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特征。

三是科技文化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可以突破知识技术限制和价值导向障碍,为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与精神资源,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它也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推动科技文化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四是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可以走出外部依赖与发展瓶颈,为提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培育主体力量,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具体来说,它包括的四个基本观点是:一是明确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体;二是强调把握创新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四是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推进自主创新。

★习**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发展与新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是加强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因此,过去由投资驱动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发展是走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全面升级,尤其需要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的关系。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了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

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进入新时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引领。创新发展是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通“双循环”堵点的最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和强化创新发展,中国经济才有可能顺利地转换或切换到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运行框架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面向全球、立足全局、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有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历史角度看,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因为技术落后。如创新不足和技术停滞导致了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古代大帝国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的重要原因。从世界范围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各国战略重心和竞争优势发生重大变化,从军事战略到发展战略的战略重心转变,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从现实需求看,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要素驱动的发展已到极限,创新驱动发展既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丰富的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的动力问题。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主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所以在科技创新上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才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制度优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才能更好地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三)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紧扣发展,注重把准主攻方向。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按照精心选择、主动跟进的方针,确立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注重在吸引、培养、使用上下功夫,激发创新热情,营造创新氛围。

★奋斗目标—着力建设创新龙江

(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相关表述

着力建设创新龙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龙江振兴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大幅提升,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整体构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创新步伐加快,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

(二)建设创新龙江的现实基础

一是人才基础牢固。黑龙江省是科教资源大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8所高等院校、226个独立科研院所、40位两院院士。这些都是驱动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黑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科技人才储备和科研基础。

二是科研实力雄厚。多年来,黑龙江省推进智能化制造以及数字化转型升级,以“补链强链”举措再造创新新优势,为“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提供科技支撑。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拥有丰厚的创新“家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综合科研实力雄厚。

三是产业优势明显。黑龙江省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的省份,现代工业体系较为完备,拥有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目前,全省可生产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上千种工业产品,打造了国内一流的航空产业以及小型卫星制造基地,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此外,黑龙江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具有后发优势。

四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不断推出创新发展政策,省内创新环境越来越好,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不断汇集,创新主体日趋活跃,创新产出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全省拥有1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52家。2021年,黑龙江省获得国家专利6337项,专利数量增长率为38%。

(三)“三位一体”推进创新龙江建设

一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快攻克一批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稳定增长和柔性调整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采取联合基金引导投入、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奖补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聚焦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创新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基础研究项目“包干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体系。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权益分享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培育科技人才。加大战略科学家培养力度,依托我省一流学科、特色学科和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引进、留住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依托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培育一批引领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载体和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发挥我省高校、院所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创新优势,依托我省在粮食、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申请建设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空间科学、信息智能、生物健康等领域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更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争取为国家和我省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强化区域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各级各类高新区、经开区、专业园区的发展能级和水平。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订出台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意见,推动政策先行先试,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向哈大齐国家高新区集聚,打造引领东北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改革创新高地。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对国家高新区晋位争先给予奖励,推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晋升。加强省级高新区建设,发挥科技项目、平台等支撑作用,推动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较高,位居全国前列,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尤其是就地转化情况却不容乐观,须加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相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积极打造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面向重点产业,按市场机制建立集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产业集聚发展于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集聚需求、成果、投资、服务等各类要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网络平台。鼓励各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依托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公开挂牌、竞价拍卖等服务。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引导各类科技成果进场交易,畅通成果转化市场渠道。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构建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建设省科技成果信息库,梳理我省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清单,推动重要科技成果入库。面向产业和企业征集技术需求,进行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促进科技成果与需求企业的常态化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与我省重点领域产业化计划有序衔接。健全产学研协同转化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通过出资创办企业、产业化收益分享、知识产权运营等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从技术创新协同向成果产业化协同延伸,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引导。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金融支持联动机制。加大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黑龙江子基金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 扩大天使基金投资规模,统筹省政府投资基金持续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银科联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合作,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奖补机制,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设立资产经营平台,对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省内落地交易的高校、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黑龙江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8所高等院校和40位“两院”院士,有7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29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40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奖144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黑龙江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奋斗者号深潜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硬核”支撑。黑龙江将充分发挥科教和产业技术优势,培育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二是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现代科技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体系的竞争。黑龙江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了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大幅增长,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黑龙江将深化校地院企共建共享,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健全科技成果市场化交易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落户龙江,转化为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快车道”,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三是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这是增强创新驱动力的关键之举。黑龙江将实施创新生态建设行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综合实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尽快转化。实施人才振兴计划,落实“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龙江学者支持计划”等,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大军。

★领导要求

1.8月3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中国这十年•黑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黑龙江要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会上提出,黑龙江省把‘建设创新龙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日前,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许勤表示,这两个国家级示范区获批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龙江振兴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为创新龙江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着力推进创新龙江建设,就是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科教振兴计划,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

2.6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强调,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当代科技创新大势,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落实省党代会部署要求,推进“科教振兴”、建设“创新龙江”,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许勤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阐明了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科技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科技工作、推进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按照省党代会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许勤指出,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必然选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各地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服务战略全局,落实习**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实施科教振兴行动计划,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之路。要加强科研攻关,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解决龙江振兴发展关键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推进成果转化,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策源地,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联盟,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机融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力量资源配置向科技创新集中集聚,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许勤强调,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创造未来、创新成就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增强信心、下定决心,提能力、转作风,补短板、强弱项,优政策、建机制,扎实推进省党代会确定的推进科教振兴、建设创新龙江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形成鼓励创新、激励创业、支持创造的工作导向和社会氛围,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为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创造条件,以创新引领龙江发展,跑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就“使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提出措施。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500字左右,35分。

【参考作答】

一要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优化整合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原创研究、技术攻关、企业孵化等功能,开辟跨越赶超的“新赛道”,跑出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二要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创新体系与“4567”现代产业体系有机融合,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策源地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加强对俄及东北亚地区开放式创新合作和粤龙、深哈科技合作,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组建区域协同、产业关联、要素融通的科技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

三要打造优良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支持创新政策,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形成创新要素良性互动、创业活力充分涌流、创造力量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重大创新的领导者、组织者作用,运用“四个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压实领导责任,注重协同配合,强化政策保障,培植创新文化,着力营造支持鼓励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凝聚起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例题2:请你结合给定材料,概括建设创新龙江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概括全面、分条作答。500字左右,30分。

【参考作答】

一是留才、引才困境。2021年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愿意在黑龙江就业的比例低于2019年,高层次院校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就业的意愿更低,毕业生主要流向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人才流失及高端创新人才偏少,导致全省人才支撑能力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留才、引才的现状与黑龙江省科教资源丰富的现实条件形成矛盾。

二是创新投入不足。近5年,全省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为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广东、浙江等创新大省;全省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105项,年均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1项,落后于广东省和浙江省。同时,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问题成为限制企业创新活力的首要障碍。因此,创新投入不足、高质量自主创新成果少,仍是建设创新龙江的突出问题之一。

三是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少。2015年至2021年,黑龙江省产学研联合产出增长率高达87.3%,这映射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黑龙江省企业的技术竞争开始有意识地聚焦于与科研机构的协作共赢。2019年科技成果登记数为1624件,2021年为1198件。但全省科技成果产出就地转化率低,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态。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框架1

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路

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

搭建平台,让人才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加强宣传,积极构建创新的良好氛围。


框架2

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

建设创新龙江必须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建设创新龙江必须把建立建强创新平台作为重要支撑。

建设创新龙江必须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作为目标导向。


★议论文框架

框架1

以创新引领科技自立自强

坚定创新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涵养创新魄力,“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永葆创新韧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框架2

写好以“举国体制”创新创造这篇“大文章”

锚定“党的领导”这条红线,为创新创造“领航定向”。

坚持“科技兴国”这条主旨,为创新创造“注入灵魂”。

明晰“依靠人民”这条路径,为创新创造“汇聚力量”。


框架3

让创新带来“从1到N”的满满惊喜

攻克“技术难点”,带来“从点到面”的无穷变化。

锚定“民生需求”,带来“从虚到实”的发展突破。

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从量到质”的伟大飞跃。


★经验材料框架

构建“星”罗“棋”布科技创新格局

点亮领航的“启明星”,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擦亮护航的“北斗星”,下好制度保障“本手棋”。

激活人才的“智多星”,下好队伍建设“妙手棋”。


★政务信息

创新龙江 活力无限

锚定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五、必背金句

1.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的“六个龙江”奋斗目标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创新龙江。

2.对于老工业基地黑龙江来说,要抢抓发展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就是要把我们坚实的产业优势、强大的科教实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3.建设创新龙江,就是要让创新在龙江振兴发展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以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提升新势能,重塑竞争新优势,进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4.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服务战略全局,落实习**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实施科教振兴行动计划,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5.创新驱动发展是黑龙江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将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6.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为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创造条件,以创新引领龙江发展,跑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六、范文赏析

★策论文

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

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龙江奋斗目标,这既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黑龙江省“换道超车”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龙江,就是要让创新在龙江振兴发展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以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提升新势能,重塑竞争新优势,进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创新龙江必须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实力是建设创新龙江的首要任务。一是推动科技改革,增强创新活力。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大力推进科技攻关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及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形成高效的组织体系。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增强创新动力。积极对接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全面争取国家支持。深入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政策,在提高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励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三是狠抓研发攻关,增强创新实力。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方案,设立科技专项,突破技术瓶颈,抢占新兴产业高地。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解决一批重大科技问题。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攻关项目,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建设创新龙江必须把建强创新平台作为重要支撑。高水平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创新龙江的重要支撑。一是培育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引领型创新高地。紧盯国家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创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二是布局组建省级创新平台,形成梯次培育格局。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科教资源优势,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瞄准省内产业发展需求,集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服务黑龙江省创新发展。三是高水平建设区域创新载体。加快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把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建设创新龙江必须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目标导向。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目标导向。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和使命,才能转化为建设创新龙江的现实动力。一是发挥“三个策源地”作用,促进成果有效转化。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大策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资机会清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二是紧盯“三个重点领域”,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围绕新经济形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等产业技术成果落地。三是搭建“三类转化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平台、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孵化载体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市场化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创新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引领地位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建设创新龙江,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议论文

以创新引领科技自立自强

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龙江振兴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之所以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创新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引领地位,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奋力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坚定创新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增强创新自信。面对异常激烈的全球各领域竞争,只有保持创新自信,才能抢占自主创新的制高点。中国几千年灿烂文明中蕴藏着宝贵的创新智慧,“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闪烁求新求变的思想光芒,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透漏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创新锐气,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造纸术、指南针到火药、印刷术,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科学技术成果,都饱含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新基因。近代中国遭遇屈辱和磨难,但中华儿女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几十年来中国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创新实践,更给当下科技工作者增强了底气、提振了士气。我们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敢前行,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开辟前人未曾见过的崭新事业,以“精神的原子弹”吊打一切来犯之敌。

涵养创新魄力,“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仅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禁锢,更要有创新的勇气和担当风险的魄力。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闪烁着先试先行、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和智慧谋略。当年红军处于绝境、生死攸关之时,毛泽东同志出奇兵四渡赤水,展现灵活机动的决断创新能力。邓小平同志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做前人未做之事,以如椽巨笔,擘画前无古人的伟业,成为党的历史上改革创新的光辉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习**总书记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有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创新性探索,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从百年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汲取创新智慧,涵养胆识和魄力,面对前进征程上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永不僵化、决断担当,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创新姿态和创新勇气。

永葆创新韧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俗话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幻想毕其功于一役,要拿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将创新创造进行到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不断创新求索,曾用两个月检查14万株水稻,筛选出6棵雄性不育株,迈出杂交水稻关键一步,他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飞天”二十二年创新发展,荣誉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失败后又重来,跌倒后又站起来的坚韧和笃定,他们发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咬定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放松,书写了中国航天的绚丽篇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保持恒心与耐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源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黑龙江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坚定创新信念,保持创新魄力,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推动中国科技开启新征程。


★议论文

写好以“举国体制”创新创造这篇“大文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求不来买不来的,必须通过自主创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奋力写好创新创造这篇“大文章”,跑出创新引领龙江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锚定“党的领导”这条红线,为创新创造“领航定向”。旗帜领航,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并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健全领导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北斗组网、高铁飞驰、港珠澳大桥通江达海、5G技术领跑世界……事实证明,党的领导可以汇聚各方力量办大事。我们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决捍卫党在科技自主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引领科技创新之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坚持“科技兴国”这条主旨,为创新创造“注入灵魂”。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创新创造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与党和国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强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密不可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存在“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突出“短板”和“弱项”亟待补齐。面对差距,我们既要正视差距,更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要充分调动资金、技术、平台、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举全国之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项“大国工程”,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

明晰“依靠人民”这条路径,为创新创造“汇聚力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个个体看似力量弱小,但是14亿人民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力重千钧的磅礴力量。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只要充分发动人民、广泛团结人民、积极依靠人民,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冲破一切阻碍。迈向新的赶快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必须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聚众力、汇聚众智,广聚“天下英才”,广纳“各方意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破局突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必然选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黑龙江省各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服务战略全局,落实习**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议论文

让创新带来“从1到N”的满满惊喜

近日,习**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黑龙江省各级党员干部扎根在各条战线上,无论是深耕科研、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奋力催生更多“从1到N”的创新成果,真正让一连串的“首创”“之最”“第一”在龙江大地“遍地开花”。

攻克“技术难点”,带来“从点到面”的无穷变化。习**总书记曾这样比喻“卡脖子”风险:“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冠肺炎的考验下、在百年变局的风云中,个别国家高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论调,固守“零和博弈”,在国际上炒作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差异,企图牢牢扼住他国“命运的咽喉”。党员干部特别是扎根在科研战线上的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危机意识,真正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和魄力,在只争朝夕、潜心耕耘中攻克“技术难点”,从“点”出发到“面”开花,真正让创新带来的变化“竞相涌现”。

锚定“民生需求”,带来“从虚到实”的发展突破。“十四五”时期,我国通过数据预测,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人口总比例的20%。面对出行困难、生活不便的老年人,依靠科技力量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整个社会应有的担当,更是全体干部必答的考卷。近年来,各地区的龙头科技企业着力研发一系列具有辅助功能的机器人产品,比如智能轮椅可以实现从床到椅的轻松转化、可以感知倾斜帮助纠正防止摔倒,这些具体的产品都可以帮助解决困扰群众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始终锚定“民生需求”,时刻聚焦于群众关切的热点、期盼的美好,把精力、把时间、把资源都花在为民解忧、为民谋福上,以创新之力让构想变现实,真正带来“从虚到实”的满满惊喜。

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从量到质”的伟大飞跃。近几年来,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这不仅为民族复兴梦想增添了助力,更燃起了国人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取得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耐除草剂玉米”“抗草地贪夜蛾”等初创成果,到深海油气、页岩气勘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技术突破,再到“奋斗者号”潜入万米海底、“问天实验舱”精准对轨、“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奋斗路上,越来越多“从1到N”的非凡跨越聚焦了世人的目光。党员干部要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走出“蹄疾步稳”的节奏,在久久为功、坚持不懈中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精彩答卷,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伟大飞跃。

“天工人巧日争新,满眼生机转化钧”。我们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在黑龙江植入创新驱动“芯片”,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坚实迈向“创新龙江”。


★政务信息

创新龙江 活力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两次亲临黑龙江考察指导,强调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为龙江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牢记总书记谆谆教导,黑龙江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来,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竞相涌现的创新成果,正释放出振兴发展新动能;拼搏奋进的黑龙江,正阔步走上新征程。

锚定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十年来,我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加强原创性研究,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全省基础研究经费达到23亿元,占研发经费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2021年全省专利授权量达38884项,比2012年增长18623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陆续建成,新增“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家,新增国家野外观测站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79个。持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累计新增两院院士13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杰青等156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44项,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年来,我省坚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科技“四个面向”,服务“三篇大文章”,维护“五大安全”,集中力量系统化、一体化部署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仅“十三五”期间,我省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528项,组织实施省重点科技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304项。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四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关键技术攻关,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民生、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研发攻关,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疫情防控等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龙江建设作为新一届省委重大发展目标,把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省委九大发展战略之首,提出实施科教振兴计划,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效对接,努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力争建成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发挥科技优势支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装备制造、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面向全国发布了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坚持为科研人员减负,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业主负责制等试点工作,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创新龙江活力四射、动力充沛、潜力十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将催生出更强大的动力源,牵引龙江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公文——计划

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创新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科技振兴行动计划”,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奋力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作为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基点,坚持科技“四个面向”,服务“六个龙江”建设,围绕“八个振兴”“九个坚定不移”重点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全社会协同联动为手段,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通过科学技术突破引领支撑振兴发展,实施“七大行动”实现优势转换,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提升能力。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强化原创成果产出的导向,布局“补短板”和“扬长板”并重的创新链,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和供给能力,有效支撑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

——坚持支撑发展。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全面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推动新经济业态“换道超车”、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对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支撑。

——坚持人才为本。坚持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入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把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改革出发点和政策着力点,做优创新人才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储备和内生动力。

——坚持协同联动。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部省、省市、部门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全面部署,构建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衔接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体系化能力和重点突破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6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全面激活,科技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社会研发投入取得新突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力争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在产业振兴、农业振兴、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突破200项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高质量转化1500项科技成果,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亿元。

——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突破6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

——科技创新平台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60家。

——区域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重点任务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机遇,充分激发创新潜能,突出科技的引领性、先导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学技术新突破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一)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能力,新经济业态领域攻关取得新突破。

1.数字技术。瞄准数字孪生、人机协同、边缘计算、区块链、6G等数字科技前沿,布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自适应长期生存软件的基础理论、数据与智能科学的理论体系、智能感知与传感理论、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封装等研究,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充分发挥我省数据、科技、人才、平台、场景等优势,组织优势单位加快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数字化关键环节的应用技术攻关,力促数字技术与我省重点产业深度渗透融合,攻克一批工业软件、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慧农机、智慧农业、网络安全等领域应用技术难题。依托数字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升级,在医疗康养、教育、文旅、展览、物流等方面强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增强数字技术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各市(地)政府(行署)。以下均需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不再列出〕

2.生物技术。把握生物科技前沿发展态势,组织和引进相关机构,创新发展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和干细胞工程、再生医学工程、合成生物学、生物计算、类脑及人工智能工程等前沿生物工程技术,深度推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IT+BT)融合工程,着力解决前沿战略领域及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科学问题。瞄准生物领域高质量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围绕未来能够产生重大成果,并能带来产业升级换代或具有市场潜力的颠覆性技术开展创新,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育种计算设计、基因合成、高通量筛选和基因功能鉴定、蛋白质细胞工厂等关键技术,推动其在大健康、创新药物开发、核心菌种、生物育种、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生物基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提升产业层级,支撑龙江生物产业快速壮大。〔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

3.冰雪产业技术。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紧密围绕国家极地战略需求,积极促进冰雪资源产业化,开展极地装备及寒区设施、极地科学考察、冰雪等方面技术研究,抢占极地寒区科技前沿制高点。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冰雪装备材料技术研究,开展冰场雪场设施装备、应急救援装备、维修保养装备、竞赛竞技装备、辅助训练装备、虚拟滑雪装备、电子竞技系统、智能运动信息系统、智能雪场以及冰雪运动器材、冰雪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

4.创意设计产业技术。推动创意设计理念、方法、内容、业态、模式等变革创新,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加强创意设计理论、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研发设计软件、建模渲染、虚拟现实、样板制造等设计工具。推动工业软件建模引擎发展,促进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开展文化形态与体验集成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与业态融合方法、渠道与用户关联关系的跨平台协同挖掘技术、基于认知计算的全媒体推荐分发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数字红色文博、“XR+”教育、医疗,“5G+VR”直播的先导应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委宣传部〕

(二)打造龙江振兴发展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攻关取得新突破。

1.航空航天技术。加强航空航天核心技术突破,围绕航空航天材料及加工装备、航空飞行器、航天运输系统、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应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培育壮大航空航天产业,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全面参与国家北斗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所用卫星的制造、组网,开展5G互联网试验星的研制,开展高时空谱分辨率数据产品生成、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智能协同处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应用、基于北斗导航与遥感图像协同的智慧农业信息应用、新型遥感对地观测和科学载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卫星等产业加快发展。〔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

2.电子信息技术。加强电子元器件及专用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拓展传感器、集成电路、电子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围绕数据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推动制造、交通、生态、医疗、社会治理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智慧应用,研发自主开源工业软件,突破芯片材料、智能感知、物联组网、边缘计算等工业互联网硬件核心技术。加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攻关,开展人机交互、机器智能、集群协同、智能化焊接、柔性传感器与驱动器、机器人与激光复合制造等装备研制,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物流与仓储、网络设备资源协同制造、智能成套生产线建设。〔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

3.新材料技术。推动新材料产业向轻量化、智能化、极端化方向发展,在碳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增材新材料、生物基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电机绝缘高压材料等领域开展无氟高纯石墨制备、宝石级和电子级人造金刚石制备、煤制石墨烯、石墨烯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高导电铝基石墨烯导电板材料制备、高强高韧铝合金制造、特种焊接材料制备、钛基耐热耐氧化复合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向精深加工领域延展,实现新材料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

4.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围绕精密超精密、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制造领域部署研发方向,重点开展精密铸锻造技术与工艺、特种材料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水电装备、核电装备、高效新能源发电系统、高温超导发电机、高端焊接装备、数控机床在线高精度测量装备、数控设备智能化运维、数控刀具智能管控、机器人与激光复合制造、船用高功率智能高中低速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装备的研制,推动制造业向“智造”转变,为工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

5.农机装备制造技术。提升我省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支撑高端智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加强高端农机装备核心部件的研发,开展农机齿轮、轴承、高性能部件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促进主要农作物、规模养殖、设施种植等高端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蔬菜、马铃薯等大田经济作物,发展农业生产全程高端智能机械化装备和农业机器人。开展农机物联网、高精度农机作业导航监测、机械式苗间除草装备与技术、精准施肥装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视觉传感、北斗导航、智能显控技术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的应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

(三)科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攻关取得新突破。

1.能源技术。在氢能、氨能与燃料电池、智能电网及储能系统、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可再生能源等方向,开展先进制氢技术及装备、储氢技术及装备、微电网系统及智能化检测设备、钒液流电池、生物质能源制备、生物质原料高值化利用、太阳能光伏利用、寒地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设备研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绿色多元的新能源体系,引领寒地零碳能源转型发展。开展绿色智慧交通、低碳建筑材料技术研发。加强页岩油气开发,开展陆相页岩油开发、试油气工艺、页岩油下游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开展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发、矿山及地下工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抢险、煤与煤层气共采及瓦斯高效抽采利用、褐煤梯级综合循环利用、煤矸石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煤炭洗选及工业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低品位能源充分利用和高效供应。聚焦负碳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碳汇核算技术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研究。〔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

2.化工技术。坚持“油头化尾”“煤头化尾”,推进石化产业和煤化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围绕油气与石油化工,开展高性能非贵金属润滑油加氢异构化、乙烯裂解炉抑制结焦、天然气直接催化转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设备研制,支撑石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依托东部地区煤焦化副产品,开展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新一代煤制化学品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推动煤炭从燃料到原料到材料,助力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延伸。〔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

3.食品加工技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研发绿色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特色食品和大豆蛋白“人造肉”等产品,开展绿色有机品种种植区域布局、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强杂粮、高品质畜禽产品、绿色蔬菜、特色食用菌、野生坚果与浆果、山野菜、休闲保健食品、特色饮品等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强化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马铃薯、乳制品、肉制品等精深加工,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撑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

4.医药产业技术。开展生物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抗体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生物创新药物研发。开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慢性疾病防治药物、重大骨病药物、抗感染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靶向制剂、微生物源药物、益生菌(后生元)药物、检测试剂盒等关键技术研究及药物研发。加强优质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培育、寒地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开发利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医药疗效评价、中药临床价值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中药新药研发,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技术开发,开展中医药在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及精准医疗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

5.汽车产业技术。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重点围绕汽车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开展技术研发。开展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驱动车载系统装备、高速驱动系统、轻型电磁离合器、电动汽车低温管理系统、混动专用高效发动机、智能化特种货车、新能源特种汽车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装备研制,支撑汽车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

6.轻工产业技术。加强汉麻产业的科技创新,围绕汉麻种质资源创制、生物育种、高效生态种植技术、碳足迹和碳汇效应、麻纤维基复合新材料、纤维加工、籽叶花深度加工、竿芯根制品特色食品研发、大麻素酚类物质利用等方面依法依规开展技术研发,不断延长汉麻产业链条、提升汉麻产业附加值,推动建设汉麻轻工产业新高地。〔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

(四)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农业现代化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1.黑土保护与利用技术。实现“藏粮于地”,落实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围绕地力提升、水土协同调控、保护性耕作等任务开展黑土区土壤保护及产能提升、黑土污染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土壤冻融伴生过程及冻融侵蚀、化肥精准施用与减量增效、现代生物肥、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研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生态优先、用养结合,把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2.现代育种技术。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开展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细胞工程、分子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现代种质资源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高产优质及适宜食品加工的大豆新品种和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抗倒伏水稻新品种,以及高产优质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开展优质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食用菌、特色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小浆果、林木良种、园林花卉、木本油料、优质牧草等新品种选育。加强现代畜禽新品种繁育,开展“两牛一猪一禽”新品种种源繁育选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3.智慧农业与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落实“藏粮于技”,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高产高效可持续的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研究,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风险数字化预警监测、智慧农业信息关联、智慧农业大数据模型理论与数据处理、饲喂精确监控与智能网控、“互联网+牧场”智慧化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绿色生态栽培、特色品种绿色有机栽培、设施果菜花栽培、生物农药制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设备的研制,开展畜禽水产高效绿色养殖、生态循环养殖等关键技术研究。〔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4.粮食贮藏技术。重点开展粮食贮藏减损理论与技术、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与追溯技术、全谷物加工和粮食副产物加工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研究,建立基于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粮食质量追溯平台,建立粮食安全危害因子主动防控技术体系,研制高效节能智能化加工新技术装备,为粮食产后贮藏减损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粮储局〕

5.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聚焦畜产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和净化、人兽共患病源头治理和宠物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需求,构建动物健康和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开展牛、猪、禽等畜产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和种源疫病净化技术研发,狂犬病和布鲁氏菌病等重要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技术研发,以及伴侣动物健康新技术研究,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五)支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民生领域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

1.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围绕我省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需求,整合优势力量,重点开展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多元化精准干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寒地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精准防治,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肿瘤标志物筛查精准诊断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中西医协同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基因检测、病原快速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慢性病防治领域的推广应用,完善我省慢性病防控体系。〔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公共安全技术。支撑龙江特色公共安全网络构建,围绕公共卫生,开展重大、新发传染病等公共健康安全监测与预警、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围绕防灾减灾,开展灾害监测、预警控制、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提升等领域研究。围绕技术管网治网能力建设,开展互联网谣言治理、网络反诈、数据泄露追踪溯源、数据跨境流动监测等研究,提高技术管网治网能力。围绕社会治安,加强政法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政法科技信息化标准统一体系和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切实增强公共卫生、生物安全、核安保、社会治理和防灾减灾的保障能力,全面支撑我省公共服务的科学化、社会化、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

3.污染防治技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大气灾害污染源容许排放综合管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及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围绕水污染防治,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溯源,工业废水零排放资源化综合利用,城市终端二次供水水质保障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建设。围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服务功能提升、湿地保护与受损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森林、湿地、草场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围绕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清洁能源、农村分布式功能、农村厕所革命、寒地人居环境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互联网+”等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数字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

三、实施路径

通过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载体和创新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培育壮大振兴发展新动能。

(一)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

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创新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惠企奖励等政策,不断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研发投入积极性,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发挥政府引导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和优化全省科研力量,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与科技部通过部省联动、联合设立基金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培育一批具有我省特色、国内领先的创新团队,不断提升承接国家重大重点科技任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大省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项目支持、基金引导、风险补偿、支持上市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市县科技创新引导专项、将研发投入纳入考核指标并不断提高分值比重、开展重大重点攻关任务省市联动等,不断引导激励市县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等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学研联盟、明晰企业承担和参与省级各类科技计划的资质条件、联合企业共同出资通过“揭榜挂帅”解决技术难题、引导企业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和科技创新券等专项资金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部门协同。统计、科技、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发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相关部门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项目监测分析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培训辅导,不断规范全社会研发(R&D)经费统计归集;定期通报研发投入活动情况,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税务局、省统计局、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我省发展需求,以改进和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带动产业“蛙跳式”发展。发挥产学研联盟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产学研联盟。鼓励企业牵头,与优势特色学科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的高效载体,牵引各类科技创新力量优势叠加,推动企业成为前沿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出题者”,高校院所作为“答题人”,联合攻关、联合转化、联合生产、联合拓展市场,财政资金跟进支持。改进科技项目立项方式。加大技术预测研究,准确把握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强对我省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和社会民生领域需求的专题调研和分析预测。建立全链条设计的科技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省级科技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联动、联审、联查、联评”工作机制,发挥省科技咨询委员会作用。继续优化完善项目评审遴选全流程,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更科学、更公平、更有效率。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行项目管理主体多元化,对于行业特色突出且任务边界清晰的重大项目,采用“业主制”管理,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选择符合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提高专业机构的项目管理水平。重大科技项目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加强项目关键环节评估。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依据各类科技专项目标定位,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不同类型成果的差异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优化、清理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营商环境局、省林草局、省税务局〕

(三)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

充分发挥龙江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强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策源地作用。推动高等院校人才、科研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技术转移机构作用,多渠道对接企业,通过技术转让、作价入股和合作实施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鼓励中直科研院所技术溢出,落地转化,生成企业,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省属科研院所利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熟化一批存量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孵化企业等多种形式,加速实现存量科技成果价值化。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强化央企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产业化应用;鼓励国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盯产业变革趋势和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带动产业链技术溢出和成果产业化。建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依托高新区布局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汇集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等资源要素,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高质量成果转化平台。集聚需求、成果、政策、投资、服务等各类要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网络平台。促进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面向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加强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和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聚焦关键产业链的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等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探索构建市场化视角下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价体系,促进科研与市场评价相适应,客观评价科技成果预期价值,推动成果持有者与企业、金融资本等建立合作互信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健全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完善省级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对接平台,丰富平台功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和发布。探索开展科技成果咨询、分析服务,配备专(兼)职专家分析供需信息,提出成果评价意见,引导供需双方沟通,打通产学研合作路径,为后续开展金融服务提供支撑。〔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委军民融合办,配合单位:省发改委〕

(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

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聚焦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政策体系,将科技型企业打造成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生成一批科技型企业。激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人员、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参股入股等方式创办科技型企业,争取留学归国人员、省外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我省创办企业,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到我省投资创业,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应用于企业,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科技型企业。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统筹安排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鼓励各市县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建立研发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帮助企业用好省内政策吸引高端、关键人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人员比例和获得核心知识产权。实施“紫丁香计划”,遴选科技实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纳入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库,强化对入库企业精准扶持和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招引一批科技型企业。推动市(地)成立科技招商专班,形成合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用好省内各项惠企和高新区政策,吸引创新能力显著的龙头企业进驻龙江。创新招商方式,围绕省内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瞄准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质量好、投入产出比高、带动作用大的科技型企业和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重点产业项目,推动科技型企业项目加速落地见效。搭建科技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科技政策精准推送、科研设备共享共用、科技服务机构线上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应用场景及公共算力开放、政府购买云服务引导企业上云等,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掌握科技政策动态提供精准服务。〔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营商环境局〕

(五)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行动。

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区域特色与优势,构建梯次结构布局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在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集聚等方面的载体作用。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国家实验室基地。对标我国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我省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谋划争取承建国家实验室基地。争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网络安全等我省优势领域,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在我省布局,积极谋划争创现代规模化农业种植、大豆生物育种、大庆陆相页岩油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哈医大缺血性心脏病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按照国家重组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推进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鼓励和支持行业产学研联合体、骨干企业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标准谋划建设省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和我省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集中全省优势力量,筹建省实验室,为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打好基础。探索与其他地区、单位联合共建省实验室联盟,协同全国优势资源力量,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化省级创新平台布局。聚焦我省优势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布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估,通过以评促建、优胜劣汰,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对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业绩优良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奖励。大力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瞄准当前最急需、最前沿的技术难题,着力打通产学研通道,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大力建设一批功能定位明确、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服务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科研人员创办新型研发机构。〔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配合单位:省税务局〕

(六)实施区域创新载体建设行动。

发挥区域创新载体的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重要功能以及技术、产业、业态的策源地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及政策创新,提升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强创新资源优化整合,在重大科研设施布局、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示范。将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支撑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挥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用。充分发挥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创新高地优势,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以黑土地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水稻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样板区、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寒地黑土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聚区,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加快稻作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黑土粮仓”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示范,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省级高新区提质增效。推动佳木斯、牡丹江等省级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支持和引导其他市(地)围绕区域特色创建省级高新区,推动省级高新区市(地)全覆盖。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推进省级高新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省市协同联动,促进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向园区集聚。〔牵头单位:省科技厅〕

(七)实施创新生态建设行动。

整合创新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沃壤。树立大科技观。进一步整合、叠加龙江各方面创新资源,打破固有的行政、部门、条线、门第等框框,叠加高校、企业、政府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真正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牵引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提升现代科技治理能力,推动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让科技创新更经济、更有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科技部门、科协组织作用,依托电视台及网络新媒体,探索开展科学推广、技术对接、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宣传、培育龙江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崇拜创新英雄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营造创新环境。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用心用情用力关心科研人员,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在龙江营造一种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科研环境。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发挥科普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等载体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大军。〔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科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确保科技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科技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科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协调解决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技振兴计划落实落地。强化省市(地)、部门联动,建立沟通顺畅、协同高效的组织模式,协同解决科技振兴各项行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市(地)政府(行署)要将科技振兴计划纳入重点工作,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加大支撑保障和落实力度,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和任务。

(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重点任务,围绕龙江全面振兴战略需求,以创新科技资源配置为突破口,落实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点任务,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科技管理机制。优化各类科技计划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精简优化财政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扩大“禁止事项清单+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三)强化科技攻关支持。

坚持需求导向,从全省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优化配置资源,协同推进全省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构建新型科技攻关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多种团队遴选方式,面向全国组织具有优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科研团队承担重大项目。健全科技政策体系,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在增强源头创新供给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适时制定出台综合性或专项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科技攻关的体制架构和政策体系。

(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

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开展省属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深化高校院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和转化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设置专业岗位和合理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推动高校院所建立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职务科技成果的对外转让、作价投资入股等事宜,建立事企分开、管理规范的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规通道。

(五)强化科技金融服务。

加快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财政、金融、科技与产业部门长效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对科技金融市场的规划和引导,积极稳健推进科技金融机构改革,试点复制国内先进经验,强化科技金融创新,促进我省科技金融市场繁荣。继续加大投入并发挥好政府性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入更多创业资本投资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建立专利权质押贷款、初创期科技企业投资、科技企业融资担保、新技术产品科技保险等科技投融资产品的风险补偿和风险平衡机制,吸引省内外投融资机构投资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协调的科技金融产品结构,助力产业加速发展。

(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落实“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加快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夯实龙江振兴人才基础。完善支持创业相关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及其创办的小微企业设立创业担保贷款,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和离岗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提升企业承载创新人才能力,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强创业孵化载体,以平台聚人才。赋予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自主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充分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七)加强科技对外合作。

完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机制,提升我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搭建国际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引入外部创新资源服务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大外国专家引进力度,争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发挥哈尔滨市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优势,支持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提升对俄合作承载能力,加快俄罗斯高新技术成果引进集聚步伐。深化与欧盟国家和东北亚国家的创新合作,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加强国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与广东省对口科技合作,推动广东省与我省共建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支持国家级科研院所、央企、高新技术企业等在我省设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开展省院合作。深度融入东北区域创新网络。鼓励我省自创区、高新区与发达地区相关载体建立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机制。

(八)加强科技宣传。

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实施科技振兴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提高站位,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深入解析、解读行动计划和系列保障政策,编辑“政策包”为各类创新主体送政策“上门”。加大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代表企业、典型事例宣传力度,激发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以科技强实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最终提振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五、推动落实

建立工作落实“四个体系”,加强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全面建立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体系,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省科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科技振兴计划,省科技厅具体负责对科技振兴计划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科技振兴计划纳入重点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负责同志履行抓落实直接责任,科技部门负责具体任务落实到位,构建自上而下、逐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建立科技振兴重点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实行任务台账管理机制,将科技振兴重点任务逐条分解,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提升重点工作落实的全面性、实效性、精准性。建立科技工作调度机制,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开展调度工作,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等工作。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科技振兴重点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市(地)、各部门科技创新实际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科学设定年度工作考评目标,制定考评细则。建立日常考评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把科技振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综合绩效考评体系,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市(地)和部门评优激励、干部提拔等重要参考,使考核结果成为抓落实的刚性约束。

建立健全督导问责体系。建立健全督导问责体系。将科技振兴重点任务纳入督导范围,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采取“四不两直”等形式,重点督导各市(地)、部门关于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突出问题导向,对于经督导仍整改不到位的市县和部门及时约谈。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预定2023年时政热点

1.12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3年广东省遴选笔试宝典-补差价

88.00

销售 0件
浏览 217人

测试组合装书籍

1.12

销售 0件
浏览 160人

测试testSingleProduct1-1

0.01

销售 0件
浏览 206人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遴选

158.00

销售 0件
浏览 22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权威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官方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0.01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